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09:22: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多媒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加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教学情景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自身素质
1 重视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首先,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很多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热爱生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来学会真、善、美。其次,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感情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必须还要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
2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都是将智育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取得好分数,让学生做大量题巩固知识,使学生在做大量题目的重压下,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一定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2.1 教学中注意举一反三。不能将很多题目全部压到学生身上,而是应该将一些经典的题目选择出来,供学生巩固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精选的题目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还能触类旁通,减少压力,节约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平衡发展学科。
2.2 教学联系现实生活,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也是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使知识现实化和形像化,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触类旁通,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3 重视合作学习模式,重视学生讨论
合作是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想学,爱学,才能学好。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课堂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学习园地,老师在讲桌上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困倦和反感。让学生讲,他们才会动脑,讲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有问题当堂就解决,学生进步,教师也进步。
教学提倡合作探究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彼此之间的想法,发挥所有人独有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讨,从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学习更高效,学习中更富有创造性。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最后反馈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增长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55-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教学的方法可以因对象,因时间,因内容,因目的而多种多样,这里谈的只是其中几种。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探索者。为了能促进新课改的实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本文就根据课改要求,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才可能培养孩子树立顽强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去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
在新课程的实话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要善于组织、引导,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掌握学习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弹性,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实事求是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牵着学生走,而是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三、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旨在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个人的未来,关注社会的未来,学会有责任感地生活。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它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例如: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背诵70首古诗词,但是仅仅靠课堂中古诗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一个体味我国古诗词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的机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文本的情境,给儿童提供一个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关键词:课堂定位;形式主义;学习方式
一、新课改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概况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新课程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消极被动、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进入了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富于激情和趣味的有意义学习。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积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已不再是教师对着教案“照本宣科”,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课堂上,师生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相长”。
新课程条件下,备课已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包括思考后的二次备课,授课之后的教学反思,使备课更为完整、科学,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总结。
二、新课改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统一的课堂定位导向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各家各校各流派名目较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为了尽快理解课改意图,顺利驾驭新课堂,经常外出培训,观摩各种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然而,名目繁多的新课堂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亟需一个正确的定位导向。
2.新课改的实施需要避免形式主义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近年来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形式主义与浮躁现象相当严重。为了响应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不断改革,理念模式不断更新,但本质上却极度缺乏价值。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切实合理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为了顺应这一目标,“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受到极大欢迎,以至于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小组合作”。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一定要通过“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呈现,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的思考与努力下还会发现更多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观照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构建起求真务实、清新鲜活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才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方燕.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6).
一、主体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内部心理结构上来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三部分;二是从外部功能来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执教和做班主任的短短几年中,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不断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经历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特别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并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在知识转化、智力锻炼、身心发展方面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二、平等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原则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普世价值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以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为导向,促进学生共性需求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并尊重全体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因地制宜地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争取为每个学生在未来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础,以使他们都能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道路,成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
三、趣味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激励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用轻松愉快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为之奋斗的动力,学生因此才能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终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新课改以前,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所在,设计出形式新颖又不缺乏实际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去听课,乐于去学习,主动去践行,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收获到寻觅真知又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四、人文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一基本特点和基本性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人文性教学不可有所偏废。新课程标准以前,在语文教学方式上,忽视人文性,过分强调工具性,以致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仅仅关心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把语文教学变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这样的语文教学没有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感染,致使语文教学缺乏人文的内涵和关怀,也最终桎梏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充分彰显。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围绕情感态度和心灵感悟进行合理地引导,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五、实践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来源于实践,最终也是要面向实践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获取信息,创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学科,实践性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努力构建动态性、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实践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加强生活的体验、感悟,最终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总之,在新课改的“阳光照射”下,我们要结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新时期新课改的“崭新理念”下接受教育与学习,以切实提高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5-01
速写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对象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它具有收集绘画素材,训练造型能力两大方面的功能。速写也是美术专业必考的科目之一。笔者根据十多年美术培训的经验,整理部分速写训练的要求和方法:
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1、画得像
画得“像”,是一种综合的感觉,并不是将头画像就行了,还包括手脚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全身的动态。速写一定要重点表现模特儿全身传达出的感受,这才是表现模特儿独有气质的关键。
2、人物的形象的生动性
适当夸张人物形象,可以使画面中的人看起来更“像”,但只能在模特儿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略作夸张,千万不要夸张过度,否则就会出现“假”的感觉。只有将全身协调一致配合人的“表情”将力量打在一个点上。人物形象才能真正生动起来。
3、人物放松的状态表现出来
(1)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放松的状态,你千万不要随着模特儿的放松而松懈。
(2)把典型,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4、遇到“硬气”的形象,一定要把人物的那股劲儿画足
(1)追求整体。画速写最忌讳观察不够整体,千万不要只注重头颈肩的扭动关系,而忽略身体所带来的“表情”。否则人物全身的联动关系必会出现问题。
(2)细节也不容忽略。头部的动势,轮廓的远近虚实,袖口的处理等细节,看似随意,但却是获得最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3)将人物适度夸张,略微夸张人物动态,可以让外轮廓的剪影效果更强烈,适度的夸张可以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精彩的速写一定有明确的兴趣点。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程序,首先要注重外形。其次,对人物结构相关的衣褶应强化。
二、加强快些训练
1、快写要抓住要害 要将所有的形串起来看,观察必须整体,表现手法要大气,敢于拉长线。
2、加强快写的训练 是为了避免细节而丢失对大形所传达出形象的把握。
三、摆动作与外轮廓的重要性
1、经典的动态
(1)站姿的精彩与否,取决于头、胸、盆腔这三大体块扭动关系。三大体块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扭动关系,再加强人物的性格,这样在形体和情感上都将远离“平”的概念,至于四肢只是起到增强动态,加强情感的作用而已。好的动态,成就好的作品。
(2)要表现有性格的坐姿,三大体块扭动关系也不容忽视。
(3)“两横一竖”是衡量人物动态生动与否的依据,胸腔和盆腔方向恰好相反,导致腰部左右两侧产生一定挤压和拉伸的对比。人体结构穿插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你的速写品质。
2、生动的外轮廓
(1)站姿。站姿在确定好头、胸腔和盆腔的扭动后,就要擅长利用四肢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
(2)画坐姿时,同样要选择外轮廓具有一定特点的角度。多动笔能让你画得更加熟练,才能培养出笔和纸之间的默契感,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然后再回到动脑的层面上来。动脑比动手更重要些。
四、黑白灰的重要性
1、黑白灰归纳整体后,可以使正面变得更加富有节奏感。
2、对于投影的表现注重黑白灰节奏的同时,“体感”也很重要。
3、学会主动去控制画面的黑白灰脸部面积虽不大,但又非常重要,黑白灰的对比也必须贯穿其中。
五、表现手法
1、用光影去表现世界
一幅优秀的画作想要吸引他人的“眼球”,除了对本质的比例、动态、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提升外,还需要有着个人富有才华的绘画手段作为后盾。绘画大师的作品中,外轮廓不仅准确表现内在结构,而且边缘部分少许的亮灰也很好地将体建立起来。采用大实大虚的手法。
2、采用线与揉相结合的手法
该揉的揉,该用笔的用笔,画面的质感和节奏才能得以拉开。要画出“笔断意连”的韵味,需要在很好的感受下整体观察并自信表现。要想画好速写,光靠表面的猛或放松是远远不够的,你只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拥有一颗把握大局的心,并自信,放松的去表现,否则又怎能理解“笔断意连”的画面。另外,奔放的速写表现力很强,如果能处理好很容易拿高分。
3、个人的修养也很重要
从事艺术的人,思维应该活跃一些,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自己满意的画面,才能打动别人。所谓的“风格独特”,就是画面比较有“性格”。“风格”与“概念”且两回事。独特的表现手法一样能拿高分,找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当然,速写训练有多种方法,表现方法也有不同方法。只要我们能抓住整体,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形体比例、结构、动态就行。也希望各位同行能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新课改意味着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都将彻底打上历史的烙印。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地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条路却很艰难漫长。下面仅就在教学中应如何深入地贯彻新课标的特点和精神从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充满热情
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二、要重视学习方式,强调感受、体验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为了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任务。
(一)合作学习
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种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而语文学习,对小学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二)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其实是人的与生俱有的本性,提倡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纠正目前中小学校重知识的传授,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等弊病。激励探究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就是为了还原人的本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从课标中我们知道首先教师要真正地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性的学习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有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一定是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再次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最后还应尊重儿童的的个体差异,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视角的独特性,决定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三、要更新观念,倡导新的理念
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要视实践,实现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在面临着一定的变革,而在新的时期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必须针对课改的需求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真正的以学生作为我们实际授课的主体,这样也能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文教学精髓,把握课堂授课节奏
如果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本身对于教学的内容应该有整体的把握,应该首先掌握教材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在课前就可以进行正确合理的课程设计,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课堂的高效性。这样我们实际的课堂也是真正的以语文的教学内容为主,实现了将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去传授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一课的时候,就对于课程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读,然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针对课程也准备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小卡片之类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条不紊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去感受语文所带来的享受与魅力。
二、给予学生自主,尊重学生实际需求
语文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越来越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实现主动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砸缸》时,在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自主预习以后,在课堂上首先自主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评判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做法,然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些小组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放到班级里面来解决,然后我再就他们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整个课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就得以达成,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的授课含义,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真正学习到所要学习的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平等和谐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在维持教学主线的情况下更多地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知识,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个主要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会应用,学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真正明白学生的需求。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平等交流,不要总想着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在学生说出自身想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观点,与他们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哪吒闹海》的时候,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讨论,很多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各自侧重点不同,有的认为小白龙太可怜了,有的认为哪吒太可怜了,这样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并且在交流的时候,我会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讨论,这样就能在尊重他们自主性的基础上完成学习计划。这样就使语文成为我们交流的工具,将我们的语文赋予更多的实际作用,更好地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人”这一关键,从教师自身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发展的需求,适当应用技术与教学设计,这样我们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就不至于迷失自己,就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