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09: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统计学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03-02
一、前言
统计学作为高职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包含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由于统计学数据比较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而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又相对比较薄弱,就会让学生对学习统计学失去了热情和动力,很难将统计学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并最终应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一背景下,案例教学模式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二、高职统计学的特点
1.结构繁杂,信息丰富。首先,统计学课程内容相比其他学科内容较抽象,且分类比较复杂。由于学生没有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因此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统计学中的理论概念和含义,缺乏对该类知识的积累。其次,统计学主要是通过研究各种现象总体数量的关系,掌握其中的规律。对于统计学来说,每个原理的统计都有自身相应的现实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在推导最小平方乘法计算公式时,需要借助偏微分的理论知识。虽然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只是熟练使用这类公式,对推导公式没有要求,但是也造成了学生对公式的不理解。在讲授每种指标时,一般都是通过公式教授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将各种指标作为数学公式去学习,导致学生很难正确的理解每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再者统计学各章统计分析的方法不尽相同,每一种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分析过程和应用条件等。
2.实践性较强。统计学是根据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对象,是用来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必要工具,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实践应用性较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管是企业、公司还是国民经济的管理、经营、决策以及科研等,都需要借助于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和数量分析,因此,统计学适用于各个领域。在现阶段的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其实践应用的成效。
3.专业性较强。在高职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自身价值,就需要将统计学和专业性的学科融合。针对高职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其教学和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并没有很好的结合。由于各个专业统计的教学都采用同一练习、教材,而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内容做出细化,再加上没有重视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述各个理论知识的背景、发展以及应用等方面,因此,就加大了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案例一般都取自与现实生活现象相关的问题中,比较典型、真实,可以让人们在分析研究中,把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将统计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形象具体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加深了理解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案例教学将统计学教学形象化,让学生在体验场景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其中,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教学,即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价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学习以及职业等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介绍,将学生指引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深入了解问题的内涵,并总结出重点数据资料;在对案例分析探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将所分析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知识的效率。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并不是过度的复制性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更看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让统计学教学更具有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实现学生主体价值,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学生自编案例和教师精选案例两种形式。
1.学生自编的案例。学生通过自编案例,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其自编案例的步骤为:首先,进行问卷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一个标准案例包含的内容和设计方法等;其次,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切身体验选择相应的调查对象、方法等;最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能够区别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的特性,并归纳出无效问卷给数据分析结果和质量带来的影响。学生自编的案例一般都是依照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编成的,目的是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将相关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运用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师精选的案例。教师精选的案例主要是教师精选与统计学各章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案例,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关联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例如,公式运用、数据归纳总结、数据结果分析以及相关软件使用等方面。对于精选的案例,教师必须要紧扣章节的内容,当一个案例可以直接贯通章节的前后时,可以将相关知识通过这一个案例串联起来,反之,则需要教师准备多个精选案例。教师精选的案例可以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也可以由同事提供,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自编案例。
五、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原则
1.与统计学专业相融合。案例教学要注意与统计学专业相融合。教师应该明确各个专业的教学目的,划分教学的难点、重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的,并结合各个专业的性质特点来精心地挑选案例。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变异指标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考察等。
2.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案例教学模式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来组织、编排案例;针对知识的复杂性、专业性,将其变得更加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案例必须和实际教材相结合,一旦选取一些与教材不符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理解出现偏差,丧失了教学的目的。因此,选择有对性、科学性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
3.理论与实践形结合。高职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统计学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将统计抽象的原理、概念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选择一些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案例,来讲解统计学中的抽样判断、方差等方面的知识。
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对于学生自编的案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自编案例的质量和实用性。如果学生自编的案例,没有可行性,就会让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精编的案例要跟随时展的潮流,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理想结合;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混合分配,明确各个成员的任务,全面地掌握学生接收知识的水平,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执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积极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案例教学模式更加形象化、精美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由于统计学公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理论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出公式具体的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能力。因此,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
完善案例教学的考核体系。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可以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平时的案例作业占总比例的30%,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比例的70%,进而实现知识应用和案例分析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统计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想实现统计学教学的目的,就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理论性、现实性以及与专业相融合的案例,将统计学中的原理、概念以及公式等具体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动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振,朱B,夏利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49.
[2]张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10,(05):52-53.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7(11):183-184.
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推进措施
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很多省、市把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纳入发展战略。长春市教育局也将“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普通高中适当引入国际优质课程”列入工作要点。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长春市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深化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多样化、升学个性化的需求。
一、长春市高中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目前,长春市共有13所高中学校举办的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日章学园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方课程为主,外方课程为辅,升入国内大学,颁发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一类是以外方课程为主,中方课程为辅,升入国外大学,颁发外国高中毕业证书。开设的课程有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大学先修课程),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国际文凭课程),A Level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和加拿大BC省课程,NS省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及其他国家的部分优质课程。截至到2014年6月,实有在校生3194人,中方教师273人,外方教师和管理者46人。
二、长春市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规范,国际班收费标准不一
目前为止,国家相关的法规中没有关于高中国际班运作成本核算、经费收取和经费使用的明确规定。我市的高中国际班虽都已取得由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收费批件,但是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有每年1.2万的,每年1.5万的,三年5万的,每年4万的,每年5万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国家关于国际班的收费标准没有相应的文件出台。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文件指导,高中国际班收费工作缺少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质疑。
(二)课程设置尚无统一标准,中外课程缺乏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但是我国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性文件均没有涉及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建设要求或实施建议。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项目只是单一的引进了国外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有的出国项目只开设国外高中课程,而不开设中国高中课程,连最起码的语文、历史、政治、地理都不开设,侵犯了中国公民的教育。除此之外,中外课程的融合度也不高,中外课程双轨并存,相互独立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必要的整合。
(三)中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高中举办国际班的目的是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对中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在课堂教学上要能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体现中西合璧的特色。但是,目前在高中国际班任课的教师拥有留学经历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教师没有留学经历,而且长期从事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难以适应国际班将中外课程融会贯通的教学要求。此外,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大部分外籍教师只是取得了TESL(Teach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作为第二种语言的英语教学)培训证书,在国外担任专职教师的几乎没有,能担任学科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提高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把入口关,在开办条件标准的设置、资格审查等方面加强事前管理,保障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障合作双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定期深入学校检查,对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师配备、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监管,加强事中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效益评估。对办学质量低下,以国际班名义高收费的项目限期整改或取消办学资格。
(二)加强中西方教学理念融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应充分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与西方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合作办学不仅仅是要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论是引进的语言课程,还是引进的其他学科课程,都应当重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使之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作为培养目标。在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让成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的中外任课教师能求大同存小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磨合,最终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促进高中国际班内涵发展。
(三)提高中外课程融合度,建立全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的有效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引入的国外课程主要有加拿BC省大高中课程、加拿大NS省高中课程,美国高中课程以及人文学、社会学、人生规划等国外优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要充分整合中外课程,结合本校特色、学生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中外融合的课程体系。例如长春市第六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引入的人文学、社会学等课程与本土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又如长春市十一高中充分利用本校数字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加拿大高中的同步远程教学。
(四)促进中外教师专业成长,适应国际班教学需要
高中国际班引进的国外课程是由外籍教师授课,中方课程是由本国教师授课。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国际班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定期开展对中方教师国际视野、国际意识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中方教师赴合作方学校开展“影子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设立外籍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外籍教师的质量。鼓励中外方教师结对子,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促进专业成长,适应国际班教学需要,提高国际班教学水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培养具有国际水准、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是长春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应运而生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家长对教育国际化、选择多样化和升学个性化的需求。在高中国际班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合作办学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引进、吸收、融合、创新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中国际班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另外,希望教育部从国家层面、省教育厅从地区层面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从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收费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指导国内课程与引进课程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控制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量、限制招生数量,避免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无序发展;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并已开始质疑的高中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未雨绸缪,尽快解决,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持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22-23.
[2]贾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5,(2):38―41.
[3]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4):5-11.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 学生
学生和班级发展与先进的班级管理是分不开的。发展的基础是班主任和学生要树立成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能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班级工作做好,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同时,自信,仅仅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提和基础,成绩的取得还要靠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的积累才能达到。因此,教师还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有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信心激励,让每个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会为成功而努力奋斗;谁一开始就想自己不能成功,丧失自信,就不会奋斗,那就必败无疑。自高一开始,我们就围绕树立所有学生的自信心,在班级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推倒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你的潜能将像火山一样的爆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学习的障碍在你巨大的潜能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要使学生自信,首先,我们教师要坚信学生潜力无穷;其次,让学生坚信自我的发展潜力,不在于目前的成功或失败的状态,而在于其建立在自信基础上,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学业成绩在班内排名中等,而且学业成绩一直徘徊不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该同学初中教师告诉我,他的能力和学业基础应该比现状要高很多,我们把这个信息告诉他,并帮助他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该同学倍受鼓舞,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刻苦努力,而且不断克服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毕业时成为我市高考理科状元。每个学生的自信,造就了自信、拚搏、向上、合作的班级文化,教师和学生共同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促、相互激励、共同发展。在高一全市期末联考中,我们班有4人排在全市前10名,有17人的成绩排在全市前100名。
二、目标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增强集体意识
目标是人生的灯塔,它指引着人生的前进方向。一个人要有志向,一个班级也要有其奋斗目标。当聊城市正打造“江北水城”这一品牌时,在高一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鼓舞下,我们与班委会共同商讨、与时俱进,提出了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的誓词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打造‘校内一流,聊城市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班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创‘江北水城第一班’。”这个目标是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成为激励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集体的力量鼓励着每个学生。有一段时间,因担心这个目标难以实现,留下笑柄,作为班主任的我提得少了、声音弱了,我们班的同学强烈要求强化班级目标,他们的自信让我受到感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江北水城第一班”的内涵:“我们要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首先,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人,有高尚的道德,要珍惜班级的荣誉;第二,每一位同学都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识,‘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干一流’,‘要争就争第一’。第一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要表现在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等个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上,当然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第三,‘第一班’的意识不仅仅是指现在,还包含着将来,‘江北水城第一班’是我们这个班级的奋斗目标、一面旗帜,还应该发展成一个永恒的班级品牌。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把她高高举起;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为她添光彩;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为这面旗帜感到骄傲和自豪!”班级目标的确立,使每个学生都增强了集体意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大目标是由小目标的实现逐步达成的。为实现“江北水城第一班”这一目标,小到每一位同学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大到每位同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共同制订目标和计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可实现的目标,有长远目标、有细化的学年、学期、月目标。这样,我们有长远目标也有短期目标,有整体目标也有个人目标。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有希望。目标指明了方向,添加了动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良好的班风趋于完美。全班没有一位同学不刻苦学习的,没有一位同学违纪,做好人好事受表彰,学校文体活动拿奖状,班级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一个班级的成员共同奔向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无穷的力量。在高二全市期末考试中,全市前10名,我班就有5人。
三、榜样激励,让每位学生都树立纪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具体的榜样,他们容易受到激励而随着学,跟着走。我们用身边同辈群体的成功范例教育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也没有天赋的天才,只有不愿学习、不会学习的学生。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在学生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要刻苦学习,不怕学习中的困难,富于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以同志为榜样,教育同学们要学会要脚踏实地学习。在中,同志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目标。”作为学生就要用时间和精力歼灭每一个知识点,学一个会一个,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创造奇迹。很多班级急于赶进度,集中时间复习。我们班提出:“要保持冷静,稳住阵脚,脚踏实地,创造奇迹”。我们班一名考入山东大学的同学,入学时是班里最后一名,通过3年的努力,高考成绩640分,排班内第16名。她富于真情地说:“同学们看到老师您心里就踏实。您要求大家脚踏实地,您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也正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时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班内一直组织比、学、赶、帮、超活动。比,学生之间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学,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可学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集多人优点于己身;赶,虚心学习,赶超优秀;帮,团结互帮,合作共赢;超,通过比、学、赶、帮达到超越自我,每个人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2006年,我们班的学生全部升入大学本科,重点本科录取率90%,4名同学跻身全省前100名,并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占全市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人数的45%,谱写了学校历史上光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陶继新,韩忠玉.用文化铸造品牌,以信心点亮未来[J].中国教育报,2009-12-17(3).
关键词:中学;档案;督查复验;作用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其示范性要符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本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督查复验是必要的、有极大意义的。而在督查复验中,中学档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在督查复验工作中,通过中学的综合档案可以发现相应的问题,但平时在中学档案管理过程中却又容易忽略的往往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如果在平时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细致的做好这部分工作,在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查复验中,就会做到资料详实,档案完整:
首先,中学档案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没有记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因为这一部分往往是领导在诸多会议中讨论并逐渐形成的,如果在档案收集过程中,没有及时收集当时的会议记录以及领导发言稿,就很难记录中学宣传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同时容易忽略依据办学理念设计各项办学活动(如制订发展规划、组织管理、学校文化建设、课程设计与实施、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学校人际关系以及校园建设等)。如果中学档案管理中没有系统记录,就会造成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的缺失。
其次,中学档案还比较容易忽略对教师聘用制度的记录。相关资料只在学校党政办公室存用,且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记录教师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科研综合素质和师德师风的教师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及奖惩制度。如此这般,在中学人事方面以及教科研方面,仅有学校教职工的教师聘用明细、科研成果以及获奖情况的明细,没有历年评选的制度与条件的制档,没有全面记录教师继续教育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这样就难以形成教师成长档案。
再次,对于本校与其他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学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声像档案存储设备来收集、组建音频、影像等电子文件以及实物档案管理,包括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录像档案等。这些档案的管理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管理,需要数字化、电子化的档案管理素养。如,照片档案的保管与保护,需要专门的箱柜,库房内昼夜温差在3摄氏度之内,湿度变化在5%内。
二、中学档案在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查复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学校档案是督查复验的本源。学校档案是高级中学自建校以来保存下来的不同形式的资料。尤其是在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之后,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活动中保存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各种不同载体形式的资料。为督查复验的组织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基本条件。
其次,学校档案是督查复验的依据。在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之后,学校档案记录着学校的规模与经费、校园校舍发展、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图书资料购置等各项内容进步、发展的过程,尤其是高考成绩这一重要数据,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重中之重,为督查复验提供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的真实性、原始性、直观性。
再次,学校档案是督查复验的重要组成。虽然督查复验材料是对照督查复验体系各项指标来进行整理的,但学校档案在各学科考试试卷、教师工作手册、教师业务档案等方面与督查复验体系相一致,因此,直接使用这部分档案资料组成评估材料,免去了大量繁偷墓ぷ髁鞒蹋极大缩短了督查复验所需的时间。
第四、学校档案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器。督查复验工作的目标是使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不断前进,更上一层楼,始终起到对其他中学的示范作用。而通过学校档案,就可以看到示范性高级中学在发展过程中的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学校在迎接督查复验的过程中加以改进完善,促进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进一步发展。
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督查复验工作给档案工作既带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档案工作者应坚持积极探索、自我完善、开拓进取,发挥学校档案管理应有的作用,实现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一、目前我国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实训的课程过于落后、传统
目前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选取的课程是依据以前颁布的会计版本为案例,因而教学内容内容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最新会计准则,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的不匹配性,再加上会计实训一般都是在高职学生学制的最末端,与理论知识学习时间间隔实践较久,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实践能力。目前在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也仍旧是以往传统的讲授形式,主要是以添加教学案例教授学生会计账务的相关处理程序,因此导致学生对于实际的操作和程序印象较为抽象,在没有科学、合理、全面的会计实训课程下,很难形成全面的会计教学体系,从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1]。
(二)会计实训比较综合,缺乏职业特色
由于高职会计实训集中安排到了最后一学期实施,因此大多高职院校安排的实训内容涉及较多业务,但是综合业务缺乏职业特色,过于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导致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不高。再加之实训课程安排到学生毕业之前,许多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将重心放到了结业和找工作上,造成了会计实训的实际效果不佳。在实际课程中的实训中,例如《基础会计实训》课程,还有《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均是依照教学大纲的计划完成核算的过程,因而学生在处理原始凭证、制票、结账等会计业务时难以上手操作,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缺乏职业特色的会计实训教学未发挥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性,会计实际课程无法对应职业教育、职业市场的要求,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为学生们提供必备的职业技能。
(三)实训教师的资源配置不够充分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支撑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中的教师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合理。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招聘后进入教师岗位实施教育的,因此缺乏在社会工作的经验,尤其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由于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的经验,在实际授课中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不能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2],因此在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难以依据企业实际的需求合理的设置实训课程安排,故无法满足当下会计实训教学的需求。此外,在高职院校中的会计教师虽然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是拥有较高职称的教师数量仍比较少,资源的不多造成了实训教师配置的不足,许多实训教师是由会计教师兼职的,因此难以全面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起不到教师指导的效果。
二、在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应用“同步实训”的策略
(一)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同步
为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高职院校的“供给”教育任务,应当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从理论课程安排到实训教学课程安排均要实现保证科学、合理,保证两个教学环节的一致性,形成完整的系统。首先应当合理的选取实训教材,可以在选取条例清晰、涵盖六大会计要素的实训课程教材《商品流通会计》的基础之上,配合含有库存商品核算的实训材料;其次应当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确定好学生日后可能接触的职业岗位,从而对应实施实训教学。区别《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商品流通会计》三个课程的内容和对应需求,合理的安排三者的顺序,逐步的增加实训的难度,有条不紊的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提升实训效果[3]。此外,应当依据这些课程的难度,设置合理的课程,由于《商品流通会计》涵盖较为重要的库存商品核算知识,其操作实践性较强,可同步安排理论和实训课程,多安排三分之一的课时作为实训课程从而实现最终的实训教学任务。
(二)加强教学环节设计,体现教学与效果的同步
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和展开,能充分展现出教学实践和实训效果的同步优势,首先应当对会计实训岗位分工展开细节规划和设计,由于会计岗位包含内容较多,包括工资会计、开票会计、做帐会计、税务会计等,而每一个会计又包含不同的岗位职责,因此必须开展多各个岗位细化,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会计岗位的职能,同时快速调整自身状态,缩短会计实训过程中的适应期。其次需要展开对实训岗位效果的考核,按照岗位细节执行实训岗位分配后,对应层次的实施考核,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的考核学生的岗位细节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对应的细节划分下可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每个岗位实训的积极性,有助于分层次、全面的对学生实施考核和激励[4]。
(三)增强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理论和实践的同步
高职院校增强实训基地建设,才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促进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建设实训基地时首先应当寻找到与企业互惠互利的模式,在共同进步和利益共同点之下展开实训基地的建设,企业在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场地时,可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会计人才,减少了培训的成本,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支出同时还可以在高职院校的帮助下优先适用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加企业运营的利润。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广阔的实训场所下可为学生提供参与一线工作的机会,也为学校展开科研提供更大的平台。其次,校企双方应当制定合理、完善的合同,围绕利益共同点实现激励和约束政策,参考校方的管理制度和企业的管理模式共同参与制定,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诚信展开方案的制定从而保证合作的顺利性。
当前,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模式一般为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即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两所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学籍管理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根据学生课程完成情况,在第一学年进行甄别,不适合的学生继续在同一专业学习,并可从五年一贯制专业转入相近中职学校,并根据学业完成情况,对符合毕业条件学生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
1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简析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为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为贯彻此纲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
两个纲要都提出实行中等职业与高等职业两个分段职业教育的贯通,不仅仅是中等学校与高职学校两个学校之间。
2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特点分析
相比以往的中职学生及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2.1 学习习惯较好,学习主动性不高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学生起点都是从初中毕业后通过中考进行筛选后进入学校,他们分数段要高于一般的中职学生,甚至有些学生成绩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因此他们学习习惯相对传统中职学生较好;相比中职学生存在厌学情况,他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且晚自习班级纪律较好。但是,通过长时间了解笔者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相比同龄高中学生由于要参加高考,因此学习主动性非常高;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不存在高考压力,他们往往只是完成好每天的学习内容,不能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有学者曾提出中高职贯通学生在长学制下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笔者也认可这个观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公共基础课成绩不理想
构建一体化教学就要求课程体系打破以往的中职和高职分段式培养模式,而且由于“五年一贯制模式”时间上从6年压至5年,要少于传统的分段式培养,所以课程体系都进行了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中公共基础课成绩不够理想,这个特点无论从第一学年还是第三学年学习中都存在,许多学生反映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难以掌握。
2.3 专业知识有所缺乏
专业课的学习是职业院校所注重的教学内容,通过与许多专业课老师座谈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下的学生专业知识有所缺乏,由于这些老师同时兼任高职同门课程,他们纷纷表示:相对高职学生而言,由于中高职贯通学生未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许多专业知识不曾了解,加上生源质量的原因,因此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比较吃力。比如某专业课程中许多名词都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内容,由于这些学生未经过高中阶段,对于这样的生物知识几乎为零,再进入新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有所加大。
2.4 校园活动参与度不高
传统中职校园活动多为规定形式:即按照教委、教育局部署,根据每月主题规定形式、规定内容进行开展;而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更加贴近大学生特点,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笔者认为: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活动由于本身学生特点,应不同于中职校园活动,更贴近于高职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活动,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但从2年多的活动开展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某项活动而参与,而忽略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即为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
3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贯通”
针对当前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贯通”。
3.1 培养目标的“贯通”
当前,由于中职学生的入学特点,许多中职学生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养成教育结合学校专业教育加强学生的培养:即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加入专业的学习;而高职学校都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高级技能教育的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的目标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因此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培养目标既不同于中职院校的“养成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又不同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它应该更接近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但又不是压缩版的职业教育。介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明确“五年一贯制”总体职业生涯规划贯通两所学校,最终达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完全“贯通”。
3.2 教学体系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是两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课程建设及教材往往沿用以往的中职教材和高职教材,这样独立的教学体系势必影响中高职贯通的教学的实施。因此两所学校应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合作机制,根据各课程特点,挑选两所学校骨干教师逐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教学课程建设方案、制定课程规划制度、课程设置制度、课程实施制度、课程评价制度、课程教材开发和利用等制度。通过两所学校教学合作机制的建立,达到教学体系的“贯通”,真正地为中高职贯通教学所服务。
3.3 学生管理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跨越未成年到成年两个重要的年龄段,因此学生的特点也囊括了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和成年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上更加复杂。传统中职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属于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具有监护人的义务,在学生管理方面一切以学生人身安全为第一位,许多方面的管理比较趋于教条化的规章制度方面的管理;高职学生由于学生为成年学生,学生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方面沿用前3年中职管理,而后两年的高职管理,学生从一个比较严格的“班主任管理”到相对轻松的“辅导员管理”势必会产生不适应和不协调。笔者认为,通过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两所学校制定高职贯通特有学生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中高职贯通学生“个人档案制度”(即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每学期学生考核及奖惩情况,计入该档案,作为学生奖助学金、评优、升学及就业的依据)来实现学生管理的“贯通”。
3.4 专业领域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的实现就是在相同或相近专业这块平台上由两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实质就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因此,中高职贯通办学应该更加注重专业领域的“贯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集团、学生层面建立专业社团来实现。
职业教育集团是在一定范围内,由高校、职校组建教育、教学与培训、科研、技术交流等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合体,两所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来推动在专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发展。
学生层面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形式在专业领域内加强学习和交流。
4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思考
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时间相对较短,许多试点的贯通机制仍在摸索阶段,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4.1 搭建两校平台,形成合作机制
中高职贯通两所合作学校应该搭建从领导层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并形成中高职贯通专门例会制度,研究在专业设计、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新老问题。
4.2 注重行为养成,夯实基础教育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起点为初中毕业学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仍应注重行为的养成,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4.3 以专业为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相比传统的中职和高职教育模式,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更加注重专业的引导,例如可以聘请专业老师担任导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定期参观企业,了解行业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出中高职贯通注重专业贯通这一特点。
4.4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而校园文化活动正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不断参加校园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耳濡目染逐步吸收校园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化学;复习
在复习化学时,把握好方向,回归课本,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行全面复习,不追求偏、难、怪的试题,就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紧扣双基,突破难点
“模考”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考点。比如基本概念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阿伏伽德罗常数,基本理论中元素周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重要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的有关方程式,化学实验,电化学等。
备考复习应增强针对性,每天安排适当的练习,特别是近两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以及高质量的模拟试题,以基础题及中等难度题为主,达到提高解题速度、训练解题感觉的效果。做练习应像考试一样,尽量不丢题、空题,审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字眼,并标出记号。遇到自己较为熟悉的题目,更要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不可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仓促解答;遇到重点题、热点题,做完题目后立即重新过一遍,明晰题型特点,理清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感受成功快乐;遇到难题,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耗时太多,必要时与老师、同学多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等题不丢分,难题争取得分”。
二、关注细节,规范答题
高考化学选择题近一半,模考也不例外。选择题往往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程度。可用一周时间集中梳理复习过的内容、做过的卷子,分析选择题做错的原因:是看题不清,还是审题方法不当;是知识掌握有薄弱环节,还是存在知识盲区。化学规范性表达也是应注意的细节。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一定要配平,酯化反应有水生成不能漏写,书写多元弱酸根水解反应时应分步、可逆,与用量、顺序、浓度、条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逐一看清,切不可下手就做;实验题应从操作、试剂、现象、结论四个方面完整解答;要辨析清楚填空题中对物质表述是填名称还是填符号、有机物是写分子式还是结构简式等。
三、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模考”与高考一样,既要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有些考题会与平时所学内容“形神俱变”。而要做到“似曾相识”,考前复习不能一味做题,死记硬背概念,避免出现“能够很流畅地陈述某些具体化学知识,但在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上常常难以把握”的情况,要回归课本,从熟悉课本的知识体系开始,进行必要的理解记忆,注意思考、整合、归纳、总结,找到表现每个知识点的具体情景或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景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钻研,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灵活应变。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 教学案例 引导式项目 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C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88-02
F阶段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来,统计代表着报纸上的CPI上涨数值、城市人均平均用水量等较为无用的数据分析,令人感到厌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是药品的最新研制以及电视台的收视率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方法指引。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化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导式逐渐被广泛性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文着重于以学习理论的构建为基础,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且及时探讨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以及应用。
1 对于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分析
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着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为课堂认知的主体以及知识层面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以及协作用。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够被忽视,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监督促进者,要对整个教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进行负责,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来。
其次,以统计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要着重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素材选取重点项目,针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项目的难度要能够适应于学生,既包括基础性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再次,善于以引导案例作为项目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采用将项目分解的方式将教学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将项目任务作为目标进行典型案例的设计,并且由案例创设出各种学习的情境,进而实现统计学知识的构建以及项目的学习。针对于具体案例的设计要综合性的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所能够涉及的知识点都与案例一一对应;第二,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选用的案例要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拓展性思考;第三,选用的案例之间要相互联系,要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设计,避免出现案例独立存在的现象;第四,案例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要采用实际存在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第五,案例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以便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项目,进而逐渐能够掌握项目的核心思想以及构建的过程。
最后,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课程完成以后,由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检测并且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进而评判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项目改进的具体措施。
2 优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中的有效应用
按照实际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中的具体要求,以某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采用了该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统计学的教学项目主要包括:“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总项目;四个分项目:统计调研的设计方案、统计调查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八个引导案例,形成1+4+8的项目案例体系,并且保证在35课时的教学中逐渐完成项目实践,效仿“某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项目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研究项目。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之后,将统计教学的过程逐渐趋于流程化,为完成项目任务设计典型案例,逐渐引导学生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学习,由浅及深,逐渐递进。
对于案例引导式的项目教学中主要包括项目教学学习以及项目教学实践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示范性的项目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示范性的案例项目引入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教师要设计出:“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统计教学的设计项目,按照统计设计的流程将这一项目逐渐分解为“该市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该市高职学生实际消费行为调研”、“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数据分析”、“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分析调研报告”四个重要的子项目。
第二步骤:确定各个项目的实施任务。教师在仔细研究知识点的情况下要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内容,了解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学习性,并且按照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划分,总共设计了八个项目研究任务。
第三步骤:教师要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将项目引导学习。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研究任务,教师要对选择最为恰当的案例进行实际教学,并且创设出各种情景,实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教学实际案例的效仿以及课下实际案例的实践过程进而展开项目的学习。
第四步骤:对示范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展示出“该市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研究课题项目,并且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一定的点评,针对于研究项目开发中统计调查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案进行相应的总结,逐渐将学生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完善,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动力。
第二个环节:进行实际项目实践,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实施项目小组进行划分。在进行统计学开课阶段,教师要依据科学分组、异质分组以及平衡分组等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知识整体构造、学习掌握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具体方面进行权衡考虑,然后搭配性划分,将学生合理化地进行划分,分成十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教师要指导小M之间进行谈论以及学习。
第二步骤:对于统计研究项目的选定。教师进行研究项目的选定,要围绕着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项目。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讨的情况下,确定研究项目。在进行项目的确定时,要具体综合考虑到项目的实用价值、项目的数据来源、项目的工作量以及项目的实用意义等。
第三步骤:具体项目的实施。由小组内的项目负责人组织成员,就小组内研究项目的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将成员明确分工。成员之间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点、疑点。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合作以及交流,并且及时记录项目发展的近况。
第四步骤:教师和学生联合评定小组的项目成绩。教师要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而提出小组项目研究的评价规定,确定好各个小组的评价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教师按照小组研究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测评。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教育中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案例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于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大量的数据使得统计学学科变得枯燥且没有趣味,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通过案例进行引导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无趣的不足之处。统计案例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死记硬背的弊病,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统计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呈琛,高鹏.高职高专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05.
[2] 徐文静.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03-204.
[3] 黄振,朱B,夏利平,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50,151.
[4] 罗玲.案例教学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1(1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