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8篇

时间:2023-08-23 09:1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 政治素养 核心内涵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1-01

一、引言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给高中的学科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界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摆脱过去刻板的应试教育,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中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现代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对高宗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当今世界,人们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关注越来越深刻,培养高中素养的意义也非常重要。

二、正确认识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

1.高中政治的学科性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具有独特的地方。首先,高中政治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认知是高中政治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的科学知识是政治学科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科学知识构成了教学的框架和基础,如果没有科学的思想政治知识,那么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也难以进行下去。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政治学科的确具有独特的科学性。因为,高中政治传播的是科学的政治思想知识。然而,高中政治学科的独特性还不在于它的科学性,更在于它具有感情培养功能。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新课标还强调高中政治对于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思想的塑造功能。针对高中阶段的特殊学情,高中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成型,高中的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不顾强。因此,高中政治则担负着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素养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重要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高中政治更具有情感培养的功能。

2.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

一直以来,人们对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还认识不清。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影响到人们对高中政治学科的认识,也影响到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效果。要正确认识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政治素养。政治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关于思想、情感、品质以及思维的能力或涵养。在高中学习过程中,高中生一般通过学习高中政治课程或者参加相关的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获得相应的政治学科素养以及思想情感、品质观念、技能技巧的能力和涵养。在我国,高中生要培养正确的政治素养就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就是通过课程教学或者实践引导学生从广阔的生活环境中体会真正的思想情感,寻找时代的真理性的东西。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固然重要,但是光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不足以成为完全的人,也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高中政治素养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高中政治素养的培养路径

1.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引导

政治学科的趣味性在于它面对的是具体的人,政治这门学科设计的内容也是关于我们人类的问题。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讲授文化生活时,教师就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特点。在某校高二的一节政治课上,一位教师在讲有关“文化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听讲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都不是很清晰。教师就针对性地制作了一个视频课件,视频主要内容是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教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引导学生总结文化的特点。这是很多学生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明白了文化的真正内涵以及文化的特点。

2.树立科学的政治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的学科性决定了这门课程不可能只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高中政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就是说,高中政治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目前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对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定位不太准确,把眼光都放在了高考,一味追求教学效果,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政治科学的本质就慢慢丢失了。要知道高中政治担负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当然,政治素养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全实现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政治素养。结合堂客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高尚的思想情操的熏陶。

四、结语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学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高中生来说,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不光是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正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师情感教育

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师生关系与个别师生冲突问题的严重性,为改善师生关系及不和谐课堂,已经开始进行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究。教师情感教育成为人们的新理念,情感教育也理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模式,而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爱学、亲和身教的好习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未来发展有奠基意义。21世纪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时代要求与课程标准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乐学的环境,在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塑造自己的心灵。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教师情感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涉及了任课教师的经济生活情感经历、政治生活情感体验、哲学生活情感感悟及文化生活情感印象等知识,可以结合教师情感教育将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理想信念为支撑,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思想政治教学[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是思想政治教师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情感教育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等时政热点展开阐述,所以教师情感教育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这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既能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其自身政治参与的情感教育意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可以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从而促进其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教师情感教育渗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推动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创新,在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教师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升华教师情感教育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教师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教师情感教育渗透思想政治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思想政治课程对教师情感教育的要求,教师情感教育可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核心观点,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使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并生的关系,从而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牢记在心。

(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情感教育主要表现为人与人友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思想政治课研究的两大对象,故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是多学科性及综合性强,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学包含教师情感教育因素,且教师情感教育因素不断穿插其中并贯彻到底,这两者联系比较紧密[2]。例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教师情感教育问题必须考虑的因素,这种思考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所以,教师在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渗透教师情感教育是必要的,渗透教师情感教育除了可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可以让其建立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识,在渗透教师情感教育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平心而论,教师是人不是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历程中难免有缺点、犯错误。况且,教师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学生、众多的教育现象,对个别问题学生或突发事件可能会处理不当,但师生交流互动的前提是学生要尊重教师。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2020年7月师要充分重视师生情感教育的因素,课堂教学中要以情达理、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课堂内外及日常德育工作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是教师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自身的道德情感与责任担当唤起学生的道德追求与尊师境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心与由衷的期望,是一种秉承修养,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新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定位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特殊的功效与任重道远的使命,因为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包括思想认识与道德修养,兼具智育和德育,既立德又树人。四本教材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序展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源于生活,指导生活”,这些都能从根本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政治参与意识,点燃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政治认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争朝夕,不服韶华,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对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好的启迪,各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要树立“大政治”的观念,突破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局限,适度拓展教学素材,要带着情感、融入社会、走进生活,用学生的语言讲学生的故事,从学生的角度把理论说教变成现实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师生情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渗透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尤其是必修3)中涉及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和合理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品质、“诚信为本、承诺是金”的做人底线等情感教育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高中学生的终身品质和人生信念。

三、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延伸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渗透情感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本教学内容虽然较广泛,但程度不深,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同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涉及的生活常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有利于教师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讲授点滴感悟及肺腑之言。例如,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商品的价值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借景抒情”,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品牌手机荒废学生学业”的部分现象教育学生不能爱慕虚荣,要求真务实。在学习“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教师可以结合党的十以来的典型反腐案例,引导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义之财不可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师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学习特点,恰当地利用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教师情感教育素材,并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学习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理解得更加深刻,进而实现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及报效祖国意识的树人目标。

(二)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理念随着人类活动与大自然间关系的日益密切,以及人与环境局部冲突问题的日益严重,其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情感教育的主要努力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思想政治添加了文化生活内容,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了解与学习,加深了对大自然与人的生活关系的理解,进而认识到自然情感教育会受到人文社会实践的影响。目前,人们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解决生态文明破坏及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人类在受到洪水的袭击时,认识到了植树造林的作用。人类活动会对大自然产生影响,同样人类活动也会受到大自然的影响。所以人类为了共同的命运,想要生存发展就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反之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基地;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39-01

1.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工作基础及现状分析

1.1学科队伍情况。盘锦市各个高中政治教师总计80余人,专业对口率50%以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余人,占12.5%,中教高级教师,50余人,占62.5%。

盘锦市高级中学坚持教学改革,探索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盘山县高级中学在教学上,实行"课案导学"。辽东湾实验高中"生本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2学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学科基地建立的重要意义。

(1)关于高中起始阶段的政治教学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只按高中教材按步骤授课,未能建立起初中知识体系与高中知识体系的衔接。

从盘锦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来看,初中阶段思想品德与历史合为一张试卷,总分为10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各占50分。这种实际情况就导致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政治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只是在中考前临时死记硬背,搞突击。

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给学生当头一棒,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信心和兴趣。

(2)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这次调研教研员听了数百节课,总体来说授课老师基本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从整堂课的环节来看,表面看来是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教师的信息输入量与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的实际接收程度不成正比。整堂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可学生所获不多,仍然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前进。

(3)部分必要的教学环节的缺失。在跟踪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多数都是老教师的翻版和模仿,使用的课件也是老教师的,并没有其本人的教学想法和思路,没有看到"用心备课"的地方。还有,跟踪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了许多年轻教师存在知识点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过来。

2.2017-2018年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2.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实施能力为目标,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教学研究部门指导引领、基地学校开发实施的工作体制,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开放兼容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实现国际课程精品化实施,校本课程精品化建设。

2.2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2.2.1形成一套教育教学管理新常规。

(1)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势和盘锦市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市初中和高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摸索出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必修、选修及校本课程的实施及衔接;

(2)根据各高中的的办学特色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2.2.2推出一批课程共享Y源。

(1)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思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与心理健康课程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研发出适合各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并编写配套的教材;

2.2.3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通过"一师一优课"、名师引领工程、名师工作室等一系列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对教师开展系列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2.2.4探索教学新常态。

(1)探索魏书生"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积极探索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3.2017――2018年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3.1准备阶段(2017.1-2017.4)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组建团队,制定学科基地建设研究的工作方案。

(1)研究国内外、省内外的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研究综述,成立专门的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

(2)成立信息技术团队,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2课程资源建设阶段(2017.5-2017.12)

(1)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指导、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考察,确定团队成员的分工与研究重点方向,制定基地校建设相关方案;

(2)进行全省各市以及盘锦市各高中之间的听课,总结各校的教学方式的优缺点;

3.3课程体系建设阶段(2018.1-2018.7)

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建立符合我市特点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通过专家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组织团队研究初高中的衔接、必修和选修的衔接、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教学进度安排,探讨校本教材(选修教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

(1)提出盘锦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安排意见;

(2)探讨盘锦市初高中的衔接、必修和选修的衔接、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

3.4教学新模式构建及教学实施(2018.7-2018.12)

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新常态。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对"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要求,探讨各种新模式、新方法的教学实施。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 思想政治教学 作业设计与指导

一、思想政治学科学生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三贴近”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着眼于学生的需求,把理论寓于社会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教师的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坚持基础性原则。学习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业设计首先要满足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填空题或带有归纳性质的解题指导会更受学生欢迎,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无效地抄抄写写。

3.坚持层次性原则。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发育和个性差异明显。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如果像传统作业那样搞一刀切统一要求,就会出现“消化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应该通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解决。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设计的基础性必做类作业和发展性选做类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4.坚持时代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要求。此类作业设计一般结合重大时政开展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收集和分享信息,让不同的视角和声音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思想上的升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坚持合作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要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同学合作,与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常见的此类作业设计有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活动、黑板报或手抄报设计比赛、辩论赛、班级网页设计、旅游方案设计、创建班级简报、上演课堂剧、班级一人一菜自助午餐聚会等。

二、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一般策略

篇5

关键词:高考改革;思想政治;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

新高考改革政策中明确表示: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三门和在政、史、地、理、化、生六个科目中自选三科构成,文理分科将不复存在。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有益于扩大学生选考的自。但是,思想政治课由过去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这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视域下,研究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再定位,对于充分发挥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引导他们成为新时期合格人才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政治课地位受到挑战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向中学生传授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中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中学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学生长远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首要地位。然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让思想政治课由必修课变为选修课,使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极有可能出现学生不选、教师不管、学校不睬的糟糕局面,使政治课的地位一落千丈。

(二)政治课价值受到质疑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远远不只是简单枯燥地传授政治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不仅是政治课价值的体现,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是培育良好政治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时期,这是政治课被赋予的使命。然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使政治课面临着学生不重视、不选择的残酷现实,致使政治课的育人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甚至遭到普遍质疑。

(三)政治课教师岗位受到冲击

巨大的选考比重差异间接反映了政治学科教师的生存压力,在整个社会普遍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这一形势还可能继续恶化。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治教育客体急剧减少,那么以政治教学为主要生计的政治教师的又将何去何从呢?如果选课人数少,开班数量则变少,需要政治教师人数也随之减少,大量的政治教师将被迫转岗或调整结构,而大学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更加黯淡。这一严峻形势,曾一度在浙江一些中学中引起恐慌,觉得一辈子的“铁饭碗”瞬间灰飞烟灭。巨大的落差不得不引起政治教师的内省和重视,重新审视能不能继续留在岗位?以怎样的角色和姿态留在岗位?这样的思考相比自怨自艾和惶恐不安更加实际和有效。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再定位

新高考视域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新高考政策,二是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性质。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指出: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0年版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明确说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相互交融、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等特点,它不仅是对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的延续和拓展,而且是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铺垫和奠基,既承上启下,又一脉相承。因此,面对新高考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定位来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自身做起,不断修炼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同时,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

对比新旧高考,原高考模式虽然也分文理科,但却带有明显的“捆绑”性质,而新高考3+3模式取代了文理分科模式,学生选科完全消除了“捆绑”。这意味着思想政治课教师会面临学生不选择政治的情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更要坚定自己的学科信仰,增强学科自信,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自身的独特魅力来赢得学生的青睐,最终扭转学生不选政治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提升自己呢,应做到以下两点:1.做政治学科专业素养的“修行者”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起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使命。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政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成为政治学科专业素养道路上的“修行者”。首先,要修炼德行,以具备优良的道德品格。师德是教师之魂,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尤为重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示范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引路人和促进者。育人先育己,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都是道德败坏,知行脱节,松懈怠慢,又怎么去引领和感召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呢?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时候静下心来修炼这场德行之旅了。扪心自问:你站在启迪人生的舞台上,你真的已经尽力给学生们做好榜样示范了吗?面对那么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真的足够爱他们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你还没有底气十足的信心来诠释这句话,那么请在通往德行的道路上继续修炼吧。其次,要修炼学识,以储备渊博的综合知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程,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地修炼学识,与时俱进地储备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拥有正确的处世之道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来拥抱美好的未来。第一,要有扎实的理论学科基础知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对这些基本的专业知识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并灵活运用。第二,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思想政治学科在中学的所有科目中,时代性最强,信息量最大,综合性最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发展的眼光和远大的格局,传递社会正能量。第三,要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度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增强思想政治学科信仰,从而更好地引领思想政治学科健康发展。2.做政治学科课程资源的“设计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010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应开发四种课程资源:一是文字和音像资源,二是人力资源,三是实践活动资源,四是信息化资源。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呢?首先要遵循育人性原则。这不仅体现着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其次是遵循开放性原则。互联网社会,资源多样和共享,这要求我们在研发教材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升级,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最后是遵循校本性原则,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呈现出课程资源的特色。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才能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高效地开发与取舍呢?第一,要确定清晰的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基础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没有目标,课程资源开发就缺少方向性和计划性;第二,要创新课程内容。要想不被取代,只有不断创新,人们对于新事物充满了本能的好奇,尤其是中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早已厌倦,如果给课程内容融入新鲜元素,就能极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三,要创新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如同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能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求知欲,还能增强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和实效性。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针对学生的角色定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独特的德育功能和学科价值,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取代和相提并论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抓住这样的机会,敢于和勇于承担起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处和政教处教师等重要职责。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心尽力地做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让政治学科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凸显。1.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良师犹如“摆渡人”,站在学生每一个关键渡口,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纵观全局,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缺乏知识和技术,而是缺乏美德和良知,缺少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要给予学生怎样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呢?才是算得上是有文化、有素养、有修养、有良知的呢?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清楚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责任担当。首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观。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2]。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向中学生传递党和国家的意志、排斥腐朽异端思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信息交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崇洋倾向突出,政治观多元化趋势明显,这将造成中学生的精神混乱、价值偏颇和信仰危机。由此可见,不重视中学生的政治观引导,就会导致中学生政治观偏激,就会损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使他们的政治理想和信念越发坚定,使他们的政治方向始终跟随着党的脚步,使他们拥有正确科学的政治观。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微网络时代。绝大部分学生都通过手机获取资讯,触网率极高,但纷繁复杂的信息扑面而来,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分辨,使一些中学生丧失理智,迷失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德育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能利用课堂主阵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观,还可以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学科素养,兼任学校的其他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交相呼应,在学生道德观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存在价值,那么培养的人才将是人格不健全的的人,甚至是道德低下的人,最终沦为社会的“蛀虫”,害人害己。因此,要积极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向学生全面进行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治纪律、理想情操、政治意识、经济意识、辩证思维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为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养成提供丰富的育人内容。同时,也要借助多种平台和载体,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将德育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将德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2.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个体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中学生,人格独立,争强好胜,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力,加之学业繁重和升学压力,导致很多中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沟通和处理,后果将非常严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虽然不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专利,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这是每个政治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人们常把十六七岁称为人生最危险的心理动荡期,心理上存在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困惑,众多学生的分数与受挫能力成反比。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应当义不容辞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疏通,要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要教会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挫折和困难,使他们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不公和黑暗,正确地对待人生旅途中际遇的坎坷与挫折,化压力为动力,让那些绊脚石成为垫脚石,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美好与不幸。3.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开设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课程,把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使命。但大多数学校在高考升学率压力影响下,学生的职业规划未得到重视。2014年9月新高考政策明确指出:考生总成绩除语、数、外三门之外,还要在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构成,6选3,意味着有20种不同的排列组合,面对这么多种选择,引起了考生、家长和学校的恐慌。这一系列的政策和现实告诉我们,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师应当认清这一形势,牢牢把握这一机会,积极主动向学校提出建议和申请,将职业规划作为选修课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难。对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时代嗅觉,这正是政治教师所擅长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扩充知识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在新的事业中找到自己事业的立足点。要不断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他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提前做好规划,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高校专业设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进行理智选课,合理规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高考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修炼好自己的德行和学识,而且要做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从心底里认同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并将其视为人生成长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余虹.新高考政策下的思想政治学科定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4):71—72.

篇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评价;新思考

教学评价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环节,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用,“是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检验教学效果、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①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主要有两大评价对象,一个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评价,也即课堂评价;一个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针对传统教学评价制度的弊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新课程提倡“以学评教、以学促教”,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的终极目标。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更加强调“发展”二字,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更加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新课程要求,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评价体系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将其放在首位;要更加客观、综合的去评定学生,在强调综合性、发展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学科德育被知识挤占的现状,提升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的价值地位,改变学生的关于思想政治学科只是一门副科或者是高考必考科目、生活无用科目的思想观念。在宏观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推进的,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奠定基础,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在各地施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思想政治学科传统评价体系的一些弊端。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下,也就是高中生必须要面临的大学入学考试(高考),以及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的存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施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指标、内容的空泛化,没有将评价理念具体化。出现这一问题,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地学校积极响应课改,按照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各地学校的各个学科评价体系也都竞相进行改革,并确立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也适时建立。

但是,一方面高中的高考压力,导致学生评价依然是传统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的评价体系成了一个框架摆放在文件中;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己都对新的评价体系不重视,这也就使得评价指标只停留在大纲上的概括文字;也没有根据学校、班级、班级中的每一个主体-学生的情况,对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具体化、实践化。另一方面,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价值判断过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尤其是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目标制定过大、过空,对学生评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评价标准统一化,忽视了个性化。在实际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强调学生间的平等性,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统一化,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也就形成了一些俗称: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要有所不同,在保证根本理念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一套不同的评价标准。新的评价体系也强调要关注个性化。

然而在实际的评价中,往往都是不分层次的统一化评价,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操行评定手册上几乎一摸一样的评语。由于教学惯性的影响,教师通常会将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评价标注运用到整个班级,这就忽略了其他层次学生的情况。对其他层次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高要求、高标准,在实践过程中难以达到,就会削弱这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习的激情也逐渐减退。还有的教师照搬照抄其他班级成功的评价体系,没有根据本班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评价系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没有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就是一眼定评价,例如在本科教育实习中,笔者就曾对自己班上一个染发中等生抱以不正确的评价。

再次,评价停留在表面,忽视了评价的内化。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评价只是教师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评价的最终归宿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顾着对学生进行评价,却忽视了学生对评价的内化,忽视了引导学生掌握自评的方法并进行自我评价。在高中阶段,要想法设法激发高中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就要促使教师的这种外在评价积极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的评价,进行自评,找到自己的学习道路。评价的表面化除了教师忽视了去转化,还有就是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有重大影响。学生能否接受外在评价,除了其中主要的评价客观实在性以外,就是评价者的评价方式是否让人乐于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以“这都是为你好”的心态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致使学生只是表面接受了,内心里却是反抗而不进行内化。

最后,评价孤立化,忽视了评价的整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要求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这就需要协同配合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评价,将以往单独个体评价进行整合。在日常教学中,不乏有教师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事情,与其他科目无关;在家庭生活中,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一切教育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了;家长在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一般只关心孩子的成长,往往认为只有成绩优秀、考入理想的大学就是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些思想观念的存在,使得对学生的评价出现孤立化: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评价之间孤立、教师与家长之间评价孤立、学科与学科之间评价的孤立。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之间信息的断裂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就出现片面化。评价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靠单一的评价个体去完成这项工作是很艰难的,只有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整合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体系也在逐步的推行,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的限制,使得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基于以上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评价体系施行过程的反思以及发现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解决和完善: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评价标注细化、模块化。在遵循大纲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逐步的细化、模块化评价指标,恰当处理好高考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把评价的内容落到实处,而不是空泛,否则对学生的评价就是一个空壳子,毫无意义可言。评价指标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六个大维度下进行细分,例如:学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表现(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学习的状态、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性等)、日常生活行为表现等等。高中政治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的教学,一个政治教师任教多个班是常有的事,所以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教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一套标准通用各班级。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师还有认真去解读三维目标,尤其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正确认识。只有真正了解了三维目标的含义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评价落到实处,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评价标准层次化,改变一套标准适用于学习能力层级不同的学生群体的思想与现状。目前为了追求对学生的平等看待,消除歧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对待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做是没有主见的平等。高中生依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在实际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级采用不同的标准,例如: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将一份试卷的试题分为三个层级即容易题、中等难易程度的题、难题,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做不同的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只做容易题、学习能力稍微较好的做容易题和中等难易程度题、学习能力强的人做中等难易程度题和难题)。对学生评价的分层化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为评价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也只有这样的分层化,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抓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鼓励与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化才是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注重评价的内化,运用有效方式方法积极地促进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实现评价由外向内的转化,就必须保证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评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的了接学生、理解学生,运用同理心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声音,并给出有效的反馈。通过这种方式融入学生,建立互信有爱的师生关系,才能知道学生心里所想之事,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背后,才能使自己的评价切实有效,最终为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要多与学生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把“我觉得”、“我认为”变成“我们觉得和认为”,通过这种平等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理解教师,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愿意并相信教师的引导,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成长。政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第四,整合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使各主体的评价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政治教师要积极地与各科教师进行交流,吸取不同学科的评价精华为自己所用。同时这种评价信息的交流可以达到对学生的更全面的了解,也会使得自己的学科评价更科学有效。学生有着多重角色,不仅仅属于校园集体的成员,更主要是家庭生活成员,因此家庭其他成员对其的评价也是重要一环。政治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交换理念与经验,让家长更科学的评价自己的孩子,使得双方评价形成合力。高中生是一个未成熟的群体,对他人尤其是同伴的看法很重视。他们渴望在同龄人中能够崭露头角,希望来自同伴的肯定评价。所以政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评,让他们一起参与进评价中来,相互评价,相互提高。

新课程改革精神下的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本的、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教育方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做到以爱为基点,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理解学生,从细微之处去评价学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注解:

① 邝丽湛,王卫平,谢绍绲.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0.

参考文献:

[1] 邝丽湛,王卫平,谢绍绲.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0.

[2] 李淑华.高中新课程: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3] (美)波帕姆(Popham, W.J.);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4] 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篇7

一、高中艺体特长生政治教学困境存在的原因

1.艺体特长生的文化课基础差。艺体特长生在进入高中时本身的文化课基础就很薄弱,也正是文化课基础差,很多学生为了能实现自己上大学的目标而选择了走艺体特色的道路,有的艺体生在高一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进入高三有的学生还要到外地学习专业课,这样做的最大弊端就是学生无法兼顾文化课的学习,常常是专业课成绩上去了,文化课成绩却下降了。另外高考录取中文化课的成绩要求也相对较低。导致艺体生对高考时文化课的重要性看的不重,以为文化课会很轻松的达到要求。所以放松了包括政治在内的文化课的学习。文化基础差,不利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和理解。

2.艺体特长生轻视政治学科学习。有些艺体特长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考试时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和抄袭,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轻视的原因各有所异。有的艺体特长生政治文化基础差,课上讲的内容听不懂,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就干脆放弃了;有的艺体特长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认为这是枯燥乏味的东西,而且以后走上社会也没什么用,没有动力;有的艺体特长生不肯下工夫去记忆,觉得自己听了也记不住;还有的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现在的高考政治试题都是灵活多变的,和平时学的东西不挂钩,所以不放太多的心思在政治学习方面造成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基础相对其他学生要差。

3.教师教育方式简单化。在现实中教师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水平等缘故,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灌输式、填鸭式陈旧的教学方法仍是一些学校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些教师是“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忽视了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政治课的抗拒。教师对艺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性传授,缺乏实践性知识传授现象比较严重,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豪无兴趣。政治学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每门学科都与生活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使得教学过程都在不同程度的展示着自己有多么枯燥,学生也在不同程度表现自己对这门学科的厌烦之情。

二、应对高中艺体特长生政治教学的策略

1.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符合艺体特长生的特长。艺体特长生都有其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特长,所以细心观察他们的特点,据此深入研究学生能适应的教学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根据高中艺体特长生中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艺体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发挥艺体生的长处,弥补艺体生的不足,激发艺体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艺体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时期艺体特长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更高的能力素质。在教育中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中学艺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使对中学艺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教师应及时介绍、渗透时政信息,联系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重大时政、改革开放中的热门话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与欲望,使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3.增加课堂吸引力,教师的课前充分准备是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的重要保证。增加课堂感彩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的艺术魅力在艺体特长生中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的形象魅力是老师与学生更加亲近的重要保证。

4.创新教学模式。针对艺体生的特点,在他们的思政课学习中也可以采用小班化教学合作模式。实验表明,给小班授课的老师相对目前的大班混合上课,小班的老师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作用于每个孩子,这就增加了课堂的秩序和纪律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目标,还开发了艺体生的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对自身的修养也有所提高。对于艺体特长生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政治学习能力,促进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

思想政治是一门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树立科学三观为目标的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现实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就目前思想政治学科在高中的教学状况来看,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在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应当具有的学科功能被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学科仅仅被视为一种考试工具,这样就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在灌输式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处于一个极度封闭和僵化的状态,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但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真正的目的,同时,也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影响了学生的眼界,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始终难以提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用新的观点,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获得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一、开放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压抑封闭的环境下,思维也会随之受到禁锢,这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效果都会很不理想。而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堂大多都处于一个封闭压抑的状况,在课堂上,教师马不停蹄地给学生讲解分析各个知识点,学生在下面忙着写和记,在课外,学生也是两点一线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使得很多学生变成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知道的“书呆子”。因此,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打破封闭的环境,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真实地接触社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个更加开放的大课堂上进行学习,在更加开放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生动的直观材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开放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局限在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的模式中,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单向的信息流动过程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被剥夺了话语权,而随着话语权的丧失,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退化。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开放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平等的对话,作为学生,不仅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探究,而作为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教师也应当学会倾听,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变成了双向的交流,师生之间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并且在情感上也拥有一个更好的沟通途径。可以说,在开放的师生关系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个更加轻松的心境,这样,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也会大有改观。

三、开放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内容构成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虽然教材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但教材内容毕竟十分有限,如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之上,难免会让教学内容变得僵化,脱离生活实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教材,把教学内容作为基本点,然后以点向外扩散,积极吸取教材以外的知识,把教材内容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教学内容既不会脱离教材,也不会拘泥于教材,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丰满而具有时代气息。

四、开放问题设计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总是习惯于设计一些具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是按照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标准一条一条地往上靠。这种问题虽然在帮助学巩固理论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封闭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此,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设计一些具有个性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但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却能让学生成长于无形之中。例如,在上完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课的内容以后,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识自己和朋友”,让学生写出自己和朋友的爱好、特长、优点,然后把自己与朋友的爱好、特长和优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自己或者朋友的值得借鉴的部分,然后借由这些值得借鉴的部分逐渐引申出“如何利用这些特长和爱好来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比起让学生直接回答“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应当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学生必然会对这种个性化的问题更加感兴趣,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总之,开放的课堂是符合思想政治学科特征的,是学好思想政治学科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和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堂上获得思维和眼界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娄昇晨.努力创建新型的高中政治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01期.

[2]王霞.刍议新课程理念下开放思想政治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3年第73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