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09:27: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跨国经营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内容摘要: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指导其跨国经营的理论只能是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而非传统跨国公司理论,民营企业要成功实施跨国经营,需要政府、民营企业两个主体在宏观政策、跨国经营理念、跨国经营战略、跨国经营策略、跨国经营人才、跨国经营方式等方面构建一个支持其跨国经营的体系。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展开的跨越国界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的理论,然后从政府和民营企业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怎样构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撑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大多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利润驱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动机,且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者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并认为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由于在海外经营会比国内经营发生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与本地企业一样的话,那么它在进入外国市场后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或根本无利可图。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论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因此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决定到海外去投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有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技术外溢又带来了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且可以发生在行业间,因为许多行业虽然生产的产品不同,但使用的很多要素都是相同的,当某一行业提高要素使用率的时候,通过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也将受益于其他行业。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和国际技术外溢,并且国内技术外溢比国际技术外溢快得多。事实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对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溢出和扩散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可靠近技术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2003年的数据显示,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我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我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另有学者在对我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首要动机,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也成为主要动机。而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已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表明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不能指导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第二,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第三,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因此,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母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立国际信息搜寻网络,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所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信息,搜集所在国相关资料,反馈给国内市场;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国家应鼓励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增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从事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以支持他们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应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念支持
民营企业要树立跨国经营的理念,应认识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应意识到企业国际化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扩充,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国际化。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国际化的时间、合理设计国际化的路径。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支持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战略。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明晰产权,并建立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受限于特定的环境与体制,其经营活动不规范,同时,市场与客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调整、提升管理水准,以支持企业日益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建独特并富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以创新为龙头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创新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而,民营企业应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时针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态势,实行技工、技贸相结合,依靠所在地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受影响。只有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提高了,才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支持
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等;三要创新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支持
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营销环节一般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销售行业、金融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电子商务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极大的适用性,可以为企业节省经营费用,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提供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弥补信息不足。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发展个性化营销,既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又可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占祥,卢馨.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3(6)
关键词:欧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也发生较大变化,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交流中也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强化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地位。国际市场的发展主要以跨国公司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产业转移为国际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该现象不仅促进了企业之间经济的相互交流,也大大改变了国际市场环境。
一、欧美跨国公司的主要特点
1.规模大、实力大
在第二次战争后期,欧美跨国公司经济就已经得到飞速发展,不仅建设规模比较大,创建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大。随后,日本以及很多亚洲跨国公司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与欧美跨国公司形成平衡经济趋势,但在总体发展形势上,欧美跨国公司主要以美国发展力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工业制造领域,美国跨国企业成为市场上的不败力量。根据美国相关杂志指出,在工业部门企业中,美国成为世界范围内建设最多的国家,一直领先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
2.技术先进
欧美跨国公司一直将技术作为经营管理的主要趋势和发展基础。它们在技术领域研究中,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提供了丰厚的人才资源,而且还实现较大的经济规模效益,并研究大量的经济成果。从而在发明与技术创造领域实现新的发展地位。根据日本对科技水平衡量的相关指数中可以看出,在60年代初,美国的科学技术指数就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实现了更多的科技专利。
3.与金融共生
欧美跨国公司的经济发展始终与金融系统形成紧密联系,对于银行发展来说,逐渐形成了股票、债券,信贷等方式,并在业务形式上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服务。在二战后期,美国跨国公司产业的不断扩大,相关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发行的债券等行为发展而来的。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期间都与银行形成良好合作,它们在工业资金以及金融资金成本上都实现较大趋势。随着欧美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一些比较大的跨国公司在内部还建立了银行,为资金运营情况实现了较大发展。
二、欧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共同特点
1.兼并战略
兼并战略主要是对东道国企业的相关手段进行收购,并对该企业实行控制与管理形式,并实现较大的海外经营领域的一种战略。兼并战略的实施主要是欧美跨国公司利用的一种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力量的不断增长,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欧美跨国公司利用兼并战略改变了部分企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战略。
2.多样战略
欧美跨国公司的发展形势是多样化的,该公司首先是面向本地发展的,该期间形成的产品还比较单一,主要的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都以本地市场为基础条件。随之,逐渐向国内市场发展,生产与销售的产品不断实现多样化。然后向海外发展,该阶段的生产与销售产品虽然也是多样化的,但主要的销售市场已经从国内转为国外。随后,该公司的市场趋势不断成熟,不断实现了世界性的经营市场,不仅在本国地区,海外地区,市场范围是全国性的发展形势。并根据世界市场的规范要求,不断对自己的生产模式以及销售模式进行调整,从而真正实现跨国公司的全球经济变化。实施产品多样化对欧美跨国公司的经济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逐渐的适应了市场的复杂性变化,利用不同的产品周期进行销售,也延长了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断形成成熟经营战略,从而实现新的销售市场。
3.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是跨国公司内部发展的主要体系,欧美跨国公司在发展一体化战略中,主要立足于全球化的经济目标以及全球战略实施。根据世界利用资源以及产品销售形式,将生产活动完全形成全球经济变化,从而实现生产活动与销售活动在市场中的最佳组合形式。跨国公司中的每个子公司经营都是全球发展形式上创建的,子公司的利益发展要服从母公司发展的相关利益。一体化结构在生产、销售以及金融、开发等环节上都要实现总体经营。在管理体制上,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控制、管理,不仅打破了国家限制,在不同国家地区也实现了专业化的分工体系。
4.嫁接战略
随着日本等跨国公司的不断壮大,欧美跨国公司已经不完全独立占有世界经济。在竞争激烈发展形式下,欧美跨国公司对子公司实现控制已经不完全是唯一的发展途径。所以,在政治经济力量不断变化下,欧美跨国公司引进先进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以相关的无形资产力量对国外企业进行出售,并以嫁接形式在海外市场进行渗透。特许经营也是欧美跨国公司实现的一种策略,他们将一些投资国家在技术出口等方式上进行限制,并想这些国家进行渗透,不仅是自己在技术领域占有较大地位,也扩大了自己的无形资产力量。
三、对我国的相关启示
1.主动参与全球合作
欧美跨国公司的经济发展给我国市场带来较大竞争,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属于防御型战略,在全球经济变化中根本不能实现新的发展领域。所以在该背景下,我国企业就要主动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欧美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发展中适应了新的调整方式,为竞争环境带来较大变化。不仅实现了合理的资源形式,也适应了资本市场的流动发展。而我国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引进外资形式上需要进行大量调整,特别是我国经济管理方式,要根据跨国公司在战略调整上的方式,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全方位的战略调整,从而促进自身利益发展。
2.避免跨国公司垄断
我国企业为了避免欧美跨国公司实施垄断行为,就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保障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首先,建立的法律法规政策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我国 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期间,要对外资企业进行限制,最好实现合资经营策略。随着我国企业在世界地位的不断壮大,我国的外资政策也要不断调整,在多种发展领域上,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前提条件,并保障跨国公司的合法权益。而且,建立的法律法规政策还要避免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因为欧美公司的垄断行为不仅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公平竞争,也降低我国经济安全性。
3.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欧美跨国公司在产业结构上的调整给本国企业带来较大优势条件,不仅在技术研发、服务业上加大投资,我国企业还要吸引外资产业结构,并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在技术领域发展中,我国应直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鼓励一些具有高科技企业进行开发。在制造行业,要以多种投资形势进行研发,使我国科技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多。在经济全球市场发展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实现了新的创新领域。根据外资发展形势以及投资力量,并实现我国服务形式。不仅增加了我国产业的服务含量,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为新型产业结构,从而使我国企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四、结论
欧美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上的改变实现了全球经济的新变革,特别在竞争激烈全球市场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实施战略,不仅创造新的科学技术,调整不同的经济结构,也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由于我国跨国企业在该背景下的经营管理比较落后,因此就要借鉴外国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钱晓婧.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张莹,石庆龙.美国等国家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共同特点与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15,29:68-69.
[3]罗岚.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及进入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1.
(一)不明确的经营目标我国很多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都争先恐后走向国外,在走向国外的接近9000多家的企业中虽然不乏又成功的企业,但是却只是占很少的比例,着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跨国经营,没有深刻认识到走向国外的意义,认为只要企业面向了全球,势必会有广阔的前景,势必会盈利。但是事实却是很多企业因为不了解选择国家和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差异,以及在选择合作伙伴、经营策略上没有进行论证分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引发了企业的经营出现重重困难。
(二)不合理的布局结构中国跨国企业中大部分会出现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出现不合理布局结构主要体现在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从地区结构上来讲,投资的区域和集中,造成了我国企业内部因争客户等原因发生互相压价等现象,这不仅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大大增加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而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中国大部分的跨国企业哈时候还是偏重于加工和制造等比较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导致跨国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严重缺失。
(三)缺乏核心技术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我国企业的出口产量很大,很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占领的市场份额也不少,但常常会因为产品缺少核心技术而让产品性能受到压制,只是价格低占领市场,进而导致产品利润低下,不能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我国企业在一些高科技技术上还很缺乏优势,虽然我国企业的某些技术在该领域或者方面站在世界领先水平的地位上,从总体上来说,和发达国家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我国企业的很多技术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然后再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但是输出还是一些手工艺技术等;同时,在我国企业中许多高新技术从无到有的时候,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经是从好到精,始终不能跟上发达国家发展脚步。在经营管理中,常常缺乏相关的优秀管理人才,导致一些专业人员因为外语的原因不能管理好企业经营,而有些则是懂得外语,却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而影响企业经营的管理和发展。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改善的策略
1.我国企业想要真正的实心跨国经营,就应该向考虑好企业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仅仅是为了增加企业产品销售量,是为了了解全世界消费者的需求,以此实现企业产品领导世界主流,还是为了能够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只有明确了企业的经营目标之后,企业才能够更好的针对目标提出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的相关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管理的时候,可以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发展的经验,将人员当地化作为基础,再将管理当地化作为管理核心,以生产当地化和行为当地化为两翼,实现跨国企业的效益经营。2.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产业结构和投资地区。企业首先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选择,要详实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及论证调研,然后根据获取的利益和风险回避的原则上,选择适宜的经营国家和区域。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要积极的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的起点高,并且积极快速地进入到高附加值产业中去。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有一些相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中,因为我国经济和前面列举的三类国家的互补性比较强,在技术上我国企业也2014年第10期中旬刊(总第567期)时代Times是具有很多相对优势,尤其是某些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很适合在这些市场进行发展,拥有比较广阔的企业发展前景。由此可以得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市场跨国经营方向是:确立亚太地区作为投资的重点区域;继续保持对欧美这两个市场投资;积极开拓东欧、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3.因为我国很多跨国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所以在跨国经济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产品技术研发,打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因为在WTO协议中有意向重要内容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对于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还是十分薄弱,因此需要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学习逐步掌握这一锐利武器。这都是为了跨国企业能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先进的技术就是支持品牌的一种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就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稳妥并快速的发展。4.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采取内部员工培训和高薪聘请专家等多种路径,培养出一批既能懂外语,又能懂得相关贸易、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让其在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也可以利用当地人才inanceNO.10,2014(CumulativetyNO.567)资源,实施国外机构人员的当地化管理战略,为企业提供管理人才,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除了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还要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终身学习、永恒成长的能力提高机制。
三、结束语
关键词:跨国经营 特点 策略
引言:自从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袭来,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如果说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是我国运用“请进来”的策略,使国民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进而让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那么如今就应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全球资源共享来享受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在于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享受到了国内经营难以满足的利益需求。
跨国经营是由国内经营延伸出来的,属于企业经营范围内的,指的是市场经营主体为了开拓发展空间,从而跨出本国范围到国外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行为方式,它是企业实现国际化中的高级形式。换句话说,跨国经营指的是企业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的舞台,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分工,在国外设立各类分支机构,如子公司、分公司,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一系列的境外投资及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活动,其动机就在于通过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取得跨国经营效率,即尽可能的在全球市场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以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1、对外投资技术水平偏低
全球跨国公司的发展、渗透,主要是依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知识。以航天航空、生物工程、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它们逐步成为现代跨国公司的支柱产业。相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科技比较落后,很多企业技术上没有优势,更谈不上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企业虽然在开展跨国经营,涉及的行业比较多,投资范围比较广,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才刚起步。
2、对外投资管理水平偏低
跨国公司一般是在一个国家设立母公司,同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不同的实体,在母公司的控制、管理和指挥下,开展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在这样一个高组织性的大型企业中,必须要进行高度科学、合理、严谨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积累了上百年的资金和技术经验,拥有科学的、规范的、熟练的管理技术。然而在我国许多对外经营的企业,不完善的组织功能,不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与国际运行规则相比,有些管理制度明显不衔接,这都使得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受到严重限制。
3、宏观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都是根据市场化原则不断发展、成熟起来的。我国企业不同之处就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是形成跨国经营管理体制的前提。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部门被分隔,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透明、统一的政策。目前政企没有被完全分开是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中存在的最大体制障碍,政府对企业一系列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融资等市场活动的审批、人事和过细的产权管理,在地区与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对企业的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等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这就说我国体制深入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
二、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中的问题
1、跨国经营目标不明确
政府积极倡导鼓励企业“走出去”,其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到底改不改走出去、怎样走出去。在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并不少,也不乏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对于企业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企业的跨国经营变成一种国家战略时,不仅是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外在压力,还会使部分企业缺乏对自身竞争优势足够了解,认为国外市场一定是前景无限,所以很多企业在跨国经营时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与长期的战略思考,在环境分析、投资项目、地点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合作伙伴选择等方面,往往是单一的经营方式,缺乏论证,没有从企业实情出发扬长避短。在对国外环境没有进行详细考察的前提下,投资带有盲目性,在当地市场缺少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中难以实现完全市场化,尚处于半政府状态,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成功难以实现。有些专家就指出不能仅靠一腔热情去开展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存的根本。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这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缺乏跨国经营的人才
当前在我国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许多对外管理人员一般只是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或一门外语专长,缺乏既懂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管理,又熟练掌握外语等各方面知识,能够适应和了解国外的传统习惯、社会文化、商业操守、利益集团、法律制度、政治等复合型人才。在实施跨国经营活动中,有些企业过于依靠国外的律师、银行及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但使企业的决策判断受到影响,而且可能还会由于合同存在缺陷导致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3、企业文化整合难
来自文化整合的风险也是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怎样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不同国家文化有效融合的企业文化模式,是跨国企业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跨国并购,因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我国企业向被并购的企业强行灌输自身的文化,在企业之间很可能会造成文化排斥,甚至可能会导致强烈的矛盾冲突。具有典型代表的事例就是首钢并购巴西的企业后出现了严重的劳资矛盾。
三、我国拉动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
1、制定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
与国际市场上先进的跨国企业相比,我国先进的企业,无论是从规模、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实现跨国经营后,企业对自身在别国甚至是在全球的竞争地位,都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企业需要将主要竞争对手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性进行对比,进行市场分类。在发达国家中的跨国企业全力实施全球化战略,以全球战略眼光来统一协调、规划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整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在我国的跨国企业因实施的全球化战略程度偏低,当实施跨国经营时,我国多数企业选择的多国市场战略应该目标明确。伴随以后企业不断深入的跨国经营参与程度和竞争能力的逐渐提高,逐渐实现全球市场战略。在全球市场战略中,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出现在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的企业,主要原因就是通过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垂直分工、水平分工最优配置资源的目的。这些企业对不同国家存在的相对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寻求高效率的投资,以便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这种投资在美日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实施的跨国经营中表现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或是受国家市场参与度的影响,用这种形式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为数不多。
2、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引进和培养专业知识丰富、业务技能强,精通国外文化和外语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先进企业能够成功实施跨国经营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解决人才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企业内部大力培养一大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和法律,又精通财务、金融、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让他们去担任企业的管理工作和业务、技术骨干。通过吸纳海归学子、高薪聘任国外的专家、将内部员工送到国外受训等各种渠道吸引人才;第二,大力推动国外分支机构员工的本土化战略,擅于使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进而更好更快的适应当地情况,将我国进一步推向世界。
3、对企业文化整合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时需要处理好双重文化障碍,即企业文化和企业所在国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企业所在国的企业文化这道关。一般可以将企业文化分出四道难关:一是企业价值观,二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行为,三是与业务有关的行为,四是公共关系。企业文化在跨国经营中的整合需要注重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促进文化互相适应、明确双方的文化、重视双方文化。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过程中,对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存在的文化差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者的风格和素质、商业习惯、运营模式、人力资源、人际关系、薪酬考评及奖罚机制等文化差异。在企业文化整合中,既要注重将本企业具有的优秀文化发挥出来,又要吸纳其他国家好的企业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适应创造出满足当地企业发展需要的新企业文化。
关键词: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 指导理论 支持体系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展开的跨越国界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的理论,然后从政府和民营企业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怎样构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撑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大多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利润驱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动机,且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者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并认为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由于在海外经营会比国内经营发生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与本地企业一样的话,那么它在进入外国市场后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或根本无利可图。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论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因此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决定到海外去投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有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技术外溢又带来了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且可以发生在行业间,因为许多行业虽然生产的产品不同,但使用的很多要素都是相同的,当某一行业提高要素使用率的时候,通过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也将受益于其他行业。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和国际技术外溢,并且国内技术外溢比国际技术外溢快得多。事实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对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溢出和扩散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可靠近技术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2003年的数据显示,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我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我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另有学者在对我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首要动机,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也成为主要动机。而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已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表明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不能指导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第二,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第三,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因此,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母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立国际信息搜寻网络,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所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信息,搜集所在国相关资料,反馈给国内市场;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国家应鼓励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增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从事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以支持他们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应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念支持
民营企业要树立跨国经营的理念,应认识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应意识到企业国际化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扩充,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国际化。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国际化的时间、合理设计国际化的路径。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支持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战略。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明晰产权,并建立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受限于特定的环境与体制,其经营活动不规范,同时,市场与客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调整、提升管理水准,以支持企业日益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建独特并富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以创新为龙头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创新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而,民营企业应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时针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态势,实行技工、技贸相结合,依靠所在地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受影响。只有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提高了,才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支持
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等;三要创新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支持
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营销环节一般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销售行业、金融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电子商务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极大的适用性,可以为企业节省经营费用,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提供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弥补信息不足。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发展个性化营销,既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又可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占祥,卢馨.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3(6)
摘 要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跨国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中国企业如何增强自身实力,走向世界,实现跨国经营并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中立于败之地,选择制定合适的跨国经营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从跨国经营的定义入手,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状况,最后提出适合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模式。
关键词 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战略 战略选择
当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后,它就成为一家跨国企业。而跨国经营的内涵不只是企业产品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范围及其管理水平真正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而跨越国界。
一、跨国经营的定义
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约翰•费耶维舍(John 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是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①。”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 D.Robinson)认为,“跨国经营作为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所包含的是对不止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和殖民地的人或机构有影响的公共和私人经营活动”②。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SWOT分析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上述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企业如何利用上述资源,取长补短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其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战略。
1.跨国集团战略
目前,国际竞争主要以大规模跨国企业集团为主体,竞争的核心是规模与实力。而目前我国的跨国经营规模小且比较分散。因此我国企业应通过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和控股等市场行为,在国内的统一产业内形成内聚力强大的产业集团,构建出具有资本、生产和技术规模优势于一体的跨国投资主体――跨国集团。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一些支持,促进国内企业间联合,形成跨国集团。另外,企业还应在海外市场上并购国外中小企业,获取规模优势,生产能力或者是当地企业的品牌资源,形成国内外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
2.组织结构调整战略
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组织必须适应战略”观点,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要想适合海外经营,就应该调整组织结构,企业可以采纳内部多层次的网络组织结构取缔以直线职能结构为中心的集权式组织结构,既缩短了组织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又降低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还要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改善企业内部环境,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品牌先导战略
一个企业要想超越其他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在成本、技术、服务等因素无法再有大的突破时,构建品牌先导战略是其出路。强势品牌不仅可以克服产品日渐趋同的障碍,往往还可以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超额利润,造就市场的领导者。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应确立品牌先导的战略思想,把品牌作为产品的代言人,充分发挥品牌的先导效果。
注释:
①John Fayerweather.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k.Mc Graw-Hill Book Company.1969:5.
②Richard D.Robinson.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A Guide to Decision Making,Holt,Rinehard and Winston,Inc.1973:12.
参考文献:
[1]周柯,杨梅英.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取向和对策.企业经济.2003(2).
[2]吴中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走出去"战略.管理世界.2004(2).
[3]肖智润,王婉薇,刘海澜.试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现代管理科学.2005(6).
[4]董文波.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模式浅析.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2).
[5]祖明.谈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华东经济管理.2009(6).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跨国出门,走向世界,从事跨国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企业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1.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明显
首先,有一定的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产权约束非常明确,因此在投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成功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其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虽然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力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但对事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高。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而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小规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强,善于在大企业技术垄断的夹缝中立足,成本低,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费也较少。 再次,有一定的跨国经验的积累。尽管中小企业多数规模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其中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国际市场,在海外建厂、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
1.2 知识经济时代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有了新的内涵,主要是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一国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由于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在保护充分竞争、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跨国经营,能否与国际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能否与国内同行进行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决不仅仅是个微观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质量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困境
课件下载
虽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在客观存在必然性,但是,当前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抗风险能力低、国际竞争力较低、跨国经营人才短缺和实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不但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常常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 1 抗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2.2 国际竞争力较低
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不甚强。 3 跨国经营人才短缺
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企业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4 中小企业往往实力薄弱 转贴于
由于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的约束,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税法、劳工法律、资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敏感,难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旦风险来临便无法应对,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因此,中小企业在做出跨国经营决策之前要对东道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宏观投资环境进行国别比较,也要对两国的比较生产成本、企业特有要素收益、出口销售的额外成本、国外生产的额外管理与协调成本等微观条件进行比较,按照跨国经营决策模型等科学方法做出决策,力求把安全度高、获利大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确定为直接投资对象。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以海尔为榜样,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进行跨国经营。然而,众多中小企业对此却显得不太热衷,似乎这是大企业的事,自己规模较小,品牌不响,外向经营能力不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其实大企业有大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只要扬长避短,中小企业也一样可以跨国经营。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普遍的状况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资本又比较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体制也不完善;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体制比较灵活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一些经营策略以供参考。 1网上跨国经营。
网上跨国经营就是网上贸易,即电子商务,是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务活动。这种经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有巨大的适用性:第一,网上贸易可以节省中小企业开展围际贸易所需经费,从而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的致命弱点。第二,减少中间商的盘剥也是利用电子贸易的优势之一。许多中小企业本小利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就只能依靠中间商。如果中间商不负责,无法搞好售后服务并提供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就会无所适从。外贸界人土指出:现在许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国外客户、大型分销而都在想方设法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产品,因此企业必须自己制造与买家接近的机会。第三,网上贸易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花较少的钱打进新的国际市场,这对于弥补小小企业国际市场信息解弱这一点有突出的帮助。第四,网上贸易可以减少出口贸易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第五,网上贸易无地域、时间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便于把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时地推向全球,提高其知名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网上贸易配套措施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网上贸易这一跨国经营方式。但随着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意识到通过最新的电子贸易方式在网上寻找更多客户的优越性,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必将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收益。 2 通过海外华人进行跨国经营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迎合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
顺利进行市场开发。华人对亲缘、地缘、业缘所赋予的信用内涵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他们在国外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既可减少成本费用,又能加快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发展。3.3 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的跨国经营
中小企业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捷径和重要策略。这样可以利用国际网络的资源潜能,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其机制,获得和利用更多的资源;利用其接近资源的能力、实现自身的资源;利用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技术转移,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利用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利用本地化经营,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中国是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密集型项目合作上具有很强的实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了与该网络进行大规模生产合作的基础,也有的在本行业中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更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持能力的条件。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不仅可以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中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在我国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配套企业的生产协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迅速达到国际要求,并通过网络销往世界各地,逐步参与国际竞争,并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培养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科技的人才和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管理人才等。
4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解放,经营得当,走出去后肯定会 “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赵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6).
[2]朱桂方.日本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对我国跨国经营的借鉴与启示[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跨国出门,走向世界,从事跨国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企业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1.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明显
首先,有一定的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产权约束非常明确,因此在投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成功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其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虽然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力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但对事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高。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而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小规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强,善于在大企业技术垄断的夹缝中立足,成本低,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费也较少。 再次,有一定的跨国经验的积累。尽管中小企业多数规模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其中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国际市场,在海外建厂、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
1.2 知识经济时代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有了新的内涵,主要是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一国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由于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在保护充分竞争、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跨国经营,能否与国际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能否与国内同行进行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决不仅仅是个微观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质量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困境
kejianda.com/ 课件下载
虽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在客观存在必然性,但是,当前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抗风险能力低、国际竞争力较低、跨国经营人才短缺和实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不但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常常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
2.1 抗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2.2 国际竞争力较低
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不甚强。
2.3 跨国经营人才短缺
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企业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2.4 中小企业往往实力薄弱
由于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的约束,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税法、劳工法律、资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敏感,难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旦风险来临便无法应对,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因此,中小企业在做出跨国经营决策之前要对东道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宏观投资环境进行国别比较,也要对两国的比较生产成本、企业特有要素收益、出口
销售的额外成本、国外生产的额外管理与协调成本等微观条件进行比较,按照跨国经营决策模型等科学方法做出决策,力求把安全度高、获利大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确定为直接投资对象。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以海尔为榜样,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进行跨国经营。然而,众多中小企业对此却显得不太热衷,似乎这是大企业的事,自己规模较小,品牌不响,外向经营能力不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其实大企业有大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只要扬长避短,中小企业也一样可以跨国经营。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普遍的状况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资本又比较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体制也不完善;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体制比较灵活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一些经营策略以供参考。
3.1网上跨国经营。
网上跨国经营就是网上贸易,即电子商务,是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务活动。这种经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有巨大的适用性:第一,网上贸易可以节省中小企业开展围际贸易所需经费,从而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的致命弱点。第二,减少中间商的盘剥也是利用电子贸易的优势之一。许多中小企业本小利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就只能依靠中间商。如果中间商不负责,无法搞好售后服务并提供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就会无所适从。外贸界人土指出:现在许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国外客户、大型分销而都在想方设法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产品,因此企业必须自己制造与买家接近的机会。第三,网上贸易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花较少的钱打进新的国际市场,这对于弥补小小企业国际市场信息解弱这一点有突出的帮助。第四,网上贸易可以减少出口贸易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第五,网上贸易无地域、时间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便于把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时地推向全球,提高其知名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网上贸易配套措施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网上贸易这一跨国经营方式。但随着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意识到通过最新的电子贸易方式在网上寻找更多客户的优越性,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必将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收益。
3.2 通过海外华人进行跨国经营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迎合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
顺利进行市场开发。华人对亲缘、地缘、业缘所赋予的信用内涵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他们在国外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既可减少成本费用,又能加快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发展。3.3 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的跨国经营
中小企业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捷径和重要策略。这样可以利用国际网络的资源潜能,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其机制,获得和利用更多的资源;利用其接近资源的能力、实现自身的资源;利用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技术转移,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利用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利用本地化经营,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中国是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密集型项目合作上具有很强的实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了与该网络进行大规模生产合作的基础,也有的在本行业中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更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持能力的条件。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不仅可以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中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在我国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配套企业的生产协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迅速达到国际要求,并通过网络销往世界各地,逐步参与国际竞争,并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培养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科技的人才和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管理人才等。
4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解放,经营得当,走出去后肯定会 “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赵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