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八年语文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3-08-28 09:22: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八年语文教学反思,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年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一、在个性阅读中多一些课外活水

学习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时,可以这样引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好的语文课一定是有弹性和包容度的,不固守于教材,不局限于当时当地,总是在基于原文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能够补充于语文教学的“课外活水”,或比较、或印证、或揣摩,连接古今,接通世界,语文教学必将“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二、在个性阅读中多一点自主探索

语文课,尤其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个性阅读和多元解读。如何摆脱条条框框的阅读,真正视“倾听、分享、对话、质疑和反思”为学生自己的权利,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理念之一和常态性工程。

例如,在《观潮》的学习中,可以安排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个性阅读中多一点拓展延伸

在八年级课文《敬畏自然》中,作者说:“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你能举例说明吗?(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由“万有引力”到“相对论”、由“上帝造人说”到“古猿进化论”)

篇2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示范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任何学习都要注意课内外相联系,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再者,学习本身就包括接受与发现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这就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语文学习,更要重视社会生活中的言语实践。同时,鼓励老师们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或写好教学反思。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各位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

3、确定本学期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的方案。

4、陈希如老师主持的第一次专题研讨( 2011年9月30日 下午)

5、检查督促年级组语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做好流程记载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7、配合教务处做好推普工作。

十月份:

1、程世琦老师主持的第二次专题研讨( 2011年10月14日 下午)。

2、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4、世琦老师主持的第二次专题研讨( 2011年10月14日 下午)。

5、董雪梅老师主持的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2011年10月14日 下午)。

十一月份

1、根据学校安排做好期中考试的拟题和评卷工作。

3、继续深入研究课题,做好相关记载,写好研究笔录。

4、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

十二月份:

1、陈希如老师主持的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2011年11月4日 下午)。

2、刘顺老师主持的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2011年11月4日 下午)。

一月份:

1、撰写教学总结和论文。

2、期末资料整理、汇总 。

篇3

八年级期末综合能力测试,没想到我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县教学成绩奖。带着半信半疑,领导说,这样吧,你跟着走,送毕业班吧。我于是就跟着走,教九年级。中考成绩出来后,没想到,我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依然排在第一名,我们中心校第一次把两个县级成绩奖给了我,教语文的。说实话,这在我们镇一中以往是不可思议的,以往都是数学、英语拿成绩奖,语文很少拿成绩奖。他们普遍认为,语文谁都能教,可教出成绩难。

我的同行们,我并不是炫耀成绩,我只想透过这些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以和同行商榷。

我觉得,语文教学以下这两点需要关注。

首先,师生关系。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对语文教学很重要哦。记得有一次我在班内上课,可能是课上和同学们的互动太投入了,下课拿着书就走了,并没太在意。当我在办公室找钥匙时,钥匙没了,“欸,奇怪了,我的钥匙呢?”,我就去班里面,我一进班,同学们“哄”的笑了,我一看,一个捣蛋学生正拿着我的钥匙玩呢,我也没在意,把手一伸,他把钥匙给了我,我没吭声就走了。第二天上课,我提问,谁能把昨天我布置让背诵的古文背下来,没想到,昨天拿我钥匙的同学竟然举起了手,让他背诵,嘿,他竟然完整的背下来了,我很惊奇。有时,我反思我们的师生关系,如果我去找钥匙的时候,批评他一顿,那效果会怎么样呢?我的意思并不是要顺着同学们,而是要宽严相济。

其次,教学方法。对语文老师来说,掌握好的教学方法也同样重要哦。

源头之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学生来说,要想学习好,肚子里得有货,肚子里没货,是表现不出来你的学识的。怎样让同学们肚里有货呢?这首先是把课本知识学好。在课堂里,一定要把书本内的知识学精吃透,对课本里的课文,一定要让同学们多读,吃透课文里的意思。记得有一次开语文组研讨会,有的老师说,为了赶课,课堂里就不让同学们读课文了,我说,不读课文怎么赶课呢?课文都没读过,赶课有什么用呢?课文里面的东西弄不懂,吃不透,同学们就既不会得到知识,也不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其次,要给同学们以指导,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量。莫言老师说,“我小时候,读遍了我们周围几个村子的书”。可见,一定的阅读量,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是有帮助的。阅读量上去了,他反过来有助于理解课内文章,他们是互为效应的。

挖渠流水。积累知识是很重要的,肚里得有货,可是,肚里有货还得让它流出来,让同学们学会表达。,对中学生来讲,具体来说,就是把你掌握的东西写到你的卷面上,形成文字,这就需要掌握技巧。

如何掌握这一技巧呢?练兵。如果部队不经常训练,他就生成不了战斗力。对我们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要注意帮助同学们训练他们的表达技巧。这样,就要求我们适量做一些综合能力测试题,以提高我们的表达技巧。那么,你说的是不是要搞“题海战术”啊?非也,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那不利于扩大同学们的视野,形不成一定的高度,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不高明的策略。我是说做适当的题,用一定量的题帮助同学们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他们不至于临场发慌。

篇4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后反思 反思内容 反思途径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课的回顾、思考与修正。”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教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难以沿用以往教学经验及固定教学理论和模式,为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言行,在反思的基础上建构指导教学实践的理念。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后反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找准最佳切入点,明确反思内容

“教然后知困”,教后反思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课堂。语文教师对自己刚经过实践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再次思考,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有以下切入点:

1.成功点。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都会产生一些能达到预设、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巧妙新颖的导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和师生的精彩交流互动等。我在教学《春》一文时,有一个教学镜头颇让人难忘,那就是学生对春天的各种形象比喻:“我觉得春天像火炉,驱散严寒,送来温暖”,“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在质疑反思环节,有一个学生还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不喜爱春天的理由:多雨雾,易发生交通事故,易感染疾病。当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僵住了,我适时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些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无不绽放出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课堂中可造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2.失败点。“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后反思可以对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记录,并对其作深刻剖析,力求吃一堑长一智。我在讲《孔乙己》时,曾“别出心裁”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这两个动作,从中感受孔乙己被打折腿前后的变化。结果参与表演的同学或木讷,或搞怪,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语言文字的魅力却在“闹剧”中荡然无存,整堂课只能草草收兵。这一次的尴尬让我意识到,如果不顾及文本内容,没有结合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单纯把表演当成课堂的时尚道具,则必然会使语文课堂流于浮华。与其让学生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如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读、写、听、说的机会,让语文学习回归本源。

3.遗漏点。备课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通过教后反思,找出失误或缺漏,完善教学,就可以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比如,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就“记叙文写作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进行分组讨论。但各小组表现不一:有的小组是一个“小权威”在发表意见,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有的小组是各想各的,都默不作声;有的小组则是在热热闹闹地闲聊。虽然浪费了一节课,但从中我明白:合作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态度,不能为了给课堂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就随意组织小组学习。

二、寻求黄金路径,掌握反思途径

语文教后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既是自我批判,又是民主合作,其反思途径如下:

1.自我反思。一是纵向反思,就是同类型的课,后期与前期纵向反思。我在总结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教学时,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文言文“讲—译—背”的传统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这一现象提醒我,必须尽快寻找出一条教学新路。我尝试将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教学融合到一起,尽量做到“言文并重”。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设计了几个贯穿全文内容的问题:作者与谁夜游?在哪儿夜游?为什么夜游?夜游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随着问题的出现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疏通了字词句障碍,轻松突破了翻译这个教学难点。实际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二是横向反思,就是同一内容的课,对照专家的理论或他人的教学横向比较反思。有一次参加片区“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执教的内容是《公输》,我受益匪浅。刚上完课,又听了同行执教的课,方知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教材的处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疏通文义上,我把课文中的知识点照搬给学生,不管有没有理解。这位同行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三人一组,各扮演一个角色(墨子、公输盘、楚王)朗读对话部分,最后合上课本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活动。这种对比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学到他人的有效教学方法。

2.群体反思。一是同行协助。“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自己独立反思,有时会模糊不清,很可能产生“模糊”的反思现象,这时最好寻求同行的帮助。语文教师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并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自己独特的经验,同时也能从他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我在一次公开课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但自以为效果很好的课却遭到了挫败。在同行的在理中肯的评课中,我才知道自己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我的灌输“淹没了”。二是学生反馈。作为目中有人、坚持民主的教育者,应该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语文教学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的声音是教后反思必不可少的要素。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的说法很让我震惊:“这几节语文课我老想打瞌睡,《风筝》这篇课文讲了又讲,看来老师很推崇鲁迅的文章。‘春日的温和’、‘肃杀的严冬’,我都理解不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知道自己过于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造成了教学主体的错位。让学生走进教师的课程评价中,“上帝”的意识才会浓厚,人本的个性才会张扬。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语文教师只要坚持教后反思,就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匠”走向教育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实际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能够学好语文,具备使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探索和发展的新途径,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中包含了情感教育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能够在感情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小组这个活动共同体中要与其他成员积极交流、合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因此,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组员之间的协作也是各自经验、知识和思维相互交流的过程,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拓宽其思路。学生要通过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并形成最终的成果。学生需要互帮互助,这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人人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促进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关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应该使合作学习为语文教学服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必须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一系列小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或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做铺垫,调动起课堂学习气氛,从而打开学生兴趣的闸门,让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海洋。

2.选择多样化的合作方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及学习上的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学习需要,在小组学习中,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各取所需,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可采用讨论、辩论、竞赛等形式展开合作学习,是突出不同学生个体独特思维、培养其快速思考能力、学会团队合作的有效方式。现在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时,要注意其个性化的发展,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树立竞争意识,教师只是辩论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同一知识时掌握程度也不同,这时可以利用辩论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课本知识后隐藏的道理。

3.完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包含评价、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完成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养成了一种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且实现了知识的升华。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学生改正自身不足、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给予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这一过程,还要及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在授课前,教师安排学生以“中国石拱桥的有关调查”为题,划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三天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课堂上,学生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有关石拱桥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宣读自己的研究报告。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要总结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并给予适当补充,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课题时有何不足。

我们应该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社会型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初中学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尽量将语文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联系起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项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生存。未来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下去,要将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中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肖云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兼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5),98-100。

篇6

在学校“大高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高中教学从高一就开始进行月考,让老师与学生都特别看重分数。即使有少数老师反对月考,但是班级平均分有时还是让他们感到特别尴尬。于是,我们的教学就围着分数转了。背诵,更多的是为了默写,强调易混字的提示与检查,而忘记了诵读是形成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重视文学作品的教学而忽视科技文的教学,只是因为科技文的教与不教基本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尽管高考中有科技文的阅读题,但这种题型通过强化训练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而课本中的科技文基本与考试无关)却忽视了学生科技素养的形成,淡化了作为社会推动力之一的科技意识的培养;文言文的教学沦落到字词句的翻译,因为高考对重点虚实词的考查更贴近于课本,而忽视了古文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古代的优秀思想成果与文化精华却被我们忽略了;诗歌教学重视主题思想的分析,重视艺术手法的剖析,却把诵读涵泳留给学生自己解决,而我们都知道这才是诗歌教学的根本。

我的语文教学像着了魔一般,为了追求分数,离语文越来越远了,而我却仍然在自鸣得意地教着语文。

去年岁末,在拜访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时,他向我推荐了几本语文教学杂志。我认真学习了那些杂志上刊登的文章。特别是看了王栋生等老师的系列文章后,我才如醍醐灌顶。原来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的是生活,而不仅仅是分数。

我开始反思这些年的教学了。记得才毕业那会儿,学校举行“红五月”文艺汇演,我要求学生自己创作剧本,我亲自动手为他们修改,然后排演,发现情感表现不充沛的地方,立即换词,力争每句台词都能符合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想想那时,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多么的高昂啊!在正式演出的那天,因为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节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获得了文艺演出一等奖。这之后的语文课,特别是上到戏剧单元,学生的参与热情别提有多高了。

又想起QQ群上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了。在中秋夜的一轮皓月下,几十人大圆圈套小圆圈围坐在操场上,紧紧围了三圈,每人手中拿着一只蜡烛。这是刚毕业那会儿,我组织学生在足球场搞的一次简易的“迎中秋诗歌朗诵会”的场景。还记得同学们为了准备这次活动出谋划策、组织协调、收集材料的样子,他们因为多收集到一首含有月亮的诗歌而兴奋的表情真令人难忘!

这几年,为了分数的教学,让我再也没有才毕业那会儿的“闲心”了。正是因为丢了那份“闲心”,让我在课堂上不得不反复提醒学生这是重点,那要背诵;不要睡觉,这种题型常考;也正是因为丢了那份“闲心”,让我离真正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远了。

语文教学离不开“闲心”,丢了“闲心”语文课就等于不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那样的语文课必然是乏味的。语文教学必须跳出分数的羁绊,绝不能为了功利的分数而丢了语文育人的功能。语文课绝不能以考带教,以考带教或许在短期能获得分数,但我们将会失去很多与一个个鲜活生命交流的机会。

最后,我还想说我教的是语文而不是分数!语文教学如果过于功利,就会离生活越来越远。那样,不仅语文老师越来越累,学生也会因老师的累而累,语文教师必须保护好自己的那份“闲心”!

篇7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挖掘文章深刻的内涵,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江山秀丽,建筑奇特,课本上选取了很多这样的文章,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语文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芦花荡》描写了我国战场上,人民的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让学生体会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了解中国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蜡烛》则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认清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坚强的意志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在山的那边》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走一步,再走一步》则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明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家的执着与勤奋,还有她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因此说,语文教学中,无处不渗透着德育教育。语文既要教文,更要育人。

二、通过作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而教会学生做人,作文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作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有两种:日记和作文。

日记是学生成长历程的真实记载,日记不但记录学生的喜怒哀乐,更主要的是通过记日记,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反思中,辨别是非,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又能随时指出学生生活中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的生活态度及习惯。日记是语文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独特窗口,日记上,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爱憎,它比平时的交流更接近人的灵魂,更真实,也更容易接受,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语文教师,运用日记这一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作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作为学习与生活相互联系交流的重要纽带,教师作文材料的选择目的,就是让学生筛选自己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往往能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准则、道德观念。因而作文教学也离不开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即在作文教学中也渗透着德育教育。

三、通过教师自身的影响,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从来就是教育的主要规律和原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明确是与非、正义与邪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篇8

回首这一学期所走的路,一页一页地去翻一下,或成功,或失误,无不包含着耕耘者的辛酸,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本学期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书育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阶梯式教学教法》、《教师的幸福资本》等书籍,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本学期语文教学至始至终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尽最大努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继续采用“读书交流会”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的(!)辅助指导。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学习文言文,我指导学生习惯使用工具书,还教给学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结,贯通文意。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即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以扎实多样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关于口语交际,我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的做法是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关于综合性学习,我强调的是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在大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向正规的学生刊物投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