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价值理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过20多年的理论发展和成功实践的验证,价值链管理思想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链管理就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条链,就是说,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其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以形成整合了企业的供、产、销系统的“价值链”。价值链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各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真正按照“链”的特征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如珍珠项链般完整的价值链。价值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信息软件与价值链管理的理想结合起来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由美国GarterGroupInc.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它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整合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务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企业间的供应链的竞争,企业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是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须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通过相互合作,以一个整合的集体力量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达到多方共赢。这与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实际上ERP不仅仅是一种软件,也不仅仅是模仿手工业的作业,而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作为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资源在形成价值的链上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ERP实施的有效性与价值链管理的强化
实施ERP不仅使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在体制上得到了创新,而且在观念上也得到了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了价值链的周转
ERP实施后,最明显的效果是减少了原材料对资金的占用。有效实施ERP后的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帮助物料部门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改过去按计划生产和采购为按需求制订采购计划,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提高了库存资金周转的次数,节约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企业的价值,提高了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优化提高价值链管理的效率
价值链管理与企业组织、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类似于人体与骨胳和神经反应系统的关系,实施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它旨在弥补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不足,从整体上降低组织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实现增值。ERP系统实施以后,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这样可以精减一些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环节,真正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
未实施ERP的企业信息流动的速度慢。利用ERP的分销清单和自动探索数据来源的原则能够同步计划整个生产流程,使生产和采购能及时交货、库存产品积压和库存资金占用太多等一系列问题就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ERP当中的销售定单管理还能为销售体系建立相应的服务策略。如果各销售点能通过查询存货、调拨等信息,并确认订单的可行性,那么销售商就能更快地向顾客推销产品。提高了企业针对价值链做出决策的及时性
在ERP系统中,可以灵活地按批次、系列号和版本号等管理物流过程。例如,通过ABC分析和严格的周期性盘点使库存保持准确无误。企业还可以运用自动数据采集功能捕获所有的物料处理信息,为企业迅速提供精确度更高的物流管理信息。E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市场的物料供应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信息,最终确定物料的采购提前期、最佳订货批量和制品定额,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清晰明了的计算机系统中充分展现出来,这好比决策者有了指挥军事行动的高分辨率地形图。ERP系统能以比人工管理高十倍以上的速度向管理者提供供给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等等情况,这将使企业的决策者拥有比非计算机管理的企业决策人更多的决策资源。
加强企业的价值管理职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价值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计划管理。ERP是由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系统在计划管理上体现了强大的优势。首先,ERP实现了各种数据的集成,使得计划更具全面性。例如,在资金需求计划管理中,采购请求的产生代表了未来在某个时点潜在的资金需求,采购订单的建立代表了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其次,系统为计划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了持续监控的控制报告体系。由于价值是在业务处理中实时产生,这极大方便了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和相关财务人员,从物料的采购开始,对价值的形成和偏离价值目标的差异进行日常的控制,并对产生的价值异常进行及时的纠正。
有利于形成企业价值增值链
企业单靠成本、生产率或生产规模的优势打价格战是不够的,要靠价值的优势打创新战,这才是企业竞争的真正出路,而ERP系统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分析增值过程的工具。例如在系统的销售模块中,每一张销售定单都伴随着一份清晰的单据流程。流程清楚地显示了每一笔销售业务从定单的创建、产品拣配、销售开发票、财务收款的整个过程。其中在拣配时,系统按照物料的标准价格结
转销售成本,在开票时系统自动按定单中的销售价格记账收入,每一笔销售业务为企业创造的边际利润一目了然。
此外,ERP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价值管理平台,避免了旧有系统在价值管理中数据的多重性。
进一步明确企业员工的价值信息责任
高度集成的价值链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业务处理带来高效率,又可将管理中的种种缺陷暴露无疑。例如,一个信息源的错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导致系统中相关的信息出错,甚至爆发“多米诺骨牌”效应。ERP系统的实施,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整个企业,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大大加强,企业经营目标更加明确,员工的参与感明显提高,建立起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企业利用价值链管理就是整合把各个环节,从整体上增加企业的价值,价值链管理的创新是一个机制、观念和技术相互融合渐进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价值链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证,其中ERP的实施与企业价值链管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与组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王东迪.ERP原理应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关键词】所得税;公司价值;股利政策
一、引言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要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行为的实施来达到价值创造和财富积累为前提。因此,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的财务行为的因素都将通过财务行为的传导,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我们无法说清哪个更主要,因为其中不仅包括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因素,还包括了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但是,所得税无疑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命题,作为企业外部理财环境中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财务决策的重要的经济变量,所得税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估。
二、税收对企业价值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实际的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三大缺陷,即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这就导致了股利政策影响股东财富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借鉴Farrar-Selwyn模型,我们假定股东的借款利率和公司的借款利率相同,且对股利所得和利息收入以相同的税率征税,如果公司将所有的税后利润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则第i位股东获得的税后股利所得为:
(3.10)
其中,EBIT为公司的息税前利润,r为借款利率,Y为公司的债务,t为公司税率,为第i位股东的债务,为第i位股东的股利所得税率。
如果公司不分配股利,股东获得资本利得收入,那么,第i位股东获得的税后的资本利得为:
(3.11)
式中,为第i位股东的资本利得税率。由上面的两个式子,我们可以得到:
(3.12)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满足且的情况下,。即在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能够满足企业的债务利息的情况下,只要股利所得税率大于资本所得税率,股东的税后资本利得大于税后股利所得,则股东就会追求出售股票获取资金而不倾向于得到股利的方式,而公司应当通过降低股利支付率来提高公司的价值和股东的财富。
三、实施新所得税法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税率是决定企业税负高低的重要因素,整体税率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行为和企业的价值。
1.税率变化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融资政策的所得税效应,我们主要考虑债务的税盾价值:
由于股利和利息的个人所得税率并没有发生变化都为20%,当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时,有GL=0.33D;当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为25%时,有GL=0.25D,由于税率的降低,债务的税盾价值减少,继续维持原来的资本结构比例不恰当,企业可以适当的增加权益资金的融资而减少债务资本的融资;另一方面,虽然税率的降低减少了债务的抵税优势,但是债务的资金成本本身要低于权益资金的成本的,所以在不增加企业的债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采取增加债务的融资决策,权衡点就在于哪种方式更利于企业的价值实现。
2.税率变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由于所得税的影响主要在于它本身是一项流出的现金流,而税率的降低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现金流出量的减少,这有利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利用现金流量贴现法模型,假定只有税率发生变化,企业的年现金流量OCF为:
现金流量贴现法中的贴现率并不会随着企业税率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价值近似为所得税的减函数,即税率的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投资以及价值的增长。
虽然税率的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价值的实现,但对于不同的行业,影响结果也不同。考虑到原来对外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税负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对于那些内外合资企业比较多并且外资利润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就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诸如电力等外资所占比率较低的行业,其所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另外,单从税率降低而导致的税负减小的角度来考虑,诸如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现在的实际税负都是要低于25%,其行业整体就很难享受到税负降低所带来的好处;而诸如银行、钢铁等行业现在的实际税负都是要高于25%的,这些行业将不能够享受到税负降低所带来的好处。
四、结论
对于新所得税法实施对内资企业的影响,我们给出的结论是肯定的。并且总结出了如下的建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比如企业可以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投入力度,力争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15%的优惠税率,而且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进行税前的加计扣除的,这可以缩减企业的税基,降低流出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税负的降低只是对于一期而言的,要想企业的价值得以增加,关键还要通过企业内部增长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使企业在未来的各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实现持续性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其焦点并不在于能建立一个关于税收影响企业价值的完整的纯数学模型,其重点在于能够使大家对税收影响企业的价值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税收的因素有更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欧阳明.公司价值的所得税效应分析[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
[2]李立新.上市公司价值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
[3]张艳纯.论税收约束下的企业财务目标[J].生产力研究,2005.
[4]熊彩虹.MM理论中的税收因素及启示[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
【关键词】食品安全 期望价值理论 决策
一、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论述
特沃尔斯基和卡尼曼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它着重反映和描述人们的实际决策过程。大量的行为决策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系统性地违背了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的假设前提。只有从行为决策的角度才能对这些研究结果及行为规律做出解释。期望价值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决策与偏好的实验结果提供了合适的解释,是对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的某种替代。
二、关于奶粉造假的抉择
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添加?蛋白质太不容易检测,所以需利用元素含量来检测。蛋白质是含氮的,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左右。常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乘以6.25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虚高。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也不易被直接发现。
接下来运用前景理论的期望价值函数来对添加三聚氰胺决策的通过进行分析。
是否大于0决定了在理性决策下是否通过三聚氰胺的添加方案。其中L为因添加三聚氰胺可直接获得的利益增量,α为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光的概率,M为添加三聚氰胺后被曝光所造成的客观损失。然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人们并不总为理性所支配,因此前景理论中的期望价值函数可更准确的描述人们的决策行为。(以下期望价值函数中,影响因素并非全部列出,而是重点被揪出来构成函数,而单独出现的R,C,L,N等也均表示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乘积。这些可以较简易的识别理解,稳定性较强,此处便不一一赘述)。
(一)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决策过程中关注的是收益和损失。对于三鹿而言,参照点首先是自己的成本,其收益必须要大于成本。笔者找到了一些影响其价值的相关因素,并用其来构建理论中的价值。所得函数如下:
其中R为总收益,C为总成本,L为主观上认为因添加三聚氰胺可直接获得的利益增量,β为认为添加三聚氰胺可获利的主观概率,π(α)为三鹿认为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光的主观概率,V(M)为添加三聚氰胺后安全部门查获后主观上所形成的价值的损失估计。L的具体值受到对添加的三聚氰胺的分量的约束。α为被曝光的概率,而曝光可能因为被安全卫生部门检查发现超标,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或者内部人员等知情人的泄露,还有可能就是因为大量出现的类似病症矛头直指产品。对于决策者来说,π(α)作为一个主观指标,必然经过其对社会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考量得出一个数值,由于当今的社会监管制度不够完善,被检测出概率较低,而且即使被检测出,企业也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抑制消息的传播,利用贿赂等手段来解决,那么相应的损失值会增加。对于知情人的透露,其概率也是非常小的,企业一般会在发生前就做好预防的措施。知情人往往也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个人更倾向于隐藏而非暴露,当然若是暴露造成的损失较大,企业在掩盖其行为时也需支付很大代价。再就是因为有深受其害的小孩被发现,追本溯源三聚氰胺被曝光。综合这些因素,企业会确立起自己的π(α)和V(M)。显然,相比于不添加三聚氰胺,添加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才选择了添加三聚氰胺。
(二)除了这最基本的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作为乳制品的龙头老大,要相比于其他企业,其目标至少是以赚得比同行业更多为决策基础的。建立如下模型:
三、就函数提出的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建议
根据所列函数可知,为减少三聚氰胺添加的可能性,社会各界均应做出相应努力:安全卫生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避免有害物质的添加;应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唤醒昏睡群众的良知;人们也要主动关注食品的质量,使用时多关注生产的流程。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如今造假也成了一种创造,现在还有比三聚氰胺更先进的造假产品,能"耐水洗化验",能"抗氨氮反应"。与其花这些时间去研究造假,不如脚踏实地的研究。企业本就应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利用正经方法来提高质量,莫总是投机取巧添加有害物质来获取短期利益,涸泽而渔 ,做一次性买卖。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稀缺资源 ; 企业价值
Abstract: Enterprise value of many drive capital, human capital because of the social, scarcity of differential and su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value is more complex. The role of each drive capit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 the paper tentatively defin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profits and goodwill
Key words: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scarce resources; enterprise value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企业本质与企业目标
在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本质”问题有着诸多相对独立的理论。本文借鉴资源稀缺理论、组织经济学、系统论中的部分观点以理解“企业的本质”。
经济学中的稀缺理论是建立在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这一理念之上,其涉及的稀缺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货币等。笔者借鉴庸俗经济学对生产目的的解释—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使用价值),认为人们对于更稀缺资源的追求形成以下结果:(一)企业组织成为配置资源的方式之一,此亦科斯的观点:经济资源也可通过企业得到配置;(二)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需要,但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利益分配。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向企业提供资本的不限于物力资本股东, 企业的债权人、经理、工人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 承担企业的风险(王秀丽等,2005)。徐玉德(2006)认为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 企业的价值源于包括出资者、经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竞争对手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的结果,因此企业目标具体内涵是追求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益相关者财富的共同增长。由于博弈的存在,只有拥有核心稀缺资源的投资者才对收益分配具支配地位。企业资本的剩余收益索取是一个依照风险排列的分配序列, 资本呈现出层次性(王秀丽等,2005)。
理论上每个企业均有一个独特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结构(P139,周炜,2008),故参于收益分配的主体会有所区别。如有些企业股东或管理者均可能作为产权主体参与分配,有些却仅限于其合伙人。基于以上文字本文认为企业可以将部分稀缺资源进行适当配置转化为更稀缺的资源,并最终将其在利益相关者中分配。这个转化过程表现为资本增值、收益增加、利润增长或财富扩张等,只是视角不同;同时也体现了系统的思想:投入资本需经过企业内部系统、外部社会系统的作用实现增值,它的前提是有一个正常的经济环境,表现形式为马克思所述:G-W-G’。故资本增值成为投资者的必然要求,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亦相应成为相关利益者的必然选择。
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目前已得到了众多的专家论证并成为主流观点。蒋东生(2007)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程宏伟(2007)从企业模块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价值链与价值增值;张蕊(2007)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价值的最大化;王俊飚(2008)认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考虑相关利益者利益下,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秦荣生(2008)认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二、商誉与利润
在目前主流学派的研究中,往往把企业价值直接理解为企业的市场价值,而把市价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部分视为商誉,把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视为当期利润。此给了笔者一个思路:在会计期末,企业价值=市场价值=商誉+期末净资产价值=商誉+利润+期初净资产价值;在会计期间,商誉与利润的变动影响了企业价值的变动。而利润与商誉分别由什么形成,是人力资本还是实物资本的原因,抑或两者都不是?
(一)对商誉的定义,新《企业会计准则》: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需在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并进行减值测试;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企业市价与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又由于“很多只能获得行业平均利润的普通企业、甚至部分劣质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价值也可能会大于其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徐文丽、张敏,2009)。” 故商誉可正可负。而关于商誉形成原因目前有五种观点:“无形资源观”、“协调效应观”、“超额收益观”、“剩余价值观”和“超额盈利能力资源观”。本文吸取五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后认为:(1) “商誉”与“利润”一样恰恰是一个余额概念。(2)该余额现象的产生是“无形资源观”下所谓的“无形资源”与企业可辨别资产“协调效应”的结果。(3)它不是资产,裘宗舜(2008)认为自创商誉不符合资产定义、够不上确认标准,不应该确认入账并列示在财务报表之内。4)从系统的角度,商誉与利润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企业外部系统以反映其社会信誉,后者形成于企业内部系统以反映其员工绩效。
(二)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则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等,故利润意味着资源或资本但本身不是资源或资本。新会计准则继续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更多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将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符合经济收益观,但利润却似乎渐渐成了其他会计要素的附庸。
综上所述,商誉因为其不具备资产特征不应该列入资产负债报表,但其他会计要素更缺乏吸收商誉的可行性;又因其与利润分别反映对外和对内两种经营绩效,故笔者假设将商誉作为会计第七要素以反映不能在面向过去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那么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与与非财务绩效都可以得到较好反映。至此,商誉甚至可以完善FASB所追捧的“全面收益”。
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与利润之间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形成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此独立性表现在商誉与利润的形成因素不同。在本文中社会资本既包括员工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社会资本,它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共同构成企业生产的三大资本。商誉由企业的社会资本形成,而利润则是由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个人社会资本相互作用形成。因此这便引出了三者在本文中的定义及其根据
(一)关于人力资本。从资源形成的同源论讲,资源虽有绝对的、普遍的稀缺性,但从异源论讲,资源也有特殊环境下的相对的稀缺性。人力资本同样具有这种稀缺资源的特征。目前,关于人力资本最前沿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企业绩效、收益分配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框架的确定等。如冯丽霞等(2008)研究了人力资本资源运用关系资源和信息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价值存量和配置效率,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的问题;廖楚晖等(2008)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兰玉杰等(2008)则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设计了模型。
狭义的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中的商品特征。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利,是企业可以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会计资产(李航,2007)。吴泷(2007)对人力资本亦采用了狭义的定义:对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源之产权投资来说, 它与传统的对内进行长期项目的物力资产投资是一样的;企业所获得的人力资产之交易价格就是以投资人的人力资本之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其实是其他资源比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信息网络等得以使用的载体。
(二)关于社会资本。众所周知,相同的个人与实物在不同的组织发挥出来的作用、发生的增值不同,这个影响因素便是社会资本。对于企业而言,社会资本的范畴应该包含个人因其社会影响实现实物资本增值的内容,也应该包含企业因其社会影响使整体实现增值的内容。社会资本之于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和企业整体就像增值反应的催化剂。个中关系如下式所示:
企业内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期初净资产+利润(会计期间)
企业外部:企业整体 期末净资产+商誉(会计期末)
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系统中,每个员工在提供人力资本、配置实物资本的同时利用个体社会资本实现三者的资本增值,即企业利润。(秦荣生,2008)认为某种意义上利润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体现。而在企业外部的社会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企业亦有其社会资本如政策照顾、无形资产等,此形成企业商誉,同样可以认为商誉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
从理论上讲,企业提高企业价值有了扩大利润和商誉两个途径:投资人力资本,创造以人为本的轻松环境,因为员工工作能力、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原毅军等,2007);投资社会资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商誉,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得目标。(燕继荣,2006)。
四、结论及启示
分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意义在于寻找出驱动企业价值的关健因素,并借以解决部分收入分配问题。在中国,从实物资本(包括土地)参与分配到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中的地位和利益的多少,众所周知,依靠再分配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只有在初次分配中合理地按要素分配财富,才能解决问题并进而改善民生。首先,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已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个人的意义在于,一个人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健康,增加收入,(贝克尔,2007);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利润进而企业价值,拥有越多的人力资本意味着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越强。其次,狭义人力资本的作用只是出于其受托责任或者是对其契约的遵守。但其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而不是全部在起着作用,这与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处境有关。但对于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而言,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分别为其创造出溢价。具体而言,具有一定道德、信仰、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的员工可以因其在所在环境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与否,可以决定在不影响执行契约的前提下,决定是否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是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能否做到以人为本,能否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否尽到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它可以拥有多少社会资本,在会计上则表现为拥有商誉的多少。
参 考 文 献
[1] 张一力.“温州模式”与“ 苏南模式”人力资本结构比较研究[J]. 财贸经济,2006(06)
[2] 徐玉德 .财务管理目标基于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诠释[J].财政研究,2006(10)
[3] 李航 .对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系统探究[J].财政研究,2006(07)
[4] 程德俊,赵曙明. 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 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03)
[5] 冯丽霞,肖一婷. 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创造研究[J].会计研究,2008(03)
[6] 廖楚晖,杨超. 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 财贸经济,2008(07)
【关键词】财务管理激励作用企业价值
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元素,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本文认为,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永葆青春”。提升企业价值的方式很多,如可以通过显在的销售管理,也可以通过潜在的财务管理控制。就财务管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而言,关键在于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发挥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财务关系中的各个利益集团以及各层次人力资源实施激励,利用激励效应维持一种对各方都有利的财务关系和财务工作效率,达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企业价值最优化的理财目标。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建立高效的管理层
财务管理是一个运用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以良好的管理品质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系统工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人是财务管理的根本。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会计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领导和直接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管理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也越高,因此建立高效的管理层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意味着经营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利益从事经营。而实际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经营者更注重报酬,其考虑的是如何尽量分散自身风险,而非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一种可能的利益冲突——冲突便产生了。减少这种冲突和分歧的基本途径有二:约束和激励。约束是被动地确保经营者按章办事,并不能使其努力工作,且机会成本很高;而激励是积极的,能够使经营者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内在追求而努力工作。管理层是现代公司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公司管理层利益的实现就是要将管理层、企业家的才能等现期无法准确判断并量化的因素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尽量准确地量化。因此管理层利益的内容应是多样化的,其实现机制应基于固定报酬与浮动激励组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在注重短期激励的同时给予管理层高度或长期激励,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目标的短期与长期一致,以解决所谓的成本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除了固定数量激励工具外,短期与长期激励工具所形成的对管理层利益激励的数量都是浮动的。管理层所得到的这些浮动收入应由市场调节机制间接决定,并主要依据企业重要经营指标的动态性改善,如当期赢利水平、企业市场占有率、企业品牌效应、企业股票价格的变更等,使之与企业的经营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相联系,进而有利于激励管理层更好地经营企业。企业家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经济学意义上极其稀缺的资源;管理层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行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有关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将直接决定现代公司的经营业绩乃至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二、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供销关系和业务关系
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要通过市场交易合约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业务关系,更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以及激励制度安排来拓展、深化和优化彼此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对供应商与客户通过业务拓展、经济利益等诱导因素实施行为引导,使他们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有充分的积极性主动配合企业的财务安排。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就有不少行之有效而且被经常采用的激励手段。如:通过现金折扣、现金折扣率及信用期设计等引导客户尽早付款,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顺畅回收;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等手段,激励供应商在供货价格、付款方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大的优惠。这些激励手段的作用超越了一般交易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趋同于长期利益,并且以此为纽带在业务上积极谋求合作,由此形成彼此之间良性的、协调的利益共生关系。
三、与债权人建立良好的债务关系,确保双赢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营运资金的要求,必须举借一定量的债务并由此获得其杠杆收益,财务管理人员应如何合理安排负债?这就要求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企业,期望按期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收入;企业借款是为了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事先知道将资金出借给企业使用有风险,并且将预期风险纳入借款利率之中,但借款合同一旦履行,资金到了企业手中,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由于股东与债权人目标不完全一致,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采取背离债权人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现代财务管理解决了这些问题,借助于特定的筹资,引导债权人主动为企业提供债务资金,甚至提供企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可转换债券就能实现这种债权人的激励效应。可转换债券在投资初期是一种债券,但它还可以转换成普通股票。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期前景很好,尤其是企业的成长性良好,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利益以诱导可转换债券持有者,使其由债权人变成股东。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也会给企业提供长期的资金来源。若发行债券的企业成长不理想,那么债券的偿还性也可以保证投资者按债务本金和利息收回投资。这种灵活的投资工具能较好地帮助债券的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使得债权人具有一定的行为积极性。从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来看,选择这一筹资方式是基于债权人的激励,可转换债券就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激励工具。
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组织财务活动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维护股东的利益,承担起人的角色,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指出:“公司唯一特定的目标就是确保其投资者一个长期的回报。”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对公司进行投资就是为了取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怎样才能使股东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满意,继续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企业与股东的财务关系协调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实行激励性的股利政策。如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就是一种具有激励意义的股利政策,即通过固定股利稳定股东的回报期,借助于额外股利增强股东对企业利好的信心,从而实现对股东的鼓励,引导股东持续支持企业,并对企业经营前景保持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天泉、李伯圣:企业财务管理[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李道明: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商业经济管理,2002(3).
[4]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一是市场化原则,将市场经济机制导入企业内部,形成内部经营市场、内部价格体系、考核结算体系;二是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原则,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营利性组织,作为企业必须赚钱,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就是使股东获得回报,为客户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四者统一。三是最大限度地优化成本精益管理方式,拓展成本管理空间,细化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质量;四是最大限度地按照市场原则将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到“经营体”,实行有偿使用,实现保值增值。比如一拖集团技术部门把企业涉及的所有产品工艺流程重新梳理一遍,然后财务部门根据工艺流程计算出每道工序的价格,按工序价格计算出每个生产车间的销售收入,并以近两年的成本消耗为基础计算出平均值,参照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确定相关单位边利指标(万元边利工资含量=年度核定的工资基数/边利指标)。除此之外,还测算了与企业相关联的所有客户的产品收入及内部成本、外部成本,分析了每一家客户相关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排查出盈利客户、负盈利客户,果断终止了负盈利客户的产品生产。当月效益工资的计算,按入库合格产品提成绩效工资,依据实际创效边利,挂钩万元创效边利工资含量。创效边利,则依据车间增加值,减去各类消耗费用、厂房设备折旧费用及设备维修费用等车间增加值的扣除部分。在创效边利组成结构中,包含了创效边利、变动成本和应从边利中扣除的各项费用等3大项共计11个子项目。可用公式表述为:车间创效边利=车间入库产值—车间变动成本—应从边利中扣除的各项费用。其中,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毛坯、外购件、外委加工费或劳务费、辅助材料、动能等;应从边利中扣除的各项费用包括:厂房及设备折旧、工具摊销费、设备维修费、人工成本及基本生活保障(基薪)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年逐步增加应从车间边利中扣除的成本。
二、实行资产回报的成效
一是增强了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的成本意识。实行资产回报考核管理,目的是管出效益。在成本管理方面,应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对涉及产品的构成进行详细分类,然后对见效快、效益大的零件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其次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进工艺,合并工序,缩短生产流程。第三进行比价采购,减少外采成本。第四将工具消耗和职工工资挂钩。一拖集团自推行挂钩考核以来,工具消耗下降了30%左右。通过对产品工艺的持续改进和配套厂家的选择及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使单台成本逐步下降,累计为企业增加创效百万元以上。二是增强了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的市场意识。实行资产回报考核管理,激励了营销人员和单位领导跑市场、多干活的主动性。如果实物量不足,挣的钱还罩不住设备折旧等成本,那么这个单位员工的收入马上就下降了,改变了过去等订单的习惯,这个月要想着下个月的任务来源,经常要到营销、生产部门去找活,及时沟通本单位活源的缺口,必要时主动走出去揽活,或者将没活的员工“劳务输出”,真正做到提升资产利用率,保证员工人人有活干。企业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效益好,只有多干活。三是增强了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实行资产回报考核管理,加大了质量赔偿力度。由于增加了产品出厂后的运输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单位和员工的质量意识。模拟用户进行二次验收,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内部,达到用户满意。
三、结束语
现用某厂磨具制造的实例来探讨其方法及应用。
1.1对象选择该厂生产的砂轮磨具为轴承磨加工的主要工具,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砂轮烧结后废品率高达30%以上,有时甚至整批报废。推迟对用户的供货时间,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因砂轮制品规格繁多,我们选择Gz100#ZR100×40×20的砂轮为代表规格作为价值工程应用的对象。我们已经知道价值工程基本原理数学公式是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提高产品价值的基本途径就是:(1)功能不变,降低产品成本;(2)成本不变,提高产品的功能;(3)功能和成本都改变,但需达到最佳的比例获得满意价值。如果某一产品是由多道工序组成,那就要细致分析每道工序的价值系数,这也意味着必须分析每道工序的功能和成本状况,综合求得最佳价值,满足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为达到功能和成本的平衡,假设价值系数V趋近1为宜,则V>1很多就说明功能过剩或有多余的功能可以改进;如果V<1很多,则意味着为实现该功能花费的成本太大,应该改进工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1.2功能分析把每道工序的功能用F1、F2…Fi表示,并就其重要性进行循环比较,重要的一方记1分,次要的一方得0分,然后用总分除,求得各工序的评价系数,如表1。
1.3成本分析每道工序的成本用C1、C2…Ci表示,根据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方法,对产品的工序成本进行计算得出各工序成本系数表:成本系数=工序成本/总成本。如表2。因产品在烧制后报废,砂轮便无法再利用,欲交货100件该产品的成品,则需投入100/(1-0.35)=154件毛坯才行,使该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了54%。废品率造成成本的增加,往往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容易忽视的一个大问题,例如产品成品废品率50%,成本就要增加1倍即100%。
1.4对象的价值系数V分析每道工序的价值系数对应表示为V1、V2…Vi,应用基本原理公式计算如表3。依据价值工程原理公式可以判断,工序7的价值系数远小于1,这就是我们要重点改进的项目,将其列为价值工程活动的主要目标。
1.5收集资料信息针对已经确定的目标,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座谈,同时派员实地考察相关企业的加工方式,获得如下信息。(1)现工序设备为箱式电阻炉,与先进厂家的隧道窑炉有明显差别。(2)现工序沿袭传统的将产品装入圆形陶瓷坛子,之后灌满沙子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变形但炉内空间被辅助材料占用太多。(3)根据热利用理论:热有三种方式传递,即直接的热源辐射、物体间的传导、空气的对流。填沙装坛烧制对三种传热都有严重阻碍,热利用很低。(4)炉内空间被耐火坛和填充沙占用后死角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5)考察发现用挡砖遮蔽炉两侧发热体,产品分层摆放,质量稳定且效率高。
1.6改进方案为满足装炉工序保证热源充分利用的功能,根据上述分析制定三种方案,多次实验验证,取得数据并进行使用评价。如表4。
1.7成果评价方案实施后,适用于该方案的制品以年产量12000kg砂轮计算:(1)废品率由35%降低到3%,产品废品损失直接减少了55750元。(2)砂轮的实际成本由13.8元降低到9.15元,单件成本降低约50%实现了扭亏为盈。(3)节约电耗。年节约电(kW•h)=受益产量×(原耗电/kg-现耗电/kg)=12000kg×(67×21h/100kg-67kW×17h/250kg)=70440kW•h年节约金额约70000元,电利用率提高约2.5倍(4)生产效率提高2.5倍,有效保证了工期。(5)工时费用、辅助材料费用等也大大降低。
2结论
关键词:并购 成长期权 放弃期权 BS模型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以现金、证券或者其他方式,购买获得其他企业产权,是目标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从而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经济行为。通过不少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研究可以看出,并购后两三年内,并购双方基本上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公司也没有因此获得超额收益。很多公司在并购的前几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计的那样产生协同效应,大多数的资产收益还有明显的下滑趋势,这些现象很难用传统的理论进行合理的解释,传统的并购决策方法,都是静止、孤立地分析并购投资,它忽略了并购企业拥有进一步的选择权。本文利用期权理论对并购项目投资的经济评价提出一种新的视角和评价标准,并初步探讨一下如何利用期权价值来有效规避和降低并购风险。
传统的并购理论
传统并购理论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并购价值赞成论和并购价值怀疑论。并购价值赞成论的几种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能够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信息理论。此理论假设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些信息还不为大众所掌握,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并购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成本理论。如果由于低效或问题而使企业经营业绩下滑,那么,并购机制使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间接的降低了成本。
并购价值怀疑论的几种主要理论有:闲置现金流量理论,由于经理可以利用闲置现金流量来并购别的企业,并营造“独立王国”,这无疑增加了成本;经理主义,穆勒认为,经理具有很强烈的增大公司规模的欲望;自负假说,经理在进行并购时,很多不可行的并购都是由于过分自信而实施的;市场势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增大公司相对于同一产业中其他公司的规模,至于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则不得而知;再分配理论,并购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这些理论的确能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并购能为并购方带来价值,但是,大批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并购90%并不成功,上述一些支持并购的理论是在较理想的状态下出现的,并不支持所有并购,那么,为何并购浪潮会愈演愈烈呢?笔者认为,并购过程中的期权价值不可低估。
并购投资决策中的期权价值分析
净现值法,即NPV方法是目前在我国普遍采用的对并购投资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但是它在进行并购评价时却存在以下不足:NPV法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它假设现金流是确定的,投资是不可逆的,但实际上投资者拥有进一步决策的选择权,如在并购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投资,放弃投资等,且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因此用NPV法会造成对并购收益的低估。
期权理论为具有高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决策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工具,它尤其适用于并购项目,当收购方购买了被并方的企业后,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经营状况时,投资者可以选择永久放弃该项目,在二手市场上出售设备或在股票市场上出售该企业的股份。任何一项并购投资至少是部分可逆的,通过实施放弃期权从被兼并企业撤出的权利,是评价一项并购投资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高科技企业为例,它们所处的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因此对未来可能放弃全部或部分被并购资产必须有所考虑。这种在情况不利时出售被并企业的权利,在形式上与股票看跌期权相当。如果某一经营期结束,被并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达到预期水平,公司管理层可考虑放弃该项目,实现预期的清算价值,预期的清算价格(或转售价格)可看成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如果资产的价值跌倒清算价值以下,放弃该项目相当于行使了看跌期权。因为项目的清算价格确定了项目价值的下限,放弃的选择权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此同时,并购企业对目标公司实施并购以后可获得创造未来一系列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市场的机会。投资者利用被并企业的技术地位,市场份额和有效的营销网络等有助于未来成长的战略优势中获得成长期权价值。期权代表公司对未来投资拥有自主决定权,由于企业投资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环境有利时,公司可以在未来投入资本,获得某一项目带来的后续现金流的现值;而当环境使得未来投资不具吸引力时,则可以决定不进行投资。企业较早投入的计划,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也可视为未来投资计划的基础投入。因此成长性期权多应用于策略性产业,如制药产业的研发等。因为这些行业未来需求充满增长弹性,如果投资决策缺乏灵活性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战略并购能够作为帮助公司成长的手段,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成长期权,这种成长期权无疑也是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一项并购投资的价值应该是:
V3(扩展的NPV)=V0(传统的NPV)+V1(并购的成长期权价值)+V2(并购的放弃期权价值)
对于V3这部分价值可直接套用经典的BS模型计算,该模型如下:
下文将结合一具体实例分析一下并购投资决策的期权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某公司2005年筹划2600万元并购某电子企业,该企业的生产线到2010年报废。预计该企业营运期间各年现金流量如表1所示:
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经计算该并购的净现值(NPV)为-61.34。净现值小于0,此项并购投资不可行。但是,如果并购实施后,收购企业3年后有机会进入一个具有高成长性的领域,根据保守估计,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如表2所示的现金流,而如果不实施并购则很难进入该领域。
企业的资金成本仍为10%,现金流量的净现值以2008年为考察时间,NPV=-48.78,以2005年为考察时点NPV=-36.65。净现值均小于0,此项投资仍不可行。
在上述NPV的计算中,实际上忽略了新产品投资这个成长机会的价值,即前文中提到的V1的价值。目前新产品投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假设波动率为35%,因此,若现在购并该企业,除得到6年的现金流之外,还有一个3年后可上马新产品的机会,这个机会的价值可以套用BS公式来计算,用该案例的数据BS模型中各参数值为:
σ=35% T=3 S=3569.66 X=4800 r=5%
带入公式(1)计算可得到V1=641.05
现在考虑上文中提到的放弃期权价值V2,从一定程度上说,此项并购投资并非是不可逆的。例如在3年后,公司管理层发现被并购企业并没有达到心中的预期,则会以一个合适的价格把被并企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转售出去。现实中不乏有兼并了一些亏损企业后再经过一些包装重组后把它转售出去的例子。而NPV评价方法则忽视了这种灵活选择权,它是建立在即使被兼并企业亏损仍要继续经营下去的假定之上的。
假设目前被兼并企业的转售价格为2500万元,目前的经营价值为2538.66万元,经营价值与转售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波动率分别为0.4和0.3,公司从被兼并企业中每年获得的股利回报率为15%,根据这些参数,再利用公式(4),最后计算得V2=737.01。因此并购的实际价值=-61.34+641.05+737.01=1316.72>0,这说明公司从整体战略考虑应实施这项兼并计划。
并购风险控制中的期权价值分析
当目标公司历史上曾出现过资产收益波动较大时,并购风险相应增大,对此可以通过与目标公司谈判的附加条款将并购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主并企业通过与目标公司股东协商,并签订协议,以某一确定价格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同时在协议的附加条款中规定,在签订收购协议到正式收购这段时期内,目标公司市场价格低于双方事先确定的价格到一定数额后,由目标企业补足收购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这样主并企业在保留收购后目标公司股价上升潜力的同时,防止了股价下降的风险。我们可以用期权二项式定价模式进行分析。对收购公司而言,该项协议的附加条款实际上是一种针对目标公司市场价格变动的选择权,标底资产为目标公司的市场价格。采用二项式定价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在每一时期标底资产只有两种可能变化,将期权的有效期分为N个时间间隔为Δt的时间段,假设在Δt时间段内标底资产价格从当前值S以概率p上升到Su,以概率1-p下降到Sd,参数u、d、p必须预先合理的确定。当有效期被分为无穷个时间段,即Δt0时,这种标底资产价格运动的二项式模型就是BS模型中假设的几何布朗运动形式,因此依照二项式方法所定出的期权价格在时间段很多时与BS模型所定出的期权价格是大体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任何一模型对并购中附加协议这个选择权进行估值,并把它与收购报价一同来考虑,据以确定实际的收购价格。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资本运营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海外的并购行动也频频出现。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将期权理论引入并购的定价和决策中,不仅可以作为收购谈判时强有力的筹码,在谈判中获得主动,而且可以避免因评价方法的不当而丧失有战略意义的并购机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