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8篇

时间:2023-08-24 09:28: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篇1

一、目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评价中存在问题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不断增值,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增加资本积累,发展经济,国家有关部门在1994年颁布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中规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为:

根据这一指标与“1”的关系判断保值增值情况,等于1为保值,大于1即为增值。该指标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可以前面反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直观的显示国有资产运行状况。这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一指标过于简单、笼统,不能详细反映国有资产运营的内部情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指标站在宏观的角度考核国有资产的总量,而没有对国有资产的结构加以考虑。这给人一种假象:认为,考核期末的国有资产价值同期初相等,即为保值:大于期初,即为增值。在实际工作中,保住资产的总量就是保值了,资产总量增加了就是增值了,甚至认为企业不亏损就是保值,盈利就是增值,似乎保值是增值的前提,增值就一定保值了。然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能局限于总量上,还应注意国有资产结构上的保值增值。

简单的说,国有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市场运作中,具体的形式会不断的转化。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会有损耗,这部分损耗的价值转移到其生产的产品中去,产品或形成企业的存货,或实现销售,成为货币资金。其结果都是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化流动资产的价值。使国有资产的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即使国有资产的总量增加了,其结构的变动可能导致其中的某一部分减少了,即没有实现结构上的保值。因此,增值了不一定意味着保值了。

2.由于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结构细分,该指标也没有考虑到各类资产的损耗。例如,固定资产会有折旧,目前我国企业考虑到市场风险与固定资产本身的特性,普遍采用加速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准备,以便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补偿;而无形资产一般也要按年限平均摊销价值,计入管理费用;流动资产会发生减值。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更具有实践意义。

3.指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是经济运行的必然,也是经济的需要。如果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就会导致利润的虚增,而且会使企业无法在原有规模持续经营,这样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将失去评价意义。

4.指标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不同时点上等量的货币,其价值是不等的。作为各种形式存在的资产也都如此。一项资产闲置不用,其机会成本就是将这一资产转化为货币,存在银行中,这样可以获得的利息。因此,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要将银行利率考考虑进去。

二、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新思路

在现实和具体的经济活动中,不同国有资产的功能与使命各不相同,因此,对其增值的界定与考核也必然不一样。所以,对现实经济活动中国有资产的增值问题,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和不变的指标来笼统的评价国有资产的增值能力与增值程度。但从科学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国有资产增值,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资产结构改善。由于国有经济有其特殊的产业适应性,如果选择不科学,就使得一些国有资产配置在国有经济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产业面上,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低效配置,弱化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国有资产增值力。所以,国有资产必须要在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真正选择和确定关键领域、命脉部门和战略产业,而不是固定的不分轻重的守住一个领地,无视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与产业中心的转移。

2.资产关系对称。产权关系对资产的质量与功能都是影响重大的因素,国有资产中的产权关系,应该在权责利险等方面,表现出对等关系,不能让现在广泛存在的权责利险关系不对称的现象继续影响国有资产增值动力的形成与强化。

3.资产质量提高。对于一般的资产质量而言,主要是考察其在市场关系中的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生命力。国有资产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形成和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不是依靠超经济力量,而是依靠自身所在的产业地位和所在产业的资产质量,所以,资产质量提高了,就等于控制的力度增强了。能够发挥更多的低质量资产所不能发挥的功能,这也等于国有资产增值了。

4.资产功能增强。国有资产的功能增强,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能够真正的重要部门、关键领域和战略产业中占据支配和主宰地位,并使自己所支配的领域要能够较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表现出生机与活力,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争取以示范和榜样的力量来确保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这样,才真正意味着国有资产的功能增强了,同时也意味着国有资产增值了。

三、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新对策

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着重应该把握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国有资产的实物磨损在价值上必须给予足够补偿,依据厂房、设备、工具等的生命周期提取折旧费。二是国有资产的精神磨损在价值上也必须给予足够补偿。不论是技术进步引起的原设备贬值,还是新式设备投入竞争,都会造成资产的正常缩水,因此提取折旧时必须考虑精神磨损的因素,只有加大折旧比例才能补偿损耗以求保值。三是要管好用好技改投资和基建投资。从市场前景预测,项目可行性论证,投入产出效益分析,资产负债结构等多方面把握投资决策的方向和节奏。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稳步实现扩大再生产,确保新项目按期投产并实现预期盈利目标,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四是搞好资本运营,谨慎地推进低成本扩张。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客观可能,抓住有利时机,运用联合、兼并、收购、出售股权、变现闲置资产等手段,优化资产结构和扩大资产规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常用办法。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理应有所作为。五是不仅要搞好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也要搞好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千方百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信誉和知名度。这也是促进资产保值增值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2

隐形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另一条渠道,有以下表现:第一,一些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措施不当,致使企业亏损或者破产,导致资产流失;第二,由于人为原因,在核算上存在较大的失实,流失比较严重。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

1.在客观因素方面实施会计监督。

在评估和确定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的时候,应当进行综合考虑,全面作出评估。因为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单纯的从会计账簿上计算出的数字反映出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情况的。在当前的一些企业中,计算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往往从会计账簿上根据期末和期初的数值来确定。这种计算方式并不合理,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例如: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期内,国家对企业实施了新的项目,增加了一定的资金投入,那么在计算时,如果只是按照会计账簿上的数字计算,那么企业的国有资产肯定会增加,如果就这样单纯的说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得很好,那么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这部分投资不是企业自己经营所得,因此,需要在计算时将这部分追加的投资减去。类似也应减去的还有:国家的专项拨款、企业的捐赠、由于“先征后返”政策增加的公积金等,此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不属于企业经营所得的资产,也应该扣除。这些都是由于客观因素引起的国有资产增值,而不是企业自己经营所得,那么在计算国有资产是否增值时,会计人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会计分析时,扣除应该扣除的部分,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有效的监督。

2.在主观因素方面实施会计监督。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方面,在实际中,经常存在某些企业的经营者弄虚作假,使得国有资产虚高,而实际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主观因素方面,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固定资产折旧。一些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时,由于有关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了重新估价,使固定资产的原值增加,但是在折旧时,企业仍然按照原来的计提折旧,这种情况会导致虚增利润。因此,考核时,会计分析人员应当注意,对相关部分要进行扣减。2.2人为扣压支出、消耗。一些企业为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考核时,故意将企业的一些支出或者材料消耗扣压,以减少国有资产的消耗。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在会计账簿上及时作好记录,在最后统计时可以有效扣除。

3.经营投资损失或者获益。

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产受到损失,但是这些资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一时无法核准,或者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在考核时期无法进行计算。会计人员应当注意到这种情况,在考核时,要做出相关的说明,阐明其对国有资产的影响以及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在考核时,企业经营出现了扭亏为盈的情况,企业经营投资获益,这部分获益的资金可以对前期的亏损进行弥补。这个时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分析时,应当调整期末值,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准确反映。

4.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处理。

如果在考核期内,存货或者固定资产出现亏损等情况,会计人员也应当核实其金额,在会计账簿中予以反映,调减期末值;如果出现存货增加或者固定资产增值的情况,会计人员也应当在会计账簿中予以调整。

5.对企业的往来账。

如果在考核期内,有些账目没有结清,那么会计人员也应当根据账目增减情况,相应的调整期末值,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6.资金预算执行。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制相应的资金预算。会计人员要肩负好自己的职责,对企业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更好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结语

篇3

摘 要 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本质是企业在经营期内要不断地创造利润,创造效益,通过经营利润实现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源泉。

关键词 企业资产 保值增值

一、企业实行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1.从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看企业实行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性。第一,有助于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完善和实施;第二,可以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第三,可以确保投资者的投资完整,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第四,可以防止经营者产生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确保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战略目标实施的延续性;第五,可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工作原动力,合理评价经营业绩,做到奖罚分明。

2.企业经营效益低下,难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一是企业经营成本与费用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企业经营效益其二是企业的现有资产未能物尽其用,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效力。

3.企业资产流失严重,已成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障碍。主要有:其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管理者难于有效地运用企业资产创造经营效益。其二,企业经营管理者头脑中未树立起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观念和意识,至今没能把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经营活动的终极目标。其三,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不能落到实处。

二、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理论问题

1.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三个子概念有机组合而成的。这里的“企业资产”不是指企业的总资产即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总额,而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保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期末净资产数额等于期初净资产数额;“增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期末净资产数额大于期初净资产数额。因此,所谓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期末所有者权益等于或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

2.为了把握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概念,必须注意的问题。不能把企业资产总额保持不变视为企业资产保值,也不能把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简单地认定为企业资产的增值。如企业以负债形式增加资产,就不能简单地认定为企业资产的增值。但如果企业资产增加额抵减负债增加额为正差额,即负债增加资产所产生效益扣除负债成本还有盈余,则可认为企业资产增值。质在于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途径与对策

(一)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需要主要的问题

1.新增资产因素的扣减。在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中,对由于资产评估溢价增值、投资者增加投资、接受捐赠等非经营性因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要从考核期内净资产中扣除。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应是运用资产通过正常经营而于其经营成果。所以,只有扣除这些因素,才能正确反映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2.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全部进入当期损益要严格审查。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实现的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支出不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期如实反映进入损益,造成虚减虚增利润。因此,在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相关报表时,要特别注意审查往来帐、成本的真实性和配比、各项经济业务合同等,清除对所有者权益构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因素。

3.要重视对固定资产、存货的审核。固定资产净值和包括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折旧的计提情况、技改大修情况等,防止固定资产的账外流失。同时,要严格审核存货的盘点表及相关资料,防止存货的流失及存货积压,形成潜在亏损。

4.企业坏帐损失要引起特别重视。因此,要严格审查清理经营期内的坏帐,防止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长期挂帐的呆帐、死帐不加以处理,而使其作为债权的一部分,构成企业资产存量不实,所有者权益虚增,造成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数据失真。

(二)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与对策

1.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和费用。企业资产在运营中不亏损,是保值的起码条件,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增值的保障。投资者投入到企业的资产,经过精心经营产生效益,通过利润反映出来。成本补偿是简单再生产的前提,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成本补偿实质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要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必须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这一根本环节抓起。

2.强化以资本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建立起激励和制约机制。把资产的占用和利益联系起来。占用资产,要有科学合理的回报,这就需要规范各单位对资产经营权和收益权,建立科学的关于资产占用费、资产占用额等的制度规定,约束资产占用者的行为,把资产经营者业绩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与干部的考核、晋升挂钩,引导资产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强化资产经营的理念,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

3.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及建立规范的资产。

评估方法与管理体制。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和企业资产合理流动,是引导资产向高效益领域的转移,微利亏损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手段,或搬迁改造,进行资产再开发,这些企业资产的转移和再开发,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资产得到合理应用,效益会有较大提高。或是采取产权转让方式通过规范交易市场,将企业资产转让,筹集资金,进行新的组合,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这也是盘活企业资产的重要手段。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及建立企业内部有关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保值增值的前提和保证,而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财务管理成果的重要体现。各部门应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把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做得更好。

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首先要明晰产权,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全面建立财产权制度,明确其责任。企业在国家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起本行业、本企业的资产监督管理实施规则,落实国家赋予的各项责任。

参考文献:

篇4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重要性

要想了解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审计方面的重要性,就需要对其基本的概念加以了解。首先这是国家所有的一种资产类型。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可以说国有资产涵盖了国家的一切财产以及与之相关的财产权利。在国家出现以后,国有资产也就随之产生了,并且伴随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着。一般情况下,国有资产主要表现为三种主要形式,一种是经营性的资产内容,一种是非经营性的财产,还有一种是投资性的资源管理项目。在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审计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要确保国家以及相关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更加真实的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审核,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为企业营造出一个更加舒适和谐的环境,这样便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对国有资产在企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工作,实际上是将公有制作为主体,并且加强对多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稳固。可以将其当做一种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国有经济保值增值方面的审计工作,还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强对国家所有权的维护工作,将国有经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另外,审计工作还可以对国有资产起到公平公正的作用,审计部门是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而存在的,通过相应的审计之后,将其他具有利益关系的部门相互独立起来,这样国有资产体系才能实现更加良好的运作。因此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维护企业实现公平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推动力,成功的将企业注入活力与长久的生命力。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内容

(一)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保值增值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予以审核,从审核的情况中就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越来越好还是有所退步,因为在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都需要通过对国有资产的审计才能实现,从中也可以看到国有资产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予以执行。在固定资产的检查中,主要检验的内容是企业所登记的固定资产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具有没有登记在册的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以及维修的相关情况一定要记录下来,不能出现私自占用甚至租用的现象,资本的使用应该以安全性与完整性为前提。以企业的固定资产为例,要按照折旧计算的方式对企业所提取的固定资产情况匹配,看是否具有一致性。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企业极有可能出现减冲资本的行为,通过审计都可以检查出来。企业在对资产进行报废以及转让处理的过程中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这些都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又例如企业在注册资金方面出现了变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进行相关变更登记的办理,这些问题在审计的过程中都可以集中的体现出来。

(二)对国有企业的负债情况进行审计

如果国有企业出现了负债的情况,这就说明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需要通过劳务以资产对债务进行偿还,在保值增值审计的过程中,可以说这是一项减分项。但是对国有资产的负债情况予以进一步的审计,却有助于更加详细的了解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可以明确的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更加详尽的认知。在具体负债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保证各个资产在国有企业中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只有完全掌握国有资产在不同时期的状况,才能真正的达到对国有资产进行估量的目的。将国有企业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这样对于负债企业的风险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对负债进行估量也未必对国有企业不利。

(三)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情况与保值增值进行审计

在这项审计内容中,主要是运用各种财务手段以及工具对国有资产中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的是将资产的实际利用情况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对国有资产的相关情况更加的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检查企业中保值增值的审计。以企业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例,高效的利用才能实现设备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中对设备的利用率明显不高,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探究其原因,对于不能高效利用的原因予以查明,这时运用审计的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对企业中的指标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对比,也可以对产品进行纵向对比,在对比中找出企业的优势以及劣势,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如何改善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保值增值制度,才能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一制度的建立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并且要在源头处体现出国有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进而体现出权威性的发展特点。有法可依是实现审计工作顺利展开的首要前提,在相关管理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审计,实际上能够进一步完善并且健全审计的结果,将其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将收入与支出进行对比,以此作为会计处理工作中的依据,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原则,看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目的。使得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有力完善的保障。

(二)加强国有企业资产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体系包含了会计信息质量,资产财产安全以及决策制度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就为企业在各个情况以及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是企业应对风险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应该借鉴采用内部控制制度,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做一保障。尤其是在企业的资金管理、库存管理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规范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长远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变化快而且多样,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处在各项工作都在改革的中国社会,国有企业的发展更是多样,因此,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审计时,要注意结合时展的背景,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将审计手段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比如,除了检查以往常规的考核指标外,还要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负债原因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结合企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合理的建议。同时,除了对审计的指标进行创新之外,审计的方式也可以相应进行改变。比如,建立完善的审计体制,保证审计结果能够真实体现出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且能够将审计结果进行有效利用。

篇5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问题。在这两者的关系中,保值是基础,增值是目标。因此,从资产运行的过程看,固定资产保值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为补偿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而提取的折旧额。要能保证原有固走资产使用价值的更新,而不致于因为通货膨胀而发生贬值;其二是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从两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其资产净值能维持原有的规模,而不发生资产流失和资不抵债。资产增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从一定的时间区域来观察,某一时点的资产市场重估价值与报告期某一时点的资产按市场价格的重估价值相比较,在这两个不同时点上,按同一价格估价的资产值,若后者大干前者,即为资产价值的增值额。由此可见,考核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包涵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额的计算问题;二是按市场价格对于资产价值的重新估算的问题;三是资产增值与增值率计算问题。在这里笔者仅就通货膨胀条件下,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谈谈资产的保值问题。

一、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核算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货币表现,在一定时期内提取折旧的数额,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与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这是传统会计核算折旧额时所遵循的原则。但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的条件下,计算折旧时,除了仍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当考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提折旧基金,能够从使用价值上恢复原有规模。如1985年投资100万元,购买每辆载重吨位4吨的10辆载重汽车,寿命期为10年,提取折旧100万元,1995年这批汽车报废,由于物价上涨,再用这100万元折旧额就无法购买具有原使用价值的10辆载重汽车。因此,在新的条件下,折旧额应当要保证固定资产原有使用价值得以补偿,这是折旧额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同时,亦是资产保值应遵守的准则。

二、折旧额的核算方法

(一)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贬值的量变规律。

为了正确地核算折旧额,即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能抵补货币贬值的损失,在固定资产寿命期各个时间阶段上所计算的折旧额之和,能够满足从使用价值上恢复原有固定资产规模的需要,这首先就需要分析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贬值的量变规律。

固定资产是长期使用的物质资料,而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是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因而,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过程是:

购置建造一交付使用一报废一再购置建造。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建(购)置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始点,报废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终点。在寿命期中,固定资产每年在提取折旧后,其金额必要产生一个无形贬值量。这个贬值量的变化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Z代表固定资产原值;Z’代表货币贬值的损失量;Y代表年折旧额;L代表物价上涨率;l,2…n代表时序;n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为了避免固定资产贬值的损失,在核算折;日时,应当把贬值(Z’)加到折旧额中,进入产品成本,待产品出售后,收回折旧以满足更新固定资产的需要。

(二)核算折旧的公式设想。

上面从递减折旧的观点,考察固定资产逐年递减的贬值量的变化规律的,但为了正确计算年折旧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即一方面以整个固定资产原值为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可把逐年贬值量加到固定资产原值中去,使固定资产从其生命的始点到生命的终点,仍能保值。另一方面每年提取的折旧额,从第~年末开始,直至折旧终止为止亦逐年加进一个贬值额,并假定固定资产在报废时无残值,则可建立如下公式:

把上述方程作为如下整理,则:

整理后简得:

现仍以本文前面购买10辆汽车为例:

Z=100万元,n=10年

则该批汽车的年折旧额为:

计算结果,每年提取13.8909万元,在10年物价总水平上升87.186%的条件下,在10年后仍然能够购买载重量为4吨的10辆载重汽车。然而按传统的方法计算折旧,即100万元10年=10万元,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所计算的折旧总额,是无法按照原有固定资产使用价值规模更新全部固定资产,即无法保证固定资产保值的。

三、核算折旧额的几个具体问题

通过实例证明,笔者认为上面所设计并经过推导,论证所建立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计算折旧额的公式是科学的,但在应用公式时,仍有下列问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价格指数的选择。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商品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其物价上涨幅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编制有各种性质的价格指数。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当采用哪种价格指数为宜呢?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综合反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变动程度,而且与折旧额的联系最为密切。

(二)固定资产贬值率总额。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经济问题,它关系到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与国家财政收入等问题。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与分类指数,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价格变动作出预测,并以定额参数的形式公布,供各企业计算折旧时采用。当然我们不否认制定定额参数即货币贬值的定额参数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但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可以在预测的基础上经有关专家讨论,尔后经有关权威机构批准,再行公布采用。

(三)定额贬值率与实际贬值率的问题。

货币定额贬值率与实际贬值率是要发生离差的,因此,根据定额货币贬值率计算的折旧额和实际货币贬值率计算的数值之间,必须要产生一个差数,为此需要调整。一般来讲,在年度执行过程中,可按货币定额贬值率计算,待年终决算时,再根据实际货币贬值率进行调整,其公式如下:

YI=Y[l+(L1-L)]

式中:YI代表调整后的折旧额;Y代表按货币定额或预计贬值率折旧额;LI代表实际货币贬值率;L代表定额货币贬值率。

设Y=13.8909万元;L1=0.07;L=0.0647

篇6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固定资产 全生命周期管理

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资基础,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因此,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设备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石油企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很有必要。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固定资产是一个动态的生命周期,在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是一环紧扣一环的闭环管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它从固定资产的规划预算、购置建造、使用维护、改造维修、定期盘点、淘汰处置全面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查找管理漏洞,适时调整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化,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综合效能,持续推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各项固定资产有限掌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一)闭环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制度,在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固定资产高效率低成本使用,使企业整体的投入产出水平得以提高。

(二)动态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动态管理机制优于传统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管理,记录、分析增减变动的全过程,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分析提供有效数据,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产,避免重复购置造成的浪费,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二、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尤其是油品销售企业集团化集中管理,点多面广,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大,随着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投入的增加,必然会带来了一些新的管理上的问题和挑战。

(一)固定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石油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重实物轻价值,重投资规模,轻投资效益,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重购轻管,账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存在,重清查轻分析,重复配置,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购建审批及实施不严谨

部分石油企业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缺乏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石油企业点多面广、区域跨度大、经营特点及消费群体有地区区别,因集团统配资产不适用而长期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购建维修项目因为赶工期,往往重经营,为了尽快投营而牺牲等待期,造成油站的整改质量不过关,反复整改加大维修费用。

(三)实物变动与财务记录不同步,造成账实不符

石油企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链条长,固定资产的实物变动管理工作量大,业务处理审批流程复杂。往往存在不经审批的相互调拨,信息传递不及时,实物形态变动与财务台账记录更新不同步、不匹配,都会造成资产的账实不符。“在建工程”转资不及时,或占用其他费用购置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会出现有实无账的账实不符现象。报废处置、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不够完善

石油企业大多单位目前仍依赖手工台账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变动,由于管理单据涉及部门人员众多,传递记录滞后,固定资产的历史操作和统计工作量大、时效性差、准确率不高、信息查询不便,无法动态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状况,无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统筹调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和重复购置。在现使用的系统中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模块与相关的模块衔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针对某项固定资产生命的特定阶段进行管理。即使是ERP系统,与资产相关的信息分散在项目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维护、资产会计各个独立的模块,没有专门的管理模块与所有相关的模块衔接,资产管理技术系统与价值信息也未能实现有效集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信息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

三、加强石油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固定资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观念

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强调管理范围的全面性,固定资产占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和措施,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形成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相互配合,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固定资产的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实现资产整体优化的管理;以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为出发点,贯穿固定资产管理各阶段,从严管理经营固定资产,积极盘活闲置待用资产,确保各项固定资产有效掌控、征收创效、保值增值,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优化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优化资产的流程管理为主线,从固定资产的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处置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加强部门之间内部协作和控制,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完善跨部门交接的关键点设计,明确部门责任人的相关职责,形成一个由实物部门、财务部门、使用单位齐抓共管,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贯穿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及时准确的动态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运维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和全面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一事一物一档”,强化痕迹,形成强有效的闭环管理,严控风险。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现场查验,加强固定资产现场巡查管理,确保对资产的使用管理及时监控,切实推进资产从严管理,促管理创效。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确保账实相符

在每个实物使用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负责本部门资产台账登记,不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物,及时更新相关的使用及变更记录。每半年或至少每年一次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实账物,摸清家底,掌握资产使用状况;对是否涉及抵押、担保及诉讼事项,被他人占用,账实不符等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跟踪解决,涉及账务处理要及时,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安全完整。规范业务流程,建立一套从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等环节入手的管理和业务系统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目标控制和考核,避免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严格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防止占用其他费用购置固定资产,对已完工的工程及时转资,正常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保证账实相符。

(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先进信息系统的实施有助于固化贯穿固定资产实物全生命周期的操作流程,实现无缝连接,有助于各部门、各环节被有效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系统。将原来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分散管理,变成了信息化集中管理,在计划部门、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单位之间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将ERP信息系统中计划部门的投资信息、财务部门的资产价值信息和设备部门的资产运营信息进行衔接,并向基层延伸,组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管理平台,在系统上及时反映资产的动态变化,全方位掌控固定资产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原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和资产流失等问题,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在现有的公司门户信息平台开辟专项固定资产管理板块并创建链接,实现各使用部门的实时查询,便于根据各使用部门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资产,减少重复购置和冗余浪费。使得各种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用得其所、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减少企业基本建设及后期维修维护资金的投入,以有限的建设资金不断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湛江石油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朱虹,张庆伟.油田企业推行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构想[J].企业管理.

篇7

1.现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存在不足

目前,在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保值增值考核机制,特别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更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督察员,只有在内部加强审计和监管,才能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保证国有资产的不被流失,进而更大的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目前,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审计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具体的考核程序存在很多的问题。另外,有一些的保值增值审计工作只是存在形式,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不能很好的推动资产的正常快速流转,减缓了资产应有的流转速度,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2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方法体系

在我国,有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的方法体系还存在漏洞,不完善不全面的审计方法阻碍了审计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庞大,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因此,保值增值审计工作也变得更加的繁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大。如果缺乏精确的、高效的审计方法,将会使得审计工作更加的难以开展,也会造成审计结果的误差变大,被客观制约的审计工作将不能真实发挥监督的效果。

二、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方法

1.加强监督国家资本金的完整性

国有资本的检查项目中很重要的就是国家资本的完整性。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是否是合理和合法的,,是否有故意去冲减国有资本的行为;另外,账面资本损益之外的支出是否按照正确的报废、毁损以及转让方式,也就是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的方式。企业在对外界进行投资时,是否在账面上进行了恰当的处理,规定的权益法核算方法是否得到应用;若企业的最初注册资本金额发生变化时,企业是否变更登记手续等。这些会计处理都会涉及国有资本的完整,其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国有资本金额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企业内部应当注意这些核算的环节,加强监督和检查国有资本的完整性,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2.加强监督国有资产计价的合规性

企业应当依据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检查资产增减在增减过程中参照了规范的计价体系。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当企业发生业务时,存在的直接或者间接费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是否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另外,当会计核算业务发生时,是否正确区分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否存在不正常的未分摊的费用。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主营业务的核算时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不合规定的收入记录,主营业务收入的每一笔记录,是否存在真实的原始凭证。另外,在国有资产的评估、变卖的过程中,审查或者监督是能够按照规则执行,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3.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核查

一般企业的实力不能从表面账户看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核查企业是否有私设金库和账户。在综合评价分析各项指标时,应当详细分析各项指标,分析的内容既要有横向也要有纵向,这样才能比较完整的分析企业的实际水平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从而找到哪些主导因素约束着企业资产的使用效果,然后根据发现的原因,努力改变这些问题,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主要固定资产是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这些固定资产因为受到严重的管理计划的限制,所以一般不适用市场进行定价决策,当然也不能根据现有的资本市场去评估它的真实价值。因此,利润不能作为唯一的企业管理目标,应当重视社会效益等其他的综合指标。在对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价值衡量市,不仅应该考虑经营效益,还应该考虑一些企业形象、荣誉等的提升。当进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时,不能仅仅参考一项标准,应当启用综合复杂的指标体系,以便于准确的进行核算国有资产的价值,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审计的质量。

4.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度和审计监督

篇8

国有资产包含的内容很多。笼统的讲就是国家当前拥有的财产的全部的集合。要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从分类角度,国有资产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可以划分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又可以按照流动性划分为固定资产、可流动资产等等。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对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国有资产介绍入手,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和不能有效实现保值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给出了保值和增值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

国有资产;保值;计算方法;企业管理

1 国有资产简介

1.1 国有资产存在的形式

国有资产从表面来看不难理解,但是真正了解国有资产包含的内容,了解国有资产重要性的恐怕并不多。尤其是国有资产如何实现保值与增值,很多人更是知之甚少。能列举出几项具体措施的寥寥无几。国有资产存在形势多样,以各种形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并不去关注。比如在农业问题中,为了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有资产就以补贴的形势出现。在应对灾难时,出现的抗灾救灾,需要的相关经费。除了来源于社会各界的善款。最根本的来自于国家的拨款。这也是国有资产存在的一种形势。再比如贷款、固定资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1.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简介

首先了解国有资产的保值。国有资产的保值是增值的前提与基础。如果保值无法实现,那增值就更无从谈起了。保值从字面意义上讲,是让资产保持原有价值,不贬值不流失。可能有人会问,正常情况下当然会保值。但实际包含很多原理与问题。比如固定资产。如楼宇、厂房等。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就会出现损坏,需要维修。同时因使用年限的增加也会出现折旧费,从而出现贬值和资产的流失。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让资产体现使用的价值,赚取价值,去弥补折旧相关的费用。这就是保值的道理。综合的讲就是要利用资产的使用价值创造新的价值,从而补偿各种折旧相关的费用。乃至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和贬值。关键的平衡点就在于,国有资产通过种种运行方式,创造出的价值能够抵得上资产流失。这就实现了资产的保值。

其次,国有资产增值问题。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的基础上,应该争取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按照时间点为单位。某个时间点或者说固定长度的时间点的集合(固定时间长度)中如果在资产的估值中,后期的估值高于前期某个时间点的估值,也就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由于国有资产数量巨大,存在形式多样化。所以在具体实现增值中要考虑时间长度、计算方法等多种因素。属于相对增值。

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面临的难题

国有资产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原因有多种。首先部分国有资产无代价无偿还的转变成非国有,这造成了资产流失,对国有资产保值的实现设置了障碍。另外国有资产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创造新的价值,甚至国有企业在经营中出现大规模的经济亏损。这些都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与流失。但这些属于综合性原因。把原因具体话,很多因素造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困难。这里举例说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赘述。

首先监管缺位,不能发挥监督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体现为公款挪用,制度不完善,经营混乱,却无人管理。甚至出现了亏损都无人问津。审计功能滞后,不能发挥作用。其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任意挪用公款。形成公款私用、占用。再次产权变更、改组、改制并购过程中的流失。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清产核资不彻底,或者进行清产核资时只将账面资产作为清查值,使得有些账外资产无法纳入改制范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权力资源滥用某些企业领导擅自作价,干预产权转让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与中介机构恶意串通,采取“高值低估”等手段侵吞国有资产。最后,资产估值的计算方法不精确,出现计算错误,资产流失却盲目乐观,资产实现了保值却忧心忡忡。

3 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方法与建议

3.1 采用科学的计算公式

在对国有资产计算的时候,要使用科学的计算公式,正确体现国有资产情况关注容易出现误算错算的位置。具体操作中,在计算折旧问题中,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采用官方提供的价格指数作为计算参数。合理的去预测价格变化趋势由权威部门进行合审。

3.2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国有资产运行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在内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全面清产核资,摸实家底。做到管好收入,专款专用。建立和完善资金走向跟踪、管理制度。在国有产权退出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和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行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奖惩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

3.3 宣传、监管、法律手段多措并举

从宣传入手,以监管发力,用法律为保障。宣传国有资产的重要,企业机关人员要严格自律,同时互相监督,监督职能部门发挥作用,严查严管。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工业会计,1997(09)

[2]盛靖,刘贵祥.谈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问题[J].工业会计,1996(01)

[3]章元瑞.试论国有资产流失及其治理[J].教育仪器设备,1996(01)

[4]张海鹏.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0(04)

[5]韩雪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6(06)

[6]刘云平,毕丽华,晋文辉.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沉思[J].时代论丛,1996(03)

[7]周晓苏.国有资产流失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财会,1996(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