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6: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井下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防治技术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井下作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直接伤害,并且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饿身体健康。因此,井下作业产生的污染物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治理,要制定科学的治理方针和政策,就必须要弄清楚污染物产生的原因,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使得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及其来源
井下作业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要很好的治理污染,必须要弄清楚污染物的来源,进而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其主要污染物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钻井废水,钻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清理,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一个井队每天排放的污染水高达30m?,钻井废水一般有起、下钻井作业时,泥浆的流失及带出岩屑,井场生活污水,还有地面设备以及钻井机具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第二,采油废水,这种污水主要是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废水中含有无机盐物质,使得这种废水很难处理。产生这种废水的主要原因是在开采过程中加入木质素,发泡剂以及重晶石等,造成废水中含有大量不可降解的物质。第三,钻井中的废弃泥浆,造成这种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开采和生产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基本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防治技术
(一)抽油杆刮油技术
在采油的过程终中会产生一些废水,针对这种污染来源,可以在抽杆简易井口上端安装一个双层压盖,在双层压盖之间安装一块弹性和柔韧性很好的圆环状的橡胶皮,将胶皮剪成一个舌状形缺口,在提抽杆时,利用橡胶皮的弹性和结构特性,在提抽杆时,将油污直接清除掉,同时还可以去掉刮蜡器和扶正器外壁的油污。通过这种技术能减少油污量,进而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污,减少后期污染处理工作的任务。此外,在采油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水,这些废水的治理也十分重要,要加强废水的重复利用,采油废水回注,在采油过程中需要进行回注,为了减少产生过多的废水,可以直接使用废水进行回注,进而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并且能避免采油废水直接排入到空气中,进而控制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废水回注时,要提高注水质量,保证注水的新鲜,提高驱油效率,减少原油的上升幅度,控制生产的投入成本。
(二)枯井废水处理
枯井废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浆的回收和利用,在井场中钻多口井,储存生产废水,然后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量,采取高效的循环系统,加强对钻井废水的净化。目前我国在废水处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废水处理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对于污染物的处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芬顿氧化技术、环能德美污水处理新技术等,这些废水处理技术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端,净化效率非常高,并且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高效资源循环和回收使用,具有积极的推广和使用的意义和作用。
(三)作业废水的防控技术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作业废水,对于这些废水的处理要利用水处理技术,注意井水的回收,利用作业废水清洗井底,并且要储存洗井废水,将废水用作生产过程中清洗和掺和生产材料的主要水资源,将废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减少污水的排放,进而能减少对土地资源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节约清洁的水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作业废水处理在目前有一种先进的高分子絮凝剂,这种絮凝剂能很好的处理作业废水,并且已经在实际生产污染处理中得到很广泛的推广。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就是用量比较少,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其主要作用原理就是利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配置成水溶液,将这种水溶液加入到废水中,就能产生一种压缩双电层,使得废水中的微粒失去稳定性,从而能浮动在水面,在胶状物相互增大的时候,直至最终形成一团絮凝的固结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能脱离最终沉淀,进而能达到去污的效果。絮凝剂废水净化处理技术在色度和悬浮物方面都可以达到排放的标准,同时可以用作废水回注的催化剂。高分子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废水处理工艺,这种工艺使用原材料成本低,并且效率极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四)钻井中的废弃泥浆处理技术
废弃泥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浆的回收利用和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水泥浆,使得在打井的过程中能减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在生产中要避免使用化学物质,禁止使用有毒物质。一般在下管时,要保持管道的密封性,从而能保护浅层地下水系统和周边水资源的洁净。而在提升生产技术方面,其核心就是采用现代化钻井技术,采用定向井、丛式井的钻井方式,这样能缩小钻井所需要的用地面积,采用这两种钻井技术也可以减少对地表植物的破坏。在钻井过程中可以保证钻井废水的重复使用,同时还可以向废水泥浆中加入固化剂,将废水泥浆固结成一团,然后使用到井下填充过程中,或者当作建筑填筑材料。这种方法不仅能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同时还能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起到很好的保护环境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污染物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要想很好的处理这些污染物,就必须要弄清楚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目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使用,针对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已经有很多有效的防治技术。相关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将污染物科学的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建刚,何军榜,王斌虎.井下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01)
[2]魏强,田洪霞,李贻仓.井下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1)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循环经济
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现阶段我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080300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城市化定义的观点有很多,总的来说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二是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即原有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新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教育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河北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但由于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承载能力逐渐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阻碍了河北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由于河北的产业主要是以矿产资源和钢铁等重工业产业为主导,对一次性能源消耗严重,并且这些能源的使用是造成河北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规划不合理、政府环保措施执行不力等原因,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1、空气环境。近年来,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呈煤烟型,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这也是导致河北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表1)
2、水环境。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河北水环境的两大难题。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河北地下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地下水蓄存量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水环境的总体污染程度正逐年增加,2004~2007年河北省废水排放总量分别达到了20.6、19.6、22.23、22.29亿吨。
除上述水环境污染外,河北的海洋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河北赤潮现象一直发生,并且面积越来越大,2006年发生的第四次赤潮面积就达到大约1,600平方公里,而2007年在秦皇岛附近海域海洋发生赤潮4次,其中有3次被确认为有毒赤潮,在秦皇岛海域尚属首次。
3、农业环境。由于河北水资源的匮乏,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民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且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使得耕地质量降低,农业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从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发生农业污染事故分别达25、35、36起,污染耕地面积分别达938.5、2,121.5、2,583公顷。
受污染耕地面积的扩大和耕地质量的下降不但使河北遭受了不少的经济损失,还使本已逐年减少的耕地资源显得更加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
二、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环境的损害为基础的,明显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协调,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经济的支出。
1、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由于污水灌溉、工业废气的排放、劣质农药的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水资源污染,导致农产品产量减少形成的经济损失;由于矿业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公共设施破坏、地质灾害等形成的经济损失;由于酸雨造成的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房屋建筑的腐蚀等形成的经济损失;赤潮对水产养殖业、海洋旅游业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耕地污染引起的农产品产量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
2、环境治理支出。主要是指对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投资。比如,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这部分的支出金额是较大的。河北2004~2006年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分别达到了147.61、191.37、167.03亿元。对于环境治理的支出能够起到改善环境污染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我们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就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就会减少这部分的支出。所以,环境治理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补偿性特征。
3、预防性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是为了避免、预防环境污染而做出的。比如,环保部分的管理费、环境监测支出、环境保护的培训费和环保宣传的支出,等等。预防性的支出不但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还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减少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补偿性支出。
4、机会成本。这主要是指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其他产业发展受阻的机会成本。比如,因为生活垃圾侵占土地,导致土地无法用于耕地、建筑等其他用途的损失等。
5、健康成本。由于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恶劣影响,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所引发的经济支出。如因患病引起人们的收入损失和包括药费、检查费在内的医疗费用等。
三、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而河北由于以重工业为主,成为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大户,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能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河北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此推进河北的城市化进程,改善河北的城市环境。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河北具有优秀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除现在已有的秦皇岛、承德等较为著名的旅游资源外,河北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比如,历史古城卢龙、玉田等。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加快农村交通、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依靠种植、养殖为主变为发展旅游业为主;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大力发展食品业。河北有许多的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享誉中华,很多在国内外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比如,坝上高原的口蘑、京东板栗、昌黎的葡萄酒等。河北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食品业。借助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食品,带动地方经济。
(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河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不错,如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电池200兆瓦。河北有很丰富的新能源。如作为农业大省,河北小麦的种植面积大,产生秸秆多,通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就能实现变废为宝。另外,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可以利用潮汐这种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
(4)大力发展体育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日益重视,逐渐加强了对体育的要求,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秦皇岛作为足球分赛场已经具备了承接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条件,可以说河北的体育业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创造再就业的机会。比如,体育场馆的建筑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带动广告业、食品业、服务业的发展等。
2、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式的反馈流程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1)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改变高能源、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或淘汰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减少产品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有效地进行废物利用,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2)倡导绿色消费。消费的增加往往会增加对资源的索取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人们应该树立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减少污染。提倡消费绿色产品、绿色能源。这些产品不但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回收利用,是可再生能源,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3、以预防为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化的发展应改变过去那种先开发后保护的方式,改为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预防环境污染为主的发展模式。科学地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充分考虑城市性质、规模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立足实际情况,依靠相关条件,合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布局。这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破坏的补偿成本。在规划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将可以进行循环生产、相互利用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实行生态工业链园区布局,实现污染的少排放或零排放。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丽欣,刘云.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思考.生态经济,2006.2.
要想治理和修复城市水体环境问题,首先要摸清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物来源和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物是各不相同的,一般和城市水体的外部环境有关。根据污染物来源不同,城市河道的污染来源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外源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水体的外部,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是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最主要的内容。内源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水体内部,主要来自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水生动物代谢产物和水生生物残体等,内源污染在整个污染因素中占的比重比较小,是生态修复所要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城市水体环境治理与修复的思路可分为两条:针对外部污染,要尽可能的减少或阻断外源污染物进入城市水体环境;针对内部污染,要建立合适的种群结构,减缓内源污染的释放速度或增强河水对污染物净化的能力。
二、生物修复技术
河流对于外来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主要是通过河流中的土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实现的,当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污染物来源太多超过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河流的水质就会变差,甚至变成黑臭河流,微生物也不适合这种环境下生存,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严重的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大量消失,这就更加不利河流的自我恢复。
面对这种情况,在工程技术上一般采用两条途径来改善污染现状,一是向水体中投加营养物质或者曝气增氧,通过这个方式来增加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繁殖和生长;二是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向水体中投放针对性降解能力强的高效降解菌。微生物强化法就是要通过强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水体。常用的强化手段包括增加被污染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调节水体的pH值,投放营养物质等,来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曝气增氧法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强化法,原理是通过曝气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进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这种方法对于黑臭河流的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曝气不单单能增加水体中的氧含量,还能通过水体的上下扰动,带动底泥进入水体,使沉积在河流底部难以处理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实现微生物的降解。对于只遭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流,通过曝气增氧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河流还可能存在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情况,因此处理难度大,为了提高生物修复效果,常在曝气的同时还向河道投放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总的来看: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是近年来水体环境修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结语
文章利用全国29个省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关系,结论表明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并没有改变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对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作用甚微。
关键词: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废水排放量;政策涵义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如近年来出现在腾格里沙漠的污水排放事件对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且2000-2014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347.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0%。因此,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014.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75.5亿元,平均年名义增长率高达18.8%。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1%~2%之间,且2012年以后比重逐渐降低。对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而言,2000年以后呈现震荡上升趋势,但是它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比例呈现震荡中下行趋势,虽然2012年以后趋势有所上升,但是到2013年占比也仅为10.4%。而工业污染治理中的工业废水污染投资在绝对量上和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比重两个指标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我国的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益如何?就已有研究而言,梁淑轩和孙汉文(2007)认为治理废水完成投资额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增加有利于工业废水及COD排放量降低。段显明和郭家东(2012)研究结论认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原因是应该通过改进和增加技术设备、污染处理设施,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等措施来实现。但是毛晖等(2013)研究结论认为环境治理投资对污染排放影响有限。因此,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模型界定和样本选择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本文将分析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是否能够显著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选取除重庆市和自治区之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与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比较,运用面板数据分析问题的优点在于:一是面板数据可以很好地结合截面和时间数据增加样本量,从而增加自由度减少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提高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二是面板数据可以从多维度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析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如果只利用截面数据,虽然可以分析不同省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差异,但是不能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的影响;如果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虽然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的影响,但是无法反映不同省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差异。三是截面变量和时间变量的结合可以显著地减少缺省变量带来的问题。本文使用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来表征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增长由历年人均GDP来度量,因为相对于总量GDP,人均GDP更能反映出真实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环境治理投资则按照目前中国的统计口径,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来衡量。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
二、估计模型与方法
本文选取毛晖等(2013)的模型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收入和污染之间的关系:文中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计算。模型的变量取对数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对数是严格单调递增函数,因此对各变量数据取对数之后不会改变数据的性质和因果关系;对数变换通常可以降低异方差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对数变换可以使测定变量的尺度变小,且对数变换后的线性模型其残差表示为相对误差,而相对误差往往具有较q小的差异,且本文采用双对数模型,双对数模型形式压缩异方差的效果比较明显;双对数模型的回归系数更具有经济意义,表示弹性,即自变量变动1%引起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本文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及Fish-PP检验等五种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I(1),即一阶单整。Pedroni协整检验结果则表明,人均GDP与污染物直接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本文使用的是Stata13.0软件。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Hausman检验结论拒绝原假设,因此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聚类稳健标准差,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2)中加入投资变量,而(1)中没有。从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投资治理并没有改变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从估计结果(1)和(2)中lngdpp、lngdpp2和lngdpp3的系数大小和正负可以看出来,加入环境治理投资变量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环境治理投资引入的影响并没有改变收入与工业废水之间的基本曲线关系。二是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对降低废水排放量作用甚微。方程(2)的估计结果显示lninvestment的系数为正,虽然对应p=0.387(即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并未有效控制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四、政策涵义以上分析发现,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对降低废水排放量作用较小,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总量不足和投资效果具有滞后性。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加大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特别是加大在污水处理设备和环境服务方面的支出;其次,工业废水治理资金拨付要向重工业企业倾斜;最后,做到环保设施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梁淑轩,孙汉文.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5)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实验源头上的误区:这包括实验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计划等等不合理,其本身就有导致污染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做实验,就会带来污染。虽然中学教材改编更新较快,但一些职校专业用书还是10年前老版本教材,知识陈旧,实验设计不合理,必然导致污染。目前,化学教科书和实验要求上只要求学生懂得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对于化学试剂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有的教科书上几乎只字未提,缺乏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验过程中的误区:这包括实验仪器陈旧,实验药品种类和量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科学等。
3.实验处理的误区:这主要指对实验中生成物及反应物的不当处理,如随意倾倒,乱抛乱弃,或对污染物的不合理、不科学处理,这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4.与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的原因。有些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药品的管理,学生实验过程管理上有很大漏洞,有部分实验员的环境意识还十分薄弱,甚至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这点污染对环境来说算不了什么,而学生在实验中也没有相关的意识,操作中违规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乱倒废液,乱丢杂物,用流水冲洗试管等,随其流入下水道,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5.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对于化学试剂废液的处理,虽然在前几年出台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中有明文规定,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并最终给污水处理厂、河湖等承受者带来了污染。而且,我国环保工业发展的滞后,也是造成化学废液随意排放的一个原因,因为建专门的处理工厂需要巨大投资,再加上处理的费用也很高,想处理也找不着厂家的情况也不少。
二、解决污染的对策
1.实行仪器的微型化,药品的微量化。许多教材都提到适当减少药品用量应是减少污染的一个最佳途径各中学应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和小量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操作简单、快捷,环境污染小,实验安全可靠,现象明显,节约试剂,实验费用低,同时微型仪器又有便于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发展,被广泛应用。教育专家指出,微型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化学领域重大变革之一。
2.化学实验实行绿色试验不再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苯,所谓绿色,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但要实施见效,任重而道远。
3.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把环境教育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减少实验污染。
4.实行垃圾分类化学教育是消灭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学校是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摇篮,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学校首当其冲。学校应大力提倡学生分类收集抛弃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在学校应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的宣传品,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废电池等加以分类回收。另外,还应规定设立使用回收标志,标注在那些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及包装上。在中学实验室,设立废电池回收,这些扔弃的废电池将集中起来,最后由有关单位取走。
5.推广连续合成实验和回收再利用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难,但需要人力、财力和场所等方面的较大支持。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让实验员头痛的事情,而建立系列化实验,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系列化即上一实验的生成物是下一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有可能节能、节省药品,减少污染。譬如,实验室制氢气后的溶液可回收做其它实验,若直接排放,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水污染日益严重,本实验可为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个可行办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
6.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仪器,高污染及较大危害的实验制成课件给实验者观看,同样具直观形象特点。例如氢气的爆炸实验,硝酸的性质实验。
7.建立低规格化学品的无偿流通机制,学生实验产品、回收溶剂和陈置试剂都是具有相当纯度的化学品,如建立某种流通机制,使需要者可无偿拿去使用,两全其美。
8.化学试剂废液全部回收处理加强回收处理,实行重复利用;制定实验室废液管理办法;自主处理自行监测,建立系统的环保体系。
由于将各种化学试剂的废液随意排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实验结束后,将当天产生的废液按类别重新回收(废液分为酸性废液,碱性废液,重金属废液,含氯有机废液含氯有机废液及其它等六类,废液用聚乙烯容器储存),等达到一定数量后,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实验室废液应储存。
9.进一步进行化学教材改革。这一问题新教材已体现出来了。新编教材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84-02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如近年来出现在腾格里沙漠的污水排放事件对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且2000-2014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347.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0%。因此,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014.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75.5亿元,平均年名义增长率高达18.8%。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1%~2%之间,且2012年以后比重逐渐降低。对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而言,2000年以后呈现震荡上升趋势,但是它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比例呈现震荡中下行趋势,虽然2012年以后趋势有所上升,但是到2013年占比也仅为10.4%。而工业污染治理中的工业废水污染投资在绝对量上和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比重两个指标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我国的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益如何?就已有研究而言,梁淑轩和孙汉文(2007)认为治理废水完成投资额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增加有利于工业废水及COD排放量降低。段显明和郭家东(2012)研究结论认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原因是应该通过改进和增加技术设备、污染处理设施,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等措施来实现。但是毛晖等(2013)研究结论认为环境治理投资对污染排放影响有限。因此,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模型界定和样本选择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本文将分析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是否能够显著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选取除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之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与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比较,运用面板数据分析问题的优点在于:一是面板数据可以很好地结合截面和时间数据增加样本量,从而增加自由度减少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提高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二是面板数据可以从多维度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析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如果只利用截面数据,虽然可以分析不同省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差异,但是不能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的影响;如果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虽然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的影响,但是无法反映不同省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差异。三是截面变量和时间变量的结合可以显著地减少缺省变量带来的问题。
本文使用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来表征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增长由历年人均GDP来度量,因为相对于总量GDP,人均GDP更能反映出真实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环境治理投资则按照目前中国的统计口径,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来衡量。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
二、估计模型与方法
本文选取毛晖等(2013)的模型进行估算。
首先,分析收入和污染之间的关系:
yit=αi+c1xit+c2xit2+c3xit3+μit(1)
其次,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治理投资对收入―污染关系(即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本研究在(1)式中加入环境治理投资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yit=αi+c1xit+c2xit2+c3xit3+c4zit+μit(2)
其中,y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x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均GDP;zit代表各省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额;αi为特定的截面效应;μit为随机效应。
文中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计算。模型的变量取对数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对数是严格单调递增函数,因此对各变量数据取对数之后不会改变数据的性质和因果关系;对数变换通常可以降低异方差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对数变换可以使测定变量的尺度变小,且对数变换后的线性模型其残差表示为相对误差,而相对误差往往具有较q小的差异,且本文采用双对数模型,双对数模型形式压缩异方差的效果比较明显;双对数模型的回归系数更具有经济意义,表示弹性,即自变量变动1%引起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本文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及Fish-PP检验等五种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I(1),即一阶单整。Pedroni协整检验结果则表明,人均GDP与污染物直接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本文使用的是Stata13.0软件。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Hausman检验结论拒绝原假设,因此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聚类稳健标准差,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2)中加入投资变量,而(1)中没有。
从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投资治理并没有改变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从估计结果(1)和(2)中lngdpp、lngdpp2和lngdpp3的系数大小和正负可以看出来,加入环境治理投资变量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环境治理投资引入的影响并没有改变收入与工业废水之间的基本曲线关系。二是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对降低废水排放量作用甚微。方程(2)的估计结果显示lninvestment的系数为正,虽然对应p=0.387(即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并未有效控制废水排放量的增加。
关键词: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危害
中图分类号:X3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1902
1 陕西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
1.1 农村生活废气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1)农村生活中的垃圾。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我省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用品的种类密切相关,随之,也带来了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落后,生活垃圾几乎未经处理,随意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倾倒,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
(2)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我省部分农村森林资源和煤炭资源较丰富,因此在这些地区,做饭、取暖的方式依然采取传统的焚烧木柴和煤炭,这种方式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产出的大量烟尘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1.2 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1)农业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是来自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粗放方式灌溉,焚烧秸杆等。在我省的关中地区,粗放式灌溉最主要使用的是廉价的塑料薄膜,但在使用后,农民为简单操作,便对这些“白色垃圾”弃之不管,随之被深埋在土地里,成了被掩盖的潜在污染。
(2)我省的畜禽养殖场区大多建于村民居所附近或村庄周围,养殖方法采用传统的家庭养殖,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此外,农村畜禽养殖点养殖条件简陋,布局不合理,没有采用有效地通风和密封设施,加之畜禽粪便乱堆乱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田间旷野焚烧秸秆。每到收获季节,广大农村特别是近郊农村的农民便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浓烟四起,产出的大量烟尘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并加大了温室效应。
1.3 农村乡镇企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一是乡镇企业排放废气。二是我省农村乡镇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生产方式和技术落后,大部分乡镇企业对污水的排放根本做不到净化和再处理,而是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加以处理。三是乡镇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随意放置的固体垃圾,特别是水泥厂、造纸厂、化工厂以及冶炼厂等,其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基本上未经安全处理就直接堆放或填埋,对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2 造成陕西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
(1)饮食生活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前的农村人们已不在是局限于上世纪80年代,仅仅为吃饭而吃饭的简单生活方式。现在的农村已改变过去不随意扔去剩余食品和剩菜剩饭的习惯,各类其他生活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外包装更是随处可见,这些现象给农村天然洁净的环境增添了一抹黑色。
(2)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传统能源消费方式的一个特点是能源利用率低,而且,各种能源消费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大气环境都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样,这样的生活习惯,也让土地、水源、空气、动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生态平衡失调。
2.2 简单的农业产方式和单一地追求效益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生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从而形成我省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我省农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学习和必备的生产技术的掌握,不能科学地选择施肥、育苗、播种等方法,而是一味的借鉴传统的生产经验,再加上自己想当然的想法进行劳动操作。这样长期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造成资源利用率降低,废气物大量产生,农村各类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
2.3 农村环境管理体系暂不健全
(1)我省农村环境立法缺位。陕西省在农村环境环保法规设立方面欠账较多,目前,我省针对农村环境管理,监测,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诸多法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政府关于农村环境的规章缺乏切实可行的举措。再者,现有的部分制度里,没有对政府监督及环境破坏人作出明确的责任界限,政府对农村环境缺乏监测手段、管理制度、评价考核标准等,这也成为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一大原因。
(2)我省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缺乏。首先,县一级的环境管理机构是我国设在最基层的环境管理机构,大多农村乡镇和街道是不具有环境管理机构的,在这里没有明确的环境管理责任人。其次,部分拥有基层环境管理机构的乡镇,因农村乡镇工作性质和工作实际,大多倾向于农业发展方面,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并未过多涉及。
(3)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我省大多农村落后的现实,使得基层的干部和农民为改变落后的现状,一味的求发展,无视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和生态自然规律的制约,盲目的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策略发展经济,而将农村环境管理和保护往往放置末尾。这种观念以至于使农村环境破坏与污染日益加重。
3 农村环境污染对陕西的主要影响
3.1 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威胁,城乡差距持续拉大
在农村地区,农民主要以农业为生,环境的污染给农业生产的土壤、空气、农灌用水造成恶劣性的危害,导致农作物质量不好,收成并且减少,直接给广大农民的收入带来影响。特别是针对我省山地较多的农村地区,他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更高。
与此同时,我省部分地区的资源不合理开采还给农民的生存住所造成威胁,使得农民在身心上受到严重的打击。
3.2 危害农民的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安定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施用后残留在土壤中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土壤由于受到污染,人们食用这些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以后,会产出治癌、致畸形和致突变的后果,不仅会影响我们这代人,还会影响女性,影响我们的下一代。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任意堆放导致水体污染。每到汛期,地表径流将大量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垃圾以及大量富营养物质等带入河流,汇入江河,导致藻类增多、氧气减少,鱼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水质下降。这些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也是最难治理的污染。
从另一方面来说,农村环境遭污染,则会引起受污染危害的我省占较大比率的农民的利益,从而产生义愤、抗议和反抗或上诉、索赔和报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则势必引起造成污染的企业同受害受损民众之间的纠纷乃至冲突,破坏社会的安定,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动乱,有悖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落实。
3.3 影响了我省宏观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也极为不利
在我省为达到经济高速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要求全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但种种污染现象的存在,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目前,部分农村仍呈现出“脏、乱、差”的现状,这给政府实施各项政策以及外来投资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其中必然包括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
4 治理陕西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4.1 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利用信息公开化,让农民了解环境恶化的结果,同时借助社会舆论的宣传,在全体农民中广泛开展保护环境的公德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使人们自觉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例如:结合科技扶贫、文艺下乡和每年的环保日活动,联合妇联、工会、科协和一些社会团体,用农民喜闻见乐的形式,大力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对农村人口进行广泛的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加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开展环保教育,从小培养农村孩子的环保意识。
4.2 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
政府对农村环境质量缺乏监测手段、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农村环境监测指标和公示制度,大家对农村环境资源家底摸不清,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缺乏真实的了解,自然不能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监督的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例如,结合我省农村环保工作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酌情出台一步相对独立且针对性强的农村环保法规。进一步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把农村环保工作具体落实到地方领导手中,并把这作为一项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
4.3 要有效控制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
防治乡镇企业的污染,就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把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与治理乡镇企业污染结合起来。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致癌物和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上马,对现存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要依法实施关停或限期治理。乡镇企业的加工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淘汰陈旧设备,最大限度提高物质产品转化率,减少污染排放。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乡镇转移,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使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点要高,在对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严防城市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转向乡镇企业。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的经济处罚力度,使其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从而能够自觉维护生产环境,进行污染治理。
4.4 要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方式
政府应该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改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真正做到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组织也可以兴办企业,以企业养科研,并且可以通过农业科技组织兴办的企业起到生态农业的带头作用。推广节约型技术,全面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高效节约机械的研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
参考文献
[1]秦正修.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008,(2).
[2]张宝莉.农业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赵秋利,陆晖,田雪慧.武功助农村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7,(6).
[4]王潼翔.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2006,(6).
[5]赵广东.浅析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J].科学时代,2008,(2).
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也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与法规,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强化,但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从而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同时为确保对农民健康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机制进行完善,从而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对高效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开展,更加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
1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1.1不断在农村兴起小中型工厂,逐渐加剧工艺污染问题
现阶段一些中小型企业逐渐大规模的迁入农村,而且因为农村不具备较高的监督管理力度,导致相关的环保部门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以及农民自身不具备较强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持观望的态度,不对企业进行检举与揭发,从而导致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同时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使用,属于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小型加工厂,以及企业没有对相应的处理设备进行设计,随意对污水与废气进行排放,甚至直接在村落附近的小河对污水进行排放,不断对河水的重金属有毒元素进行增加,导致河水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会造成各种鱼类与水产品发生死亡,从而对河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加重。
1.2没有对系统的垃圾处理设备进行设置,导致生活垃圾随意的放置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没有对系统的垃圾处理设备进行设置,村民一般都随地乱扔食物残渣与家畜代谢的产物等垃圾,以及长期的无人管理会导致垃圾发生腐烂与变质,不断产生恶臭的味道,从而会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2]。同时如果在未对垃圾进行处理之前,刚好遇到下雨的天气,会导致垃圾随着地面径流进入田地与湖泊,不仅会对庄稼的产量与胡泊的水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也会导致人们通过直接食用庄稼或,者间接食用吃过庄稼的家畜,不断对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增加,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2.1对以政府主导,村民协同的环境整治制度进行建立
在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思路进行积极的转变,不仅需要对城镇污染企业进行整治,也需要对农村小型污染工厂的监察力度进行增加,还需要对有环保局主导,其他政府部门协同的整治小组进行建立,确保可以专门调查农村中存在的污染企业,从而对所存在的污染企业进行有效的整治。而且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对完善的审查监督制度进行建立,确保在每一个人身上对责任进行明确,从而可以严肃的处理包庇农村污染企业的相关单位与个人[3]。同时在对农村污染企业在整治的过程中,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对农村的环境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特点,对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制定,从而对高效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开展。
2.2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强化,确保在全村范围进行覆盖
在农村的发展中,农村发生脏乱差情况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并不具备充足的垃圾箱等设备,导致村民无法对垃圾进行收集。所以村落可以通过村民集资,政府投入等方式,在全村的范围内对垃圾箱进行投放,以及需要在村落中建设固定的垃圾回收站,能够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当地政府可以对公共厕所进行建设,不仅可以对村民的生理需求进行解决,也可以对粪便进行聚集,能够对环境进行有效净化。并且通过沼气池处理粪便,可以对相关的能源进行提供,从而对统一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