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6: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当前主要环境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能危害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的需求,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这些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要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就是对人类过度需求的限制,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不能过度,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承受力,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不可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人类的发展要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无限制的开发,发展就不能持续。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意义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在眉睫。当前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域的局部问题,而是世界性问题,一系列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持续发展,许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到头来是要吃苦头的。等到治理环境的时候,花费的代价是高昂的。我们要吸取教训,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步前进,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思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尽量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自然资源。我们知道,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儿少一点儿,因此,在发展当前经济的同时,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可忽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尽量做到多利用,少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环境的主要功能。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开发的对象,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为我们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为我们进行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提供保障,我们的一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有关,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当环境的供给能力达不到人类开发的速度时,人类的发展就很难持续。第二,容纳、降解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都排放到环境中,环境通过自身的能力降解了这些废弃物,但当废弃物排放量过大时,就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的质量就会不断下降。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面临当前比较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是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了环境改变的一些不利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自然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本身改变引起的,没有人为参与或者很少有人为参与。这类环境问题对人类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比如:地震、滑坡、台风、洪涝灾害等恶劣的自然现象。这些环境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产生的,破坏力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面对这些灾害我们需要做到提前预防,尽量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2.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也可以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活动引起周围环境的恶化现象。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树木导致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导致草原生态退化,甚至恶化为荒漠;过度捕杀动物,导致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沉,造成地下漏斗的形成;过度开发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很多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次生环境问题还包括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问题。因为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将有害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系统结构发生了恶化,造成了环境污染。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如今污染的现状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身的活动,最近几年雾霾的频发,高发,水污染事件的不断曝光,都威胁着我们自身的健康。长此下去,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四、运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受到不断关注的原因在于,环境不仅影响了当代人,还影响到后代人,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非常必要。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的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要保证环境的优化,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形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清洁生产,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无论是可再生或者是不可再生资源,都要做到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人类进步的要求,在我们享用自然馈赠的资源时,也要保证后代人的需求。我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还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是不能破坏的。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超过了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综合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步入了世界大国行列,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科技的进步,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认清自己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旨就是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长远来看,社会的进步不是某一个时期完成的,是千百年人类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结语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行为是人类的权利。但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就是人们的义务。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是环境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不可否认,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由于破坏度大,治理工作还需要多年的不断努力。现在应该做的是补偿环境,帮助其更快恢复原有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模式,做到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者:康军刚 单位:行唐县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丁少洪.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评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09,6
[2]吴明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发展研究,2004,9
[3]田婧,唐继平,王峰.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2010,14
[4]赵勇.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J].吉林地质,2002,21
[5]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03,1
[6]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
(2)人文社会因素
二、环保法体系的缺陷及原因
(一)、体系外部原因所带来的缺陷
(二)、体系内部原因所引起的缺陷
1、功能不协调。
2、有的子系统不符合技术合理性。
三、当今环境和环境保护的新思维
(一)全球意识
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2、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行动
(二)意识
(三)风险意识
(四)生态意识
(五)系统意识
四、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
(二)执法与司法的改进
(三)加大法律监督力度
(四)加强公民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
(五)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
五、环保法体系的建设完善
(一)、环境立法对完善环保法的前提作用
(二)、健全现有制度,协调体系内部的功能
1、从技术上完善现存的相关制度。
2、协调各制度的功能。
小结: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朝夕而就,并且,由于我国国情和环境问题成因的特殊性,因而从国外的治理环境举措中(相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只有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切实可行的法治化的道路。这应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而泱泱大国,法治先行,赋予我们的法治保护环境的重任,我们也必将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
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环境资源保护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环保法是多部门法发展的结果,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不仅使其成为环境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使其原理成为环保法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一个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并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开展,环境法治也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使原本某些方面的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正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而且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二)体系内部原因所引起的缺陷
从环保法体系内部来看,作为体系组成部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改变都会相应地改变环保法体系的内容和环保法的执行。而且,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环保法体系的结构还不完整,子系统不周全,导致系统功能不完善,使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中的某些环节尚无适当的控制手段。
1、功能不协调。从实践上看,它表现为某一环境问题未被调整或进行了互相矛盾的调整,亦即有的环境法律系统间作用互相矛盾或存在空白点。初步看来,这有两个原因:⑴、系统结构不完整,某些应有的法律制度尚未确定。(这和立法的滞后性是有根本区别的)⑵、系统结构不合理,有的制度间未能很好地配合。如排无收费和水源利用政策及市政工程管理等方面就存在着配合不周的问题。
2、有的子系统不符合技术合理性。环境问题首先作为一个技术经济问题而存在,其产生原因是各类技术的不合理运用,最终解决也只能依靠技术进步。环保法要产生有效的作用,它本身必须合理,即:⑴、内容满足技术合理性。许多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内技术规范的发展,应符合环境科学的和要求。⑵、结构满足操作技术合理性。环保法是通过法律对社会进行调整控制的一种工具和,必须有适应的结构和程序保证操作上的合理性,使之符合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律。4但是,目前我国环保法在这两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问题,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共参与问题、现场检查制度问题、“三同时”制度问题,等等。总的看来,作为技术性很强的环保法,在我国并未体现出这一特点,而更多的是一般的原则制度的规定。
三、当今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研究的新思维
当今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在研究范围、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人们进行新的思维,具有全球意识、政治意识、风险意识、生态意识和系统意识,才能适应当今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研究的需要和发展趋向。
(一)全球意识
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当今的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在时空上已经较长期地覆盖了整个人类地球。例如人口剧增,加剧了世界绝大部分不发达地区人民的贫困化、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各种人为的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和积聚,造成臭氧层变薄和破坏,使地球上的生命遭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大量温室气体(CO2、CH4,N2O、CFC)的释放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这些都会给全球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行动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生物物种的锐减这样的全球性问题,还是发生在各国国内的一系列具体环境问题,都需要各国之间紧密合作。具有全球意识,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
(二)政治意识
环境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首先是因为环境问题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核心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目前兴起的“环境外交”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各国政府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全球环境问题所抱的观点、立场、态度和对策不尽一致,决定了它在国际舞台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环境问题政治化争论的焦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责任问题;2.发展权问题;3.资金问题;4.技术转让问题。
【关键词】环境污染;诱因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我国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同时国家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都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环境污染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中,环境问题无处不在。本文宽泛的分析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诱发原因,并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期提高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创建美好的环境。
1.环境污染的诱因分析[原因分析,1.1是生产活动,增添1.2,如生活原因之类的]
1.1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元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特别如今人类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活动更是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1.1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当前环境污染的诱因之一,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一些重、轻工业如化肥厂,还有食品加工,造纸业,煤矿加工,石油提炼等比较容易污染环境,其中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非常严重,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上。
1.1.2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同工业生产一样,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其中农业大面积垦荒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净化系统受到破坏,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中化学成分对土壤,水体,空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长期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和城市环境多污染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破坏,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环境污染。
1.1.3经济开发和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的诱因大多与经济开发有关,经济利益的诱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土地或是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对土地的开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植被的开发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资源的开发造成污染如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化学物质的泄漏造成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环境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将垃圾分类,或当地政府缺乏对垃圾管理工作的细化,造成工作中存在问题等都会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1.1.4电子垃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诱发环境污染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具有危害大,毒性强,扩散广,治理难,不易察觉等特点,例如一个电池泄漏后可污染六十万升水,其中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对人体造成危害巨大,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焚烧则会污染大气。
1.2[增加此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2.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2.1统一思想,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战略
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环境保护,当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大方针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从上到下深刻理解并落实环境保护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密切与企业进行配合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工作是关键,不能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地方企业必须严格限制,对于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中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地方环境发展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加强环境问题的宣传,掀起环境保护的绿色风尚,鼓励可持续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工作。
2.3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清洁新能源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来处理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污染的处理,例如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能源如煤炭等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保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4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不随意丢弃垃圾,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看似力量渺小,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会让环境保护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总 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的诱发原因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相[这句话正好与上面两点相对称]关,过去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发展,但短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掩盖环境问题中我们犯下的种种错误,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反思,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这其中除了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措施的出台,企业的配合,认识与响应,还有广大普通群众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相信随着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4:50-56.
根据研究,环境服务贸易的谈判应从明确环境的内涵和范围着手,环境服务范围要从传统概念分别向微观和宏观扩展,从微观扩展到室内环境服务,从宏观扩展到全球环境服务。
特别重要的是,环境服务贸易谈判中必须区分并协调好全球环境服务需求与中国环境服务需求的关系。从中国和全球的共同利益出发,谈判中需要:尽快重新定义环境服务;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服务清单;建议WTO应该明确将环境改善,至少是全球环境改善,作为WTO环境服务谈判的目标,而非仅仅靠成员自己的贸易利益驱动谈判。
环境服务贸易谈判的前世今生
环境服务贸易谈判已经成为WTO以及双边和区域自贸区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WTO希望促进贸易与环境中环境货物和服务的谈判以反映所有成员的需求,最重要的需求是WTO成员如何应对全球的环境挑战。中国进行的区域和双边自贸区谈判中,环境服务贸易经常被作为核心要价,很多涉及到与气候相关的全球环境服务。
中国如何在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以维护负责任大国形象又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其中,首要问题是要清楚认识中国在环境服务贸易中的利益,并找到全球的共同环境利益,以“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环境问题与环境服务的优先领域
中国对环境服务的巨大需求首先是因为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目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未来15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效解决这些环境问题,迫切需要量大先进的环境产品和服务。
探秘环境的真实内涵
我们传统上理解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的概念一般包括室外环境、当地环境、国家环境和区域环境,而较少关注室内环境和全球环境。
随着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对环境的定义、内涵和范围也必须进行扩展,从微观扩展到室内环境服务,从宏观扩展到全球环境服务。
室内污染:人类的第四大杀手
对人类而言,一生中8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污染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及癌症,人类68%的疾病都与室内环境污染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室内空气污染是位于艾滋病、疟疾等之后的第四大杀手。而且,儿童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首要受害者。保守估计,全球每年由于室内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00多万人,其中,100万是由于引发了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岁以下儿童。中国大陆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超额死亡11万多人 。
室内环境服务可以减少、消除、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以中国每年新增16-20亿平方米住房为例,室内环境污染也为环境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包括室内景观和园艺设计服务、室内污染消除和预防服务等。
室外污染:荧光屏下的人类之痛
一般属狭义的环境问题,具体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具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生态系统破坏、噪声等。这类环境问题也是我们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和重点的对象。
“十一五”(2006-2010)规划所提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COD降低10%、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60%的环境目标为环境服务提供了巨大机会。这些目标的规定特别是对能源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的减排方面的环境服务需求是非常大的。
全球环境:守候人类共同的家园
全球环境问题是最近二、三十年最新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POPs、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以及其他国际环境公约所针对的全球环境问题。
这些国际环境公约的签署和实施也将为全球环境服务提供很大机遇,例如:节能和其他温室气体控制方面的环境服务进出口;为消减影响臭氧层的ODS物质的无氟碳化物的环境服务贸易;实施POPs公约有关的环境服务进出口等等。
环境服务的优先领域:横看成岭侧成峰
环境问题解决的优先领域设置原则应该是:健康影响优先于其他影响;直接影响优先于非健康影响;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组织根据不同授权有其不同的环境优先领域。
从原来中国狭隘的国家利益出发,环境问题优先顺序是:室内环境问题>室外/当地/国家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从中国当前战略来看,环境问题的优先顺序应该是室内环境问题+室外/当地/国家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
对于国际组织而言,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首先是多边环境协议所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其次是其职责范围内的室内环境问题,而室外/当地/国家环境问题并非他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这是国家政府的职责。也就是说,对他们来讲,环境问题优先顺序应该是:全球环境问题>室内环境问题>室外/当地/国家环境问题。
从服务提供模式来看,全球环境服务需求优先领域顺序应该是模式4>模式2>模式1>模式3;而中国的环境服务需求优先领域顺序应该是模式3>模式4>模式1>模式2。
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环境服务类别上看还是服务贸易提供模式上看,中国和全球的环境服务需求优先领域都有很大的不同。
环境服务贸易谈判凸显中国利益
根据如上分析,环境服务贸易谈判中必须区分并协调好全球环境服务需求与中国环境服务需求的关系。从中国和全球的共同利益出发,谈判中需要:尽快重新定义环境服务;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服务清单;将环境利益作为最重要的利益。
环境服务的重新定义
当前,WTO中进行环境服务谈判的机构主要在服务贸易理事会而非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谈判仍然停留在环境服务的定义和分类方面,而且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与此对照,中国正在开展或已经完成许多关于环境服务的双边自贸区谈判,例如中国-智利、中国-新加坡、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等,环境服务的定义也是谈判的焦点。
当前中国在环境服务贸易谈判中仍然使用其在入世承诺时采用的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CPC),也部分考虑了欧盟的定义,向谈判方作出比入世更多的出价。
基于相关研究,当前环境服务的定义不能满足环境质量的需求,尤其是对全球环境质量和室内环境质量的需求。基于对环境谱带和范围以及中国的环境问题优先领域新的理解,需要从环境需求的角度在整个谱带范围内重新定义环境服务,如上所述,将环境服务分为室内环境服务、当地环境服务和全球环境服务。
室内环境服务: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环境服务;
地方环境服务:用于改善室外、当地和区域环境的环境服务,即传统环境服务;
全球环境服务:用于改善全球环境的环境服务。
该定义引入了全球环境服务和室内环境服务两个新的分类,范围要比OECD、APEC及WTO使用的范围宽。它清晰地显示了人类对全球和室内环境的需求。微观层次上,它与联合国禁烟公约相一致;宏观层面上,它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臭氧层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边环境公约相一致。
在WTO中使用该定义进行谈判,将会与多边环境协议实现很好的协调一致。另外,根据该定义,全球环境服务是为了保护全球环境以及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措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地方环境服务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环境以及通过贸易措施在当地、国家和区域层面上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室内环境服务是保护室内环境以保护人类健康并通过微观层面上的贸易措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服务清单也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更好满足环境服务需求,建议基于环境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并以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为基础,进行环境服务的重新分类。所建议的环境服务清单基于中国自己的利益应该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室内环境、当地环境和全球环境的环境需求;扩大就业;环境服务出口;环境技术研发;总体环境外交战略。
通过SIA方法,重新发现中国的利益,应该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方面:环境利益:进口环境服务以满足中国和全球的环境需求;出口服务以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环境质量。经济利益:出口贸易利益;国内环境服务业发展利益。社会利益:就业利益,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就业;外交利益,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和发展中成员的国际政治利益。
在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方面,利益的优先领域是:现阶段,环境利益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并不是一个最优先的领域,这是因为:第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第二,“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战略;第三,“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环境目标;第四,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希望平衡贸易;第五,就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因素。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②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对策,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报告。②全班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有关。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②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付诸行动。
难点:将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用幻灯片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交流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开始,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播放一组黄山、黛西湖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和感想。
师:由于人类的某些破坏性的活动,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目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垃圾和水污染两大环境问题,除此之外,你知道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学生说,教师补充。)
师:科学家把近十几年来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十大环境问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这三个环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特殊,借助网络自主研究学习三个环境问题,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自主探究环境问题。
汇报研究情况。
三、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写出自己的行动
师: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环境。面对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自救措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特地确定了几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保护环境的活动日,以唤醒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课件出示: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你知道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吗?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说说我们的环保行动。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就是明天的主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下课前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课件出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使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学习主要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线,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煤炭地质;环境保护;监控治理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对于能源有着极大的需求。煤炭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也是一直以来我国开采、利用最多的能源之一,在我国许多的省市,煤炭资源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煤炭资源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开采,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扩大,其对环境造成的反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产生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不仅对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还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与国家提倡的绿色持续发展相违背。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煤炭地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更好地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1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
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开采、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引发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相一致。在进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地表下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质会向周围的环境扩散和传播,从而污染了矿区的环境。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也与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生产有着极大的联系。除了污染空气外,矿区周围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会受到污染,给当地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其次是产生资源破坏问题。由于以不合理的方式大量的开采和生产煤炭,导致岩移以及大量的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矿区所在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水的水质下降和缺失。岩移也导致了煤层受到损坏,从而造成煤炭资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是导致了矿区的地质灾害。煤炭资源的不正当开采和产生会带来的地质灾害分为地表灾害和井下灾害两种。地表灾害主要是因为开采煤炭破坏了地表的原有生态环境和植被所造成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井下灾害则主要是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等灾害。由此可知,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更加无助于建设美丽中国。
2当前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的状况
大量的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同时缺乏合理的开采规划和设计,使得矿区的地下采空,破坏了地质构造,引发了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根据有关机构在2014年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由于采矿导致了近200处的塌陷,产生了近2000个塌陷坑洞。而由于采矿塌陷造成损害的城市就有30多个,每年由于塌陷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5亿元。每年由于采矿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有近15万吨,由于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治理和再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开采煤炭和煤炭、废渣等固体物的堆放,每年的堆积量都持续的增加,直接侵占和污染了大片的土地。煤炭开采生产了大量的污染废水,在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上达到了10%以上,绝大多数的废水都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了江河湖海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破坏。煤炭资源开采排放的废气极大的污染了大气环境,引发温室效应、雾霾天气、酸雨等环境问题。因其污染造成的酸雨地区面积就达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近5%。许多企业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不关心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随意砍伐树木、破坏地表植被。而我国粗放型的开采方式,极大的浪费了矿产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还未达到35%,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3煤炭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3.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在煤炭地质环境管理上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管理上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导致损失已经产生,治理过程也更加的艰难。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为煤炭资源开采和生产的最高指导原则,在理念的高度上指导企业的工作。加大对煤炭资源开采的科学投入程度,提供煤炭资源开采的技术,减少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制定严格标准的环境检测和评价规范,提高我国煤炭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水准。在煤炭的开采中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提高进行具体的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加强矿区的绿化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煤炭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改善矿区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等环境状况,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煤炭资源开采和生产道路,真正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2科学、全面的调查煤矿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
要想准确、高效的解决煤炭地质环境问题,就有必要对矿区开展科学的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明确矿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可能产生的各种灾害和具体的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首先,要全面的调查了解矿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像是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重大破坏的问题更加需要详尽的进行了解,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危害的程度等,并建立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其次,调查矿区的深层地质情况,掌握矿区内瓦斯的分布情况和特征;再次,了解矿区的水文状况,掌握矿区内地下水的储存状况;最后,对于矿区内已经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3.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检测机制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们处理地质环境问题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预防地质环境问题,首先应当建立地方的群众性地质灾害检测网,预防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其次,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严格征收补偿费、污染费等费用。最后,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保障企业按规定进行开采工作。
4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煤炭地质环境保护问题形势较为严峻,由于煤炭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和事故较多,不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芳.浅谈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3:129-131.
[2]徐斌.浅谈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140.
社会经济快速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各种矿产资源的质量和需求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等问题。由于矿山矿地质环境与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该区域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也变得非常的脆弱。矿山地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失衡,多表现为为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污染、水资源遭到破坏以及植被破坏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甚至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地震等环境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国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随着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虽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尤其是山体崩塌、土地沙化以及泥石流和土壤与水质污染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水质以及废渣污染。实践中可以看到,矿山地区环境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矿生产中的粉尘、易挥发的气体等,这种污染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尤其是煤矸石的存在,给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而且对土质环境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这主要是煤矸石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煤矸石本身具有较强的可燃性、爆炸性特点,一旦燃烧、爆炸,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尾矿以及冶炼废渣等,大量堆积在一起,长期不处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为这些矿产资源副产品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废弃矿石长期裸露、堆放现象,不仅会影响水资源,而且可能会导致该区域的土地严重沙漠化。同时,采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对潜水层进行破坏,导致出现疏干性排水现象,最终影响地下水水位,使其出现明显的下降,甚至引发河流断流、导致原来较为稳定的一些水环境发生不良改变,比如地表水漏失、区域水不均衡以及地下水资源严重枯竭等现象,严重影响矿山地质环境。
第二,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的固定废弃物污染问题。矿山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严重坍塌等问题,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矿山开采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很多的废渣产生,比如煤矸石、尾矿等废弃物,因其长期堆积和存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大量的耕地与基本农田本占用,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废弃物中的重金属酸水、微量元素等,会随着雨水逐渐渗透到地下水中,并对地下水源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在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尤其是各种金属矿山开采区域,矿区排出大量的废水,呈严重的酸性,大量无序化废液的排放,导致一些含有铜、砷以及镉和锌含有毒有害重金属大量存在,一旦排入水系之中,必然会影响水资源。
1.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而言,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多程度上是因为理念指导水平较低造成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关注点都放在了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方面,严重忽视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实践中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以致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出现了偏差。
其次,缺乏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导致了矿山地质环境污染问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安监、国土以及环保等部门,而当前国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存在很多的空白,没有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位,也没有明确的部门分工,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协助,因此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屡见不鲜。
最后,当前国内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矿山环境监管力度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为国内现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到位,执法监督管理力度明显不足。
2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当。
2.1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环境保护,认真做好监督管理机制,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比如控制性与激励性政策。实践中可以采取禁令、标准以及配额等方式和方法,采取市场调度管理机制,以税收、排污权交易以及给予一定的补贴等方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而言,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仅仅将一种或几种政策性工具作为救命稻草,而是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综合应对。第二,要正确认知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其性质,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成本控制。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而言,应当走好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成本控制。比如,矿山地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开发活动与周围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信息处理的难易程度以及要承担的成本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环保机制。第三,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土地资源复垦方案。实践中,应当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土地复垦开发落实方案,全面调动各方、各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复垦方案。对于现役矿山、新批建的一些矿山而言,应当严格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以及谁治理和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并将其有效地纳入到矿山地质资源复垦与地质环境恢复方案之中,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2.2 采取有效的经济对策
在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当不断增加环境保护与整治费用的投入,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全面整治经费有效地纳入到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保障机制。在此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保与整治投资力度,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当不断增强环保示范效应,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保与整治中的经济优惠政策,以多元化投资管理机制为基础,不断调动和激励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大力鼓励矿山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矿山治理经费纳入企业发展资金预算中;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重建。
同时,还要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力度,建立保护与治理责任机制。以谁破坏、谁恢复为原则,给于其适当的优惠和资助,鼓励并调动矿山企业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治理工程的实施。
2.3 加大矿山地质保护教育宣传力度,拓展地质环境整治资金来源
实践中,应当不断深入开展关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保护地质环境的良好氛围。对于现行的法律政策而言,其虽然是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依据,但地质环境整治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实践证明,只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才能大幅度降低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耗能,以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基于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当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政策倾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机制,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妥善解决当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金问题。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措施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因素的联系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增长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资源环境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扩大对资源环境开发的规模,从而加快各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由于各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的索取利用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可再生速度,在这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超过环境的自身承受力。导致资源环境变的恶劣,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巨大挑战。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活动都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而经济发展又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因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是现存的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要选择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力的限度内,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加快,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因而对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林木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环境各要素的人均拥有量较少。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浪费,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得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
(一)资源短缺问题
当前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资源方面,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土壤质量不断下降,更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现象发生;二是水资源方面,水资源较为短缺,浪费现象和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使水资源环境恶化,其短缺的状况更加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也急剧减少;三是林木资源,人们对植被滥砍滥伐,不注意对林木资源的保护,使得我国林木资源锐减,植被覆盖率低;四是矿产资源,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欠缺合理性,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
(二)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的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一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使土地、建筑物等受到毁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有机物污染和工业废渣污染日益加重,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的污染;三是自然灾害频频出现,而且严重的自然灾害数量颇多,影响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资源环境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与资源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经济处于高速上升期,因此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粗放式经营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主要模式,在这过程中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各类资源相对短缺,但却未能很好的利用潜力很大的二次资源,同时由于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不协调造成的综合利用率低,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及浪费严重等制约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因素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严重抵消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要发展经济就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必须协调好资源环境在各区域之间开发利用的矛盾。当前资源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与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不同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从地理环境上分析,我国的气候以大陆季风气候为主,雨量分配不均,容易形成干旱与洪涝并存的局面;地形上呈三级阶梯状,而西高东低的地势与季风气候也容易将破坏西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扩散到东部地区,使得我国东西部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制约的困境。
四、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
为实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增强人们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同时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不能只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要注重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投资的力度,加强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要提高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活生产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最后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各生产部门逐步走上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道路,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对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创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科荣,樊杰.自然资源与城市的区位――兼论大河发展轴的经济机理[J].地理科学,2011,31(11):1415-1422.
[2]张慧毅,徐荣贞.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浅析[J].价值工程,2007,2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