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习手册自我报告8篇

时间:2022-02-03 15:55: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习手册自我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习手册自我报告

篇1

[目的]探讨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实习的37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运用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进行带教,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肝胆外科的39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出科前的考核结果和教学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知识技能、操作技能、健康教育能力、病情汇报能力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实现了对临床护理教学全程持续的控制和管理,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临床路径教学;便携式手册;肝胆外科;临床教学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学习时期,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效果。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本质是书写好的标准化工作流程[1],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到临床教学中即临床路径教学法[2],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我科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引入到临床护理教学中,并制定能置于工作服口袋内的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实习的37名大专护生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传统教学法下实习的大专护生3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实习周期均为6周,两组护生年龄、在校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跟班式教学法,入科当天总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后,分配给具有带教资格的护士进行跟班式的教学,每周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集中培训半个工作日,出科前1天进行各项技能的考核及满意度测评。观察组采用便携式临床路径手册教学。入科当天,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后,发放路径教学手册,一人一本,详细讲解路径手册的内容及使用方法,要求护生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随身携带。对所有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由带教老师按照临床路径教学手册进行“一对一”带教,指导护生按时完成实习内容及要求,以1周为1个控制阶段,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并在手册上记录,对薄弱环节及时指出。每周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集中培训半个工作日,并查看每位护生的路径手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带教老师。出科前1d进行各项技能的考核,并进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补漏,回收路径带教手册,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改进。

1.2.2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的设计及应用

根据临床路径理念,结合护生教学计划和专科特点,由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及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的老师共同设计出《肝胆外科实习护生临床路径带教手册》,大小为长15cm,宽10cm,能放置于工作服口袋内随身携带。教学手册内详细地列出了入科当日和每周学习的内容,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各班职责、健康教育能力、护理文书的书写、应急预案和单病种护理要点,以1周为1个控制阶段。考虑到护生个体差异问题,入科第1周每名护生需自我制定在本科室实习的学习目标,书写在路径手册上,于第2周交带教老师审阅,以便带教老师对护生有一个全面评估和了解。手册的附录附有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肝胆疾病的护理常规,单病种病情观察要点,肝胆科常用的药物及学习笔记,以便护生随时学习及记录学习收获及发现的问题。

1.2.3评价指标

两组出科前1d均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理论技能、操作技能、病情汇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考核,并由护生填写教学满意度测评表评价教师的带教能力。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成绩,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比较掌握健康宣教和汇报病情的能力,以口试的方式采用百分制评分。教学满意度测评表为自行设计,2013年和2014年度均采用同一份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教学态度、专科技能、教学技能3个条目,每个条目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最高分为9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越高。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多采用带教老师结合本班工作情况进行“一对一”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笼统缺乏具体化,教学过程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评价指标不明确[3],导致实习护生不能全面系统化地学习专科技能,所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迫切需要的。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目的明确、流程规范的教学方法,其本质为护生提供一个高效详细的实习计划,使护生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4],从而强化护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中我们以一周为一个控制阶段对护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便对路径实施过程中变异的情况进行及时补救。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手册组护生的知识技能、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病情汇报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这与王晶晶等[5-6]研究的结果一致,值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

3.2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良好工具之一

考虑到外科护士工作量大,存在工作时间分配问题[7],带教老师难以保证临床路径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制定了可以随身携带的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随身携带,从而做到对整个实习教学过程持续性的控制和自我监督。手册的附录设立反思和周记板块,注重培养护生养成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在翻阅回收的手册时发现,护生给予手册一致的高度认可,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带教老师根据路径手册规范教学流程,每天有针对性地对护生实施教学,避免了自身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采用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实现了临床护理教学的程序化与标准化,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携带方便,便于带教老师全程持续的规范化带教,但由于护生的学历、学习态度、学习思维、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层次差异,而我们本次的研究只针对大专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临床教学中还需改进完善。

作者:杨彦芳 滕艳娟 钟丽 周丹 杨显红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45):59-61.

[2]临床路径编委会.临床路径管理汇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11.

[3]郑冬云,王道富.引入临床路径理念提高护生实习质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7):109-110.

[4]于波,宁景志,鲁申,等.浅析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23-224.

[5]王晶晶,孟红艳.临床路径带教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13.

篇2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 教育实习的内涵、特征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篇3

参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又是在实习单位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顶岗教学实习的双师指导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均安排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开展对实习指导工作。

二、顶岗实习过程的双方管理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方管理。学生既要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以及相关实习管理制度,也要学习和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

三、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

按照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一般被安排在第五学期。为了使学生具备教学实习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教学设计等安排在1-4学期分阶段完成。为了使学生第五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开始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选定,校内外指导教师的确定均需在第四学期完成。在此期间,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开展细致的实习前教育和教学岗前培训。实习前教育涵盖师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岗前培训包括讲解教师着装要求、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学观摩和模拟训练等。学院为学生统一购买了实习期间的保险,并与所有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学院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按事故责任,学院、实习单位和学生分别承担责任。同时,学院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薪酬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保障了学生实习期间取得实习报酬的权利。学院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做好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明确双方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范围。校外教学顶岗单位根据学院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各自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实习岗位职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实习单位指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顶岗实习管理提供质量保障,如《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自我管理办法》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考核鉴定办法》等。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学生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按学院要求制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计划,通过实地检查所负责的实习点,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检查记录本,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发放统一印制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管理。实习手册内含毕业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守则、实习安全条例、学院实习介绍信、实习单位回执、顶岗实习联系表、实习指导教师联系表、学生顶岗实习考勤表、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实习单位证明和学生薪酬证明等。学院组织指导教师每月进行实习指导小结,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交流指导心得,反映学生现状,解决突出问题。学院还及时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岗位变更、指导教师变更和实习单位变更等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变更,确保对实习全过程跟踪管理。在顶岗结束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一次观摩授课。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听课和评课,共同对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授课效果进行评定。学生结合实习过程和实习收获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3、顶岗实习结束后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顶岗实习后管理主要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和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评价确定。考核以实习管理人员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填写情况和实习报告撰写情况为依据。顶岗实习成绩核算成相应学分计入学生成绩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召开顶岗实结大会。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 教育实习质量控制档案管理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的必由之路,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既反映学生质量,又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必查项目[1],因此,搞好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一、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

教育实习包括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外活动指导实习等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实习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教育实习指导老师的遴选。

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应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含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备课会。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于实习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课程,但凭借个人的力量要备好课还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备课会就是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编写教案之前,备课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一个有指导老师参加的备课会,对教学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备课会上讨论的问题包括: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及达成措施;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以及如何突出和突破;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应使用哪些教具;如何设计板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应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应渗透哪些思想教育以及如何渗透;应培养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巩固新课;应布置哪些作业,等等。在备课会上,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实习生要予以表扬,对有益的看法充分肯定,尤其要鼓励实习生提出创造性意见,对实习生的不当之处也要组织讨论、总结、完善。

(三)教案的撰写、修改与熟悉。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优秀的教案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实习教案必须是详案,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言行均要得以体现。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

在教案初稿完成后,实习生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指导老师满意为止,然后交原任课老师审批。在教案定稿后,实习生要反复熟悉,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即使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处变不惊。

(四)试教过关。

备好课是不是就等于可以上好课了呢?对于实习生来说,回答是否定的。在备好课和上好课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只有反复演练才能填充。反复演练不仅能使自己熟悉教案,而且能发现原来教案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起到检验教案、完善教案的作用,此外,反复演练使自己胸有成竹,能增强自己上好课的自信心。那么,怎样检验实习生的演练效果呢?得力措施莫过于试教过关。

所谓试教过关,就是在上课前两三天,指导老师听实习生试讲,以检验实习生的试讲是否达标。要搞好试教过关,首先必须使实习生清楚试教过关的标准,其次要对实习生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虽然实习生清楚了试教过关的标准,努力有了方向,演练有了目的,但效果到底如何,还受他们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所以要真正使实习生达到试教过关的标准,指导老师还须对他们的备课和自我演练提出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对试教时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达不到要求的试教重试。

试教过关,对实习生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要试教过关,实习生就要更加认真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和研究教学方法,更加精心地编写教案和修改教案,更加主动地反复演练,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五)上课。

上课是教育实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实习生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在讲课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实现师生之间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不低头看教案,不照本宣科,更不东张西望,而要稳重、亲切、耐心、热情、循循善诱,语言简洁、流畅、生动,没有口头禅,声音宏亮、清晰,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入耳。另外,既要尊重教案,又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六)课后评议与自我小结。

每一次上课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都要一起召开评议会,评议的项目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组织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生动,教学效果如何等。总之,在评议会上,教师既要充分总结实习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改进的措施。实习生要充分听取大家的评议意见,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长处,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课一个台阶。

(七)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生必须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提高实习报告等实习材料方可参加考核。实习成绩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分,实习成绩评定应采用“优、高、中、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记分制。实习不及格者需要重修,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二、教育实习的档案管理

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装订成册,然后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存档。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包括实习手册、一份规范的教案、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份实结、一份实习论文等内容。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实习生基本情况、实习学校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学生名单、实习日志、听课记录、实习情况汇总表等。每个实习生都要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填全。此外,每个实习队的实习计划、实结与优秀实习生名单也要归档。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包括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2],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1],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和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的重要凭证[3]。因此,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值得每个高校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4]2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8-12.

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实习管理 现状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60-02

五年制高职学校(以下简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工作现场为课堂,以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管理人员为教师,在所学专业相应岗位参加实际生产操作、质量检验与技术管理的实践活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真实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密切工学结合办学机制,实现专业产业融合,保证课程产品连接,落实实习就业一体化。目前,江苏省内五年高职都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4+1”,也就是说学生四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年到企业进行岗位生产性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最多占到培养学生全部课时的1/5,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很重要,而且关乎整体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切实保障。从2013届学生开始为“3.5+0.5”模式,将大大缩短学生的岗位实习时间。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顶岗实习必须在真实工作岗位上进行,学生必须在真实和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才能成才,就业后才能胜任岗位工作,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有序、有效地进行,尝试建立顶岗实习质量保证和监控的体系,从学校、企业和学生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目前五年制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综合目前分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学校在实习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实习生和企业间的纽带,学校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着实习效果的优劣。所以对学校实习工作优化建议如下:

一 精细化、整合化实习巡查过程,建立教师顶岗实习手册

针对一些指导教师放松对学生管理甚至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问题,我们能不能设计一本专门为实习巡查老师指导工作的手册,这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的记录实习学生的情况。当然,顶岗实习整体安排表、必要的实习管理规定也必须整合在此本手册中,对一些特殊情况,可以更加有效的找到依据。同时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必须放入其中,实习巡查老师指导学生的同时,进行企业的人才需求及专业调研,为学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在校生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为了防止调研老师偷懒的情况发生,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实习巡查鉴定表,来鉴定老师实习巡查调研的优劣。所以,这本手册是两个方面工作的整合,也是把顶岗实习巡查工作精细化的象征。这本手册按顺序应该包括:顶岗实习巡查安排表、实习管理规定、实习巡查情况记载表、专业企业调查表及实习巡查鉴定表。

二 创新制度,使实习组织、教育精细化程度提高

针对前面的实习组织“松散管理”、德育和技术教育双指导原则不精细化的难题,设计了两种新的机制,以完善实习管理。

第一,实施“片区管理式”联系机制。在实习中容易出现的“松散管理”甚至是“无管理”的状况,这主要是我们和学生的联系机制较薄弱。在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上,以往的管理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步走,管理能级依次降低,管理效果也逐渐削弱,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反馈能力也比较低。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新的联系机制,让联系机能更强大。我称之为“片区管理式”联系机制。首先,在一个顶岗实习集中地组成一个“片区”,这个区域的学生都是片区成员,在学生中聘用能力出众者担任“片长”,“片长”主要起和学校、企业联系的中间桥作用,学校根据原来学生班级情况,重新编排新的班主任老师担任“片主”,每个小区域的“片长”又由地区“片主”管理,这样,在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就能实现管理的等级化,使联系机制更具效率。有了有效的联系机制,学生的管理得到控制,不会再出现“松散管理”甚至是“无管理”的状况了。

第二,建立异地双师制度。异地双师就是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可聘请企业中技术出众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们的技术老师,教授学生一线的技术技能。同时,除学校指导教师外,学校可聘请企业内的劳动模范作为德育辅导员,让他们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培养、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精神。这样,在异地建立双师制度既能解决当前高职学校“双师”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教育管理问题。

三 精细化、整合化实习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顶岗实习学习成绩的考核

目前学生的实习的评价项目繁多,如果要全面改变评价体系,势必会破坏现有的实习操作程序,虽然不能全盘否定,但可以精细化这些项目,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针对实习作业产品学生记载资料不精细化的问题,可以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作品展示区,规定一个地方专门来张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果照片、设计图纸等。这就能避免大多数同学因为对实习要求不明确而导致的漏做或者滥竽充数的情况。

第二,针对实习效果评价不精细化的问题,可以在实习手册中规范实习周记的格式,可以用一些条框要学生书写其实习过程、体会、完成成果情况和自我评价等内容,从而改变实习周记以往不具体、空洞的内涵,对后续的回校实习情况检查有一个更加精细化的评价依据;同时,在实习报告中体现现场指导老师的评价打分时,要改变原来只有只言片语的评价状况,设计一些只需要打钩的定向表现词汇来衡量学生在实习中的情况,做到评分有据可查。

第三,对于专业调研与学生实习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在设计实习手册时可以增加企业调研的情况,因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本身打交道的就是企业,所以利用学生来完成这个工作最好,同时,这件事作为一项任务颁布给学生来做,本身就是对学生一种社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习报告中可以加入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专业企业调查表等表格,以完成这个调研过程。

四 开发优质实习基地,完善企业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动态实习基地资源库

针对部分学生离开用人单位的问题,应该客观分析,可能是学生自身问题,但也有可能是企业存在的问题,有的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只用工,不教育,不管理,不传授技能,生活上又不关心,所以学校要定期对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进行调查,加强对企业进行考核评估,对那些对学生不负责、学生满意度较低的企业,学校要减少与其合作,或终止合作。学校每年都要开发新的、优质的实习基地,充实实习基地资源库,提高实习基地质量,为学生顺利实习提供有力保障。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本文中提到的观点和方法也仅做参考,能否更好地为实际服务,还需要我们做深化研究和不断优化。总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五年高职学校的实习,服务于实习的学生,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相信高职学校的实习工作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75~77

[2]李弘华.浅析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教育管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1

[3]谭辉平、李芹、廖俊杰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

篇6

【关键词】目标管理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培养与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94-02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长期自我培养、自我积淀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核心在于学生的自觉意识。面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加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创新性地开发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文素质的自我养成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考评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应把人文素质养成作为独立一门课程,列入各专业培养计划,纳入学籍管理指标,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在总学分中记为2个学分,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和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大学期间实现人文素质养成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从“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一)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内容。人文素质养成课程贯穿学生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主修内容包括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典阅读等,毕业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测试,包括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人文素质综合测试。

(二)课程管理。人文素质养成课程由各教学部门管理,各班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最终评分。

新生入学时给每位学生发放《人文素质养成手册》,手册包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案例警示、人文素质养成目标、课程内容分项考核表、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与考核汇总表、相关证明材料粘贴页。由辅导员举办专题班会,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按照手册所列的学习任务在大学里进行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人文素质养成课程涉及的内容由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完成。例如,人文类必修课由学院公共基础部或思政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团委和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经典阅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协同就业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由各教学部门配合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

(三)成绩管理。成绩管理需要明确各项分值、评分标准和成绩评定。

1.各项分值。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共计100分,完成课程所列相关学习任务即获得相应分数,由各班级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其中,人文类必修课占10%,人文类选修课占10%,人文类讲座占10%,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占10%,社会实践活动占10%,经典阅读占10%,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占20% 。

2.评分标准。人文素质是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内在稳定的特质的外化表现,难以进行精确的评分。因此本课程以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自我养成意识为目的,具体考核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其中,人文类必修课、选修课按否决制计分,只要有一门课考试不合格,该项即计为0分。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自主阅读则以参与次数和参与效果进行评分,完成规定的参与次数并按要求提交成果合格则获得相应分数,成果优秀者得分更高。此外,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和辅导员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并组织学生参加人文素质综合测试,这三方面体现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综合评价。

3.成绩评定。学生毕业前,辅导员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收集《人文素质养成手册》,进行汇总评分。总分7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并根据成绩颁发《人文素质养成证书》。

二、人文素质养成目标与考核办法

(一)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通识性,注重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方法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心理健康、卫生、安全教育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养成目标:完成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应用写作等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各门课程由相应的科任教师进行考核,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二)人文类选修课。由学院教务部门对人文类选修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方面。养成目标:选修3门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学生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学分,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三)人文类知识讲座。定期举办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人文知识开放性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听取5场人文讲座。考核办法:人文类知识讲座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每听取1场讲座得2分。

(四)校内文化实践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古典名画欣赏、影视评论、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追求,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6次校内文化实践活动,其中2次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考核办法:校内文化实践活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其中参与分值满分6分,每参加1次得1分;相关作品获得校级三等奖以上奖项的,每项得2分,满分4分。

(五)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学生个人参与的社会兼职活动等。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2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质量优良;大学3年内至少进行3次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效果良好。毕业实习另行考核计分,不含在此项计分中。考核办法: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占5分,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占5分。完成1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得1.5分,调查报告被评定为良好以上或获奖的得2.5分,由各班辅导员组织考核。完成1次社会实践活动得1分,完成1次并获奖得2分。依托各社团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组织方进行考核确认;个人自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辅导员进行考核确认。

(六)经典阅读。列出指导阅读书目,鼓励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每学期举办读书主题班会,指导学生阅读。养成目标:大学3年期间至少阅读4部经典原著,每阅读1部原著提交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和心得,读书报告质量优良。考核办法:经典阅读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每完成阅读1部经典原著并提交2000字以上读书报告或心得并合格的,得2分,读书心得被评为良好以上等级的得2.5分。

(七)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毕业实习不仅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从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练就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考验个人职业道德的一次真实社会经历。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综合素质给予评价,包括实习中表现出的人际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该项考核可与招生就业部门每年进行的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相关调查相结合,在调查中加入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考核评价内容。养成目标: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度良好。考核办法:该项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前4个等级分别得分9分、8分、7分、6分,评价为不合格的得0分。

(八)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在学生大学3年中,对学生生活、学习多方面进行管理,是对学生最为熟知的老师,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由辅导员根据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养成目标: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考核办法: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细则与实习单位评价办法相同。其中各班优秀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20%,良好等级学生不得超过30%,中等级的不得超过30%。

(九)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以定性为主的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不是判定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但可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可组织制定人文素质综合测试题库,于学生毕业前开展人文素质标准化考试。考核内容包括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精神两方面,分值比重各占50%。人文科学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常见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时事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文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心理健康、日常行为、价值观、人生观、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养成目标:知识面广,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考核办法: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20分,根据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得分情况转化为20分制计分。

总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应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其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温汉华.浅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喻红丹,杨华山. 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基金项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中青年课题

篇7

1.1校内指导老师监管不到位,学校评价带有片面性

首先由于受到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人数的限制,导致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要带很多实习学生,而这些实习学生则因为分布于不同实习企业或者分布于不同的城市,而导致实习指导老师不能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以我校的学生实习实训为例,我校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训企业比较多,因此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名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校内指导老师监管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监督,他们会在实习实训期间出现各种违反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带有片面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现总结上,而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素。

1.2把关不严,实习流于形式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常常将实习实训锻炼的岗位与学生的就业相混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不会考虑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岗位的专业性,只要学生参加了实习实训锻炼,高职院校就会认可其实习实训的质量。二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导致一些实习实训锻炼更多赋予形式化。根据多年的实训经验发现很多学生不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时更多的是在家休息或者从事其他活动,而随意的找家企业签订一下实习报告鉴定表的方式应付高职院校。

2建立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标准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的规律,科学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分配等要反映实际情况,要做到合理配置。以求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效果。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对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进行全面筹划、实施管理与考核评价,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与共同评价的办法。各自考核评价不同的侧重点,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实习的成效及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使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效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实效性原则。选取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设计的指标要便于操作,所有评价指标需要的信息要易于采集,真实可靠。

3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指标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以便准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一是实习岗位契合度。岗位契合度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为确保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学以致用,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中需要设置岗位契合度。二是职业素养。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仅要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还要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情况。职业素养可从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等方面去考察。三是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核心目的。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是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填写的实习日志和撰写的实结。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和教训都会体现在实习日志与实结中。对学校而言,实习日志与实结所反馈的信息也为学校提高学生实习管理水平提供材料,为实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3.2拓宽高职实习实训评价的主体

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即由学生、教师以及实习实训企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一是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主体应该将实训企业单位的人员纳入其中。将实训企业单位人员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其学生就业率。其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准确的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二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参与实训的学生在实训期满后要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找自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自己的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认真的填写评价意见,并且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3创新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手段

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一是要建立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评价的相关资料来判定与检测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者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等对其作出定性结论的判断。二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是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是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主要包括指导教师、校内辅导员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而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生实训质量的评价,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4构建学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的效果

4.1规范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做好实习实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不怕吃苦,在实习实训中不断提高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加强过程考核,要求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

4.2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企业的不同指导老师都能按照同一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同时,校内指导老师通过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学生实习质量做出考核评价后反馈的学生实习企业评价鉴定,掌握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等作为参考给出相对客观的实习成绩。

4.3强化校企合作,缩短学生的自我定位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篇8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只是口号喊得响亮,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形成一个成熟的考核评价体系更是重视不够。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没有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无法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及教育教学质量。很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手册、实践教学操作规程等制度,重要的是缺少实践教学技能的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规范。

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主体仍然是学校的任课教师,缺乏社会、企业及自我评价,很难真实的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时间教学质量的考核内容为实习日志、总结、鉴定等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缺少对学生顶岗实习及工作适应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考核。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的成绩多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体系,难以准确表达考核评价质量的准确差异性。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信息采取简单的传统的表格式管理,缺乏高效的软件分析平台,难以全面掌控成绩,存在信息沟通迟缓、不畅,也存在实践教学监管困难的问题。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应当考虑以下原则:系统全面性、评价多元性、可行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一个全面性的系统工程,在制定指标体系、操作程序时要全面、多层次考虑设计、组织、管理等环节,结合人才培养计划、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全面反映实践教学质量;实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校管理评价和企业考核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自我评价可以评价自我实践技能效果和学校与企业对实践技能的组织与管理效果;学校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实习表现、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实践效果;企业评价侧重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专业能力等;考核评价指标要简单、易操作,指标数量合适,方法明确,数据获取容易,管理方便。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是由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也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教学环境,通过课程与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做出适当评价的过程。例如,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素质;选择和编写优秀的实践教学教材;进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完善和使用模拟、仿真软件及系统,打造确实有效的专业发展的模拟、仿真软件平台等等。

三、实践教学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并整合实践教学项目课程。结合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把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模式分为技能素养训练、任务分解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岗位能力实训。分析各类项目的特点及相互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实训模式的特点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从课程章节的基本技能要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去探索。

(二)优化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建议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收优惠,并且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耗损和现场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调动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指导与考核评价中来。

(三)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机构。学校应当与其他合作单位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例如,可以在学校校企合作处下设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由学院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院系和实习企业、班组等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的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工作人员承担。

(四)学校与企业共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文档。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中的工作职责和项目任务,做好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相应记录,确保公正客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