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09: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审计战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简称sma),是以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管理会计为手段,运用会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新领域,是以战略管理为服务对象而建立的数量化体系。
在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不断感受着战略管理会计带来全新冲击的同时,也不断地享受着它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战略管理会计理念,磅礴大气之美
战略管理会计的理念之美,源自气势磅礴的市场竞争环境。战略管理会计源起于 20世纪80年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使传统管理会计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因为: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仅以企业内部为视点,未能把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外部环境变化联系起来考察,缺乏诸如质量、可靠性、生产弹性、顾客满意程度、时间等一系列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缺少对企业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分析,不能提供和分析与企业竞争地位相关的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份额、现金流量以及资源需求等方面的会计信息。总之,传统管理会计仅仅定位于“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上,而忽视了企业之外的市场因素,特别是竞争要素及其变化。而战略管理会计能够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有效控制手段;在分析、判断企业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会计信息方面,诸如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和现金流量的相对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有着超越传统管理会计的突出优势。
可见,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传统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窠臼,将视野拓展到传统管理会计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结合对竞争者的分析来考察本企业的竞争地位,立足战略高度、以新颖的理念和磅礴的气势,全方位审视包括企业的诸如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会计信息,为企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点、规避威胁、提供信息和创造条件。这些研究及相关实践,促使战略管理会计开始形成,并把“小家碧玉”式的传统管理会计,带入了“超级巨人”式的、雄浑刚健、气势磅礴的战略管理会计崭新阶段。
此外,从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其首创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西蒙斯的这一界定,从根本上把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区别开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所在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亦即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西蒙斯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其视角的转移,而是以一种“大将之风”,把传统管理会计从“战术低洼”引领至“战略高地”,把传统管理会计的“自我审视”带入到“俯瞰河山”的全新境界。在此过程中,使人们在叹服西蒙斯果敢思维的同时,也切实感受着战略管理会计带给的壮美,不禁要高呼:状哉,战略管理会计之父!美哉,战略管理会计!
二、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凸显决胜之美
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的制胜利器。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战略管理会计视域下,企业需突破会计主体的限制,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相对成本。例如:战略管理会计在传统预算编制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本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信息,将竞争对手的支出及其本量利条件予以反映,从而使自身的预算管理建立在宽阔的视野之内,显示出迈达的气韵之美。又如,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企业主体的视野,着力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提前采取相应的进攻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凸显出纵横驰骋的气势。
总之,战略管理会计在对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运用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从而呈现出一种“决胜千里”的壮怀之美。
三、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补白与超越之美
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战略管理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既重视内部又重视外部的战略管理;管理所需的信息范围得以扩展,主要体现在战略环境、非财务信息、相对竞争地位和战略思想四个方面。 分析这些方面,战略管理会计的美学意义可归结为三点:
首先,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与此同时,突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改进了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战略管理会计对信息的提供和对评价尺度的改进,使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变得丰富、充实。这样,战略管理会计就如一位中国画大师,在他人丹青(传统管理会计)的空白之处,略加点染,整个画面便风生水起,既有补白之美,又起画龙点睛之效。
其次,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要时刻面对外部环境这一最大挑战,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资讯,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战略管理会计对外部环境特别是对竞争对手的关注,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藩篱,实现了对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其过程本身即充满了跨越式的美感。
再次,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业绩报告。战略思想在业绩评价中的贯穿和运用,凸显了对企业竞争地位或战略竞争力的重视,实现了对传统管理会计质的超越。
简言之,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强调对外部因素的重视”和“强调长期性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使管理会计充满了张力,从而更具美学韵味,也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最高升华。
四、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涵之美
审视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发现它充满了丰富的内涵之美。下面择要分析其美感 :
(一)战略决策信息支持,前瞻之美
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的主要区别是,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视以及是否具有长远目标,关注外部市场中顾客需求及竞争者实力的有关信息及变动趋势,从而拓展了战略决策的信息来源,为降低决策风险提供了保障,充满前瞻之美。
(二)战略成本管理,视角之美
一般地,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事物,就会呈现不同的映像,进而获得不同的审美情趣。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企业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二是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成本动因。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为企业通过调整投资规模、开展市场调研、实施研究开发策略等,实现降低战略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视角的变化,既拓展了成本管理的空间,也把成本视野引领到战略高度,从而使成本的动因一览无余,显示出辽阔的视角之美。
(三)经营投资决策,艺术之美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这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艺术过程,体现在:
一是战略管理会计以务实的精神,着眼于现实的现金流量,并以此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审视这一过程,仿佛看到一位朴实的花匠,修枝剪叶,去芜存菁,其宽厚的背影连同他所劳作的那片绿色的田园,骤然升华为一种美的意境。
二是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而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这就意味着,思维的转换,带来了视野的转变,犹如战略家从埋首苦思到极目远眺的变换,带给我们豁然开朗般的审美意趣。
三是在经营决策方面,战略管理会计摒弃了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将其决策视点着眼于长远,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把决策带入了辽远的经营时空,犹如巨人般的挥手,展示出粗犷而崇高的艺术特色。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性之美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年度绩效评价。
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可以采撷到它的审美价值:
首先,人事战略规划着眼于企业和员工个人的绩效,主要是着眼于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规划。它体现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重视,折射出“事业成败皆在人”的理性光彩,为企业战略管理奠定了厚重的人本基础。
其次,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着力于员工日常的行为表现和年度综合评价。在此整个过程中,战略管理从人本出发,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透过这一过程,可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制度和规则的作用,而且还有人性的光辉以及直指人心的内在力量。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刘再复,等.文艺学・美学与现代科学[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 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 杨春时.系统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4] 王妍.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J].北京:冶金财会,2007(12).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解决措施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和促进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的。它要求管理会计要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不仅要和特定阶段的特定战略目标相适应,而且要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时、空、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限定,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有如下特征。
1.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相关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分析与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密切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从而扩大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范围与角度。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则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做出单一的核算。
2.全面性。战略管理会计收集信息涉及面广,考虑多种因素,使之搜集与整合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还增加了多项应该考虑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3.权变性。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种权变管理思想必然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战略相关度。
4.长期性。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它主要针对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与决策,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5.过程控制。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以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1.扭转了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方面,关乎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绩效的发展。为了使会计与管理更好地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就必须发挥战略的效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将扭转企业以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只关心自身经营模式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以战略的高度指导企业经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将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并使企业能够良性竞争,自然而然地实现优胜劣汰。
2.突破了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的范围
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经营脉络,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动向,就要根据变化调整企业战略部署或采取更为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供应商的砍价能力、客户的砍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3.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了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定的决策还有赖于员工的执行。决策被执行程度的高低,执行效果的好坏与否,以及执行后的反馈都对企业经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改进甚至是废立都要有赖于这些因素。可见,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必然将战略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会计管理与核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强其可利用性。
4.促进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不同于财务报告的报告形式,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它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企业内部来进行评价的模式。目前只有100家上市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使公司经营更加透明,使信息使用者可利用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大大提高,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1.缺乏完整和可引用的理论体系框架
战略管理会计在上世纪80年代被逐渐引入我国,并有个别企业应用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也仅仅是个例上的表现。由于其引入时间短,理论体系不完善且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使企业经营者没有完善的理论框架来引用,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2.企业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尴尬的转换阶段,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润不挂钩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疏于管理,放松相对制约,缺乏在管理方面创新的热情。
3.企业经营环境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我们也可得知战略管理会计也将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从宏观的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也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者本身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钻研欲望不强,使之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加之企业经营者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认为战略管理只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起辅助作用,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四、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根基,抓好基础作用要从构建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开始,给战略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提供有规可循的结构脉络。首先我们应引进现今西方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现状和中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使用的理论框架,这样设计出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是对西方理论的重新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和方法。战略管理会计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不仅仅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简单相加,更要在将两者融合的同时关注营销学、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的相关理论,这样建立出来的体系才健全,丰富,用以指导管理和核算。
2.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总领的作用,他的决策关乎整个企业的命运。而欲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热情,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潜能就应当首先让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利益相挂钩,那么企业经营者要负担企业的经营责任,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经营管理学,去探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3.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突出重点是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决策做到适时变化。那么,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必然会大大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行。当然,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核算和决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内部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无疑也是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成熟与发展的良方。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首先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企业无论在宏观上的指导性经营理念和微观上员工的具体惩罚措施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战略的氛围下,不至于使企业的战略管理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在现今经济状况下应形势和经营要求产生的,所以,这必然是今后会计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企业引入这种方法和理念将使企业经营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但是,由于其引入的时间短,发展不够健全,内外部环境不佳给企业经营者的运用造成不小的阻碍和困扰,所以,希望文中的几点建议能用于帮助改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车忠范.战略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的反省与发展[J].理论研究,2009,(9).
[2]曹晓东.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9,(10).
[3]李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动态分析[J].财会通讯,2010,(6).
在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不断感受着战略管理会计带来全新冲击的同时,也不断地享受着它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战略管理会计理念,磅礴大气之美
战略管理会计的理念之美,源自气势磅礴的市场竞争环境。战略管理会计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使传统管理会计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因为: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仅以企业内部为视点,未能把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外部环境变化联系起来考察,缺乏诸如质量、可靠性、生产弹性、顾客满意程度、时间等一系列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缺少对企业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分析,不能提供和分析与企业竞争地位相关的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份额、现金流量以及资源需求等方面的会计信息。总之,传统管理会计仅仅定位于“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上,而忽视了企业之外的市场因素,特别是竞争要素及其变化。而战略管理会计能够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有效控制手段;在分析、判断企业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会计信息方面,诸如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和现金流量的相对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有着超越传统管理会计的突出优势。
可见,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传统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窠臼,将视野拓展到传统管理会计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结合对竞争者的分析来考察本企业的竞争地位,立足战略高度、以新颖的理念和磅礴的气势,全方位审视包括企业的诸如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会计信息,为企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点、规避威胁、提供信息和创造条件。这些研究及相关实践,促使战略管理会计开始形成,并把“小家碧玉”式的传统管理会计,带入了“超级巨人”式的、雄浑刚健、气势磅礴的战略管理会计崭新阶段。
此外,从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其首创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西蒙斯的这一界定,从根本上把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区别开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所在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亦即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西蒙斯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其视角的转移,而是以一种“大将之风”,把传统管理会计从“战术低洼”引领至“战略高地”,把传统管理会计的“自我审视”带入到“俯瞰河山”的全新境界。在此过程中,使人们在叹服西蒙斯果敢思维的同时,也切实感受着战略管理会计带给的壮美,不禁要高呼:状哉,战略管理会计之父!美哉,战略管理会计!
二、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凸显决胜之美
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的制胜利器。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战略管理会计视域下,企业需突破会计主体的限制,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相对成本。例如:战略管理会计在传统预算编制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本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信息,将竞争对手的支出及其本量利条件予以反映,从而使自身的预算管理建立在宽阔的视野之内,显示出迈达的气韵之美。又如,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企业主体的视野,着力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提前采取相应的进攻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凸显出纵横驰骋的气势。
总之,战略管理会计在对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运用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从而呈现出一种“决胜千里”的壮怀之美。
三、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补白与超越之美
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战略管理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既重视内部又重视外部的战略管理;管理所需的信息范围得以扩展,主要体现在战略环境、非财务信息、相对竞争地位和战略思想四个方面。分析这些方面,战略管理会计的美学意义可归结为三点:
首先,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与此同时,突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改进了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战略管理会计对信息的提供和对评价尺度的改进,使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变得丰富、充实。这样,战略管理会计就如一位中国画大师,在他人丹青(传统管理会计)的空白之处,略加点染,整个画面便风生水起,既有补白之美,又起画龙点睛之效。
其次,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要时刻面对外部环境这一最大挑战,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资讯,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战略管理会计对外部环境特别是对竞争对手的关注,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藩篱,实现了对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其过程本身即充满了跨越式的美感。
再次,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业绩报告。战略思想在业绩评价中的贯穿和运用,凸显了对企业竞争地位或战略竞争力的重视,实现了对传统管理会计质的超越。
简言之,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强调对外部因素的重视”和“强调长期性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使管理会计充满了张力,从而更具美学韵味,也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最高升华。
四、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涵之美
审视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发现它充满了丰富的内涵之美。下面择要分析其美感:
(一)战略决策信息支持,前瞻之美
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的主要区别是,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视以及是否具有长远目标,关注外部市场中顾客需求及竞争者实力的有关信息及变动趋势,从而拓展了战略决策的信息来源,为降低决策风险提供了保障,充满前瞻之美。
(二)战略成本管理,视角之美
一般地,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事物,就会呈现不同的映像,进而获得不同的审美情趣。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企业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二是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成本动因。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为企业通过调整投资规模、开展市场调研、实施研究开发策略等,实现降低战略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视角的变化,既拓展了成本管理的空间,也把成本视野引领到战略高度,从而使成本的动因一览无余,显示出辽阔的视角之美。
(三)经营投资决策,艺术之美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这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艺术过程,体现在:
一是战略管理会计以务实的精神,着眼于现实的现金流量,并以此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审视这一过程,仿佛看到一位朴实的花匠,修枝剪叶,去芜存菁,其宽厚的背影连同他所劳作的那片绿色的田园,骤然升华为一种美的意境。
二是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而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这就意味着,思维的转换,带来了视野的转变,犹如战略家从埋首苦思到极目远眺的变换,带给我们豁然开朗般的审美意趣。
三是在经营决策方面,战略管理会计摒弃了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将其决策视点着眼于长远,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把决策带入了辽远的经营时空,犹如巨人般的挥手,展示出粗犷而崇高的艺术特色。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性之美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年度绩效评价。
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可以采撷到它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申通快递;SWOT分析;发展策略
1.申通快递有限公司
申通快递初创于93年,为我国较早开办快递类业务的民营品牌,其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自营速递网络,在江浙沪区域更是达到无盲区的派送。其在我国各省市县有超过六百个一级加盟商、两千个二级加盟商、四千个店铺和五十个分拨中心,全国快递网络共有40000多名从业人员,日均业务量近百万票,跃居国内规模最大、快递网络最完整的民营快递体系。
2.SWOT分析法介绍
SWOT分析法是指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将其一一列举出来,并按照特定的顺序按矩阵形式进行排列,再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案,将各个因素相互搭配起来并加以分析,最终从中寻求一些对应的策略。
3.关于申通快递的SWOT分析
3.1申通的优势(S)
3.1.1强大的运营规模
目前,全网络共有从业人员9万余人,申通成为国内快递企业规模最大、网络最完整的民营快递公司,也是国内最主要的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在二零一零年,全年快递业务的总量高达6亿多票,年营业额为75亿元。
3.1.2快递配送速度快
在同城与城际两个快递领域内,民营快递都要比EMS快上50%左右,且申通快递则依靠遍布各地的网点在长三角地区大大快于其他快递企业,同时,申通采取快递自动分拣的技术,也大大节约了时间。
3.1.3经营方式灵活
申通快递贯彻门到门服务,对于所寄送物品的外包装、重量以及尺寸要求之类都没有太多的约束。同时,申通快递贯彻两班制,这种运营机使其制昼夜连续运营,确保顾客的物品可以在第一时刻进行派送。
3.2申通的劣势(W)
3.2.1员工的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作为民营快递公司领先者之一的申通公司总部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仅为15%,难以找到优秀的物流人才来推动其业务的发展,因此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3.2.2资金不足
民营物流企业要发展,就要建立相当规模的物流网络,要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投入,而申通快递却完全采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连锁来维持着企业的发展,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阻挠了申通快递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3.2.3快递网络局限
作为我国邮政快递业的领导者,EMS以其无与伦比的网络优势开展国内快递,所以与EMS以及其它大型的民营快递企业相比,申通最大的不足就是快递网络的不够健全,对许多偏远的地区,申通的快递业务尚未触及,这或多或少的减少了申通的发展机会。
3.3申通遇到的机会(O)
3.3.1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而《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实施,更是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种全新企业形态的产生。
3.3.2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给经济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GDP年均增幅在9%以上,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幅在15%以上,一直延续其良好的发展趋势,使民营物流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3.3.3电子商务日益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网上购物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销也已成为销售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如淘宝、凡客等等。物流配送需求量以及类型大量增加,这些都为申通快递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3.4快递业增长迅速
作为一个尚处于发展状态中的行业,快递业在未来十年里的年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12%,而在中国市场中的增速将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申通快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机。
3.4申通所受的威胁(T)
3.4.1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
我国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国外物流企业,他们有着先进的物流设施、管理手段、以及来自总部的财务支持,这将对申通这些民营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3.4.2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
中海、中邮和中外运这些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基本都是从传统的运输、存储企业转型而来,拥有全国性的运输和仓储资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4.3工业企业自办物流的兴起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良好的物流系统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巨大效用,又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市场的不成熟,一些工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物流部门,现在它们也开始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3.4.4《邮政法》中的不利规定
按照《邮政法》中的相关规定,所有具备信件性质的物品(包含信件)的寄送必须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这也就是说,时下快递市场上的那些非邮政速递公司收送信件与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实际上全是非法举措。
4.关于申通快递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策略的建议
伴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放,竞争状况必将愈加激烈,申通快递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申通快递要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市场竞争。
4.1完善管理机制
申通应通过组织与协调,将本企业以外既参与共同使命又具备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一致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更大的规模效益。
4.2提升员工素质
由于企业缺少对员工素质和团队合作的培养,在运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大一部分的员工对于运作快件的概念模糊,尚未形成基本的行业素质,所以在操作里发生抛扔坐压等违禁现象,申通企业应当开展一些培训的课程,制定且坚决执行相关规章,规范员工们的行为。
4.3关注于核心领域
与国有的和国外的快递企业相比而言,申通快递在人员素质、经济规模上都与它们存在很大差距,其应当更多关注自身擅长的领域,向强而专的方向发展,如宅急送就专心做自己的速递包裹业务,要做中国的Fedex。应挖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提供某一物流环节的快递服务,做好做精做强。
4.4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
虽然在民营快递业内,申通的网络建设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但其仍落后于EMS等大型企业。故其应当加大在科技上的投入,借助于高新科技改善货物的配送水平,提升管理运作率,节约自身的运营成本。
5.结语
当前,我国民营快递的发展仍居于初级阶段,作为民营物流企业之一的申通快递公司应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浦春鸣.发挥行业协会职能规范物流企业发展[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9.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2、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3、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4、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网
5、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一系列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6、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随着智力投资的扩大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从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专门的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也应相应地融合审计和咨询两大资源。(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审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1、通过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纠正歪曲财务报表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因素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网
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2、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最有可能被审计单位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经营环节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经营环节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经营环节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经营环节的目标;经营环节中的业务活动;环节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经营环节的关键风险;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环节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能力,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形成的,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在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先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应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例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析,利润对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股民对该公司的投资,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企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投放重点。
【参考文献】
[1]蔡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评估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2、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3、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4、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5、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一系列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6、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随着智力投资的扩大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从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专门的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也应相应地融合审计和咨询两大资源。(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审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1、通过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纠正歪曲财务报表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因素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
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2、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最有可能被审计单位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经营环节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经营环节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经营环节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经营环节的目标;经营环节中的业务活动;环节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经营环节的关键风险;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环节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能力,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形成的,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在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先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应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例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析,利润对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股民对该公司的投资,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企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投放重点。
【参考文献】
[1] 蔡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它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应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进行审计风险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的审计风险模型有以下核心优势:
1.1审计视角的前瞻性
战略系统风险基础审计模式(Strategic-SystemRisk-orientedAuditApproachModel),是种广元化的风险控制技术,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种狭义的“会计视角”(AccountingLens)。新的审计视野由以往关注内部控制和具体认定层次风险扩大到历史沿革、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战略、企业环境等宏观方面,从企业的经营战略分析入手,将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要求审计师应该从更高视角去审视被审计客户的经营风险,从源头上寻找滋生会计舞弊的种种迹象,最大限度地识别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问题。
战略系统视角审计风险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如果被审计客户的战略制定与实施中存在问题,或者是经营环存在漏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其经营业绩很可能下滑。面对严格的市场监管和社会公众的合理预期,被审计客户的管理高层为了能够瞒天过海,往往会最大限度地掩饰其不利的经营问题。在这种情形之下,独立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是很高的,而战略系统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它试图从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入手,全面剖析被审计客户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与关键所在,从而可以避免审计人员均衡用力而整日操劳于无效率的账表审计之中。
1.2审计技术的多元性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技术不同,战略系统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它不仅注重传统的审计技术,而且注重全新的审计技术。虽然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也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但它往往只注重与企业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指标分析,而很少进行非财务指标分析,因此,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均劣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战略系统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优势在于:
(1)战略问题分析技术。战略分析主要是客户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独立审计师可以采用四个环境因素(PEST)分析技术和波特(PORTER)分析技术,对客户的战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对行业利润的合理预期;
(2)经营风险分析技术。独立审计师可以采用价值链(VCA)分析技术、波士顿(BCG)分析技术和机会、威胁、优势与劣势(SWOT)分析技术,对客户的经营业绩形成合理预期;
(3)业绩评价技术。独立审计师可以采用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管(Benchmarking)分析技术,对客户的经营业绩进行总体评估;
1.3审计资源的效率性
战略系统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提高独立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行为,其基本内核是要将独立审计师的主要精力放在高风险领域。独立审计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对被审计客户的所有账表资料进行逐一地审核,况且即使这样,独立审计师也有可能发现不了会计报表中的问题。独立审计师只能做到合理的预计和确信,而不应该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做出绝对的保证。而现代风险审计模式的基本思路将独立审计师所关注的问题前移,试图在增加经营战略风险分析的成本同减少实质性测试的程序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究竟何种效果最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战略系统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可以帮助独立审计师在制定审计战略之前合理评估被审计客户的经营风险,将审计精力分配到高风险环节,提高审计资源的效率。由此可见,战略系统风险审计基础模式它要求独立审计师全面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密切的关注客户的经营风险,做到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高独立审计师的价值。
2战略系统视角下审计风险模式的内涵
战略系统风险审计模式(Strategic-SystemsRisk-basedAuditApproachModel),又被称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它以审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审计思路完成审计工作。试图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透视—业绩评价一一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思路,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全新的模式定义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RiskofMaterialMisstatement)是指会计报表审计存在错报的可能性,它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OverallFinancialStatementLevel)和认定层次(AssertionLevel)。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战略经营风险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源于企业客观存在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会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并与会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但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具体认定。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随着审计环境和审计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更符合审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参考文献:
[1]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审计研究,2005.
[2]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上式,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如下缺陷:
1.1只定性分析审计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考虑了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1.2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原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1.3无法描述道德风险审计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亦开始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的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有损同业等。
1.4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不完整随着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审计风险控制就不能只局限于审计过程和所审计的对象,必须把审计风险的控制放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把握,还应考虑审计环境影响、人员因素及后果等。审计风险范围也应扩大为审计主体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会计行业风险,还包括审计结论利用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以及赔偿风险。
2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2.1认定层次风险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2.2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2.2.1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2.2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2.2.3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2.2.4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3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
3.1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审计风险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可能性一般按概率来进行表述,如极小可能的概率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很高,独立审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消除会计报表的错误和不确定性;缩小或消除社会公众合理的期望差距。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但独立性最终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审计风险责任方面,因而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数学概率表示应不超过5%。
3.2分析战略风险在确立了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之后,应全面分析战略风险。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会计报表的关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列举了28种可能暗示存在舞弊风险的环境和事项(IAASB,2003)。
3.3分配剩余审计风险评估完战略风险概率后,可按照传统的方法分析认定层次的风险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是重大错报风险概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得出关于剩余审计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的概率,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即可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