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网络舆情的监管8篇

时间:2023-08-21 09:25: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络舆情的监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舆情的监管

篇1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意义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接性、多元性、突发性、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消费者等服务对象在互联网中发表各类言论,提出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与工商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未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工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诉求,导致信息不共享、信息单边传递、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建立信息交流等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并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及早收集网络舆情、及早研究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掌握工作主动权,促进工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目前,工商部门建立的舆情收集手段大多只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地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引导处置工作的被动。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与研判,从而得出精准的研判结论。

(二)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这就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研判分析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归并、整理、汇总、分析和研判。

(三)缺乏预防和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由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再加之管理主体缺位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处置、引导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极不完善。而网络舆情则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短时间内得到数以万计网民的共鸣,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集群效应。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预防、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引导专业人员。有些部门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特别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

(五)缺乏网络舆情预案演练。从现有情况看,一些地方对工商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没有编制网络舆情预案,更没有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舆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

三、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和“信息自由超市”,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工商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网络舆论的本领,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领导体系。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和党务公开。凡是与工商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三是抓好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把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四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处理反馈工作。把12315平台建成一个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畅通民意的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二)分层管理,建立舆情收集监测引导机制。一是实行分层管理原则,按行政区划和管辖区域划分网络舆情收集、处置、引导级别,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纳入绩效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二是落实网络舆情收集人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网络巡查,对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三是建立网络舆情评论员机制。经常对网络舆情评论员进行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培训和训练,特别要加强如何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的培训和训练。四是坚持对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五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对服务对象的抱怨、过激行为要及时处理化解。六是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进行适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进行自动筛选、过滤,缩短网络舆情收集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科学分类,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一是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三是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五是定期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既要有危机发生后应对遏制危机、消除危机、重建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多套行动方案,又要通过实战演练或计算机模拟演练,以提高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应变能力。

篇2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管引导;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52-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的兴起,网络信息传播快捷高效。但有个别人却把一些正常的社会问题进行恶意炒作、颠倒黑白,给网络宣传信息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因此,加强网络信息宣传管理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点工作。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现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着对网络媒体、网络舆论的误读和不适应现象,对网络存在偏见,消极对待,对网络舆情置若罔闻,反应缓慢;有些基层领导和宣传文化干部还不熟悉网络,有的甚至不上网、不知网、不懂网,面对负面舆情只能束手无策,甚至采取“鸵鸟政策”,更不用说把网络变成重要工具,对网络舆论,动辄采取封堵、躲避质疑、推卸责任等方式,不但使自身越来越被动,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技术装备落后

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无线接入、手机上网等新兴网络技术和微客、博客、QQ群等Web服务平台的应用普及给舆情监测带来更大的挑战。网络信息宣传监测手段是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不仅对个人空间、QQ群等对象无法进行搜索,而且没有搜索结果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许多环节亟待完善,已远不能满足专业应用需求。

(三)管理团队薄弱

目前,一些县级网络信息宣传管理办公室专业人员编制仅为3――8名工作人员,乡镇级就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机制,有限的工作人员面对网络舆情日益复杂局面往往顾此失彼,难以监测到形形的负面舆情信息。同时,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一些“黑客”级别的网络高手,难于适应新形势下舆情监管的需求。

二、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围绕中心,唱响网上主旋律,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一是要做好主题策划。根据网络自媒体、多媒体的无限量、能持久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县级政府网站,各乡镇(办)、县直各单位网站及县内其他各类网站,要围绕地方区位资源优势、特色亮点工作,叫响主题宣传;二是要做好典型推介。要善于整合地方新闻资源,立足正面鼓劲这一主线,将宣传的触角、视野延伸至网上、覆盖到网络,在县内各大网站的重要频道、重点栏目、重要位置,全力推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三是要做好互动宣传。要把网络宣传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相互统筹、相互结合,通过网络直播、视频、图片、评论等形式开展正面宣传,形成地方媒体资源互联互通、互发互动的大宣传格局。

(二)搭建平台,关注网民意愿,解决网民合理诉求

做好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舆情信息的前期疏导工作,而完善建立网民舆情平台,积极解决网民合理诉求,为群众解疑释惑是管控舆情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网站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做大领导信箱、网上舆情平台,让网民便于进入、乐于进入,确保网上舆情传输有平台、有阵地,要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为社会和谐创造有利环境;其次,要完善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配备网络发言人和若干网络评论员,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以网络发言人的身份,经常与网民交流互动;县级政府网站要协助县委各部门、各乡镇(办)、县直各单位网络发言人做好与网民的在线交流等工作,尽力为网民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最后,要严格落实网络舆情属地管理制度。对于网民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予以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尽早加以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也应及时说明原因,防止小舆情无限发酵、放大。

(三)沟通协调,互联互通互动,引导舆情发展趋势

一是地方相关单位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和工作衔接。做到重大事项及时报告、重大决策督办协办、重大事件应急处置、重大问题会商会办、重大信息通报共享,按照领域分工抓好落实,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局面;二是要加强与周边兄弟县(市)乃至全省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通过相互通报,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不良网络舆情发现效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大主流网站的沟通联系。通过定期举办网络管理工作联席会,及时向市级以上主流网站通报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并引导其全力配合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负面舆情的处置工作。

篇3

【关键词】高校 网络舆情 决策支持 管理平台

1 引言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中的某些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规模以及明确倾向型的观点或者言论的情况。在这二十一世纪当中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交流技能,当今的大学生更是这一个群体当中的使用者。大学生对网络的参与热情高涨、思想活跃。据调查,高校学生网上关注的主要问题中, 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占25.4%,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占27.2%,学校焦点问题占29.1%,其他问题占18.3%。由这些数据看出,高校学生网络关注的问题比较广泛,思想活跃。大学生对网络谣言与虚假消息的辨别能力较弱, 网络舆论趋于情绪化。据调查, 有6.3%的高校学生经常在网上散布、传播过虚假消息, 有34.4%的高校学生有过, 但不经常在网上散布、传播过虚假消息, 有59.3%的高校学生没有在网上散布、传播过虚假消息。

近年来,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高校对于网络舆情信息处理的并不够及时,在反应与处理方面都显得比较滞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已经对舆情信息的处理产生了不信任心理。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是利用网络较多的一个群体,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正因为这一点高校也将会成为舆情事件发生最为集中的一个地点。

2 高校网络舆情决策支持管理平台

本研究的宗旨是探索网络舆情感知、汇集、分类与整理,Ω咝M络舆情定量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辅助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总体来说,我们的目标有:

(1)根据行动个体对集体行动议题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设计高校网络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感知潜在的虚拟或现实集体行动,为大学管理部门提供多角度、多层次查询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数据的功能,辅助监管部门制定决策及协商方案,提高的能力。

(2)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实际应用领域,建成一个运用智能挖掘、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技术的高校网络舆情感知、判别及辅助决策制定平台,为学者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2.1 高校网络舆情特征测度指标与关键因子模型的研究

本研究将采用计量统计方法确定高校网络舆情附载的相关事件及事件信息特性,对大学生集体行动网络舆情的测度指标进行定量研究,挖掘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导向的主要因素,并确定跟踪事件,进行文本挖掘,为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协商机制模型确定了影响因子。

2.2 高校网络舆情数据资源采集与过滤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网络中大量存在的诈骗信息,因此进行本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数据从哪儿来、数据怎样采集以及数据是否需要精加工的问题,即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式与数据过滤的研究。

2.3 基于小世界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抽取的研究

对现有的基于Web2.0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基于小世界与无标度复杂网络特征的计算机算法程序实现有效信息的提取分类,判断复杂高校网络舆情倾向,判别具有影响力的中心节点,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敏感点,预警热点事件并掌控爆发点,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大学管理层提供高校网络舆情辅助决策制定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

2.4 面向高校的网络舆情决策支持管理平台构建的研究

以网络博弈模型等模型为研究工具,对高校相关的集体行动事件相关报道与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判断、预测,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爆发的快速反应机制框架及高校网络舆情预警监控平台,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与控制,提供公众参与的渠道端口,进行网络创新交互模式的管理,为监管部门做出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与帮助。在理论研究的支持基础上,按可扩展软件组件模式标准开发实现各个模块功能,然后利用软件耦合技术将各组件拼装整个系统,将系统部署公共网络上,提供给普通用户使用,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与完善系统功能。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取得的相应成果,不仅对相关学科的融合可以创造一定的理论与应用积累,而且能够尽快跟踪到国际学术前沿,拓宽研究视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课题组与国内公安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够为课题研究获取数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应用。本研究成果将部署用于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决策,为管理部门提供多角度、多层次查询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数据的功能以及预警辅助决策支持,提高管理部门预防与监管大学生网络集体行动的能力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杰,锁志海.基于统计分析和知识挖掘的网络舆情管理决策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

[2]彭知辉.论与网络舆情[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46-50.

[3]张丽红.网络舆情中的伦理问题[J].理论界,2007(06):6-7.

[4]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08):187-191.

[5]于淼,李远.网络舆情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构架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1): 21-22,45.

篇4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倾向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26-02

网络成瘾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1]。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尽管许多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对戒除网瘾的研究,但收效却差别很大。许多青少年接受素质拓展等训练后,不仅没有彻底戒断网瘾,还出现了严重的反复现象。因此,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干预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网络成瘾的表现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显著特点就是无节制的上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直到出现严重的强迫上网症状。网络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使用网络时很容易丧失时间感,因而网络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十分必要。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与重要性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变性、无存贮性和无替代性,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时间管理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为目的,对时间进行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是个体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当代信息社会人们社会性格的重要方面。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指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它是从个体支配和利用时间的人格特质角度提出来的,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2]。黄希庭等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模型,将时间管理倾向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 [3]。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良好的青少年其时间管理倾向要好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尤其是时间效能感上的差异很大[4]。时间效能感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对自己时间的管理进行准确的估计。时间管理倾向是长期实践才逐渐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不同的个体时间管理技能差别很大,而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时间维度上的该人格特质的缺乏。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管理特点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有很多不良表现与时间有关,如上网的次数超出事先的计划,每次上网的持续时间也总比计划的长,曾试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最终失败,花费大量的时间出来与网络有关的事情,尽管已经意识到持续上网对自己的影响但仍然花大量时间上网等。因此,过度、持续地使用网络,会对网络产生依赖,导致网络成瘾,而从时间管理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是时间感的丧失和自我失控。

1.网络成瘾者的时间价值感。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强迫性上网者的时间价值感差,其行为是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网络成瘾者整天想着上网,使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改变睡眠习惯或通宵上网,不注重个人卫生;在人际及健康方面,由于滞留网上时间太长,忽略了原有的家居和社交生活,和家人朋友疏远,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意和身边的朋友对面交谈,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解除无助、内疚、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方式,忽视对家人、朋友、工作等的个人责任,进而耽误了工作或学业,同时否认上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向亲人朋友等说谎以隐瞒自己迷恋互联网的程度和上网所花的时间,身体出现腰酸背痛或其他不适反应。时间价值感与强迫性上网行为、人际、健康有一定的负相关,即青少年如果时间价值感差,则网络成瘾可能性越大。许多青少年不懂得珍惜时间,在网络上行为表现就容易冲动、无自制力,不能科学安排时间,则会导致社会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疏远,形成社会隔离。

2.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监控观。时间监控观是指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和主观评价。

时间监控观念强的人通常会把每天的学习和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给自己制定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适时作出调整,经常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进行总结;而时间监控观念差的人则表现为时间的目标导向意识不强,活动无计划性,也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做事拖拉、混乱,缺乏对时间的控制和调节能力。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与网络成瘾有显著负相关 [5],也即个体的时间监控水平越高,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时间监控水平越低,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大。由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意志水平较为薄弱,监控时间利用的自觉性和调节能力较低,因而许多青少年在网络世界的美丽诱惑下,容易沉溺其中,丧失时间观念。

3.网络成瘾者的时间效能感。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

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就会有利于形成较高水平的时间效能感,相反,如果经常拖沓延误时间而造成任务完成效果不佳,或者虽然投入较多的时间却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就会产生自我挫败感,对投入时间是否有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影响个体对时间利用的信心。网络成瘾者往往在现实中有过挫败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时间效能感造成了消极影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虽然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得到想要的结果,相对于现实世界容易获得满足,但是随着网络使用的经验程度的增加,原先上网所得到的乐趣与满足感,必须通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实际上网的时间及频率常比计划的更长。更多,导致失去控制而引起情绪困扰,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时间,但为了寻求满足,又会不由自主的上网,以致形成不良循环,常常使自己处于矛盾。焦虑和自责的情绪之中,影响其对自己时间利用的信心,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时间监控和时间效能作为自我监控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表现,对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由于时间效能感是对时间监控行为的信心和评价,因此时间效能感有可能通过时间监控行为影响网络成瘾的限度。时间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心和预期,反映的是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因此时间管理成为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时间管理越好,采取积极的措施利用和管理时间,则其网络成瘾倾向越小。网络成瘾者往往缺乏网络行为的目的性,不能制定有效的上网计划,不能有效地评价。控制上网的欲望和次数,时间控制差。

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改善网络成瘾

同样的时间,由于管理不同,时间利用效率也大不相同。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对待和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管理倾向的能力。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使青少年认识时间的特点和价值,理解时间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增强时间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首先,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时间价值观。时间观念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通过教育引导,使其对时间形成正确的认识。如让他们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父母、老师或其他成人的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含义;多了解一些名人或成功人士惜时如金。成就伟业的故事,使青少年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时间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促使他们改变不合理的时间观念,形成正确的时间价值观,以提高从事活动的效率。

其次,着重培养青少年的时间调控能力。过于僵化或严格的时间管理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而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却有助于发展其时间管理技能。学校安排课程和家庭安排业余活动时,要给青少年一定的自,让他们学会自己打理时间,以培养其自觉调控时间的能力。另外,要让青少年养成及时高效地完成活动任务的良好习惯,不拖沓延迟;对于完成活动任务的情况,可以通过他人督促和自我督促相结合的措施,发展其自我检查督促行为的自觉性。还可帮助青少年设置适当的目标,培养其充分合理地使用时间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进行时间管理技能训练。通过专门的强化训练,如时间统筹管理练习,让青少年确定如何妥善安排,以保证活动任务快速完成,培养其对时间安排的计划性;将计划付诸实践行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根据目标调节和修正计划,以保证高效的完成活动任务;或者限定时间,让青少年高效率地去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通过以上方式,可以逐渐培养青少年有效利用时间的自觉意识和管理技能,增强自主控制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再将其迁移到网络应用中,实现对网络的合理、有节制地使用。

最后,帮助青少年建立信心,形成高水平的时间效能感。培养高水平的时间效能感是克服网络成瘾的关键。通过引导和帮助,让青少年在生活中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培养面对现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通过训练,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自觉运用时间管理技术来抵御网络的影响,不断鼓励,并采用奖励等措施进行积极反馈,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其克服消极的网络使用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55-359.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

[3]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0):338-343.

篇5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

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把新世纪的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尤其是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因此,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管理,找准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最佳切人点,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1当今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许多青少年学生上网是带着健康目的的,至少初衷是这样的。他们上网学习网络知识,他们查询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增长学识,他们编辑程序,制作网页网站,开办网络公司,在网_卜开店,进行着许多有创意的健康的活动,甚至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网络对于人的服务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许多青少年已经或正在从中受益。但是绝大部分青少年上网却是为了其他目的。网上聊天,交友,游戏,访问黄色网站,制造信息垃圾,甚至制造病毒,充当黑客等,给社会带来诸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德育管理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不得不需要我们很好地对德育管理工作作出重新的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积极承担责任并发挥作用。

2.1发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针对性和超前性

(1)要加强思想的正确引导。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硎的丰要目的。为配合网络教育,许多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上网。住平时的教育中,始终贯彻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助手和教师的观点,鼓励学生为学习上网。由十把握住“学习”这个角度,就能起到既引导了学生,又不走极端,不引起学生逆反,同时消除了学生对上网的过于新奇,让学生队识上网上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开展有关国情、法制等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等。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办法。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

(3)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良师益友。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网页制作、动漫画设计比赛等,既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及锻炼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2建立家庭学校互动的德育模式

(1)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网络知识,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上网情况,那么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真空地带。我们的学校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家长提供免费的网络知识培训,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家长如何全程跟踪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针对沉迷网络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如何通过向学校网络技术培训班的老师发电子邮件获得如何设置密码,限制其使用时间的技术及如何建立“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的技术。

(2)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的网上监督与防范。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与生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以减少孩子受不良网络影响的机会;让孩子搜集“法制网站”一些内容,特别是注意查阅对孩子行为有帮助的事例,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赏阅“科技网站”的有关内容;或学一点“生活窍门”、“保健常识”等等。通过疏导,不仅使他们深深地意识到不健康内容的危害,更能借助网上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由于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心理防线脆弱,易受客观因素左右,所以对于家庭入网者,家长应在电脑终端安装过滤软件,提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2.3让社会共同来关注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1)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净化社会环境。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共同的关注是人类自身的幸福。自网络问题发生以来,社会舆论就积极介入,媒体不断予以批露,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伤心甚至是血淋淋的真实故事,网络道德教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国启动网络道德教育毕竞是较迟的,社会上尚缺乏这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缺乏群众性的关注,许多成人对网络道德问题缺乏认识和对应措施,更谈不上教育。所以,社会舆论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认识网络中的道德问题,参与网络道德建设,体现整体合力作用,才能逐步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篇6

关键词: 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06年森林资源分类经营调查:万州区林业用地总面积为151988.3hm2,占幅员面积的43.96%,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为111818.2hm2,占林业用地的73.57%。森林覆盖率32.34%。通过近几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后续项目建设特别是森林工程的全面实施,全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12年底,万州区森林面积将达162479hm2,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7%,一幅满目青山、风景迷人的森林万州画卷正展示在我们目前,长江中游的生态屏障逐渐形成。如何让这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森林画卷长流人间,为维护生态环境、确保三峡水库的永久运行做出贡献呢?除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加快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步伐,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污染外,森林资源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当前,虽然万州区林木盗伐、滥伐、森林病虫时有发生,但损害的是庞大森林群体中的极少量个体,对整个生态环境没有绝对的影响,而森林火灾却是当今世界发生面最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度困难的自然灾害。因全球气候变暖、人们防火意识不强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全球火灾频发、数字惊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22万起,过火森林面积达640多万hm2,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8‰。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巨大的。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就是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维护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而加快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控制森林火灾蔓延就是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最大限度地减轻森林火灾损失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 万州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情况

1989~1990年,原万县市林业局根据四川省林业厅的要求,开展了森林防火“四网两化”总体规划,曾规划按每公顷24m宽的标准建设生物防火林带9.9km,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实施了很少部分。2004年8月,按照重庆市林业局的要求,万州区及时编制了《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市林业局以渝林防火(2004)17号批复同意实施,全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开始正式起步。2005年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针对全区森林面积大、林木长势好、林农间作多、农村烧灰积肥等陈规陋习,为了彻底解决森林防火难度大、扑救困难等不利因素,提高森林自我防护能力,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期安全,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稳定,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区林业局及部分镇(乡)政府加快了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的步伐。据初步统计,2005~2010年,全区已经批准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252条,建设总长度309614m,批准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皆伐林地面积531.09hm2,其中建设生物阻隔带247条,总长度303064m,工程阻隔带5条,总长度6550m。

2 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效果及存在问题

2.1 建设效果

从已经建成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情况看:全区主要林区以国有林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基本形成,铁峰山脉国有森林基本被铁峰山林场、分水林场的森林防火阻隔带所隔断,连片森林面积不超过66.7hm2;王二包山脉(除部分自然保护区外)、打阵坪山脉基本形成了以龙驹林场、新田林场及集体林森林防火阻隔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新田林场乌龙池管护站、广头山管护站、打阵坪管护站、陈家槽管护站、方家沟管护站、双流管护站等连片森林资源防火阻隔带网络棋布,余家、弹子、后山、分水、走马等地大片森林被隔断,已经形成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效果明显。一是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逐年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二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森林防火预防体系逐步形成;三是主要林区万一发生森林火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损失。2008年3月16日傍晚,后山镇铁厂村烂泥沟发生森林火灾,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扑火力量少,加之天黑路远,支援队伍难以到位,火情又十分危急,严重威胁着铁峰山脉近6666.7hm2连片森林资源的安全,幸好2007年建成的一条森林防火阻隔带起了作用,全体扑火人员借助已有的森林防火阻隔带进行加宽,并依靠森林防火阻隔带的阻隔作用,最终消灭了这场大火,确保了6666.7hm2森林资源安全。

2.2 存在问题

虽然万州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万州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分布的范围扩大。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全区森林面积86484.9hm2,森林覆盖率25.01%,到2012年底森林面积可达162479hm2,森林覆盖率达47%。二是万州区林农交错分布,特别是退耕还林的大面积实施,频繁的农事活动增加了火险隐患;三是森林防火阻隔网络要求提高,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规定,森林面积50hm2以上应该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新的即将出台的《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已经下发征求意见)第二十五条规定:林区应当建设防火隔离带。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成片的针叶林区应当营造抗火性能强、以阔叶林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新造林面积在20hm2以上的、现有林区成片林面积在30hm2以上的、林区的住宅、厂房、行人休息站周围,应当开辟宽度在10m以上的防火带。

已经批准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除国有林场按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外,集体林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缺乏全面、规范、系统的实施方案,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绝大部分是在方便、可以出材的地方进行,不能出材、收不抵支的地段没有业主愿意搞。甚至存在事先没有广泛征求林主意见,国有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利益之争,受山高坡陡、林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影响,出现杂灌未清理、网络不闭合、建设不规范,批而未建等情况。同时受王二包市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梨树乡与龙驹林场主要林区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还不完善,森林火险隐患十分突出。

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没有维护资金,已经建成的防火阻隔网络中生物阻隔带防火树种更新效果差,而易燃的部分乔木树种已经长大成林,杂灌丛生,地被物堆积,防火作用及效果难以体现。

缺乏规范的全区已经建设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图,万一发生火情不便统一指挥扑救。

3 对策及建议

结合《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的新要求搞好万州区新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规划。原有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规定的任务部分实施完毕,从时间上看也已经过时。同时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是森林重庆的建设和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的启动,万州区森林面积将大幅度增加,森林分布的范围扩大,加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对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成片森林面积在50hm2以上才能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新规定明确:新造林面积在20hm2以上的,应当按14:1的比例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新造林与其防火林带应当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并将有关资料归档管理。现有林区成片林面积在30hm2以上的,应当按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逐步改建。林区的住宅、厂房、行人休息站周围,应当开辟宽度在10m以上的防火带。因此按照《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草案)要求,结合即将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制定新的《重庆市万州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刻不容缓。

各级财政应把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和维护投入纳入财政专项资金, 确保防火阻隔网络的效果和目的实现。对交通不便,资源结构不好,建设防火阻隔网络投入大,入不敷出,群众不愿意建设的地方落实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补贴资金,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投入机制,加快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步伐,使之形成完全有效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确保现有森林资源安全。同时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大的、森林防火基础性工作,需要一次建设,砍除隔离带,终身维护,即每年防火期前清理掉隔离带中的幼树、幼苗、杂灌、地被物及地表可燃物、确保万一发生森林火灾,方能达到防火阻隔效果。如果每年不清理,幼树、幼苗、杂灌很快长成,天长日久地被物及地表可燃物日益堆积增多,森林防火阻隔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阻隔目的。因此建议财政对森林防火阻隔带清理纳入林业基础性投入,每年每米安排资金10元,用于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清理。当财力好转时,可以考虑逐年增加投入,用于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林地补偿费用。

积极争取国家、市林业主管部门把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和维护投入作为林业基础性投资建设范围,逐年增加其投入,让逐渐增加的森林资源能够减少火灾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的安全。

建立森林防火阻隔网络惩罚性建设机制。凡发生森林火情造成人员伤亡或出现较大森林火灾的,责成当地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发生事故的当年自筹资金建设不少于10km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尽可能减轻森林火灾的损失。

篇7

【关键词】 因特网;信息储存与检索;危险行为;统计学;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82-03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一般不是以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日常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体重控制行为等由于与慢性病和伤害密切相关而逐渐受到重视[1]。青少年是新兴科技的最先尝试者,尤其是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正日益受到他们的关注和青睐。国内外一些调查已经显示,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2]。青少年究竟通过网络搜寻哪些健康信息,他们的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已日益为卫生和教育部门所关注。为此,笔者选取上海市部分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横断面问卷调查,以期为今后合理利用网络和移动通信方式技术对青少年进行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位于上海市的3个区县,选择了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中级专业学校、1所普通综合高中和1所重点综合高中。在每所综合高中,调查所有一、二年级学生;在每所中职学校及中专学校按照专业类别分层、以班级为单位,在一、二年级中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577份,其中中专及职业高中1 846份,综合高中731份;男生1 405名,女生1 170名,另有2名学生未填写性别。调查对象年龄在15~18岁之间。

1.2 方法 使用自行编制自填式“信息通讯技术与青少年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上网和手机使用行为、健康行为、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等43个问题。

考察4类健康危险行为:吸烟行为参考WHO有关未成年人吸烟行为的界定[3],分为3类,即从不吸烟、尝试吸烟和现在习惯性吸烟;饮酒行为按照2003年中国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的定义[4],即在过去30 d中饮酒1次;将30 d内有连续24 h或以上不吃东西,故意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自己购买使用减肥药片、泻药等行为中有任1项定义为有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将有与异性拥抱、接吻、抚摸对方身体、中任1项的,界定为有两性亲密行为。

个体基本信息:将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和本科以上3类;将平均每月零花钱划分为100元以下,100~299元,300元以上3类;将自觉学业成绩划分为好、中、差3类。

互联网上搜索的健康信息分为8类:(1)健康养生信息,包括某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食物的营养成分与搭配;(2)体形身材信息,包括身体形象、美容,如何减肥,身体锻炼和机能素质信息;(3)暴力相关信息,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学校内外同龄人的欺凌、虐待;(4)性相关信息,包括性发育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避孕方法、安全,变态,艾滋病、性病,怀孕测试、妊娠相关知识,性暴力与自我保护;(5)信息,包括成瘾药物的使用和非法的使用;(6)吸烟相关信息,包括吸烟的危害和如何戒烟;(7)心理问题相关信息,包括学习压力、紧张,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和抑郁、自杀;(8)酗酒相关信息,包括酗酒的危害。各类中有1项回答为经常的则定义为经常搜索该类信息;若没有1项回答经常,但有1项回答为偶尔的,则定义为偶尔搜索该类信息;没有1项回答经常或偶尔的,但有1项回答为从不的,定义为从不搜索该类信息;不属于以上3种情况之一的,视为缺失。

1.3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0录入,Stata 10.0分析,百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各类健康信息的搜索频度的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5]。所有缺失值不在分析之列。

2 结果

2.1 上网时间 被调查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8.66 h,中位数为12.00 h,其中中专及职业高中男生为25.03 h,女生19.93 h;综合中学男生9.37 h,女生7.31 h。2 577名调查对象中,有182名学生(7.1%)从不上网,有917名学生(35.6%)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0 h。

现在吸烟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9.0 h,有饮酒行为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0.7 h,有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6.3 h,有两性亲密行为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3.0 h。

2.2 健康危险行为

2.2.1 吸烟行为 被调查的学生中现在吸烟的占10.7%,其中男生占16.0%,女生占4.5%;曾经尝试过吸烟但现在不吸的占9.0%,其中男生占11.7%,女生占5.8%;男生尝试吸烟或现在吸烟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44,P

2.2.2 饮酒行为 被调查的学生中现在饮酒的占21.6%,其中男生占23.0%,女生占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7,P=0.130)。

2.2.3 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 被调查的学生中存在该类行为的占6.8%,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2,P=0.003)。

2.2.4 两性亲密行为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两性亲密行为的占40.1%,其中男生占41.0%,女生占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325)。

2.3 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内容和频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受性别影响:除心理健康问题(Z=-1.353,P=0.176)外,其他各类健康信息的搜寻都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更关注暴力(Z=5.447,P

男生的上网时间越多,越常通过网络搜索健康养生类信息(Z=-2.315,P=0.021)、身形身材类信息(Z=-3.645,P

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男生搜索性健康相关信息越少(χ2=6.238,P=0.044),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生搜寻健康养生相关信息越多(χ2=9.758,P=0.008)。

男生每月零花钱越多越关心体形身材问题(χ2=12.567,P=0.002)、性健康问题(χ2=13.007,P=0.002)、吸烟(χ2=8.877,P=0.012)、酗酒(χ2=7.106,P=0.029)相关健康问题。女生零花钱越多越关注体形身材(χ2=19.560,P

自觉学习成绩差的男生更关注性健康(χ2=11.186,P=0.004)、(χ2=5.910,P=0.050)方面的健康信息,自觉学习成绩好的女生则更关注体形身材(χ2=10.690,P=0.005)、吸烟(χ2=7.316,P=0.026)相关健康信息。

2.4 不同性别学生各类健康行为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关系具有某种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往往通过网络获取相关健康信息的频度较高。

由表1可知,有统计学意义的Z值均小于0,根据统计量Z值的计算公式可以推断被检验的2组间搜索健康信息的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为前者小于后者,因此可知现在吸烟的学生比从不吸烟和尝试吸烟的学生更频繁地搜索吸烟相关健康信息。除此之外,现在吸烟的男、女生还更加关注体形身材、暴力、性健康、和酗酒的危害等其他方面的健康信息。

有饮酒行为的学生比不饮酒的学生更多通过互联网获得酗酒危害的相关健康信息,其中有饮酒行为的男生更多地关注体形身材、性健康、、吸烟相关健康信息,有饮酒行为的女生更多地关注身形身材、暴力、性健康和相关健康信息。

有不当体重控制行为的男生更多关注暴力、性健康、相关健康信息,有不当体重控制行为的女生更经常地关注健康养生、身形身材、性健康相关信息。

有两性亲密行为的男、女青少年会更多地通过网络搜索性健康以及本次调查的几乎所有其他健康信息。

3 讨论

3.1 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上网现象普遍 被调查对象中,有92.9%的学生每周都有一定的时间用于上网,平均周上网时间为18.66 h,且有相当比例(35.6%)的学生较长时间(超过20 h)使用网络,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青少年学生网民的平均水平[5]。有吸烟、饮酒、体重控制、两性亲密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周平均上网时间都超过20 h。总体而言,长时间上网,意味着对互联网的关注越多,但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的时间应该在课堂上,上网时间越长,将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而每周上网超过20 h的学生就应该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重视,但对学生网民的教育和引导不应当只在限制上网时间上,更重要的应该是从上网内容方面着手。

3.2 青少年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行为是一种多元变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上网时间长短、母亲受教育程度、平均每月零花钱、自觉学习成绩的好坏对青少年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都有所贡献,非1个或1组变量能够单独影响和解释的。

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往往是子女重要的引导者。父母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本次调查中,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生越关注健康养生类的信息,而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男生越少关注性健康相关信息。可能的原因是学历较高的母亲对子女的正性引导作用,平时对已读高中的子女已经做了性健康这类较敏感问题的教育,同时鼓励子女多了解一些疾病治疗和营养相关健康知识。

男、女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的差别、所处朋友圈、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关注的健康信息类别有差别,但一方面很多时候这类差别并未被家长或老师所识别,另一方面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由于其逆反心理,不希望通过父母、教师获得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传统健康教育课往往是针对全体学生做宽泛的宣讲,缺乏针对性,也不能满足青少年对各类健康信息不同程度的需求。以上种种可能的原因促成了青少年去发掘和利用能够检索、更新特定信息的网络作为寻求健康知识的途径。

3.3 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敏感健康信息 现在吸烟、饮酒、有不同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和两性亲密接触行为的青少年比没有上述行为的青少年更多地利用网络搜寻自身健康危险行为相关信息,也更多地利用网络搜寻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相关信息。提示有过一些不健康行为的青少年,也许在健康信息需求上有更高的要求:内容上他们更普遍地关注一些在健康教育课堂上不常能听到或不一定能得到深入解释的敏感健康问题,途径上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选择信息查找、浏览方便,表现形式多样,同时能够实现匿名交流互动的网络媒介。

尽管传统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已经使很多青少年了解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但青少年此类行为却依然居高不下。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戒除健康危险行为,使他们不再为这类行为所带来的身体、精神、社交等多方面影响而烦恼,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选择通过网络不断搜索健康信息出乎人们的预期,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健康行为干预思路,即以网络这种不触及其现实生活基础的干预方式作为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补充手段,来对抗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在,我国的互联网及其他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迅速[6],日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互联网的健康干预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很多研究者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7-9],因此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4 参考文献

[1] 王超,马迎华.2001年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1):47-50.

[2] SKINNER H, BISCOPE S, POLAND B,et al. How adolescent use technology for health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focus group studies. J Med Internet Res,2003,5(4):e32.

[3] 史慧静,林大庆,STEWART SM,等.影响上海市高中生吸烟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 119-1 121.

[4] 田本淳,钱玲,张继彬,等. 中国四城市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卫生统计,2006,23(6):507-511.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CNNIC. 2007.

[6] 陈峰,主编.现代医学统计方法与Stata应用.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 LENERT L, MUNOZ RF, STODDARD J, et al. Design and pilot evaluation of an internet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J Am Med Inf,2003,10(1):16-20.

[8] OTA A,TAKAHASHI 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participants in a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involving use of the internet, e-mail, and mailing list. Nippon Koshu Eisei Zasshi,2005,52(11):999-1 005.

篇8

关键词:网络舆情事件 热点 发现算法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17-01

网络舆情事件由于主要通过网络传播,而网络也是一个公众性极为突出的平台,因此对于其发生的舆情事件的分析也能够非常容易的通过数据运算实现。网络舆情事件虽然传播于网络,但一般仍然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所产生的,因此其现实意义也非常重要,通过对网络上的舆情发生和走向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中的实际舆情走向。

1 网络舆情事件分析

1.1 宏观网络舆情事件分析

宏观角度分析舆情事件主要是指事件热点或焦点程度,以及其在网络舆论中造成的影响等。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热点数据分析,首先要明确宏观性的舆情事件特点;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其具体热点数据分析,实现对整个事件舆论状态及发展走向的整体分析。

1.2 微观网络舆情事件分析

微观角度分析网络舆情事件主要就是根据网络上的事件点击、转发、讨论人数等具体信息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这种分析更加注重实际的网络数据,虽然其结果更加具体化,但由于网络信息量的庞大,其分析工作量也是同样巨大的。

2 网络舆情事件热点识别与检测

在网络舆情事件的识别与检测中,识别是一项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根据具体的网络事件热度进行简单分析就能够判定出是否热点事件,而舆情事件的热点检测是一项对具体数据要求较高的工作任务,因此需要有准确的数据统计、计算和对比分析才能实现。另外舆情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性强,根据不同时期事件的发展变化走向,需要进行同步信息和数据的掌握,才能够随时准确的反映事件的热点程度,从而全面的掌握网络舆情走向。同时根据事件的多面性也要针对不同的事件反映或讨论结果进行多元化信息分析,对比结果或讨论观点的热度走向等,进而做出相应的舆论干预策略。

3 网络舆情事件热点发现算法

3.1 single pass单程事件识别算法

这种算法是根据某一单独事件或某一类事件进行的相应数据计算和分析,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有事件的关键字及其出现的频率,有关事件的话题出现和查询的频率等。以Di表示某一话题,每个与话题相关的事件都作为一个向量,事件的热点计算公式如下:

然后进行信息的预处理对各项数据分类、过滤、识别、匹配,再根据其中的热点数据进行发现和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未来的跟踪对象,实施持续性的热点数据统计与计算,最终完成对整个事件的热点分析及评估。这种算法对于事件热点的数据分析比较科学,同时算法也比较容易,是一种好操作的常用热点事件计算方法之一。

3.2 KNN最邻近事件分类识别算法

KNN最邻近事件是指在某一热点事件范围内,所出现的不同角度的各种话题,这种通过分类和对比的方法进行的热点事件运算能够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数据运算,同时客观的反映出事件不同话题的热点程度,掌握整个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状态。首先根据事件相关的各个话题进行基本的搜寻;其次对不同的话题根据时间先后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时期话题所出现的关键字及其数量、频繁、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计算出其中最为相近的几个话题,根据其热点程度进行由重到轻的分类和排序,最终实现对各个话题的全面分析。

3.3 SVM支持向量机事件识别算法

这种算法一般是针对同一时期的不同热点事件进行的热点识别算法,由于网络信息量的庞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内不可能仅仅有一个事件是热点,如何针对这些同一时间内的热点事件进行识别与热点运算,就是SVM算法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函数算法能够将事件的热点计算更加精确,但是算法相对复杂,普遍应用性稍差。

3.4 K-means平均值事件识别算法

根据网络事件发生情况建立起K平均聚类的模型,计算不同话题与中心事件的距离为根本,来判定其热点程度并根据结果实行相关的报道。具体的算法是,以某个话题中心为Di,以Ci表示不同事件,公式如下:

m是与话题相关事件文档的数量。这种算法对于一些话题比较集中的热点事件比较适用,难易程度相对较低,容易快速实现对事件的热点数据分析。

3.5 SOM自组织映射事件识别算法

这种算法是一种非常容易实际运用的事件热点计算方法。首先针对最先出现的热点事件进行信息收集与提取,针对其热点特征进行基本的分析;其次建立起以些热点为基础的映射事件组织,根据随时出现的相关话题或报道与热点事件的关系,及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事件的热点分析和舆情走向分析,从而掌握事件的发展规律或发展方向。

4 网络舆情事件热点算法比较

single pass单程事件识别算法是最基本的事件热点算法,它主要是针对网络信息环境下事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所适合的热点运算方法,同时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事件的变化情况。

KNN最邻近事件分类识别算法虽然运算比较复杂,但其结果也是非常准确的,缺点是对不同事件的存储需求较高,信息的输入、读取的运算复杂。

SVM支持向量机事件识别算法能够以最安全、最精确的运算识别出不同事件的热点程度,但其复杂的运算方法使其广泛运用受到限制。

K-means平均值事件识别算法能够根据事件的基本发展情况和话题状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同时计算方法也比较简便,在监测网络舆情走向时有效性非常明显。

SOM自组织映射事件识别算法所设计的映射类聚能够根据各种事件或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建立起完整的聚类,并进行相应的运算,在对比不同事件的热点分析时能够有效和准确的掌握具体的网络舆情。

5 结语

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事件算法进行分析,要将网络上的信息更加具体化,通过数据的形式来表现不同舆情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是一项非常直观、易于研究的方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