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09: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发展格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差距不断缩小。随着“双转移”策略的深入推进和粤东西北产业发展新格局“落子”的逐步到位,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快于全省水平,地区差距扩大趋势有所抑制。2012年,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GDP达到47779.56亿元,增长8.1%,占全省总量的79.1%。粤东、粤西和粤北GDP分别为4138.87亿元、4683.43亿元和3821.81亿元,增长10.2%、10.0%和8.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珠三角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7年开始下降,可见珠三角地区加快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区域经济两极分化趋势得到抑制。2012年,珠三角人均GDP达84355元,增长7.5%。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明显增加,分别为24315元、30271元和23467元,增长9.6%、8.9%和7.8%。四大区域人均GDP最高与最低比为3.59∶1,与2005年的4.56∶1相比,差距明显缩窄。
调结构力度加大,产业结构继续升级。2012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5.0∶48.5∶46.5,第三产业比重比2011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各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比均呈上升趋势,反映产业升级水平的结构层次系数较上年提高。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增强。2012年,内需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8.2%,外需贡献率为1.8%。经济发展倚重内需特征明显,消费需求保持稳定。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677.11亿元,增长12.0%。其中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快,达13.6%,粤北增长11.9%,粤东和粤北分别增长4.2%和9.2%。
区域经济应平衡发展
区域平衡发展仍有空间。全省各市地区发展差异系数居高不下,2012年按21个市计算达0.6359,高于江苏、山东和浙江等省份。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呈“哑铃型”(地区发展水平分布呈两头大趋势)变化。2012年,21个市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0%以下的有8个,比2000年多3个;处于中游的地市,即人均GDP在全省平均水平上下25%区间的市,2012年只有3个。
产业内外结构尚待提高。2012年,根据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增加值计算结构相似系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6463,可见区域间产业差异不明显。同时,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13000美元,三产比重只有51.7%。珠三角9市中只有广州、深圳、东莞三产比重高于二产;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各市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平均为0.6232,区域分工合作不明显,产业结构雷同,对粤东西北辐射的能力非常有限。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但产业层次总体水平不高,三产占比仅39.2%,比二产低6.5个百分点。
在2014年11月中央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主席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包容性的巨大发展平台”,“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 “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实施“一带一路”列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首先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
为何说“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这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谈起。当今时代的大势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我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强大了要干什么,如何干。世界以往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国必争,强国必霸。尽管中国一再宣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许多国家仍然不太相信。人们担心,一旦中国采取扩张型战略,与美国争夺影响力,世界就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发生大国争端,进而引发大的战争。中国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破除人们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从实际发展中看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诚意。
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群体崛起。如何维护发展的大势,为发展中国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从本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中国将会继续把发展放在首位。但与此同时,鉴于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是理应承担的责任。“一带一路”作为推动发展合作的大平台,可以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我国的投入和带动,动员各方的积极性,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创建新的发展引擎。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国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一起建设。长期以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融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长项目工程的建设融资非常困难。现行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力有限,私人金融机构投资意愿不强,因此,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发展的综合环境改善缓慢。通过“一带一路”,创建合作性融资机构和其他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可以破解融资瓶颈,中国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国倡导成立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银行,宣布出资成立丝路基金等等,目的就是如此。
“一带一路”是大战略设计,是一个推动合作的战略,是开放的,包容的。只有以开放的思维与合作的理念来认识“一带一路”,才可以理解和认识它的时代要求的含义。“一带一路”建设既基于我国本身的发展,也基于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因此,不能把它作为短期行为的项目来对待。
从我国发展的大战略来考虑,“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发展的地区均衡的战略,也是对外关系结构均衡的战略。我国开放发展从沿海地区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但是,这也导致两个大的不均衡:一是国内发展的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西部发展大大落后;二是对外关系的不均衡,东重西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则为西部的发展打开新的拓展空间,二则为发展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西部向来是我国的重要地区,发展西部地区,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关系,建设通往中亚、西亚及至欧洲的经济发展带,对于我国的整体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的大国战略来考虑,“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倡导和建设新时代的海洋新秩序。西方大国崛起后所奉行的是基于控制海洋的“海权论”。我国要做海洋大国,是不是也要走海洋争霸,海洋霸权的老路呢?“一路”战略倡议就是一个清晰的回答:中国要推动建设的是基于海上航行开放自由、海上共同安全和海洋资源共同开发的新秩序,构建开放与合作发展的沿海经济带。“一路”战略下的内容不仅仅是打通航海通道,而且还要推进沿海路的发展合作,与海上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沿海发展经济带,通过港口连接,港口经济,为沿海经济创建新的发展空间。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指导思想超越了自贸区和多边贸易体制,要推进综合发展环境的构建,也突破了以我为主的利益观,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不是通过谈判,而是通过协商,是新型的发展合作方式。
“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以周边地区为起点和重点,但并不完全限于此。作为一项大战略,可以有更大的延伸和拓展空间。从亚洲到欧洲、非洲,也可以延伸到更广的区域,从东南亚沿海到印度洋、南太平洋和东太平洋。
“一带一路”战略是主动性战略而非主导性战略,是以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依托,并进一步延伸的全球性战略,是构建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战略,因此,要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享利益,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包括各种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积极性,使“一带一路”战略变成大家的战略。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
一、引导扶植企业走创新之路,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工业企业,把优化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延长产业链条作为主要手段,逐步壮大企业规模。一是煤炭企业必须扶强。煤炭产业,未来的竞争必然日趋激烈,为此必须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帮助海岗精煤公司拓展鹤岗至鲅鱼圈海陆联运通道,鼓励和支持公司继续开拓市场,壮大经营规模,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二是替代产业必须做大。支持鹤峰粮食机械公司迅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帮助世达农机公司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尽快启动新厂建设,年内达到年产100台整机的生产规模;汇丰纸业公司、金山纸业公司要在现有基础上,拓展市场、延长产业链,成为全省再生造纸业的骨干企业;同时,全力支持海宇米业、天维米业、比优特食品基地、人和生物质发电公司等非煤企业的发展,加快构筑我区工业化新格局。
二、加快商业业态提档升级速度,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紧紧围绕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区的目标,引领和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一要加快商业品牌化发展步伐。要不遗余力地推进两个已开工大型商贸项目的建设,争取年内完成大润发超市的主体设施建设,红星美凯龙建材家居生活广场投入运营,同时争取大商年内落户并开工建设。继续运作引进沃尔玛、庆客隆、家乐福等国内外大型知名商业企业,以此引领和带动本地商业上层次,实现工农区商业发展的品牌化。二要加快推进“西部开发”战略。要以水泥厂、禾友农药公司整体搬迁为契机,对西解放路东南两侧现代商业格局进行高标准规划,同时争取资金,改善基础条件,引进商家投资建设,力争 “十二五”计划实施期间在工农区西部建立起鹤岗又一新型商业圈。三要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加强对物流产业的规划建设,支持鹤铁经贸公司发挥优势,年内完成煤炭、粮食、化工产品、散货等四大物流基地的规划及部分基地的建设工作,实现集团经营;同时,加大对以煤炭经销业为重点的物流企业引进、落户、支持的工作力度,争取年内再落3~5户,扩大我区在全市煤炭经销格局中的比重。
三、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一要抓好项目的落地建设。对已经开工建设的粮食机械、比优特食品基地、联合收割机、安通PE管易地重建、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要抓紧时间争取早日投产运营;对尾煤加工、煤化工、稻壳颗粒燃料、变压器、柏润木业扩建等拟建项目,既要做到留得住,又要做到早落地、快建设。二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明确项目建设办公室职责和任务,配齐人员,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其作用的发挥;深入实施重点项目专题推进和区级领导、部门包保制度,特别是对亿元以上的项目,要成立一套强有力的班子,设专人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掌握进展状态,解决遇到的问题。三要加强项目研究储备。这是增强项目建设的方向性、科学性的重要前提,要认真研究我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密切与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联系,筹划和生成后备项目,并尽可能地做深做细可研、规划、土地、环评、筹资等前期工作,增强储备项目的可行性,编制出切合我区实际的招商项目册,促进项目建设的有序开展。四要解决上项目的瓶颈问题。主要针对上项目面临的土地和资金两大难题,增加相关储备。完成产业园区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加快建立起具有工农特色的产业园区;同时要建立项目建设专项发展基金,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努力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的问题。
在即将迎来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江西省审计厅财金审计处,就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探索地税联网审计等问题与他们进行了探讨。
记 者: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从财金处直接从事省级预算执行和下级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看,你们认为应该如何理解和践行?
孟文军:这是一个大课题。先谈一点基本认识。
继国家审计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论断之后,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我认为,如果说“免疫系统”功能,阐明的是国家审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那么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指明的是国家审计怎么样发挥作用。
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对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每年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财政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监督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基于有效实施财政收支审计监督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国家审计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
周国亮: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应当把握法定范围和内容,这是基本前提。
关于财政收支审计,审计法的有关规定是: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从审计主体看,对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由审计机关内设各专业审计机构实施;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实际由上下级审计机关分别采取“上审下”、“同级审”进行。审计主体应当是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内设各专业审计机构。
从审计方式看,应当是“同级审”与“上审下”。
从审计客体看,本级各部门预算、下级政府预算都是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其他财政收支,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指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因此,审计客体应当是纳入和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即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
由此,总体上说,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构建一个国家审计机关对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实行有效审计监督的结构化体系。
孟文军:厅党组高度重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王殿军厅长的大力推动下,厅专门设立综合处,具体负责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两个报告”起草工作。一是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为统领,对厅各业务处、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实现财政审计“一盘棋”;二是以“两个报告”为载体,对财政审计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分析,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质量。这实际上是搭建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平台。
傅志辉:为了不断推进和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王厅长提出了以财政资金为源头展开审计的思路,并由财金处组织实施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中央、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获得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听取对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汇报时,王厅长又提出对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的审计与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相结合、财政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思路,要求财金处进行探索。
孟文军:这进一步提出了适应财政资金运行的特点,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特征。
从省级财政资金运行而言,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是源头,横向涉及省级预算部门(上缴财政收入和接受财政拨款),纵向涉及下级政府(上缴省级财政收入和接受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作为作用于财政收支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只有把审计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与审计省级预算部门结合起来、与审计下级政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财政收支审计的整体效能。
周国亮:这种结合,可以实现审计内容的一体化,并且保持审计方式的多样化。如审计省级非税收入管理,从审计内容上,可以把审计省财政厅组织收入情况和审计省级预算部门、下级政府缴交情况结合起来;从审计方式上,在财金处审计省财政厅组织收入情况时,可以由财金处对重点省级预算部门、下级政府的缴交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也可以由各业务处在审计省级预算部门时对其缴交情况一并进行审计,或由财金处或其他业务处组织对下级政府的缴交情况进行专门审计。至于采用何种审计方式,可以通过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确定。
傅志辉:在这种结合下,还可以实现审计内容的横向成块、纵向成线。如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既构成整个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横向审计部分,又成为相对独立的审计单元。再如对某项本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既是本级预算资金向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纵向审计内容,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审计形态。
孟文军:如果说,把审计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与审计省级预算部门结合起来、与审计下级政府结合起来,是在审计对象和内容上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结构性安排,那么,财政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涉及的则是在审计主体和方式上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制度性安排。这实际上要求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必须建立协同各类审计的基本机制。
常迎迎:这种基本机制,我认为,应当包括审计类型之间在审计内容上的协同和审计项目在审计时间上的协同。
一是实行一个审计项目融合多个审计类型内容的制度。对财政收支审计采取“同级审”与“上审下”两种方式是法定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是两种基本审计形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应当实行一个审计项目融合多个审计类型内容的制度,如把绩效审计内容融入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对财政收支审计项目中发现的每个问题分清领导责任,既形成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在每个审计项目上的制度化,又为开展专门的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保持在审计内容上的衔接。
二是实行年度审计项目为“两个报告”滚动服务的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是一项法定制度,一般在当年6月或6月以后进行。因此,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年度审计项目的安排既要满足当年“两个报告”的需要,又要为次年“两个报告”打下基础。对每年6月以后的审计项目,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安排财政收支“上审下”或其他财政性资金审计项目,在审计内容上与次年上半年的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形成互补;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延伸至当年6月底或审计日的上月底,在审计年度上与次年上半年审计项目的审计年度保持衔接。
孟文军:上面,就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谈及了基本认识、基本前提、基本平台、基本特征、基本机制,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显得粗浅,也不一定正确,还请批评指正。
记 者:今年是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财政审计见证和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整个发展过程,对此有何感想?
孟文军:感想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财政审计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如财政审计的功能定位,在审计机关成立初期集中体现在查错纠弊,后来总结为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现在概括为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再如财政审计方式,在经历了单一“上审下”后,实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结合,再发展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推动了财政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财政审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我省的财政审计在继往开来中呈现崭新局面。由1985年第一次由省政府批转46个财政赤字县(市)的审计报告、1990年第一次在《中国审计》介绍江西省财政审计的基本做法、1998年第一次以省政府令出台《江西省地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经十年来的开拓创新,到近些年财政审计为领导决策服务作用的充分发挥、江西省财政审计路子的鲜明特色、《江西省审计条例》的实施,特别是在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中,江西审计经验在全国审计机关推广、审计项目获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省债审办和财金处均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集体三等功,标志着我省的财政审计获得突破性进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崭新局面。
记 者:税收是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金处从去年开始探索地税联网审计,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孟文军:地税联网审计是王殿军厅长亲自推动的我省审计机关第一个联网审计项目。在何干成副厅长、胡志勇总审计师的高度重视下,经财金处与信息中心共同努力,地税联网审计正在有序推进。
杨 桦:目前,已实现联网方式的数据获取、转换和分析。
——完成联网工作。于今年5月,在省地税局机房安放前置服务器,通过党政内网(网),连接厅机房专用服务器,建立封闭式的联网链路。
——获取征管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获取了多年来全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建立审计数据库。
——进行数据验证。对获取的数据库数据,按一定的方法,与全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前台数据进行核对,验证数据的一致性。
——修正有关模型。在去年试用的基础上,对一些数据分析模型的取值范围或因素设定,进行调整或修正,以适应本地化的运用。
——开展数据分析。对数据分析模型生成的疑点,从逻辑性、合理性、重要性上进行再分析,形成重点疑点,组织重点核查。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增长极 点轴 山东德州
1.德州区域地理位置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沪高铁,太青客运专线贯穿京、津、冀、鲁、苏、皖、沪等省市,是连接京津冀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大动脉,它将以“交通高速”缩短地区之间的“经济距离”,加速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区域之间经济联动,协作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铁路交通,必然又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强化轴向骨架生长,构建指状城镇空间”,最终形成“一带两翼”的城镇空间格局。
2.增长极分析研究
德州处于中国四大开发区之一的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内,也处于“黄蓝”开发经济开发规划区内,作为两大经济区域交界覆盖区,德州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
德州的位置恰恰处于两个增长极的极点之间,分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和黄河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城市北京。也正是因为德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使得德州容易在两大经济圈内处于“凹陷区”,使得德州在经济发展上出现空洞,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的契机,产生的“虹吸效应”可以让我们在此受益。所以,在此可以看出地理区位给德州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哑铃模式”下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德州目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处于京津唐的环渤海经济圈并距离沪宁杭的长三角经济圈也较近,两大经济圈的交界和边缘区域使得德州有承接经济转型的机遇和优先条件。但是由于德州都不属于经济圈内发展优势凸显的增长极,无疑在此中间成为了一个塌陷区,以京沪高铁为轴线呈现出“哑铃模式”。
在外生因素上看,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使投资者都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向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利润的地方。北京、上海是我国一线城市,而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在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可以说都是具有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投资利润,因此能够吸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经济落后地区的储蓄转化为首都、省会这些发达地区的投资,相比之下最为地区的德州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和投资收益率低,资本外流,致使资本积累逐渐减少,资本日趋短缺和枯竭,任何现代化的产业都难以起步。
从内生因素上看,德州市自身的人力资本、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等软件和硬件上还存在一些缺失,与京沪等一线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和京、济、沪完备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强烈的吸引力,将德州周边乃至本地区的人力、资本吸引到这些较为发达的区域。落后地区就是服务这些增长极点城市的角色,经济图强规划让位于政治大局意识延缓了发达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进行协作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些地区的“空吸”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行政力量作用的结果。
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和情形,我们应该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建议对策,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增长极周边的投入,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对周边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使德州逐步具备较高的产业承接能力。如对开发区的投资建设,招商引资,修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设施等。
第二,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市场更开放,从而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城市来吸引更多周边乃至更高更远的产业、资源的转移。政府的过多干预不利于要素的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的升级,不利于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所以,政府适当地引导和促进市场要素的流动则起了较大的作用。
第三,加强德州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在全国也处于发展阶段。作为太阳能的龙头企业,皇明公司则起到了巨大的带头示范作用。所以,政府应支持和鼓励这些高新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做好接收增长极地区转移产业的准备,另一方面发展地方产业鼓励支持当地企业,积极引导当地企业“走出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方.德州产业配套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3):40-41.
[2]李广涛,王辉.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07,(39):25-26.
关键词:河北省 交通通达性 经济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15-02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交通通达性是评价交通运输状况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了较好的交通通达性才能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河北省与北京、天津毗邻,京津冀是中国较大的经济群之一,要想在如此的环境中快速发展必须首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加大交通通达性建设。
二、河北省交通空间分布格局及通达性
河北省公路交通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特征,从交通通达性“即在交通图中,某一地域任何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径道所经过的全部线路数目的总和”的视角加以分析,可反映出河北的交通通达程度。其值愈小,通达性愈好;反之,其值愈大,通达性愈差。很显然,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直接构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体现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高低的影响因素等。
根据笔者对河北省区域交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河北省最新交通通达性状况列表如下:
三、河北省交通通达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通达性是指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交通干线数量和发达程度。在表1中显示,河北省“县级与相邻的县级与地级市或省会的连外通道数”远远多于“地级与相邻的县级与地级市或省会的连外通道数”,这与县级单位数量远远多于地级单位数量有关。另外还可以看出县级与地级市或省会的连外通道数中2到7条的居多,最多者达到11条,其中有四个县分别有2到3条高速公路直接与周边县市相通,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必将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有9个县市有直接通往外省的道路,促进了省域之间资源和技术的交流,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在表2中显示,河北省“地级与相邻的县级与地级市或省会的连外通道数”不及“县级与相邻的县级与地级市或省会的连外通道数”数量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级市数量远远低于县级市数量。各地级市的连外通道数都在两条以上,且高速公路数量多于县级的连外高速数量,有6个地级市包括省会石家庄均有1到4条高速公路直接与周边县市相通,其中省会石家庄多达4条高速,如此发达的交通状况无疑为其经济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速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对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和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北高速公路网密度不断加大,到2020年,实现石家庄、北京、天津三个中心城市之间多路联通,中心城市半日交通圈覆盖所有设区市,相邻设区市实现便捷连接。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河北省经济发展带也由过去以京广铁路沿线为主转向沿南北、东西纵横方向综合发展。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京津冀经济区近年来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甚至被认为是这三大经济圈中未来几十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但这一经济区这些年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过大,即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相差过大,因而不能形成高效的产业转移或协作梯度。目前河北境内的交通设施仍不足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特别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现今的交通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层次较低,整体协调性也明显欠佳。同时,河北省港口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较低,港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大。
四、河北省区域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1.明确区域交通发展定位。交通网的规划要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快速实现。河北省环绕京津,其交通网的建设的目的应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形成。使京津的经济溢出能够拉动河北经济的增长。河北道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区域交通的建设发展必需要合理统筹安排,河北省道路规划应该从单纯的设施布局注重发展战略性规划,从“适应性规划”转变为“引导性规划”,实现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河北省目前特点,应当主要抓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注重与国省干线路网的沟通和农村路网的连通;充分发挥干线路网的辐射功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省内交通通达度。
3.注重区域合作,加快区域间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新高速公路的动工,标志着河北省公共交通的新机遇的到来。河北省要抓住机遇,在京津经济的发展中分到一杯羹,建立良好的交通衔接渠道,达到区域交通设施的共享,使京津的经济外溢效应能快速而且大量的流向河北境内。
4.要加快内陆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均衡发展。在这方面,河北省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例如,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了《张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完善了道路、电力、水利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较完善的高速路网,初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应当坚持道路建设“抓两头”方针不动摇,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克华.关于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关系研究[A].中国商界,2009(03)
2.李振华,李晔.河北省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世纪桥,2009(04)
3.陈凤新,张风娟,韩淑芬.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1.05
4.路瑞娥.公路交通对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4)
【关键词】中国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影响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这个概念逐渐凸显,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大概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区域之间的联系很弱,基本不存在世界经济的概念,相邻的区域之间存在商旅并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虽然在当时长途旅行的商人也存在,但是相对而言影响力十分小。这种地区内部相对而言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很快被打破,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进而引发了欧洲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程度,决定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形式,而这种文化又会反作用于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欧洲,以宗教思想作为当时的主流,这种布道式的思想主题,与当时经济发展的一贯方式,以及航海技术本身的成熟,共同推动了欧洲殖民行为的产生与成熟。殖民地的建立,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以欧洲作为轴心的经济格局,欧洲成了第一个世界经济轴心。随后,欧洲向美国移民,为北美地区带去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到达美国的移民,逐步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建立起更为自由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显然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战中的美国获利颇多,而欧洲却在二战中锉尽锋芒,二战后,美国积极发展经济,很快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不能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并且最终成为第二个世界经济轴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弊端也逐渐凸显,经济危机成为了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其他众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头疼的一个问题。2008年的次贷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的影响,无论是没有就业回升的经济复苏,还是次贷危机本身带给美国的经济问题,都让其难以招架。与此同时,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则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单从中国角度而言,一方面经过多年的专心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其他各个地区的经济关系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就目前而言,美国一贯主张的自由民主文化,已经初露弊端,而中国从古至今的朝奉体制,在目前阶段又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生命力。
二、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世界格局的进一步影响分析
在中国建国的60余年中,除了建国初期还需要面对十分艰难的对敌斗争,相对都是注重经济发展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同时在睦邻方面,中国也摆出颇高姿态,与邻邦共同发展。就目前的状况看,在未来,中国必将会成为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主体。对于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积极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两年,国家为遏制投资过热,采取了紧缩银根、控制土地、加大“五小”治理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我旗刚刚起步的工业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乌斯太火电厂项目中途停工、一批铁合金、焦化项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全旗三分之二的煤矿停产整顿,还有一大批项目因达不到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而无法建设。因此,如何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认为应对办法是八个字“区别对待,灵活掌握”:一方面要逐步提高新上项目“门槛”,今后凡投资规模低于3000万元、不符合国家环境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要积极引进一批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在我旗投资建设,逐步提高我旗的产业整体质量与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效益好、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一些规模小、效益好、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对地方财政贡献大、能解决就业、能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项目,政府要采取保护措施,适当给予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使其逐步发展壮大,就是我们要“抓大但也不能放小”。
(二)着力解决地区产业趋同、竞争加剧问题。我旗与临近旗市同处一个经济发展区域,资源条件、经济类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相似,这就存在一个争资源、争市场、争项目的问题。在这种竞争中,如果我们与临近旗市比资源富集、比区位优势、比基础设施条件,我们没有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具体讲,就在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三产联动”战略,发挥我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发展口岸经济条件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口岸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发挥我旗煤盐、风光等工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煤盐化工产业和风电、光电产业;发挥我旗地广人稀、农牧业人口少、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温棚种植业、舍饲养殖业、沙草产业,实现三产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尽快解决后备资源不足问题。从本次临近旗市考察调研情况来,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灵武等地区快速发展的动力在于富集的资源,支撑在于有一些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大项目。相互比较,我旗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面临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资源供给缺口日益加大的尴尬境况。如果后备资源问题不能尽快解决,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项目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解决的办法,我认为有三条: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上一批资源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挖资源、卖资源”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一条切合我旗实际、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形势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一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项目,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研发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有丰富资源保障、发展潜力大的新型产业,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农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项目,形成各产业梯度推进、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三是加大地勘投入。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鼓励商业性地勘、拍卖探矿权采矿权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全旗重点资源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力度,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寻找新的、更大的后备资源保障,促进全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现状。基础设施条件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一项重要条件。从此次临近旗市考察调研来看,各地都非常重视当地投资环境建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肯下大“本钱”,这也就应了那句“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我旗在这方面明显滞后于人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光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规划、突出重点,不能“撒胡椒面”。我们要借鉴乌斯太开发区和东胜铁西新区的开发模式,举全旗之力选择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具备大项目投资建设条件的地方再开发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区,资金问题可借鉴东胜铁西新区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模式,只有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要素集中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创造出奇迹(这个建议仅供大家讨论、参考)。
二、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目前,煤化工产业和盐化工产业是我旗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完全具备了优化升级、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条件。从企业讲,企业素质普遍较高,初步形成大中小梯度递进格局,特别是庆华集团、中盐集团、太西煤集团等大企业集团的核心作用日益显现;从资源讲,煤炭、盐硝资源是我旗优势资源,储量大、品质好、分布广,加之策克口岸的开通和临策铁路的建设为解决产业后备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从产业链讲,目前已初步形成煤—洗煤—焦炭—电石,盐—纯碱—氯碱—金属钠,日晒硝—元明粉—硫化碱—苯甲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在不断延伸、拉长;从后续项目讲,“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中盐40万吨PVC、庆华100万吨煤转油、庆华50万吨甲醇、庆华300万吨重介洗煤、兰太60万吨纯碱扩建等煤化工、盐化工重大项目53个,占规划工业项目总数的56%;预计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值约230亿元,占规划工业项目总产值的70%。因此,煤化工业和盐化工业是“十一五”期间我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支撑,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将煤化工、盐化工产业作为全旗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努力排除困难,创造条件,力促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众所周知,我旗具有得天独厚的风电、光电资源,据专家测算,全区5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为20.02亿千瓦,而我们阿盟就占到了1.22亿千瓦约61%;加之我旗具有地广人稀、网电条件好、临近宁夏和甘肃电网等优越的建设风电厂条件,得到众多国内外风电企业垂青。目前,宁夏天净贺兰山风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