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8篇

时间:2023-08-23 09:17: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指标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out green building,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gree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first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een building relations and economic benefit relationship, analyzes the green build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reen building economic benefit assessment method and the index,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green building strategy.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conomic benefit; Evaluation method; index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0》显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第二产业—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

但是,看到建筑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其资源利用率较低,难以循环。

建筑业每年消耗大量的的电力资源和煤炭资源,其消耗量分别达到1.2万亿度和4.1亿吨,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量较高,是发达国家几倍,如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倍等,节能降耗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的道路上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减少建筑业的能量消耗,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

1、绿色建筑的深层含义

1.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把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降至最低,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就能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们节约环保。

1.2改善生存环境

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最近几年周围环境日益恶劣,频繁爆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显出健康舒适环境的重要性。而绿色建筑既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能给人么提高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关心、爱护,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关系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关注的是建筑全过程的节约,强调的是居住人的健康,同时也涉及到对环境最少的干扰。,“绿色”的观念应贯穿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筹划,以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建材与能源。

可见绿色建筑应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方面平衡经济、环境、社会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对成本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同样需要与各利益方在结构上平衡、在发展上协调统一。绿色建筑要能够持续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第一位的。

3、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CO2减排量;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图 1 所示。 但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成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 关键在于其效益状况是否良好。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中,环境效益涉及到当前人类最为关心的温室效应问题, 而且定量分析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能够为政府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将以苏州市为例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图一 全国各省份绿色建筑主要分布情况

2环境效益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析

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 绿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显性效益又可称为直接效益,其受益主体直接体现为投资者,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是指经济效益;而隐性效益可称为间接效益, 它是绿色建筑可为除投资者以外的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对环境有利、对人类健康有利的效益,隐性效益又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 6 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 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 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50378-2006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 环境效益又可分为 CO2减排效益、 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 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 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2.3 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现在,由于人们使用能源不当,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缺乏、气候恶化。为了减弱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就要尽量保证低碳环保、能源循环使用、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节能上,其充分运用太阳能进行取暖,降低空调以及集体供暖的使用率,最终实现节能。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如下:

(1)护结构节能

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 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

(2)智能化技术节能

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 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 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可再生能源节能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 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 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3结论

根据对节能环境效益的分析和计算可知,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建筑相呼应,而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经走过了“浅绿”阶段,正在从“泛绿”阶段迈入“深绿”阶段,因此,我国建筑领域要紧紧围绕《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发展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 GB50189-2005 公 共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标 准[S].中 国 建 筑 工业出版社,2005.

[2] Dimoudi A, Tompa C.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Indicator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of Office buildings [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8,53(1-2):86-95.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明晰绿色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绿色效益的构成。所谓绿色效益,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表1)

(二)绿色效益特征分析。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图1)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相对来讲,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图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规划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清洁室外环境。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时,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节水器具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使用可循环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尤其对于窗户、阳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应当贯彻节能理念,使用节能灯具,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据统计,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2007.12.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深层含义

1.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把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降至最低,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就能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们节约环保。

1.2改善生存环境

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最近几年周围环境日益恶劣,频繁爆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显出健康舒适环境的重要性。而绿色建筑既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能给人么提高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关心、爱护,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1)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通常来说,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性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为显性效益,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分析,计算出与基准建筑的能耗差,即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并根据各地能源的实际价格,计算出所节约的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和传统旧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

3、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

(一)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在计算期内对拟建项目方案的各种有关技术经济因素和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有关财务、经济资料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对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拟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经济评价的角度、范围、作用等,可将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其中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第一步,同时还是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一个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项目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的结果才能和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评价深度要求、可获得资料的多少及项目本身所处的条件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指标,这些指标有主次之分,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即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类别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性质分类,此文不再详述。

4、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策略分析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将绿色建筑节能用经济价值来量化

绿色建筑无可厚非的会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那么如(何)量化这种建筑的经济价值呢。我们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环保性目标,更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把环保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我们不只是意味着地减少所有费用,其实在在建设费用上是有所增加的,如对于打桩基础设施的利用,我们花了一定的精力研发相应人工系统,在此处建设成本会有所增加,但此处所增加的成本会在后期工作中得到应有的补偿,提升了铺设地基工作的成效,减少重复性建设。

(二)完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标准

对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价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适用、可靠、耐用等各项要求,并且要符合目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定的各项建筑标准,尽可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所以要不断更新建筑行业的各类标准,才能不断完善建筑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1)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只有严格制定各项建筑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对这些标准和体系及时的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

(2)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制定质量检查、验收评比制度对建筑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过程以及各种建筑配件等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建筑标准,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督机构对建筑物和建筑配件以及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只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检查的消极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和监管。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材料成本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工程成本的七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已经实行了实物量清单招标后,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所有企业努力的目标。而选用最多的方式是在使用材料时进行合理的节约,控制材料使用费,这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优化建筑节能

因为选用了节能材料,例如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节能建筑的初期投资往往会相对高一些,使得建设费用有所增加,但是从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使用节能材料不仅不会浪费物资,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从能量效率方面来看,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而且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收回用于购买节能材料所花费的费用。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持平之后,就可以进入节能建筑的纯收益阶段。

结束语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面临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尤其对我们中国来说,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的建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邓世维.绿色建筑的经济理性与对策[J].中外建筑,2011,(08).

邓汉斌.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09,(12).

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 陕西建筑,2009,(09).

王娟,张玉明.对住宅建筑经济性分析[J].知识经济,2009,(07).

篇5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设计与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无害、低耗、健康标准,并且在拆除后,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一类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对土地、材料、水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节约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二、绿色建筑成本分析特点

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成本分析,是对传统建筑成本效益分析加以改进的一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一)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法为基础。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全寿命周期成本法,该方法强调在评价建筑经济性能的同时,还应从项目规划到项目拆除整个过程,考虑建筑的经济性能,也就是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初始投资,也要考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拆除)中产生的所有费用。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考量。分析绿色建筑成本,除了要考虑到可量化的、显性的成本外,还要考虑不可量化的、隐性的成本。也就是要综合考虑建筑产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让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建筑成本相结合,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低化。

三、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成本分析

(一)效益指标。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主要在于3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由3方面可将绿色建筑效益归为3类: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舒适度效益。

1.环境效益。绿色建筑所应用的材料比传统建筑更环保,所以能够有效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通常来说,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室内及室外环境两方面,其中室内环境影响,主要指家具材料、装修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等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由于绿色建筑所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均为绿色环保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无放射性、无毒性、无污染性、可回收性,不但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及室内环境,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室外环境影响主要指温室气体(主要为CO2)的排放。所以比起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此为绿色建筑所特有的环境效益。将处理CO2及室内环境污染的相关费用量化,表示为ΔQ,即为绿色建筑产生的环境效益。

2.资源效益。绿色建筑产生的资源效益体现在能源、材料、水资源、土地资源方面。由于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秉持了土体优化使用的原则,对各种工业废料进行充分利用,减少了粘土砖的使用,所以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在拆除传统建筑时,除了有80%的钢筋及铝得以回收外,其他建材基本上都无法回收利用,而绿色建筑所拆除的材料中,有60%以上都能回收利用,其在减少了建筑拆除时的清理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利润。由于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建筑的保温隔热、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性能,所以能有效降低居民对照明、采暖、降温等设备的使用率,以节省电能。据相关文献显示,在能耗方面,绿色建筑要比传统建筑低70.0%以上。对传统建筑及绿色建筑的资源能耗进行测量,并对其进行费用量化,二者的差值以ΔL表示。

3.舒适度效益。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问题,所以能够明显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绿色建筑还对外墙、屋顶、建筑前后均进行了绿化,扩大了绿化面积,增加氧气释放,从而使建筑周围的空气质量更好,同时外墙绿化也有利于建筑散热、保温,让人们居住感觉感舒适。由于舒适度为定性指标,所以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了解人们为提高居住舒适度而增加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以ΔS表示。

(二)效益―成本分析。应用“有无”及“差别”对比法,对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效益、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有”代表绿色建筑,“无”代表传统建筑。利用“差别”对比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差别部分,差别部分仅为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有差别的内容,而非全部内容,以实现对比信息量、数据量的简化。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效益-成本对比,详见表1。

表1 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效益-成本对比

将绿色建筑的建设期假定为T年,全生命周期假定为N年,每年的建设效益、成本都折算到竣工那一年,则绿色建筑投资净现值增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建设成本、舒适度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均取正值):

ΔNPV=(ΔD-ΔS-ΔL-ΔQ)×(j+1)-1

上式中,j表示社会折现率。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为互斥方案,在ΔNPV不小于0时,两种方案(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均可行;在ΔNPV小于0时,则仅有绿色建筑方案具有可行性。

从目前的绿色建筑研究及应用情况来看,不少技术都还处于研究阶段,也有部分技术较为成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并未推广应用,所以现代绿色建筑建设一次性投入的建设成本会远远高于传统建筑。本次通过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法,对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发现绿色建筑在维护阶段、运行阶段有着明显的经济优势,其产生的效益是持久的,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篇6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最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全面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结语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可行性

Abstract: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ld's green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is regress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green building" . Green building is a broad concept; green does not mean high cost. This paper analysis incremental cost and economic profit in operation of green building compared with ordinary building, so as to raise awareness of feasibility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cost; profit;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绿色建筑基本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了三点,一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目前,我国国内绿色建筑的评价主要是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为依据,广东省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已于2011 年7 月15 日起颁布实施。

2 广州地铁运营指挥中心创建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2.1 创建绿色建筑符合广州地铁绿色形象。

广州地铁一贯以来践行“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运营指挥中心园区创建绿色建筑内涵与以上理念非常吻合,创建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广州地铁的绿色形象。

2.2 具有较高的宣传效应,提高地铁品牌价值提升,对地铁物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项目所处地为广州新城市规划“东移”轴和“南移”轴的过渡地带。琶洲地区将发展成为商业居住生活功能的RBD 型、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目前琶洲尚未有建筑创建绿色建筑,本项目力争成为琶洲首位、高等级的绿色建筑,将具有极大的社会宣传效益,有利于提升地铁品牌价值,为广州其他地铁物业创建绿色建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3 为工作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本项目创建绿色建筑,将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 减少运营成本。

绿色建筑相比普通建筑会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高效的系统设备、节能灯具和控制系统和智能楼宇化控制系统将大大降低项目运营中的费用。

3 投资收益分析

3.1 投资成本

指挥中心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若整个园区以创建三星绿色建筑为目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需要增加或改进10个项目,所需增加建设投资如下:

表3.1指挥中心园区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投资

3.2 运营陈本

运营成本包括设施的维修维护费、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费用估算如下:

表3.2绿色建筑运营费用

3.3 财务成本

按照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方法,假设贷款期限为15 年,对整个园区均以三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创建目标的投资总额5610 万元借款有以下还本付息计划表:

表3.3还本付息计划表

统计得到,本项目15 年的利息总额为3408万元,折合每年利息为227 万元。

3.4 经济效益

3.4.1节能量估算

园区总建筑面积为22.7 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13.5 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6 万平方米,公寓面积3.6 万平方米。参考 2009 年全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耗状况的统计结果,其中非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83kwh/m2,商场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138kwh/ m2,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37 kwh/m2。三星级绿色建筑预计节能率达到 60%的标准, 则园区内绿色建筑的节能量为405 万 Kwh,按照商业用电电费为1.2 元/Kwh,每年节约电费:486 万元。

3.4.2绿色建筑物业价值增加费用估算

根据调查统计,有64%的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商业议题,有92%的人表示在选址时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愿意为绿色办公空间支付更高租金的受访者占比为50%,有31%的企业高管将员工工作效率和健康列为其可持续发展关注项目的首位,有11%的企业高管将雇员满意度列为最重要因素。

根据相关经验统计数据,保守估计三星绿色建筑写字楼相比同地段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将增加8%。本项目物业价值增量体现在出租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租金的相对增长。

本项目出租的写字楼面积共为6.6 万平方米,其中运营指挥中心大厦的出租部分面积约为2.4 万,写字楼4.2 万,参考琶洲办公楼的保利世贸E 座的租金为100 元/平方·月,假定园区内办公楼的出租率为80%。园区的绿色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增量费用为:[6.6 万平方×100 元/平方·月×12 月]×0.8×0.08=506 万/年。

3.5 投资收益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本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运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在收益方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列出不同等级绿色建筑投资分析见表3.5。

表3.5 投资收益分析表

4 小结

本项目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建设投资5610万元,仅考虑节电的经济效益和物业价值增加,投资回收期为9.8年。投资回收期较短,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篇8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1.1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1.1.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1.1.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1.1.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1.2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

1.3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企业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2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2.1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2.2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

2.3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2.4积极发挥建筑业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作用实施绿色施工,政府的导向作用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关键还在于建筑业企业。企业才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要依靠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企业,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把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贯穿到施工全过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