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8-24 09:28: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汉语拼音教学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教学内容,它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密不可分。汉语拼音教学不仅可以辅助小学生进行识字和学习普通话,还可以在识字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文字交流必须以拼音为载体,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儿童刚入学,识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口头语言的词汇量并不少。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入学前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像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但是学生口头掌握这些词汇并不成形,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些词汇的书面形式――汉字。当学生学习了解汉语拼音后,识字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通过把汉语拼音与汉字字形联系起来,了解字义,记住字形,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汉字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工具性就显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课堂在拼音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识字,并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与写作。儿童独立阅读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然而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面对纯汉字的书本读物他们既读不懂,也读不通,只能“望书兴叹”。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拼音则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凭借汉语拼音,学生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课内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的诗歌、寓言等读物。广泛地涉猎书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增长见闻,活跃思维。小学生的早期阅读对学生智力、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汉语拼音使学生的早期阅读成为现实。

此外,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帮助写作的功能。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提倡“拼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等到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后才开始写作。在这种作文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手法不熟练,作文水平很难达到课堂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能说不会写的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识字量不足,对于识字量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拼音代替汉字,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早解决词汇量与书写量不成正比的现象。

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不断地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学好汉拼音的重要性,正确运用汉语拼音,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2-0053-01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变化识字方式,多鼓励,常巩固,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相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一、利用丰富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重点。作为老师要经常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

1.猜谜识字法。猜谜语,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求知欲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风车迷社栏目就很不错,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让大家认识汉字的字形特点。

2.儿歌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激趣。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更是抽象乏味,它需要经历一个“儿童化”的过程才能被小学生吸收和掌握。?这样才能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课堂焕发光彩。

二、多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1.小学生的识字结果具有实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自己能独立地学习知识,调动学习系统的各个要素,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

2.引导小学生们在课内外阅读中识字。在教授了小学生们如何运用识字工具和学习方法来识字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汉字的能力。使他们在欣赏课本的同时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三、激发无意注意,轻松识字

汉字千变万化,却自有它内在的规律。我们不仅教孩子只写一个字,而是要努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写字方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识字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其它所有知识的一个基础。识字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识字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

1.给字配“画”,创设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设置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去合理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山水,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老师通过插图和在黑板上板书,板图,让学生看,读,认识以后,还要要求学生用这些字生发想象组成许多新的词语。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从本课的情境认识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例如,我在教生字“丢”时,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记住“丢”字。我就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学习“丢” ,这样学生也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丢”字。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低年级阶段就对学生的这一基础做好夯实工作,这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五、结束语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不管什么时候,我认为必须把学生的识字兴趣放到首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然后再通过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必须贯彻大语文教育观,积极开发和拓展识字资源,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增强整个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志群.漫谈在山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现代语文,2007,(02).

篇3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是普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重要性

1.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1)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学习阶段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宽容他人,使学习不好的同学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自信。

(2)积极互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3)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激励和帮助。

(4)资源共享。互相体谅和彼此帮助。

(5)奖励体系。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2.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的联系

在言语的生成过程中,孩子们将复杂的内心感受通过手写或者口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且这种内化的过程必须通过人与人交流获得和生成。合作学习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交流的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尽情的参与到大集体中来,提高孩子们交际能力以及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突出。例如碰瓷事件、强买强卖、独生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小学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小学教育基础的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孩子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与合作学习的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是时代的召唤,顺应了社会的的发展潮流,俩者的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培养孩子们与人共处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甚至教育的领域中大放光彩。

3.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自身与集体共同成长的过程。

(3)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得到认可,其潜能也能够得到挖掘;有助于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彼此间的关心和帮助的重要,使得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达到一种彼此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成长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4)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过去那种反复强化或外在因素来维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效的教育,其后果不仅使得学习成效与学习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更压抑了学生本身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正如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人。”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喜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前后桌同桌学习、小组学习、集体讨论、学生讲课和情景表 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一句话,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分享,语言上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更深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道理也有所感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做带来的乐趣,也使学生认真学习每一堂课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相互学习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目标也紧密的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所应该完成的环节,成员之间直接的接触,以彼此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非常亲近体贴。不管有没有天分,他们都能够昂着头挺着胸,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显得尤为自信,无忧无虑,他们非常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值得别人尊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的参与着,自愿学习,没有被被动的感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认真聆听、积极探讨来实现的。因此成功的合作不仅使得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学会应该怎么去与同学交流交往,学会参与,学会聆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总结

篇4

【关键词】朗读;审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仅格调高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情感阅读园地。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另外,在经过反复的朗读后,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大脑并内化为其内部知识结构,在锻炼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听、说、写的水平。然而在小学阶段,许多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时往往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听、说、写”三个方面上下工夫。其中,最受偏重的是“写”的训练,其他方面的训练很容易被忽视,而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切实抓好朗读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小学的语文教科书收录了许多文字优美,描写细致,通俗易懂的文章,如《观潮》《奇怪的大石头》《钓鱼的启示》《火烧云》等。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朗读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录音,声情并茂地用声音再现情境,带领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通过想象认识到文章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认识到文章中环境美,感受自然的美丽。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晚霞斜照大地的美丽的画面就会浮现在学生脑海。“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例如《观潮》一文,文中有一段“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在示范性朗读后,可以组织学生齐声朗读,纠正他们在朗读中的错误节奏,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心中感悟到潮来了的情景是怎么样的,从而让学生感到这确实是“天下奇观”!教师在赏析作者倾注在字里行间的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后,应当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抑扬顿挫的朗读中,用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如此一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文章的自然美,激发他们喜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另外,文章的自然美能通过朗读再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并从中感受自然美,能够诱发他们发挥想象,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再者,当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就会水到渠成。

二、朗读训练对口语交际的促进作用

重音到位,节奏到位,语气、语调到位,表达情感到位这是朗读讲求的语声技术。对于书面语来说,朗读它有其特有的特点――有声。朗读与说话不一样,说话任意性大、缺少规范,而朗读则不一样,它要表达的完整与美感。因此说,朗读形式是书面语向口头语过渡的“桥梁”。

获得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前提是语言水平发展的高低,提高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朗读。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文本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直接感知语言,达成积累语言材料,从而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写字教学要求学生会读、会讲、会写、会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字这三个方面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更好的识记效果。目前,普通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因此绝大部分儿童是在母语的环境中长大的,自幼与音、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文字的直接接触少,从而导致他们对字形则比较陌生。因此,识字首先就要解决在已有的音、义基础上与形的对应关系。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指导学生朗读,那么对学生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的效果是显著的。我们常说读是写的基础,而朗读训练,则是一种形成正确读音和理解字义的有效手段。通过多读,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准确的把握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结构。

三、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6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育 重要性

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讨论已经不再是新鲜话题了,但是“时谈时新”,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究其原因不外乎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以及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综观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儿童文学中的营养,包括美感、情趣、想象以及情感却没有能够被儿童很好的领会和吸收。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沉淀。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就是儿童期,因为这一时期人的接收能力最快,儿童期的学习又大多在小学阶段完成,所以小学语文就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儿童文学出现于五四时期,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理念奠定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那么儿童文学究竟是什么呢?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应该说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处在接受学习教育的最初阶段,因此儿童文学对他们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认为儿童文学在“资源”方面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课内和课外两方面。

第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宝贵的资源

周作人在他的《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说,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他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也认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和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促进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儿童文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的语言简洁、明确、规范、活泼,这些特征对心智还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儿童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自然而然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第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延伸

除了课堂教学外,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规律, 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在阅读的思考中获得乐趣并在阅读与生活的积累中获得发现, 从而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高。儿童诗的阅读, 能使儿童掌握诗歌带韵律的节奏感;英雄故事的阅读, 能从小就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儿童小说的阅读, 可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幻想作品的阅读, 能够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对儿童本身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认知作用

认知作用,就是说通过儿童文学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他在《我怎样学习》中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 每攀登一级, 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儿童文学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 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 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

第二,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 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触动, 产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得到教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艺术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灵的力量, 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

第三,审美作用

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不仅应依循美的规律, 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 不仅长得美, 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 她忍辱负重, 经受了种种考验, 从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 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

第四,娱乐作用

好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愉悦人心的作用。快乐, 不仅能够振奋孩子的精神, 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增强, 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人在有忧愁和烦恼的时候, 需要发泄和排遣, 孩子同样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学习上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家长与之存在的代沟、自身的逆反,都会造成孩子的苦恼、压抑和焦躁。如果这时不让孩子宣泄和释放, 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心理障碍。那么, 具有浓厚娱乐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则为孩子提供了宣泄和转移的可能性,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与顺利发展。

综上可见,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正是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儿童文学的发展亟需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同步,儿童文学也亟待发挥其作用,帮助小学语文教育形成特定的教育模式,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这一份特殊的责任更促使儿童文学家不断地自我完善,以展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重要性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1]。许湘云[2]指出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不仅表现在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主体,是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丰富材料。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对于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视使得文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高。而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优势资源,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突出价值也受到了肯定。纵观近年来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到:(1)小学语文中收纳的儿童文学体裁非常丰富,主要有: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童话、寓言、儿童科学小品、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和儿童剧本等。(2)从儿童文学纳入量的数据统计来看,儿童文学选文总数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减少,以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第1学段选文总数为147篇,第2学段选文总数为127篇,第3学段选文总数为97篇。但儿童文学所占小学语文课本的比例却都不低于57%,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分别从儿童文学对培养儿童的阅读乐趣;丰富其想象力;发展叙述思维、提供间接经验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阅读儿童文学能培养儿童的阅读乐趣

阅读是能够获得乐趣的。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仅供给儿童文学的滋养,而且供给儿童精神的滋养。儿童文学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儿童世界、宝贵的童年经验是儿童所必需要的。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童话《笋芽儿》将儿童的个性融合在笋芽儿这一形象中,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笋芽儿成长的经历,笋芽儿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历程隐含的是儿童的成长历程,文章结尾处笋芽儿发出了“我长大啦”的呼喊,符合儿童语言活泼、生动的特征。文章选取的形象、运用的语言贴近儿童的心理和生活经验,文中一系列的拟声词、叠成以及动词的恰当运用也使文章充满童趣。极大的增加了儿童的阅读乐趣,引导儿童向热爱文学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二、阅读儿童文学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藉由想象来解释这个五彩缤纷、充满未知的世界,在个体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世界。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材料。儿童文学选文中的儿童诗、童话、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其与生俱来的特点丰富着儿童的想象空间。在想象的空间里,儿童可以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我想》),可以跟着小猪、小鹿、小兔一起去走山路(《走山路》),可以跟着风娃娃到处吹大风(《风娃娃》),可以除妖降魔(《除三害》),可以在荷叶上唱歌(《荷叶圆圆》),可以跟牵牛花说悄悄话(《小鸟和牵牛花》)……儿童文学给儿童提供了源自生活又超出生活的经验感受,从而拓展儿童的想象世界。

三、阅读儿童文学能发展儿童的叙述思维

叙述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又是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叙述对于儿童来说也是重要的,在生活中儿童几乎是用故事表达着自己的一切。儿童叙述思维的获得是后天习得的,儿童可以通过文学阅读发展叙述思维能力。儿童文学选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叙事作品。儿童通过对这些叙事作品的阅读,可以从中学到叙述的方式,掌握叙述的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段以童话、儿童故事为主的叙事作品一般比较简单。故事主题明显、角色单一,着重于故事起因、经过、结尾的交代,较少着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多采用顺序的叙述方式。到中高年级增加了儿童小说的体裁。叙事作品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开始丰富起来。出现了倒叙、插叙、平叙的叙述方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发展了儿童的叙述思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阅读儿童文学能给儿童提供间接经验

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是在接触一个经验世界,从他人的情感经历、思想经历、困难经历、成长经历、认知经历中获得间接的经验,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提升对事物的认识、磨砺个人意志。在文本中,思想、情感经历往往融合在困难、成长、认知经历中。

儿童文学选文中,《用心灵去倾听》、《我的舞台》、《难忘的启蒙》、《剥豆》等作品展现的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体验。《风筝》、《槐乡的孩子》、《乌塔》、《菜园里》等作品向儿童传递着富有乡村、田园特色的生活经验,在讲述乡村孩童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乡村、自然的景色和风貌。《曹冲称象》、《草船借箭》、《晏子使楚》、《将相和》以及一系列的成语故事等作品呈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睿智的战斗谋略,但文章重在叙事,对古代人物的礼仪、服饰、风俗较少着墨。而像《寻找春天》、《一次有趣的观察》、《小蝌蚪找妈妈》、《我最好的老师》等作品体现的是儿童在认知上的经历。这些文本提供的间接经验或者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或者超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前者给儿童以生活的参照,后者给儿童以经验的丰富。这些从儿童文学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有可能作用于儿童之后的现实世界。

2008年,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发动一批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讨论,他们认为儿童文学文本教学应聚焦文本中的形象和感情,注意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完整性,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出童真、童趣;而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提高儿童文学素养,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同时也有益于教师[3]。沈红[4]也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跟据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以及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其文本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关系,避免利用文本灌输知识,利用文本进行思想教育,让儿童文学散发儿童味、文学味,让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读出文学味。由此可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重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的同时,要以童话课文作为载体,还应该不断提高儿童文学修养,加强教师对童话的审美教学,改变以往的陈旧教法,营造出美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王泉根.赵静等著.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18

[2] 许湘云.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业[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教学对策

所谓朗读,就是学生大声响亮地、带有饱满感情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过程。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作用由此可见,它是品味语文之味最好的方法。朗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发展。优化阅读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没有给出朗读的要求和目的,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没有做好指导,没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情感,在朗读完成之后也没有进行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朗读缺乏重视和目的性。

2.朗读训练的时间短

有的老师一般将朗读安排在课前或课后,作为预习和课堂最后时间的简短复习。课堂的大多时间还是被老师的讲解占据,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足。

3.朗读能力差异较大

这是小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普通话不过关,音调不准,方言太重,唱读严重,朗读中随意增减字词,结结巴巴。不管是在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内容时还是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检查时,语文成绩好的优等生都是朗读的主角,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较差,又缺少练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朗读能力的差异较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对策

1.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要从区分读准第二、三声入手,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准确的发音要领,并配合运用肢体语言,学习第二、三声。如,教给学生第二声,其相当于写笔画提,只仰。第三声相当于打个钩的动作。同时也可以熟记顺口溜:一声平、二声仰、三声拐弯四声降。其次,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要加强对翘舌音的指导,并区分好平舌音,同时还要注音轻声、儿化韵,教会学生发音的方法。

2.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普通话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如果教师能操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出现在课堂上、校园里,学生就会被吸引,而后效仿。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训练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自由交流。课外鼓励学生自我尝试,引导训练,要求学生多听广播,朗读带模仿练习。此外还通过举行普通话知识和演讲朗读竞赛等活动,以此,来推动普通话的练习,以赛促学,以赛促读,以读促说。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个人的文学修养,积极参加教学理论学习,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集中朗读、分散朗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以及朗读比赛等方法,吸引学生投入朗读,养成朗读习惯。利用朗读媒体,让学生通过“初听―跟读―再听―试读”的过程,激发其兴趣,平静其心态,为其进入角色营造氛围,进而再培训学生的语感。

在讲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壁虎妈妈的回答的朗读,要注意对壁虎妈妈“笑着说”这一感情的把握。壁虎妈妈为什么要笑着说?因为小壁虎不知道自己的尾巴要长出来,不用去借,别人的尾巴也不能随便借,因为各有各的用处。老师指导学生在朗读壁虎妈妈的话时要放慢语速,体会壁虎妈妈对小壁虎的疼爱之情。

4.确保足够的朗读时间

精彩有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既备教师又备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其次,要找好朗读材料,可根据课文的特点,精选课文中重要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朗读的指导与练习,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朗读效果。

5.以朗读展示带动学生朗读

老师和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朗读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动全班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于重点的课文或者段落,老师要进行朗读示范,通过老师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对于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要多给予表现的机会,可以激活全班的阅读氛围和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朗读教学效果。

总之,朗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需要老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共同努力,形成指导朗读的纵向合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一些朗读教学的对策,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红葵.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