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3-08-25 09:09: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篇1

第一,复习的准备策略

首先,“备考纲”。在复习备考前,我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并对近3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且认真做了一遍,做到心中有底。其次,“备复习教材”。通常情况下,高三语文新教材,应在高二结束的暑假完成教学任务。进入高三,直接进入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以会考复习为主线。它须突出“全面”二字。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重新回归教材,巩固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这个系统犹如“一棵大树”,应有意地将所有复习的基础知识点归属到这棵大树上。“全面”是有的放矢地深入对“这棵树的枝丫”的研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我结合《语文周报》贵州版,精选重难点知识,设计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再次,“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复习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备课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契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复习,教学效果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备课时一定要清楚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因此,在复习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除了“备考纲”“备教材”,更应“备学生”。第四,研究高考命题特点,精心编设富有梯度的训练题目。复习课的练习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要加强对比、辨析练习,促使学生知识系统“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当然,这一轮复习也会随着会考的结束而结束。认真回顾这一轮复习历程,很多同学的现状是——语文分数始终高不上来,但也低不下去,长期维持在一个小范围内。据了解,他们的做法是拼命复习了几天或是有几天根本不看语文课本,一测试,没多大变化。所以,很多同学的愿望是——期待老师告诉我们几条考试时的经验与法宝,像“降龙十八掌”一样让我们在考场上可以招招制胜。老师的回答是——即便有什么“武功秘诀”,没有积累,没有一定的“功夫”,你还是不能应用自如!因为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素质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我们该做的事情,才不会在第一轮复习中留下遗憾。

第二,复习的实施策略

当第二轮复习的序幕拉开的时候,不能像第一轮复习那样各考点全面铺开,它要突出 “专攻”二字。有关专家认为:复习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一是基础知识复习策略——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能力训练策略——字词句的积累。三是查缺补漏策略——在高三语文复习的中期,语文教师要定期安排专题复习与训练,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和提升。因此,教师在精选专题复习的训练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典型性、代表性,难易度、梯度要适中。通过选编适量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将复习中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并有所巩固和提高。四是试卷评析策略——试卷评析是对试题进行剖析、点评、拓展,以达到帮助学生矫正错误认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这既是查缺补漏的措施,更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在此,若将考试比作对事物疾病的诊断,则试卷评讲是对疾病的治疗。可见,复习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专题训练,研究高考命题特点,精心设计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后,必须及时进行反馈,即试卷讲评。除此之外,还要作好试卷成绩统计,分析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尤其是学生失误的原因。另外,讲评后须适量安排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着手,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的表述。第二轮复习中老师的导学过程一般都是面面俱到的,因为他要顾及班级里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就学生自己而言,不如结合自己的模拟测试和练习情况狠抓薄弱,测试是老师帮你“他查”,练习是“自查”, 要求同学们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项,关键是查出来之后你怎么样章法不乱地进行“大补特补”。第二轮复习的这个“专攻”有别于第一轮的专项练习,第二轮的“专攻”是指瞄准小的综合或专题,集中攻克薄弱的环节。可以将一组考点组合起来精做训练。例如: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到“信、达、雅”,“信、达、雅”的程度又是如何,你可对照答案或去找老师给你不断地指正。

当前的学校复习教学,各个学校都是采用专题轮动教学法。我们强调,在大体进度上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常言道;“跟着老师走,考试不用愁。”决不能因为自己要“专攻”某一专题而自行其是。每个人都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好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的关系,既要把握你的老师所精讲的内容,又要合理计划,恰当安排自己“专攻”部分的复习时间。

第三,以情感交流为辅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轮综合复习的开始时间,各校的情况一般都不大一样。但是其宗旨是一样的,讲究“整合”二字。这一阶段要找准切入点,打好攻坚战。除套题训练外,同学们要关注三年来历次考试中的丢分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这时候,我们准备的“错题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当你觉得错题已经完全掌握的时候,可以把它从“错题集”中划掉,最后你会发现这个集子里已经空空荡荡,你会信心百倍。临考前一段时间,连老师都可能感觉到无所讲了,这时候你要把时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让自己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篇2

摘 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各界对国学教育的重视,高中语文课堂上,古代散文的教学内容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对于学生而言,古代散文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的释读上,也不能仅仅以文言文翻译为目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古代散文学习中的学习感悟,并且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文化修养

高中古代散文,并不能用“文言文”这一术语来进行笼统的概括。古代散文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学属性,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古代散文,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者内心情感上,古代散文有着更为强烈的表达,老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对内容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古代散文在语言上比较晦涩,在内容上又落后于白话文学。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古代散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另一方面,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对古代散文中的内容进行趣味化的探讨,可以有效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古代散文的时候,老师不妨根据课文中的内容――“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教室中进行相关的座次安排,然后让学生扮演相关的人物,根据文章中给出的内容,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像其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等内容,学生都可以进行形象的表演。还有一些存疑的地方,比如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这句话讲的是樊哙单人闯营。但是,当时鸿门宴上,项羽仅在帐中的卫士就有几十名,老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演练,看看相同情况下,扮演樊哙的学生,能否顺利地冲进大帐。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探讨。

二、美化意境,帮助学生深化内容

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中,老师强调的一项内容就是文章中作者所精雕细琢出的文学意境。在教学中,老师也要注意,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对那些句子简单的背诵记忆,还要帮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感悟那些内容。通过口语表达以及思想感悟,将书面上的内容,在胸间转化为气象万千的高山流水。意境的美化,可以帮助学生对古代散文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

例如,在学习唐代大文豪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老师就要着重在字里行间的意境上进行渲染,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笔下所倾泻出的江山美景,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其中比较著名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L天一色”,老师可以描述道,“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对句子中彰显的色彩对比,动静的结合,有个更为形象化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多使用意境描绘的手法来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内容。

三、联系背景,拓宽学生文化修养

学习古代散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作者的研究,了解他的人物生平、创作风格以及这篇文赋的创作背景。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实际内容,学生能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在进行背景联系的时候,学生还可以对自身的语文推理能力进行锻炼,剖析出作者进行创作的目的,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立体。

例如,在学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赤壁赋》时,从字句中,感受到的是作者豪放不羁的创作风格,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句话中,感受到的是作者超然的思想心态。但是,紧接着,学生会发现作者的思想情怀陡然变得落寞,开始对人生的短促进行感慨。在联系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学生就能明白原因何在了。《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惨遭折磨。在多方营救后,于当年十二月被释放。所以,这篇文赋中情感的跌宕,也正包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感慨。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既能对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更为精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行拓宽。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忽视古代散文的教学,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这方面的内容也愈来愈重要。老师在教学中,既要实时的结合学生的反馈,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手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改变古代散文教学课堂上那沉闷、严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全面地领会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崇高思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三语文;有效性;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读书可以怡情与明智,语文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操陶冶都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明确了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升语文的学习效果,实现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呢?下面我首先从学习兴趣的提升上提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

诸多事实表明,但凡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自身所研究的内容具有相当浓烈的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为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继而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而英国发明家瓦特同样因为对“壶水沸腾”的兴趣,继而研究发明出了蒸汽机,迎来了工业革命。兴趣是引导一个人学习钻研的最佳动力,它能诱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动手

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让他们融入进来亲手亲笔完成一些“创造”。例如,在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文中主要是作者对母亲感情的论述。在课文的学习过后,学生们还沉浸在对母亲深深的情感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或者课后自己创造一首表述母子感情的诗,写出他们心中的“母子情”。诚然,也许他们的创造还较为稚嫩,但这种方式无论是从加深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上,还是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上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还可以收集起来,并将其中较好的作品拿出来在班级赏析,给予一定的表扬,被表扬的学生肯定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也是有较好促进作用的。让学生动手,即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亲身体验快乐,收获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动口

这里的动口,并不是指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朗读,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踊跃提问和回答。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应是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这样不仅难以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完成的。具体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其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敢”动口,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细心指点而不是一味指责;其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认知,不能过难或过易,让学生“能”动口,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多进行关注,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动口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课堂,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姿态进行简单的知识复制式学习。这种方式的教学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二、注重情境创设,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以音乐导入情境

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渲染课堂气氛,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先播放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们在音乐的优美旋律当中,更好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课文讲解的过程也伴随着音乐的播放,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现出音乐的感受,然后再通过课文的欣赏,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这种引入音乐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较为容易地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感情,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显然也是有相当程度的积极意义。

(二)以表演创设情境

针对一些比较接近生活、易于表演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多种形式将文中的情境展现出来,这种新颖的方式显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浓烈的兴趣。例如,在《故乡的榕树》一文的讲述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课文自己设计一个情境表现出作者心中有故乡。另外,再适当地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故乡的日常生活,以这种表演的形式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展现出来。以这种自导自演的形式进行情境创设,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也达成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巧设课堂疑问,提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堂应当注重有技巧的提问,问题要能够引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尽量少提一些如“这样是否对?”、“这里描绘得美吗?”等等这样机械的问题,简单的提问和回答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应当多提一些“为什么对?”、“为什么美?”等等类似的问题。另外,问题的难度应当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太难,会让学生们望而却步,失去兴趣,太易也同样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这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当中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更适当的课堂设计。

四、总结

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语文教学尤为如此,高三已经到了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提升课堂有效性是所有教师都应当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探索,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

 

对新疆大部分高中学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下面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列举:第一,散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第二,高中语文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第三,各个高中学校对散文阅读课节安排较少。第四,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没有达到要求。第五,部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

 

二、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提出的突破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主动性

 

各个高中学校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散文阅读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充分体现散文的独特之处。此外,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都能够主动的进行散文阅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了丰富,散文阅读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故都的秋》散文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在原文中写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学生读到这一段时,一定对北国的秋天充满了好奇,会对文章更感兴趣,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阅读,让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北国的秋,丰富阅读时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达到高效阅读目的

 

因为散文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不同的散文形式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以便于在教学课堂上能够正确且快速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散文阅读,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散文。

 

(三)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个性,借此不断激发高中生主动且有效进行散文阅读的学习。为了使目标得到实现,教师要正确地运用散文具有的特殊意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们在阅读中能够充分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多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和讨论使学生对散文内容有更加深入了解,这样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散文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制定多种教学方法。在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散文有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使散文阅读实现其价值所在。以《小狗包弟》为例,文中写到“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这段文字作者介绍了包弟安静善解人意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包弟的喜爱之情,当同学们读到这一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看小狗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心,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使散文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五)在增加散文阅读教学课时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因为散文阅读的教学课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学校要增加散文阅读的课时,让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课时增加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与专业的培训人员和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而教师经过培训后,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我校采用以上提出的策略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调整,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学校经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后,散文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三、结语

 

散文阅读对提高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希望更多的高中学校开展散文阅读课程。而已经开展散文阅读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借鉴上述建议并进行改善,进而使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篇5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异同点

(一)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相同点

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课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同,教学方法也基本相同。必修课常见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选修课的教学,两者差别不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选修课也要遵循基本的规律,教师应当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不能随意舍弃。

(二)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点

选修课和必修课两者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不同。必修课强调课程基础与均衡,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内容上可选择性也更大。依照新课标的要求,选修课的可选择性学习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选修课的基本特点和必修课不同,所以选修课有更高的教学要求。并且它要求的活动也更多,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与必修课相比,应该要有更多、更丰富主动学习的时间,在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的,所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关系密切,在教学内容上起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例谈“诗歌与散文”模块的教学策略

(一)专题式讨论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探索为主

专题式讨论教学的特点是注重主题、内涵丰富,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理论性,但它的完成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计划,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往往需要一节甚至好几节课的时间。在选修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其在学习上的热情。

(二)比较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比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它和其他优秀的名家名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给教师进行比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以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屈原《湘夫人》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当老师。教师在简单讲解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写教案的基本要点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书写教案、以及做课件。教师在旁边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诗歌意境、写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性的自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很高,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讲究因材施教

角色扮演教学具有形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角色的了解来发挥表演,将角色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演员和观众两个部分,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应当交流各自的所想所感。演员和观众的角色可以进行互换,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角色扮演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结合起来,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案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

组织学生表演相关联的一组人物,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选拔一名导演。要求学生积极报名申请,申请内容要包括如何选定演员,如何进行排演等。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舞台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选拔若干名演员。要求学生都积极报名。学生递交书面申请,申请内容中要写明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及理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以及将会如何来表演这个角色。这项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研讨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申请,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判,选拔出导演和演员,然后进行表演。经过师生的观看和评价后,选出一名最佳演员,并且给其颁奖以资鼓励。第四,表演分为两轮,分别用原文和现代汉语进行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会朗诵古文,而且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达到熟练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篇6

关键词: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归纳总结;书面表达

作文课是高三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有效的作文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通过作文题目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的技巧。

一、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1.提高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往往被爆出“零分作文”的新闻,而大部分的“零分作文”的原因是作文严重离题。因此,在作文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掌握命题者的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到语文作文课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在审题立意方面有所侧重,改掉传统作文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习惯,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其次,要在课堂作文训练中结合人教版新教材来布置一些作文命题,尽量做到命题的多样化、细化、具体形象,总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才会静心分析,在头脑中整理出写作思路;第三,要依据近几年语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来进行课堂训练,要加大作文题目的难度,侧重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内容,引导学生探讨材料的引申意义,寻找立意点。

2.加大阅读量,为审题立意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的阅读模块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依据高考命题趋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二、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培养学生总结各类文体结构的习惯

高三语文作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备考,让学生在总结归纳高中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课教学中,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高考作文题作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高考作文题展开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对历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找出高分作文的共同点。如,2008年有写偷看老师的日记来歌颂老师关爱学生的品质(63分)的作文,2009年有通过时尚写母爱(65分)的作文,这两篇高分作文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来描写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总结高分作文的文体结构,虽然目前高考命题趋势是文体不限,但在备考时期可以让学生多写记叙文类型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行文方法。

2.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归纳作文构思的模式方法

除了学会总结文体结构形成自己的行文方法外,学生在作文课中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作文的构思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用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提纲,在拟纲训练中学生逐步提密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再对高考高分作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比自己拟的提纲和高分作文提纲的不同点,最后进行总结。经过构思模式的训练,学生不但对如何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对如何写出高分作文有了自己的心得。

三、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在写作内容方面力求做到新颖生动,在细节方面要做到语言细腻,引人入胜。具体在教学中可以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例如,2012年山东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在开篇进入主题后先后用了四个排比句结构,让读者耳目一新。又比如,2012年的湖南省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在开篇点题,层层递进,吸引读者深入到故事中。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了感悟和积累,在作文训练中也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7

关键词:高三语文 综合性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一、高三语文教学课堂上的问题

(一) 以“高考制度”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

“高考”是每个高三学生必须面临的一场人才选拔考试,也是每个高三阶段的语文老师高中教学阶段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考在我国教育体系内的地位至今只升不降,其影响力,无论是在社会家长,还是学校师生的心目中,都有着非一般的影响。

正是因为越来越功利化的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安排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基本一切围绕着“高考”而运转,其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学生日复一日地扎入“高考”语文真题的题海中,重复机械性学习;高三语文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听从“高考”指挥,课堂缺乏生动有效性;在这样的大氛围下,高三语文综合性教学很难实现生动性和有效性,师生之间也很难突破现有的教学状况,有新的发展。

(二) 多媒体设施“泛滥”使用,课件缺少创新性和生动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施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诚然,高三语文教师使用多媒w设施能大幅度地扩大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看到多媒体设施造福于教育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如今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越来越明显表现出依赖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设施的使用从原来的辅助功能,慢慢地与教师教学并驾齐驱,甚至出现多媒体设施、课件起主导功能的现象。

这个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学能力稍强的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同资源,进而早早失去学习同一内容的兴趣;而自学能力稍弱一点的学生,则是对综合性学习抱着“本来就不是必考内容,随便学习就可以”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其课堂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想而知。

(三) 教学模式单调划一,教学过程简单化

高中语文相比较于之前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做的是深入浅出地串联一系列的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三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策略

(一) 开展教师专业性培训,提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

在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中,如何进一步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语文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且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想循环渐进地改善“综合性学习”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境遇,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首先必须要从教师素质培养上下手。

教师这个职业不是一劳永逸的岗位,而是必须与时代同进步的事业,尤其是语文教师,更需要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打开思维,这就需要不断对教师开展相关专业性的培训,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技巧与时代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二) 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念,把综合性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

高三阶段的学生,作业量大是整个教育体制内人员公认的事实,如何让学生在保证正常学习,以及完成相应的作业之后,保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综合性学习”成为提升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一大拦路虎。从根本而言,要想观变以上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观念,同时尽可能地依据事实情况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

综合性学习的美就在生活中,学生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把综合性学习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从现实生活之中,发现综合性学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环境从室内搬到室外,而且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有效时间,不会对学业造成太大影响。

(三) 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突显有效性和生动性

篇8

【关键词】“三为主” 双主体 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13-02

一 “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三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建构主体提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强调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强调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价值取向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为主”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以学生为主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和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习得知识;以学习为主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由传统的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包括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取知识的途径、建构新知识的方法等;以学力为主指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小学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困境

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以教师的讲为中心,以知识的传递为单一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开展教学的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曾经为普及人们的知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机械记忆上,而是要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是一门基础性强、变化小的课程,它肩负着从识字到认知到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的基础是教会学生字词,之后是运用所学开始理解,这里的理解不单单是理解字面上的、表层的含义,而是感触社会、建立在自我价值观上的一种方式,最终,陪伴大家最久的语文,会内化成一个学生行为处事的方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相应的关联性,教师逐字逐句地教,学生接受的是主体性缺失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沉闷,交流少、反馈少,师生沟通不畅,课堂机动性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如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教学,教学目标单一的表现为知识积累一个方面,教学过程以讲授法开展,过程为字的认识、段落的分析、思想的概括。陶行知先生将这样的学校比喻成一座生产罐头的工厂,形象地说明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抹杀,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的关注较少。

三 小学语文“三为主”课堂教学开展的策略

1.以导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语文是关于作者思想的一个表达,而作者的文化范围与读者有许多相似和共通之处。小学生在习得拼音和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过程。“三为主”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起点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导学问题,以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胖乎乎的小手》的课题中吸引学生字眼的一个是“胖乎乎”,一个是“小”。小手大事的对比对于小学一年的学生理解是困难的,学生理解的小手是因为年龄的差别,因此不是一个好的分析点。这时教师首先从“胖乎乎”着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PPT教师呈现出几只胖乎乎的手,这些小手都非常的可爱,那怎么样才会有这么可爱的手呢?小朋友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要多吃饭,有的是爸爸妈妈做的饭好吃等。在大家畅所欲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文章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们有的说是一个父母爱子的故事,有的说是和小朋友玩的故事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兰兰的爸爸妈妈奶奶喜欢兰兰小手画的原因。通过对中心句的分析和理解,启发学生表达自己读完课文后想到的,学生大多能够明白孝敬父母,结合之前对胖乎乎的分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建构,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学会如何搜索资料,如何深入地分析课文,如何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讲解出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三为主”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课程开展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以导学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发现疑难,在小组的互助学习中解决疑难,通过展示环节促进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吸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解决疑难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读了这篇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故事?(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3)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当时心情如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但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包括课程的导入, 课程的讲解以及课堂学习的评价都有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教师只是在学生讲解不清楚或需要补充的地方予以补充。课程的开展由各个小组的轮流讲解,每个小组的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有学生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各小组展示的语言、内容的清晰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以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策略。在语文课文中,需要逐渐将语文学习的策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些策略,并进一步运用于各种形式不同的语文阅读中。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固定的定理和推论,但语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呈现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这些共同的规律就是教师需要交给学生的学习策略。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选择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而说明文、记叙文等都有相对固定的分析方法,说明文的形式、记叙文的事件的描述方法和特征等,都有相对确定的方法和范式,这些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分析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通过对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说明文、记叙文的文章行为风格、不同类型文章语言的使用,以及在记叙文细节上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和事物发生过程描述书屋细节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培养学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语文课堂是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掌握小学语文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