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8篇

时间:2023-08-24 09:27: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90后成为高职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90后学生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进取心和自尊心较强,情绪、情感处于积极的状态,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生活的独立个性。同时,他们又处于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度期,稳定的人格正在形成当中,心理障碍现象也表现得较有共性[1]。

1.1 容易产生自卑感

很多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而就读高职院校的,受家庭以及社会的陈旧观念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从而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我否定。遇事退缩,畏难情绪凸显,害怕失败索性不努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他们感到自卑、挫败感、不自信。

1.2 孤独感强烈

进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感到孤独,周围虽有很多的同学,但感到没有知心朋友,遇到事情,觉得孤立无援。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关系,却找不到切入点,从而内心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1.3 焦虑、迷茫、得过且过

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会感到焦虑和迷茫。一方面,由于基础差学习吃力,专业技能难以达到就业的要求,而对自身发展前景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努力后达不到目标,既失落又感到迷茫,得过且过,产生消极倦怠的情绪。

1.4 是非观念模糊

少数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学识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容易发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的偏激、冲动行为,一些学生不仅没有认识到行为的错误,甚至把这种偏激冲动的行为看作是“敢作敢为、讲义气”的“英雄”表现[2],成为校园不稳定因素。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的分析原因,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帮助。

2.1 社会原因

一方面,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应试教育使学校、老师、学生眼中只有分数,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不懂得人情世故,抗压能力差,禁不住挫折,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等。另一方面,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误区,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发因素之一。再者,媒体对青少年的过度开放,而又疏于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容易使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的学生产生心理感受的错位。

2.2 家庭原因

家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父母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使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自主、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独立生活,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而诱发心理失衡、无助、甚至恐惧。随着离婚率的增高,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的疏于照顾,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引发交往障碍、敏感等心理问题。

2.3自身原因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对自己报有很高的期望,但现实往往与理想存在偏差,当理想我与现实我得不到统一时,会出现焦虑、自我否定等。朋辈群体亲密关系建立的过程中,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差异的同学,会出现冲突、排斥等情况,导致孤独、沟通障碍等。并且当出现心理问题时,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必要的自我调适能力,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3.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多数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课时少,针对性不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多数报以回避的态度,主动求助的较少;教师的专业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较为普遍。综合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情况,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以下措施:

3.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能够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支配,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3]。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人不够多枪不够快”是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普遍问题[4]。一方面,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培训,业务提升,多交流多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掌握学生情况最详实、准确,因此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咨询技巧,以确保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配合学校课程教育,尽可能的弥补家庭心理教育的不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3.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5]。选用优质教材;积极创造条件,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料;通过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3.4重视校园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蓬勃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例如广播站、校讯通、学校网站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自我调节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征文、演讲、情景剧等,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唤起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培养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质,对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适应社会。 [科]

【参考文献】

[1]韦立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2]马晓园.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9,10.

[3]刘进球,刘薇.9O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9.

篇2

[关键词] 民办 高职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3月教育部思政司召开了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同龄青年群体的特殊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民办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够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提高素质,健康成长。现就相关问题,浅谈几点认识。

一、民办高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诱因

1.自信不足,自卑有余

民办高校学生是社会通常认为的“高考失利”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在解决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当他们与昔日同学――尤其是就读于普通高校的同学交流接触后,很容易产生失落、沮丧等消极情绪;甚至,有同学表示不愿与以前进入普通高校的同学聚会,自卑感强烈。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文娱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极大的心理落差和强烈自卑感,进而引起自信心的不足。

2.理想与现实冲突带来的失落感

当代大学生多为后80后或90后,朝气蓬勃且富有理想,对未来及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然而,当怀揣美好愿望进入到民办高职校园后,他们美丽的想象突然被现实击碎,因我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多数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校园环境、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选择极其有限,几乎超过半数的学生感到有志难伸;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踏入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往往是无奈之下所做选择,从而更易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迅速加剧,一下子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有同学直言“自己从一个地狱走进了另一个地狱”,更有甚者把责任归咎于民办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上当受骗”。此外,社会的不认同,择业的困境等等,如:有的单位招聘时明确列出民办院校学生勿扰的条件,此类事件均会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出现绝望轻生或等问题。

3.人际关系不佳,环境适应障碍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然而,受社会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他们中的独生子女群体,自理能力欠佳,缺乏沟通交往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做事随心所欲,较少考虑他人感受,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同学曾因人际关系不佳,一个学期调换四间宿舍,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另一方面,无庸讳言,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多数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意识弱,再加上高职教学主要倡导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学习进度快,这就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同时民办高校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于高中多得多,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与指导,不能很好地安排作息,突然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课余时间该如何分配或度过。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心理失衡,感到迷茫、孤独,甚至恐惧不安。于是很多同学选择用虚拟的网络来打发“多余的时间”,因此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也不鲜见。

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决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传输心理卫生知识,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排解心理疑难和困惑。

目前,世界范围内网络迅速发展,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利用学校网站开设心理理健康服务专栏,定期上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并设立网络信箱,专人负责,针对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2.成立心理咨询机构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我国许多高校从九十年代开始,就逐渐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或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因办学条件等多方面限制,心理咨询一直难以成行,甚至多数民办院校的心理咨询只是一个“空头文件”。而今,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心理咨询正被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领导及学生认可,它应该成为对民办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民办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办高校要为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对本校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于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心理咨询不可流于形式,要真正走近学生、关怀学生。

3.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但专业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包括情感、动机、意志力等的培养。同时,专业教学在学生全部活动中所占比重最大、时间最多,对学生发生影响最为深远,也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专业教学理应充分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与公办院校不同,多数民办高校专职教师在校时间充足,与学生接触良多,如此他们多能掌握不少学生心理问题,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自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能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同时,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既方便又节约资源,我们理应让它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4.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办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感受生活,放松身心,增强学习及生活的自信心,更好的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莉.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科技经济市场,2007,(5).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兴趣、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这一人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重,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地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形成健康人格。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还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主观愿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 自身经历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历史因素。受社会传统观念或自己的某种理想意识强化, 高考失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其次, 社会评定是形成自卑心理的现实因素。社会舆论没能有效引导人们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职业学校往往被看作是低档次的学校, 职校学生往往被看作是低层次的学生, 使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出于自愿,许多新生入学时都不能摆脱心理阴影。所以,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 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当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 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机能,并较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成功之本。

二、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信息和美,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由历史、现实、未来汇成的信息海洋,由泪水智力、智慧、信心所谱写的悲壮的人类进行曲,像甘醇,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给青少年以思想的启迪。

三、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学生有颗爱心。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老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爱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甘露。要坚持“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绳之以纪, 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 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对立情绪,打开心灵的窗口, 达到感化, 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墙头这些心理素质。

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例题,怎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雅化”例题思路,讲讲探索失败的一面。即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单击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潜能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正确指导学生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养成自学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教会学生掌握听课思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另外,要指导学生思考,用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训练等,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的、和谐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总之, 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职校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 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科学性指导下的实效性,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晔.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N].中国青年报,2005—06-03.

[2]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4]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武建芬,孙明涛.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6]杨剑,季浏,田石榴,等.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高志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咨询[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12).

[8]董广杰.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0]吴武典,林朝夫.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18-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只有在一定原则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途径来实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顺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努力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成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崭新平台。

一、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法,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性

目前心理健康课的主要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法的单一必然损害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够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呢?探究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除了讲授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如:

(一)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并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轮流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围绕主题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评述。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角色扮演的重点不在演,而在于通过观察、体验,分析讨论,使学生受到教育。常用角色扮演法如情景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现实中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心理问题的特点,形成的原因,矫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在出现类似心理问题时能够识别并运用有关技术进行自我调适。

(四)心理训练法

心理训练的方法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心理练习,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适宜的心理程度,满足提高心理水平,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教育手段。学校开展心理训练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其主要内容为:学习教育与训练、情绪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择业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为基础,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方法为内容服务,并且使内容更好得得以表现。

二、探究心理咨询的合适方法,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职院校心理机构的现状,为适应学生对提高心理素质的迫切需求,心理咨询人员要探究心理咨询的咨询方法。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很多种:讨论法、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报告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一般根据参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这样一个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先选取一个故事,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故事:第一种情况是角色任意发泄情绪以致造成不良后果;第二种情况是角色调控情绪事情向良性方向发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故事,总结调控情绪的技巧。最后,大家根据所总结的技巧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行为训练。在这样一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如何调控情绪的办法而且进行了练习,真正提高了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探究各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进行积极课堂教学

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各高职院校应当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各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去,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以提高心理素质为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教育体系。

要达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的融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积极课堂,积极的课堂是指那些在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教师拥有积极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能够注重营造课堂积极的氛围,并能够使用一定的方法,注意调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其常处于积极的状况,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取得上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不良的刺激如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等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以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教师还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轻松自然的游戏、幽默的故事,新颖的教具都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郭启华.高校管理者人格素质结构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106-107.

[2]郭亚.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力器[J].铜陵学院学报,2007(4):111-113.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兴趣、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这一人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重,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地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形成健康人格。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还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主观愿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自身经历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历史因素。受社会传统观念或自己的某种理想意识强化,高考失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其次,社会评定是形成自卑心理的现实因素。社会舆论没能有效引导人们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往往被看作是低档次的学校,职校学生往往被看作是低层次的学生,使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出于自愿,许多新生入学时都不能摆脱心理阴影。所以,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当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机能,并较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成功之本。

二、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信息和美,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由历史、现实、未来汇成的信息海洋,由泪水智力、智慧、信心所谱写的悲壮的人类进行曲,像甘醇,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给青少年以思想的启迪。

三、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学生有颗爱心。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老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爱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甘露。要坚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绳之以纪,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对立情绪,打开心灵的窗口,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墙头这些心理素质。

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例题,怎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雅化”例题思路,讲讲探索失败的一面。即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单击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潜能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正确指导学生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养成自学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教会学生掌握听课思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另外,要指导学生思考,用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训练等,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的、和谐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总之,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职校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科学性指导下的实效性,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晔.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N].中国青年报,2005—06-03.

[2]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4]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武建芬,孙明涛.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6]杨剑,季浏,田石榴,等.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高志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咨询[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12).

[8]董广杰.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0]吴武典,林朝夫.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日益增多,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强化基础上拓宽专业方向、掌握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培养。

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由社会环境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中国有着独特的高等职业教育史,我国的这类院校存在一个共性,即院校历史短、校内的学生缺乏丰富的工作经历等,他还需多对孩子们进行健康的心里培训。因为高等学校在招生时,录取线要比普高院校低,还有,在就业方向与市场定位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样也与普通高校存在着差别,但是,现在的社会还未能全面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人们不太相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这使得那些学生不再自信,在其心理容易产生缺少进取心、意志消沉与信心不足等障碍。

1.2高职院校的个人素质决定了需要提高该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院的校学生基本上和普高学校的相同,他们都需要接受年轻时存在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创伤、过多的心理矛盾冲突、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激烈等问题,父母与社会都对他们寄予厚望,而他们又极其渴望成长,需要接受多样而详细的发展压力,比如情感、工作、经济、学习与竞争上众多压力,可是他们本人又存在不稳定、不成熟的心理,所以他们需要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

1.3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人格需要正确处理教育人士的功利心理。尽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对普通高等教育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有所改进,可实用主义从学创办高等院校之初就对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教育学生时,他们只看重他们的技术技能,以便他们日后可以迎合行业、部门单位或社会的需要,开始出现减少乃至取缔素质教育的趋势,强化技术指导与技能培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基本上以此为指导思想,促使其学生开始将精力投放在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活上,他们尽量掌握工作中实用的技术及技能,取代之前那种迎合社会、展现个人实力的想法,他们不再对那些与技术、与技能无关的东西怀有好奇心了,也极少去翻阅古今名著,不再有热情去学习我国流传下来的文化知识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出现了情绪不高、思想苦楚和精神抑郁等状况。高职尊崇的功利思想,也许会造成其院校的学生以不健康的人格走向社会,这对营造和谐社会、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自身健康发展不利,影响深远。

2 合理制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途径和内容

2.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1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个人理想的中心内容就是职业理想。为此要辅助学生去绘制合理的职业愿景,帮助他们积极接受在高职院校读书这个层次性与职业性所呈现的实际现状,更正学生那种职高低人一等的错误思想,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优点、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学习类型出发,去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摆脱自卑,重拾信心,正视个人现状,制定与社会发展潮流相符的职业理想。

2.1.2要重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培养。对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认识就是职业兴趣,它是我们参与职业活动的主要力量,它偶尔比实力的效用更大。高职学生唯有对他从事的职业感兴趣,才会积极从事与学习职业,愿意并积极去了解和职业有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长期拥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做专业课程教育或传授其相关的活动经验时,引导学生发现个人所从事职业的范围个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做好心理准备来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

2.1.3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个性。好的职业个性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职业魅力及行业竞争力,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个性。高职院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打造职业个性,以迎合工作岗位的需要。

2.1.4引导学生形成就业心理适应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处理各种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借助于对学生调整心理的技能和理论的教育,来传授其保护健康心理与增强心理素质的方式,来使学生知道选择工作时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知道一些常见的调试心理知识,提升其个人调试心理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2.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2.2.1开设职业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应挫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心理健康课主要针对学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就业以后的心理自我调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设置模拟情景,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解决冲突的能力。另外,教师对那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这些毕业生身上具备的优秀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改变的内在欲望。

2.2.2进行成长训练,帮助学员改善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教育离不开成长训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实践教育、品德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里,尽量发挥实习实训的作用,利用对职业活动的培训后管理,来帮助学员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去,在现实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职业纪律与职业习惯,改变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素质。

2.2.3重视隐性教育因素,创设“企业文化式”的校园心理环境。高职院校要优化隐性心理素质教育环境。要加强校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营造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团结友好、宽松和谐的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体意识。开展相关职业素质教育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曾金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困境及目标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开展方法

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心理问题引起的出走、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辅导不仅仅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要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角度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就业、择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辅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使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继而会产生困扰和冲突,最终形成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织在一起。所以从根本上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层面展开,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负担着培养高素质、专门性人才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优劣决定着高等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在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的大环境下,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要人帮助他们疏导和调节。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订有针对性且定期的心理辅导计划。

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观察法、谈话法或者跟其他学生或教师了解等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家庭、品德、性格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为心理辅导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对存在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辅导,并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找出共性问题,制订小组辅导计划,进行团体辅导。

(二)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要了解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不同,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强度及灵活性也有差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辅导员应做到因人而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增强自身人格魅力,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一定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行。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把道德讲清、讲深、讲透,以理服人,还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

(四)正确把握工作类别,做到以学生为本。

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真心实意地与学生交流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才会对辅导员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价值观、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尊重意味着理解、接纳和关怀,是温暖的代名词;尊重意味着平等,即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三、结语

工作在第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做好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沟通疏导教育工作,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楠.浅谈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科教文汇,2009.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或者是存在过心理健康问题。中考结束后从初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应,或者由于生活心理因素以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等等,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殊性大学生群体往往比其他群体更需要受到关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何种形式开展就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中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

(一)对升入不理想院校造成的心理落差

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许还在懊恼中考的失利,还在憧憬自己所向往的中学生活,因此可能会对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感到不满,这就造成了学生心理的落差。这种落差就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失落、自卑、愤懑、烦躁等一系列的负面因素。长此以往,这些负面因素就很有可能滋生学生的一些心理疾病。

(二)学习环境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

许多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以为离开了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就可以完全把学习抛之脑后,肆意放纵自我。相反高中其实是一个属于个人自主学习求上进的过程。很多学生还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甚至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也逃掉,把时间都花费在了无休止的娱乐上。高职院校本应该是强调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与身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形成鲜明的比对。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对自己感到自卑和空虚,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心理压力

刚刚升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这有可能让学生出现空虚寂寞的感受。本来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可以交往到更多的朋友继续扩展自己的交际圈。然而有些学生缺乏沟通技巧不适集体生活。或者因为性格因素以及地域生活习惯不同,造成同学关系处理不恰当。时间一长,过多的缺乏人际沟通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负面情绪。

(四)经济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费很大程度上都远远高于高级中学的学费,对于一些家庭环境并不富裕的同学来说,这是一项比较重的经济压力。家庭贫困的学生本来自立意识就比较强,为了解决过重的经济负担,学生有可能会选择做兼职工作来赚钱缓解经济压力。面对一些经济宽裕的同学,这些贫困的同学往往就会感到心理的不平衡感。由此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和负面情绪。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

相对国家本科大学来说,高职院校或许受到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教育方面的经费本就不高,投入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经费几乎被压缩为零。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接近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到不自信,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从来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职院校缺乏相对应的管理部门

我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程度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是针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一个这样的机构。这和国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处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而无处咨询,得不到应有的帮助。有些学生因为一些原因并不愿意告知给同学老师,又找不到合适的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时间的压抑造成心理上的疾病,也就难免会出现轻则打架斗殴,重则刑事案件的情况了。

(三)整体水平落后教育工作不落实

相比上一种情况来说,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有自己的相关机构,但是相关的教育工作做得却很不好。这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院校对这些部门的投入不够,也有可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力不够专业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总之,这种情况使得这些相关部门形同虚设。学生本应该在这里得到问题的解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教育工作没能够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没能得到解决。

(四)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高职院校内没有一个平台告知学生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帮助,以及在哪里可以获得这些方面的帮助。根据调查,有些学校有自己的相关教育部门和心理诊疗室。然而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去过这些教育部门甚至根本不知道该部门的存在。这就恰恰说明了这些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还远远不够。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原因包括学生主观不愿意接受帮助或是害怕透漏自己的心事等,这也同样造成设立了部门却无人问津的尴尬。

三、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相关部门并进行科学的规划

本文之前也提到过造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利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相关的部门。所以,创立一个有效的部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过创立一个部门还远远不够,更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规划管理。要做到科学化管理就要知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长远上考虑。适当提高相关部门的办事能力,投入一定的费用以供长期发展。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工作方式,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推陈出新,青出于蓝并且胜于蓝。高职院校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成为学校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力度

许多学生可能并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包括许多教师群体也都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接受这样一种多余的教育,而老师可能觉得学生只要把课堂上的学习工作做好就可以了不应该浪费时间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针对这些误解,学校领导一定要予以提示和教导,在思想层面上让学生和老师放弃这种错误的观念。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必修课告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开展专项活动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和尝试,或者是通过校园活动、校园网站、展示栏等方式将心理将康教育推广出去。(三)以多种途径开展教育工作教育不是死的,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同样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开展教育工作的方式。设立一个有关部门只是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处可寻,也并不是万能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学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一个专项诊疗室,专门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排忧解难。也可以定期请比较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访谈活动;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一个专门的版块,在互联网上以匿名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可以是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当然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良好氛围感染学生,用专项阅读的形式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四)加大经费投入培养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利,还有一个最重要却也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学校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不够,没有培养出足够多能掌握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好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非常大。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学专业有一定研究的教师群体的选拔,同时,也可以开设教师培训课堂请专职人员参与培训兼职教师。另外,也要提高学工群体的整体心理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这样在课堂内外都有素质过硬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把关,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结束语

我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其同样需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人才不应该只是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同样也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走上社会并且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刘丽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邹燕,邓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5,No.24610:164-165.

[2]李红梅.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No.13705:88-89.

[3]兰丽.基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No.18903:224-22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