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09: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市场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农村周边地区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优化,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7年的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
(二)农村人民对汽车的认识与了解
1.节能环保车型是未来发展重点、电动车型是汽车业的未来。能源是有限的,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以节能环保为主。纯电动车型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哪个厂家掌握了电池技术,就是掌握了未来。
2.目前大城市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趋于饱和,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还很低。估计全国农用车保有量达到1700万辆,如果将这批车换代升级成汽车,又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以每辆车补贴2500元计算,50亿元的补贴款可以带来200万辆的更新,如果此项政策坚持若干年,农村汽车市场就可以启动。
3.小排量车快速增长是早已出现的趋势。小排量汽车已经是市场的主体和增长的动力。如果保持2008年的增长速度,再加上政策刺激因素,小排量汽车市场增长15%就可以基本保证今年全年汽车市场增长率不低于7%。
二、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工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三、未来农村汽车市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要求汽车产品功能要齐全,要多样化,因为他们需求是很实际的,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第二个要求动力强劲,结实耐用,和农村的生产实际,和道路要相结合。第三个要经济实用,性价比高,和农民的收入要结合起来。第四个,功能要差异化,效率要高,要适合各地农村对汽车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最后一个,就是维修保养要方便,售后服务要方便。这是调研过程当中农村购车一个主要用途,首先他们还是比较看中方便自驾出行,第二个自家生产用,干农活,第三个做买卖经商,也是为了生产经营用的。可以分析出来农村居民买车是干什么用的。这个图是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得出来一个结论,农村居民对汽车车型的一个需求。可以看出来农民对轿车的需求期望值还是很高的,其次就是耳熟能详就是微型客车,然后农用三轮车,低速货车,小货车等等这些车型。这个是农村居民购车当中考虑比较多的因素,首先他们对价格关注度还是最高的,其次是油耗,第三是安全,还有就是耐用性,产品一定要皮实,第五一个就是关注品牌,应该说他们对品牌关注度还不是很高。
轿车在农村市场的发展空间应该说是非常巨大,首先根据调研农民对购买轿车愿望非常强烈,另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也需要升级,再有就是产品道路适应性各方面性能对产品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第三,农民对轿车产品还是非常关注价格。微型客车在调研当中排在需求的第二位,因为它是比较适合农村汽车市场的需求,近期市场需求量会很大。农民对空间,安全性,舒适性,这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第四,仍然是价格。
货车,农村居民对载货车需求调研当中居第三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调研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他们希望货车在拉货的同时,最好能多拉几个人,应该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轻型货车长远需求会比较大。对货车这一块动力性,以及道路适应性要求不断提升,对车辆功能性配置方面也会不断提升,尤其安全性,和舒适性,从长远来看轻型货车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增长源;农村市场发展;1P3C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42
1拓展农村市场对于烟草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控烟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公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人口吸烟率逐步呈下降趋势,烟草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较之于发展相对成熟(饱和)的城市市场,开拓相对薄弱的农村市场具有更大潜力。特别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省、市,关注并培育农村市场,挖掘增量,对于卷烟营销工作至关重要。
2农村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农村卷烟市场发展是一系列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围绕农村市场消费特性,从市场容量和消费结构两个维度出发,总结提炼出影响农村市场发展的4个关键因素和30多个关联因子(见表1)。其中:关键因素是直接作用市场容量或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划分能够把握影响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脉络;关联因子是对关键要素起到影响作用的若干个因变量,穷尽相关因素,进行重要度分析判断得到。按照人口吸烟率预测方法,影响农村市场容量的关键因素是农村地区人口常住数、农村人口吸烟率和农村消费者吸食量;消费结构是消费者吸食价位变动的结果,受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等因子的影响。
同时,兼顾产品导向和消费者导向,结合4P理论和4C理论,对关联因子进行结构化分析,并从顾客、产品、便利、贤ㄋ母鼋嵌龋构建出农村市场增长全因素分析模型(见表2)1P3C有助于烟草商业企业清晰、全面地把握农村市场发展脉络。
模型除了要素和关联因子,还包括影响性质和影响强度。其中:影响强度表示关联因子变动对农村卷烟市场作用效果的大小,效果越明显,影响强度越大;影响强度的评定采用五星评定法,可综合采用头脑风暴、专家打分法等结果。强度判定上,因子变动幅度、变动时段不同时,对应的影响强度或有所不同;同一因子影响强度存在地区差异,需要结合地区发展基础和发展实际进行评定。
3山东D市农村市场发展“增长源”分析
山东D市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农村人口众多但外流比例较高,近年来,农村市场[ZW(]D市农业市场指的是除了城区以外的市场,包括镇区和村屯。[ZW)]卷烟销量占全市销量的70%以上。对D市过去几年农村市场卷烟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过往D市农村市场整体有所发展,表现在销量变动不明显的同时,销售结构持续提升;D市农村市场有待强化开发,表现在销售结构增幅呈下降态势。
为了解D市过往农村市场发展的基础,挖掘农村市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通过营销管理人员访谈、一线营销人员座谈、农村市场走访、零售终端和消费者调研、市场开发策略报告研读、相关政策法规研读等方式,了解关联因子在D市的历史表现、未来变动趋势和强度等。
对于D市农村市场发展“增长源”的分析包括过往发展“增长源”和未来发展“增长源”分析,按照筛选关键因子、分析关键因子影响的思路展开。
在分析过往市场发展“增长源”时,依据1P3C模型,首先,筛选出影响强度在四星及以上的因子作为待考证因子;其次,分析并判断待考证因子过往变动情况,筛选出过往存在明显变动因子作为关键因子;最后,对关键因子实际变动及其对市场发展的正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验证关键因子。
分析可知,外因是推动D市农村市场过往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消费者收入增加带动卷烟消费量增加、消费观念转变带动卷烟消费结构上移,民俗等特殊活动用烟结构只升不降是农村市场发展的关键原因。内因中,卷烟提价、供给策略灵活调整、中高端品牌培育见成效对消费结构提高有促进作用。
在分析D市农村市场未来发展的“增长源”时,首先,对过往市场发展的关键因子进行未来可持续性及变动幅度的分析和判断,筛选出在未来将持续发力的关键因子;其次,对其他关联因子进行二次筛选,筛选出影响强度大于4星且未来变动幅度明显增强的关联因子作为关键因子;最后,对已确认关键因子未来变动趋势及其对市场发展的正面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详见表3。
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依然是D市未来农村市场发展的关键利好因素;同时,回流人口和明晰的市场开发策略将为未来农村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增长源。但随着农村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农村市场吸烟率将逐步降低,控烟法规对卷烟商品宣传、培育和销售的不利影响将长期存在,D市农村市场开发任重道远。
4基于“增长源”分析的D市农村市场开发策略建议
结合D市未来农村市场发展“增长源”分析结果,明确D市未来农村市场开发的基调: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产品、渠道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人口回流、消费者消费能力提高等外部利好契机,借鉴农村消费者研究结果,有重点、有策略、有效果地拓展农村市场。
41明确农村市场开发的焦点
从品类结构高于平均结构、市场贡献度较高、成长性较好、品类特征符合消费趋势等方面综合考虑明确农村市场重点开发品类。结合各品类在D市农村市场的历史销售情况,选定第5、6、7品类作为农村市场重点开发品类,作为农村市场开发的有力抓手。其中:第5品类聚集了大量细支烟消费者,虽然当前品类销量基数小,市场份额不高,但在总体销量下降的同时,品类销量却实现增长,说明品类发展势头良好,故建议将第5品类作为重点开发品类之一。第6品类市场份额高于7%,且年度销量增速高于整体增速,说明该品类重要且具有发展潜力。第7品类2015年市场份额超过10%,品类市场地位显著。结合农村市场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第7品类2016年市场容量预测值远大于2015年实际销量,说明品类2016年发展空间巨大。
42做实农村市场营销工作
货源投放方面,明确需要加大投放的规格。结合农村消费者的特征和现有规格供需状况及市场表现,加大供需缺口大,且订单满足率比较低的规格的投放量,如第5品类南京(炫赫门)和第7品类泰山(宏图)等。结合农村消费者调研,理清品牌(规格)间替代关系(见表4),在投放规格货源不足或断货时
品牌培育方面,掌握在农村市场适销的卷烟属性,选择特定规格进行培育,必要时引入新品进行培育。对于市场集中度过高的品类,可引入新品进行培育以调整品类布局,规避由于少数规格生产或销售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集中度过低的品类,可引入新品以充分挖掘品类市场潜力。品类集中度适中时,选择贡献度较高,且成长性较好的在销规格进行重点培育。
客户服务方面做实做细。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完善推介策略,指导零售户进行消费者识别和有针对性推介,逐步提升结构,提高推介有效性和积极性。在消费者往来集中的时段或地段(如集市)尝试客户经理驻店服务,通过驻店服务,帮助零售客户提高销量,提振信心。
43关注特定细分市场,实施精准开发以点带面
农村市场具有一些特色的细分市场(如集市、婚庆等)能够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消费者,可作为卷烟宣传、销售的有力平台。在把握市场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细分市场实施精准营销可以获得低成本、快成效、高回报的营销效果。如针对农村集市,可与集市典型零售终端紧密合作,借助集市要道上的墙体广告开展长效宣传,借助集市横幅广告实现小成本大效果的宣传效果;在集市日之前,指导零售客户进行个性化陈列,做好订货提醒和指导,为集市日宣传和销售做好准备;在集市高峰时段,指导、协助零售客户实施户外静态陈列、开展卖赠活动、进行有声宣传等,以求获得立竿见影的营销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保军烟草商业企业4P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6):101-102
【关键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市场
长期以来,山东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者,再加上其服务对象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其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三农”市场潜力巨大。山东农信社必须充分认识其经营服务的基础和对象就是客户,牢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客户进行分层管理,进行客户工程建设,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特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营销管理模式和产品服务模式。
一、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加强客户工程建设。一方面,制定客户分层管理规定,下发指导各基层经营单位,并由各基层结合自身实际,将区域内有效客户按照“大、中、小”客户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安排专人进行服务,并确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客户的信息和价值管理。在资本刚性约束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以“风险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客户评价理念,依托核心业务系统,推进客户的分类营销管理,将信贷资源、营销资源向综合收益高的客户倾斜,实现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提升高价值客户的比例和贡献度,实现农信社盈利的目标。两方面的结合将山东农信社“支农”与“盈利”的目标有效结合。
二、改进和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更好的服务支撑“三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大力推进“精细管理”。要从农村信用社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管理促转型,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提质量,以管理增效益,以管理防风险。
一要提高县级法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县级法人是经营主体,也是精细管理的责任主体。实现精细管理,关键要落实到县级法人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各县级法人机构要按照精细管理的要求,全面推进信贷、财务、业务、资产、内控、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的精细化。要把信贷管理精细化作为重点,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重点。要强化会计管理基础,加快推广新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操作规范,严格内部控制。
二要加快管理创新。县级法人要借助银行化改革或增资扩股的有利时机,以规范股金为手段,积极吸收优质股东,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要强化对不良资产率、资产利润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考核,避免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和丰富业务种类,转变盈利模式。金融机构以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为主,产品和服务创新则成为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利润来源的着力点。山东农信社应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以激励手段促进创新的深入开展。在打造省联社金融产品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在每个地市或者建立的若干个区域中心组建研发团队,保证能够因地制宜。在服务创新方面,应转变原有的坐等客户上门的思想,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贴近群众、政策灵活的优势,对区域或者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区域或者客户配置不同的维护人员。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山东农信社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润的金融机构,其资产质量决定了其发展能力。对于山东农信社而言,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一方面,建立高效的不良资产清收体制,提高不良资产清收力度;另一方面,严把风险关,防范新增不良的出现,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最终实现质量、效益、规模的协调发展。
1、持续提高不良资产清收力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山东农信社在过去的经营中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给山东农信社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虽然2011年山东农信社通过推动股东直接购买不良贷款,加大了现金清收和呆账核销力度,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降”,但是截止201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仍有337亿元,占比5.79%,不良贷款基数依然庞大。为甩掉历史包袱,实现大踏步、跨越式发展,山东农信社必须首先建立高效的不良资产清收体制,强化资产保全部门的职能,健全不良资产管理和清收领导责任制,提高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其次,建立不良贷款台账,逐笔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落实责任人员,建立问责机制,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以示警戒。再次,综合运用现金清收、呆账核销、优质资产置换、股东直接购买、债权转让、竞标清收等方式,加大处置力度,加快消化历史包袱。最后,借外力,提高清收效率。加强与银行业协会沟通,对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联合制裁。加强与公检法的联动,借助司法手段,采取强制措施,打击恶意贷款、拒不还款等行为。
2、严格防范新增不良资产的出现。在加快消化历史包袱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存量贷款及新增贷款的管理,严格防范新增不良贷款的出现。
首先,坚持审慎、稳健经营的原则。银行可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其风险掌控能力的大小,决定着风险成本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的能力。为此,山东农信社必须端正经营理念,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风险的关系,转变片面追求速度、规模的思路,合理匹配收益和风险,将确保资产、资金安全放在首位。
其次,加强内控基础管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使合规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合规的“基石”是全员合规,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真正合规。因此,要动员全体员工对现有的制度、系统、流程等以实际工作相结合,查找风险点,并对其奖励。还可以开展“合规机构”评选活动,加快内控合规管理向基层机构的推进。
同时,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制度建设和防范风险经验,对现有规章制度的缺陷,及时进行相应的补充、修订和完善,充分运用好业务异常风险预警、指纹授权等系统,规范柜面、后台等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存在的问题
1、一些“杂牌军”缺乏专业的安装队伍,常年四处招募民工组成“游击队”,不懂管路设计、热水器主体固定等专业知识,更不懂产品后期的保养维护,在安装时破坏了屋顶的防水层,导致房屋漏水;有的太阳能热水器重量过大,超出了房屋的承重能力产生安全隐患;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挤占了排风口等。
2、在太阳能的使用过程中,农民反映70%的太阳能热水器质量差,不好用,甚至不乏有大品牌名列其中,存在明显质量隐患。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采用手工发泡的方式,不能满足水箱保温层的厚度要求,致使热水器保温性能差。还有不少企业,通过偷工减料,使用0.4毫米以下厚度的不锈钢材料做成水箱内胆,不仅引发了水箱漏水,还减少了热水器的使用寿命。还有一些低价和有隐患的太阳能产品进入农村市场,不仅没有为农民带来便利,反而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也损害了品牌的利益。
3、太阳能热水器基本没有建立服务队伍,上门维修还没得到很好的完善。一大批太阳能产品并不提供专业服务保障,还有不少企业的服务网络完全空白。太阳能行业的投诉事件占绝大多数也是因为企业服务不到位,如果解决不了服务问题,整个太阳能市场将会一片乱局,到手的市场也会丢掉。
二、怎样维护好、发展好农村太阳能市场呢?
首先,太阳能生产企业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将产品性价比、情感诉求等锁定在消费者身上。
将正确的产品设计理念还给市场和消费者。太阳能热水器的质量管理应该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安装全过程中,绝不是简单地加工组装和销售。农民需要什么价位的产品,对产品有什么特殊要求。他们需要的产品一是价格便宜,二是耐用,三是实用。了解了农民的消费心态,接下来是对农村进行一番调查,根据当地的房屋建筑特点,研制适合的产品,既要做到价格便宜,又要质量好,还要用起来方便。比如,农户家中通常没有下水道,那么如何解决排水问题,就需要考虑到安装设计当中。总之对农民们的需求和心理了解得越多,就对市场吃得越透,就越容易赢得农民的认可。
其次,太阳能企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技术和功能创新上也要与时俱进
太阳能企业竞争加剧,质量得不到保障,必然没有消费市场。技术和功能得不到创新,就会因质量不过关引发服务问题,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作为世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与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却不断在质量上、技术上发生弊病。农村市场的需求虽不如国际市场和城市市场在性能上要求那么苛刻,但是从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市场的占有率上来看,企业必须在技术上找到产品亮点,才能迎合农村市场的发展态势,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再次,一定要完善售后服务。
[关键词] 农村市场 原因 对策
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农民消费,对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但是,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却未出现预期的效应,农村市场依然存在消费不旺、需求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发展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已成为我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农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抑制农村消费水平的增长。
1.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增长缓慢,未来收入预期不确定,直接影响了农村购买力的提高
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是呈正比例的关系,收入越多,消费越旺。然而,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缓慢导致他们的大多数人想买而没钱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为6860元,到2005年为1049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为2366元,到2005年为3255元,2005年城乡人均收入比例高达3.22: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但用于农业投资的各种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又大,农民实际用于生活消费的资金就很有限了。
2.商品供给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的影响,城乡居民对商品的需求结构与需求档次上有很大的差异,农民居民消费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与价格都有特定的要求。多年来,许多工商企业对农村市场重视不够,一方面把精力主要放在自己比较熟悉的容易操作的城市市场上,产品生产、开发和销售以城市为重点;一方面忽视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的研究,以农民在消费时间上具有相对滞后性为由,简单地将城市滞销的商品推向农村市场,致使当前农村市场商品供应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高档精品多,农民买不起,也用不着;二是低档劣质品多,农民看不上,因而农民很难买到价格适中、功能实用、适应农村消费环境的产品。正是由于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的正常消费需求。同时,工商企业在农村市场上没有树立整体产品观念,很少开展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商品知识宣传、送货上门、免费安装、技术咨询等在农村甚为少见,销售服务链条的脱节,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市场销售规模的扩大。
3.商品流通网络不完善、渠道不畅通、秩序不规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渠道开放式的农村市场体系。但是,由于农村市场的发育程度仍然较低,工农业产品产销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市场调节能力较差,使农民“卖难”和“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目前农村市场来看,除一些政策性商品经营外,国有和集体商业的主渠道作用逐渐被削弱,国有商业网点明显萎缩,大部分农村市场的主要份额由个体、私营流通企业所占有。虽然个体商业在农村市场上发展较快,极大方便了农民购买,但是其商业网点是按原有自然经济规模设置的,因而网点比较分散、零乱,且规模过小,无法形成网络优势。它们在资金投入、采购、运输、经营、储存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局限,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无力承担农村市场主渠道的重任。同时,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市场重视不够,农村市场流通秩序较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市场正常流通秩序,制约了农村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4.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和消费环境差
农民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而且与农村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尽管不断改善,但大多数地区较为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成为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又一重要障碍。许多地区供水、供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抑制了农民对农用机械和家用电器的消费。道路交通不便,使大量农用机械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无法进入农户家庭。农副产品也不能及时运出,影响了农民增收,工业产品运输成本加大,又抬高了物价;通讯设施落后,难以形成快捷的商店流通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使农民在购买、使用、维修等方面感到很不方便,本来是“花钱买享受”,最终却成了“花钱买罪受”。由于农村商业网点少,布局分散且规模小,农民消费选择的余地不大,使得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购买力还要大打折扣,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研究
发展农村消费市场,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工业产品“买难”和农业产品“卖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农村市场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和商品流通结构,真正使农村市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1.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实际购买能力
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有钱了,消费才能动起来。
(1)加大国家对农业的倾斜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同时加强对农村的信息服务,抵御市场风险,避免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收入来源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并通过组织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达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目的。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现阶段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把分散的小农户引入到大市场中去。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化,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2.调整商品供给结构,完善商品销售服务
调整商品供给结构,重在市场调查。工商企业必须深入农村,调查市场,了解农民的需求,突出重点,开发、研制和生产符合农民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如针对山区电视信号弱的特点,开发高灵敏度的电视机;针对农村电压不稳的特点,开发宽电源的家用电器等。近年来农民的消费意识增强,对消费品的消费除吃、穿外,主要集中在农机、建材、家电和通信设施的购置上,对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购买意向较高。但从消费产品档次来看,与城镇居民追求多功能、新样式等高层次的需求不同,农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还停留在价格低廉、经久耐用、有基本功能的初级需求上。因此,工商企业应充分把握农民消费特点,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不断完善商品销售服务。
3.加强市场网络建设,搞活农村市场流通
目前农村的市场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向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转变。这就要求在健全和完善现有农村市场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县、区为龙头,镇街为骨干,乡村为网点的三级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多成分、多渠道、简便、快捷、高效的双向流通网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工商联合,朝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大流通、大市场的方向努力。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市场流通主体的作用,加强市场经济意识,利用长期形成的网点、资金、人才等信息优势,构建农产品收购、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一条龙的专业化体系,多方组织货源,让一些质优价廉、经济实惠、符合农民需求的产品投放农村市场,有效解决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满足农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此外,还得按照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之间的商贸合作,畅通城乡之间的流通渠道,实现城乡互补和市场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把城市中连锁经营、直销代销、仓储中心等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市场,拓宽产品的流通渠道和市场空间,鼓励一些大中型的商业流通企业投身农村广阔的市场,在农村设立连锁店或信誉好、质量保证、售后服务完善的直销网点。
4.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正确消费
在积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硬环境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消费的软环境建设。要注意针对新形势下农村消费的特点,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强化商品质量监督,净化市场环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的局面。严禁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不道德竞争现象的出现,实行公平交易、公平竞争,提倡守法经营、文明经商。热心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基本的消费知识和消费者权益,通过广泛的宣传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抵制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引导他们健康的消费行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注意避免出现消费的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以此改善生活的质量,提高消费的水平。只有农村的消费环境得到变化,农民的实际购买力得到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才能真正转变,市场也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农村网建工作的深入,以“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标志的现代卷烟营销模式的建立更是顺应了农村卷烟市场发展的历史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配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一步步走向繁荣,经济收入的提高促使农村消费水平上滑,这无疑不显示出农村市场强大的购买力,也说明了决胜终端,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市场。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一直坚持农村卷烟市场的开拓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尚有不少需要为之改进的地方。
如何进行农村市场的卷烟营销工作,如何把小组建设、终端建设、品牌培育、客户服务、市场监管向农村延伸,激发农村市场的活力,拉近农村市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之间的差距。这个话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完全是考验一个地区是否拥有扎实的市场营销基础环境和能力的课题,很多人一提到“农村市场”就会把困难摆在前面,一味强调农村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呢?当然可以,毕竟农村市场的卷烟消费情况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其他快消品都在想方设法重新构建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营销模式,特别是面对县城、乡镇、村屯三种不同的农村市场环境吸引了诸多行业的创新目光。
先抛开卷烟营销不谈,很多快消品行业已经把农村市场看作是品牌发展和产品竞争的“下沉市场”了。所谓“下沉市场”,即“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城市消费圈逐渐固化、脱贫攻坚战的圆满成功,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客观因素都决定了农村市场的消费情况早已“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要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释放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
农村市场一直是“结构提升的洼地,品牌培育的难题”。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网在优质资源、先进模式和成长发展等方面还不够充分,与城网的差距较大,对中低档卷烟的巨大市场需求让卷烟营销显得举步维艰。当农村人口逐渐萎缩,消费需求拉动困难、消费水平始终在低端徘徊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后,农村市场的卷烟营销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确实成为了当前的最大难题,想要破解何其困难,不能再用老办法去解决,只能尝试用新方法和新举措去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想要真正解决农村市场的卷烟营销问题,首先要认真正视问题,从根本上理清农村市场的真实发展环境。
一、农村市场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人口的外流严重,而人口又是所有商品消费的基础,当人口流失之后消费自然而然就会随之减少,这种减少的消费不仅仅只针对卷烟产品,而是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都在减少。农村人口的移动是有它的路径,即:由村到乡,由乡到镇,由镇到县城,由县城到大城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部分人口的流动,所以广义上的农村市场是包含了乡、镇所在地和县城市场的,狭义上的农村市场则是特指村屯为主的纯农村。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农村市场由于人口外流而导致的消费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区分不同场景下的现实状况。
人口流动比例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这些具体数据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研究如何挖掘那些从农村流到了乡镇、县城的人和消费,充分利用他们从低到高的地域潜移过程中悄然发生的消费升级来继续进行农村市场的卷烟销售和市场培育。
首先是摸清家底,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口在流动,带走了多少消费。其次是在总量、结构提升等刚性计划上给予适当的松绑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适合农村市场的卷烟产品进行精准定位,在确保总量流失可控的状态下去认真研究结构提升或者是结构维持不变的产品都有哪些可以供应给农网零售客户。第三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策略。需要细分农村消费人口的群体,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进行精准定位,进而才能开展各种精准营销的相关活动。
二、对于农村市场而言,消费者有着比较相近的特点。首先就是十分关注“性价比”,对于烟草品牌而言,性价比依然很重要。如果比同价位竞品提供更好的品吸感受、更好的设计观感、更多的情感共鸣,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你而不是它。卷烟产品对于农村市场消费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还是卷烟的口味,也就是吸食感受依然是核心影响要素。卷烟品牌的新品一直如雨后春笋在农村市场出现,除了那些不愿意换牌子的固定消费者以外,很多农村消费者对卷烟新品牌的评价往往是:“就换了个样子,还是不好抽”。这充分说明,农村市场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核心且最直观的要素--品吸感受。所以烟草产品不能只有“花架子”还需要有“硬实力”,才能在日渐挑剔的农村市场消费者中打开知名度。
三、要充分发挥诚信互助小组作用,实现客户自我管理。客户发展是建设零售客户自律互助小组的根本,自律互助小组的存在价值就是维护客户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自律互助小组有三个特征:一是需求导向性。只有客户需求得到满足,客户满意度达到预期,客户才会积极参与自律互助小组,并自觉履行责任义务。零售客户有市场规范、价格稳定的需求,有烟草服务、终端建设的需求,有信息共享、能力提升的需求,有赢利增长、规模扩大的需求。这些需求就是推动自律互助小组正常运行、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的根本动力。二是经营自律性。自律互助小组并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承担违约责任上效力有限。在抵制非渠道进货、抵制向未成年人销售卷烟、抵制“天价烟”、实行明码实价等诚信经营方面,主要依靠客户自律。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自律互助小组成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承诺共守。三是客户发展性。零售客户既有盈利需求,也有发展需求,既关注短期利益,也关注长期发展。因此,客户也期望通过自律互助,规范市场,激活消费,促进发展。
四、下大力度推动农网发展建设的“四进原则”,即优质资源进乡村,先进模式进乡村,小组建设进乡村,配套服务进乡村,力求将农村卷烟营销网络建设与“我与客户共成长”“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相结合。在农网客户细分、货源精准投放、专项需求调研、农村市场动销状态分析、客户盈利水平分析、小组建设农网模式、品牌培育、新品研发与推广、客户服务、农网客户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一定的“农网工作模式”,就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促使农网市场得到良性发展。
五、随着卷烟市场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卷烟市场秩序有了根本性好转,消费环境得以净化,但由于农村点多面广线长,交通不便,农民识假、辨假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得农村卷烟市场监管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社会监督意识淡薄。在农村,广大卷烟消费者对制假、售假等一系列行为而产生的权益受损不知道如何实施维权监督,只能见之任之。
明码标价、明码实价不到位。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外来客流量,经常面对的都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碍于情面,他们大多数不能执行统一的零售价格,造成你销你的、我卖我的,形成一个店一个价的局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卷烟市场价格秩序,影响了客户在卷烟经营方面的盈利水平。
假私非烟屡打屡现。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自身机制建设的规范运行,特别是在实行了订单供货、电子结算和网上订货之后,给处于交通、通讯不便和偏远山区的经营户带来了一些不便,促使一些销量小、进货少的店便出现了非法乱渠道进货的现象。
在今后一个时期还需加强对农村市场进行巡查监管,力求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关键词:农村流通市场;农产品;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农村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农村消费市场发育不良,启动乏力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建设农村流通市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建设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是全面启动农村市场的渠道保障。近年来,中央通过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状况获得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农村消费市场正处于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更新换代的重要时期。从人口数量,以及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增长情况来看,农村的消费市场很广阔,可挖掘的潜力较大,但当前农村市场启动乏力却是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瓶颈”。为适应农民消费水平和需求层次提高的要求,争取早日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就必须通过对流通资源的整体利用和先进流通生产力的运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实现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网络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2.建设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市场逐步形成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渠道竞争的分散格局。这种流通格局一方面方便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生产生活,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对于农村商品流通监管手段有限、力度不足,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手段,加之农村市场的分散性不能满足先富起来的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部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经营行为不够规范,进货渠道混乱,一些在城市、中心镇没有市场的“三无产品”及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农村,农民利益被侵害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出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商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建设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重要途径。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没有健全完善的现代化流通,生产也必将受到制约。构建现代化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从生产方面来说,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需求方面来说,可以将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工业、生活物资直接送达农民手中,适应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新要求。
二、建设农村流通市场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渠道不完善。就当前农村市场消费品和农资产品流通而言,以农贸市场、小型百货商店、便利店为代表的传统流通业态仍占较大比重,连锁店、超市等新兴业态比较少。
2.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滞后。目前农村地区商品流通规划和建设滞后问题仍比较突出,有的地区虽有规划但尚未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建设有机衔接,造成这些地区农村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布点、选址上存在随意性,农村市场整体处于无序发展阶段。
3.农村商品市场监管不到位。由于农村商品流通主体渠道不明显,市场的地域广阔和网点分散,对于农村商品流通监管手段有限、力度不足,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手段,这使得农村消费品和农资市场流通秩序混乱、效率低下。
4.农村流通市场体系缺少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商品。当前的一个主要现象就是不少农民有钱无处花,有钱不愿花,难以获得像城镇消费者一样的消费体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农业生产类商品市场需进一步完善,农具产品则急需加大补贴力度,如农副产品加工和存贮设备等适合农业生产的产品,碍于其高昂的价格,这类大宗农具一般引不起农民的购买欲;二是适合农村生活的质优价廉消费品较少。此外,售后服务跟不上也抑制农民的消费欲望。
三、建设农村流通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监督检查。在提高对农村商品流通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基础上,要着力营造优良市场环境,加强农村商品流通的监管和调控,规范商品流通秩序。一是用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商品流通的运行,并根据农村商品流通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对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和打击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村市场;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鼓励合法经营,震慑和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四是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鼓励农村消费者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举报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立群众监督网,并通过12315联络站使农民的投诉得以及时受理,权利得到及时维护。
2.立足优势发展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在发展农产品市场中,应高度重视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比较优势,立足地区资源要素,注重差异化,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要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带动力强的特色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同时,要以统筹城乡市场发展为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农产品零售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对于有条件的超市和便利店可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3.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网络。根据农村市场消费环境的不同,以及农村消费者居住分散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转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改善农村消费者购物环境,形成城乡互动的新型日用消费品零售网络,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要构建以农村供销合作社为主渠道的规模化、层次化、网络化和竞争有序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认真抓好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的质量安全,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与此同时,农资销售企业还要完善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
参考文献:
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形成了人民银行推动、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了农村金融产品市场和服务的创新。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得到了推广应用,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中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活、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农村金融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服务方式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金融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服务网点覆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从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全面向商业化转轨,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经营规模小,成本费用高,长期扭转无望的机构网点进行了撤并和推出。一些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虽然经营的总是是服务“三农”,但从实际情况看,其支农力度与机构设立的宗旨相悖,未能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惟一支撑农村经发展的正规金融力量。但农村信用社受融资能力的制约,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经营商业化倾向,也影响了其为农村经济服务的积极性。给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POS设备和ATM几乎全部放在中心城市,乡镇农村等很少布放,支付结算服务相对集中于营业柜台办理,服务效率低。
2.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力度和服务水平不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小企业发展等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农村市场与城市有着显著差异,要开发出适合农村环境、符合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必不可少。当前,大中城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与领域虽然有所扩大,但是广大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依旧较少,大部分乡镇金融产品只限于存款、取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交易通常以现金方式进行,保险在农村范围内的覆盖率极低,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保险更是严重短缺,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业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化解的途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3.农村理财门槛高,理财产品匹配性差。一些金融机构有意逐鹿农村理财市场,但动辄数十万元的理财门槛,把许多有投资理财愿望的农民挡在了门外。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将原本面向城市居民的理财产品照搬到农村理财市场,难以获得农民的认同。从面向农村、农民发行的既有理财产品来看,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大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币种结构单一,投资类型上缺少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且发行期限较短,这使得其难以满足农民理财的多方面需求。
4.农村金融人才短缺,金融创新缺乏有效引导。现代金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素质的竞争。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金融从业人员。而在很多农村网点,前台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线的柜面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历层次低等现象,制约了业务的发展,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及发展。此外,由于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地区缺乏财政投入与银行信贷的有机结合,没有针对农村贷款损失。核销制度等政策的有效引导。
三、对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放宽农村市场金融准入,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进行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对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和重组。尤其是注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整合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主体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鼓励农业银行以及各类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支农业务;允许农村邮政储蓄适当开展贷款业务,建立为农村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区域资本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培育多元的农村金融主体,促进多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技术创新,提高资金配置的竞争效率和规模效益。扩大金融服务对“三农”的覆盖面,增强服务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