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8篇

时间:2023-08-23 09:17: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

篇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

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之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讲话稿、发言稿、学习体会、实施方案

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基层法院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检察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公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农业局普法依法治理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小结

在各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二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五)

区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演讲稿

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八)

依法治种科技兴种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司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

医院“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会心得

法院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六)

法治理念演讲稿(三)

20__年度司法行政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辅导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之十七

法治理念论文

公安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四)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言稿

公安 机关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十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公安)

司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让法律援助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闪光

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七)

检察官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阶段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十七)

水管站在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法治理念中心组学习发言

市检察院反贪局开展法治理念教育学习活动小结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部署阶段工作总结

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讲话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律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

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司法局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讲话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体会

区教育局“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从科学发展观谈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

关于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某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教育局“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法治理念演讲稿(二)

普通警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

法治理念论文-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二十一)

20__年依法治区工作总结

检察机关学习法治理念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二十二)

20__年度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及配档表

上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

县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方案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活动上的讲话

人民检察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上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

公证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演讲稿

XX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218-01

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内涵来讲[1],就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通过打破高校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将高校后勤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化分工格局之中,按高校后勤应有的功能,重构政府、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处理好上述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排除主要障碍,按照现代企业规律将高校后勤产业组建成为既便于学校控制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企业实体,建立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服务、产业、经营、融资和劳资管理的运营机制。

一、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后勤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所采用,贷款机制的引入加剧了高校后勤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高校后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后勤财务核算质量

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后勤组织为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措施。[2]

(二)运用会计电算化,加强高校后勤内部控制

高校后勤下属单位很多,数据繁杂,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将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计算和复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监督控制上去。同时,后勤行业跨度大,分布较散,运用网络化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内部财务管理,预防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电算化系统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

(三)明确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责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后勤脱离学校走向社会,不再承担学校后勤服务的功能[3]。在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后勤经济实体;在机制上,把拨款使用制过度为服务收费制,使后勤经济实体按照企业方式运作,通过服务、劳务收费养活自己。

(四)建立财务通报制度

在校级财务部门与后勤经济实体之间建立财务通报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对于校级财务部门来说,[4]通报制度可以及时向后勤经济实体传达上级职能部门的财税政策以及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传达学校的有关决策和师生对后勤实体经营状况的反馈信息等。

二、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结合高校的需求,也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认为,今后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立足于具体高校实际,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深化改革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正确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搞好服务,办师生员工满意后勤

在日常工作中,后勤系统时刻都要注意加强管理,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来提高所在高校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保障,助高校快速发展

一流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如果高校没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校园,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就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大学。

(三)注重公益性,兼顾经济性

学校后勤服务产品的消费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这点决定了后勤保障服务的公益性特点。同时,作为以学校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后勤服务实体,从其经济组织的属性看,它必然要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追求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三、坚持后勤改革为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宗旨是服务教育教学。总体来讲,高校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食堂服务管理,提高饭菜质量

学生食堂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应高度重视食堂的管理,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实行完全企业化的管理,以减轻后勤部门的压力。主要可以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企业经营,通过微利承包、部分全额承包、全额承包等过程循序渐进做好食堂管理。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节约水电消耗,提高饭菜质量,同时还改进了服务态度,实现了学校、食堂、师生三方面共赢的局面。

(二)做好校园物业管理,提高校园形象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采用聘请校工的形式来进行管理,这一方面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行政成本。因此,通过后勤社会化的模式,引进物业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物业管理是可取的管理途径。

(三)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提高硬件设施

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后勤社会化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设备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自身教学硬件设备的配置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应该在学年初编制好本学年应采购的设备目录,对设备的规格、型号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再交由后勤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来完成采购工作。

四、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也并非短时间能做到,需要不断的摸索着前进。但总体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海战.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认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152-153.

[2]邓易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风险分析和抗风险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124.

篇3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80-02

党的十报告在坚持以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着力点。高校作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汇和碰撞最密集、最活跃和最敏感的地方,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用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诉求

首先,是主导文化的引领需要。文化是特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与意识形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主导意识形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社会的主导文化。借助文化强大的传导功能,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意识形态,将有助于实现意识形态对民众的教育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引领,也是文化的引领。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发挥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文化的重要作用,实现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引领的需要。

其次,是高校文化育人的本质需要。大学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最直接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各种文化要素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范围广、文化影响力也相对深远。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形态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应当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用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文化,是源于实践的文化价值体系,最终用于指导实践,应当承担起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朝着社会整体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责任。促使青年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追随者、传播者、践行者、发展者。

最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引领并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价值体系自身的广泛传播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也需要依托在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机制来推进。高校文化作为软实力之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仅因为高校文化是高校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且也因为高校文化往往构成了同样体现“软实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相互的、自发并自觉的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内容必将被细化和深入,表达方式必将被丰富和拓展,有效传播的机制必将被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主导价值观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如果缺乏主导价值观,社会群体就会缺乏广泛认同的价值标准,缺少精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就缺少了传承延续的动力,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就难以存在和发展。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地、创新源和辐射场,承载着继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功能,肩负着深入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为社会提供积极示范、科学导向和辐射的重要窗口,更加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价值观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优势的群体,是能直接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主体,因此,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会直接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然而他们的思想观念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尤其当前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多元文化的巨大激荡极易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严峻的考验。高校必须坚持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用理论武装教育大学生,引导和帮助他们用分析方法剖析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具备整合鉴别多元思潮、抵御各种腐朽思潮侵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在多样化的旋律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领军地位。

其次,共同理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有一个能够激发大学生活力、凝聚大学生智慧和力量、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共同理想。对于大学生来说,共同理想不仅是一个目标,一种认识,更是一种实践。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有共同理想,才能把大学生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有共同理想,才能在实践中化解多样化利益格局带来的离心力和破坏力,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再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文化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志向追求等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凝结――民族精神以及其在新时代下的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不竭源,也是高校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所在。当前,高校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存在着娱乐化倾向,大学生追求感官刺激、崇尚物质享受,部分大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失去了自我,处理问题简单冲动,并且怀有叛逆心理,往往喜欢标新立异,失去了对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信仰,表现出异常的冷淡、反感甚至排斥。因此,倡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帮助学生深刻认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从祖国悠远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清楚地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大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实践中锐意进取,为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理念,它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从实践上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对发生在社会领域中各种行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当前现实社会中各种不良倾向,诸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正无时无刻侵蚀着高校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和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必须具有清晰的是非界限,明确的荣辱观念。因此,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标尺,把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指导大学生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使他们养成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行为习惯,为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风尚提供道德保证。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品位、发挥校园文化创造力和辐射力的根本,应该融入学校教育、宣传和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是主线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占领高校思想主阵地的关键。针对高校的新形势和学生的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摈弃过去那种讲大道理、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避免“年年依样画葫芦”。教师要善于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善于采集生活中的现实事例,坚持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提升,使大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专业课由于其教师人数、学时数以及时间跨度都明显多于和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而言,关注专业课的用心以及对专业课教师的信任程度都明显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此,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更深刻、更有影响力的教育。

第三,充分发挥实践课的指导作用。实践课是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从事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科技服务等各种有益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呼吸到新鲜空气,增进对国情、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了解,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

(二)校园文化活动是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具有科学性,但并不是所有科学的东西都一定能为人们所接受。大学生亦如此。校园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是个体养成正确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操练场所。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的魅力,就要在“行”上下功夫。首先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比如通过校园环境展示,广播、报纸等形式宣传,塑造身边典型等使大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在、可信可行。其次,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比如可以通过大学里的社团、协会、俱乐部以及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同核心价值体系并主动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内化为思想素质。

(三)日常管理是基点

在多元价值观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具有统摄性,能够把各种不同价值观凝聚在自己周围,成为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必须通过一系列完善的制度保证。用制度体系约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比如时刻关注校风学风考风寝风等制度建设和教育,强调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守纪律,讲文明,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财物等。通过日常管理影响学生品德、价值取向、个性和心理。以制度规范行为、协调利益,保障和谐,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童世骏.文化软实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篇4

一、多媒体教室资源现状分析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供教务处调配的多媒体教室有89间,其中60座的小教室64间,120座的中阶梯教室18间,255座的大阶梯教室7间,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基本能满足平时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多媒体教室使用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多媒体教室供不应求。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使用多媒体设备。一般教务处在排课之初,都会考虑到老师这方面的需求,尽可能满足。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并且有些教室的设备建造时间已超过设备的使用年限,在使用过程中效果不佳,而且经常容易出问题。这样,89间的数量缩水,导致教室供不应求。

2.教学使用者对设备不熟悉。

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些老师是理工科出身,对于设备的使用应用自如,略有故障也能轻松排除。一些老师没有熟练掌握流程,遇到一些小问题就束手无策,比如不会开投影,不会放下幕布;功放电源没开而没有声音;乱调功放旋钮,使得扩音器产生刺耳的声音,等等。这些问题其实自己可以解决,但是很多老师都依赖管理员,上课的前5分钟,管理员往往都几个楼层上下跑,为解决此类小问题而应接不暇,无疑大大加重了管理员的负担。

3.由于使用不当,导致中高档设备损坏,对学校教学工作有严重影响。

部分老师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如不关闭投影仪或者关闭后不待投影仪冷却就直接拉电源总闸,容易导致投影机主板、灯泡烧坏。

这些设备都属于中高端设备,需要专业人员才能维修,而且维修时间普遍较长,这样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我院多媒体教室管理社会化的尝试

如何解决多媒体教室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往总是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完整规范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流程,在讲台醒目处张贴简单操作步骤,规范教师的操作。在制度的约束下,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流程操作,但是部分人胡乱操作,这就要求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我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专任管理多媒体教室的只有1人,纵然有三头六臂,十八般武艺也忙不过来;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的培训。其实在这方面,真正开培训班时,总有部分人不参加,实际使用中出问题的正是这部分人。

针对这些问题,我院提出一个多媒体教室服务社会化的方案,邀请一些拥有专业技术的服务公司对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专业的维护服务,并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建立合同监督的体系,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多媒体教室的维护管理问题。服务社会化的优势在于花低于学校自身管理的费用,就可享受到超越品牌的专业多媒体设备维护服务,服务社会化,其运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

多媒体教室核心设备投影机,涉及专业知识非常多,这些知识目前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开设课程专业教学,所以投影机的芯片级维修及专业维护知识都是通过长期工作积累经验的。多媒体教室涉及的设备比较多,每一种设备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进修维护,学校往往是一个人负责维护,无法对每一种设备进行专业的故障判断及设备维护。

2.节省资源,减少投入。

通过社会化服务,不必组织学校内部资源实现维修服务目标,不必为每一种设备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维护维修服务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只需投入不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了全套服务,包括学校所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专业维护、故障排除、设备定期保养、系统升级,等等。低廉的价格完全可以替学校省去额外成立的部门或聘用维护人员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因设备维护而造成的相关费用,节约学校费用预算。

3.节约时间。

社会化服务不仅减轻了我院在管理及费用预算上的负担,让我院各部门专注于自身的教学及科研业务,还通过合同约束服务方为我院带来了一种可靠的服务保障。

4.运维稳定。

社会化服务为我院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维修维护服务,包括建立系统设备档案、系统维护记录、系统维护记录分析等服务项目。多媒体教室对日常教学越来越重要,专业的社会化服务能为我院整体多媒体教室系统提供稳定的运行维护,保证正常教学计划的展开。

5.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日常对多媒体设备的精心呵护,定期为设备检修和投影机设备除尘保养,能够有效杜绝一些设备的性能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多媒体教室服务社会化方案

1.服务内容。

多媒体教室墙上网络接口和220V插座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关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包括多媒体讲台及讲台上和内部的设备(计算机、中控、扩音机等)、线路,安装在建筑物上投影机、银幕、音响及线路等。

保证多媒体教学系统状态完好,教师正常操作多媒体设备时运行稳定,系统技术指标满足教学需要;及时排除设备的所有硬件故障;及时排除所有设备的软件故障。如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类应用软件,中控、IC卡控制器的底层程序与控制码,投影机系统设置,定期升级系统补丁、病毒库、新版本软件、插件等。

2.服务形式。

全包方式:采取整体承包,承包方负责维护范畴内的所有技术维修,维修需要的全部配件(包括投影机灯泡和液晶片等)和材料,以及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设备的更新。

维修及更新标准:首先,在目前已有的多媒体教室中选定一个教室作为标准教室,对该教室中投影机的亮度、周边设备的技术指标标准、教学电脑的运行速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做出明确测定,以此为标准约束服务方,服务方必须保证所有多媒体教室均能达到这个标准,否则,必须进行维修或者更新设备。

备品备件:服务方必须按照每50个教室准备一套备用设备的比例,准备多媒体教室的全部设备作为备用机,及时替代故障设备,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专人负责:我院为服务方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服务方安排具备三年以上多媒体教室服务经验的专人驻守我院,确保维修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定期检修:服务方在协议期内每年必须对我院多媒体教室进行全面检修,检修所有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对投影机进行解体清洗保养及专业的性能检测,对电脑进行系统重装,对相关线路进行指标值测定,最终形成《多媒体教室检修报告》,提交我院主管部门。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正常教学。

篇5

关键词 高职学院 后勤实体 社会化 税收管理

一、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社会化涉及的现行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征收1. 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2. 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3. 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士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增值税的征收

1. 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征收增值税;2. 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3. 向其他社会人士提高快餐的外销收入,则应该按现行规定征收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个人所得税则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房产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的征收对在高校后勤实体改革过程中因建学生公寓而占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房产税。

二、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社会化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税收管理法律不明确。这直接影响了对高校后勤实体的征税,现行的对高职学院后勤实体规定的税收政策并不符合高职学院的现状,也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征税工作。有的当地有关税收部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高职学院后勤实体自身的管理模式散乱,规模不一对于高职学院的征税政策涉及到了很多的免征规定,这些规定没有对后期实体规模以及模式做出一定的规定,使得大多数的高职学院后期实体管理模式混乱,表面上看起来是独立的经营机构,但是很大程度上还受到高职学院管理层的牵制。这样就为单纯地向高职学院后勤实体征税带来了阻力。

(三)漏税偷税现象时有发生

规定是为了预防错误,但错误总是在发生。这在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的征税过程中并不少见。高职学院的管理层对于后勤实体的经营状况并不做更多的关心,因为社会上所关心的大多数是这个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素质等,因此,管理层也就放松了管理,使得后期实体的缴税意识并不主动,而且还容易引发后勤管理部门偷税漏税。

三、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些针对性改进措施(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防,事先都要制定大家都要遵守的一个法律法规。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不少对于高职学院后期实体征税的政策和通知文件,但是并没有具体而且实际地规范着征税和缴税工作,这些给地方税务部门的征税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要完善高职学院的税收政策法律,规范化管理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税收,在此基础上要明确两点,第一就是要保证并且促进我国高校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第二就是要严肃公正法律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二)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

国家和各级税收部门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税收宣传,在高职学院后勤实体部门人员中形成一个主动的缴税意识,增强职工的纳税意识。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税收理念的灌输,也可以对高职学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工作,此外,也可以对社会人士和高职学院学生进行税收知识的宣传,使得税收知识深入民心。

(三)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涉及并且影响了很多领域,高职学院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设税收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税收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还要对于当前的税收征管手段,要进一步改进,提高税收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征税过程的合法安全以及规范科学,不仅要保证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税收要及时足额入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高职学院的后勤实体社会化税收管理不仅涉及到税务机关对于后勤实体部门的征税工作,而且还关系到税收对于国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以及法律的不断完善等,高职学院后期实体税收的管理一定会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既保障了国家税收,又能促进高职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双赢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校园体育文化;自我和谐;社会适应能力;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1-0073-04

Intrinsic mechanism for campus sports culture to enhance th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U Qiang1,JIN Lin-qun2

(1.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2.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ng 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 Basing the medium on self,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sports culture and social adaption ability. Campus sports cultural edification received by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forming positive self expression and achieving self harmony, while self harmony is conducive to forming excellent campus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is close and very steady: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increases whenever self achieves harmony, or decreases otherwise; campus sports cultural refinement received by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n promote self harmony and thus enhanc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ampus sports culture;self harmonious;society adaption capability;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职业人才,它是和普通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这就决定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生涯之前,就有意识、有目标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3种渠道[1]。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高等体育教育的延伸体,是深受年轻学生喜爱的重要文化内容,它已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在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今天,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是巨大而无可替代的,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众多文献讲述校园体育文化价值中也提到学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及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2-7],但是从未有研究揭示两者真正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以自我为中介分析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1 校园体育文化与自我的关系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环境中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层[8]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等与体育有关的物质实体。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是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包括高校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情感、体育道德、体育理想、体育行为风尚等。体育制度文化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规制、守则,包括体育规章制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管理、业余体育竞赛、健身锻炼、各种体育组织、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全方位的制度。“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直觉与判断,并产生情绪体验,它包括事实和价值判断。“自我”具有层次性,将自我分为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其中学业自我包括数学等具体学科领域,而非学业自我包括社会、情绪及身体自我[8]。校园体育文化从自我的各个层面来促进高职学生的自我,而自我达到和谐也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

1.1 校园体育文化促进自我的发展

1)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业自我。

学业自我指数学等具体学科领域文化知识的学习后对自己的知觉,它被自己行为的反馈与归因、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包括智力、态度、意志等等。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有益于大学生智力发展。人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人的右半脑,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对侧支配的,而体育锻炼又能经常活动平时较少活动的左侧肢体,所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智力潜能,发展人的智力[9]。李建明等[10]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和适宜的文娱活动可减轻学习引起的紧张,改善机体协调性,促进思维和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

2)校园体育文化提高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需要人际认知与适应及社会规范和角色认知。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来看,高职校园中的体育场馆、体育社团及各种体育活动,为高职学生交往提供了机会;其次校园中的体育场馆、体育氛围,其背后隐藏着相当大的教育意义,它对高职学生起着感召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11-14]。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来看,学校制定的许多体育工作管理规章制度,高度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体育竞赛,使得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社会角色演练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规范和角色认知。

3)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我。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包括正面或负面情绪,情绪自我就是对正面和负面情绪的认知。美和尊严是良好情绪体现重要指标。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曾评价体育文化价值:任何一个研究过古奥运会的学者都会发现其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和尊严。体育这种“美和尊严”内在价值体现,使得每一个在校园体育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熏陶下的高职学生心灵得到感化,情操得到陶冶,学会敢于并善于正视自己,面对他人的态度和智慧,同时能够尊重他人和自己。校园体育文化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研究显示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变学生优柔寡断、孤僻抑郁的气质,树立自信的人生态度,同时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与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使学生感受到人类的生命力与进取力量之美[15-17]。同时有研究发现,在有竞争性的、开心的并且有节奏的体育活动过程后,会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短期情绪效应,进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18]。

4)校园体育文化提高认识身体自我的正确性。

身体自我亦或身体自尊,是对自己身体能力的评价,包括对自己的相貌、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看法。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从不同方面为增强学生的身体自我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发现:参加体育活动者较之不参加者有更高的身体自尊,体质良好者倾向有更积极的身体自尊[19];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知觉能力高于非运动参与者[20]。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学生通过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刻苦练习,塑造出健美的体魄,增强自身魅力,提高身体自尊,经过教师的指导在掌握高难度的动作过程中体验超越自己的成功;在体育比赛中品尝战胜对手的喜悦,这些都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自我,促进自我的整体和谐,为成功地步入职业领域打造基础。

1.2 自我和谐发展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

高职学生自我达到和谐发展,就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从而产生和谐的情绪体验,并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根据自我影响机制,社会和环境固然影响了高职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但是自我调节理论认为这个评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关键性的动机变量与自我过程。能力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对自我的知觉可以影响动机,从而影响其体育活动参与[21];孙延林[22]研究发现男生自我决定动机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正相关预测指标。因此分析认为高职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在体育精神的熏染下建立了和谐的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和刺激参与体育活动、规范自己行为的动机,促使他们更多的去锻炼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因此会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更多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的向心和凝聚力,影响和规范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

可见,高职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和自我的和谐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两者呈现互为促进的关系,校园体育文化对自我的发展关系重大。

2 高职学生自我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众说纷纭,难以确定。本研究所说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角度,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让学生具备积极应对,及时改变自身的属性、功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外部社会变动的能力。根据社会要素,认为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环境适应取向、人际适应取向和社会文化(主要指社会精神文化)适应取向,具体来说包括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社会规范与角色认知和人际认知与适应、合作与竞争和耐挫折力等方面。众多研究发现自我与社会适应关系密切,也相当稳定。王楠[23]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有显著相关,自我概念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概念越高表现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社会规范于角色适应)等社会适应越高。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24]。高职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自我后,使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与协调,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加。当个人认识到知觉的自我与经验的自我之间有差距时,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的状态,社会适应能力随之下降。自我能力感也叫做自我效能,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李保娜[25]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高职生在学习方面较为自信,并且在学业上获得的自信会泛化到其他行为和领域,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适应新环境,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而社会适应就要认知社会的各种角色,社会自我水平高的人,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相对较多,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角色的认知,从而更多的去认知社会环境中各种角色,确立自己真正的角色地位,从而提高社会角色认知,进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情绪自我包括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认知及控制,它对社会适应能力也影响较大,郝宗英[26]研究发现情绪感知对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调控和对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有较高的预测作用。一般情绪自我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理智且稳定的情绪,能够及时感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新状况及其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并合理运用这些情绪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能够很好地识别及调控他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相应的社会适应水平也较高;而情绪自我水平较低的人,一般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正确认识,常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自信心不强,人际交往较差,合作与竞争能力也较弱,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偏低。此外身体自我对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密切的关系,身体自我水平越高,对自我身体的认知程度也越高,提升显示或展示自我的能力也越强,从而也增强了自信、客服主观认知偏差,有助于产生人际吸引,同时能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使思维变得富有理性和弹性,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而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军[27]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自我和谐状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良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引发自我的不和谐。因此以上认识,发现自我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也较为稳定,较为密切。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表现,达到自我的和谐,而自我的和谐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其次自我和社会适应能力关系较为密切也很稳定,众多研究也证实自我达到和谐,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就下降。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促进自我,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培根,林虹. 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9):83-85.

[2] 刘建国,范秦海,朱云波,等. 华北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 体育学刊,2006,13(1):95-96.

[3] 肖丽琴.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 体育学刊,2007,14(2):79-82.

[4] 李树旺. 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证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9,30(6):71-75.

[5] 曹政玉.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功能及建构途径[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236-238.

[6] 魏琳洁. 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之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7] 王慧,韩立森. 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次性及其功能解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91-93.

[8] 顾春先,邬红丽,肖波. 何文涛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 体育科学,2010,30(8):41-48.

[9] Stuart Biddle. 心理学在锻炼及与健康相关的相关身体活动中的应用[J]. 体育科学,2000,20(4):71-74.

[10] 李建明. 医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 医学教育,2004(2):71-74.

[11] Berger B G,Cinman M A. Exercise and the qu ality of life[G]//Singer R N,Murpherm,Tennantlk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 sychology.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12] 喻坚.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福建体育科技,1997(2):52-54.

[13] 赵纲. 体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14-116.

[14] 黄晓波. 培养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 体育学刊,2012,19(1):82-85.

[15] 胥万兵. 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7):83-85.

[16] 尹剑春,柏建清. 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状态焦虑的影响[J]. 体育学刊,2009,16(9):78-82.

[17] 邱芬,季浏,崔德刚,等.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情绪健康的调节作用[J]. 体育学刊,2011,18(2):86-90.

[18] 殷恒蝉,傅雪林. 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04,24(6):37-39.

[19] 曾芊. 广州、澳门两地部分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比较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41-43.

[20] 何颖,季浏. 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 体育与科学,2003,2 4(4):58-60.

[21] 任未多. 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 体育科学,1997,17(3):75-81.

[22] 孙延林. 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7):78-81.

[23] 王楠. 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4] 陈晓,李爽. 青少年劳教人员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3,21(7):45-47.

[25] 李保娜. 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7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首先,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特别是作为执法机关的干警,执法理念是指导工作的基石。不可否认,在我们中间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理想信念动摇,思想灰颓,道德水准低下,工作不思进取,因此面对现阶段政法机关的工作形势和任务,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是到了必须该认真解决、统一法治理念的时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解决人的头脑问题,开展这项活动很有必要性,那么我们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下,都必须围绕中心,心系全局,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要做到真正学、真正懂,严格要求自己,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

其次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用五个方面内容指导工作实际。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正确处理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坚持执法为民就是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耍特权,不推诿逃避,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以最好的态度回答当事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他们满意。坚持公平正义就是在执法活动中坚持依法、合法、合理,保证在工作中及时高效、程序公正,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以法律为准绳,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坚持服务大局就是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不断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

第三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指导工作,提高效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明确思想认识,必须提高自身本领,丰富工作手段,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做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提高思想意识、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并将其落实在工作上。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兢兢业业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会以踏实的努力提升执法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篇8

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用实际行动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首先,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特别是作为执法机关的干警,执法理念是指导工作的基石。不可否认,在我们中间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理想信念动摇,思想灰颓,道德水准低下,工作不思进取,因此面对现阶段政法机关的工作形势和任务,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是到了必须该认真解决、统一法治理念的时候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解决人的头脑问题,开展这项活动很有必要性,那么我们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下,都必须围绕中心,心系全局,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要做到真正学、真正懂,严格要求自己,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

其次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用五个方面内容指导工作实际。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正确处理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坚持执法为民就是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耍特权,不推诿逃避,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以最好的态度回答当事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他们满意。坚持公平正义就是在执法活动中坚持依法、合法、合理,保证在工作中及时高效、程序公正,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以法律为准绳,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坚持服务大局就是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不断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

第三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指导工作,提高效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明确思想认识,必须提高自身本领,丰富工作手段,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做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提高思想意识、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并将其落实在工作上。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兢兢业业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会以踏实的努力提升执法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