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6: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纠纷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标准化 经济学 公共物品 体制机制
近100 多年来,时生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以及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极大改变了经济社会形态,同样深刻影响着近代标准化的发展。但是,与时代的快速进步相比,标准化理论和方法创新步伐较慢,出现诸如标准制定周期长、速度慢、修订不及时、标准老化、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满足不了个性化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理论和实践面临新挑战。现有标准化理论的总体架构主要以传统工业标准化为基础,对标准化对象、目的、手段、方法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模式的研究也主要以工业标准化为逻辑起点,亟需创新。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体制研究,主要以标准化技术和管理特性为主线,借鉴发达国家管理模式,未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理论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性都存在不足,以致目前对标准化体制改革仍未形成普遍共识,对政府规制与市场竞争、强制性与自愿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标准与法规等重大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
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除技术属性外,还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属性特别是制度属性,对其管理体制研究,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承认标准化理论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打破学科边界,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特别是经济学的知识体系,重点从“标准作为制度”的新视角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框架尝试运用经济学理论,从新的视角思考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问题。
一、内容及目标
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这三类标准(不含国际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其他类标准)。运用经济学有关基本原理,研究标准的属性、作用和标准化的基本原理,界定标准化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厘清强制性与自愿性标准、标准与法规的关系,明确各级标准及标准化各类各级管理机构的定位,优化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基于研究成果,为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二、方法及路径
1.基本假设
标准属于公共物品,标准化管理属于公共管理范畴。即使将标准作为准公共物品看待,亦主要考虑其公共性,兼顾其私人性。
2.研究方法
一是理论分析。运用外部性原理、成本收益分析法、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建立对标准及标准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演绎标准的属性,推导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对比分析。结合国外标准化管理体制模式和中国国情进行对比分析和历史比较。三是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规律,对标准及标准化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如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等。
3.研究路径
收集、整理、评估以往国内外标准化体制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理论,围绕标准的起源、定义、属性、作用,政府与市场、强制性与自愿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标准与法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理论分析,进行国内外横向比较分析、历史纵向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种供选择的总体设计,并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评估其可行性,提出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和操作路径、步骤、方法等。
三、初步分析框架
1.标准属于公共物品
标准的使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对一个标准的使用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人的供应,这符合经济学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从成本收益分析看,一个标准的制定成本有限,制定后在一定周期内维护成本也有限,而标准被广泛采用,其内含的经验、知识、技术成果得以广泛传播、复制、共享,使用者支付的成本很低,几乎近于零,相比其制订和维护成本而言,带来的收益虽无法精确计量,但理论上可以无穷大,并且增加一个人对它的使用,其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基于这些特点,对标准的制定者而言,除了对出版的标准收取一定且少量的版税外,无法对使用者的收益进行精确计量并收费,而且使用标准产生的收益归于使用者,不归于制定者,产生外部性(主要是正外部性),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以上这些表明标准的公共性而非市场竞争性的特征十分突出。
2.新的视角看标准及标准化的起源、发展、作用及内涵
结合标准及标准化的现在定义,标准是技术和管理的综合体,是一种制度形式,标准化是一种规制。把标准当作制度,从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标准及标准化的内涵。
(1)标准的起源及发展。用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起源的分析框架,结合最早的人类标准形式及其演进,同样可以分析标准的起源及发展。标准的产生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和交换,通过货币、生产工具等的标准化,降低生产费用和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达成和执行契约的成本)。随着专业化生产和分工的发展,如手工业发展以至工业革命,市场规模扩大,交易日益复杂,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加剧,交易不确定性增加,交易成本大幅度上升。在这一进程中,标准化一方面通过广泛共享与应用人类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而降低生产费用,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促进协调一致而大幅度地降低交易成本。由于经济上的合理性,标准及标准化得以产生和发展。
(2)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对标准及标准化作用有以下新认识:传播、共享科技成果、知识、经验,降低知识搜寻消耗、重新学习的成本,节省稀缺的智力资源,从而降低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状况,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可预见性、预期一致性和信任,防止混乱和任意行为,降低风险和客观不确定性的约束。
(3)标准的含义。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共同效益,由公认机构批准的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一种低成本学习、共享、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等人类综合文明成果,并通过事先协商一致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率的规制方式。
(4)标准化的含义。标准化是制定、实施标准,以低成本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共同效益的过程。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标准属公共物品,标准化活动属公共事务,标准化管理属公共管理,应由政府为核心来提供;标准具有外部性,市场机制失灵,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等公共组织发挥作用;标准供给具有一定成本,而标准实施收益又不归于供给方,成本收益归属不统一,因此在标准供给上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只能由公共组织来承担。因此,标准化应强化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作用,而不应将标准化活动片面地作为市场竞争行为,弱化甚至取消政府宏观管理,而将标准及标准化推向市场,走所谓市场化的道路。
3.标准化公共管理制度构建
标准的公共物品属性解决了标准定位问题。在具体的标准化活动中,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利益问题的复杂性和利益冲突的客观性及不可调和性,标准化管理需要借助法律的制度安排,把各方利益纳入法治原则下加以制约和激励,以实现各方权利义务和利益关系的平衡。这也是标准公共物品属性能够得以实现,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制度保障。
4.涉及体制的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1)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作为标准的一种特殊重要形式,应更加突出其公共性,作为纯公共物品看待,强调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强制性标准是为实现安全、环保、健康等社会基本公共利益的一种低成本方式,它在这些重要领域比推荐性标准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进行实证分析。
(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我国历史形成的较为特殊的一类标准形式。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可进行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评估其是否存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而指出改革方向。从现实看,多出行业标准一个层级,增加了标准体系的复杂性,容易造成标准的交叉重复矛盾,增加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不具经济上的合理性,长远看应予取消。
(3)标准版权。标准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尤其在由政府主导标准化的国家,理论上应不存在版权及收费的问题,但是否收费关键要看标准使用及受益方的范围、公共财政的可承受性等因素。目前,强制性标准已明确其法规属性,没有版权保护,免费提供;推荐性标准有专有出版权,标准文本有偿获取。这可以解释为,在公共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否则只能增加税收,而标准的使用和受益方并非全体社会成员,增加税收不公平,向受益方收费既公平又可行。
四、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理论、实证、比较分析等,明确标准属性、标准分类分级设置、各方主体职责定位及相互关系等,设计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包括目标、内容、路径、步骤和方法等。特别重要的是,要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体制改革进行理性分析和把握,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按照帕累托改进原则,减少改革成本,增加改革收益,尽量不损害既得利益,坚持渐进性改革,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等编.标准化实用教程.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关键词:标准物质;环境监测;应用分析;
引言
标准物质本身是国家定为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 与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的物质基础, 标准物质的意义首先在于使监测工作建立起测量的溯源性, 即把环境监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或国家基准联系起来, 使其具有上溯到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准确可靠的量值。其次, 标准物质使得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保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获得的监测结果一致、相容。
一、标准物质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分析
1、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我国的标准物质以 Bw为代号,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部颁标准物质)。
2、有证标准物质即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淮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3、一级标准物质采用绝对测量方法或其他准确可靠的方法测量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其测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应具备以下条件:a.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进行定值。此外,亦可在多个实验室中分别使用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协作定值;b.定值的淮确度应具有国内最高水平;c.应具有国家统一编号的标准物质证书;d.稳定时间应在一年以上;e.应保证其均匀度在定值的精密度范围内;f.应具有规定的合格的包装形式。
4、二级标准物质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位方法定值,其不稳定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水平,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二级标准物质是在日常分析检测中大量采用的一类标准物质,内于它们组成基体复杂,前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定值通常采用相对测量法,因此需要相应的一级标收物质来校准仪器,也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等进行比较测量,因此确定其量值不确定度的水平,保证测量的溯源性我国标准物质研制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己成立了“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编创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标准物质发展规划,参加研制的有冶金、建筑、化工、能源、核材料、环保、国防、大专院校、科学院、计量等20 多个部门。目前,我国已研制出国家一级标淮物质 1262 种,二级标准物质 1739 种,涉及钢铁、地质、石油、核材料、环境、食品以及临床检验等领域,这些标准物质在生产质量控制、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标准物质分析
1、环境计量。环境计量是定量描述环境中有害物质或物理量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及浓度(或强度)的一种计量系统。环境计量包括环境化学计量和环境物理计量两大类。环境化学计量是以测定大气、水体、土壤以及人和生物中有害物质为小心的化学物质测量系统;环境物理计量是以测定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热污染等为小心的物理计量系统。
2、基体和基体效应。在环境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10- 6或 10- 9级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则称为基体。目前环境监测中所用的测定方法绝大多数是相对分析法,即将基准试剂或标准溶液与待测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测定的一种方法。这种用“纯物质”配成的标准溶液与实际来的误差,叫做基体效应。
3、环境标准物质。环境标准物质是标准物质中的一类,除了具备标准物质的条件外还应具备:a. 是由环境样品直接制备或人工模拟环境样品制备的混合物;b.具有一定的环境基体代表性。
三、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样品分析
标准物质由于研制的周期长、难度高、工作量大,致使标准物质价格昂贵。这些都给标准物质的研制、使用和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环境监测的种类繁多、基体变化大,组成复杂,在很多情况下也难以找到与实际样品在浓度、基体和结构状态上都很相近的标准物质。另一方面,某些监测实验室试图依靠标准物质达到满意的准确度,然而收效并不大。这往往是因为该实验室的精密度没有经过测定,或者虽经测定,但精密度太低,致使监测实验室不能从使用标准物质上取得实质性的收益。因此,监测实验室应该在已经处于质量控制状态下再使用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样品的每个测量参数都应该有准确已知的浓度;样品可以是多参数的,能够进行多种项目的分析;样品具有一定的均匀性,稳定期应在一年以上;应防止样品从贮存容器中蒸发和泄漏。在设计质量控制样品时应考虑实际样品的浓度范围,如废水排放的高浓度和降水中的低浓度;方法的检出限;排放许可证或标准中规定的界限等。目前、质量控制样品多数是由人工合成的,它所具有的“真值”是由经过标准计算得到的,这一点与合成标准物质的定值不同。合成标准物质的定值是根据实际测定的结果由统计处理完成的。而质量控制样品在制备后要委托一些实验室检验样品制备的准确性,如果实测结果与制备值的允许误差范围不能吻合,必须舍弃这批样品,而不能采用测定值来修正真值的做法。检验真值所采取的方法与常规监测实际样品测定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在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说明书都指明该样品适用的方法,这一点也是与标准物质不同。这就决定了质量控制样品主要是用于控制精密度的,而传递和控制监测准确度则应以标准物质为基准。
四、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1、环境监测中标准物质的选择。在环境监测中应根据分析方法和被测样品的具体情况运用适当的标准物质。在选择标准物质时应考虑以下原则:a.对标准物质基体组成的选择: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的组成越接近越好,这样可以消除方法基体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b.标准物质准确度水平的选择: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比被侧样品预期达到的准确度高 3~10 倍;c. 标准物质浓度水平的选择: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被测样品浓度的函数,所以要选择浓度水平适当的标准物质;d.取样量的考虑:取样量不得小于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的最小取样量。
2、环境标准物质在环境监中的应用。a.评价监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验证标准方法,发展新的监测方法;b.校正并标定监测分析仪器,发展新的监测技术;c.在协作实验中用于评价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加强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数据的能力;d.把标准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e.通过标准物质的准确度传递系统和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国际同行间、国内同行间以及实验空间数据的可比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f.作为相对真值,标准物质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技术仲裁依据;g. 以一级标准物质作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定值,也可以为新类型的标准物质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证。
五、结语
所谓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从执法监督的意义上说,它是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是保存和传递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特征量值以及建立溯源性的物质基础, 而且是国家定为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 因此, 必须进行规范管理。
【关键词】绿色施工;装修工程;施工管理
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堆场飞灰飘尘、粉尘的排放、运输的遗撒、建筑垃圾残土到处堆弃,油漆和涂料以及化学品的处理不当导致泄漏装修过程中甲醛苯超标排放等都将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探索实现绿色施工的方法和途径,为在建筑装修施工中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推行绿色施工评价奠定基础,实施推广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有着极为鲜明的现实意义。如何确保施工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工人能够牢记绿色施工,强化具体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环境保护,提高施工企业投标竞争力,成为我们管理人员要探讨分析的地方。
1 绿色施工理念
2 工程概况
某高端小区1幢1、3单元室内精装修工程,装饰面积为13000平方米,工程合同造价为3947.9978万元,工程于2011年10月31日开工施工,2012年9月30日竣工,实际工期335日历天。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级,安全无事故工地。本工程属高级民用建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完备,同时也是市节能办重点示范工程,根据建设单位及节能办的具体要求,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装修绿色施工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关键点)并将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确保本工程绿色施工优质按期地完成。
3 具体措施
3.1 网络与机算机应用与技术管理
我司在项目管理中,利用机算机软件对设计图纸电子文件,进行施工图纸二次深化设计、加工安装详图设计、工程量的计算、施工资料的制作、竣工图绘制或修改。图纸二次深化设计:现场墙、地面实际尺寸进行(规范与实际结合)编排具体分格线,高效、快速、准确有效结果,减少了劳动力和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成效。建立数学计算模型,精确计算各种造型,利用立体三维坐标定位和预留变形量以及饰面板的尺寸、对曲率和角度,提供正确下料数据(供生产厂商定模、加工、计算提供方便)成型尺寸和曲率进行精确算据。
3.2 新型设备应用及技术创新
3.2.1 装备新型测量仪器设备
LTA200L激光标线仪在工程测量放线中使用非常便捷。它可以由生产工人直接操作和使用,标线仪广泛应用在冶金钢板切割、石材切割、木材切割、机器视觉等领域,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投射出激光线宽度控制在6mm以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剪切精度。在切割大理石过程中指示线不明确会切割不齐,且刀具冷却液会覆盖人工标示线,采用激光标示线有效避免了这个缺点。
红外测距仪是一种测量仪器,不用尺子就可以测量建筑物室内外的高度、长度和宽度以及自动计算面积、体积。工程测量放线中使用非常便捷。生产工人直接操作和使用,一则减少劳动力的强度。二则提高准确效,三则节省时间。更为钢重要的是可以在顶部、墙面、地面和空间部位标出垂直线条;改变了以前用线垂、卷尺的低效率、低精度。
3.2.2 新型气泵、喷枪和皮刮腻子工具
喷笔是使用压缩空气将模型漆喷布在所需装饰面的上色效果;涂料能均匀的涂在装饰表面上,能喷出漂亮的迷彩及效果,利用喷笔上色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产品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建筑艺术美术绘图、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模型制作的喷涂、室内墙绘装潢等能喷出五颜六色的迷彩及效果,喷涂可节省大量的时间。
3.3 材料回收重复使用
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我单位将施工、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将其中可直接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减少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的利用率。注意维护周转材料,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材料。
3.4 节约水资源
3.4.1 施工中节水
做好宣传教育,在工人进场教育,生产例会上强调节水的重要性,加强节水宣传,在各用水点设节水标志,提高大家节水意识。制定节水指标,并按期考核。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回收利用水资源;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下调10%用水量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水消耗量较大的施工工艺需制定专项节水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节水率。
3.4.2 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及新型节水龙头
本项目采用的是ECOMAX系列 4.2升节水型分体座便器,三位一体的超强功能,令最少的用水也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ECOMAX卓越的节水性能。TORNADO FLUSHING超漩技术的强劲冲洗力、CEFIONTECT智洁技术的持久防污性,三位一体的超强表现,实现了TOTO坐便器超强的节水性能。
3.5 节约能源
本项目采用三雄极光T8led节能灯管,采用国际一线品牌的芯片和封装,光效高达90lm/W。三雄极光T8led整灯效率高。LED直管发光角度为 120-140°,100%光输出得到有效利用。功率因数高达0.9,功耗仅为电源功率的3-5%。光源主体结构采用高纯铝并采用独特轮廓的齿槽型设计,散热面积、散热空间更大,寿命达3万小时,是传统荧光灯寿命的4倍以上。
3.6 新型材料推广
3.6.1 纳米技术
本项目采用纳米高新科技的环绿色环保标识的涂料,涂刷墙纸底漆作为隔离体,涂刷效果为漆膜好,色泽柔润,装饰效果好;产品不含苯、甲醛、铝、汞等;具有附着力强、粘结牢固、杀菌、抗霉、自结、净化空气的功能等。涂料中的有害物质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减少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3.6.2 环保人造板
采用具有十环绿色环保标识人造板,是国家绿色环保生产厂家,严格按国家绿色环保要求的规定制造。细木工板基面板采用纳米高新科技的环绿色环保标识的涂料,产品的苯、甲醛放射性有害物质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具有附着力强、粘结牢固、杀菌、抗霉、自结、净化空气的功能等。使整个装饰过程和装饰效果的提高,均没有过去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刺鼻和辣眼的感觉,确实体会到绿色环保人造板的好处。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经济纠纷;评审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目前,随着企业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多元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合同经济纠纷条件急剧上升,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和流动资金的周转,如何避免施工合同经济纠纷的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施工企业的法制教育与培训。
建立规范有序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加大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法律素质。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是减少回避不必要经济纠纷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涵扩展的重要内容。若不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就会造成经济纠纷条件的发生。因此,要把企业经营者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作为考核和选拔经营者的条件之一。要针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现状,使施工企业的经营者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
大量的事实证明,施工企业合同经济纠纷的发生都是因为合同本身或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着重大问题。有的合同没有归口管理,企业内部没有合同管理机构,有的忽视对方的资信调查,没有对合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有的合同条款不齐全,在签订合同时缺乏法律论证。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合同印章、签字方面缺乏管理,造成企业出现管理漏洞,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合同双方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以下几方面制度。
(1)加强企业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达到避免或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目的。企业可聘请法律顾问直接参加企业有关的生产经营的决策会议。
(2)加强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和合同的履约率。制定公司经理和三总师合同会签负责制,合同履约报告制,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和对内承包办法,企业对外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度。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堵塞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防止企业资金体外循环。
(4)加强企业内子公司、分公司注册登记和项目经理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5)加强纠纷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将企业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三、发挥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是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施工企业在相对合理和小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的保障系统。其作用是着眼于事前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国家发改委、人事部、司法部共同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等规定,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促进建筑施工依法治企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明确了建筑施工法律顾问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也扩充和发展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内涵。
四是签约前的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
由于大多数经济纠纷条件与合同有关,因此加强合同评审极为重要。合同评审的内容主要有工程造价、付款方式、工期指标、质量指标、物资供应、设备配备、款索欠纠纷调解方式等内容。合同评审主要有签约前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签约前的评审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查工作。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建设方进行社会信誉和建设资金来源调查。对建设项目进行可靠性调查,包括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城市规划许可证、拆迁进度情况、设计图纸及地质勘探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设项目报建批准文件号以及相关会议的记录。
(2)评审合同条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我国政府或地方政府颁发的法律规定以及适用于本工程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
(3)评审合同文本是否符合我国和项目所在地规定、条款是否缺项。
(4)评审合同条款与原标准文件条款以及投标条件有无相挬之处,如有应及时沟通纠正。
签约后的评审,主要涉及合同管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工程施工中索欠款等内容。大型工程项目工期较长,不能因人员调动而间断评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还可对合同进行修订,也需要进行评审,该评审要与前面工作联系起来,保证前后必须联系一致,资料归档及时完整。做好合同的评审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工程信誉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合同评审工作细致,不仅会避免企业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树立企业在外界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相反会造成失误,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
因此,施工企业只要提高自身法律观念,并聘请法律顾问参与经营管理,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合同评审工作,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经济纠纷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预防施工合同经济纠纷的发生,使企业能够沿着正确的法律轨道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工程合同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2.10
如果你打算创业、如果你想创业成功,那么在你的创业过程中请不要被以下四种理论所误导。
所有权误导
一些创业者不愿意找有能力的人来共同合作创业,这些人的思想中大多有一种“拥有”情结,不懂得合作与分享。针对于创业此乃“大忌”。为什么很多创业企业做不大?稍微大一点,又要裂变?其根源在于人们的观念。创业团队一定要合力把“饼”做大。有位创业者曾深感痛惜地说:“失误在于当初把股份看得太重,该进来的人没有进来,所以企业至今还是一块‘小饼’。”在创业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创业者要不断吸取他人的教训和经验,尽量避免创业误区,成功的机会才能更大。
感情误导
很多创业企业是由亲朋好友或同学组建起来的,有的虽一人出资,但起初加盟的都是熟人。由于彼此十分熟悉了解,因此在创业期常常凭借昔日的感情做事,忽视了必备的契约安排。这种“重感情、轻契约”的工作关系,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矛盾和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很多企业的创业同盟者起初很少提报酬的问题,可随着企业业绩的增长,一些创业者由于考虑公司的财务还相当紧张,因此认为报酬还不到提高的时候;另一些创业者由于过于守财,则故意默许起初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薪酬标准;还有一些创业者提出了遥遥无期的股权分配计划。这一问题不解决,必然成为日后效率低下、分道扬镳的根源之一。
资本误导
商业圈子里资金缺乏是普遍现象,企业家缺几百万、几千万元项目基金,巷子口的小店也需要借个几千元周转,资金不足并不是创业的绝对障碍,创业者可以从不需要大量资金的小生意做起,或是把你的创业计划缩小,再不然你还可以把它拆成几块。总之,你总能找到办法,先把生意做起来,等最初的生意做成功赚了钱,再设法扩大范围,只要你掌握住做生意的原则和拥有足够的运气,最后你还是能够成功的。
构想误导
真正好的构想常常是在不够好的构想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创业者不可因为只是一些普通的构想,就停步不前,放弃创业的心愿。所谓好的构想还须经过市场验证才真正算得上好,既然知识和经验天天都在增加,创业构想当然也经常需要调整、修正、补充、创新。所以,当其他条件都有眉目的时候,即使创业构想并不显得那么突出,仍然可以选择“在相同水平上和人公平竞争”的方式开始自己的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实践,创业者至少可以得到一个中等的成果。倘若拥有上好的生意构想,却不用心执行,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如何从刊物收集市场信息
收集和分析出版刊物上公开的信息通常称为“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范围很广,包括利用各种潜在的来源,比如图书馆,同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刊物和政府的出版物。开始时,应首先广泛收集资料,然后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政府出版的刊物是常用的来源,相对来说,这个来源比较容易得到。但是经验证明,这对于小企业用处并不大,因为政府统计常按一套标准分类,从中很难看出消费者的需要和潜在的市场但由于可以在公共图书馆中自由查阅,可以把这些出版物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另外,有些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也对公众开放,这也是一个来源。如果企业所在地区的院校有经济或商业方面的专业,这又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很好来源。
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相应的协会,种类非常多,这也是有用的信息来源,因为其中大多数的成员在自己的行业内有丰富的经验。有的协会有自己的信息咨询中心,有的还定期公布行业的情况,各专业部门的特别报告。不过这类组织太多,找起来也是个问题,所以最好事先了解一下它们都承担哪些服务,需要多少服务费等。
行业杂志是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之一。它经常刊登有关市场预测、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情况的文章,也有新产品介绍,顾客对产品的评价等栏目。另外,它所刊登的广告会提供关于竞争产品和销售数量方面的背景信息,有助于企业对产品和竞争对手进行分类。应该把这些重要的文章和广告积累起来,因为只记住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杂志名称毫无用处。对资料分类整理后,当需要有关信息时,就可以从整理过的材料中找到相应的重要内容。
发生经济纠纷该如何处理
经济纠纷,是指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因对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有不同的认识和因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而引起的争议。为避免出现经济纠纷,应该在经济交往活动中,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保留证据材料,当出现经济纠纷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来处理。
处理经济纠纷,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协商。是指在经济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自愿解决纠纷的行为。
二、调解。是指在经济纠纷发生后,通过第三方主持并从中斡旋以解决经济纠纷的行为。具体分为五种方式:
1.由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第三人调解。
2.由一方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由消费者协会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由一方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调解。
4.由仲裁委员会在作出裁决之前进行调解。
5.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过程中进行的调解。前四种调解叫做非诉讼调解,后一种调解叫诉讼调解。诉讼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仲裁。是指仲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争议居中调解、进行裁决的整个活动。
经济司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经济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它对巩固社会主义经基础,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起着促进作用。随着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强经济司法,设置经济审判机构,积极开展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司法工作怎样为经济建设服务,关健是要把案件办好,讲究办案效果。
近四年来,人民法院审理了大量的经济纠纷案件,通过案件的审理,对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生产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纠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审判活动,制裁违法行为,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有关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生产流通领域中的损害赔偿案件以及各种涉外经济案件,往往涉及到国家计划、财政、商业、供销、银行、税务、商标、专利、外贸、外汇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都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使经济司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要使经济司法工作者树立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从维护和发展生产的大局出发,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
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是目前经济司法中数量较多的一种案件。这类案件情况十分复杂,有货款纠纷、产品数量纠纷、质量纠纷、价格纠纷、货运纠纷、交货期限纠纷、货损索赔纠纷等等。引起这些纠纷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单位管理不善,存在着制度混乱、无章可循等缺点,或者是企业管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对工作不负责任。人民法院通过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财务、供销人员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同时使他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健全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减少经济损失。因经济合同不能履行而发生的纠纷,它本身已经影响了生产或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如果处理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还有可能使这种损失扩大。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不同案件分别采取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的措施。如由于合同纠纷造成停工停产的,就采取先行给付,恢复生产,’然后再解决双方争议的办法,对季节性、时效性强以及易腐的标的物,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先行处理,然后再解决经济合同纠纷,以减少损失。如某地一拖拉机修理厂诉某港务管理处作业区经济赔偿案:该作业区为修理厂锅炉车间安装一台十吨电动葫芦,因操作不当摔坏葫芦,砸弯了锅炉底座,使这个日产值二万五千元的锅炉车间停工,修理厂向法院。法院立即调查,认为如等葫芦修好再生产,修理厂将损失四十万元以上,于是法院从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出发,依照先行给付的规定,裁定先由作业区购买了一台新电动葫芦连夜安装好,恢复生产,然后再按合同规定解决纠纷。又如四川某县供销社和山东某市果品公司签订了柑桔购销合同,当货物从四川发运到山东后,由于质量争议而果品公司拒收,使近八万斤柑桔在仓库中逐渐腐烂变质,该供销社向法院要果品公司付款。法院按照有关保全程序的规定,召集双方当事人和有关单位对柑桔进行检验,要果品公司组织力量按质按量发到各果品商店迅速销售,减少经济损失一万四千多元,然后再按合同规定解决纠纷。
有时,人民法院处理一件经济纠纷案件,可以救活一项工程。一次,江苏某地建一输油计量站,经港口建设指挥部介绍,计量站和水电设备安装公司签订了安装工程施工合同。合同规定为计量站铺设一条三百米的室外给水管道,工程造价一万九千五百元,施工期限为二十五天,工程所需管材由指挥部提供。结果工期拖延三个多月,经过通水试压,出现十多处漏水,无法使用。为此引起纠纷,计量站向法院。经法院调查,查明供水管漏水是因指挥部提供的管材属下水管不能承受送水压力造成的。指挥部领导向法院承认了只顾本单位处理积压管材,不顾国家工程质量的错误。安装公司也向法院承认让不熟练的农民铺设技术要求严格的给水管道,因而不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在弄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经法庭调解,指挥部立即以合格的管材换回不合格的管材,安装公司迅速调集熟练工人进行施工,计量站在施工期间提供一切后勤方便,结果仅用十五天时间就全部竣工,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使输油计量站及时投入正常的计量工作。
自从广大农村逐步实行各种形式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纠纷案件,已成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当前受理的农村承包合同案件,基本上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社员(专业户)和工业、商业、供销、外贸、食品、粮食、水产、药材等单位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另一种是农村社员和社队签订的联产承包合同,这些合同,农、林、牧、副、渔都有。发生这类纠纷案件,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单位或社队干部随意撕毁合同,以致发生纠纷;再一种是有的社员为了卖高价而不履行合同。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在审理中总是通过查清事实,明确责任,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这对社队千部和社员群众是一次很好的法制教育,对促进合同制在农村的推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也是经济司法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在生产、流通领域中,有不少由于侵权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这类案件有的是有法律规定的,如海损油污纠纷、商标专用权纠纷、食品卫生纠纷等等;也有的是没有单行法规规定的,但由于这类损害影响较大,因而人民法院也进行审理。在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属于环境污染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占有很大比重,人民法院近几年来受理了不少这方面的纠纷案件。如工业废水流入水库、农田,把鱼毒死了,把水稻、小麦毁坏了。还有一些工业废气、废渣对大气、土壤造成了污染,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妨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都需要很好地进行审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有关“三废”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容易觉察的,而对工业噪音造成的危害,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
一、风险的来源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属于建筑工程风险,建筑工程周期较长,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风险较大。虽然参与工程的各方均有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却有所不同。具体来讲,在一个工程中,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业主承担主要风险,投资决策失误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建筑企业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正是这个原因,建筑行业中增大了建筑企业的索赔权限。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非建筑企业原因造成的社会风险和客观风险,如地震等自然灾害,这种风险一般难于预料和防范;三是主观类风险,这里特指不讲诚信的欺诈类风险。
二、风险的识别
应该看到,任何建筑企业在承揽工程时不可能不承担风险,但如何承担风险,承担多大风险,以及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化解风险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识别,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识别、确定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过程。
建筑工程风险识别有以下特点:第一,个别性。由于建筑工程的地点不同,投资方不同,地区间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工程的风险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在合同风险中,建筑企业应对投资方拟建工程的意图和投资方诚信度作出专门考察,认真研究其项目风险的个别性。第二,风险的识别是由人来完成的,无论是专家团还是领导层都面临本身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在风险识别时,要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第三,鉴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要尽量对风险评级,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初始风险清单。第四,对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要作出适当的预测,且不要过于乐观,因为它是随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的。
总之,只有在充分认识拟建项目风险的特点后才能正确评价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在风险识别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判断。风险评价尤为重要,在准备合同文件和谈判之前,风险评价是必须的,其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风险对策。在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上,风险评价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目的,要对不诚信类风险高度重视和充分评价,因为许多投资方诱使建筑企业垫资承揽工程项目,待工程竣工后,这类投资方或长期拖欠工程款或将工程出卖转让抵押等,并不打算给付工程款。这类事件在国内发生不少,给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对策与防范措施
尽管施工企业面临的经济纠纷原因很复杂,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有其必然性。但通过对施工企业经济纠纷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施工企业只要提高自身法制观念和聘请法律顾问,由此达到减少施工企业经济纠纷发生的机率,从根本上预防企业陷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做得到的。当前急需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施工企业法制教育与培训
在建立规范有秩序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加大对施工企业经营者(包括项目经理)的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法律素质。有的施工企业经济纠纷不断、屡屡败诉,企业资产严重流失,从反面告诉我们,提高企业经营者法律素质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发生的关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涵扩展的重要内容。若不提高经营者的法律素质,施工企业陷入重大经济危机的重大案件仍会发生。因此,要把企业经营者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作为考核、相关的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知识,作为继续教育和选拔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现状,把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强化教育的重点,使施工企业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
1、合同问题
通过大量事实证明施工企业经济纠纷频频败诉往往是合同本身或履行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合同没有归口管理,企业内部没有专门合同管理机构;(2)忽视对对方作资信调查,没有对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3)合同条款不完备,在签订重大合同时缺乏法律论证;(4)对合同专用章、空白介绍信缺乏管理。
2、完善企业内部法律管理制度
这正是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内部法律管理机制造成的。无数事实表明,内部法律管理松懈,漏洞百出的企业,就好像一个没有篱笆围墙的果园,随时都会发生果子被人偷摘祸害。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以上几个问题往往涉及到合同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经营部门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当前,建立企业内部法律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五点:
(1)加强企业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达到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目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直接参加企业有关生产经营的决策会议,对重大经营决策或重大项目,再聘请法律事务部门的人参加;(2)加强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签订合同有效性和合同的履行率。制定“公司经理和三总师合同会签负责制”、“重大合同履行报告制”、“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和对内承包办法”、“企业对外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3)加强企业财务结算的管理制度,堵塞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4)加强企业内子公司、分公司注册登记和项目经理信誉等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5)加强纠纷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民事经济纠纷管理办法》、《企业对外争议和经济纠纷管理办法》等制度,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规定。将企业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是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管理层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施工企业在相对合理和小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的保障系统。其作用不仅仅是处理纠纷,更多的是着眼于事前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
(四)合约前的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
关键词:工程;竣工结算;经济纠纷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建设已经由计划经济转换为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工程经济纠纷也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建设工程的周期较长,涉及面较广,干扰因素复杂多变,施工内容繁杂多样,因而暗藏的工程结算纠纷分歧随处都可能发生,必须始终以足够的重视,让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
一、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
1、合同管理不严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之间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性文件,各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起草合同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与造价合同管理人员共同斟酌确定合同的内容、条款、细则,但有些建设单位重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与造价合同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合同的起草,而是由某些领导直接操办,以谋取单位或个人利益。施工合同的重点之一就是工程造价,合同中的诸多条款最终都要反映和表现为工程造价,从这种意义上讲,对施工合同的管理,也就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
2、开工准备不充分。不管过去的“三通一平”,还是现在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等,习惯上都是由建设单位负责完成,而双方又未正式签订书面协议或合同,往往是建设单位某个领导或某个施工管理人员,现场划个圈,口头表述一下要完成哪些工作内容,发生的经费也口头承诺竣工时结算,这就给竣工结算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3、施工监管不严格。工程在建设期间,建设单位与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势必要发生一系列的工作关系,不论哪一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不规范行为,都会影响到竣工结算。如建设单位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承包商又不敢随意耽搁工期,将带来工程量的变化;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设计变更、工程签证,若程序不合法、手续不齐全、签字不及时,引起变化的工程量就缺乏结算依据,待工程竣工结算是再补充,容易引起意见分歧。
4、收尾工程粗糙。随着施工高峰期的结束,承包商部分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要么派往其他工地,要么嫌支付这些人工资较高,提前辞退。原由他们承担的工程,往往要交给工地上的其他工作人员接管;或者由不熟悉本工程的人员来干,甚至七拼八凑找几个小工扫扫尾,这必将影响到收尾工程质量。收尾工程往往比较多,且琐碎,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但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费工费时,而收益不高。尤其对那些没有图纸的收尾工程,结算时最容易发生扯皮现象。
二、避免工程竣工结算中产生经济纠纷的对策
1、加强审计监督。针对结算造价纠纷的表现及原因,审计工作要妥善处理,降低审计风险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维护合同条款的审计原则。双方均应遵守合同条款,这既能体现合同的严肃性,也支持了合同订立当初双方的意愿。发包方不允许低于成本费发包,对于高于成本的压价合同认可的应予以支持。又如工程中某些项目,双方商定了单项价格、人工费标准,或材料价格与定额有出入,也应予以认定。二是重事实、重证据的审计原则。有些内容合同不可能完全预先约定,这就要求重事实、重证据,按实际发生处理。事实和证据包括:补充协议、现场签证、实际测量。部队由于缺乏专业的现场管理人员,施工日志、签证对问题的反映可能不全面,甚至不正确,审计时要深入现场,认真调查取证。如规模扩大影响取费标准和工期,就应以重新核定为准;因设计或施工变更,发生增减工程量,应分别计算增减额而后调整合同价款,而不应按单方造价增减价款。三是公开公正的审计原则。要做到调查取证公开,政策规定公开,审计内容、结果公开,让各方把话说完,看明白、听清楚、心服口服,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如建设方指定材料或供应材料,双方又未约定结算办法,就需要细致地调查取证,搞准价格,换算找差。又如因第三方干扰引起的误工损失和工期延误,应依据建设施工双方约定条款执行,如事先未约定,让双方协商解决,或予以调解。四是事前审计重于事后审计的原则。把握纠纷的成因,在结算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在结算之前进行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签证审计、材料审计,监督工程管理,严格招、投标和承包程序,优选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工程分包和转包;实行合同审查制度,纠正不规范不完备合同;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完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及时解决工程中的索赔问题。
2、加强对招标、投标工作的管理。工程标底是招投标核心,任何工程标价的合理程度、招标方的正当竞争、招标方招标条件的成熟程度,是搞好招、投标的关键,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及概预算人员的培训学习,把握工程标底准确性,提高工程造价编审队伍整体素质。在议标、定标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不搞权钱效易;对施工队伍整体情况,全过程跟踪管理监督,对资审不合格,无施工力量需联合施工的单位或管理水平低下、施工质量低劣的队伍坚决排除,真正使工程造价得到控制,确保工程招、投标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3、健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充实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任何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不管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还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预算,都是项目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扭转只重视技术与结构形式,而忽视概预算工作作用的现象。现阶段工程定额具有双重性,一是对于国家决定工程的投资的依据、业主编制工程标底时是必须遵循的法规;二是对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中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