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8篇

时间:2023-08-23 09:17: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篇1

1.学习物理,要从基本概念做起

仔细读书,多问为什么,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应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

2.多做习题,化技能为技巧

要想巩固已学知识,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发挥思维的变通能力,就需要多做些习题。其好处有四:①能见识不同的命题类型,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增强迅速改变思考角度与方向的能力。②能培养仔细审题,排除不利因素干扰,寻找隐蔽条件的好习惯。③能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层次性及深刻性。④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切记:做题“多”与效果“好”不成正比例关系。多做习题是指做各种不同类型的题,多方位地开辟解题思路,多练解题技巧。不是要搞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是害死人的。

3.学会精炼,把书读薄

章节后的复习,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浓缩过程。要锻炼自己会把知识归纳汇总,把章节内容概括为有层次的几条。

①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WTBX]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米花的时间是12.5秒,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v=100/12.5=8m/s。再说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②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做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很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③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4.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记

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些都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原则。

5.要学会心静,静心找问题

初中升学考试物理内容大致分四部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其中力学大约占40%,电学占30%,光热部分约占15%,中考的分值分配基本如此,而且中考难题比较集中,一般讲,光学、热学部分不出难题,难题出在力学和电学部分,那么我们的复习就不应平均分配时间,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学和力学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成绩也就不同,所以在复习前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习物理方面,知识缺陷主要在哪里,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6.遗忘是所有人都存在的现象,两年所学物理都记住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在找出问题攻克难点的基础上还要照顾到面。初中阶段两册书中有188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53个理解,因此应遵循一个原则: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就是将这些知识点、公式、概念、规律该记的必须记住,记不住,根本谈不上灵活使用。

篇2

一、导入新课要提出契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出学习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的驱动下,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在快乐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整节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分析了本节关键内容“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电流关系”与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关联,并充分利用学过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知识,提出如下问题:亮度可调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学生回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学生回答:“串联。”我随即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效果,还把学生紧紧吸引到探究新知的世界里。

二、利用复习课进行系列提问

通过复习课,对问题进行归纳解决,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有条理,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在“简单机械”单元复习课上,我提出“举例说明省力(省距离)的简单机械,并表示出各个例子中外力所做功的大小”这样的系列问题。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梳理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我让学生分组举例,在相互启发下,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并通过讨论将本组的结果列举在黑板上,由学生代表对其他组别的例子进行讨论,再把正确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原理进行分类,最后归纳出简单机械不省功的道理。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开设生活课,巧设自问自答环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持久兴趣

理论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但经过提炼加工后,单纯讲解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针对这个问题,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我还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开设物理生活课,让学生把平时遇到的跟物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收集起来,在生活课上由兴趣小组成员进行梳理,特别是那些跟最近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优先进行研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自问和解答。每次生活课,学生把一些废旧的电器、生活用品都搬到课堂上,他们能运用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积极思考,还感到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在学习“热传递”内容后,学生把热水瓶小心地拆解开,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学生把热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找出旧暖水瓶不保温的原因。另外,我还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例如,我们在研究暖水瓶的生活课后,我让学生把纸杯改造成保温杯,并比赛谁的保温时间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和解决策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改变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地利用激疑性、探究性、发散性、铺垫性、激趣性、巩固性提问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我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途径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和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促使了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控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完一个新的知识点、一个例题后,可以对问题进行引申,进行一题多问,或者逆着题意进行设问,这样既能让学生趁热打铁,对熟悉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篇3

关键词:过渡衔接;课程顺序;学习兴趣;方法技巧

有较大一部分的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感到很吃力,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恐惧,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的物理在学习目标和内容设置上有很大的出入,学生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内容包括:声音、光、电路、物态变化、质量、力与运动、浮力等,可以看见,这些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收的内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生活当中的模型进行思考。但是高中阶段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就更加复杂,并且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近的部分在学习的深度和研究的广度上都增加了。学生需要转变原有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做题和研究方式,转变成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发散思维,建立物理模型。所以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物理学科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的学习是从运动学开始的,运动学也是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当中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力学学习的基础,而力学又是学习好高中电学、运动学、磁学等方面的重要条件。把运动学作为学生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章节,一方面方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扩展此部分学习的深度,另一方面运动学的内容相较于后期学生要学习的电磁学、热力学等部分来说更易于接受。所以从教材的结构安排来说,将运动学安排到第一部分恰好起到一个内容上的衔接,是很科学合理的。有的学校和教师喜欢把电学部分放到开始来讲,从课程的难易程度来说,运动学相比电学要更简单;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分析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来说,运动学仍然是学习电学的一个基础部分,所以,这里还是建议将运动学放在初高中衔接的过渡位置上。在此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教材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顺序。

第二,要做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进行知识整合。所谓知识的整合,是指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应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同化与顺应。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教材对概念的介绍和物理量的概念定义上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应该对这些物理概念和所研究的问题上的差别与联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辨别和区分。例如在讲解运动学中关于“速度”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提问学生初中所学的速度概念是什么,然后再给学生区分初中学习的“速度”的概念只能表示速度的大小,不能表示速度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将只表示大小,不表示方向的速度称为“速率”,而原先所学的“速度”在高中阶段的意义是,既能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又能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教师要清晰明白地向学生表明相同物理量在新阶段学习与以前学习的差别,避免学生困惑和混淆这些相关概念。

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学好物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丰富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很多教师将授课内容写到课件上,上课的过程变成了为学生复述课件内容的过程,这样学生在上课仍旧会感觉疲累,也失去了利用多媒体讲课的意义。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还是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多媒体资源授课为辅,为了避免上述这种情况,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只为学生呈现关键字等信息,辅助以视频和图片等。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质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火车过隧道图片、跳水运动员图片、学生感兴趣的明星图片让学生分析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听觉上和视觉上多方面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表达,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然更容易融入到活跃的课堂氛围当中。另外,教师应该带着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学责任感上好每一堂课,丰富和充沛的感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负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敬佩和喜爱,从而减少在心理上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排斥,增加学习的兴趣。

篇4

一、提高初中习题教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例题

首先选择的物理例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所学的知识点并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现状.要明确通过习题教学来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的例题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扩展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能够理解例题中的思想方法,掌握类似题目的解题技巧的目标.如果在习题课的教学中缺少相关清晰的目标,仅仅成为例题的训练和见解过程,使教学内容缺少的完整的体系,不能够有效的加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就难以达到习题课教学的目的.再次要掌握好例题的难度,例题的选择上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容易,要把握好相关的度.习题教学要注意对题型的划分,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习题有基础型、方法型、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有低、中、高三类题型.习题的教学中尽量避免把难题放在教学内容的前面,或者把习题教学内容安排的过于复杂,如果习题太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的安排一些综合题型和创新题型,有利于整体学生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的提高.对习题的安排要体现出方法和技巧,也要体现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加强对习题的分析

在习题课教学时要重视对习题的分析,通过分析的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针对具体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老师要注意对习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入手点和方法,以及其中包含了哪些知识.在习题分析讲解完后,要注意进行巩固和总结.总结采用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在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能够独自解决.分析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思维方法,例如对于逆向思维,类比的思想、反向推测等,要注意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严密性,防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二、做好物理习题的选择

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物理题的解法,而是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让学生可以以一推百,锻炼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因此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应该依据以下四点,以提高习题教学的水平.

1.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选择上应该有针对性,习题的选择应该针对物理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还有学生学习现状.习题的编排上应该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对物理原理进行理解和应用.初中物理的习题选择上,要抓住知识点的核心设计习题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忌习题太多,要学会优化习题教学的条件,使之符合学生对物理认识的特点.通过习题教学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选择具有可行性的习题

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物理公式以及概念定理有进一步的应用和理解,因此在习题选择时应该具有可行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要掌握好所选习题的难易度,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在课堂的习题教学中,应该安排好习题教学的进度,给学生预留出练习的时间,以便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选择典型的习题讲解

初中物理课堂上要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讲解,习题教学中选择的习题一定要注意质量,选择典型具有丰富内涵的习题,并对课本中的习题进行挖掘,提高学生对物理习题解法的灵活运用.因此,物理习题教学中可以选择专家多次筛选的典型习题,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以求学生可以将习题的知识精髓掌握,发挥学生的解题思维.这些典型习题一般具有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一题多用的特点,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对物理解题规律的总结.

4.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

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学习必将枯燥,因此可以在在习题教学中穿插用于缓冲的习题,让学生树立遇题必解的信心,调动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或者选择一些轻松可以与生活中的现象接轨的习题,让学生对解题产生兴趣,从而解除对课堂的反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5.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篇5

初高中物理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鉴于初高中教材上的差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物理新旧知识的过渡和深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导出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J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认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二、加强高中物理学科的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上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刚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很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四、对学生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

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升到高中,也出现这样一些“台阶”。学生的学法方面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的学习不得法,大多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复习的习惯,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高中物理的学习,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学生应处在主动学习的状态。进去高中学生如果没处理好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往往照搬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就会跟不上高中物理的要求,学习上逐渐有了欠账,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枯燥、单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越学越感觉到难。如果学生没有尽快适应初高中衔接中的这个“台阶”其引起的后果必然是部分学生放弃对物理的学习,畏难而退。因此学生要正确做到如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应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能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2、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就越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胶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以及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3、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篇6

课题主持人李昌华

任教 学科

初中 物理

职 称

中学 高级

联系方式

15972600885

研究周期xx年 月至xx年 月

其他研究人员赵清海 皇甫建勋

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课堂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教与学,每一次的教学过程都是由若干个关键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的线,而怎样突破这些关键点生成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突破重点、难点,以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信心,则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到了八年级电学部分的学习,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前面声、光、热的学习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是识记性的、概念性的;而进入电学的学习后,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有大量的概念容易混淆,大量规律需要应用,大量的公式需要区别,大量的方法技巧需要掌握。一个接着一个的困难不断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不能正确面对、正确处理,学生将很难过这一关,从而就会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物理的激情将从此终结,更不用说去面对九年级的力学了。所以八年级物理教师的迫切任务是帮学生度过这个难关,帮学生建立起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将尝试从小知识点的突破和解题方法技巧的突破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能顺利度过这个难关。拟采取的行动与方法1、经验总结法:对实验老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对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进行深入探讨,去伪存真,并对实验老师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材料加以整理、筛选、提炼、完善和发展,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2、选点对比实验法:选点对比实验是由一位实验教师在两个平行班中选取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前后课题组要编制好单元前测试题和后测试题,取全班或部分抽样成绩进行评价记录 3、行动研究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教学目标为主体开展不同不同形式的物理教学活动,并随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修正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方式方法,逐步探索积累“微点突破”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预期成效1、通过“小知识点的突破”研究,让学生能尽快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让“点”形成“线”系统化、条理化,并能熟练的把各种知识点、规律、结论、公式应用到具体的解题答疑上。 2、通过“答题方法技巧的突破”研究,让学生掌握答题的一般技巧和方法,达到快速答题,严密答题,正确答题。 3、通过微点突破的研究,让学生摆脱困境,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推荐意见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42—02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象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4.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很难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使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感觉吃力,所以老师一定要适当改变教法。

二、解决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讲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如在讲解力时,多数初中生认为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而高中教材中通过对各种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说明力不能传递,物体运动是有新的力产生了,这都说明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学生重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初高中知识的分析与对比,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2.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的模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形象化。如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观看视频等将物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不断拓宽知识面,进而建构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如刚开始学习力时,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受力物体等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些直观的生活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各种体育运动,并运用计算机辅助媒介将微观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宏观的、具体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4.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繁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篇8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学,发挥创造性,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新情景,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维持住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如刚一开始学习就遇到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分析它们,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问题的解决。而它们的产生以及方向都是较抽象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做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运动描述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图象,应讲清物理意义,详加分析,细加讨论,反复练习,让学生揣摩、体会几何图象在物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至于要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五、加强课外辅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