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09:28: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高教育质量,主要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首先是课上得好,能够把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又好又快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经流行过前苏联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按照巴班斯基的解释,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在我国近几年来没有人再提了,但是我认为,这个理论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在当今我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这种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师就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优化教学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的整体结构,教师和学生均遵守卫生学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使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现在教学中有一个误区:不是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而是向课外作业要质量。这叫做本末倒置,或者叫做缘木求鱼。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每天上课五六个小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听懂,学会,课外作业只是起到辅助巩固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学会了,作业负担就不会太重了,课外就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从事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整体提高了。
过去曾经提倡过“精讲多练”的原则。这是指课堂上的精讲多练,并非指在课外多练。提倡精讲是要求教师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多练也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减少在家庭的作业负担。
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就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一堂课上得很顺畅,但只调动了少数几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堂课也算不上是一堂好课。教师上课时要特别照顾不太活跃的学生,研究他们的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兴趣是在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和对学生的鼓励中培养起来的。
教师要研究教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研究教材不只是研究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要研究如何使这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每个学生都掌握。
关键词:生物教学 教学方案 观察实验 教学质量
生物课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生物学科的教学与当前世界重大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当今世界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从长远的科学发展趋势看,还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看,都离不开生物的研究。因此,从初中抓起,对初中生进行生物科学教育意义重大。对中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进行生物课堂教育的主体是教师。那么,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落在了生物教师的身上。作为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并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做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要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强调学习的过程,要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要全面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节课的总体设计,是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首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了然于心,提出的方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操作性。其次,方案的制定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再者,教学设计要有个性,避免照抄书本,沿用旧的做法。
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基础。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设计、学法指导、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等。课堂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灵活掌握,有所侧重。
二、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从观察和实验入手,掌握学习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现在使用的中学生物教材,侧重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在初中生物实验课本第一册(下)就有学生观察与动手的实验29项,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4项。生物实验对一个普通中学来说,困难较大,一是实验材料的准备,二是缺乏实验教师。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每一项实验。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让学生感到实验教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往往存在着与时间、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这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如果错过了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的最佳季节,那么生物教学也就错过最好时机。
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赞美生命的最有效办法。教师除了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好实验所需之外,还要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形象、直观,不仅可以直接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感受生命诞生、发展的过程,对生命产生敬畏和热爱的情感。
三、巧妙设置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堂好课,就在于教师能够巧妙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设置,一是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题有启发性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争论,说明了问题使学生动了脑筋。二是要有层次性。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能够将问题引向深入。三是要体现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不能告诉学生结论,要体现学生思维的过程,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新陈代谢时,教师作了以下的问题设计:(1)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2)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3)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并没有从概念讲起,而是先设计问题,然后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最后由学生根据以上的内容自己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学知识中能够设计的问题比比皆是,只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师生之间存在的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等诸多关系,因师生在教学上存在着期待效应,从而推进其他关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渐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层面,其他关系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心理关系又是必然伴随教学关系而生成的关系层面,在教学关系中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和联系,如果“知”与“情”分离,那么教学关系也不会有效维持。个人关系则是师生集体交往和关系的一种补充,并以更为浓烈的情感色彩作用于教学关系和心理关系。道德关系使教学关系顺畅,心理关系和谐,个人关系更为正常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以及教学相长的迫切需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应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时捕捉他们的思想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发展。其次,教师应积极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师生教学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提高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加,师生情感就将朝着积极方向转化,而获得教学成功。再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没有歧视,没有不公平,那他会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愿意听教师的话,配合教师,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有效的备课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备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本节课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方面得到怎样的协调发展。即有怎样的教学目标?
(二)备教材教法
1.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是否已掌握。通过课前的复习回顾结合学生提问,使不明确的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正确认识。
2.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要精心设计。要在知识呈现,能力形成、思想感情发展三个方面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知识点的呈现方面要尽量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像看电视短片一样。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我在讲农业气象学时讲到了云和雾。云和雾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小冰晶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它们的不同之处是云悬浮在高空,雾悬浮在近地面。如果这个知识点的呈现只是设问:“云和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也能马虎过去,只是不生动,且只引领学生做了浅层思考和简单比较而已。但如果再问:“你能站在云头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就回答:“我们不能,只有孙悟空才能站在云头。”“是呀,我们虽然没有亲自站在云头,但我们也曾走在雾中,在雾中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就像穿行在云中一样,但走在雾中我们双脚着地,有地面的支撑,站在云头没有了支撑,就会被重力拽下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和分析,同学们对云和雾的思考更深入了,印象也更深了,也加进了日常生活感受,更加身临其境了。如果再问:“云为什么那么高而雾却只能在近地面呢?”那是因为云的形成是近地面含水汽较多的热空气与高空冷空气发生对流而上升到高空,并在一段时间里不断重复对流过程,使高空水汽聚集,原来的热空气由于上升而降温,降温又使其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形成云。但雾的出现必须有高空逆温层的存在。在逆温层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也增加,所以逆温层中空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这样上下层空气很稳定不会发生对流,所以近地面的空气也只能待在近地面,在夜晚来临或其他降温条件存在下,其中的水汽凝结成雾。经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云和雾的区别就更深刻了。我举这个备课实例就是想说明同一个知识点怎样呈现?是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生动活泼?全看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就拿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我们怎样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你可以给学生提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了云和雾你有什么感想啊?请大家交流交流。”交流的结果,同学们会感到自然是神奇的,任何自然现象的发生都不是杂乱无章或偶然的,都是受其背后的自然规律支配的。
(三)在临场发挥时要即时反思,即时总结,留下记录,积累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抓好学生的复习巩固和课后练习
学生的课下巩固复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抓上去,让学生记住,才能体现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课下巩固复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看书、做作业、做测试题、分小组互测等等。可以因时因内容而异,灵活运用。对学生做的作业或课后习题要认真批阅、及时纠错、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即时发掘周围环境中的实践内容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授技能、锻炼身体、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也是教育政策的体现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工作。一堂体育课时间并不长,活动范围不大,虽然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局限,但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增强。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达到高质、高效的要求,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最终目标和教学向往。因此,着眼现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体育备课质量
体育课堂不再让教师一人“垄断”,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展现活力的场所。教师不能总是让学生一言一行听命令,以往机械式的教案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教师“一案在手,事事无愁”的日子已经告一段落。首先要改革传统教案,培育特色教案。传统教案的模式主要侧重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在教师如何教学生上下工夫。教学内容上,增设了许多技术性很强的内容;教学环节上,严格控制学生的练习时间,甚至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计算。它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特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很难获得学习乐趣。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少不了特色教案的牵引,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多种形式的教案,在省时高效的前提下,实现体育备课呈现方式多元化,由目标统领教材,备课简洁明了,蕴涵特色。
二、立足新课改,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倾注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了“健身第一”的体育思想,人文与科学融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体育课教些什么,如何教?这里就涉及观念问题,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就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学习者和应用者,二者密不可分,缺少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教学行为的完整实施就无法完成。新课改要求教师深刻认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之一,教材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最终还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学习教材的活动,新课改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教师应由主宰者的角色身份转变为辅导辅助者。
三、应用低耗时、高收效“人文式教学”课堂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在学生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平等,阻碍了学生主动的发展。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一言决定一切”,浪费了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完成任务”式执行命令。学生总想自己的动作形式是否得到教师的满意,不满意会不会受到“惩罚”,很少发挥想象,怎样使动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完全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动作难度和学生掌握技能的差异展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可以学、步步学、多能学。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敢投,尤其是女同学,可以降低要求,投篮击中篮板即可。若投中篮筐或是将球投进,则教师给予必要的赞赏和表扬,学生更有自信,同时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这时只是击中篮板的同学群体也会受到感染,尽量将球投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投篮技能,而且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增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灵活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保持定型状态,教学需要灵活。在深刻认识教材的基础上,面临学生差异或其他出入点时,前提是确保师生感情融洽,才能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1.巧用语言
语言是最能表达教师意图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最能打动学生具体行为的有效方式,一句话或一段不恰当的言语完全可以让一个学生失去行动潜力,相反可以让学生动力增强。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恰当使用赞美语言,赞美语言需要提取精华,当然适当的批评也不可或缺,以批评让学生体会到表扬和激发上进的含义,例如,教师本应说的“你对了”不妨换成“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和我做的一模一样。”“大家再看边上这位同学经过一指导,马上就很不错了嘛!”“大家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呀”等语言进行表扬激励。这样不仅可融洽师生关系,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形象使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表达含义比口头表述更深刻,能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一步。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的形态动作,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从微笑过渡到鼓掌、从鼓掌变成竖大拇指,学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达到了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除此以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下课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完成”,更要灵活指导与关注利用课外活动。
五、结语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体现,教师通过增强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快速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开拓进取、扩展思路、依据实际、放眼长远,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具备特色、灵活收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新课改的进行使很多学校改善物理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便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将来物理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提升物理电学课堂教学质量。
2.改善初中物理电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时展,营造更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已经成为新的教学要求。新课改的推行更支持高质量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要求。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加上部分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初中电学物理,学生都呼吁建立一个更高质量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很好地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开小差现象,建立高质量物理电学课堂具有很大必要性。
3.初中物理电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3.1仍延续传统教学理念。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很多教师能很好地根据新课改要求对自身教学进行修改,保证顺应时代要求,培养跟得上时代潮流的新型人才,但是存在一部分教师不能更新自身教学思想,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很多知识,但是长期来看并不符合发展新型人才的要求,扼杀学生创新性,同时课堂效率比较低,不符合高质量教学课堂要求。
3.2物理教学目标模糊。
教师只有明确自身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但是很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并没有将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漫无目的地改革,还有些教师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教学目标,这显然不能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3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丰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乐趣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传统单一教学方式从长远来看,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很多教师在新课改阶段使用单一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只是书上的概念,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学习,导致课堂上听课效率低,学习兴趣低,教学氛围差。
4.提高初中物理电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
4.1改善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改阶段,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思想潮流,转变自身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只有更新自身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4.2明确教学目标。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同时实用性很强,设置物理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实用的生活技能,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明确自身教学目标,明白物理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还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实用的技能,所以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根据这个目标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大大提升初中物理电学课堂教学质量。
4.3利用教学实验设施,丰富教学方法。
更多科技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所以教师教授物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能将课本上单调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动画、音频、图片等,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降低物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师讲解电学知识的时候,最开始为学生讲解“什么是电”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一段视频,视频中将一个个电荷形象化展示出来,利用橡胶棒摩擦毛皮的时候,可以直观看出电子从毛皮上转移到橡胶棒上,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印象。
4.4提升教师素质,课前做好准备。
新教学方法对课前准备要求很高,教师需要经过精心课堂准备,才能为学生展示生动的物理课。初中物理电学对初学者来说很陌生,学生接受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课前备课的时候,需要寻找一些难度较小、易于理解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电学知识,解除学生心中困惑,同时教师还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学习。
任务型英语教学 课堂质量 认识
近年来,第二语言教学界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这种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由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任务组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目前,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课堂是唯一使用和体验英语的场所,离开了课堂,学生就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和练习英语。所以提高课堂质量,提供更多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机会,是每个教师真正要肩负起的责任。
以下是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表现:
1.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老师以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量而重复地操练句型、对话就是任务型教学。其实这种做法与任务型教学的思想精髓背道而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2.任务型课堂教学环节缺乏科学合理性
一些老师在组织学生实施任务时,显得没有章法,要么任务目的不明确,要么实施过程体现不出阶梯式层层推进原则。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
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
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3.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
一些老师在设计任务时,没有顾及到学生在认知和个性方面的差异,导致某些教学活动只是部分学生的“独角戏”,同时,又给部分学生带来挫折感,使他们逐渐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经过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差结合,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我在新授 Unit 4 Do you like bananas?后,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总任务:写一份饮食调查报告。他们的分工是: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制作调查表:
people
hamburgers bread eggs broccoli tomatoes
breakfast
lunch
dinner
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并运用了词汇;由中等生去进行调查,他们就运用到了句型:
Do you like…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Does?A like…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然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调查结果汇总,小组成员再共同讨论,最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讨论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例如:
We eat 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 For breakfast, we like bread, noodles, eggs and milk.For dinner, we like carrots, chicken and some vegetables…这样针对不同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4.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素养对课堂氛围的影响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测量》以后应该牢固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工科土木类各专业对测绘成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土方量的计算、城市规划与建设、园林规划、路线设计、施工放样等需要数字化的测绘成果。所以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并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时、师资和仪器投入方面加以重视。但由于需要讲述的测量内容较多且不详细,加上工程种类的多样性等原因,使得很多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没有牢固掌握测量基本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独立完成工程上的测量工作,这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本文结合自己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经验,在充分考虑当前测绘新技术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测量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谈几点体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
1、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
第一,选择教学内容首先定位要准确,要求要合理。应该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为准。在加强测绘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应注重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第二,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度要适度。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度。例如本校结合建筑工程类各专业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和选用了不同的教材。
第三,注意基本点、重点、难点和方法。一定要有重点,重点要简明扼要、易于掌握。过时的内容减掉。要做到这些,必须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精心地加以选择。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本上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一样的。不能书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讲,而且一字不拉。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再讲授给学生。
第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现在高校的教学内容有些确实跟不上工程实践的步伐。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却还在那儿讲,而有些新的内容,却又没有加以介绍。所以课堂上应让学生抛开对教材的束缚,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的许多内容都被重新定义,所谓的“测、绘、算”都有了新的解释和实现过程。通过讲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实现了课堂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2、内容表述应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讲授最重要的是要引进学生思维,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善于提出问题。讲清楚“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着重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也可以从过去讲过的那些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讲授内容的衔接。结合工程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例如讲到导线测量的外野工作时,讲的再详细,也不能使缺乏工程实践的学生理解的很明白,我在上课时就抛开书本的条条框框,给学生假设一个工程场景,现在我们进入到这个场景,具体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边讲解外野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做的工作,边讲解外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一些具体工况,叫大家思考。一堂课在有“句号”的同时,还要有“问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也就是怎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种本事。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本事,而且是学生将来从事解决工程实际的本事。化解难点的过程,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3、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率,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这与教师的投入够不够,问题提得好不好,分析过程是不是简明扼要等等都有关系。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不会集中。《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中部分内容较陈旧,但是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是不变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课本为基础,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应穿插一些测量的前沿知识、测量的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陀螺经纬仪、三位激光扫描仪等。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会对测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讲解地形图的应用时,主要讲解在AutoCad2006中的实现过程,很多学生自然对此很感兴趣,自然认真听讲。
4、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互动
实现教学互动,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教师讲得好,也是被动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被动的效果变成主动的效果,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缺乏互动,学生听着被动,很难想象有很好的讲课氛围。所以,为了实现教学互动,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当中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一堂课,需要在什么地方提问,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提不同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阶段,讲一段以后,就问学生,下面该怎么办?讲例题的时候,也可以讲一点,同时让学生做一点,还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一讲。
5、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多媒体技术使用
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乃至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失去了实践的支持是学不好测量这门课的。《建筑工程测量》很多实践课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仪器演示外,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各类仪器模拟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演示多种工况中测量的实现过程,为以后的集中实践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需要注意视频和动画技术的合理使用,不仅体现教学过程,而且体现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教师的“投入、积累和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创新
长期从事相关学科和工程课题的科学研究,使学术视野不断开阔。科研的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而且还能用以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实验。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相结合,还可以对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加以创新,使之富有新意。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测绘学科是受新技术影响最大的传统学科之一。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测量的最新技术,在备课中认真组织素材,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工程的多样性,决定测量技术的多样性,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增强学术敏锐性,就有必要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程上的一些重要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教学学科团队建设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一个学校好的教学传统,包括学科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往往需要几代人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才能形成和不断完善。我们提倡继承,也提倡个人的积累与创新,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团结协作、互相启发,才是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以老带新,加强教研室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测绘3S技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建筑高程测量》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地将先进的测绘理论、仪器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本文提出的几点看法,要做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注:本课题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2011ZCJG168。
参考文献:
[1]胡伍生.土木工程测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周秋生.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云江.建筑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
在我国,中职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的中等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长久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职教育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公共基础课,最重要的是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课与专业理论课。计算机技术就是专业类别中的一门,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计算机专业也颇受学生、家长的青睐,生源数量持续上升。
一、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尤其是中职计算机教育相比较过去而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课堂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影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失衡,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发展
中职计算机教育以培养初、中级技术人员为主,除学习理论知识之外,加强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存在两个极端:一味重视理论忽视实践;一味强调实践忽略理论。过分重视实践忽略理论会影响技术的更新换代,过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会造成动手能力过低。
2.教学方法老套呆板,不能因材施教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集体授课的现象司空见惯。中职生学习基础相比同龄的高中生差、但是他们当中也有差异,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与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接受量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接受的基础上,给予接受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以更多的知识教导。做到因材施教,共同发展。
3.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兴趣不够
中职学校学生尚处于好奇心比较大的人生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接受力,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采用较新颖的教学设备,以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不自觉中接受老师的授课内容。但是目前由于学校财力有限,大部分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设备只是最基本的设施,不仅老套,甚至有的因为长久使用而导致功能不全。这样的设备环境,这样的配备资源又怎能引起原本就对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呢?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中职生的升学基础比较差,但是不代表他们的能力就低。其实,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职生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一般比较灵活,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他们的进步往往是惊人的。所以,中职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找到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平衡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既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增加实践机会,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做到教学内容的“宽、浅、用、新”,做到范围宽泛全面、教授通俗易懂、含量实用够用、时效性新。
2.创新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
改变照本宣科、集体授课的方法,采用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课堂利用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对于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内容,采取学生主讲,老师辅助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知识灌输,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3.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
现如今大都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学校要有意识地去更新自己的教学配备,采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设备来从客观上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要想在计算机行业立足,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未来的国家计算机行业的实用型人才,必须从现在的课堂学习开始夯实基础,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