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金融风险点防控8篇

时间:2023-08-21 09:25: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风险点防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风险点防控

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1 阐述公立医院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含义是因为缺乏合理的金融结构,融资不科学,导致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减少了企业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对于医院经营管理来说,金融风险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把握风险的特点以及来源,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并且准确的预测、衡量、转嫁以及接受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含义是公立医院在各种金融活动当中,比如筹资、投资或者是分配收益等,由于受到各种无法控制或者预料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或者是实际财务收益有偏差。

2 分析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

2.1未能及时处理好到期的债务 因为公立医院的负债水平不断的在增加,而支付财务负债的能力不断降低,这就造成某些偿债能力指标一直很高,比如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等,这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整体的正常水平,同时医院所采取的相关筹资手段不是很科学,把大部分的短期资金用来购置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增加了偿还短期债务的压力,带来了偿债风险,最终可能引发很多的医院债务危机[1,2]。

2.2收支失衡,资产水平明显下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的收支结余都呈现出赤字现象,这就使其越来越难以防控债务性风险以及资产性风险,从而表现出三种情形:首先,如果公立医院出现亏损,这反应出某些自有资本受到亏损的影响,当总资本开始减少,自有资本在总资本结构当中的比例就会减少,造成负债资本在总资本结构当中的比例偏高;其次,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了警戒线标准,就会带来财务危机;最后,如果公立医院亏损比较严重,就会影响到医院的自有资本以及留存的收益,最终形成资不抵债的情况。如果所有者权益出现很严重的赤字,就代表医院面临着很大的生存难题。

2.3资产的流动性不够 如果公立医院出现资产流动性很差的现象,就会导致现金流量的缺乏,这是不利于资金周转的,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经营活动。从一个角度来说,患者数量越来越少,医院库存的物资就会被挤压,进而造成货物周转或者变现的时间被拖延;由于公立医院欠费很多,同时应收账款没有及时的收回,导致医院面临负债压力,坏账数量越来越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资金额度当中,非流动资产占据过大的比例,这就挤占了流动资金的正常使用,造成资金比例不协调,影响到日常的经营活动,对于非流动性资产来说,某些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会显著增加,不过因为经济效益不好,延长了回收期,这就带来资金的损失,使资金周转更加困难。

2.4或有事项潜在的金融风险 或有事项的含义是公立医院在以前的事项或者交易当中所形成的,其结果要等到未知事项出现时才可以决定的不确定的事项。公立医院因为在经营时所形成的筹资不当、运营不善以及投资错误等,会引发未决诉讼或者未决仲裁,对外要承担过错赔偿责任,因此形成或有负债,从而导致金融风险。如果公立医院的上述负债转化成现实债务,或者是赔偿义务时,就会导致资产的损失,或者是债务危机。

3 分析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

3.1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对于公立医院的金融管理来说,金融风险是不能回避的,管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也会造成金融风险的形成。某些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看待金融风险,在他们看来,只要合理的使用医院资金,就不会出现金融风险,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推动了金融风险的形成。目前,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决策来说,存在着很严重的经验决策或者是主观决策,经常会发生决策错误的现象,尤其是对外融资以及投资等方面,这是不利于医院的金融稳定的。

3.2金融风险治理系统性缺乏 部分公立医院还没有形成全面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某些医院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并不完善,同时有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全面的分析金融风险,只是将重点放在了风险治理理论方面,没有认识到实际策略的重要性,这会造成大部分的公立医院都很难全力以赴的进行金融风险治理工作,这不利于合理分配金融风险治理资源,也就不可能实现金融风险治理的目的。

4 公立医院金融风险防范的有关措施

4.1重视宏观环境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防控金融风险,公立医院要进一步的了解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从而准确的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清楚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动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处于变化当中的金融管理外界环境,找到外界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未来的趋势,以此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方案。公立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的调整金融管理的办法以及手段,使公立医院更好的适用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此外,公立医院还应该选聘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的完善目前的财务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金融体系可以正常高效的运行下去。

4.2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公立医院要考虑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能力指标,并且结合医院的现实情况,制定出包含投资、筹资、分配以及运营等在内的经济活动的风险防控指标体系。进而把它划分成各种层次的防控指标级别,最后以该指标为基础,对金融管理进行事前的风险防范以及事后的风险防范。此外,针对医院或有事项会引发的金融风险要展开紧急预案,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4.3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决策系统 金融管理最关键的就是决策,其也会引发金融风险,公立医院是否可以正确决策会直接影响到金融风险的程度。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应该进一步的改进决策方法,使金融决策更加的科学以及合理。在进行金融决策时,公立医院要紧紧围绕自身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决策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且要对市场发展、资金时间成本以及项目投入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先进的决策模型对各类可能出现的方案进行评估,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公立医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是可以更好的防控金融风险。

4.4加强内审和监督工作 公立医院要认真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准确的核算财务成果,并进行如实的反映,防止因为会计信息不真实,造成财务决策错误,进而形成金融风险。同时,针对某些涉及到重大财务决策以及会计事项的金融活动,医院要进一步的加强风险评估,要不断的跟进以及监督。

为了使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公立医院应该进一步掌握金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并且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医院本身的经济实力,正确的分析潜在的金融风险,并且寻找到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手段,这样可以避免金融风险带来损失,让医院的各种经营活动正常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金融风险;问题;成因;对策

1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分析

1.1企业的良性运营离不开资金支持

对企业而言,所开展的一切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从本质上来看,企业的运转就是资金的流动,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一前提条件就是得有足够的资金供自身使用,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容易陷入被动局面,所以对企业而言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1.2有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发展

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却对金融风险管控缺乏足够的重视,埋下了不小的金融隐患,这很容易致使企业陷入较大的生存危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体制下,市场环境存在着多变和多样的特点,更加加剧了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所以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相关的金融管控理论以及金融风险形成正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避免本企业陷入金融危机。

2企业金融风险的类型分析

2.1融资风险

一些中小型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足够重视,甚至没有设置金融风险管理部门。此外,对大部分金融机构来说是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的,因此不少中小企业为了解决眼前的资金短缺问题,往往会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可是如果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状况不佳,就难以偿还相应的债务,再加上中小企业资金回收的速度通常情况下比较慢,而且回收过程中的风险较高,最终埋下了不少的安全隐患。

2.2投资风险

对现代企业来说,希望通过一种新产品来实现自身长期发展的想法并不现实,并且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导致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比较单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产品的销量将会不断减少,就会导致前期的资金投入难以顺利回收,此外由于不少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途径,导致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

2.3市场风险

在日益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汇率、利率以及股票价格等波动都会变得更加频繁,上述因素的存在都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2.4操作风险

如果企业资产难以及时有效的变现,或者是不能有效的输入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就有可能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带来风险。另外,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出现了决策的失误,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所以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必须对日常的规章制度予以科学、合理的制定和不断的优化完善,以增强日常操作与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性。

3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外因主要指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变动比较频繁的因素,比如汇率、利率等。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缺乏足够的金融分析能力,难以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因此在选择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而引发金融风险,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使得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幅度不断增加,如果银行和其他的金融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出现了业务方面的矛盾时,也会对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造成金融风险。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企业缺乏多样化和有效的金融风险防控手段,通常情况下企业要想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就需要对其进行预估和评判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是在我国金融体制创新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风险评估手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的金融政策的出台,导致金融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造成了影响,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风险防控效果,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风险防控人员,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我国的金融行业起步较晚,导致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速度过快,导致风险防控人员的能力难以及时跟上,自然难以对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有效把控,其所拥有的有限的金融风险防控技术和手段很难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风险,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

4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

4.1树立应有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想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的管理水平,必须树立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金融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其形成正确清晰全面的认识,从本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对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进行经营制度改革,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合理控制生产规模,以确保在自身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能够不断增强自身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4.2积极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在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对金融风险的管理目标予以明确,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类别,并对风险管理的成本因素加以兼顾,精细化核算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控,另外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确保基层员工的稳定性,确保正常工作不受到影响,在对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确定的前提下,结合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自身现阶段的发展特点,积极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要求风险管控人员对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对各项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合理预测企业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并提前做好预案,安排专门的经济项目负责人,对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和管控,并将相关信息有效反馈到企业领导和管理层,从而为金融风险的防控提前做好准备。

4.3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

企业要想实现金融风险防范的预期效果,离不开对衍生金融工具充分合理的利用,比如企业在开展相关的金融业务过程中,可以通过期权或者是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再根据金融市场的供需情况选择最佳的交易方式。此外,要与自身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经营周期有机结合,从而确保应用数量和期限体系结构的最佳化,通过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行为加以全面的监控,此外要形成合理的成本控制理念,对金融风险予以有效的识别和防控。

4.4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控人才,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金融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金融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并通过一定的惩奖措施激励其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

关键词 三位一体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长效机制

近两年,晋州市财政局积极探索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整合金融监管信息资源,逐步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新路子,那就是建立市、乡、村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2016年初,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在晋州落地生根,其有效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晋州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三位一体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组成

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分三部分:市级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的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和村金融监督员。三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市设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实施意见》(晋政函〔2015〕 30号)以及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金融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第一,依法对本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及时处置金融风险。

第二,加强民间借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引导和规范。监管重点是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第四,未经政府批准,不允许批建合作社、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对相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发生非法集资行为的,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乡镇设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

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总体工作,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具体职责如下:

第一,负责落实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

第二,做好金融政策解析以及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工作,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三,摸清合作社、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底数,掌握真实具体的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做好本辖区金融活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协同处置工作,制订应急预案,统筹安排维稳工作。

第五,做好本辖区金融监督员的筛选、审核工作。

第六,做好对本辖区金融监督员的监督管理以及考核工作。

(三)村设金融监督员

各村设立金融监督员,金融监督员负责监督本村金融市场主体,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补助。金融监督员具体职责如下:

第一,依法、公正地对本村的存贷款活动进行合规性监督,妥善化解风险隐患。

第二,负责监督本村银行代办员,发现没有审批手续的代办员或为非法机构办理存贷业务的人员要及时劝止,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第三,负责向群众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引导群众在国家批准的银行存款,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

第四,定期向所属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上报本村的存贷款情况,及时报告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突发事件,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第五,上报不及时或有意隐瞒的,依问题严重程度扣发补助的50%~100%,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工作机制

晋州市充分发挥机构间信息渠道的作用,形成以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为龙头,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为主体,村金融监督员为基础的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逐级上报的工作机制。金融监督员应半月向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每月向市金融办汇报工作情况,市金融办每月向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三、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人员要求

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公安、法院、发改、电视台、住建、、农林畜牧等23个重要部门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和监测组、打击和处置组。

乡镇打击非法吸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从各乡镇、园区专职人员抽调(可挂靠财政所),由一名副镇长任组长,另外安排两名具体办事人员,并报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每村设立1~2名金融监督员,要求从各村选出,人口≥3000人的村设2名,人口

四、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目标

三位一体防控体系能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形成金融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建立金融监督员长期培训机制

金融监督员处在风险防控体系的最底端,肩负着一线作战的重要职责,要定期对其进行再教育,形成长期培训机制。2016年8月,举行全市金融监督员培训会,12个乡镇共271名金融监督员受训。通过专家授课,发放宣传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提高了金融监督员整体素质。

(二)建立金融监督员问责考核制度

建立金融监督员问责考核制度,每年年底进行考核,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达标。根据考核得分,分出等次,对不达标者在扣罚补助的同时进行处罚,严重者撤职,对优秀的进行奖励。

五、结语

市、乡、村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对晋州市各类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担保公司、典当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和各类投资(咨询、管理)企业等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的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防止出现监管真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晋州经济腾飞发展加足油、助满力。

篇4

当前金融风险产生和防控不力的体制根源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反映,当前我国各种金融风险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经济结构矛盾和经济体制转轨不到位的因素,金融体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一)实体经济改革不到位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未彻底改变,国有资产效益不高、活力不足、加杠杆冲动较强,是企业部门整体偿债能力下降、杠杆率攀升、信用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2014年末国企资产负债率较2007年末上升了7个百分点,目前杠杆率已达到民企杠杆率的两倍左右。二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健全。“三会一层”和内控机制流于形式,董事会运作行政化,运营管理机关化。许多金融机构仍主动或被动承担大量政策性业务,预算软约束导致道德风险,资本真实性和质量不高导致利润虚高,管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不足。三是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隐性债务反复升高,“土地财政”根深蒂固,不断催生“地王”、持续吹大泡沫。四是部分行业垄断特征明显。虽然政策上一些领域相继开放,但各种“玻璃门” “弹簧门” “旋转门”下,无形的市场准入关卡仍然难以逾越。

(二)金融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是金融调控软弱无力导致风险滋生。金融监管博弈货币调控,监管部门基于对金融机构巨大而直接的影响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越监管范畴扮演宏观调控角色,宏观调控令出多门,货币政策主体性和自主性不够,货币总闸门难以控制,导致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资产规模迅猛扩张,股票、房地产和商品市场泡沫积累和破灭反复出现,这是当前各类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背景。二是分业监管导致风险防控不力。首先,分业监管体制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风险看不穿、防不住,无法有效综合经营和大资管背景下行业交叉领域不断积累的金融风险,导致监管真空。宝万之争中各监管部门仅关注各自领域,无法实现穿透式监管,高杠杆投资风险巨大。其次,部分功能法律属性相同的金融业务分属不同部门监管,政策沟通不畅导致监管标准不一,滋生监管套利,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有效性,如信托计划和券商、基金的资管产品功能属性相同,风险资本要求却大不相同。再次,各监管部门独立发展登记结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金融统计系统,数据标准不一、信息归集困难、无法获得统一共享的监管数据,导致监管反应迟钝。三是日常监管与危机救助分离导致风险处置低效。在金融机构治理不完善、金融监管不到位情况下,金融安全网过度依赖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央行金融稳定功能被简化成付款箱,在不参与日常监管情况下参与救助,权责不对称必然导致救助处置耗时低效,兜底式“花钱买稳定”往往要付出更高代价。

防范金融风险要托底于保立足

于改

实践表明,每当改革开放遇到重大困难,总会出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面对复杂的金融风险形势,策略上应“以保为主”,避免问题恶化,主动放缓改革节奏,甚至出现改革倒退;另一种声音认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恰是关键改革不到位或配套改革不到位造成的,策略上应坚持“以改为主”,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化解风险于改革创新之中。在当前实体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金融管理体系不完善,金融风险高压高发背景下,“以保为主”还是“以改为主”争论又起,从根本上厘清“保”和“改”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理论边界和政策涵义,对于正确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意义重大。

(一)“以保为主”是对守住风险底线的曲解

什么是“保”,“保”和“改”的理论边界在哪里,要保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保”是基于底线思维,是非常态下应对危机的机制和措施,保的是底线,只有形势发展到底线时才需要保。就金融风险而言,“保”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所以说金融安全托底于保。在底线之上,过度追求“保”必然妨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仅无法有效化解已有的风险,无助于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产生、积累和传染的根源,还会造成激励机制扭曲,最终催生新的风险。

一是“以保为主”会固化既有结构性矛盾,导致风险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以保为主”理念下,许多本该有序化解的个体性、局部性、短期性风险因素迟迟不能得到处置,可以通过风险暴露而疏导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大而不能倒的风险领域越来越多,系统性风险压力显著加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法发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是“以保为主”理念的突出表现。一旦房价上涨,则担心风险,采取限购限贷等行政化手段抑制需求;而一旦经济走弱,希望以房地产投资提振经济增长的时候,又会采取反向措施促进房地产发展,房地产调控被短期调控目标左右,而土地财政、供地制度、房产税以及房地产在经济增长和调控中的作用等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未得到实质推进,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的根本原因。

二是“以保为主”催生道德风险和新的风险点。“以保为主”主张“零风险暴露”,采取事实上“花钱买稳定”的策略。其结果是微观上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盛行,宏观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无限救助,造成了严重的激励扭曲,催生道德风险:投资者长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和金融机构因风险不必自担而过度承担风险;监管部门因成本外生的无限救助,存在放松监管的逆向激励。当前,许多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高杠杆投资套利,金融市场紧绷下各类意外事件往往形成不小的市场震荡,过分强调市场稳定就可能倒逼央行货币投放,在这一具有明显道德风险特征的制度格局下,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必然在整体资本水平不足情况下进一步扩张,最终导致更高的杠杆率和潜在风险。

(二)“以改为主”是防范金融风险唯一出路

改革开放历史证明,唯有改革才能解决经济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唯有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破除风险滋生和积聚的体制根源。

一是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定地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的关键是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理顺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使地方政府具备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财权和财力,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价格机制等来有力改变激励机制。降成本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将“营改增”的减税效应落到实处。补短板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更要补制度短板,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制度短板。应抓紧制定出台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的方案和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教育等服务的具体办法,同时努力为民间资本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篇5

【关键词】房地产 金融风险 防控对策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而防控房地产企业的金融风险,既是确保房地产企业金融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又是促进我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针对国内房地产开发以及经营现状分析,尽管有大量风险还未完全显现出来,但已经出现的现象正预示着房地产金融风险时刻都存在着。所以,房地产和金融行业都必须高度关注此问题。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种类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再加上,城市化进程发展也较快,从而使得人们对房产需求逐渐增大,这样便暴露出房地产金融潜在的风险,总的来说,国内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划成下列几种:

(一)政策和法律风险

现如今,国内房地产企业金融行业最显著的风险即为政策和法律风险。一旦金融行业出现变化、金融机构管理极其不规范、政策和法律发生变化,都极有可能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出现。此外,在和房地产企业金融相关的一些制度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如:土地规划制度与供应制度等,而这些问题都可能增大房地产且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市场风险

近年来,国内每年房地产投资量大幅度增多,而且房价上涨较快,同时这也增大了商品房空置率。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十分迅猛,那么极易导致房地产的市价远远超出实际价值,出现严重的泡沫现象,而如果泡沫破灭,那么房地产便出现贬值现象,使银行遭受巨大损失。上述问题在2008年极为突出,所以,国内有些地区房地产开发商出现了降价的局面。

(三)信用风险

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土地储备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这必然会给土地储备贷款带来巨大的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于土地都是被地方政府部门所垄断,加之,拍卖土地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通常政府规定的价值偏高,这样会带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由于土地开发和购置融资需求偏大,因此,还款则必须借助土地出让金,而银行机构向土地整理所发放的贷款无任何担保。现阶段,常使用的担保方式有两种,即政府保证与土地使用权质押,但是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信用风险。其二,房产市场中,因土地价值波动较大、商品房销售十分困难、亏损较严重等,这些现象都存在着信用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特征分析

(一)扩张性

在现今社会中,金融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在经济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涉及到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再加上,金融资产和不同金融机构联系都非常紧密,从而逐渐形成了资产价格波动间互相影响的网络系统。但是,在进行经济往来时,资金融通和债权等的联系远不能离开金融机构的促进,而在此阶段,势必会出现一些风险,而在出现风险后,借助所购才的金融体系网络快速传递下去,因而,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表现出一定的扩张性。

(二)可控性

一切的经济活动都势必会存在着一定风险。在有房地产金融活动中,便会在资金融通、债权关系出现阶段存在着风险。也就是说,在房地产企业的金融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尽管房地产企业的金融风险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它也是受人为控制的。对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参与方来说,都能够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和监控,进而确定出即将面临的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风险机制与合理的金融工具等主动将风险进行控制或者是转移,然而,身为监管部门,应该健全相关制度,从源头消除和控制不利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金融风险。

四、当前国内房地产企业金融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

(一)融资结构不科学

现如今,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间接金融仍然占据着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这样,造成直接金融发展极其落后。再加上,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改革不够彻底,进而出现了国内房地产融资渠道十分单一等问题。事实上,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因而所存在的风险也有明显的共生特性。加上,房地产业对银行信贷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客户违约从而使银行陷入到资金流动困难的境地。

(二)金融创新发展速度较慢

现阶段,政府机构对房地产金融实施利率管制制度,明确指出金融机构的范围,这样直接阻碍了房地产金融创新发展。然而,目前房地产金融工具种类相对较少,而且融资渠道也非常狭窄,直接影响到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除此之外,由于房地产的信贷业务刚起步,可贷款的品种非常少,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影响到房地产金融业务的继续扩展。

(三)资金配置效率偏低

在我国,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体系不够完善,而且经营范围比较狭窄,这必然会造成反地产资金配置效率大大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国内的金融体制非完全市场化的特点,导致金融资源不能更好的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配置,这直接影响到社会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金融的速度。再加上,由于资金供应者资金状况以及储蓄率等的限制,很难满足现代房地产的巨大数额的资金需求。第二,资金投向结构不完善,通常来说,商业房投资要远远高于住宅房投资,而也正是由于住房建设投资不充足,最终造成房地产市场总量失去平衡的局面出现。

五、防控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一方面,可以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这样既能够全面扩大银行融资规模,而且又显现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很好的互动,与此同时,又加快资产流动速度,降低银行贷款业务成本;另一方面,在制定有效防范风险措施的基础上,可以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引入大量外资。可以说,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成为今后房地产企业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

(二)强化对银行内部进行有效控制

逐渐健全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可以从源头彻底改变金融治理结构存在的多种问题。另外,还应进一步加快对股份制度的改革速度,以免资产比例不平衡或者是存在较大风险出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及时建立以高效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报警制度,及早地发现金融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政府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与引导

政府部门要准确收集更多关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数据,并且将此数据予以公布,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与管理,实现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预警。

(四)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对借款者的就业情况、收入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控,从而便于对个人信用度予以客观的评论,降低贷款风险发生概率。即使出现了贷款风险,我们要及时分析出风险所属的类别,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处理,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降低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这既是确保房地产企业金融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又是促进我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曲媛.浅析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化解[J].中国房地产业,2011 (11).

[2]王菲.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及其防控措施研究[J].商情,2011 (05).

[3]邵玉.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 (03).

篇6

一、金融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消耗与高排放的企业。一般产能过剩在经济运行方面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为了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应对经济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随之影响了金融行业发展。首先是由于相关行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影响了经济活力。大量资金在产能过剩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就导致融资的成本与难度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资金错配的问题。第二,在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产能企业为了扩大生产,从银行得到了大量的贷款用于自身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使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存在情况严重。因此随着政策的调整,银行逐渐取消对相关企业提供贷款。相关企业被迫从影子银行来进行融资。另外,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转型,但是转型不成功造成企业致命性的后果,影响社会安定。

(二)地方债务的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举债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成为普遍现象。政府依赖举债出现了大量问题:违规低压、高价卖地、管理混乱,不公开透明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依靠卖地和银行贷款来缓解财政问题。但是卖地的最大问题容易造成对房地产的过渡依赖,但是房地产市场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会对房价与政府财政收入产生波动,由此卖地的方式行不通。银行贷款的形式短时间可以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会加大银行的风险,不利于整体管控的建设。

虽然目前不会出现例如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破产的情况。但是地方政府存在大范围的债务问题要因此重视,这些问题的累积已经埋下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

(三)房地产泡沫化加剧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走高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国家加强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房价的增长逐?u趋于理性化。但是房地产市场针对金融体系的风险一直存在,如果未能妥善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将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此,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会对金融体系资金链的断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社会的民生问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之一便是房地产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二、目前金融领域的特点

(一)整体放缓

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放缓的情况下,金融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金融行业的放缓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使不良贷款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投资环境改变

由于经济新常态的原因,部分投资者开始将存在银行里的资金取出来,用来投资其他资本领域。但是经济的增长需要扩大内需以及消费带动。这样的现象导致资金的流转不顺畅,使实体经济的输血造血功能下降。大量热钱的涌入,提高了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不利于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研究

(一)建立并完善立体式的风险防范体系

针对金融风险的工作,事前防范比事后处理效果更佳明显,可以避免经济出现大规模的波动。随着我国经济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并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但是在体系的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再加上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没有按照相应的变化进行调整,在监管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没有及时管理的灰色地带有可能是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重灾区。

(二)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除了制度设计,更需要人们在观念上的转变。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金融行业由于其自身原因,很多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工作人员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所认识,从根本上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有助于增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行业自律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要坚持金融行业的自律,金融行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机制的原则,同时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指导。金融业的自律有助于加强市场监督效果。市场机制最大的优点,引导金融行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避免出现不规范的竞争,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通过市场与制度方面的监督,即约束了恶性竞争,又有利于金融行业开展体系建设的深化改革,这样可以使金融行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保证经济与金融的安全。

篇7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风险;金融管理服务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周昌发.金融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45.

篇8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风险;金融管理服务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