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6: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同质化”和“高大全”等现象严重[1]。地方高校面临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会给地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产生生源危机和就业危机[2]。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二、高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转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3]等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体现出高理论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特点[4],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这与课程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递、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有关。对此,我们应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变,突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及幼儿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秉承“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弹、唱等技能,需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得到巩固与运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课前展示活动
为增加学生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教师可在授课前安排课前展示活动,作为后期模拟实训环节的热身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课上随机抽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已学习了音乐相关课程,但其视唱能力还很弱。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加强课后练习,教师可在授课环节中安排5-8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歌曲视唱的抽查。应注意,该课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乐技能本身,教师不宜“舍本取末”,在这个环节花过多时间与精力。
3.有针对性地筛查
在授课过程中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随即对学生展开筛查。如讲到节奏教学时让学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与速度,讲到儿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时,提问学生关于音程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二)开展参与式的音乐教育流派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内容可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学生需掌握并学会运用的课程内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在音乐教育流派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课例,由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学生充当“幼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可选取课例《藏起来的歌曲》,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出示双方约定的信号,学生在歌唱的某一环节停止发声,教师出示“取消手势”后,学生继续歌唱。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及其他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教学中也可采用类似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认知、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5]。
(三)多维度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接纳度[6],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认同,发展专业情意;可增进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其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深化认识。为了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幼儿园课程见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学习计划,并与幼儿园协商做好相应安排,具体如下:
1.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马拉古奇指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挖掘现有环境布置中的音乐教育功能,讨论其潜在的音乐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并形成观摩学习报告。
2.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四大音乐教育活动类型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与幼儿教师及授课教师结合该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进一步掌握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3.音乐活动区域环境布置及其活动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活动区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三方面进行分工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全体小组成员将观察所得统整为一个完整的观摩学习报告。
4.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教育。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人观摩几名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音乐表现,记录教师的指导行为与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交叉展开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可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开展模拟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8]。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模拟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教学视频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择典型的教学视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讨,帮助学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可选择的教学视频有不同流派音乐教育的典型教学视频和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视频等。
2.观摩见习的案例教学。前文中提到幼儿园见习活动中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音乐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与活动指导及集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可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模拟实训环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此环节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学生的模拟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最真实、最鲜活、最具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教师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安排小组讨论,最后针对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进行集体评议,集体评议的内容有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与活动延伸,通过讨论与评议,使学生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符合幼儿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性,往综合性、实践性、应用型等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2]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35.
[4]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7):113-116.
[5]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6]张丽莉.幼儿园见习对师范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期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8):47-50.
[7]Edwards.C.Gandini.L&Forman.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193.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王辉(1978-),女,舒兰人,职称: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唱歌,还要学会欣赏、感受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启蒙式重要的影响,作为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音乐教育,在当今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并解决的问题。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内容,注重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欣赏能力的培养。下面一起分析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一生的教育有着启蒙上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已经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安排来看,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再者大多数的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内容单调,主要以唱歌跳舞为主,且上课的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这些现象也说明了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还不够完善,有待改革加强对儿童音乐教育管理。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2.1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的条件比较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儿童的活动范围,这也降低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其次,缺少音乐乐器辅导教学,让音乐活动课变得死板呆滞。第三,教师福利待遇低,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仅以教师教一句,儿童唱一句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舞蹈也是一个动作式地教,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记忆。
2.2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低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但对儿童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也有少部分是幼师毕业的,但是专业基础较差,职业素质较低也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忽视儿童音乐能力培养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认为,既然是学前教育,只要学会基本知识就行了,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不值得学习和重视。而私立的学校则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而忽视对学前儿童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做法也失去了做好音乐教育本质的意义。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3.1用自然的音乐活动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无拘无束的,自然的音乐活动也是随意、开放、无拘束,以及个性化的发挥。所以将儿童参与到自然的音乐活动中易于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儿童的天性不谋而合。对于现在很多教师把音乐活动做成规律、刻板的观赏节目,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而自然的音乐活动,不是灌输儿童理论上的音乐知识,而是引导学前儿童在音乐中的自我表达、意想不到的行为,这些都可以看做合理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要多开展这种儿童对音乐最纯真、最自然的表达和感受的音乐活动,不要泯灭儿童的天性。
3.2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作品
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却有等级之分。不同阶段的人所感受的音乐是不一样的,选择对的音乐作品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前儿童的音乐应该是自然而纯真的、简单、旋律欢快的。所以教师在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特别是要遵循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进行有合理的安排。如对于小班要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乐曲;而对于中班可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运用不同的器乐曲和歌曲,来引导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学会用动作语言来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见,选好音乐作品才能因人而异地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
3.3注重音乐活动形式的运用
不管是其他的艺术还是音乐,它们的表达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儿童在艺术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和审美心理的构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借用韵律活动来加强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借用身体语言来描述小鸟飞翔的动作,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导儿童把握和理解音乐的内容。再者可以利用美术活动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简单地引导对音乐的现象中会感知音乐形象,创造出新的画面感。也可以通过语言活动来锻炼儿童对音乐的表达能力。音乐是欣赏感受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只存在于初步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儿童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儿童在自我感受中增加自己的创意动作。通过活动形式,来加强对音乐的教育。
3.4注重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注重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调练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也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激励教师扎实好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素质,要围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开展工作,培养儿童感受和表达音乐魅力的能力,用奏、动、说、画等游戏方式来辅助教学,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质量,得到家长们的肯定。
4.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它具有的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对儿童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启蒙教育。虽然目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中注重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及把音乐教育对儿童影响重要性的观念传播给家长和教师,相信可以培养好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焦健.浅谈幼儿音乐欣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3,20:168.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水平,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本人针对我省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智慧的的开发,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快乐的成长。首先,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规划决定。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再次,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目标,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最后,家长要削减功利性思想,让孩子真正地享受音乐。
2、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设施对教育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资源投入,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前儿童教育条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有利于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环境;二是需要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支持;三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积极争取一切力量,才能够保证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
3、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3]。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要改善自己的世界观,要热爱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关心并爱护每一位孩子,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前儿童音乐教师要掌握好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要加强教师组织队伍的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并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丰富教研形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业务素养。
4、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启蒙地,也是孩子最早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理念,以丰富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掌握好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最后,要创建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孩子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之,加强音乐教育是提高学前儿童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培养全面创造人才目标的,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虽然河北省现在的学前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各领域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将不成问题,音乐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阎妍 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莉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园对幼儿的韵律活动关注较少,往往把它当作枯燥乏味的动作技能训练。在对幼儿韵律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时,也常常以动作的难度高低为标准,而对幼儿活动中表现的创造性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等一些对幼儿来说更有价值的内容不重视。这无疑是和《纲要》所提出的“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真切、自然地表达对音乐、舞蹈作品的感受”的指导精神相违背。所以,笔者尝试探索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韵律活动的开展情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二、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1.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研究
(1)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的研究。我国学者王德君在其文章《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特色》中提及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在课程思想上追求“原本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素材;在课程方法上,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2)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的研究。黄薇君的《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促进幼儿园素质教育》一文中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国外学者Aysen Arslan通过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小学的应用,指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代替传统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信,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潜藏的能力(例如创造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笔者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原本性”,也就是追求自然的本性,使儿童自然而然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并自发地用语言、动作等表现出来。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2.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韵律活动的研究
(1)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下的韵律活动的可行性研究。迟艳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儿童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比较适合在幼儿园实施,它的可行性体现在:首先,奥尔夫以节奏作为基本要素对儿童进行教学,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其次,奥尔夫音乐主要以即兴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重视儿童的主动学习,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再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儿童音乐学习的过程,促进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韵律活动在幼儿园运用情况的研究。陈雯在《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运用》中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实际应用于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后得出了一些体会: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音乐教学;在游戏活动中贯穿音乐,将游戏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为幼儿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及时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臧琳佳在《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文中,也提出在幼儿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切从儿童出发。
(3)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张卫民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异化现象点击》中就提及,幼儿园在实践中存在着异化现象:其一,有些幼儿园进行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明,认识肤浅,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其二,很多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幼儿园,都只是在进行以节奏练习为主的乐器演奏活动,缺少综合性课程。其三,我国不少幼儿园为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向幼儿园的小朋友收取高额学习费,面向社会还要收取高额资助费等。其四,一些人把奥尔夫儿童音乐舞台节目表演作为显示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的平台。
我国引进奥尔夫音乐的时间还不长,还处在不断发展中,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都是因为对奥尔夫音乐的运用还没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无法把它真正应用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信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其“中国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张美仙.浅谈韵律活动的教育功能[J].幼儿教育,1998,(9).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73-02
家庭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通过家庭音乐教育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与儿童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中体会音乐的魅力,让家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回归本真的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卡尔・奥尔夫(1895一1982),德国慕尼黑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他与同代人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发展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体系。
(一)教育理念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及即兴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奥尔夫体系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明确指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儿童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二)教育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强调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教授者可以即兴组合成各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灵活多变的方法。这种生动多样的灵活性正是源自对音乐活动中儿童各种生动、自由的即时表现的细致观察和积极反馈,并能够随时给予儿童最即时、最有效的指导。其主要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之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三)教育内容
奥尔夫体系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其课程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其中嗓音造型是指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声音造型是指乐器演奏活动。其中节奏学习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以培养音乐素质为主要目标
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是家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音乐素质包括三个因素,第一是儿童音乐生理因素;第二是儿童音乐心理因素;第三是儿童音乐实践因素。学前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紧扣音乐的四个性质(音的高低、音色、长短和强弱)和特点,学前家庭音乐教育应围绕构成音乐心理的基本元素展开,目的应该是帮助儿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
(二)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音乐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家长应将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帮助儿童形成探索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家庭音乐教育还应该增加儿童的审美体验,充实其生活经验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三)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
家庭应重视通过音乐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把音乐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人”的问题上,力求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在智力、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这一终极目标必须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即让儿童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感目标为前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即兴性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即兴的歌、舞、奏,这是奥尔夫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儿童表达音乐的方式也有其即兴性的特点。比如即兴用音乐来创编故事或用不同音高来模仿小动物等,这样可让儿童的天性在即兴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也由此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真正热爱上音乐。美国教育家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而在美国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地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
(二)交融性原则
无论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还是在家庭音乐教育中,艺术都是一种主客不分,物我交融的状态。在儿童的世界里,音乐与生活也是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了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创造。同时,儿童对音乐美感的“获得性遗传”是其音乐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先验的获得即是儿童生命中“本能的缪斯”,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声音和动作的创造性力量,它是儿童进行音乐、游戏及其他生命活动的源泉。因此,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我们要遵循音乐、生活、游戏相融合的原则。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幼儿园中音乐公开课已经非常普遍,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可很多幼儿园却将音乐公开课演变成了“音乐公演课”。文章对当前幼儿园音乐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公开课;问题;反思
一、幼儿园音乐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有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可很多幼儿园将它演变成了“幼儿园音乐公演课”。笔者通过对一些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观摩,认为幼儿园音乐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活动设计追求新颖,不能真实反映日常教学状况。组织一次公开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的是表现出多样化的内容。虽然公开课一般是在幼儿园进行的,但为了保证实际的效果,教师要从多方面做足准备,以至于出现了偏离日常教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公开课之前,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精心准备,花费时间是平时的几倍,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2.在目前的大多数幼儿园中,教师身兼数职,音乐课是一位教师组织,但在公开课时,会有其他教师辅助教学;3.为了公开课的效果,很多老师会挑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参与,或者提前做一定的铺垫和工作,导致了教学条件的失真。
第二,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情感。很多幼儿园音乐公开课出现这种情况:活动形式新颖,活动场面热闹,幼儿表现出色,俨然是一堂精品课。实际上是教师事先在班上反复排练的结果,为了完成精心策划的教学流程,教师根本不考虑活动中的现场生成,只是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能否顺利地进行音乐表演,而不是幼儿能否自主、自由、自觉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家达尔克说:“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但现实情况是教师为了一堂公开课的顺利进行,对整个音乐活动的情感输入不足,幼儿缺乏体验,体会不到音乐情感。
第三,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的主体性。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儿童,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很多公开课上,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常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唱几首歌、跳几个舞。这种教育用一种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幼儿的音乐活动,要求幼儿模仿老师的声音和动作,诱导孩子们说出预定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缺乏对音乐独特的感觉和思想,只有众口一词的理解与极为相似的动作,不可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体会不到快乐。
第四,内容重“全面”,重点不突出。从理论上讲,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不仅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特点, 更要关注幼儿的认知特点。然而, 执教者为了让观摩者对整个活动留下比较完整的印象,就会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本该通过几个活动实施的内容全部堆砌到一个具体的活动之中,致使活动显得冗长、复杂, 重难点难以体现。一个活动承载的内容愈多,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而且造成重难点不突出,出现“大杂烩”的现象。
第五,评价不深入,不能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当前幼儿园音乐公开课评课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评课者针对执教教师教学的缺点与不足进行点评,只关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种评价虽然能够帮助执教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但将执教教师置于被审视、被评价的位置,也给执教教师带来压力和不适,致使不少教师因为公开课压力大而不愿意上;另一种是评课者碍于情面,只是泛泛地就执教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说一些空话、套话,或仅限于一些具体教育细节诸如声音大小、教态、教学流程等方面的评价,而没能追溯其内隐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评课显然不利于研讨型公开课的展开,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六,课后缺乏梳理和再实践。当前不少幼儿园音乐公开课不仅研讨深度不足,而且缺少研讨后的梳理和再实践。执教教师对他人发表的看法或提出的建议懒于梳理或提升不足,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再实践。这就使得研讨结论往往只限于此次开展的活动而难以推广,更难以提升各方参与者的教学与研究水平。执教者不反思,其行为就没有变化,而且幼儿园开展这样的活动的意义无处实现。
二、对当前幼儿园音乐公开课问题的反思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作为交流课的一种形式,的确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我们不能否认它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促进园本教研的开展。但是在现实中,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这种内在价值却被弱化,工具性价值被放大到不恰当的程度,以至于公开课被庸俗化,于是才会出现上述大量作假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明确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目的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提高、发展,不是为了划分等级。做一件事情,一个正确的目标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我们做事情的一个统领。同样,公开课的目标取向也会引导教师的行为方式。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开展应该定位在交流、学习、合作、分享、真实上,只有符合这些要求,公开课的开展才能有声有色,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教师不应把公开课看成是外在施加给自身的压力,也不应把它看作是评价自身的专业水平的唯一维度,而应将其视为自身成长的需要,自身价值的一个体现。
(二)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领域,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学前教育的总目标,遵循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出自身的特殊规律——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
乐。”①这说明一方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要教给儿童必要的技巧,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是其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领域总的要求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音乐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让儿童实现全面发展,并在个性、情感、智力和身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我们反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是为了明确我们应该为幼儿做些什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到快乐,在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性是形象性和感染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技能性和综合性。因而,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儿童,而不是成人和观摩者。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以幼儿为音乐活动设计的主体,以游戏为手段,让幼儿去体验和感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园音乐教学观摩活动只有紧紧围绕“以儿童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去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使幼儿园音乐活动回到本真状态。
[注释]
①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第34页.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怎样面向每一个幼儿[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5期.
[3]赵瑜华.观摩活动为了谁[J]幼儿教育,2006.4.
[4]韩君恒.“有效教学”下的幼儿园公开课探究[J]基础教育,2011年第6期.
[5]杨美艳.走出幼儿音乐教育误区的几个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一线),2009.4.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意义;特点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使幼儿在音乐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和知识、而其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基本素质。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学前儿童的一个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儿童教育的总目标,遵循学前儿童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字迹的特殊规律--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
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和手段,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它是学前儿童的总要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承担这样一些音乐本身的教育目的。
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外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以音乐为手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指除了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感受表现等音乐本身的东西以外,还必须使儿童在精神与心灵等方面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举世闻名的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经典感言是:"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都一事无成"。人的成长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环境越优越越能促进人的发展。
(1)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一些古典音乐中的作品,循环反复的放给婴儿听,不断的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时,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没有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到那些没有听到的曲子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2)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国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组5岁的孩子中,每天听一首儿童古典音乐。过一段时间后,在测这些孩子的注意力,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未经过训练孩子的4倍。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所以选择极具亲和力的音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三、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作用
音乐是美育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育能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正确的审美观点,是培养人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一般地说,幼儿通过艺术形象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最难忘的,而音乐正具有这样的功能,它可以直接地影响儿童的感情,帮助儿童在无意识中认识周围的世界,产生道德与美的经验。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轻打型音乐、音乐欣赏等。
四、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幼儿音乐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基本理论为指导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
(2)寓教于乐也是幼儿教育的特点。音乐教育具有娱乐性特点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中,学的高兴,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生活愉快的,具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音乐活动之中,把"乐"作为幼儿进行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而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身心健康发展、精神得到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3)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是音乐教育又一特点
关键词:学前儿童 差异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83-01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推动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在差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实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差异教学的实施效果。本文特提出如下具体策略和思考。
如果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理解力(准备水平)相当,或者学习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兴趣),以及如果学习任务能鼓励学生以偏好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进行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开放性的音乐学习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充满活力的,而不是封闭的、没有生气的,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音乐能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考虑幼儿的现实音乐学习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面对所有幼儿,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培养,尤其是对有音乐天赋的儿童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因此,在选择幼儿音乐学习内容时应该注意。
第一,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各自的强项进行教学,用学生擅长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就拿《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教学为例,当幼儿学会歌曲后,我们可以请语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请有律动天赋的学生创造一段律动舞蹈,请擅长绘画的同学画一副小动物像,请喜欢演唱的学生为大家演唱等等。儿童虽然在一起共同学习同一首作品,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音乐能力差异,用不的形式去教同一教学内容。
第二,根据幼儿音乐能力差异,对教材进行弹性加工。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音乐能力的强弱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和综合。同样的内容对有的儿童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有的儿童而言却很困难。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差异化音乐资源库,使学习内容与幼儿达到高度的匹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特感受以及特长去把握教材,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不同需要。学前音乐教师还可以在儿童集体的主体性或者单元性音乐活动中加入动画片或者绘画等视觉艺术的手段的运用,让儿童可以更加细腻、准确的去理解音乐作品。
当然,在为学前儿童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几个原则:第一,必须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并能为幼儿的感受提供生动、感性、形象的基础。第二,必须符合实际,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而不是那些无意义的,或者适合以后学习的。第三,要考虑幼儿智力和情感上的整体性,同时尊重音乐学科自身的基本体系,将“浅显的、然而又是必要的、科学的、准确的、生动的、简约的、内赋情感内涵和发展动机的音乐知识教给幼儿”。第四,必须体现幼儿教育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内容选择上要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灵活性和伸缩性,每个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发展的。如结合现在热播的幼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天线宝宝等),将剧中的人物形象引入到相近形象的音乐作品(歌曲狼与小兔,小红帽等)中来,这样不进能更大的激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也可引导学前儿童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自觉的学习和联系每个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显著的。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音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由于不同的儿童对音乐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们在表现音乐时呈现出明显的个体的差异。
目前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教师过分关注音乐以外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离开了音乐的本义。要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不仅要使用传统的唱歌教学活动,还有创造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音乐游戏,节奏乐器演奏,舞蹈,音乐创编等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活动照顾到每一个幼儿的差异。
第一,如果幼儿一起合作开展某个音乐游戏或者创编活动,可以考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或个小组。小组人数少,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音乐活动,这使得教师的管理更加便利,也助于幼儿更有效率的开展各种音乐活动。
第二、灵活掌握和不同小组一起工作的时间。教师不必把时间平均分配给各个小组。时间的分配应该依据每个小组对直接教学及教师反馈的需要程度而定。
第三、尽可能把时间分配给那些需要更多指导的小组,对其他只需要教师少量指导的学生,可以设计更为多样的音乐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做。
第四、用幼儿的语言向孩子说明学生在弹性分组学习时要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第五、指导幼儿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方式向教师求助。建立一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教师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回答他们的问题或提出反馈意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的播放和停止来建立这种方式,还可以利用一般上课时惯用的节奏乐器(铃鼓)来建立
如果差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能被每一位学前音乐教师所掌握,那么学生们将会打下较为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我们的社会也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美]Carol Ann Tomlisllno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
[3]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