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8篇

时间:2023-08-24 09:27: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篇1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综合能力 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篇3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民族舞蹈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随着人们对民族舞蹈关注度的提升,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我国目前来说,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坚定地走好教育教学的规范化路线,才能确保少数民族舞蹈得以良性发展。

一、少数民族舞蹈概述

(一)少数民族舞蹈。古往今来,舞蹈一直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舞蹈技能的展现和表演来传递一种情感,传承一种文化。舞蹈源于艺术又高于艺术,它的艺术美不仅仅体现在舞者优美的舞蹈动作以及娴熟的舞蹈技能上,还体现在其传递出来的丰富情感上。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少数民族的舞蹈种类也纷繁众多。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发展文化,不同的文化演变出不同的舞蹈类型,在进行相关的舞蹈学习时,除了要不断结合民族文化外,还应该引入国际舞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巧,发展多元化、全球化的舞蹈形式。只有在体验舞蹈所传递出来的美、精神以及信仰的同时,不断调整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才能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舞蹈的形式,开拓舞者的视野。至此才能不断地发扬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国际关注度和认知度。

(二)提高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视度。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在历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少数民族舞蹈为作为珍贵的文化财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珍惜并发扬广大,只有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舞蹈价值观和文化观,才能不断地深化并加强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这就需要相关高校、机构或组织在提高重视度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并壮大少数民族舞蹈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

二、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探讨

(一)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方法探究。1.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舞蹈教学学科,除了进行常规舞蹈教学外,还要突出表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特色和人文情感,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首先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情感体现。教师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的背景文化教育,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认识和艺术素养。2.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所谓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是指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即舞蹈技能和技巧的学习。综合性大学的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是具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对学员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绝不能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技巧训练,更不能偏重实践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知识基础。只有二者协调统一地进行教学,才能确保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3.合理利用单元式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原则、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也要采用划分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要区分出不同的舞蹈,又要融合不同的舞蹈,在确保独立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共性结合,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舞蹈的表现形式。

(二)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相关改进策略研究。1.深入民间,挖掘少数民族舞蹈。目前各大高校收录的少数民族舞蹈形式还不够全面,民间和基层仍然流传着很多舞蹈形式,这就需要综合性大学深入民间挖掘舞蹈素材,之后选取内涵丰富、特点明显、表现形式优美的舞蹈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对于民间舞蹈形式还要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能训练,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风格以及表现形式,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蒙古舞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安代舞的形式,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创设情景的形式模拟嘎达梅林电影中的人物,展示其中的舞蹈表演片段,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教学效果。3.加大舞蹈中的情感投入。舞蹈是一种肢体表现形式,虽然技巧和动作很重要,但是舞蹈所要展现的情感及内涵更为重要。情感体现是舞蹈的灵魂展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寄情于舞的能力。

篇4

Chao Ke; Zhao Lijia

(Managemen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hhot 010051,China)

摘要: 本文在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利用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把静态的评价模型转化为动态的评价模型,引入权重设计的综合评价进行区分,然后对评价集和和评判矩阵进行证据合成,得到的结果更能客观实际的反映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S evidence theory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we use of D-S theory of evidence synthesis to construct evaluation model,transfer the statice valuation model into a 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introduce weight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to distinct,then synthesize the evaluation sets and evaluation matrix. Taken the above measures, the results can reflect reality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university teachers more objectively.

关键词:高校教师 模糊数学 D-S证据理论 综合素质评价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fuzzy mathematics;D-S evidence theory;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7-02

0引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高等教育已经取得巨大发展,并且规模急剧扩大。为更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高校教师素质评价尤其是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显得比较薄弱,这一现实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一个“瓶颈”。

1理论基础

1.1 D-S证据理论证据理论是由Dempst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由他的学生shafer于1976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证据理论,也称为Dempster/Shafer 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3] [4]

D-S证据理论合成法则如下:

设Bel1和Bel2是同一识别框架?专上的两个信度函数,m1和m2分别是其对应的基本可信度分配,m1和m2的焦元(若A?哿?专且m(A)?酆0,则称为A焦元)分别为A1,A2,A3…An和B1,B2…Bl,设:■

那么,由下式定义的函数m:2[0,1]是基本可信度分配

m(?椎)=0…………………………………………A=?椎

m(A)=■……………A=?椎

其中,记作K=■。

1.2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传统评价与模糊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均点集合论的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规定一个元素X与一个集合A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属于这个集合或不属于这个集合,即是与否的关系。元素X与集合A之间的绝对隶属关系通常用特征函数XA(x)表示,即XA(x)=1x?缀A1x■A

模糊数学将普通集合的特征函数值域,扩展为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的值域[0,1],即将二值逻辑扩展为模糊逻辑,这样就能克服用传统评价方法评价模糊事物存在的缺陷。

模糊评价方法与步骤如下:①确定影响因素集:A={x1,x2,…xn},n为目标函数;②建立权重系数集:G={g1,g2,…gn},■gi=1(0≤gi≤1);③建立评价集:Z={y1,y2,…,yn};n为评价数;④建立一个方案对评价目标的模糊转换评价矩阵:

R=R1R2…Ri…R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 ……ri1ri2…rij…rim… ……rn1rn2 … rnj …rnm

⑤综合评判。这样,由(A,G,Z)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此时,若输入一个权重分配B=(b1,b2,…,bn)?缀F(U),就可以得到一个综合评判:

Z=(y1,y2,…,ym)=B・R=(b1,b2,b3,…,b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 ……ri1ri2…rij…rim… ……rn1rn2 … rnj …rnm

其中yj=■birj,j=1,2,…,r。对Z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yi=1为评判结果。最后将评判集X与评判矩阵Z进行合成运算,得到最后的评价值U,U=X・ZT。[5][6][7]

2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2.1 A大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校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所设置的评价指标或因素,均是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有重大影响的,并能充分体现高校教师差异性的定性与定量条件。本文的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可再划分为多个层次。一级指标包括四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学能力素质。(二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8]

2.2 模糊集下A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D-S证据理论模型的构建

2.2.1 确定相关的评价样本矩阵,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其评价结果。

2.2.2 针对各指标体系,综合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进行D-S证据合成,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①评价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评,按照10分制打分,把成绩转化为小数的表示方法;②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Z,然后将评判得分集X与评判矩阵Z进行D-S证据合成,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值U。[9]

2.3 A校例证――D-S证据理论模型以A高校管理学院2010年优秀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评定为例,采用全院先民主选举,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各3名,加上4名院领导,组成10人的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逐一对被评教师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结束后再汇总。A校管理学院教师2010年度的评定情况如表1。

首先,利用模糊评价集计算A校管理学院某被评价教师2010年的综合成绩。

先计算Z4:Z′4=B4×R4=■■■■■■・6310082000730009100082000

=[7.8652.0020.1430.0000.000]

所以,归一化处理后有,Z4=[0.7860.2000.0140.0000.000]

同理,计算得到,Z1=[0.7100.2450.0450.0000.000]

Z2=[0.8130.1750.0130.0000.000]

Z3=[0.7670.1670.0670.0000.000]

则有

Z=B・R=[0.10 0.40 0.15 0.35]7.100 2.450 0.450 0.000 0.0008.125 1.750 0.125 0.000 0.0007.666 1.667 0.667 0.000 0.0007.863 2.002 0.143 0.000 0.000

=[7.8631.8960.2450.0000.000]

那么,取评分矩阵为,X=[97531](即为表1中二级指标对应得分区间的均值),则有:U=X・ZT=85.264。

再利用D-S证据理论对被评价教师的成绩进行证据合成的综合评定。把上文的被评价教师假定为,把教师的成绩除以100得到结果为0.8526。最后得到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进行证据合成的结果:m(?琢)=0.8526 t=?琢0.1474 t≠?琢

3结束语

利用本文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对A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综合了多种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优点,对D-S理论模型进行了例证的论证。

由于在模型计算中,涉及到向量、矩阵、概率甚至集合之间的逻辑运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专用的数学软件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其结果的公正性更容易得到广大受评者的接受,也体现了该评价模型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静,张圣梅,徐小君.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3.

[2]龚江南.层次分析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

[3]Dempster.A.P.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Annual Math Statistic,1967,8,(4):325―339.

[4]Shafer.G.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M]Princeton UP,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76:19-63.

[5]张文修等.模糊数学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6]热合木江・模糊综合评判在评价教师素质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1.

[7]陈淑燕,瞿高峰.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评估方法[J].甘肃教育学院学院(自然科学版),2001,7.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教学,多元智能,项目导向,模拟仿真

高职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更加强调的是英语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各个高职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为了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与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在1983年间,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自己所属的文化背景下能够具备服务能力和价值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并不是只是单纯只有一种能力,而是由不同能力综合而成的。从总体上来说,多元智能可以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还有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普遍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客观存在的个体,都能够同时具备这八种能力,只是构建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其次是差异性的特征,因为每个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个体所具备的智能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在此时发展性的特征,每个人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

二、“项目导向”和“模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在就业指向上,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模拟仿真教学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手段,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仿真教学可供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自学,并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实施多媒体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发展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事实上目前很多的科学实验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节省,同时使教学的直观性得到增加也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开展教学任务。

(二)逐步推进项目教学法。为了逐渐推进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实践为先导,积极创造条件。主线应以实际操作为主,使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到补充,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设计完成项目的任务,使“在学中做”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真正的得到实现。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探索。分层教学的优势很多。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促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同样有所不同。还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得到满足。针对试验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深浅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实施分层。值得强调的是,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习较差的同学的歧视,教师也应该避免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被歧视”,教师可以以“分组完成某一具体项目”的名义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小组认识到自己是在进行分工协作。

总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出发点进行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跨学科设计,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同时又可以把学生已有的多元智能作为切入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智能的普遍性特点代表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教师需要做到实施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机地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l):34.

[2]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37-48.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篇7

当前化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过于“学术化”。长期以来,受“重学术、轻专业”传统思想的影响,化学(教育)专业课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都是以高等化学专业知识传授和训练为中心,而与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联系专业课程的开设却很少,从而影响了从教者职前技能、从教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化学专业教育课程占比重过低。目前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教育专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只有7%,这一比重大大低于当今西方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占课程20%-30%的水平。同时,作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实习也从过去的12周缩减为现在的8周。这与教师专业化理论对职前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这样很难培养出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3.通识教育课程综合性不强。目前对化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整体来看综合性不够,缺乏学科之间的综合,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单科化的,他们很难掌握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综合处理不同学科的信息和概念,背离了开设通识教育的真谛。4.面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化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研究基础教育的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实践课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少,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所设置的课程跟不上基础教育的变化。

二、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构想

教师的素质结构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程度,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是决定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而化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又是化学教师专业化的落脚点和决定化学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根据教师专业化理论,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作如下改革创新。

1.设置综合性的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文精神、健全人格与教师气质,以及认识事物、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处理社会关系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对化学(教育)专业开设政治理论(包括哲学)、外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体育、计算机理论及应用等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如人类学、伦理学、人口生态学、大学语文、艺术教育等课程,同时开设与化学相关学科的综合课程。提高通识课程在总课程中占的比例,优化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使学生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2.设置适合教师教育特色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化学专业课程既是为培养化学专门人才而设置,又是化学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现学科的“学术性”。然而,我国教师教育特色化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学术性,而削弱了专业性。目前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欠缺的并不是化学专业基础知识,而是化学与社会、能源、材料、生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化学专业与中学化学教育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因此,从教师教育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应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命化学、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社会等课程,并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选修课应增设学科前沿性知识、与基础教育课程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学科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改中的变化及要求,并有效将化学学科教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应建立一套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使学生形成并发展综合的、现代的实验研究与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应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及学生自主性,并加强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对提高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丰富化学教育系列课程

化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为学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因此,化学教育系列课程应该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课程基础上,开设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化学史、化学教学艺术、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化学与社会、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等课程。同时,化学教育课程应注意联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际,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4.化学教育实践课程多样化

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最突出的体现,是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核心环节,是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教育实践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他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篇8

论文摘要:专业教员是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中重要的组织部分,随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转型的不断发展,对教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军任职教育专业教员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任职教育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员是指在教育中教授某一具体军事专业学科的教员。教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首先应是促进专业教员素质的转型,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专业教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教育观念是专业教员对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确认和坚信,它常作为一种无意或先验的假设,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专业教员的行为,对于专业教员提高施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专业教员施教能力,必须先转变专业教员的教育观念。要使专业教员进一步从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上认清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背景、意义和要求,理解任职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属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把握任职教育专业口径相对较窄,课程内容相对集中,教育培训指向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强,培训时间更短、起点更高、难度更大等特点,逐步形成贴近作战任务、贴近武器装备发展、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培训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和指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施教能力提高。因此,任职教育院校要求专业教员在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等观念的同时,应确立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新观念:

(一)树立能力本位教育观

围绕提高打赢能力,既重视向学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又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视培养其高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树立问题中心课程观

善于创造性地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打破学科界限,重组内容体系,突出问题性、研究性、案例式课程教学,努力创新战法训法。

(三)树立启发引导教学观

以学员素质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员的学历、经历、经验等教育资源优势,引导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启发内容的结构性,启发主题的问题性,启境的互动性,启发形式的多样性,让学员理解学习过程,通过学会达到会学、会用、会创造。

(四)树立实战标准质量观

衡量任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不是结业考试成绩,而是能否经得起实战考验。因此,必须着眼实战需求,服务作战部队,贴近岗位实际,提高培训质量。

二、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队人员所应具备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专业教员的军事专业素质应括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能为。主要体现在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和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三个方面。

1、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

能够对现实军事问题进行正确论证、说明和总结,对未来军事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等。教员要了解军事历史知识,掌握通用战争理论;要通晓备军兵种作战理论,包括敌我双方备军兵种体制编制、作战运用原则、主要作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指挥决策、协调控制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知识,包括敌我双方主战获器装备性能,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2、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

教员要精通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熟知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以及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

3、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

真知来自于实践,教员应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战备、训练、管理和科研王作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部队的作战、训练、管理贯穿于其中,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实战,更加贴近部队需要,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知识结构具有极强的复合性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高等(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教员要在任职教育中成功地开展教学,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专业教员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前沿知识。任职教育不是“知识传授型”教育,而是“能力培养型”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各种基础的、专业的、技能的知识转化为学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任职教育专业教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上融合

高等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从事高等学科、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为专业工作打基础,而任职教育是各级各类军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获得相应军事任职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教育目的直指岗位。专业教员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熟悉部队训练、作战等情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融合。

(二)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专业教员在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上交汇

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高度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淡学科界限,使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学员发展本位转变。以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实现军事教育的综合集成,进一步实现由单一专业型教育为主向指挥、管理型综合教育模式转变。同时,专业教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教员已经不能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不仅是某一学科的骨干,某一专业的尖子,而且更要通晓其它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

参考文献

【1】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