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8篇

时间:2023-08-23 09:17:28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现状及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近些年来增速高涨。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物流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如今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分析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目前的情况特征,然后针对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工作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紧急。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当前的物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进行探析。

1.物流管理观念落后。大部分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较落后,单一将物流管理等同于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管理,对于管理信息体系的建立不够重视。

2.物流管理体系不健全。因为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较落后,中小企业采取的人工物流管理模式无法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物流管理,但是网络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没有建立,智能通信及扫码等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不到位。

3.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重视物流管理,但是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物流知识技术作为支撑。因为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物流人员配备不合理,所以应该革新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人才管理模式和人才选拔观念,实现物理管理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议

1.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上的认识,改变管理观念。现代中小企业要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必须在思想层面进行深化改革,实现在物流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引入物流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物流管理,提高对物流管理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详细的物流长期的实施计划、正确的发展策略,从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物流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降低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使客户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促使企业在竞争中百战不殆。中小企业只有改变物流管理观念,提高物理管理认识,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地良性发展。

2.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造成目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还能够将企业的采购、运输、存储和配送等环节有效连贯、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各中小企业在掌握物力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发展和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实现物流活动的灵活统一,以此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企业本身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学习其他企业好的物流管理方式,完善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

3.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各行各业深化对信息技术改革。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若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长久、健康的发展,不可能有足够的生命力在竞争中争夺一席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运用现代高科技使物流管理全面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解放劳动力。借用各种有效、可行的渠道,全面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并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企业资源的内部联系。如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可以利用数据、信息等资源,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能够为企业高校、一体化物力的合理运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从而实现物流的高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4.大力培养和引进物理管理专业化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的经营者不仅应该加大物流管理方面的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企业不断输送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领域已经由市场拓展扩大到物流管理上,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对物流管理进行深化改革。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物流管理手段不断被中小企业重视,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应该全面提高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整体企业发展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 国民经济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飞速发展,企业数量成正比例增加,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700多万家,在中国企业比重中占到了97%以上。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4.9万家,实现总产值49.8亿,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产值,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甚至在科研方面全国的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研发的。据此看来,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近些年看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根据国家工信部出台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轮危机,正在逐渐向中小企业靠近。主要表现的方面有:人工涨、汇率涨、原材料价涨;用工荒、用电荒、资金短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认真对待。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小企业目前的存在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的结构和地区的分布现状分析

从现在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形成多元化所有制结构,非国有中小的企业占了中小企业的很大的部分。非国有企业包括资产集体所有、合作所有、私人所有、合伙所有、外资所有以及混合所有类型的企业。乡镇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联合办企业和个体企业这四个层次,是农民自筹资金所兴办的企业。整个乡镇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起着重大的作用。

而在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方面,我国东西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增加了地区经济的实力,而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表现的还不怎么明显。上述表格是2010年统计的数据,充分说明了东西部中小企业的分布不均的状况。

2.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处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并且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速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一定的基础。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大范围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现在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以及木材、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制造的。

2.2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场所。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方面有关扩大就业的问题上,这在我国还需要一段时间挖掘其潜力,需要人来做的事而没有人来做的现状还是普遍存在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快速推进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方便,社会的需要是各种各样,变化莫测的,利用中小企业与知识经济有着某种协调性和关联性的特点,这更将有利于就业岗位的更新和创造。

2.3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这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呈现的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态势的特点。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逐渐在技术创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4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了主导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在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方面,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不仅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和经济多样化性质的内在需要,还体现出了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的优势。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当中,每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就其中的一些大众出口产品来说,例如服装、手工制造品、轻工业、玩具等产品,主要是依赖中小企业提供。在充分利用很多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机制灵活和低劳动力成本的特点,我国生产出了大量众多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我国的外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为提高我国的出口外汇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

中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是很关键的因素,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成为中小型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采取融资的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也是有困难的,那么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有:

3.1抵御经营风险和融资能力差。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不像大企业可以有很多的资金支持。那么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融资特别困难,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资金不足、 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存在这种问题,有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我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提供融资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受国家政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现在我国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经成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几乎很难得到这些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 56%;目前我国虽然成立了一些风险投资基金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而且中小企业也可上市融资,但是这些基金和能上市的企业数量占很少的一部分,范围也很小,基本上是面对经营时间在十年以上,有一定规模,技术发展比较娴熟的中小企业;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中小企业很难融到外资,我国的中小企业很难像发达国家一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发展资金。其次,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一是不懂融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多数企业只有在用钱时才会想到融资,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在融资项目资料和筹备相关数据的准备方面表现的不重视,到关键的时候错失融资良机,最后导致失败。现存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没有可供担保的资产,没有财产担保融资很难获得成功。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不到三成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成长能力有限。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 24%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两年内倒闭,有近53% 的中小企业在四年内退出市场 ,由于风险高,使进入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风险很高。因此,融资困难,依旧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3.2产业结构趋同,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总体规模比较小,缺乏创新,品牌意识薄弱,粗加工产品很多、 深加工产品很少,缺乏很好的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这对一个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部分是开始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再加上所在区域范围小、文化和技术不足,致使工作规模小、企业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量低、 企业技术进步迟缓等。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合格率低等资源的匮乏致使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没有创新能力一些企业甚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破产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行业结构雷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等现象,在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的资源粗加工型等行业上,经常会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进入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相当少。

3.3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无能为力。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战略。受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原因的限制,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表现出来诸多困难问题,而这些困难大多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规模小、行业分布广、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中小企业的人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流失,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这是让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在如何留住优秀员工上多下功夫。二是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生产效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紧缺已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通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管理落后的一个方面。还有,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的人员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跟不上企业和时展的需要。所有的这些都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背道而驰。在我国目前民企引进人才主要是高薪聘请的方式,虽然这在短的时间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今天所表现出现实的问题是,仅仅依赖高薪已经很难吸引住真正的人才,在这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分获企业利润上老板与人才缺乏合理的比例关系,人才智力的付出与获得的回报已经不成正比。人才与民企老板缺少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人才永远是高级打工者,企业的兴衰对于人才来说无关紧要。当人才们认为像他们这样打工者在社会上应得的报酬远低于老板所给的报酬时,人才们很容易产生“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按照原来的分配机制不变的原理这时候人才很难留住。现代企业应当认识到他们所要面对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宝贵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人力资本的高度,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资本所有者地位等同于的智力资本所有者,这样企业与人才之间不在是简单的雇佣、使用的关系,更多的是资本所有者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那就是资金与智力的合作。虽然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从接受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实际行动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在实施这个过程当中,有效的策略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人才使用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发展,真正做到让人才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金优,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经济论丛,(200)

[2]张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1-10-21

[3]王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4]张雷珍,我国张晓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经济视角,2012年(95-96)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状;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1)中小企业的数量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2)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3)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到2010年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个,产学研合作平台50个,培育30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优化技术结构,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调整优化中小企业结构技术结构。(4)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创业条件难,生存周期短。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一个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则多达20个左右。(2)自身质素不高,缺少创新。素质管理方面,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师傅带徒弟这两种培训形式,因为,这两种培训形式对提高员工的技能见效快,投入少。但是,时代不同,要求也不同。中小企业决策者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管理。(3)融资困难。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对其协会内部企业的调查,遭遇资金紧张的企业数量高达80%。许多急需资金救命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的主流金融体系获得资金,只能求渴于民间。官方对金融的严格监管,使得小型的、地区性的金融机构又有着诸多的政策限制。(4)次贷危机,信贷收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放缓将导致中国外部需求明显下降,出口面临重大挑战,而这无疑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构成挑战。

三、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路径

(1)加快农村、城镇企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和加工制品优质化。例如,粮食、油料加工业:以小麦、玉米、薯类深加工为重点,开发绿色食品、方便食品、特色食品、医药保健食品以及多样化的精深加工制品;油料加工以大豆、花生、棉籽为主,发展食用油和蛋白制品;从而减少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充分发挥各地各个区域的优势。(2)加大税收调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局限性负面作用。与此同时,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3)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4)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定位。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新兴产业,拒绝高能耗项目。随着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企业员工知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问题都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阶段。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总则第二条

[2]《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4

作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中小企业以其数量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会计职能发挥的现况却没有与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会计的职能受到严重歪曲,会计的法定地位难以确认,使得会计职能出现了弱化,甚至退化的现象。部分企业领导在组织企业整体工作时不按法规的要求设立配套的会计职能,也不赋予会计人员相应的职权,会计工作的具体运作完全由领导直接控制,会计职能的法定地位在企业中没有保障。

一、中小企业会计存在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有发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更新较慢,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需求。

2.制度缺失。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3.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对会计工作的帮助也越大。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存在能力缺位和知识面过分狭窄的现象。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只具有应付日常业务的能力,缺少会计业务的整体组织和综合分析能力。

5.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监督不力,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发挥。会计方法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是能否全面履行会计职能的关键。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只重视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比如:从会计数据的来源上,对原始凭证的控制不够严格,不合要求的发票、收据甚至白条都可以。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再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是现有会计规范化制度作用加强的必要条件。只有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深度,同时建立会计人才市场,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会计人才的良性流动机制。

2.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会计法》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的会计法规,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此为准则,自觉执行国家颁布的统一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营造实施相关法规的良好氛围,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最后,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4.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

(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①资源的配备计划;②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建立、工作分工及考核办法。

(2)组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人一机管理系统,因此,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必须紧紧围绕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人员组织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经济;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知识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在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管理人员越来越注重效益最大化和市场应变灵活性,以确保企业在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与壮大①。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开始,管理学家不断研究影响企业效益和发展的不同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研究员工的工具到物料配置的最优化再到运用知识管理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企业家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前进的步伐。从最初的拥有资源就能创造财富,到如今知识逐渐地被人们当作一种资源进行管理,人们正在不断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企业对与企业相关的知识进行提炼、收集、组织、使用、扩散、开发并最优化利用,在现有的知识中提取新的知识等一系列管理,用以满足企业现在以及未来经营和成长的需要②。知识管理不仅改进或者完全改变企业的信息交流模式、管理体制,而且能利用知识为决策甚至是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形成决策层的知识库或者专家库来应对高速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很多领域,知识管理已经形成一种模式,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概况

据统计,在2014年我国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3%,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中小企业占GDP的55.6%,占工业新增产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占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城镇就业岗位。因此,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低。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群体,所以很难进行融资。二是员工的整体素质低。由于员工素质较低,导致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少,行业间的交流也少。三是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传递相对缓慢。中小企业的员工认识局限,更愿意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交流。四是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家族文化亲友文化为主。因此在管理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常常不能分清家事和公事,并且会使其他员工产生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五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加工型企业资源流失。

(三)知识经济的到来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除造就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以外,还不断渗透到旧的工业体系中,使得经济过程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不断上升。在这个时代,知识成了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为了提高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生产出更多的知识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为知识经济的产生提供了主要的氛围和条件。1990年在《哈弗商业评论》上美国战略管理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儿首先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对组织中知识的积累,组合,再利用。他们强调协作共享,整合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正可谓相互依存。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于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模式和规则也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核心竞争力不足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特点的调查以及对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构建方法进行探索,以求发展探索出新的知识管理模式。

二、知识管理理论基础

(一)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的来源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知识可以代替其他要素,节约资源、减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知识的特征有共享性、隐含性、资源性③。与传统的有形资源不同,知识在共享过程中是不会有消耗的。知识的隐含性是指知识是无形的资产,与其拥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知识的资源性是指知识作为一种资源,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知识管理在欧美各企业中最初受到关注是由于欧美企业将知识管理当作一种技巧的同时,也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归结为知识问题,并希望在知识经济中谋求生存与发展④。欧美企业曾因为一味地追求减少成本,导致知识与人才一并流失,知识管理就旨在将个人的知识在组织结构和组织系统下得到有效维持。知识管理就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体系出现在企业管理中。日本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将个人的知识和企业的知识资产有组织地在知识友好型企业中集结、共享,用以提高效率。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⑤。因为信息管理重在于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部流程中的数据得到规范化和流程化处理和存储,由于信息的大幅度增长,信息逐渐成为企业的累赘。而知识管理则是直接指向能直接使用的技术或理论,是企业的一种资源。知识管理的源流有两个,一个是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关注,它是企业在挑战中,探索更好的管理方法时,开始关注组织内部无形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在裁员过程中内部知识的流失,也使人们关注到了企业内部的知识。另一个是来自于对知识和数字化经济的关注,在国际经济环境快速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规则和模式不断切换的当今世界,我们必须将自己转型为灵敏模式的企业。互联网的出现则使共享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更加快捷简便。并且在很多行业,知识构成了产品的核心价值。将知识运用到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中产生价值,使得我们将企业的知识资产和知识经济的结合看成是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二)知识管理的内容

有学者提出知识管理的内容如下:(1)知识管理基础工作:知识管理规划组织及其政策制定;(2)知识资本识别和维护:知识资本识别、审计、体系构建及其体系维护;(3)知识资本开发和创新等。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正确进行知识管理就必须先认清事实管理的基本要素,即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信息技术、企业文化、合作网络。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应建立在五项基本原则之上。要想运用知识管理拉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迅速提升,首先需要弄清楚其内容及基本原则,才不会因小失大。知识的转换过程包括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及创新等运转环节,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称之为“知识之轮”⑥。知识管理就是要在摸清知识之轮法则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管理以及文化的相互配合使得知识之轮可以高速运转。

三、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一)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2000年左右,知识管理才在中国落地,进入应用阶段,由于起步晚,经验少,使得现今有将近80%的企业内外部文化处于隐藏状态,因此我国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尚处于初始阶段。中小企业大多是市场导向型企业,每天专注的是利益的最大化⑦。很少人能对知识管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中小企业家对知识管理的部分了解甚至是歪曲理解,致使知识管理还没有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很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处于刚刚起步或者把知识管理当作档案管理的企业不在少数。现在,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中小企业中知识管理对组织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有6%的企业认为“非常高”,有38%的企业认为“较高”。而对于未来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分别上升到13%和53%,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对“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必要性”的认同度也呈现上升趋势。未来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情况是非常乐观的。总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短,数量多,在关注增长数量的同时,我们更加应该注重质的要求⑧。增强企业的知识含量,对企业的知识提供一个好的知识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和工作的效率,进而改变生命周期短、倒闭率高等一系列问题。

(二)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1.缺乏高层的理解和推动。众所周知,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高层领导对这一理念的不理解。高层的理解与推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文化。现如今我国中小型企业若想更好的发展,管理者就必须要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会影响到公司每一个员工工作的行为、业务流程、公司结构的重要因素。2.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中小型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如何搭建知识管理系统,又如何使用知识管理是管理者接触到的一个新的挑战。而且他们在还没有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管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或者直接引进知识管理人才⑨。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相关培训,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了解、重视知识管理,并对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以及与其他员工进行知识共享有初步认知。3.员工的素质和行为不适应知识管理。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资源少和有些企业具有家族因素,公司成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企业内部竞争不强,导致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中有很多员工只是想做完自己份内的事情,不愿意花时间去适应新的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有一个危机意识,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老板都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如果不进行终身学习,就会被这个快速进步的时代所抛弃,在企业中也会慢慢被淘汰。知识管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当企业员工忙起来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忘记做知识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配合绩效和激励机制来保障知识管理的建设,加强知识管理的制度以及文化的转变⑩。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6

一、现状和特点

1、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年,全县共有中小企业4628户,从业人员11895人,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总产值7.2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62亿元,完成增加值3.9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3.73%。按产业类别划分,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按企业个数划分,从事第二产业1082户、第三产业3546户,分别占23.38%和76.62%;按提供增加值划分,第二产业2.*亿元、第三产业1.9亿元,分别占52%和48%。

2、中小企业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年,全县中小企业共提供地方财政收入1524万元,占到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178万元的69.97%,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渠道。

3、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和规模偏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建筑企业2家,其余均为规模以下企业。11家规模企业从业人员1610人,平均每户146人;规模以下4617户企业从业人员10275人,平均每户不足3人,基本上都是个体户。规模企业固定资产过500万元的仅3家,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按照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我县的企业全部是小企业,每个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仅9.98万元,平均从业人员不足3人,低于邻近县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外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宏观管理体制不顺。我县虽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局,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目前,我县具有企业管理权的政府部门有乡企、经贸、供销、国土、粮食、工商、城建、交通等,很容易导致政令不统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既缺乏全面掌握,也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

二是缺乏资金支持,融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存在“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二是财政扶持能力不足,我县没有设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向上争取资金的手续烦杂,要求条件较高;三是招商引资渠道少,受条件限制,一般加工企业难以落户,借助外力发展机会少。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90%以上的资金源于企业内部筹集、家人和朋友资助,还有的私下高息借款、揽蓄。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在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支持,但我县目前尚无专门的中介机构。同时,企业发展的硬环境,如水、电、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

四是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其普遍承受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一些优惠政策没有兑现到位,还存在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如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费等,标准高,只收费不开展活动。

2、从内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和设备落后。大多数是初加工型工业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业,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益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经营分散,企业间组织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关系,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龙头带动效应,多数小企业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3)、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模式主要是作坊式个人经营管理、家庭式合作管理、承包经营式管理。导致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建设,创造名牌产品考虑很少;二是各项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不够重视;四是工资分配不合理,老板与员工只能风险共担,不能利益共享;五是管理人员亲搭亲,友搭友,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4)、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水准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个体私营企业,自身素质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存在种种不规范、不健康现象。如,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等,钻现行法律法规的空子,加上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致使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地执行。用工制度、工时制度、员工福利、劳动保障等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省市县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些法规、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提供财政支持、开展创业扶持、建立服务体系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2、财政扶持逐步加大。各级政府都将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逐年加大投入。目前,中央财政预算已分别设立了2亿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活动资金和5.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政府设立了近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我县也设立了年不少于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3、优惠措施力度加大。一是国家鼓励下岗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自我创办个体企业的,经审批三年内免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在年度减免税8000元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地税部门提高营业税起征点支持小企业发展。省地税局决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将全省按期纳税营业税起征点由现在月营业额1000—3000元统一调整提高到月营业额5000元。我县将有80%按期纳税的个体工商户从中受益。三是《物权法》在法律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支持,允许企业用应收货款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中央人民银行已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

4、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通过设立政府支持的中介机构,发挥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行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技能培训、信用担保。陕西省已成立了信用再担保机构,安康正在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白河中小企业促进局建成了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可以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开展免费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在网络服务方面,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提供了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

5、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襄渝铁路复线、狮子山新区开发、汉江白河电站、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实施,加上其它项目建设,我县今后五年内的项目投资预计达到上百亿元,将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同时,白河紧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国家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将在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方面,给予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6、上级给予倾斜扶持。一是陕南突破发展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大,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汉江流域生态治理,水电能源项目建设和陕南绿色基地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倾斜扶持。二是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将我县确定为全省31个“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县”之一,将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示范县建设。

7、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袁纯清省长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他的支持下,省编委下发了《关于理顺中小企业职能关系的通知》(陕编发〔20*〕20号)文件,在省乡镇企业局加挂中小企业促进局牌子,将原省经贸委承担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职能,以及省工交办暂时代管的中小企业处职能和承担职能,一并划归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赵乐际书记于今年7月2日召开座谈会,听取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研究加快发展的措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县在安康市第一家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局。县委书记陈勇同志在《安康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发展中小企业促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提出了我县中小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四、几点建议

1、整合部门资源,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促进局的职能,真正实行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三位一体”的管理和工作机制。二是要规范部门行为,对非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以行政审批代替企业管理的政府部门,建议取消其企业管理权限,将其现管企业统一划归中小企业促进局管理。三是要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加大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要加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争取省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陕南突破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扶持,用好县财政提取的每年不少于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和重点企业奖励资金。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股份占一点”的思路,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要积极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变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为产业资本,用好用活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贷款。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执行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大力倡导“亲商、扶商、助商、安商”的理念,善待各类外来投资者,进一步增强我县对外引资水平。

3、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动力。一要优化思想环境。敢于冲破思想上的思维定势,坚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羁绊,克服无所作为、徘徊不前的畏难情绪,摒弃怕担风险的保守思想,树立“敢试、敢冒、敢创”的进取精神,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鼓励、扶持、引导全民创业。二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出台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不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政策执行透明度和公开性,做到“红灯不闪、绿灯一片”。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步入规范、法制、有序的轨道。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发挥宣传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风尚。五要优化设施环境。抓好通企公路建设和整治,着力提高通行能力。抓好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工业用电。进一步加强企业周边环境建设。

4、彻底治理“四乱”,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严格禁止和坚决整治一些部门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的不正之风,做到举报一个,查处一个。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对有关职能服务部门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认真兑现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克服兑现“缺位”的不良现象。继续执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县级领导联乡联村联企业联项目“四联”工作责任制度、部门领导干部挂联企业帮扶制度、涉企准检制度和重点项目部门联系制度。建立中小企业维权联系会议制度,设立中小企业维权举报中心,有效开展中小企业维权工作。

5、鼓励全民创业,壮大中小企业发展队伍。一是充分利用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远程创业培训基地和各类培训机构资源,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农民工业化创业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职工整体素质。二是广泛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创业热情。三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和民间传统工艺创办中小企业,兴办特色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同城快递;快递市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家快递企业于1979年诞生以后,中国的快递市场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物流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中国进入WTO后,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快递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巨头的双方逐鹿之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对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现状以及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看,民营快递企业在同城快递服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这一块领域应当是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发展的重点。如何在这个领域中做大做强,将成为众多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快递市场的现状

(一)中国快递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家快递企业人诞生在1969年的美国,10年之后,中国于1979年引入快递这样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自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正是从中国经济的政策变化中,国际资本窥见了快递业的巨大商机。1979年6月,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率先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快件协议。随后,其他国际跨国快递巨头也先后以相同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速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但是,邮政的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其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有限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特快专递服务的全部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业营运而生。民营企业提供了企业迫切需要而EMS却难以满足的更高要求的服务,因而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快递市场的主体结构

从1979年中国引进快递服务起,快递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即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有规模不等的快递企业约两万家。根据国际货代协会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经国务院授权、商务部依法批准成立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10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为EMS。非邮政的国有运输企业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等以及部分大型民营快递企业也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民营快递公司主要有宅急送、申通、顺丰速运、小红马等,数量最多,约占国内快递企业总数的95%左右。

(三)三大主体的市场地位

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的是敦豪、联合包裹、天地及联邦快递这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目前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达2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民营企业在同城快递市场占主要份额,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

(四)三大主体的政策待遇

邮政速递附属于中国邮政,能享受到与邮政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其他国有快递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分别民航总局、铁道部等,也能依靠主管部门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依据国务院规定和中国加入WTO承诺,在经营国际业务方面可以正常运作。而民营快递公司,基本上没有政策优惠,未能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合法经营权都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从邮政得到委托才能合法经营。

三、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改进,而且在企业外部面临着外资快递的冲击和邮政快递的排斥。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资金不足

物流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 FedEx、UPS、DHL 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其服务,而民营企业却几乎都是十万、二十万的投入,一些小企业可能更小。民营快递企业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以及快件的自动分拣率都较低。同时,资金不足是民营快递企业难以形成遍布全国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原因。

2.管理水平低下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处在创立或成长期,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没能力雇用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企业创立者组成,并负责企业全部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这势必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体现。大部分中小民营快递没有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快递信息的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快件的全程在线跟踪和随时解答顾客查询等,信息管理水平和处理手段落后。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民营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几十个甚至十多个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只负责邮件的接收和递送。多数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些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二)企业外部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快递市场现已全面放开,国际快递巨头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投资,加紧开发国内市场。如,TNT 计划在未来10 年内增加上亿美元投资,准备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在中国二、三级城市建设自己的国内快递网络; DHL 打算在现有50个网点的基础上再设立10 家分公司;UPS 将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制合作;FedEx 也在190个城市设立网点,并计划5 年内新增100个城市分支机构。

今年1 月5 日《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加大了民营快递经营的难度:从事跨省业务的快递企业其注册资金要求达到100万;350克以下的信件(包括商业信函)作为邮政企业专营; 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现虽非定稿,但已明显给民营快递增加了压力。

四、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小民营快递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成为战略实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合理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且只有坚持服务目标市场,不盲目多元经营,才能做到优势集中。然后再根据市场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一)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主战场--同城快递市场

上文已经提到,快递业务三个细分市场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市场对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不同。下面就对三个市场板块逐一进行分析,并得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所能享有优势地位的市场板块。

1.国际快递

国际快递业务是资本、技术和知识最为密集的业务,因而也是利润最高的业务,被喻为高端业务。国际快递服务提供商必须具备足够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枢纽中心和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跟踪和控制技术。由于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门槛高,民营快递企业一般难以进入。事实上,国际速递服务提供商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到目前为止,经营国际业务的主要是167家国际货代企业和他们在国内的362家分支机构,以及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中国民航快递有限公司和大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等中国国内企业。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并为形成自己的航空运力和国际投递网络,要打入国际快递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国内(异地)快递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主要是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快递业务。这项业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市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域。80%以上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都集中在这三大经济区域。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80%以上的快递业务是国内异地快递业务,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已经达到两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首先来自政府的信誉,其次来自邮政在国内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受技术装备和网络的限制,想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是有困难的。

3.同城快递

国内同城市场扩张十分迅速,但国际速递企业甚至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中国邮政EMS也只能更多地靠机构客户来维持业务的增长。这是由同城业务性质以及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同城快递业务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与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业务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既不需要发达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高端的信息监控技术,网络营运和管理技术也不复杂,较低的技术含量导致较低的进入门槛,这决定了大量刚进入快递业务的民营企业能够快速抢占这一领域并迅速获取第一笔利润。不少现在颇具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有过在夹缝里“觅食”的经历。

其次,与EMS比较,民营速递的优势是灵活、快速、价廉、优质,这决定了其在同城快递业务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一是灵活。民营快递对包装的要求不严格,随叫随到,价格灵活,取送件时间也灵活等。二是快速。从速度上看,民营快递企业比EMS快约50%。三是价廉。成本决定价格,从经营成本上来说,民营快递公司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少小型快递公司内,一两个管理人员、三四部电话、其余就是临时雇工,送一件提成3元左右,因此成本很低,其收费是根据路程远近决定,如在长三角区域内或珠三角区域内基本价格只在6至8元之间。而EMS内部人、车都臃肿,还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甚至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等。人多,包袱重,价格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标准基本资费不论远近长期统一为22元。四是优质。民营快递在业务方面具有EMS所没有的主动性。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服务,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可派驻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快件服务。所以,很多跨国公司、大企业和银行成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常年客户。而邮政特快专递却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从自己的地盘上抢走业务。

基于对各个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考虑,同城快递业务很适合中小企业运作,这就保证了中小型公司刚起步时的“口粮“。中国的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目前的主战场应该是同城快递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

同城快递行业利润较大,投资较小,见效快,相对于其它行业,操作上技术含量不高,只需实务经验,而且资本要求也较低,这使得这一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较低的进入门槛意味着高度分散、高度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良莠不齐、市场混乱“可以准确形容目前快递业的现状。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这是目前中国快递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近年来随着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价格迅速下降,近两年价格降幅达到了40%。不久的将来,中小民营企业不仅要跟同类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还要和外资企业竞争。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之前,在同城市场中脱颖而出,占领同城市场。而快递行业的竞争最终也将体现在品牌、服务、网点和人才这四个方面。下面将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分别对此进行分析。

1.树立品牌

对企业进行定位与包装,逐步形成知名品牌是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的关键所在。根据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拥有大量原子型企业的市场中,单一的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民营快递公司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靠价格战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靠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让顾客在同等的价格水平享受不同于其它快递公司的服务。目前中国快递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快递企业为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当它们1993年反别在浙江和深圳起家时,也是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它们十分注重品牌的经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品牌树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整合资源,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在速度或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独有的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品牌,在众多类似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危险。

2.优化服务

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作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

(1)民营快递必须在“快” 字上做文章,只有投递得快,快件才会增值,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如宅急送的核心产品“2D10”和“2D17”。所谓2D10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上午10点钱送货到门,即“开门见货”,保证客户上班就能收到货。2D17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下午5点之前送货到门。宅急送这样的核心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速度要求。

(2)适当延长服务的时间以满足一些特殊顾客的需求。很多私营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希望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快递企业最好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但这项服务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所增加的业务收益量甚至可能难以弥补企业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快递公司在提供这项服务时要谨慎。但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服务时间上具竞争力,可以与这些公司进行协商,适当地延长服务时间,以争取更多的顾客源,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树立品牌。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业务操作及管理要标准化、程序化、电脑化。如取送件礼仪语言表达要标准;使用统一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委托合同文本;制订科学的内部财务结算标准和分拣程序标准;实现计算机辅助快件查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对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引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可能不大现实,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特别是随着外资快递企业的纷纷进入,国内中小民营快递公司要在竞争中生存,必然要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提升员工素质

虽然不同的公司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离开公司员工,任何公司的核心能力都是枉然。因为核心能力蕴藏于员工个体中,依靠员工来执行。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还可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物质适度奖励或升职;对于收到投诉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依法办事,规范快件经营行为。特别是在邮品与物品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要在运单上向客户说明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履行经营者的告知义务,避免因文件、资料 汇票、报关单、现金丢失等引起的法律诉讼和违规罚款,开通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建立投诉处理和赔偿标准。

4.加强网点建设

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点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扩大网点数量是做大做强企业所必经的环节。在企业发展前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同城市场,并逐步扩建网点,不能始终局限于一两个城市的同城快递业务,更不能一窝蜂地挤在一些大城市,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程度,拓展业务规模,并为后期开展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做准备。

5.走合作化道路

我国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分散在各个城市,资金少,规模较小。这些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只能把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主攻同城市场业务。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要增加业务量、拓展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的扩大又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金和经营规模。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两个相互促进的,企业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了扩大企业规模所必需的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等要素,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为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奠定基础。在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走合作化的道路,如服务,可以使小规模企业达到只有那些大规模企业才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既扩大了企业的业务总量,也扩大了被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为企业进入该城市的快递市场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准备,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营快递公司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必将会在未来的物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灯明:《快递争霸战》,东方出版社,2005

[2] 兰洪杰:《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锐智:《联邦快递非常攻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4] 谢常实:《使命必达:联邦快递的管理真经》,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力;对策

宁波是新型经济开放城市,也是中小企业较发达的副省级城市之一。至2009年,全市4千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属于中小企业,近8万家个体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宁波经济的质和量。如何加快提升宁波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关系到宁波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对宁波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及竞争力作初步的实证分析,以揭示宁波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一、宁波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中小企业在宁波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中小企业在全部工业中的产值比重,一直稳定在75~83%之间。2002~2009年,以当年价计的宁波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从94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工业产值从677亿元增长到1487亿元,占工业经济增量的75%。2009年,全市8万多家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9%,产值占84.2%;在4千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6.5%,产值占66.2%。总体上看,宁波是典型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0%,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中最高,比江苏高3个百分点,比广东高13个百分点,比山东高16个百分点,比上海高3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宁波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结构特征十分显著。

上述情况表明,宁波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据统计,宁波工业总产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五位,仅次于深圳、广州、杭州和青岛。这说明宁波大部分企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其竞争优势的取得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宁波的中小企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没有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宁波工业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二、宁波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微观分析

宁波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1.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是宁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宁波中小企业的主体是乡镇企业。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个私经济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改制,个私等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宁波中小企业的主体。2009年,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民营企业的比重超过8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乡镇企业的产值比重超过50%在小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下工业中,乡镇企业的产值比重接近70%。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90%,国有小企业的比重不到3%。这种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宁波中小企业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目前,民营经济在整个宁波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的地方则是半壁江山。

2.宁波民营经济与浙江专业市场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宁波依托浙江发达的专业市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年来,浙江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非常惊人,至2008年,浙江全省商品专业市场达4348个,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完备的市场网络,年成交额在4000亿以上,连续10年名列全国第一。其中,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是亚洲纺织品年成交额最大的市场,现日客流量7万人次,日成交额约5000万,不仅有上万种各种各样的纺织品面料,还有专门的染料市场、棉纱、涤纶等原料市场等,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多、设备最先进、专业化市场最大的化纤纺织品产业聚集区。以此为基础,宁波大力发展自己的纺织服装优势产业,使宁波的服装纺织业闻名全国。

3.民营经济呈区域块状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波的民营经济相对集聚,形成区域块状经济结构。宁波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拾遗补缺,大部分企业只有少量资金,缺乏技术和人才。因此,从起步开始,宁波中小企业就主要集中在资金需求少、技术要求低、产品易模仿的行业。然而,正是这一无奈而现实的选择,使宁波中小企业在有意无意中选择了适宜其自身发展的产业。目前,虽然在制造业中的28个行业都有大量中小企业存在,但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皮革、塑料、金属制品、普通机械、交通设备、电器机械、电子等10个产业,其产值占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的70%。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表明,仅纺织、服装、机械就占60%左右。合理的产业选择使宁波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错位竞争,并充分发挥“船小调头快”的优势。

4.宁波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统久远,其“善进取、急图利”和“崇尚柔慧、厚于滋味”的吴越文化传统,催生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宁波精神,并形成“宁波帮”,支撑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宁波经济也称“百姓经济”,在一些经济强县,如慈溪、余姚等,平均每10人就有一人经商办企业。数以万计人民的实践和参与,是宁波中小企业绵延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永不枯竭的竞争力源泉。

三、宁波中小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宁波中小企业虽然竞争力比较强,发展比较快,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在90年代中期以前,被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宁波中小企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所掩盖。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宁波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展望未来,宁波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发生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1.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宁波中小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大企业、中西部地区新

起中小企业的竞争,而且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不仅要在日益国际化的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走出去在国外市场竞争。而宁波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内的中西部市场。二十多年国内市场的摸爬滚打,使宁波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游刃有余,对国际市场相对生疏。一批出口为主的企业,也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问题等,显得相当被动。如何适应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是宁波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2.规范化的挑战。宁波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先发性的体制优势。这一优势,在中小企业表现得尤为充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宁波的先发性体制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率先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取得的,具有相当多的不规范成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任

何企业不可能在“规范”以外去寻求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必须在规范的框架内依靠不断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才能再创宁波中小企业的体制新优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产业升级的挑战。不可否认,宁波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中低档产品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低档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国内,中西部地区凭借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其中的中低档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在国外,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基地。宁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及其它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档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面临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但是,宁波的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基础薄弱,资金实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短期内很难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如何应对产业升级的主观要求和客观压力,是宁波中小企业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

四、宁波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宁波已经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加快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开放型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加快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中小企业作为宁波经济的主体,加快提升的要求更为迫切。总的思路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着重在“专精特新”上下工夫。

1.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目前,宁波许多中小企业完成了技术的原始积累,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比较弱。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快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二是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依托,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四是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争取经过5~10年的努力,使宁波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基本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2.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体制创新。宁波中小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产权清晰、机制灵活。但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是家族制管理。随着企业业务拓展,规模扩大,

需导入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推进中小企业体制创新,关键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加快建立适应快速发展的运行体制。快速发展是宁波许多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许多中小企业从零起步,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成长为销售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企业。而更多的中小企业长期停留在某一个水平,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必须及时建立起适应快速发展的运行体制,确保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二是加快建立适应与科研单位,科技人员长期合作、共同创业的机制。与科技人员合作创业或科技人员之间共同创业是宁波许多中小企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但也有许多中小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后,开始不断“裂变”。有的技术骨干被挖走或另立门户,有的技术合伙人退出企业等等。这些情况,常常导致企业的败落。必须加快导入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知识产权参与投资的政策,改变普遍存在的家族制管理和“一人说了算”问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三是要加快建立适应加入WTO、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制和体制。加入WTO以后,宁波中小企业将面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环境。必须开阔视野思路,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敢于在与国际强手过招中发展自己,加快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四是加快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确保中小企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3.加快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目前,宁波中小企业在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塑料、金属制品等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些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技术层次比较低的产业,竞争激烈,空间有限。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加快培育新的优势产业。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宁波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宁波中小企业要争取经过5~10年的努力,在目前发展基础比较好、附加值比较高、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的食品加工、文教体育用品、仪器仪表、普通机械、电气机械、电子、交通运输设备零部件等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4.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产物,其显著特点是企业发展与“两个创新”互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宁波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目前,与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相比,宁波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还不多,整体素质还不高。必须把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加快发展,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宁波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以适应不断增强宁波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