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8篇

时间:2023-08-23 09:17: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篇1

一、利用影视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教育的艺术,重要的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主动地去汲取其所需的知识,那样教育就变得轻松愉快了。影视作品以其直观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动人的声乐而魅力无穷。利用影视资源激活语文课堂,让精彩的影视画面为语文课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大雁归来》,在导入时,我插入了一小段有关大雁飞行的影视: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一群大雁翩然飞行,越过高山,飞过原野,经过了千山万水。在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感受到了大雁的勇敢与执著,对大雁油然而生敬意和喜爱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很快归纳出大雁的其他特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浓厚。又如,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在学生朗读课文,翻译字词句之后,我播放了桐庐至富阳的风景影视片断,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说出课文中对应描写的句子。面对眼前的“奇山异水”,学生诗兴大发,激情高涨,纷纷套用文中的句子来形容这些美景,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练和美妙。

二、利用影视资源,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可利用影视作品色彩鲜明、声乐优美等优势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从而自觉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许多教师都说诗歌难教。诗歌往往是用精练的语言来创造意境的。如何让学生通过精练的文字体会到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中的难点。诗歌是讲究诗画合一的语言艺术。如果在学习诗词时配上意境优美的影像、动人的音乐,学生是不是能更快地进入诗的情境之中呢?他们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领悟是不是就变得容易了呢?如余光中的《乡愁》,在看似简单又重复的文字背后,有几个缠绵悱恻的意象。学生很容易读懂字面的含义,但是由于生活阅历少,很难理解这些意象的深意。在学习这首诗时,我让学生朗读后,想象那四个意象所对应的情景,学生或多或少都说了一些,但总让人觉得简单苍白。这时,我播放了配有音乐和朗诵的影视图像,学生一下子沉浸在浓浓的诗画之中,感情得到了激发,描述的语言也变得生动起来。

三、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有一种恐惧感,原因有很多,而缺乏写作热情,没有表达的愿望是其中之一。学生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内心的情感之弦没有被拨动,自然就没有表达的愿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可利用影视资源中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将影视资源用于写作训练时,我所播放的影片有时是由名著改编的,有时是轻松搞笑又有一定生活哲理的。看影视之前布置写作任务:就电影中你认为最感人或者最精彩的情节写一个片段作文,或者叙述整个故事的情节,或者写一点感想。不限定写作形式,要求较为宽松。学生很乐意去写,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也多是鼓励的话语。渐渐地,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了。这是因为影视资源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同时也拨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之弦,丰富的内心世界化作写作的源泉倾泻于笔端,写作就成为一种自觉的情感表达的需要。

四、利用优秀电影,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自我完善

篇2

一、用教师的爱树立起学生的自信,促其健康成长

当前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对孩子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造成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中不少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渺茫,沉浸于虚拟世界中,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泡在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营业性场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学生逃课、旷课现象,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用爱心、耐心感化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自成教育为平台,对学生自信心培养,对学生道德心灵呵护。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同学习同生活,谈心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响应区教育局提出的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家访。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可塑性强,所以在学生自信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关键。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完美其性格等。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与每个中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压抑、自卑、嫉妒、自私等心理疾病困扰着学生成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自信教育应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视学生为己出,积极发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因材施教。育人不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学会苦口婆心,不能急功近利。人的塑造绝非一日之功,树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用国情教育强化学生自强意识,促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又培育了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尚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取得了成功。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富强来之不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才能强国富民。要同学生讲清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的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远大的理想,自强意识,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时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的生产仍然比较落后。经济不很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努力学习,意志坚强、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篇3

【关键词】远教资源 小学语文 促进作用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

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是存储、传播和提取的方式,它能把远处的东西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为学生创设自学、思考的空间。它给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发挥了种种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和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选择、整合加工,创造性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1 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语文课改实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式开始进入学校,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必将打破原来结构体系的平衡,引起教学过程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推进,需要的是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了让全体教师都得到培训,让广大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来,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师会议集中的机会,采用分散学习、集中培训、个人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播放专家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讲座以及从卫星教育平台或教育网站刻录的有关教研教改、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源,使广大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1.2 有利于激活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远程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整体优势,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从网络资源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打破教材是课程唯一资源的传统观念,拓宽了视野,提高了鉴赏能力,新的学习理念得到建立,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1.3 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很强,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是对鲜明、形象、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远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轻松突破重难点,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飞夺卢定桥》一课,如何让学生理解“飞”和“夺”,只凭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想让同学们完全理解是很困难的。这不,我们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媒体展示就有相关的视频,结合课文,组织同学们认真观看。那种在黑夜里行军,与敌人抢时间,争分夺秒,只能过“飞”;狡猾的敌人抽掉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索,还要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这就可谓“夺”。同学们看后,十分激动,场面之惊险,让人难以忘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敌人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让同学们交流体会也都能“入木三分”,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同学们就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相关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发展。这样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得以真正优化。

1.4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的班会或活动课时间

有计划地播放一些科普知识、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节目。通过科普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体会到科学的力量,憧憬着科学的美好未来,诱发了孩子们的幻想和创新智慧。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学习《王二小》之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找到了刘胡兰、小雨来等英雄人物故事。明白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相关,只有建设好祖国才有个人的美好未来。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饱览了祖国各地美丽风光、开阔了视野,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我运用幻灯片、录像、教学光盘穿插使用,使学生兴趣倍增。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仔细体会葡萄样子与颜色的美,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今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

1.5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

少,对新课改的认识相对不足,而远程教育资源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以识字、说话、阅读、写作训练为主线”的特点,必须调动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性

远程教育以一种新形式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教学,以一种新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它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所有师生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

2.1 要因材施教,合理选择远程教育资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尽量避免拿来就用和照搬照用。尤其是课件,我们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认真的修改。因为,别人的课件,是结合他的教学实际制作的,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课件中问题设计的难易度、素材的选用、教学习惯、教学风格等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我们生搬硬用,可能会使学生无法适应而适得其反。

2.2 在教学中要克服运用媒体资源操作的随意性。远程教育资源中最珍贵的是媒体资源部分。在操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摆正多媒体课件的位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辅助工具,绝不可能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教师东指西指,学生东看西看”等为了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只图好看而不重实效的现象。

2.3 教师要提防被媒体资源替代。远程教育中的“媒体资源”虽然弥足珍贵,给教学带来诸多方便,但它绝不可能替代教师的所有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克服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只要想到上课(尤其是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等),就认为只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才是一堂好课。二是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需要教师多方位的感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性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如示范性朗读时,教师富有情感的“现场直播”和“机械”的录音相比、美观大方的粉笔字与“机械”的美术字相比,都会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教师的艺术魅力。

篇4

一、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们不能不这样追问。当我们抛弃了语文知识,我们究竟能给学生一些什么?是人文精神吗?如果是人文精神,那么,其它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什么非要语文课呢?如果撇开了语文的科学性,那么,语文最后究竟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呢?有许多论者提出语文姓“语”,那么语言的学习需不需要语法修辞知识这些东西,语言的学习是由感性到感性,还是由感性到理性,这也是问题。如果语言的学习停留在感性阶段,那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否会提高?篇章结构这些东西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究竟有什么作用?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什么作用?我们在抛弃了语文知识的同时,我们是否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凡此种种,都是我们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

叶圣陶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语文教学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我们如何理解叶老的这个论断?语文的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理解叶老的思维能力?是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形象思维能力?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在语文教育研究界,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时下,我们更多地纠缠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我们并没有探究语文教学的本质之所在。我想,叶老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将语文教学的本质归结为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能不说抓住了了问题的实质。语文就是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地将语言文字学好?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但是为什么语文教学效率很低呢?

当前,我们所谓的高效课堂,我们所谓的有效教学,高效或者有效的前提是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没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张力状态,这些都是检验语文教学是否有效或者高效的标准。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活动就形成了人们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活动一起的,没有了思维活动,言语的实践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所学习的文本是言语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作者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对象就是文本中所描写的生活现象,语言里面渗透着作者的思维活动,因此,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离开对作者思维的把握,也就毫无意义。

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语言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而没有深入到文本的深处,没有触摸作者的思路,没有从生活这个层面上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使用,结果,语言文字还是外在对学生的认知纳入报道他们的认知结构之中,形成语言能力。

二、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对语言文字背后的生活的感觉能力的培养

就语文教学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当然这种学习不是过去的那种对语法修辞知识的机械的学习,而是建立在对语言的感悟基础上的学习。而对语言的感悟与体验更重要的是对语言背后的生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也是对作者的思想认识的体验和感悟。看起来是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这种修辞手法是在特定的事物,特定的情景下的产物,既有作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在里面,也有作者的认识在里面,还有作者的特定情境下的一种特殊的感受在里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单是让学生知道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能力。我们既要拿作者的修辞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特殊的感觉能力,这种感觉能力才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语言干瘪,语无伦次,一方面与学生的词汇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与学生对事物的感觉能力有关,而且这种感觉能力更为关键,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要与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认识结合起来,而不是凌驾于这个基础之上。

就文章的结构来说,文章的结构看起来是一种手法,其实只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开头,这样结尾,更重要的是这样开头和结尾的根据是什么。我们要将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我们要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内心的理路,我们才能真正知道文章结构的高妙之处。所谓的写作手法,说穿了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我们有着怎样的认识就有着怎样认识结构文章的方法。

三、阅读活动是学生深度思维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都是重头戏。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对文本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写了什么的认识,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传统语文教学更多的重视了分析讲解,更多的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文本,他们的思想没有与作者的思想达到同频共振的效应,因此,语言文字与学生总是隔着一层。他们不知道语言是反映特定事物的语言,是表达特定情感的语言。学习语言不仅仅是触摸语言,更多的是触摸到语言背后的事物,触摸到语言背后的作者的思想。学生透过语言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的眼前不能浮现出一幅生活的画面,那么语言永远都外在于他们的认识。我们所说的语感,归根究底,还是学生在语言和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对事物和语言的直觉,这种直觉能力越强,其语感也就越强。因此,语文教学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状况,还要让学生体验到他们内在的心理状况。

随着现代主义理论的盛行,知人论世说遭到了诟病,但是,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知人论世,而且也只有知人论世,我们才能深入地挖掘到文本内在的东西,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我们站在作者的思维高度来认识文本,我们是站在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文本还是站在文字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对文本的深度挖掘,是对文本背后的作者思维的探究,是对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体验的生活的深度体验。或者说是对作者思维的体验。许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停留在文字层面,没有透过文字深入到文本的内部,谈及到更深层次的作者的思路,没有探究到作者所反映的生活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整个语文教学浮在上面,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语文姓语,这是不错的。语文课程的设置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这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和根本,离开了语言性,语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离不开学生的思维的参与。

篇5

【关键词】语法;高中语文教学;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汉语有别于英语等其他语种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标准汉语语法中,没有严格意义形态的变化。在名词上,主要体现为名词没有所有格的变化,也没有词性和数的区别。在动词上,则体现为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变化。这种特点,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经过漫长的发展,汉语语法的存在终于被世人认可,语法教学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汉语语法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没有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就汉语语法本身的特点,以及其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学的影响,对学生文学素养提高的作用等各个方面,综合论述汉语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二地位。

一、为什么到了高中阶段依然重视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是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严格意义上系统的语法教学,是应该在初中语文中就完成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这无疑有相当的难度的。初中学生理解认知能力有限,而语法知识又是语文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环节。再者,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目的多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为主,语法知识的考察在中学阶段基本是空白,这就造成了,在教学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多数语文教师会忽略对语法知识的教授,认为没有意义。但是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语法教学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就像学英语要学习语法知识一样,学汉语的语法知识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语法水平提不上来,相应的其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乃至整体文学素养,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造成语文课程大家旗鼓相当,没有“建设性”语文人才的出现。这仅仅是忽视语法教学的一个弊端。

另一方面,长期的忽视语法教学,很难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至于在必要的时机,教师教授一点语法知识,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得不偿失。因此,在教师漫长的教授生涯,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应当把语法教学定义为和其它版块教学有同等地位的教学,并将其体制化,全方位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法教学在高中阶段的作用

(一)学习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突破文言文学习瓶颈

古代汉语当之无愧是语言文字学学习的“四大名捕”之首,其他三项分别是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史。之所以有这样的“荣誉称号”,和它本身难度较大、晦涩难懂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文言文产生于几千年前,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很多词语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大致原因、发展过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而词汇何其多也,紧迫的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是无法花时间把所有的词汇词源发展过程都一一分析到位的,这个时候,语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虽然历经千年,但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古代汉语有相通之处的。结合高中古文献学习要求“理解并能运用常用文言诗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看似一句话,实则不然,词汇数量庞大,古汉语词汇变化多端,不联系语法教学,是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联系现代与汉语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汉语言中词性的分类,短语的类型,句子的成分,并带入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清楚,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才能辨析特殊的文言句式,进而结合语境翻译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学习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语感

篇6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陈  希

(瑞昌市第一中学,江西  九江  332200)

 

摘  要:与传统教学相比,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彰显了新颖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体现在: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有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教学表现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3、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的的优势,利用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线条等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性、系统的控制性、功能的交互性,在许多环节上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利弊分析

一、明确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但是,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能过分的依赖,否则适得其反。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结合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体现在: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一定不能抛弃这个基本原则。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会使用汉语言文字,既包括书面语言也包括口头语言。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参与也只是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创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提供良好的视听觉效果,而不是其他。其次,要明确语文课程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那么,多媒体参与教学也是为了强化这个目的。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挑战,同时大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与传统粉笔黑板相比较,多媒体教学传送的信息量成倍地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自身精神的成长。最后要明确的是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多媒体参与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个“统一”,学习好、利用好这个工具,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有明显的优势和不足。把握好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优化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重要的辅工具。在允许的条件下,它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等,并且能够实现人机对话,极大的优化了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创设特定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 所能够利用的教学道具是非常有限的,粉笔、黑板、录音机是基本工具,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是营造教学情景的重要渠道。

但是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就可以让视频、图片、声音、音乐等元素一起参与进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特定教学情景,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运用汉语言文字创造有效条件,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营造特定氛围。

(二)增加知识信息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课堂,教师的讲解和利用黑板书写传递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只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取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既增加了知识信息密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前后相连,增强了知识系统性,同时巩固了旧知识,伏羲了新知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把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何把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鲜明地表现出来,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层次上有效的分解了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方便操纵的特点,进行重复播放,以突出重点、难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的多样性,鲜明的表现教学重点、难点。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受地域的限制,很多师生没见过景泰蓝工艺品,如果利用电脑软件把景泰蓝及其制作的六道工序将直观地活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比较容易把控。

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参与教学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但是多媒体不是万能的。语文教学更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参与语文课堂绝对不能抛弃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好,素材来源广、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而没有创造汉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情景,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培养。就失去了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7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其它任何科目的学习都要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有助于其它科目教学工作的开展。鉴于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感到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枯燥无味,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越来越沉闷,语文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繁琐。在此形势之下,许多学生都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在语文学习的兴趣上越来越弱。

语文是我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本应该充满了趣味性,语文课堂应该活跃、轻松。鉴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积极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十分必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就是在社会的不断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以来,就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新课改的推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现学生的探究欲望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语文知识是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充满了乐趣、丰富多彩,语文应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之一。但是,由于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升学率,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色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是字、词、句以及对文章的分析。在枯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会被调动,甚至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又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能够把语文知识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文字学习语文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图片、动画等了解语文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有了新的拓展,在声、形、色彩等多种形式的刺激之下,学生的多个感官被调动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学生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思维更加敏捷,热情更加高涨,他们会更加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使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制作出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需要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的展示即可,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边进行知识的讲解,边书写板书。这样,教师进行板书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由于教师节省出了板书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增加其它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是采用讲解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所向学生介绍的知识也多为课本上所出现的知识。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之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整理归纳,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3.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知识,通过平铺直叙的讲解会使语文学习失去色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在切实的体会当中,学生才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是一种融合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的融合效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声色俱佳、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形象的认识和直观上的感受,把学生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当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96―01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随文识字、默记认字是小学生认字的基础方法,其中随文识字更为重要。随文识字是指把认字过程与整个语文教学贯穿于一体,使词中有字、篇中有句,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认识一些生词、生字。随文识字的关键是要求教师非常了解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对语文课本的熟悉程度,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在阅读当中体会识字的乐趣,增强教学力度,提高识字的能力。

一、低年级随文识字的方法

1.初读文章,自主认字。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每当他们学习新文章时,都会生成莫名的好奇感。对此,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初读文章,并且在品读文章的同时,标识出生词、生字,在生字的上方附上拼音,自主通解文意,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借助自己的标识,更能提高对生字的掌握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自主标识的生字进行定时检测,以此来了解各个学生的识记情况和认知程度。

2.再读文章,随文识字。在文字学习的过程当中,文字可以通过笔画顺序、结构组成等联想的方法记忆,还可以通过不断累积,比较文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记忆。另外,教师还要注重习题记字、读写互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随题记字,通过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文章的主题以及标题与文意之间的联系来记住生字。比如,在《比尾巴》这篇课文中,课文的题目“比尾巴”这几个字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所以,教师就要从再读文章着手,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3.精读文章,随文解析。在学生掌握了生字以后,教师要对文章有一个精确的讲解,指导学生标注释义文章里的重点生字。比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要理解“到处”一词的含义,从文章主题着手,引发学生深思“乌鸦都可以去什么地方找水喝?”,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想出“去森林、去山间、去水边……找水喝”,进而使学生了解“到处”的语意和用法。

二、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游戏随文识字。对于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来说,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游戏随文识字,对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很有帮助。比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时,在学生学习“物”这一汉字时,应该先问问学生是否认识该汉字,在哪些里见过这个字时,同时引入一系列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2.灵活多样地理解词语。词语的理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句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字的形态,恰当地拆字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字形理解词语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汉字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意,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望文生义”的魅力。比如,在学习“商量”一词时,教师可以将词条进行对折,并且反复认读这个词语,对“量”的芍侄烈艚行重点指导。这样在学生正确读出这个字之后,再结合《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可以提出:文章里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可以一个人自己商量吗?在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商”这个字,让学生找出这字里有几个口,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八个口”,教师就可以解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进行讨论才能算是商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商量”这一词的含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