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09:22: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纳医信成立于2008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清华科技园,是由数位毕业于清华、北大,留美学习、工作多年的医学影像领域的专家,归国创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及相关服务。公司核心创始人及CEO崔彤哲,具有在国外知名公司多年开发国际一流医学影像系统的辉煌经历。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型的领导者,带领着海纳医信走上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为发展核心,建立品牌型企业的发展之路。
凭技术实力赢得第一桶金
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崔彤哲、孙毅、胡晖曾于2002年归国共同创立海纳维盛公司,研发了当时国际领先的网络化三维医学影像后处理系统。产品于2003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成功上线运行,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包括GE、西门子等国际大企业都来评估过海纳维盛的产品,并作为并购的对象。海纳维盛最终于2004年2月被一家专业做三维影像工作站系统的美国上市企业Vital Images以1800万美金并购。这次并购帮助几名创业者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也有些许的遗憾。“我们遗憾没能把海纳维盛做成一个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品牌,打破欧美企业在高端医学影像系统的垄断地位。当时受制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卖掉海纳维盛也许是我们当时最好的选择……”崔彤哲怅惘的谈到。而对于Vital Images来讲, 并购海纳维盛后,产品线得到极大的增强,销售业绩经历了连续12个季度的高增长,市值也从1.8亿美金持续上升到5.8亿美金,创造了自身发展的一个。
海纳维盛被并购后,崔彤哲出任VitalImages全球研发总监,负责整合海纳维盛和Vital Images公司的产品线,并于2004年~2008年间帮助Vital Images在美国了三代新产品。2008年崔彤哲离开公司前的最后一代产品Vitrea Enterprise Suite被美国放射学权威网站AuntMinnie评为2009年度最佳放射新软件。
创业者的成功来源于扎实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医疗影像行业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三人于2008年二次创业成立海纳医信时,仍然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根基。崔彤哲说:“海纳医信拥有专业的精英团队,既有海外归国的专家级、科学家级人才,也有在国内多年培养积累起来的国际级研发团队。我们在深入调研中国医疗信息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医疗影像信息平台HINA MIIS。这一系统为综合性的一体化平台,涵盖全院级PACS、RIS、远程诊断会诊,以及高端的三维医学影像分析处理等主流医学影像功能,以满足从基层到大三甲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全面影像应用需求。”
中国市场的两大机遇
基于多年国际化的技术开发和实践,崔彤哲对全球的PACS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面对当今中国PACS市场的现状,他同样有着自己的看法:“目前,PACS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市场表现,在美国也曾经经历过。现在的市场很‘热’,但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杂乱无序的状况。在医改的大潮下,各省市、地区,以及医疗机构都在纷纷上马大小不一的PACS项目,价格也从几万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不等。用户应用这些软件后,感受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第二次选择。这就是一个行业的洗牌过程,技术领先的企业会在大浪淘沙中走到最后。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行业的整合、洗牌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种市场现状下,崔彤哲看到了公司优势与行业发展趋势的融合点,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市场机遇。崔彤哲说:“机遇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的,在看准这样一个市场机遇后,我们就开始了PACS系统的研发,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客户。”
北京安贞医院作为国内顶级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之一,对PACS系统的选择一直是非常的谨慎,曾经进行过两次PACS招标,但是最后都因没有找到一个令医院满意的系统而决定暂缓。2009年7月,由于医院320排CT的上线,产生的数据量激增,院方不得不考虑上线一套高性能PACS系统,以缓解大数据量存储的压力。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选用海纳医信的HINA MIIS作为其PACS存储系统,北京安贞医院也成为海纳医信PACS存储系统的第一个客户。
回顾这一案例时崔彤哲说:“安贞医院放射科张兆琪主任在我们创立海纳维盛时就有过合作,对于我们在美国研发业界领先产品的过程非常了解,所以海纳医信才有机会被邀请参与产品的评估。可以讲我们当时是给安贞医院解了燃眉之急。”
2010年6月,海纳医信的全院级PACS、RIS系统正式上线首钢医院。2010年,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医学专科中心大楼在首钢医院正式启动,又要有大批的高端影像设备要进入医院。也正是由于该中心的启动,使首钢医院需要选择一个更高效、稳定的PACS系统,这样才能支撑新大楼的正式使用。海纳医信经过多次演示,最终获得首钢医院的认可。“当时为了获得医院的认可,我们甚至许诺,上线所需要的所有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垫款购买,如果上线达不到医院的要求,我们硬件都送给首钢医院!”正是崔彤哲拥有的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和信心,打动了首钢医院,最终选择了海纳医信。
前期的几个案例坚定了海纳医信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的信心和方向。“也许未来几年中国会出现PACS更新换代的,在这之后,市场也逐步会趋于理性,中国PACS市场将会有全新的格局出现。” 崔彤哲深有感触的谈到。
谈到中国市场的第二大机遇,崔彤哲介绍说:“这个机遇的发现,是源于微软和卫生部合作的一个关于农村医疗信息化合作备忘录的国家级试点项目。该项目是市县乡村信息化及远程诊断会诊平台建设的典型案例,我有幸作为信息化专家顾问的身份受邀参与该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发现,远程诊断及会诊将成为区域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海纳医信成立初始,就毫不犹豫的开始了远程诊断会诊平台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积累,产品推出后,获得了微软试点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承担了这个国家级试点项目中组建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平台部分的技术支撑工作。”
通过这一项目的参与,结合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的国情,崔彤哲预测:未来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影像诊断服务将由县级医院提供。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逐步完善了医院硬件建设,但是在面临医疗服务人员匮乏的问题上又没有快速解决的良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远程诊断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
2009年底,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影像远程服务网正式上线。该服务网定位于整合全军专家资源,支援千家县级医院,为基层医院的疑难病症提供远程诊断和会诊服务。崔彤哲回忆到:“当时他们主动打电话说要来我们公司看看产品,结果当天看完后,第二天又带来几个专家,又对系统进行了观摩,而且当场就决定选用我们的系统。”该远程服务网自2009年底上线至今,已成功连接120家市县级医院,为众多的基层患者进行远程诊断会诊服务,并提供相关治疗方案。切实地缓解了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得全军的专家资源有效服务于地方。
与此同时,海纳医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案例也同样充分体现了他们用技术解决医疗卫生行业难题的能力。2011年7月15日~16日在卫生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青海省卫生厅在青海省西宁市、海南州及贵德县隆重启动了北大人民医院支援青海“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海纳医信承担了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与会诊平台的建设任务。在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依托海纳医信的系统,北大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为贵德县的一例脑神经疑难病例进行了现场会诊支援,为患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及治疗意见。青海省人民医院、海南州人民医院以及贵德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及医生通过互联网,在各自的医院参与了这次会诊。
崔彤哲对这一案例十分自豪,与北大人民医院的合作,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项目最终要确定合作厂商前夕促成的。而促成的原因就是崔彤哲到北大人民医院的一次系统演示。崔彤哲说:“北大人民医院一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排在前列的大型三甲医院,我们当时是慕名到医院进行产品介绍的,事先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选择一个远程影像诊断会诊平台。 结果我们当天一介绍完,院方很认可,接下来又连续邀请我们去医院给不同科室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并且很快就决定选用海纳医信的远程诊断会诊系统!”依托这一平台,北大人民医院不仅成功连接了多家“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中的基层医院,将医学影像诊断会诊服务带给更多的边远地区,同时在北大人民医院内部建立了医学影像共享交互及平台,以支持院内各科室的临床医生对患者影像进行更便捷的交互会诊。
崔彤哲谈到:“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有责任为中国的医改做更多的事情。技术优势是我们在发展中一直引以为豪的,如何更好地将我们几个核心创始人多年来在国外积累的先进经验、掌握的技术运用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当中去,为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服务,是公司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合作高端保持先进性
2011年4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海纳医信签订合作研发备忘录,决定采用海纳医信HINA MIIS作为其科研PACS系统(Research PACS),同时双方建立研究合作关系。Schwartz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决定与海纳医信合作,不仅是因为其产品的领先性,更重要的是因为海纳医信团队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海纳医信HINA MIIS已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科研PACS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依托海纳医信的的PACS系统,一方面对哥伦比亚大学及数家合作医院的科研影像数据进行高效管理,让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专家可以随时随地对科研数据进行调阅和分析,并可以高效开展多方的病例讨论和研究。同时,双方依托该系统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医疗影像信息在临床药理验证领域的应用及进行相应的高级三维图像和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算法研究。
崔彤哲介绍说:“海纳医信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PACS进入美国知名医学院的先河。这一成功案例表明,海纳医信业自主研发的PACS系统在同类产品中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国产PACS系统与国际一流厂商的竞争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合作也为海纳医信在全世界树立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保障。”
红杉资本注资海纳医信
2011年12月18日,海纳医信宣布,经过几个月的交流沟通,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3000万人民币注资已经正式完成。对于此次投资,崔彤哲首先介绍了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的看法,他说:“周逵对此曾经表示,投资海纳医信,是因为红杉关注到了中国医改的需求,关注信息技术在中国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红杉资本希望找到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能在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司进行注资和长期支持。我们海纳医信恰好是个技术领先、专注产品、具备国际视野和国内客户服务经验的公司,在成立的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红杉很看好我们核心管理团队。红杉也希望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能快速的成长为中国医疗影像行业的领头羊企业。”
红杉资本是美国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于1972年创立于美国硅谷。做为早期投资者,曾成功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谷歌、雅虎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崔彤哲对于红杉资本的投资非常重视,在谈到它的重大意义时,他说:“红杉资本是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在高新科技以及软件企业方面投资的历史非常辉煌,能够被他们投资也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海纳医信在发展中的成功。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将,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在资金方面有更大的保障,红杉的投资让我们在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借红杉投资的一些企业建立上下游的关系,将整体实力展现在客户的面前,带给他们更加整合的优势和体验。同时红杉资本的进入,也带给海纳医信一个品牌上的快速提升,我认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和关键。”
1999年,崔彤哲在美国留学期间,决定辍学加入当时在硅谷刚刚成立而日后逐渐成为业界顶级PACS公司的Stentor。他作为核心开发人员,从无到有,全程参与开发了Stentor三代PACS产品iSite。凭借在美国市场的出色表现,iSite产品于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KLAS排名PACS类产品第一名,并于2005年被飞利浦以2.8亿美金并购。
关键词:湖南 农村 小额保险 对策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利用小额保险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服务。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一道,已成为帮助农村低收入人群脱贫致富的重要金融支持工具。湖南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开发农村保险市场的重要性,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结合湖南实际,积极开办农村小额保险业务,探索了许多有益经验。随着湖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具有更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小额保险的基本含义
小额保险是依据公认的保险原理(包括保险核心原则)运营的,由多种不同实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包括三大核心要素:一是符合大数法则等公认的保险原理。二是服务低收入人群。三是由多种实体提供。世界上小额保险的经营形式多样,包括小型的社区性组织、互助组织、合作社或商业保险公司,其中具备专业技术优势的商业保险机构已成为小额保险最主要的提供者。
(二)湖南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数据显示,2010年底,湖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9.78%,达到642.4万左右,占湖南总人口61%的农村也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已成为湖南农村养老面临的沉重负担,开发价格低廉的纯保障型养老保险有利于解决湖南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湖南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地方财政收支紧张的中部省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趋势和低筹资水平之问的矛盾使农民的医疗风险仍然较大,我国于2002年开始建立的新农合制度远不足以保障农民所面临的医疗健康风险。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有助于提高湖南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三是有利于解决农民工风险保障问题。湖南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200万人,多从事工作强度大,风险程度高的工作。据抽样调查,长沙市有43.3%的农民工没有任何种类的社会保险。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死亡的80%左右为农民工。商业保险可以在意外、医疗、工伤期间收入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四是有利于服务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小额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保险、商业保险、相互制保险较好体现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商业和合作。小额保险还能够促进其他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如小额贷款保险辅助小额信贷发展,降低农户借款的信贷风险,缓解农户信贷困境。近几年,湖南农村小额贷款保险发展较快。如太平洋人寿开发的“安贷宝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2010年为全省5.6万信贷农户提供18亿元风险保障。
(三)湖南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具备的条件
小额保险具有一些适应农村地区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小额保险保费低。小额保险保额较低,保费相应也比较少,每年仅几十元钱,湖南大部分农村低收入人群都能够负担得起。二是小额保险为农村地区提供特定的风险保障。湖南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小额保险针对小额信贷、计划生育、外出务工等特定人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湖南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需求。三是小额保险条款通俗易懂。小额保险的条款设计一般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农村投保人明明白白消费。四是小额保险理赔服务流程简单。能够减少理赔纠纷,取得农村保险消费者的信任。
二、湖南农村小额保险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目前湖南开办农村小额保险的公司主要有5家,保险产品主要有农村小额信贷意外保险、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外出务工意外保险、农房保险等,2010年保费收入超过1亿元。业务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2007至2010年,农村小额保险年均增速60%,远高于同期总体保险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小额信贷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800万元,2007至2010年均增幅88%。二是业务覆盖面较广,目前已为448万人(户)提供保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6763.67万元,共10158人(户)获得赔款受益。三是发展潜力大。农村小额保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外出人员务工保险,据统计,全省有3900万农村人口,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就有1210万人,如果全部参加投保,按人均10元保费计算,仅此一项,保费收入将达到1.2亿元。
(二)主要模式
一是以中国人寿“以村统保”为代表的公司自营模式。形成了县级支公司、农村营销服务部和驻村服务员的三级网络架构,采取以村为单位实行统保的模式开展业务,向农村提供基本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服务。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依托自身专业实力和完善的服务网络,采取纯粹市场化运作,保险产品更为丰富,保险服务更稳定可靠,但也存在销售成本较高,营销员队伍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
二是以太平洋人寿“安贷宝”为代表的中介合作模式。“安贷宝”是专门针对农村信贷业务开发的保险产品,其投保标的、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保险期限等与小额信贷业务高度挂钩。能够借助农村信用社较快地渗透到农村地区,实现被保险人、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共赢,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稳定,产品单一等问题。
三是以计划生育保险为代表的政策推动模式。计划生育保险由保险公司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合作推动,产品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手术保险、独生子女两全保险、母婴安康保险、计划生育妇幼幸福健康保险、子女教育婚嫁备用金保险等。能够较快扩大保障覆盖面,稳定保费来源,降低销售成本。但公司自主性较低,对公司盈利和风险控制产生一定影响。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
一是小额保险的定位不准确。首先,没有认识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一些公司照搬城市经营模式和产品,有的甚至恶意开发市场,对农村市场资源产生严重破坏。其次,没有认识到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的紧迫性,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再次,没有认识到农村小额保险经营的规律性。一些政府部门或农户将小额保险等同于社会保险,要求保险公司履行过多的义务;一些保险公司将小额保险简单归类于政策性保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小额保险的发展路径不清晰。发展阶段不明确,缺乏对湖南农村小额保险发展阶段的整体研判和系统性归纳。发展方向不明确,湖南农村小额保险的三类发展模式各有优势与不足,相互之间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还做得不够。主体职责不明确,保险公司、监管机关、地方政府是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三大主体,保险公司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监管机关要处理好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关系;政府要处理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减少对市场不当干预的关系。三是小额保险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如何拓宽农村小额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居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结合小额信贷,降低农户信贷风险,缓解农户信贷困境;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现代保险的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还有待在实践中加以探索与总结。
2、政策培育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负担过重。二是保费补贴政策不稳定。农村小额保险具有政策性保险的很多特征,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如果缺乏保费补贴等诱导政策,很容易带来“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湖南获得保费补贴的小额保险品种较少,保障范围也不广,政策稳定性不强,还没有形成助推小额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新兴领域难进入。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领域对保险业开放还不充分。
3、缺乏与农村金融的深度融合
一是合作关系融合度较低。现阶段保险公司与信用社之间合作关系十分松散,双方缺乏长期利益共同机制,难以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是产品服务融合度较低。现有小额信贷保险涵盖的风险范围还比较小,保险公司没有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三是管理融合度较低。
4、保险公司管理缺位
一是销售队伍不适应。农村营销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信用社管理粗放。社团组织管理薄弱,农村地区社团组织、基层服务机构包括“七站八所”等大部分为非盈利性机构,很难获得保险资格。二是保险产品不适应。没有考虑到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等特点,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医疗、养老保障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产品费率水平比较高,增加了农村保险消费者的负担。三是公司内部管理不适应。缺乏有力的归口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流程不适应小额保险的经营特点。公司内控执行还不到位,存在代签名、投保单要素填写不全、不据实填写被保险人联系方式、投保提示不充分、回访工作不落实等问题。
5、小额保险监管措施不健全
一是缺乏小额保险市场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二是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和信息采集渠道,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分析市场总体情况。三是缺乏小额保险的评价标准。四是缺乏针对农村小额保险被保险人的权益保护机制。
三、推动湖南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
湖南农村小额保险尚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套用,也面临许多发展的挑战。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与“三农”的天然联系,决定了这一领域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广大农村中低收人群的现实保障需求等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推动。
(一)建立政府多层次的培育支持体系
一是观念支持。地方政府首先应在观念上加深对小额保险的认识,准确定位小额保险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小额保险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二是政策支持。政府要积极规划和统筹小额保险发展,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高小额保险覆盖率和渗透率。同时,给予小额保险供给者以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为小额保险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三是资金支持。农村小额保险面对的是低收入群体,为提高投保积极性,政府有必要给予保费补贴,以推动小额保险的持续性发展。
(二)培育有效的市场需求
保险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引致性需求,它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来宣传,启蒙目标人群的保险意识,从而有效地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一是重视和做好农民的保险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应以影像、流动宣传车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和营销活动,向农民宣传“互助共济、团结友爱”的小额保险精神,传授正确的保险观念和知识。二是做好与媒体的沟通交流,通过他们及时反映小额保险的效果。三是注重发挥各级政府的重要作用。应借助政府力量,在基层农村进行全面的保险宣传,并将保险覆盖面作为政府工作的考核指标。
(三)促进小额保险与农村金融的深度融合
一是搭建有效平台。在以太平洋人寿“安贷宝”为代表的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加大推广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丰富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二是丰富服务网络。复制推广保险公司与农信社开展小额信贷保险的成功经验,将其推广至其他专业银行,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构建支撑体系。在农村地区开展小额信贷保险是一项创新事物,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并提供及时、必要的支持。同时,在防范风险方面,也需要银监、保监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携手,确保这项创新能得到健康发展。
(四)改变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模式
一是积极推行“以村统保”模式。二是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和相关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妇联、计生协、村委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等这类机构在农村的影响力,开展小额保险宣传和销售。三是与农村消费品商的合作。探索与售卖种子、化肥、农机的商家,以及村镇的中大型超市合作,销售与其主业相关的保险产品。四是大力开展技术手段创新。通过电话或手机开办了激活卡业务。以无线通讯技术为支撑,利用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解决农村居住分散,设立固定服务场所成本高的问题。
(五)开发多元化的保险产品
湖南农村发展地区差异较大,应遵循“简单、易懂、低保费、低保额”的前提,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力求保险产品多元化。一是细分人群。对于低收入人群,应以风险保障型产品为主。对于购买力稍强的人群,要积极拓展大病医疗保险、子女教育保险等,为农民量身定做一揽子综合保险。二是进行产品组合。开发小额保险与其他金融、保险业务的交叉产品,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小额信贷+小额寿险,小额信贷+小额意外险等。三是灵活的条款设计。针对农民经济能力风险情况,开发在保费支付上可变的储蓄性产品。如支付保费与收获季节相衔接的灵活的付费方式,丰年时多支付,大的自然灾害时调整支付期,但不影响保单的有效性。
(六)探索差异化的监管方式
论文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包括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本文从“三农”保险的现状出发,说明了发展“三农”保险的必要性和“三农”保险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提出了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保险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将会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三农”保险发展现状
(一)农业保险实现快速发展
2007年,全国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33亿元,同比增长529.22%,累计赔款支出29.75亿元,同比增长403.42%。一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二是积极推动生猪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二)大力推动了农民人身保险发展
一是发展了农村简易人身保险;二是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三是发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四是发展了外出务工农民保险。五是组织推动了农村计划生育保险试点。
(三)积极探索其它涉农保险试点
一是发展了小额信贷保险;二是利用小额保险方式解决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是为农民的基本生活设施提供了保险。
二、大力发展“三农”保险的必要性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农村保险来服务“三农”
1、农业发展需要保险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作用。合理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积极性,消除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后顾之忧。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保险业积极参与
由于历史、体制的原因,目前农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业务,构建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医疗等保险保障,可以为建设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谐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3、发展“三农”保险,有利于农村改革深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三农”保险的发展将会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中国国情决定农村是最大最有发展潜力的保险市场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农村人口在中国的惊人比重决定了中国农村是最大、最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保险市场。目前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欠发达、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生活的贫困,所以要想让农村保险从潜在需求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就需要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将农村潜在的保险市场变为现实的前提和基础。
2、保险业的发展决定农村是最大最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市场
目前,中国已开业的保险公司有100多家(含中资、外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虽然保险主体增加很快,但保险业务却呈现不均衡态势,车险等传统保险业务占到85%以上,而且保险业务主要分布在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几乎还没有开发。所以说农村保险的发展能够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三、“三农”保险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如投资1377亿元继续退耕还林工程。农村教育2181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建设农村公路1000多亿元,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通公路。投入超过300亿元建立与农民收入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和鼓励计划生育。这种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投入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保险提供服务和保障支持,给保险业提供一个巨大的业务拓展空间。
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保险制度
从各国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看,“三农”保险如果完全交由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业务难以发展,起不到应有的功能作用;如果都由国家承担,风险太大,国力难以承受,也不可能。因此,需要国家、公司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保险模式。
(一)加强政府作用
1、政府应通过经济政策,加大对“三农”保险的支持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利率、信贷政策等经济手段,制定国家“三农”保险计划,提出相应配套措施。从而能更好地调整农业发展方向,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满足农民的保险需求,调动农民和保险业的积极性,引导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2、加强监管,促进“三农”保险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对“三农”保险市场行为监管。采取多种手段惩治违规行为,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
3、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尽快制定有关“三农”保险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界定“三农”保险的性质、组织形式、基本目标、经济原则、业务范围、资金运用、政府支持方式、巨灾保险的补偿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再保人的职责和义务等,使经营者和监管者有法可依。
4、加强宣传的力度
“三农”保险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农民对保险知识了解不多,保险意识不强,接受保险业务的过程缓慢,这需要各级政府发挥组织领导的资源优势,宣传保险知识,发动农户参保,协调解决问题。
(二)保险公司要加强在“三农”保险中的作用
1、推动产品创新
(1)创造适应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是“三农”保险市场发展的基础。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发挥基层分支机构以及保险专兼业机构贴近市场、了解需求的优势,让基层机构参与产品开发过程,因地制宜设计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交费灵活、投保简便的农村产品。
(2)建立保险产品创新的激励和保护机制。目前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弱化了保险公司的创新动力,导致保险公司的竞争手段局限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造成保险市场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建立保险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农村保险产品的创新和保险业整体的创新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加强对“三农”的服务
(1)将保险机构网点延伸到业务有需要、管理跟得上的基层,增加从业人员,壮大保险营销队伍。
(2)切实转变重销售、轻服务的经营理念,树立一切为“三农”服务,一切依靠“三农”的思想,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
(3)加强保险知识宣传和诚信教育,让每个保险从业人员认识到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个人的诚信行为与公司经营、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4)以提高理赔服务水平为中心,着力提高理赔的速度和透明度。
另外,还有要遵从农民自愿的原则,这在“三农”保险的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在“三农”保险中除国家规定强制保险之外,其余的业务都应属于商业保险范畴,任何商业保险的购买都应尊重农民的选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强迫农户和农企购买“三农”保险。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前提。政府要从政策引导好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又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才能推进农村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险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孙秀清.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制度分析[J].保险研究,2005,(4).
[3]宏涛,张梅.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4,(10).
[4]殷灿江.对开拓农村寿险市场的思考[J].保险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