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物流行业问题及对策分析8篇

时间:2023-08-28 09:22: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流行业问题及对策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流行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物流行业;成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4-02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个大学也在近几年开始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以及与物流相关的专业。就湖南省来说,共计68所高职高专院校,就有59所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

1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毕业生众多,就业难,毕业去向趋于物流行业

仅2008年湖南省物流管理及物流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就有近9800人,加上其他专业毕业生,共计近8万就业需求。由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三高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高职学生基本上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流动。工业劳动密集型如生产制造业以及传统的服务密集型的企业,如酒店、物业等由于发展空间限制,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沉下心来做,因此,物流服务行业就成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最大包容者。除了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有近90%的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以外,电子商务专业就有25%的学生进入了物流行业工作,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也有部分学生进入了物流行业,甚至连国际金融、会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性很强的毕业生也融入了物流这个大家庭。

1.2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给刚毕业大学生工作带来压力

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大多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大型运输类的企业转型过来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货车驾驶员为主;二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优势,建立起了一个一个的仓库,或自营仓库出租,或整体转让给他人经营,从业人员以村民为主;三是政府为了规范市场,在城市某地段建设一个物流市场,被征收土地的当地村民就近在市场上买了门面,开始经营自己的物流公司。从上面几种从业人员分析,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沟通、管理理念等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无形中给大学生工作带来了压力。

1.3物流行业普遍待遇偏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物流行业由于技术应用程度低,又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难以在规模效益上有所突破。所以,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也普遍偏低。这与大学生对白领生涯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1.4大学毕业生年轻、易冲动,缺乏良好的心态

对现阶段来说,由于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易冲动,缺乏良好的心态,对社会认识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些合情不合理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心理偏见,久而久之,一旦这种暂时的容忍不能克制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这样给合作伙伴或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自己受到环境的排挤而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给自己在该行业的资源积累和积极向上带来了一些阻碍。

2成功就业的对策

2.1高等院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定位、心态的引导与培养

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不过先就业不等于盲目就业,也不能为了就业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对所要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在就业以前,利用实习的机会,不仅充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的前景,更要充分了解该行业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瓶颈,这样,当学生在从业过程中就会大大降低行业期望值,保持相对平稳的工作心态。

2.2依据物流岗位群、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三个方面来确定,以保证其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对高职物流教育而言,应该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

2.3不断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一、物流信息内涵与特点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物流管理行业的信息化一度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是了解甚微的,在物流的整个环节中,把所有的信息都精确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已经不再是阻碍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

1.物流信息的内涵

曾有学者认为,物流信息是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所真实发生并反映出的运动变化,这个过程中的所以信息包括各种文字知识,图表以及相关情报等都是物流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词汇,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如果不能第一手的掌握行业的信息,将会使企业单位的竞争力降低,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把握,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在整个物流活动的发生过程中,任何与物流环节相关的内容,输入、转换、输出以及信息反馈等在内的任何环节都会有物流信息的参与。

2.物流信息的特点

物流信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信息的内容包含很多,因为物流本身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繁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从接收订单到货物配送,运输,包装,加工,装载等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很多信息。其次,物流信息的更新性很快,信息瞬息万变,因而实用性很强。例如在承接订单时如果对方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那么这种业务的时空限制性就很强,因此物流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物流信息的质量要求很高。物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多人参与的大的活动,从生产到产出,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劳动者参与,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及时是很重要的,也正是这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才使得这个庞大的活动能够完成。因而物流信息需要高质量来保证物流活动的进行。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很多西方的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和模式进入我国,虽然有一部分企业认真学习贯通领会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单位仍然是按照改革开放前的老思想。老套路在管理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这种落后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很有可能使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不能进步和发展。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晚,我们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是依靠传统路径在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不能够共享,物流信息的综合处理不能做到及时实效。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认识,物流行业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运输的行业,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上的人才及其缺乏,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管理这块的人才,人才的不足也是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我国没有同意的物流运行标准,运营起来的管理模式在各地也是各不相同,正式由于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我国物流行业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运用大环境的力量来向前进步,作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应该及时完善,使大环境下的物流行业能有明显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管理理念要先进,我国的物流企业单位应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物流公司作为一个流通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及过程复杂的一个单位,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实现共享的同时,努力把客服的需求做到最好,尽量的降低运行的成本,在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2.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

物流单位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所起的作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理念,在平日的工作汇总完善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使得公司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

3.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

人才是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发展,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是很重要的。企业要定期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引人才的加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加入,使物流管理更加具有专业性。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应该从长远考虑,制定可供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促进和实现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动物流行业的积极性。

四、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因而任何企业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在市场经济下取得主动权,把握住商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单位由于资金、设备等多种原因,无法把信息技术管理完全应用到工作中,这使得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行业中的实施性并不高。因此,通过本文主要阐述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与对策,首先分析了物流信息的内涵与特点,然后阐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希望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能够提升自理的管理理念,使我国的物流行业真正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11).

[2]钱佳,浅议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问题[J].经济师,2009(12).

篇3

于坤(1981.5-),女,籍贯:山东省平度市,讲师,物流师,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孙家兴(1984.11-),籍贯:黑龙江,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摘要:为克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提升物流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现存问题;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解决高职物流专业现存教学问题,并在改正后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新物流行业环境下急需的物流专业从业者。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前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上飞速迅猛的发展和史无前例的建设规模,同时也带动了许多新兴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后开始高速发展,一度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链条。为了适应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近年来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数量也成倍增长。而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有着绝对的优势和必要。但国内物流专业教育开展较晚[1],与发展仕途一路辉煌的物流行业想较之,国内物流专业教育始终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物流行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密集,教育作为行业的铺垫与延伸,需要跨越的障碍越来越多。我们在各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迎来的机会不断增多,这给物流行业建设者和教育者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而物流教育的发展与其教学方法息息相关,新经济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和创新。

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现存问题。

因为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晚,而高职院校在软硬件力量方面更是有多方面的不足,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存在一定量的问题,经仔细梳理后发现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设置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实施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需要。这是因为以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仍然围绕在刚八十年代传统物流行业运营方式和运输方式两方面开展,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物流行业脱节,跟不上新兴物流业运作模式。虽然现有物流行业极缺专业物流人才,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无法胜任招聘岗位,这才就造成了现在这种行业与从业者无法匹配的局面;其次,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课程的设置问题。高职院校往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技术类、信息类的课程设置很不完善[2]。虽然我国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引入国外最新物流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重要性,但立足长远便能发现,国际范围内的物流理论暂且都不成熟,而像我国这样几乎全部引进他国经验,必定是阻碍日后物流行业发展的暗礁。最后,高职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3],在校园教授专业学识的老师往往自身都从未接触过物流行业,实践经验不足,仅对照书本教学,随意性严重,这不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现有高职院校缺乏针对物流专业学生德操、文化、心理、职业等方面的培养。仅是专业方面的教学未免太过单一,综合素质教学培养明显不够。

二、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改正,并结合现有行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革。首先,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应结合现代物流行业实际进行修改,以应对现代的物流行业网络信息化、操作自动化、服务智能化的转变。摆脱旧观念及旧理论的禁锢,教学模式的设置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物流行业接轨,跟上新物流运作模式的节奏和速度。其次,中国物流专业教育应该尝试建立适合自己的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理论体系。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但一味的模仿和借鉴只会让自己无法支撑而止步不前。结合本国实际建立适合本国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将是中国物流教育进行改革的一大步。最后,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将对现在及未来中国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很大威胁,我们应该鼓励老师同学生们一样,积极投身于现实的物流行业中去。在一些专业课开课时,高职院校与实际物流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以专业老师为首,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现学现卖,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达到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此外,院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物流专业学生仅强于专业知识是不足以应对新竞争环境的挑战,德操、文化、心理、职业等方面的培养应是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另一大改革要点。

三、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劲烈市场竞争环境下,教育与市场不再是两个独立个体。应对现有物流市场发展猛劲的形势,高职物流专业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从而进行以下两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备迎接市场挑战的准备。首先,学生教学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高校不再是圈养学生的象牙塔,学生在校园里享受相当高程度的学习、生活、实践自由,高职院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走出去”的实践机会,密切与周边物流企业、物流相关行业的协作关系,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接触到日后将从事的行业及具体工作,牢固专业知识;其次,高职物流专业地域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属于寒冷地区区域,冰冻时间较长,物流行业在运作中会遇到因地域性造成的难题。而该省物流专业学生常年生活、学习于此地,对该地域特征感触较深。专业学习方面也基本立足于本省,对黑龙江省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都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针对地域性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加入针对寒冷地区区域性特点的部分,突出严寒地区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为黑龙江省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培养储备地域性人才,起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作用。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及探究,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模式的设置问题,应当结合实际,避免教学与实践的脱轨,迎合现代物流行业的转化,设置真正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学生培养课程的设置问题,应适当掘弃他国陈旧的理论或是不符合自身发展实践经验,结合本国物流发展道路进行学生培养课程的设置,尝试建立本国特有的现代物流教学理论体系;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为了避免专业老师实践经验过少,仅对学生进行书面教学,学校应当鼓励老师应同学生一起多参与行业实践。另一方面则是应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身心,帮助学生应对日后来自物流行业实践的挑战。而针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有学生教学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高职物流专业地域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两方面。(作者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269

参考文献:

[1]李峻峰,李怡,李艳,王建宏.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2).

篇4

关键词:德邦物流;发展困境;对策

一、前言

物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使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升级,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为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物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需关注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存在问题,扫除企业进一步发展障碍,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德邦物流公司作为国内物流行业领头羊,其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同样需要以发展眼光优化服务体系,创造更大效益。

二、德邦物流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德邦物流始创于1996年,主营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业务,多年来德邦凭借自身竞争优势和实力在中国物流行业迅速崛起,并成功跻身于我国“AAAAA”级物流企业行列中。它的经济效益在近几年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大背景下以60%的速度在持续提升。如今德邦已经在国内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开设有直营网点1800余家,服务网络在国内五百五十多个城市地区有分布,营运车辆多达4700多辆,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超过73W平方米,日吞吐货量近3万吨,德邦物流竞争实力可见一斑。德邦物流基于现代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通过灵活的经营方式与货运模式,借助一流的货运装备与信息化管理技术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天津,武汉,西安,广州等地为枢纽中心的货运网络体系。

在服务系统方面,德邦物流始终坚持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时刻待命准备出发,始终坚持创新性策略,自建网络营业点,搭建最优线路,最终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力求为从客户角度出发创造最大价值。德邦物流始终秉承信任助力成功的服务理念,走锐意进取,强化人才的发展战略,力求实现技术上的不断革新与信息化系统搭建,运输网络与制度体系的优化创造相应的运载模式,客户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双方共赢的物流服务实现快速专业的效果。德邦与员工共同成长,人气双赢是最终目标。经济发展与行业水准呈正相关关系,与社会效益联系密切,对国民经济发展与构造和谐社会努力做出贡献。打造德邦成为国内物流运营商大亨,从而为中国物流行业提速是一种历史使命,完善的运作体系与服务网络为广大客户提供精准物流服务。历史发展经验表明,科技进步是把双刃剑,德邦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等待解决。比如观念陈旧,物流人才减少,运输费用增多,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力度不足等问题。另外,德邦物流在向不同地区拓展,建立子公司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必然会阻碍德邦物流与时俱进和发展脚步。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措施十分必要。

三、德邦物流困境分析

1.管理理念陈旧

从外部因素来分析,德邦综合与管理系统之间仍有很大问题亟待解决,综合方面德邦物流品种较少,质量相对不足。从管理理念角度出发,德邦专业市场管理理念对市场定位不明确,一个科学实用的电商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从内部因素出发,德邦缺少对员工的培训,这就使德邦忽略了员工培训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加强货物运输准确率,提升服务质量等的重要意义。最终使得公司业务流通力度不足,配送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挑选,入库以及出库流程出现问题,德邦物流公司发展随之受到限制。

2.专业人才缺乏

因为国内物流行业与其它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所以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尽管我国高校开设有物流专业,选择此专业的人也不少,但实际上这些物流专业高材生仅仅是熟知物流理论知识,且与电子商务接轨的专业化知识相对匮乏,实际能力与理论知识能力掌握有明显差距,与企业对接程度不足,市场化差异明显。由此,德邦在招聘新员工时就会面临这样的困境,缺乏物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如此,德邦物流公司对新员工培训体系不完善,员工适应公司能力与进度缓慢,德邦在解决物流专业人才挖掘与培育问题上刻不容缓。

3.物流成本偏高

德邦物流公司在货损率,准时性,事故率,货差率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明显优势,但德邦物流成本与同行明显偏高,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造成其成本偏高的因素主要有四种:第一是德邦物流货物装载量低,装载率与货物性质,货物配载,货物包装,装载人员积极性与技术等方面,低装载率导致德邦在使用单车、挂车和货柜车装载时费时耗力而投入比较大的成本;第二是德邦物流车辆自营成本较高,德邦物流为了方便在旺季时及时进行调配各种货物,购置了大量的自营车辆,但在淡季时,这些车辆会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对车辆的不合理配置,德邦不仅浪费了物流资源,还投入了太多且不必要的成本;第三是德邦的营业部成本比较大,德邦的不断发展要求增加营业部,但在建立营业部时,又会投入大量资金,包括工建费,购入运营设备设施的费用,人员配备所付工资等,最终导致物流成本偏高;第四是德邦为了拓展公司业务范畴,提升品牌知名度,总部从广州迁移到上海,物流成本与公司财务负担减少,对德邦物流公司资金周转造成影响。因此,德邦要想在竞争中抢占先锋,必须先减少其物流成本。

4.缺少物流联盟

行业发展离不开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唯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求合作,物流市场才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才能在发展的大背景下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历史周期较短,各项规章制度亟待完善,行业管理弊端重重。物流公司在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差异,企业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因此,德邦在物流市场缺少联盟也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5.德邦分公司存在诸多问题

发展太快且极为密集,地区分布严重失调,网点集中分布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这不仅扩大了竞争的激烈性,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二,网点与网点间的客户区域重合,严重地损耗了人力物力,也引起资源的内耗,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第三,分公司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业体系和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易造成分公司间作业管理与决策不一致,导致分公司各自为政,而忽视大局总体利益。由此看来,德邦要摆脱发展困境,还应对其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使其发挥利益最大化。

四、德邦物流摆脱困境的对策

1.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德邦物流公司应先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根据自身实际及市场需求,制定公司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并完备物流信息系统,统一有效地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使其及时关注物流发展动态。德邦对物流发展市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首当其冲的勇气和魄力,审时度势,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发展优势和劣势,完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从而提升业务办事效率与员工服务质量,公司运转速率的提升对经营绩效有直接影响。

2.提高专业人才素质

物流行业的发展需培育大量专业化人才,高校与企业要肩负起培育物流人才的重任,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标。德邦物流公司不同阶段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决策层领导依据公司实际发展情况,招聘高素质物流人才,并且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物流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帮助员工朝着企业需求方向继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3.降低公司物流成本

针对德邦物流成本偏高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第一是增加货物装载率。首先应加强员工培训,第一是要加强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员工装载技术,优化货物装载配置,探索货物包装技巧,使车辆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增加货物的装载率,降低物流成本。其次是物流货运车辆的减少,德邦物流闲置车辆较多,公司各部门应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淡旺季不同目标规划的实施,科学计算购置车辆的总数,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照顾到旺季的货物运输。第三是最大化减少非必要营业部数量,公司要有计划地建立营业部,构建成本要尽力实现节约,规划与预算是关键,从而实现公司盈利。第四是德邦物流总部迁移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也应尽可能的减少迁移成本,做出迁移与资金周转规划,为公司经营效益做出部门贡献。另外,德邦要解决成本高带来的周边问题,也应提升加大宣传以提升知名度,努力挖掘社会资源,从而实现盈利与客户双赢目标。

4.大力发展物流联盟

德邦物流公司应积极寻求联盟方式加大合作深度与广度,基于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大联盟企业共性,矛盾差异的减少有利于企业融合与共同发展,物流企业可通过资源与信息共享方式来改善物流运作模式,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因此,德邦物流公司可优先引进电商平台,统筹各大企业信息资源,促进物流联盟的有效发展,从而实现物流企业高效快速发展。

5.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

德邦要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调整网点分布,减少网点密度。同时在成本更加低廉的地方开设网点,近几年,政府对中西部的发展更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为德邦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将东部的密集网点适当减少,调头进入中西部这些新的网点,平衡网点分布,既没有实施阻碍,又可以减少成本,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其次,德邦公司要进行客户划分,合理合并网点。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网点与网点之间客户的重合问题。再次,针对德邦成本偏高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差异化定价,例如在保证货物安全到达的同时,用最快的速度送至客户手中,如若没有按时送达,则可以免除运费,从而吸引大批的高端客户。当然,为了保证送货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德邦也要通过购入先进的运输设备加强硬件设施。

合理转移网点可使德邦有效利用公司资金,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大后备市场,还可避免东部迅速扩张带来的问题,消除隐患,使公司得以稳健地持续发展下去。而实行差异化定价则有效地解决了德邦物流在价格上的劣势,突出了德邦时效性和安全性这两大卖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物流发展已开始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因看好这一市场前景,纷纷踏入物流行业。面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德邦必须做出调整,不断发现和分析自身存在问题,并相应地做出对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同时要完备物流信息系统,统一有效地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最终使其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强,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康元.德邦物流成本竞争力提升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29):38-40.

[2]梁锷.德邦物流的时效管理[J].企业管理,2014.04(12):49-51.

[3]汪勇林.电子商务环境下德邦物流公司的问题及对策[J].2014(20):20-22.

篇5

一、微观层面的研究

1.人力资源现状研究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首先受到人力资源现状的制约,国内针对物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多,这一类研究多以地区和行业细分市场,然后开展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如唐秀英、杨琳琳、陈立畅、董银、尹哲(2012)通过设计问卷对云南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员工流动、企业物流人才开发及物流人才所需具备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信息,并从企业自身、高校、政府三个层面给出对策以改善物流人才现状。杨怀珍、董欢欢、李雷(2012)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广西区物流人才概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物流人才需求集中于下层岗位,并且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从学校教育、从业资格认证、在职培训等角度给出相应对策。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国内针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而关于物流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刘萍萍(2011)基于普遍性模式、权变模式和形态模式三种模式分析了物流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3.工作分析研究国内针对物流行业工作分析的研究极少,钟秀英(2011)通过对药品物流企业中物流作业活动进行工作分析,阐明药品物流作业活动的内容、要求和特点,药品物流作业活动员工必须的知识与能力,以构建药品物流作业的工作说明书。张彩利(2010)在基于整合的人力资源战略思想指导下,认为交通物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应包括需求结构、现有结构、可变动结构、要求标准、缺口结构、供给结构、新建结构等七大因素,且七大因素之间形成相互影响。4.物流人才素质研究国内针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进行了一定研究,基本思路是首先将物流人才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构建该类人才的素质模型。如王强(2006)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刘丽莎、张力(2008)通过分析建立了基于对物流业务的分析能力、对企业物流战略的前瞻技能、物流决策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的物流行业管理人才通用素质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在物流企业员工流入管理、员工内部流动管理以及员工流出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梁军、李济球、林建华(2007)分析了物流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八方面的基础知识。5.招聘与配置研究目前针对物流企业人员招聘与配置的研究并不多,如张同全(2002)结合高效、系统优化、互补增值和竞争强化的原则,分析了市场配置法、组合配置法、差别有序结构组合配置法和激励配置法。何琼、苟小清、吴蓉(2012)总结华西医院物流配送及人力资源调度的实践,通过科学调度,优化人员配置以最大化的发挥配送链的节点作用,可使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朱建衡(2013)在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总量不合理、分布结构不合理、岗位符合度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等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在人力资源总量、结构、绩效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配置优化的建议。6.绩效考核研究针对绩效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大部分成果是从多维度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如曹坤(2006)从成本、企业规模、人才结构、企业效益和企业运行状况五个方面抽取32个指标建立了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针对物流企业员工绩效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如汤晓丹(201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现存问题,提出在KPI的基础上设计360°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即从运输、仓储、配送业务运作中客户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评价、平级之间的绩效评价、下级对上级的绩效评价及员工的自我评估等五方面设计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全面的KPI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高明月(2011)针对哈尔滨FD公司目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个考核过程的解决方案。王雪松(2011)分析了物流企业应如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边铁垚、先桁(2011)针对A物流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没有建立考核的相关制度、主观性太大、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结合A企业及其员工特点,提出了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考核制度和运用目标管理法等对策。7.薪酬及激励研究针对薪酬及激励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这也反映出物流企业对薪酬管理的重视。如王朝晖(2009)根据波特﹒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分析了物流企业应结合激励目标进行薪酬制度的构建,建立全面薪酬制度、宽带薪酬制度、团队薪酬制度和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许红莲(2007)分析了物流企业在应用薪金制、佣金制、薪金与佣金复合制、期权薪酬制四种常见的薪酬模式对营销物流人员进行激励时的应用思路、适用范围、优缺点及激励效果,可供物流企业进行参考。阴丽君(2007)分析了浙江省某物流企业基于目标、成本、质量以及安全这四大关键指标建立岗位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的过程。林原、曹媞(2011)结合我国各地最低工资的调整状况,分析了最低工资提高对市场均衡工资率和就业的影响,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为提高人力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加速产业发展升级。李燕荣、李广义(2013)通过对北京市114家物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北京市物流企业大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薪酬制度,人均薪酬水平较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大,长期激励不足,而且薪酬问题已经成为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8.培训研究国内对物流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较多,黄顺泉、余思勤(2008)针对我国的物流人才培训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比例较高,而且年轻员工居多,员工参与的热情高,培训频度较高,培训项目主要是技术培训,其次为入职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傅端香,石美遐(2010)针对基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模型,提出员工培训的原则和设计实施。李菽林(2011)针对物流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机构与人才的发展不均衡、职业资格认证不规范、大学的物流培训实操训练不够及物流公司的培训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应树立现代物流的理念、克服受训人员的知识障碍,尤其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宣玲玲、瞿丹(2012)对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有效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还没有形成和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培训机制、很少培养人才,提出应建立健全物流企业培训机制、分层次安排培训活动(新入职员工、在职员工、一般员工、管理人员)、多样化培训方式和内容。9.员工关系研究国内对物流企业员工关系的研究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员工关系管理重视不足。李亮山(2013)认为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存在劳动合同制度不够规范、工会的组建率较低等问题,建议组建工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非官方劳工组织的参与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畅志杰(2011)通过对物流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诸多员工个人特征对企业管理策略的认知和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对组织承诺的显著影响。10.其他方面的研究当然,另外也有少数文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如易华(2010)剖析了当今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时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如包括成本估算、人力资源角色重新定位和员工抵制的风险等内部风险和外包服务商选择、文化差异和信息安全等外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总结及展望分析

国内近年关于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对物流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研究比较缺乏,具体体现为对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不够深入和全面,而对于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研究多基于个人的经验判断,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②针对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微观层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几个热点问题,如物流人才的素质、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侧重点。③基于以上对于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的总结,在未来的研究中,对物流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研究应以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才能得到真实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微观层面的研究应在两个方向加以努力:第一,增加研究主题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几个热点问题,尤其在战略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员工关系等方面应该加强研究;第二,在微观研究中应从科学方法、研究深度方面更进一步。

作者:徐有智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发展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28-01

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类型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增强,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组织。第三方物流的出现,降低了供应商的运输仓储的成本,供应商将企业的核心能力转移到企业的发展中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充分利用新兴科技和经济水平发展的优势,结合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网络应用,为供方和需方提供长期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更加的专业、系统。

1.2 第三方物流的主要运作类型

(1)单一的运输仓储物流服务。

这一类型的第三方物流组织主要为供需双方提供较为单一的物流服务,主要是运输和仓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都以单一的服务为主。

(2)实物运作的物流服务。

这一类的第三方物流组织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类服务,一般此类运作方式的客户和物流合作时间较长,主要的特点是从供方到需方,第三方物流提供全程的服务。

(3)跟踪管理的物流服务。

该类物流服务方式不仅包括基础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还包括货物的跟踪和需求预测的管理等等。例如,上海通用公司与上海东昌的合作就属于这一类型的物流服务。

(4)集成方案的物流服务。

此类物流服务主要包括基础的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的采购服务以及客户公司的设计、咨询等集成物流管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客户和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资源共享,这是一种高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形式。

上述四类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第一和第二种运作类型方式。第三方物流根据客户的需求,也将增加配送、包装、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于基础服务的结合将增加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服务。

2 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第三方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服务形式,旨在为更多的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促进三方共同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服务于外资企业。例如:中海物流企业的主要客户是三洋、东芝、三星等外资企业。

2.2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有待拓展

我国大多企业受到传统物流发展的影响,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都依赖于自身的物流技术。我国工业企业的原料采购中71%都是由企业和供方提供物流;而产品销售过程中,仅有18%的物流由第三方来操作;根据我国有效数据统计,我国的商业企业中,仅有13%的物流服务由第三方操作。这种自我服务为主的企业经营模式在一定方面上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2.3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竞争力较弱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整体水平较低,在管理方面和技术支持以及服务等方面比较薄弱,同时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公路运输的物流公司超过200万户,平均每家公司的运营车辆拥有数量不足1.5辆。

2.4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单一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较为单一,主要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服务内容。在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客户进行调查时,有93%的企业对第三方无论表示不满意。第三方与客户之前的沟通不及时,合作不充分。第三方物流的信息跟踪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降低了物流的运行效率。

2.5 第三方物流缺少专业人才

由于第三方物流是新经济水平下的新兴产物,因此,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薄弱,包括专业的教育、上岗资格的培训以及高级资格的培训等方面。我国物流人才稀少,不仅体现在基础的仓储、运输等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物流方面的管理人才、操作方面的人才以及成本核算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

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政府的干预

国家要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第三方物流的科学发展,为中国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财政的扶持和帮助,实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加大第三方物流的支持。同时国家还要制定出规范性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制定出国家标准,将物流过程中的计量、技术以及服务等标准化,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发展。

3.2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行业内容广泛,不仅包含了运输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涵盖了经济、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方物流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网络、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统筹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够有效的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以及在有条件的院校里设置了物流专业,但是目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物流专业院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训练,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人才的培养。

3.3 企业改变传统物流观念

工厂、商业企业要改变传统商业发展的观念,进行制度的改革,将企业的发展中心转移到竞争力方面。走出自营物流的误区,尝试利用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效率,减少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入。

3.4 物流企业加强自身改革

首先,规模化经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从而提高竞争力;其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意识。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扩大服务的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物流企业还要将仓储运输与加工、包装、信息管理等服务相结合,提高物流企业的价值;再者,第三方物流要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物流行业要制定出科学发展标准,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最后,物流企业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

4 结语

第三方物流是新型物流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物流企业要加强重视,利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加强自身的改革,为工厂、商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发展中,要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法律意识,促进物流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凤英.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305.

篇7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集成商;整合资源

目前,世界范围内,物流及相关行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要达到1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这些年,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我国总体经济继续发展的步伐,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是解决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现阶段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的分析和探讨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第四方物流概述

(一)第四方物流概念

第四方物流(4PL)是一种综合性的物流,专门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咨询、规划,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信息及共享等活动。它更多的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活动,具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并从中获取利益的一种新型物流方式。

(二)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要与第三方物流协同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作为具体实施者,它接受来自第四方物流的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的能力来为客户服务。

如图1所示。第四方物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公司都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第四方物流准备的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企业可以从数据交换中及时从客户系统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在通过仓储业务操作进入数码仓库应用系统,通过配送业务操作进入数码配送应用系统进行物流资源的调度,然后通过物流信息网站与客户服务系统及时与客户联系,进行双向交流,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说,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就是要以互联网为依托,与第三方物流实际运作者的一种战略联盟方式。

二、第四方物流提出的背景及发展思路

(一)我国第四方物流提出的背景

1. 第四方物流是推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物流及相关产业运作效率低下的现状,我国开始重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利用其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和为其他资源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来调整企业的发展结构。第四方物流主要通过监控企业的供应链来实现快速、优质、低廉的物流服务,在解决企业中物流发展不均衡问题,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整合资源,最高效的帮助企业持续降低物流的整体运营成本,使其适应多元化的发展。这是目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有利的一项发展规划。

2. 第四方物流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

我国物流现状决定着第四方物流发展的趋势,第四方物流作为处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问题最好最有利的解决手段,同时可以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相融合,在这种途径下,形成培育第四方物流最有利的发展平台,对建立全国物流行业平台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国际物流企业的资源,增加整个物流的同名度,提供更加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给顾客。借助其平台发展的同时注重自身整合力量的增长,形成良性增长。

(二)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思路

发展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做铺垫。就目前为止,第四方物流的需求相当可观,但是依据我国国情来看发展一个完善的第四方物流必须要有发展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做前期铺垫。因为这些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长时间处理供应链管理工作,也同时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只有这些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才有可能慢慢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第四方物流以它信息化程度及其提供的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而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知晓,它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目前处于发展期的电子商务网站与处于朝阳期的物流最好的整合就是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还很缓慢,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好,所以要想发展第四方物流就需要建设规范的物流信息化平台,整合基础信息,让客户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享受的相应服务。

配送作为物流行业的基础,更加成为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重中之重。因为一个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规范以及运营管理模式能看出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第四方物流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它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在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上整合了物流资源,提供了方便。

三、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不平衡发展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这些年,我国企业都在以调整企业结构来寻求发展出路,但是随着企业结构的变化、就要求物流的发展也要与之相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事态,急剧的加速了物流的瓶颈作用,同时,物流的瓶颈也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拓展,这看上去是我国物流服务的表面问题,实际上,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为物流服务运行的物流平台不能满足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行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但是,重要物资的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被物流占用了绝大部分,第四方物流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占用的实践和资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少,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未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发展水平。

(二)物流及相关产业运作效率低下

根据普查资料显示,把物流及相关产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占比重约为15.47%。如果把其他相关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也考虑在内的话,全社会国民总值的20%以上被用作了物流费用支出。做为第四方物流最重要的是信息化,信息交流的不通畅、资源整合能力差、整合效率低下、信息技术落后等都是正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企业正因如此,在物流方面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些都严重影响第四方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物流及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得不到加强

201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大专及大专以上院校中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学校只占总数的30%左右,相比近几年与发展迅速的房地产、计算机等相关热门行业有关系的专业的近70%的开设率,相差较远,国家层面上也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使物流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也出现的巨大空洞。特别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更需要具备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物流人才,这些都是目前制约物流发展的重要部分,只有从这些问题入手,想办法解决,才能从跟本上改变目前物流相关行业的现状,才能补齐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

四、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对策

(一)搞好物流配送相关方面的基础建设的统筹规划

在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物流配送的基础建设方面,要加强统筹规划,作为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全面的规划措施关乎着物流行业的生死。第四方物流的成长也是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的必经之路。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应该作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得到重视。

(二)从竞争到合作,整合物流资源从行业内着手

国内拥有较为庞大的物流业资源,但物流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整合,急需一个全面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物流行业,规范物流行业的操作。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它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前景依然有很乐观的预计,在国内干线物流资源这方面,从事异地间配送和物流末端投递到户的物流公司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机会,尤其目前结合互联网这方面还很稀缺,但是前景非常好,所以,国内物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弃竞争求合作,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肩膀,把物联网这块做大做强做成规模。

(三)调整物流人才储备战略,增强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物流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还远远没有跟上物流行业发展进度,国内的大专及大专以上院校的物流相关专业的开设率还很低,我认为,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院校可以根据目前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我国现在着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的过程中,要把计算机互联网与物流及相关专业结合起来,开设互联网物流类似的专业,既延伸了互联网课程,增强了应用性,同时缓解了就业压力,最大的好处是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为大量优秀同学提供一个光明的未来,更是加快我国第四方物流建设,增速第四方物流发展,平衡全面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第四方物流作为最能整合当今物流资源的有效手段,应该被国家重视起来,它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国家经济的高效增长提供强大支撑与推动,理应也十分有必要作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这将会为我国的高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虽然它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涉及面广,但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策略与措施都是以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流去引导高效率的物流,从而发挥了第四方物流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胡建波.供应链管理实务[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01).

[2]刘亚茹.西安物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3]刘永胜,杜志平,白晓娟.供应链管理[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1).

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 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二、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人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5、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宜昌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宜昌物流企业大都实力薄弱、技术有限,但只要加深对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用长远的目光来对物流信息化进行认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理念,给予自身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明确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制定长远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实施,一定可以摆脱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建立起完备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日保.2005年:《现代物流信息化》·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