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流行音乐唱法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流行音乐 高校教学 教学方法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
(一)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是伴随社会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形式,是人们现代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流行音乐自出现以来,本身就被赋予了娱乐性、流行性、通俗性、商品性、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显著特点。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材上,以内容丰富而著称,生活、情感、自然、追求等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其表现的内容。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同时又被赋予了很强的文化属性,流行音乐的出现,是现代人对生活追求的一种艺术表述,也是全社会的观念形成与审美情趣的反应。
(二)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
同美声、民族唱法相比,流行音乐演唱具有其独特之处,流行音乐着力追求自然,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色,有比较显著的艺术特征。
1.大众化的演唱方式。流行音乐的内容更多来自人们的生活,尤其在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被传唱,最真诚、自然的音色是流行音乐主张的,即便是从来没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比流行音乐而言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众化的艺术性传播特征为流行音乐带来的更高的普及程度。
2.个性化的演唱形式。流行音乐世界里,如果是缺乏个性的音乐,基本上是很难脱颖而出的。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偏重时尚化与个性化。对个性化演唱风格的追求早就了不同歌手的特点。有些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注入个人的情感,赋予歌曲的情感特征;有些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会运用“假音”、“哑音”等声音技巧,去塑造其自身的个性化风格; 有些歌手用语言"舞蹈"服饰等外在修饰,去突出演唱的时尚化。众多风格迥异的演唱风格在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多元化的演唱风格。“摇滚”、“爵士”不同的演唱风格演绎出了多姿多彩的流行音乐,众多音乐元素的加入使得流行音乐丰富多彩。高科技声光电的应用,如电声乐器的伴奏等,这些音乐元素综合体现了流行音乐表演的多元化艺术特征。
二、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被如今的大学生中所深深喜爱,流行音乐的以其旋律的轻快,较大程度上符合大学生们的审美观,优秀的流行音乐歌词中透露着生活的哲理,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会积极的面对生活,把自己的忧愁、快乐、理想和追求等思想感情寄托在流行音乐之中。流行音乐的内容往往也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更容易使得学生对其产生共鸣。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品德教化功能
优质的流行音乐对学生会产生很好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极容易与流行音乐产生共鸣,这就使得流行音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并在过程中同自身情感经历的共鸣,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不断接受音乐美的洗礼过程中,发掘人性的光辉、塑造个性人格。
(二)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素质的积极作用
流行音乐为学生们对音乐的认识感知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学生渐渐的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即使是在缺乏基本音乐知识的情况下(比如说不懂识谱,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准的意义),也能较准确地唱出熟悉的流行歌曲,同时对节奏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一曲《天堂》,唱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景象,给人以苍劲刚毅、辽阔豪迈的壮丽之感;《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祝你平安》等歌曲贴近生活、抒情性强,唤起了心中对家对亲情、爱情的憧憬;《同桌的你》、《为了谁》、《乡路伴我同家》等富有哲理,探索人生真谛,追问人间真情。
三、流行音乐高校教学方法
(一)改进教学理念
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发声的基础来源于民族和美声的唱法教学,但流行音乐并不应该被看成是附庸,因为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流行音乐所蕴含的深入含义,紧靠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无法完全获取的。流行音乐教学需要在借鉴美声等唱法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探索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技巧。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目前的高校中,对流行音乐的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流行音乐的教师师资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一些学校对于流行音乐教学往往请声乐教师来暂时担任,这只是权宜之际,流行音乐教学和声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别,两者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声乐教师往往沿袭声乐教学目标的设置,这样就会妨碍流行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改革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相关理论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校,高校并不需要过分专业的流行音乐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的培养,将流行歌曲的实践充实到教学中去。
四、结语
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流行音乐的价值,把流行音乐引进高校课堂,作为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这样不仅能拓宽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而且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向往与对艺术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付林.流行声乐M教学法-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J].人民音乐,2010,(11).
[2]彭芳.流行歌曲唱法中区别于传统的声乐唱法发声特点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
[3]JohnFiske.Understanding Popular
关键词:流行歌曲演唱 审美意识 大众文化 学术综述
2010-2013年度,中文核心期刊所刊载的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研究的论文共16篇。总体上表现出研究思维和研究角度多元性的特点。通过对以上论文资料的整合、梳理,它们主要是从当代流行歌曲发展的审美意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流行歌曲演唱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等角度来进行研究。提出的新观点丰富了我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成果,对我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篇进行论述。
一、当代通俗歌曲发展的审美意识
自1927年中国流行音乐诞生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道路颇为曲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得到全面复兴并迅速崛起。目前,流行音乐已从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走上了中心舞台。而流行歌曲更是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引领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更理性地思考,更加注重它在社会环境中的引导作用。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2级博士生曹桦发表在《音乐创作》2013年第7期的《当代流行歌曲演唱发展的审美期待》一文中,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流行歌曲演唱在流行歌曲乃至流行音乐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在他的论文中,第一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审美嬗变,第二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缺失,第三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期待。曹桦认为“目前流行歌曲演唱的最大悲剧是‘把当美感,这种美感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现在有不少流行歌曲,在歌词的内容上俗不可耐”而对于流行歌手来说,美学的修养和美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错位”便体现出中国当前流行歌曲演唱中审美的缺失。
“审美期待”于目前面临“审美流失”现状的中国流行音乐而言,尤为重要。曹桦把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期待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一)歌唱形态给人以最为直接的感官冲击,歌者不仅要声音能要受众感到和谐,歌手的动作姿态、着装要能养眼。
(二)歌唱内容和情感表达要悦情。情的表达要有技巧,要有方法。
(三)气质表现要悦心。
(四)歌唱神态要悦神,“悦神是审美形态的最高要求”。中国传统美学特别强调艺术的神韵和意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
基于曹桦博士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究,认为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缺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目前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对流行歌手的包装更多体现在以夺取观众的眼球为主,对于歌手的包装往往重外形而非声音品质及音乐素养,如此这般,流行音乐难免被误解为茶余饭后休闲调侃之佐料,相较于严谨且更具艺术内涵的艺术歌曲而言,流行歌曲更一度被等同与肤浅粗陋的“口水歌”。这些都是对流行歌曲的盲目认知。
二、流行歌曲演唱的技巧
在中国当代流行歌坛中,对于如何唱好流行歌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必须先学美声”,非专业人士大多数则认为“唱的音够高,唱得就好”。从笔者个人的流行歌曲演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来看,流行歌曲的演唱应是演唱者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俗歌曲演唱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气息、音乐感觉、对歌曲的整体把握。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郜锋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教师白洁发表在《音乐创作》2013年第6期的《通俗唱法的思考》一文中,主要就如何学好流行唱法,怎样唱好流行歌曲,如何规避演唱流行歌曲时常见的几个误区等进行论述。笔者十分赞同他对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认识误区的两点解读:
(一)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必须先学美声
现实中有的人由于缺乏对流行唱法知识的了解与把握,认为无需系统学习流行唱法,学了美声唱法就自然会流行唱法。这种观点是把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与流行唱法的发声方法等同,忽视了美声唱法声音的掩盖特征和流行唱法声音的自然特征,其结果只能是声音非驴非马。
(二)非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唱的音够高,唱得就好”
郜锋认为歌唱是一种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应该以美为最主要的宗旨,而非以唱的音有多高或者有多低作为一个人唱功评判的标准。笔者很赞同郜锋的这个观点,当下湖南卫视一档很火的节目《我是歌手》,就很好地应证了郜锋的批评。《我是歌手》就是由非专业的观众来评定每位歌手的演唱,节目采用淘汰赛制,在节目中顺利晋级者往往都是一些擅长高音、嘶吼的歌手。如擅长中音低音区演唱的黄品冠,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他并未选择采用高音区演唱甚至是嘶吼的方式来演唱。在比赛现场,他的表演中规中矩,主要是抒情为主。他的声线平稳、歌曲演绎完整,单一乐器的伴奏也让这种声线特质发挥到了最佳水平,他演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处理得很精致细腻,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的实力派歌手,是很好的流行歌手,他的淘汰着实让我感到可惜。事实上,高质量的高音演唱确实能给歌曲增添渲染力,但饱满的中低音同样也是很有感染力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对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认知中缺失的一部分。
李曼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四川戏剧》2011年第3期上的《理性认识流行唱法》就如何理性认识流行唱法进行了阐述,文中主要围绕气息、共鸣、真假声运用、喉位、语言咬字吐字、演唱风格等,探讨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几大唱法的艺术共性中窥见流行唱法的个性特征,以期提升演唱者对流行唱法声音的掌控能力。李曼认为歌唱艺术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表演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在优美的旋律基础上,必须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同时还须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了解它、接受它、欣赏它,这是表演艺术的本质。文章强调我们一定要以理性的认知来参与声乐唱法特别是流行唱法的研究,并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
三、中国高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发展
中国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教学一直是中国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专业院校才设置有流行音乐专业。然而,流行歌曲演唱对系统、科学、专业教学的需求却是相当迫切的。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如何发展中国流行演唱专业教学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地思索与探究。
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声乐教授白丽萍发表在《人民音乐》2012年第12期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设置的考察,全面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硬件设置、师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内容加以分析,构建了由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学、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课程组成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框架。文中提出的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从文化视角对流行歌曲演唱的研究
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里,流行唱法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集时代性、平民性、娱乐性为一体,形式灵活,风格多样,受众广泛,其发展势头不可估量。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2级博士生曹桦发表在《音乐创作》2011年第4期上的《中国流行音乐及演唱风格探析》,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是对“流行音乐”进行理论界定;然后从音乐的风格上,把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历经了三次发展。他认为中国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们也体现着中国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的特点。最后,曹桦提出了当下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的四种表现形式。曹桦认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与时代政治、文化、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折射出大众情感结构和社会心态,这种可理解的社会心态和大众情感又促进多种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流行音乐风格发展是从对西方流行音乐风格模仿到萌动到爆发再到复归平静的一个过程。回归音乐本位,才是音乐学者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流行音乐风格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跨地域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深入,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
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教师陈燕发表在《艺术评论》2013年第7期上的《论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一文中,以大型音乐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从中外流行音乐风格的混搭、中外流行音乐发声方式的嫁接、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交织这三个方面很好地阐述了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陈燕认为现在很多的媒体节目极大地延展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平台,各种不同演唱风格的混搭、不同唱法的交织、各种演唱方式的嫁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些媒体节目不仅推动了通俗歌曲演唱专业的发展,而且更体现出当今流行音乐中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现象:多种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多元化音乐风格相借鉴,古典与流行、传统与国际相碰撞的中外流行音乐文化大交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当代,已经具有鲜明的“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在当下的发展势态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性不断被重写、强调并予以创新,外来的流行音乐的各种风格与元素也不断被大胆糅合,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道路,让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单从数量上来说,2010-2013年国内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但是其中所涉及的新的角度和现象,对我国流行音乐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桦.当代流行歌曲演唱发展的审美期待[J].音乐创作,2013,(07).
[2]郜锋,白洁.通俗唱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3,(06).
[3]白丽萍.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人民音乐,2012,(12).
[4]李曼.理性认识流行唱法[J].四川戏剧,2011,(03).
[关键词]流行音乐 流行唱法 审美观念 教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加快,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中一股强劲势力,其地位也越来越高。各高校为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逐渐把流行音乐演唱纳入到声乐教学中。不过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现根据本人多年执教的经验,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改进教学观念
目前,流行音乐演唱在教学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声乐独特魅力的培养,难以让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共鸣,因此,流行音乐演唱缺乏个性表现,体现不出原汁原味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观念。首先,正确认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美声和民族的演唱教学是流行音乐发声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但并不代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附庸,如果按照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流行音乐作品内涵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要求在借鉴民族和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其次,端正演唱教学的观念,譬如有些人推崇流行音乐演唱方式的随意性,认为演唱方法的讲究会让音乐失去流行和时尚的味道,事实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尽管流行音乐演唱没有其他声乐表演那样相对的固定模式,但学生只有在科学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流行歌曲的内在表现力挖掘出来,真正实现流行音乐演唱方法的传承。最后,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演唱技能和理论的结合,在理论学习铺垫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演唱实践,两者结合在一起展开综合教学,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流行音乐演唱人才。
二、加强艺术实践
“脱离实践的歌唱教学是徒劳的、本末倒置的,实践是最终的目的”。①教学都是为实践服务的,流行音乐演唱的流行性、时尚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实践演出中、时代潮流中去发展、成熟。流行演唱讲究个性鲜明,最主要的是歌手还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学生在初学阶段以模仿为主,逐步学习后就要慢慢确立自己的风格。如王菲的声音纯净空灵、韩磊的声音大气十足、韩红的声音收放自如、杨坤的声音沙哑柔情,流行歌手个性十足的声音打破了民美唱法“千人一面”的音色和声线,这也是大家喜爱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自身风格的确立很大程度要在艺术实践中得以实现。新生的“民通”和“美通”唱法也是在艺术实践中,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潮流的更新而产生的,如今也逐渐成为流行音乐演唱的一种新形式,像谭晶、汤灿、祖海,她们的演唱就加入了流行演唱的方法。另外,流行演唱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舞台形式的多元化,也决定了流行演唱必须走上舞台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舞美、灯光、音响甚至高科技的加入,组成了流行音乐演唱的新形式。单纯的课堂教学、音乐厅演出,远远不能满足流行演唱的要求和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市场、走向大众是非常重要且不能舍弃的一个环节。
三、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
可以说几乎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要首先学会识谱,这就会提到乐理、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这些相关科目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音高、音程、调式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并通过视唱和练耳课提高听觉和发音上音高的准确性。我们常说,一个歌者必须有一副好的耳朵,其意义就在于歌者的音准和节奏是其歌唱的首要元素。歌唱技术是依托音乐得以表现,音乐本身是音高、节奏形成的旋律,人声发音就必须与音乐相结合,逐渐使听力达到能够很好地分辨音高、音色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学习音乐与歌唱的开始。因此,基础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歌手乐感的一种重要环节。
四、夯实声音的基础
对声音基础的训练可以有几个阶段。“声音基础训练是歌唱行为的一切出发点”。②初级发声训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音域不要太宽,只要呼吸能够均匀地支持发声,不太单独强调发声器官某一部分的作用就可以。呼吸还讲究一定的方法,并且歌唱需要一定的呼吸能力和气息的运用能力。即便是初级的歌唱者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支持,才能把音乐演唱完整,才能在字上给气。因为,流行音乐演唱更多的是字与气的融合,而美声唱法更多的讲究共鸣(腔体)与字的结合。应当明确,有了呼吸的支持,但不等于有了能够完成歌唱的呼吸能力。呼吸作用于嗓音,这样才可以发声,有好的嗓音没有好的呼吸也是发不出好的声音的,更谈不到好的歌唱。
中级程度的发声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嗓音与呼吸配合的张力和柔韧性,达到能够控制声音的强弱、大小、高低等因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驾驭住作品,才能表现音乐的婉转起伏,高亢嘹亮,以及各种音调不同、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人不赞同流行演唱带有方法,那样会使音乐和表现不自然,失去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其实不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方法无定式,能力皆需之。试想,当歌手能力达不到演唱作品要求时,必然流露出声音、呼吸等方面的缺陷,甚至造成音准、节奏的各种问题,这也就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歌者歌唱能力的缺陷,而歌唱能力就是来自于方法和训练。再有,方法运用不成熟会给人的印象有些刻板或做作,这在民族唱法歌手中比较明显,流行歌手大多是在声与字的结合上容易出问题,而字声结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气息的问题。
高级阶段的发声训练是在获得呼吸、声音等歌唱能力的前提下,使之升华的阶段,这个阶段属于寻找自我定位阶段。通过初级和中级阶段的训练,歌者已经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可以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的演唱风格,如:爵士、摇滚、布鲁斯、民谣、音乐剧等。能够将自己最靓丽的光彩展现出来,并以此带动多风格的演唱。这个阶段是需要歌者不断摸索和巩固的阶段,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个性”方面下功夫,同时兼顾风格与技术结合。如:杨坤演唱的《无所谓》与央视第十五届青歌赛王晰演唱的《无所谓》是同一首歌曲,音乐与风格理论上讲是一样的,但是两位歌者演唱的效果大不相同。听前者的演唱,好像在诉说自己对情感无所谓,其实内心很纠结,还没有从漩涡里挣脱出来的感受;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心里的纠结已经过去,心态轻松释然。其根本原因是歌手的声音特点,前者略带沙哑的嗓音给人不安定的感受,声音在哽咽之中流露出悲伤色彩;后者嗓音浑厚,松弛流畅,给人稳定和飘逸感。
五、深挖作品的情感表达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是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③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激动、高兴、悲伤等等。流行音乐歌唱的情感表达主要是指演唱者对作品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从作品的音乐语言和歌词中获得的不同程度的生理或者心理体验,并以歌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自古以来,歌唱活动作为一门情感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其目的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深刻的真实情感。流行音乐演唱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基础上,争取做到以情促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情感表达的效果。因为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性地位至关重要。
六、强调流行音乐演唱的细节化
“演唱细节是指演唱中具有能够让人品味咀嚼的成分,也就是在行腔、咬字、气息、力度、感情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个性化处理。”④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最能体现出细节的差异,没有细节的歌手只是用声音唱歌,而有细节的歌手则是用心唱歌。但是,所有的演唱细节都是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的,若声音的能力达不到,细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演唱没有技巧是不行的,但是有了技巧而不会处理也会失去演唱的意义。声音条件可以是天生的,但是演唱细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积累,从声音的感悟上升到心灵的感悟,才能体现出细节化的演唱能力。所以说要唱好一首歌,除了必须通过反复磨练来获得好的音质音色外,更要注重细节的问题。细节问题也是当下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声乐教师只重视声音的技巧,而忽略了演唱的细节,教师没有概念,学生自然也就得不到引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演唱细节的处理是不可教的,是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长期积累的结果。让学生树立起细节化、个性化的演唱概念值得提出。
七、结语
流行音乐演唱与其它唱法的共通性和个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一,要在切实掌握各种唱法共通性发声方法的同时,认识和把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规律,努力改变自发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性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要从共通的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流行唱法声音的个性特点,即从呼吸状态、发音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方面,寻找流行歌曲演唱的合理性和最佳点;其三,无论个人喜好,流行唱法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式,其多样性、大众性的演唱特点显而易见,已经成为受众人数最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对其教学的研究也是音乐文化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一项要务。
参考文献
[1]刘刚.《声乐》[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2]张亦乐.《流行音乐演唱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王长周.《音乐表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李兴宇.《流行唱法教学曲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注释:
① 刘德山著《流行音乐演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②张振明主编《声学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华传统文化;中式流行唱法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59-03
当今国内的流行音乐一方面存在艺术文化价值薄弱、昙花一现的“速食快餐”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深受西方欧美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民族性被模糊化,甚至边缘化。借鉴与学习外来先进理念与技艺技术,是为站在一个更加国际与开放的文化视野,一味地照搬与模仿欧美国家,会流失掉更多优秀、宝贵的民族个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格局的今天,流行音乐所呈现的风格种类已然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在这参差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流行音乐各种“西化”的表达方式。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属于“中式”的表达方式才是民族灵魂的根基,我们应该研究和发现属于本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表达的方法。华语流行乐坛不仅有着极具国际范的“西式”歌星,如李玟、王力宏等,也更需要具有民族性格表达方式的“中式”歌唱家,如邓丽君、刘欢等。
笔者把中华传统文化背景滋养下具有民族性格特点的流行演唱方式,归纳为“中式流行唱法”,首先谈谈“中式流行唱法”里“中式”的含义。
一、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去理解“中式”的含义
“中式流行唱法”里“中式”的含义,主要是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两种思想文化体系中去理解。儒家、道家两种思想文化体系,是民族思想价值体系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对东方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核心根基。
儒家的思想体系由孔子创立,并逐渐发展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政”和“仁政”,重视伦理关系。道家的思想体系代表主要是老子和庄子,其核心理念主要以道、无、自然、天性为主,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以柔克刚”“以雌守雄”等思想策略。
具“中式”演唱特点的歌唱家,在流行演唱上以邓丽君、刘欢、费玉清、蔡琴等为代表,他们的歌声在表达方式上含蓄而柔美,温婉而抒情,圆润的声线中不失力度。“乐而不”的中庸表达方式是中华文化的最佳体现,他们的歌声是对中华传统美的完美阐释。现今华语乐坛有许多优秀的歌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歌手已丢失掉民族的个性灵魂,加之种种快餐式粗糙媚俗的加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流行歌手只能红极一时,不能长久延续的原因。像邓丽君这类优秀的“中式”歌唱家能够“延续”至今,她的唱法与歌曲,突显了华人的审美方式与性格特点,她是在用“中式”的唱法传达中国人的性格灵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通俗演绎,让人一听便知道是中国人诠释的歌曲。
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保守、稳重、隐忍、退避、克制、中庸,不走极端,不过度出格,不违逆众人的意见,喜欢从众和随大流。中国人的性格,一方面宽厚待人,追求和谐;另一方面严于律己、求自制和自省。对于君子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要合乎道、顺应道,中规中矩、小心谨慎。中国人喜欢一团和气,以大局为重,中国人说话说话客气、举止文雅,行为尽量保持礼节,礼让不争。中国人在感情表达上比较含蓄,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直接和热烈。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代表人物,他从“性善”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人应该具有“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最后形成了“仁、义、礼、智”四大基本道德规范,所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向是谦和有礼,慈善宽厚。例如邓丽君的荧幕形象具有中华传统美的特点,其舞台上的装扮大多以中式服装为主,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中华传统女性的娴淑、高雅之美,儒道的文化点滴蕴含在其一颦一笑之中。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心性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庄子、老子为其学派思想的代表,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老子认为天地f物都是由道化生的,且天地万物都应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道以自然为本,事物都按着自己原本的状态发展,使其符合自然的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而庄子的“逍遥”“齐物”思想也正是顺应自然的“无为”,古人文学和艺术的至高境界,往往喜欢强调一种虚静脱俗的淡然状态,能够轻松地运用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带给人心灵上的滋养。
中国人的性格是内敛柔和的,为人处世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性格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怀柔”性格特点,正是老庄思想的最好映照。所以不难理解即使时过境迁,像费玉清、刘欢、邓丽君等一批有着“中式”情怀的流行歌唱家们还是深受国民的喜爱,他们的作品大多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暗喻、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歌颂人间真善美,让人如沐春风的同时又能被这“强大”的品格力量所震撼。
二、“中式流行唱法”的内涵综析
怀揣着民族思想性格的表达方式和审美品味去演唱歌曲,这种演唱是极为“中式”的。在“中式流行唱法”里研究和阐释“流行唱法”的内涵与技法、演唱语言的“吐字发音”、舞台表现的“声、说、行、表”等。
(一)何谓“流行唱法”
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它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其音乐结构形式简短、内容通俗、情感真挚,根植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音乐体系与风格的本源看,流行音乐主要是在布鲁斯、叮砰巷、爵士乐、摇滚乐、索尔乐等美国大众及黑人音乐架构上发展起来的,以盈利为目的,也称商品音乐,是一种音乐的“工业化”现象,艺术性是次要的、市场性是主要的。然而,歌曲的种类和唱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艺术歌曲并不一定非得以美声唱法来演绎,流行歌曲也不一定就要以流行唱法来演绎,一种唱法处理得当可以游刃有余地演绎任何风格与种类的歌曲,所以“中式流行唱法”也不是只可演绎“华语流行歌曲”,也可以演绎外国歌曲,不一定是“流行歌曲”,也可能是“艺术歌曲”“革命歌曲”“民族歌曲”等。不难发现,像邓丽君这类具有“中式”风格的歌手在演唱英文歌时,观众很难把她与欧美人联系起来,因为她的吐字和情感表达是“中式”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说法。她用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式”表达方式来演绎全世界不同Z言与风格的歌曲,这一点,恰恰和现在一些“西化的”歌手相反,她是在用“中式”的表达方式演绎世界的文化。
随着流行音乐的到来,流行唱法也应运而生。流行唱法的风格多样,主要体现在演唱表达上的自然、随意,如同说话一样真实、自然,注重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特点,真实自然地表达感情;表演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感染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来扩大和制造声音的效果,也借用乐队伴奏和舞美灯光来烘托整个演唱气氛。“流行唱法”在我国曾被称为“通俗唱法”,也是因为其唱法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等特点,旋律和节奏非常鲜明,内容和题材多以爱情、亲情、励志类为主。而后与国际接轨,就一直惯用为“流行唱法”。
(二)呼吸与共鸣
呼吸是歌唱中的首要条件,流行唱法中的呼吸一般分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唱歌是在呼吸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稳定、饱满的气息支撑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比较常用的歌唱呼吸为胸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肚子膨胀;吐气时横膈膜上升,腹部慢慢收缩。胸腹式呼吸的完整过程为:吸气口鼻并用,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横膈膜也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背部挺立,这时的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保持住,再缓缓将气吐出。所以,唱歌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既要保持住气息,也要节省住气息,均匀地吐气,整个身体和表情是积极而放松的。
快吸快呼则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和鼻迅速把气息吸入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在歌唱过程中常用“偷气”来连接乐句,让人难以发现吸气的痕迹,使上下句的衔接更加连贯、流畅。
流行唱法接近于说话的自然音色,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和胸腔、鼻腔的共鸣也会在不同的音区合理增减。一般来说,低音的部分胸腔共鸣使用更多,在低音也明显感觉到胸腔的震动。在中高音区,则会运用到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还有部分的头腔共鸣,这一音区也是最重要的真假音连接部分,需要娴熟运用气息、共鸣、发声使其统一连贯,用音阶和真假音交替连接的方式把换声区的那几个“爆破”音练习到圆润、统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声”。高音区相对来说是头腔共鸣运用最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摇滚歌手为了追求音响效果而用嗓音声嘶力竭地呐喊,为的是塑造自我的一种歌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相对于“中式”圆润饱满、外柔内刚的声线形状来说是另一种风格的体现。
(三)“中式”的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吐字咬字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来的语言习惯、文化表达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每一位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审美标准唱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流行唱法的风格是不拘一格的。尽管如此,“中式”的流行唱法却还是有“规律”和“共性”可寻,比如邓丽君、费玉清、刘欢、蔡琴等“中式”风格歌唱家的吐字咬字都有其共性,即为国语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普通话的吐字归音讲究每一个字都清楚、准确、完整、饱满,正音练习是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标准,校正自己的口音,包括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练习、鼻音和边音的练习、送气和不送气的练习、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练习等;字头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要求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吐字要清晰,对于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辅音的练习要严格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要有力,韵母练习时控制好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平展圆敛及舌头的升降伸缩;声调练习也很重要,普通话中有不少字或词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声调不一样,意义也就不一样;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弱收尾,趋势鲜明。
针对普通话发音的规则要求,在歌唱当中一样可以根据旋律的起伏和走向运用自如,所谓虚实结合、外柔内刚的处理方法,跟普通话的发音吐字如出一辙,字头声母清晰实在,辅音尾音的处理连绵虚微,不同地区的普通话发音也有差别,在歌唱中只要遵循了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以及吐字咬字的要领,就算一些“台湾腔”“北京腔”运用在歌唱中,也并不会脱离“中式”的审美,甚至会更有韵味。
三、“中式流行唱法”的价值研究
系列重要讲话中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果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不仅不能形成我国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甚至还会有失去国家和民族独立精神的危险,在精神上成为别国附庸。
“中式流行唱法”是建立在深厚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流行唱法,因其流行唱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效应,大众接受度高、参与度高,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精神文化方式,所以用这种“中式”的方式去演唱流行歌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升华。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受众面极为广泛,也是青少年最喜欢的音乐种类之一,流行唱法不仅可以演唱各类风格的流行歌曲,也可以演唱流行歌曲以外的其他种类歌曲,比如华语流行乐坛的代表邓丽君就用属于她的一套流行唱法唱过民歌小调、摇滚爵士、日本演歌、革命歌曲等,无论哪一种风格,她都用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中式”演唱方式,这也是最能引起华夏儿女共鸣的地方。流行唱法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从历史发源来看它来自西方,无论是受外在的文化环境还是内在的人物性格影响,演唱者们的演唱方式早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演唱L格,通过唱或听来感受世界流行音乐的文化,了解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流行音乐特点和社会文化环境,如果不把民族性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青少年过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听所唱均被“西化”,不懂得欣赏“中式”表达的演唱风格,这将导致民族流行音乐的缺失、国民性的缺失。我们应该在丰富多样的流行演唱风格中,去挖掘和总结出一种属于“中式”文化性格的流行演唱风格,并把它传承和发展下去,让“中式流行唱法”唱进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
流行音乐在社会流传的过程中,会给整个社会和民众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是基于流行音乐本身的质量和流行音乐的导向来说的,它的社会价值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同时也跟流行音乐演绎者和欣赏者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相关,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价值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的过程和结果,流行音乐可以引导和影响社会文化价值,使大众文化生活有一个健康、丰润、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不论是什么类型和风格的流行音乐,都反映着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大众精神情感的依托与反映,所以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价值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流行音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不过30年左右,其发展的历史和基础是短暂而薄弱的,然而流行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如果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不加以引导和传承,“中式”的演唱方式被渐渐西化,一个国家和民族将失去宝贵的民族灵魂;用欧美流行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是一种流行演唱风格的存在,反映的是西方社会的文化个性,然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有属于自己民族个性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人的“中式流行唱法”,是民族文化和国人性格的最佳写照。
参考文献:
[1]付林.流行声乐M教学法-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J].社会音乐生活,2010(11).
[2]刘晓飞.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探寻[J].艺术研究,2011(4).
[3]胡杰.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
关键词:戏曲音乐;音乐教育;初探当
今国内歌唱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并举,传统戏曲唱法在音乐学院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被划分到了单独的学派。既然都是唱腔,那必定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在演唱中或许还能发挥创造力,且得到新的演唱技巧,创作出新的作品。
一、戏曲唱法与其他唱法相交融
(一)戏曲唱法与美声唱法
中国新歌剧实现了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相结合,两种唱法在演唱的技巧上互占优势,歌唱家们在演唱中相互转换,使音乐作品非常好听。如新歌剧《白毛女》、《江姐》等,在《江姐》这部新歌剧的原剧音乐创作中,主要以四川民歌为素材,并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语汇和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该剧的戏曲色彩。[1]虽然两种唱法在发声上还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美声唱法在使用声带和气息的对抗中,不同力量的运用相对于戏曲唱法使用声带和气息的对抗力会弱一些,所以在演唱时可以适当降低对抗力,采用混声唱法使两种唱腔运用自如。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是采用意大利语来演唱的,戏曲是采用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在吐字咬字上追求地方色彩,在不影响发声的状态下,让观众能听清楚具体的歌词内容,这也是对歌唱家的演唱技巧有一定的要求。“戏曲唱法实际上和美声唱法呼吸的基本方法大致是相同的。”“美声里说的假声其实是混声,和戏曲里面所说的小嗓,也叫‘细嗓’,是一回事。”[2]可以发现这两种唱法中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既然存在着相同之处,为什么不能结合起来呢?美声唱法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传入我国后被快速运用到歌唱学习中,由于其在西方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在我国发展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喜爱。我们可以通过基本的声乐基础学习打牢基础,从而为戏曲唱法的学习开辟一条新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戏曲唱法与民族唱法
戏曲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在我国民间成长起来的,之间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传统戏曲唱词精炼,词曲传达的情感细腻,给民族声乐演唱启发极大。“戏曲唱腔的咬字,有字头、字腹、字尾,唱出的字很完整;民族声乐发声要求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情声结合。”[3]民族唱法是我国民歌结合传统戏曲词曲与西洋美声唱法融合而成的新的科学声乐表演体系,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演唱风格鲜明。民歌和传统戏曲词曲是民族唱法的主要源泉,传统戏曲的演唱语言和音乐表现为民族唱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尤其是对现当代民族歌剧有着深刻的影响。[4]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吴碧霞唱法”就是将戏曲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成功案例,青年民族歌手吴碧霞的唱法,戏曲元素占有大量的比例,但是,她的唱法之所以得到大众的青睐,就是因为她把戏曲的唱法进行改良和融合,在音乐再创作上能够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演唱风格。[5]这也使民族唱法在发展和传承的道路上开辟了新天地,能受到大众的喜欢,说明人们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了更舒适的发声方式,在技巧上得到了升级。
(三)戏曲唱法与流行唱法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流行音乐领域出现了将戏曲唱法结合的流行歌曲,基本上是借鉴戏曲的器乐、唱腔、念白等来进行创作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经说过:“音乐无国界,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才是生命力。我们相当欢迎蕴涵有京剧文化因素的各种表达形式,而且我并不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到戏曲的本体。因为他们做的东西毕竟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是标榜着唱京剧而去破坏京剧的规则和典范,借鉴是完全可以的。”[6]尚长荣老师是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京剧需要传承和发展,不是单一的生搬硬套,而是学习它,把其中的精髓融入到其他风格中,这样才不伤害到本体,达到延续。今天,在民间被普遍传唱的流行歌曲如《冰糖葫芦》《新贵妃醉酒》《OnenightinBeijing》《Susan说》《花田错》《霍元甲》《我的地盘》等。这些优秀的作品已经实现将戏曲完美融入流行歌曲,作曲家们把戏曲音乐中的精髓通过流行音乐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广大媒体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被大家口口相传,从中国传遍世界各地,不仅让流行音乐的创作得到了新的提升,而且使得戏曲音乐在世界乐坛继续发扬光大。戏曲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瑰宝,融入到流行歌曲中成为新的血液,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7]在当代的中小学生中,包括许多大学生们对戏曲音乐比较陌生,大家基本上听的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戏曲相结合,对于当代学生们及大众在快被淡忘的戏曲音乐来说,得到了一丝新的回暖,将对戏曲音乐新的认识开启一扇大门。偶尔还能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听到有小朋友在唱着流行歌曲,周杰伦的《我的地盘》,歌词中“:在我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得儿,把音乐收割儿,用听觉找快乐儿,开始在雕刻儿,我个人的特色儿,未来难预测儿,坚持当下的选择儿……”这些个性的儿化音就是周杰伦借鉴戏曲唱腔里的地方方言特色吐字而来,在流行音乐中还是首次出现,非常有个性,这首歌在最初发行时就火遍全国,之后成为移动电话的来电铃声,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首歌频繁“洗脑”。一般的作曲家还不太擅长将不同唱法的歌曲风格相融合来创作出新作品,当今占歌曲界主流的还是流行音乐,将戏曲音乐融会贯通进各类唱法的曲目中还有待不断开发和尝试,作曲家们在创作时还需要大量的收集各类音乐素材,聆听各种音乐,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创造力,带给大家更多好听的音乐作品。依据现有的作品可以看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还是比较接受这样的音乐风格,这些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能受到大众的热衷和传唱,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说明此方法可行,未来还需继续探索,找到各种唱法的不同之处和共通之处,继续写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二、戏曲音乐与音乐教育
现代音乐教育以人为本,戏曲音乐虽距离当代已有历史感,但作为中国人在骨子里会对自己的传统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审美观。一方面是对传统戏曲音乐自然的、直接的理解和欣赏,这是民族天性的一部分,是中华大地赐予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民的天然馈赠;另一方面是古今审美观的矛盾,通过长期的引导和学习,对古人审美观和世界观的关怀可以使矛盾得到化解。还可以参照和对比,将古今审美巨大矛盾化解为对传统戏曲音乐审美观的理解和接纳。[8]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标中也增加了京剧的教学内容。京剧在两百多年前形成于清代民间,现在是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世界三大剧种之一。表演者被划分为生、旦、净和丑四类。京剧是一门极为复杂且精致的艺术产品,是世界戏剧音乐宝库中的珍品。[9]在学校的课本里关于京剧的篇幅越来越少,很多音乐教师们对于京剧的了解也不够,导致在讲课中学生们对戏曲音乐兴趣逐渐疏远。再加上每一场剧要看完的话起码要两小时多,现代都市人如此繁忙,很少有心思闲散的听上一场经典剧。目前看来大部分音乐教师对于戏曲知识比较缺乏学习,更没有此类的艺术实践和体验,在教学上无法胜任。在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中,在对教师专业的培养中,对于戏曲普及不多,导致教师们自身对戏曲的兴趣也不高。传承戏曲音乐也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得到发展,使学生们对民族音乐加深领悟和理解。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建立对戏曲音乐的热爱及兴趣,可以多参加市区内票友们的活动,与老票友们深入详谈,会获取很多信息;其次可以去现场听一些戏曲的演出,通过现场体验来获得视觉、听觉享受,由此对戏曲音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然后还需要查阅大量有关戏曲艺术的文献资料和音频资料,来获取理论上的知识建构,对戏曲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今后在给学生们讲到专业术语时能对答如流;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除了能教授音乐课外,还需要有表演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们互动,在戏曲音乐这一章为了让当代学生们更能零距离与戏曲接触,可以跟学生共同编排一段名家唱段或一段戏,在编排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戏曲演员需要穿什么样的戏装,画什么样的脸妆,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程式动作,不同的人演绎同一个角色有哪些不同点等等,教师们将会把这样的音乐活动变成一场有意义的文化传承,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而渐渐喜欢上戏曲音乐。要让戏曲音乐传承,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音乐教师们对戏曲的认识程度,在培养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应当做个热爱戏曲艺术的教师,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提高戏曲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戏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配合全民热爱古典艺术,在今年的央视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中,邀请了来自韩国和国内的流行歌星和演员等,分好小组,在有限的时间每三人跟随一名戏曲大师学习一段戏曲唱段,最终要表演给当地老百姓们看。这个综艺节目把戏曲介绍的非常详细,再加上明星们的名人效应,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有许多中小学生们也在收看。结语把戏曲纳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不仅普及了知识,也实现了文化的传递。[10]现在网络运用越来越发达,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许多信息,在互联网时代,戏曲音乐在网络的点击率还远远不够,作为戏曲爱好者和当代的音乐老师们,对戏曲音乐传承的道路还会很长,坚持下去以期培养出更多的戏曲观众。
参考文献:
[1]原丽红.试论中国新歌剧中美声唱法与戏剧唱法的运用——以《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J],歌剧,2011.05.15.
[2]罗鹏.美声唱法与戏曲声乐发声的相通之处[J],北方音乐2015.03.30.
[3]韩瑛.论民族唱法向戏曲唱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10.06.15.
[4]唐敏.民族唱法借鉴传统戏曲词曲表现的内容[J],四川戏剧2013.05.25.
[5]尤国通、吴碧霞.演唱风格及民族唱法与戏曲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4.07.15.
[6]潘研娜.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戏曲风[J],黄河之声,2008.02.08.
[7]唐赛男.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为例[J],音乐时空,2014.05.30.
[8]李文吟.对传统戏曲音乐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戏剧文学,2010.02.15.
[9]梁兰J.中小学音乐教学论之(三)——再谈戏曲音乐进课堂[J],黄河之声,2013(21).
(南京艺术学院 流行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本文基于多年流行音乐演唱实践和专业教学实践,着重从发声训练方法、歌唱状态、声音统一三个主要层面,对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总结。旨在探讨流行音乐演唱与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一并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元音;说话;喊;位置;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op Music Singing
YAN Ming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相对于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来说,是一门新兴的专业。长期以来,很多人包括一些艺术院校中的声乐教师都认为,演唱流行歌曲不需要方法和技巧,不讲究音色,只要乐感好一点的都可以唱好,甚至还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高雅的,流行音乐是低俗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纵观当今国内外流行歌坛,流行歌手和美声歌手同台亮相是数不胜数,流行歌手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舞台,流行唱法的魅力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应该说流行唱法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如日中天”。随着流行音乐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我国部分音乐艺术院校已相继开设了流行音乐相关专业,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已被纳入高校教育之中。由于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和“美声”、“民族”唱法相比,它的理论性研究还并不完善,许多执教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教师也处于探索阶段,都是凭借自己个人的演唱经验教学,基本上所有的声乐基础理论、师资资源都出自美声、民族等传统演唱体系,这大大阻碍了我国流行歌曲艺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那么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方法究竟该如何进行呢?这还有待于更多的人来进行探讨和研究,需要有志于流行唱法研究的专业教师及各艺术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和研究。笔者在艺术院校从事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已经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发声训练
就流行演唱的声音特点来说,它大致可分为气声、真声、假声、混声、轻声、喊声。笔者认为,无论何种演唱都是靠声音来表达音乐内容的。不管什么唱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即真声)是唱好歌、打动听众的前提,流行唱法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学习流行音乐演唱发声的初始阶段,首先是要充分开发嗓音的潜能:在打开发声腔体的基础上,进行真声发声练习。而所谓真声就是指声带完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真声的特点是音质浑厚而结实。最能体现真声的音区是人的自然音区。不少初学者在演唱时,常见有气无声的现象――有好的条件却无法运用。而如果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大声呐喊时,却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发现,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了自己嗓音的潜能。了解了这一点,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流行音乐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作用于音乐艺术发展后,在音乐艺术的园地中所绽放出的一朵文化奇葩。后现代思潮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肯定个体的创造性――重塑自我形象。它反映在声乐演唱上,就是追求声音的个性化。而大千世界中,每个人的声音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可以认为,用自己真实的声音歌唱,是后现代文化对歌唱者的本质要求。
美声唱法在歌唱中追求“竖”的管状和头腔共鸣,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点”相对比较集中,声音较明亮,讲究穿透力。而对于流行唱法而言,不强调所谓的共鸣,声音的集中与否也并不重要,集中的声音音色会“亮”一点,而不集中的声音,音色则“暗”,但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形成自己的声音特点。当然流行唱法的“亮”并不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所要求的那种具有穿透力、富有共鸣的“亮”,它仅仅是指嗓音的亮度。开发自己真实的声音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以“ei”复合元音进行开口音训练
练习的第一步是以“ei”复合元音进行开口音训练,“ei”复合元音可以使喉咙处于最自然放松的状态,放松喉头和打通喉咙的最好方法就象打哈欠。一般来说,美声唱法是在“共鸣”的基础上,尽量使声音“竖”起来往“上”走;而流行唱法则要求声音“扁”一点,舌头横向拉紧,口形自然向左右两边横向打开,声音是靠前的。汉语拼音有“阴”、“阳”、“上”、“去”四声调,其中“去”声调,在力度上要大于其它三声调,相对具有爆发力,声音好控制一点,通常可以用“去”声调进行开口音训练,先从单个字开始练习,例如“累”、“倍”、“媚”、“味”等,再进行词组练习,如“妩媚”、“浪费”、“劳累”、“宝贝”等,每个字都要求用饱满的气息、力度去大声的读出来,要求位置统一、音色统一。
2、结合“a”、“ei”元音进行开口音训练
以同样的方法再进行“a”元音练习。练习的第二步是以“i”元音进行发声练习,由于“i”元音属于闭口音,发声时口腔相对较扁,学生在做练习时,会出现紧张和挤压声带现象,这时一定要结合开口音发声方法,让学生知道在做闭口音训练时,也要有口腔打开的意识,要有空隙感。闭口音相对开口音来说,声音比较集中,而开口音的声音要散一点。因此在学生在做闭口音训练时,要有打开意识,而做开口音训练时要有集中意识。培养了这些意识后,再用“ie”复合元音进行发声练习,一段时间后,声音就能统一了。等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单个字和词组进行练习。要求同上。
3、以“u”、“o”元音进行发声训练
练习的第三步是以“u”、“o”元音进行发声练习。在唱“u”元音时,大多数学生双唇都很紧,呈现噘嘴状态,而唱“o”元音时,会呈现美声唱法的“竖”的感觉,声音极不自然。因此,在用这两个元音进行发声练习时,可以结合英文字母的发音给学生进行训练,如“u”元音,如果仅仅使用汉字“路”、“不”、“目”等,学生在吐字时,字头咬得很紧,双唇向前噘起;而英文单词,如“look”、“book”、“moon”在吐字时,字头和双唇都比较放松。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时认真体会上列汉字元音与英文单词音节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歌唱时正确的口腔、嘴唇状态。“o”元音,汉字“宝”“好”“老”和英文字母“box”、“how”、“low”相比,英文字母发声口腔没有“竖”的感觉,声音也比较松弛。“ o”元音训练也可以采用二者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练习,熟练掌握汉字中的几个主要元音发声的窍门。在找到这些窍门后,即使对于“u”、“o”这两个不太好发的元音,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很快就能掌握。
在这三个步骤训练中,还要结合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给学生选歌时,最好歌曲的歌词都能归韵到所学阶段的元音字母上,这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辩别自己歌唱时和平时发声状态的统一与否,有利于学生将说话和歌唱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声音很快就能“拔”出来。
二、关于歌唱的心理与肌体状态
美声唱法在教学中,较多地强调喉头的状态。受到这种歌唱观念的影响,一些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也袭用了这种模式和观念,进而使得喉头问题也成为行音乐演唱研究的重要对象。诚然,喉头状态的确是任何歌唱都无法回避的环节性问题,不过,就流行音乐演唱对声音个性追求这一点来看,其喉头状态这一概念已与美声唱法之间存在着重要差异。
1、以“说话”寻找歌唱状态
学生在开始进行真声练习时,通常都会扯着嗓子喊,气息不流动、喉头挤压,喉部肌肉僵硬,致使发声很不自然,歌唱时则更加呆板,不流畅。喉部肌肉是头腔和胸腔连接处,喉部肌肉如果不放松,势必会造成胸腔和头腔的气息不流通。而气息不流通了,声音肯定也不流通了。所以喉部肌肉的放松很关键。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说话时,都会振动声带,只不过在音量上有着大小的区别,通常我会让学生寻找近距离说话和远距离说话的感觉――其结果肯定是,近距离说话音量小,气息弱,声带振动小,相反远距离说话则音量大,气息强,声带振动大。我们在歌唱时,需要更大的音量,更强的声带振动,因此在学生歌唱之前,可以首先让他们先学会“说话”,而且是大声的“说话”。只要你能把“话”“说”好,就能把歌唱好。当然这里所谓的说话是有方法、有位置的说话方式,学生在大声说话时,喉部肌肉都很放松,而我们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说话时的那种自然、松弛。很多学生在歌唱时缺少的就是这份自然和松弛,一进入歌唱状态,他们立刻就会紧绷,甚至是“气浮”、“声紧”。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运用上述办法,让学生寻找一种在旋律上“说话”的感觉,把歌曲中的低音、中音、高音部分分别想像成轻声、大声、喊声的说话方式,尤其是在演唱高音时这种暗示非常重要。
2、以“远、近”感代替“高、低”感
从人的一般感觉上看,似乎高就意味着上,低就意味着下;高给人的感觉是纵向。因而学生在练习或演唱高音时,总是伸长脖子极力向上“够”,好像这样做就能“够”着那个高音了,可事实上是永远也“够”不着。这也充分说明纵向容易给人造成高不可攀的、“悬”的感觉,“悬”的感觉会导致气息不流畅。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种角度来体会高、低音歌唱状态,即把“高”用远来替代,把“低”用“近”来替代。“远”和“近”给人以平视的感觉,而平视则永远位于前方、只是距离不同而已。但平视则给人暗示着很踏实的心理状态,踏实则气息通畅,易于流动。
高音与低音相对,音量较大、力度较强;远与近相对,音量较大、力度较强。我们可用喊人来仔细体会这种状态:如果此人离你很远,你的直觉会告诉你,一定要放大音量,加强力度去喊。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声音的传播与音的高低、音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在练习高音时,可以寻找一种向远处喊人的方法去练习,也就是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去演唱高音。不少学生一唱到高音时,就不敢放声高歌,甚至在还没有发出声音的情况下身体就早已处于紧绷状态,那是因为他们惧怕高音,以为浑身发力必然会“够”得着高音。当他们运用向远处“喊”人的状态去唱高音时,结果就不一样了,僵硬的肌体瞬间就会放松下来:阻力没有了,气息也流畅起来了,高音自然也就因为没有负担而顺利地出现了。
学生在进入歌唱状态时,下巴、面部肌肉、双肩等必须放松,而声带、肋骨、横膈膜等必须积极地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歌唱时,身体的机能要该松的松,该紧的紧。作为一名歌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放松了,肌体也就放松了;而肌体放松了,喉咙也就放松了。
三、关于高中低音区的“统一”
任何人在接受一个新鲜事物时,总要经历从不知到自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反复的练习,练习多了就会从最初的不自然转向自然了。每个初学者在歌唱时都要经历一个呆板、不自然的过程,很多学生都觉得原本是会唱歌的,自从学了方法以后,反而不会唱了。实际上,学生觉察到自己唱的不好,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认识在进步――因为你现在正处于一个摒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的过程中;当新概念还未完全掌握,不会唱歌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督促学生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这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学生对自己的歌唱进行了判断。那么对于流行音乐演唱来说,判断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呢?依笔者的经验来看,歌唱时高、中、低三个音区的统一是最主要的。因为三音区的统一意味着歌唱状态的协调、自然,也意味着歌唱风格有了产生或形成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各音区的统一也是欣赏者进行“三度创作”的必要前提。
1、坚持真声演唱理念
当今国内外流行歌坛的实力派歌手,他们无不是能高能低、能强能弱,上下控制游刃有余的高手。没有高音的歌手决不能算是一流歌手,但能唱高音的人未必就都是好歌手――唱好中低音也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只在演唱高音部分时,才知道要加强气息和力度,放开声音高歌,而忽略了中低音部分,尤其是低音部分,总是有气无声。需要强调的是,声音再低,底气也要足,也要坚持用真实的声音去唱歌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低音是“实”的,而非“虚”的,低音才会有一定的质感。但最为关键是能否把这三个音区的声音衔接好,过渡得自然。有的学生高音区音色很漂亮,但中、低音区音色却浑浊,没有质感;有的学生中低音音色非常漂亮,而高音区音色尖而细,这就使得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注意歌唱音区的统一。
2、建立相对固定的发声“位置”
弱而不虚、强而不冲,是“统一”的外在特征;声音力度是“统一”的内在要求。但从具体歌唱技法上看,声音“位置”的稳定性是声音“统一”的基础。很多学生在歌唱时,经常会出现发声位置随着音高的改变而上下游动,没有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发声位置,刚、柔无法“相济”――这是造成声音不统一的主要原因。要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冲,学生必须通过长期坚持的、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逐步积累气息控制能力。
气息的运用决定着声音力度和情绪的掌控,所以,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气息、声音之间对应关系,是演唱训练的重要内容。很多学生只会“放”不会“收”,碰到高音时气息的冲击力太大,声音响而失真;碰到低音时则声音虚。殊不知在轻声演唱时对气息也是有要求的――气息少了,声音就容易虚。演唱时应尽量加强力度,而不是加大音量;高、低音音量不能反差过大。一个好的歌手必须要做到收放自如,也就是说要学会声音的强弱控制。不论何种唱法,其声音都要求建立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上。无论是唱也好,“叫喊”也好,都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发声“位置”――这也是形成个性演唱风格的重要前提。
3、咬字吐字
对于流行音乐演唱而言,个性就是生命,而流行演唱中吐字又是决定歌手演唱风格和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声唱法一般都以“字正腔圆”来规范歌手的吐字,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用流行唱法的审美偏好来看,这种太过于戏剧化的咬字吐字显得十分做作。流行音乐是一种生活化艺术,所表达的情感贴近人们的生活,它的吐字也应该建立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的,流行唱法只要求在自然的说话状态下,让听众听清歌词即可。
每个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因距离、情绪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其音量和力度也会相应改变,但这都是在无意识之下自然产生变化的,因而声音很松弛,吐字也很清晰,而一旦进入歌唱状态时,由于受到平时所学的声乐知识影响,声带立刻紧绷,处于不自然的状态,字头咬的过紧,于是乎唇、舌、齿也都僵硬起来,使得声音很不自然。汉字由于受到“阴”、“阳”、“上”、“去”四声调的限制,在吐正字形时通常会将字头“咬”得很“死”,但英文字母的声韵没有汉字那么复杂,因而吐字很自然。对于吐字比较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对比汉字发音和英文单词发音,体会二者的异同来寻找松弛的感觉。当然从说话的自然过渡到歌唱的自然,是必需通过严格的训练、反复的练习才能完成的。
关键词:声乐演唱;跨界;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06-01
声乐演唱多元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催促 着声乐艺术在演唱和风格形式上的革新,这种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知道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种事物孤立的谈发展都是很困难的,只有相互学习和借鉴,才能得到更好的完善和长远的发展。声乐艺术也不例外,声乐演唱跨界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歌唱模式固定化的观念,是对声乐演唱观念的又一次洗礼,为今后更多的声乐艺术形式的产生和拓展提供了铺垫。作为从事声乐艺术研究的我们,应该用敏锐的眼光去感知新生事物,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它多样化的形式、演唱技术 上的变化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对学术界的影响等等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我们对这种声乐文化现象达到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
如今,我国声乐演唱方法也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盛世场景,像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结合的演唱、音乐剧形式的演唱方式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有本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结合。如我国民族声乐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结合、我国戏曲音乐演唱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我国戏曲音乐演唱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应用等等。
21世纪初声乐演唱形式的趋势将是各种演唱方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需要也变的多姿多彩,人们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声乐演唱形式及演唱作品,“跨界演唱”这一形势的出现开创了新的演唱形式,使得古典艺术弥补现代流行音乐演唱中的许多不足,同时古典艺术结合潮流的力量,二者开创了新颖活泼了艺术、娱乐新视听,不仅容纳了更多的听众而且抹掉了在音乐欣赏这个层面的阶级界限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在现有的著作与文章里有类似于居其宏教授著有的《音乐剧,我为你疯狂》、慕羽《西方音乐剧史》等;关于跨界话题的有杨澜的《跨界天后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的跨界演唱风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焦亦慧的《“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试论莎拉・布莱曼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的借鉴》等;关于民族声乐话题的有期刊文章《谭晶:“跨界歌手”放歌和谐之声》、硕士学位论文姜会敏的《从新民歌的发展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等等。对当下跨界代表人物沙拉・布莱曼与安德烈・波切利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的剖析已有部分文章,对东西方音乐剧的总结与介绍也已较完整,但是对我国民族声乐新兴的跨界演唱元素涉及的还不是很细致。
在21世纪初的今天,古典音乐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美声唱法作为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全世界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声乐演唱方法之一,仍然受到音乐受众的喜爱与尊崇。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伴随着音乐表现风格的变化、旋律材料来源的多样化、音乐制作形式的不同,音乐风格也随之转变,现代流行音乐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追捧,许多新视听开始出现。 国际大环境时下流行的“跨界演唱”融合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音乐剧这一20世纪新兴的舞台综合艺术也吸收了古典美声演唱与现代通俗唱法的精华创作出了许多新式音乐视听作品,美声唱法与现代摇滚音乐的结合也成为一股新的流行之风在欧美地区展开博大的势力冲击,“跨界演唱”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正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演唱风格,至今发展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优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严格的声部区分以及对音区和谐统一的重视获得了广大的欣赏群体。他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在音量方面可塑性大、气声一致,使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且善于调节和运用共鸣,使音域宽广等等优势,从而使美声唱法获得大众的认可。它通过咏叹调、咏叙调、宣叙调、重唱合唱、艺术歌曲和康塔塔六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在以后,美声唱法逐渐传入我国,并逐渐在我国生根、发芽。像喻宜萱、周小燕、黄友葵、郎毓秀等这些老一辈声乐艺术家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并以纯正的美的唱法为我国培养了早期的声乐人才,像张权、高艺兰、孙家馨、黎信昌等人。在近些年来,我国产生了许多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歌唱家如戴玉强、廖昌永、莫华伦、张健一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实践的创造,酝酿了理论的形成,在我们声乐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我国的许多的歌唱家以及理论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当然,今天所取得的可喜的成果,足以让我们的理论工作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继续为之奋斗的热情。因此,在歌唱领域,实践创造理论,理论又指导了实践,如此的循环往复。新世纪以来,关于美声唱法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许多骄喜的成绩。比如在美声唱法的本体研究中有赵薇的《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1]、杨凤玲的《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艺术评论》[2]、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3]、杨凤玲《美声唱法“美”的根源》[4]、郭一鸣《论美声唱法中的情感控制》[5]、白雪飞《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技术训练》[6]等等。另外,在美声唱法与其他的唱法之间的关系上也有许多的文论如的綦颖的《走进意大利——论京剧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7]、马菲的《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8]、袁永忠的《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初探》[9]、满园春的《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京剧唱腔比较研究》[10]、刘栋梁的《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发声机理比较研究》[11]、刘远的《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12]、林松的《论“美声唱法”在通俗演唱中的作用及影响》[13]等等。关于美声唱法的研究还有很多,我在此仅仅列举这些仅供参考。这些有关于美声唱法的理论成果,为以美声为表演艺术的歌唱形式添增了理论支持。
二、民族唱法
民族是人类历史起源的客观载体,人们对民族的认识经历了由粗浅到翔实,由传说到实证、有感性到理性的漫长发展过程;民族也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的发展和生物进化轮相似,都有自己的发展和消亡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是一种社会和历史以及种族繁衍的现象,具有自然、社会和生物等多种属性。目前,学界对民族的概念普遍概括为的“民族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文化、共同族体性格、和自我族性意识的稳定的社会集团。[14]”
民族声乐艺术是指通过歌唱活动(包括演唱方式、演唱技巧、歌唱语言、表演形式等等)能够展现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表演形式。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它容纳了民歌、说唱、戏曲以及近现代创作的歌曲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根基,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文所探讨的民族唱法专指的是民族新唱法。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民族唱法积极的借鉴国外优秀唱法的长处,避其中国唱法之短。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快速的在其道路上前进。我们从文论的内容上也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唱法的发展态势。如余海漫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15]、毛明芳的《谈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异同及二者的结合》[16]、杨昌建的《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17]、卫晓琼的《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异同》[18]、余海漫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19]等等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两者关系中区研究。基本是的观点是建立在民族歌唱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去吸收美声唱法的先进之处。另外,也有从其他的不通常法中去研究的,例如在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研究上有娜响的《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20]等、在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研究上有杨少昆、包明德的《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21]、危瑛的《有关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思考》[22]等等、以及在民族唱法的本体研究和历史、未来发展研究上有王佳的《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混声演唱技法研究》[23]、魏丽莉的《关于当前民族唱法问题的几点思考》[24]、彭黄的《对当前民族唱法的发展状况及成因的再认识》[25]、刘韧、蒲亨强的《“民族唱法”二题》[26]、董丽娟的《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27]。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通俗唱法以青年人群为中心,形成了一种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的音乐环境。古己有之的那种通俗唱法,并非我们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风格样式国标化;二是它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
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唱词仍为通俗歌曲唱词中的主流。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新世纪以来,关于通俗歌曲的唱法介绍的文论有很多,我简单介绍几篇如姚峰的《通俗歌曲唱法初探》[28]、兰碧波的《作关于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的关联性分析》[29]、王滔《通俗歌曲与通俗唱法》[30]、刘冬寒《通俗唱法的基本特点和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31]、赖世娟《通俗唱法几点探析》[32]、梁佶中《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33]、代伟《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及特点》[34]、金旭《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35]等等。关于歌词写作的文论有张胜良的《谈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世俗特征》[36]、胡疆锋的《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37]、沈略的《谈流行歌曲歌词的审美》[38]、覃生平的《流行歌曲歌词美学》[39]、孟昭泉的《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40]、赵文琦的《浅析流行歌曲歌词之文化走向》[41]等等。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够听到流行音乐从耳边想起。可以说,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状态。毋庸置疑,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个性化,无论是流行音乐作品还是作品的演唱者,都要求与众不同,极具个性。因此,流行音乐的发展除了要蕴含中国元素和眷顾中国文化外,还有就是歌手及其作品都坚持个人风格。只有坚持个人风格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突出与众不同的演艺,并拥有更多的歌迷。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相信这种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到国人甚至是全世界人的喜爱。
结 语:
新世纪以来,无论是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他们在技法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彼此间通过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相互吸收,促进了声乐技术的进步。新世纪以来在这三种唱法基础上的声乐艺术,通过歌唱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其发展一彰显其魅力所在,我们应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共同奋进,争取赢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赵薇.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J】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2年02期.
[2]杨凤玲.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J】艺术评论,.2012年05期.
[3]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J】.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4]杨凤玲.美声唱法“美”的根源.【J】音乐天地,2012年 04期.
[5]郭一鸣.论美声唱法中的情感控制.【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6]白雪飞.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技术训练.【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3期.
[7]綦颖.苏三起解走进意大利——论京剧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J】内蒙古艺术,2012年01期.
[8]马菲的.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9]袁永忠的.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满园春.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京剧唱腔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7期.
注 释:
[1]赵薇.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2年02期.
[2]杨凤玲.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艺术评论,.2012年05期.
[3]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4]杨凤玲.美声唱法“美”的根源.音乐天地,2012年04期.
[5]郭一鸣.论美声唱法中的情感控制.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6]白雪飞.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技术训练.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3期.
[7]綦颖.苏三起解走进意大利——论京剧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内蒙古艺术,2012年01期.
[8]马菲的.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中国成人教育, 2011年04期.
[9]袁永忠的.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初探.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满园春.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京剧唱腔比较研究.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7期.
[11]刘栋梁的.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发声机理比较研究.艺术教育2012年05期.
[12]刘远的.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艺术教育,2012年05期.
[13]林松的.论“美声唱法”在通俗演唱中的作用及影响.音乐生活,2012年02期.
[14]孟新洋 柯林著 民族声乐理论教程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7、8页.
[15]余海漫.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6]毛明芳.谈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异同及二者的结合.大舞台,2010年08期.
[17]杨昌建.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四川戏剧,2010年04期.
[18]卫晓琼.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异同.音乐天地,2010年04期.
[19]余海漫.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0]娜响;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民族音乐, 2011年05期.
[21]杨少昆、包明德.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艺术教育2012年05期.
[22]危瑛.有关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思考.艺术探索 2010年05期、.
[23]王佳.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混声演唱技法研究.艺术教育,2012年06期.
[24]魏丽莉.关于当前民族唱法问题的几点思考.人民音乐,2011年05期.
[25]彭黄.对当前民族唱法的发展状况及成因的再认识.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26]刘韧;蒲亨强.“民族唱法”二题.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7]董丽娟.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音乐生活2010年 01期.
[28]姚峰.通俗歌曲唱法初探.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9第2期.
[29]兰碧波.作关于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的关联性分析. 大众文艺2012第10期.
[30]王滔.通俗歌曲与通俗唱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第11期.
[31]刘冬寒.通俗唱法的基本特点和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民族音乐2011第3期.
[32]赖世娟.通俗唱法几点探析.北方音乐2012第7期 [33]梁佶中.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音乐创作2011第2期.
[34]代伟.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及特点.辽河2012第2期.
[35]金旭.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大众文艺2011第16期.
[36]张胜良.谈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世俗特征.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37]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词刊2007年02期.
[38]沈略.谈流行歌曲歌词的审美.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1期.
[39]覃生平.流行歌曲歌词美学.探索北方音乐2010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