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配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手机银行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宽客户服务渠道,优化客户体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营业部于2021年11月23日成功为乌鲁木齐利华新创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农发行手机银行客户。这一业务的开通,提升了对客渠道服务水平,新疆分行营业部用日益精进的智能化系统彰显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坚定决心。
高度重视,统一培训。该部积极组织网点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规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资料,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业务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梳理手机银行业务开办资料清单,规范业务标准,确保每个柜员对手机银行业务系统功能、架构和操作规程做到心中有数,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正式开办做好充足准备。
勇于探路,成功办理。我部主管领导组织柜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进行办理。开办过程中,由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讲解可以通过“农发企业银行”APP为其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资金管理、预约填单、企业生态等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同时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可为客户提供手机银行电子对账、存款和贷款等增值服务和产品,业务办理尽在“掌”握。
关键词:手机银行 发展现状 特点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69-02
一、引言
手机银行,也称为移动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真正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不多。韩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已经成熟。早在2002年12月,韩国已经有18家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全年交易超过109万次,仅在2002年9月就有9万次交易发生。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至2009年,韩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已达到1115.5万人。手机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美国大行其道。2009年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2540万人,较2008年增长66%,占当年手机用户的10.8%。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功能
目前国内手机银行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1)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账户的明细、转账、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2)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进行购买商品;(3)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
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从实现方式上看,这种手机银行业务操作可以分为两类:
基于WAP的模式。通过手机自带或内嵌的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即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的在线服务,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只需手机开通WAP服务。这种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受制于手机上网的速度,同时在满足客户体验方面缺乏吸引力。
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手机银行的客户端软件安装嵌入客户手机界面,客户通过操作银行提供的客户端软件访问登录手机银行。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银行特色服务,有效满足客户体验需求,但是需要银行不断开发新的客户端程序来适配不同款式的手机,运行成本较高。
从2012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WAP模式的手机银行是主流,其适配性基本上能达到80%~90%,一般手机机型都能支持WAP 模式,兼容性最好。客户端模式因为开发、运营和维护成本过高,市场正在不断萎缩,但从客户消费需求特征和技术进步等条件看,发展空间巨大。
(二)我国的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1.竞争加速。各行纷纷加入了手机银行服务提供者的行列,充分认识到满足客户移动化需求的重要性,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抢占下一个制高点的利剑,加强了宣传和营销力度,国内手机银行市场跑马圈地的竞争加剧。
2.功能全面。已从目前单一的支付功能,向提供融资和财务管理多功能转变,使手机银行逐渐从简单的“电子钱包”变成为用户贴身服务的“金融管家”。手机银行作为网络银行的一个精简版,因为容易随时携带,方便用于小额支付,比网上银行更便利客户使用。
3.发展前景大。手机银行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银行业电子化变革的手段,更是因为它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手机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如以银联的名义开通手机银行客户端,对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将会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在国内,据工信部2010年10月2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8.3亿,而在这8.3亿的手机用户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数不足2000万。尽管使用手机银行绝对客户数量仍然偏低,但由于手机银行的便利性和功能强大、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市场潜力巨大。
三、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市场前景诱人,但是基于对手机银行安全性、便捷性、效用性的考虑,手机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手机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1.手机技术瓶颈。目前手机品牌繁复,功能完善、容量较大、稳定性强的手机较少。同时,新机型基于各具特色的程序开发框架,使手机银行的展现效果和操作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以手机终端作为承载平台的手机银行面临着手机适配性的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同,且彼此不能兼容,无法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不同的技术规则和系统标准共存,这就对手机银行的软件在各种系统上的运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影响了手机银行的上马。现在很普遍的情况是,一家银行一个接口、一家银行一个用户界面的情况,也给用户带来不便。
2.客户推广困难。一是用户体验差。操作手机银行客户端时受限于所处环境的网络稳定程度,感受上速度忽快忽慢;跳转页数过多,让用户平添焦急。二是安全性上的未知感让用户心里不够踏实。目前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短信诈骗、失信等案件频发。三是我国有移动互联网消费习惯的消费者比例不高,以年轻人为主,在这一群体中普遍特征是财富其实并不充足,而对于手握家庭财政大权的大部分年龄都在35岁以上,而在这一群体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使得推广存在很大困难。
3.资费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客户不使用手机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费比较高,其中,60.5%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资费应该更低,使用手机银行需要交纳手机网络流量费、结算手续费及月服务费等费用,其中网络流量费移动GPRS上网流量费为0.01元/KB,电信CDMA上网流量费为0.02元/KB,服务费每个月6到10元不等,转账交易费基本上不少0.1%,用户快速进行一次完整的登录、查询、转账交易等操作,花费的流量通常在20K左右。整个费用成本基本上与网上银行所需成本不相上下,致使不能使部分网络银行用户应用手机银行。对于部分不常用手机上网,却有手机银行使用需求的用户来说,流量费用则可能成为一道门槛。
4.安全顾虑问题。近年来“钓鱼网站”等行骗手段危害很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新增“钓鱼网站”175万个,比上年增长11倍。继中行钓鱼网站系列短信诈骗案后,骗子们的手法再度升级将骗局转而投向新生的手机银行业务。如在骗子的恐吓和欺骗下信以为真,并把口令卡的内容转述给对方,钱被转走。
四、发展对策
1.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 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络银行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同时,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订和国家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有关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
2.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iPhone和Android系统也几成主流。在此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进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这一方式被称为客户端手机银行,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或许需要下载N多个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对用户而言,集大成的包含了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无疑对用户的使用最为方便。银联旗下的在线支付在手机的应用上,可以同时在一部手机上捆绑10张银行卡,只需从中择取一张,无论是小额的消费,还是大额的转账,只要是搭建在手机上的银行,均可以统一的客户端为用户服务。
3.加强对手机银行的宣传。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站、社区、论坛等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线下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详细介绍,不但要强调移动银行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要突出介绍系统的稳定性、电子渠道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特点,特别是要强调银行对移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策。同时,借助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对其进行间接宣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通过在已有的银行网站上建立有关手机银行的论坛栏目,让消费者自由交流使用感受,并针对客户的疑惑进行解答,这会大大增加新消费者的信任度。甚至可以把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欲望较强的学生作为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手机银行相关知识。
五、总结
尽管目前手机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但因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以及轻便的随身携带性,手机银行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相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以及资费的平民化,必然催化手机高速上网人群的扩大,这种转变将为潜伏已久的手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阮平南,杨小叶.网络经济形成及结构探微[j].改革与战略,2010(2)
[2] 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
针对我国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完善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入手,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切实规范手机银行业务,降低业务风险。同时要突破制约,加大业务推广力度,促进手机银行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手机银行业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银行机构应制订有效的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移动通信运营商应为手机银行业务提供可靠、稳定、及时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
二是进一步明确具体业务的交易规则。要规范手机银行业务开办环节操作,规定银行机构与客户签订协议的具体内容,要求客户在开办手机银行业务时,必须将账号与手机号码进行绑定。要明确规定手机银行支付指令的发起规则和效力范围,统一制定银行机构与特约商户之间的资金结算规则,银行结算账户的资金划转要遵循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是建立跨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人民银行、银监、工信、公安等管理部门要密切沟通联系,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监管合作。对不同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银行机构、不同类型的业务实施差别化监管。要规范银行机构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创新行为,明确其在技术开发、终端受理、统一标准等方面合作要求。
强化手机银行的安全保障
一是严格银行机构内部控制。银行机构应按照“内控优先”的要求,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手机银行业务全过程,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要针对手机银行业务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要对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风险、业务中断风险、欺诈风险等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本机构业务开展、系统运营、风险管理等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二是增强手机银行业务技术安全性。银行机构要采取数字签名、指纹识别、动态口令等方式,对访问系统、发出交易指令的客户进行身份识别,确保业务指令是账户所有人真实意图的体现。要在手机用户端安装相应的安全控制软件,实现储存在手机上的重要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自动加密功能,减少因手机丢失而产生的信息泄露风险。移动通信运营商应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网络的防攻击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完整。要加强手机银行业务注销环节的风险管理,确保账号注销与业务功能关闭同步进行。
三是加强手机银行应急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银监等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组织突发事件会商和情况通报,指导银行机构应急管理工作。银行机构应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进行数据异地备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银行机构还应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价,强化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处置能力。
统一手机银行技术标准
一是实行受理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通用。统一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关键在于统一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受理终端的射频标准。人民银行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手机支付受理终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支付清算组织、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等各相关参与方应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受理环境,实现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
二是实行支付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普及。针对我国手机型号、通信制式、操作系统全球最复杂的基本国情,人民银行应联合工信等部门制订手机的电子支付标准,增强手机支付所涉及的芯片、天线、SIM卡等硬件的适配性,统一信息存储、传输和安全等技术标准,引导手机厂商将具备支付功能作为今后手机的标准配置,通过手机的自然更换,实现手机银行支付业务的普及应用。
加大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强化手机技术创新。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苹果和安卓系统成为主流。在这一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是,用户或许需要下载多个不同银行机构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因此,银行机构、手机设备厂商要加强研发,创新出能够集大成的包含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方便用户使用。
二是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机构要将手机银行功能定位在满足客户在零碎时间、移动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上,将转账汇款、小额支付及投资理财作为应用的主要方向。在提供好基础功能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手机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特别是近场支付功能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时支付,无卡消费。
当前,商业银行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时,加快提高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应运而生,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速度的有效途径,很多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在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业银行也意识到电子银行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将针对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方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业务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交易平台便是电子银行,它的应用可以使银行的客户通过网络实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优势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空间局限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客户拥有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便可办理金融业务。电子渠道在银行的应用包括多项内容,例如POS机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动柜员机等。而电子银行则属于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与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可以对传统商业银行中服务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并加以提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异常迅猛,作为农业银行也意识到电子银行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农业银行也在不断扩展服务方式,提高客户应用电子银行的服务体质量。
1.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1创新产品少、发展层次较低
1997年,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首先从招商银行开通,之后网上银行业务便开始逐渐遍布各大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用户达一亿人次,交易额突破百万亿元。我国近200家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不少企业开始通过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电子银行只是传统银行延伸至互联网上的业务,网上业务基本都属于传统业务范畴,业务量也多集中于存取款、转账等内容,并无更多创新型产品。尽管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较早,但整体层次较低,创新型产品微乎其微,并且电子银行的服务尚不健全,很多客户利用电子银行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1.2业务发展水平较低,后期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七成的家庭使用电子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几乎涵盖了70%的银行业务量。我国现阶段使用电子银行的商业银行较多,但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业务内容受限。但是电子银行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交易总成本却不会因为业务量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影响,因此后期电子银行的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1.3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
现阶段,在我国金融业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成立了金融监管体系,并且以金融信息化作为重要课题,在支付系统中也不断在强化现代化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中央银行广泛推广的管理模式。我国也正是进入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时代。从金融服务到经营管理,再到宏观货币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了一体化。整个金融服务系统由支付服务系统与清算系统组合而成,我国的支付服务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00年,我国成立金融认证中心,电子证书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中为实体办法的唯一凭证,且难以造假,有效保证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便于检验和管理。我国也针对当前电子银行广泛发展的趋势,颁布了众多条例、管理办法等内容,有效监管和保障了电子银行在我国顺利发展。
2.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农业银行开设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晚,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的发展较晚,后期发展速度迅猛,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包括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项业务范围,客户规模也逐步壮大。2015年底,我国在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的客户已经超过4亿户,传统业务在电子业务中分流高达七成。很多地区,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初具规模,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超过60%的总银行业务量都是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办理的,业务量也随着客户对电子银行的熟悉程度不断呈现攀升趋势。
2.1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初在推广网上银行时,农业银行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推介产品的,让客户不断熟悉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现在农业银行已经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账户资金的管理,还能通过网上银行投资理财、交纳各类费用,并且享受各类营销服务内容,大多数传统农业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均已实现了在网上银行办理,网上银行正以十足的发展势头发展,从交易规模来看,网银交易量也呈现大幅攀升态势。
2.2电话银行的发展现状
利用电话网络办理完成各类金融业务的方式便是电话银行,客户可以通过拨打银行电话完成金融交易内容。此项业务出现于1992年。最初,农业银行开通电话银行时只是作为银行信息查询的方式之一,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转账、还款等金融业务。之后,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农业银行开始借助电话银行开通更多的特色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网上转账付款,直接订购产品等金融业务。
2.3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2005年,农业银行开始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短短几年里,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农业银行一个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很多客户利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掌握账户信息,并进行个人理财管理,在线消费、享受公共服务等内容也可轻松实现。这个平台上多种金融业务的开通,使金融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和丰富。客户只需扫描二维码,手机上便可以轻松利用农业手机银行办理各项业务,也可在微信客服中寻找需要办理业务的内容,这无疑为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发展空间。
2.4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瓶颈
首先,定位不够准确。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并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主推内容,而是将它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的推广、同步都未及时将电子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同步开展。第二,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现阶段农业银行的管理机构停留在残缺不全的现状,并且不同部门间取法协调互助,很多网点的管理能力薄弱,业务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碍各类信息的广泛普及。第三,营销机制有待健全。无论哪种业务都需要科学的营销机制,而农业银行中并未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独立的品牌来营销,在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业银行显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很多客户并未充分了解电子银行业务,参与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第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农业银行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精通传统银行业务,但是对电子银行内容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农业银行在选拔人才队伍时没有按照人才引进计划,及时更新对人才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专业而全面的电子银行方面知识的人才稀缺,这也是导致农业银行在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后,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电子银行的风险防控机制尚未构建。从农业银行内部发展来看,它们并未建立电子银行业务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在流程设置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规范内容,权限制约方面来看,不同的部门间规划不清晰,并且技术层面的保障力度不足,这也给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中带来一定的数据安全隐患。
3.加快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策略
3.1加强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内容,农业银行应当给予电子银行业务足够的重视,不断强化对电子银行品牌建设的力度。过去,农业银行一贯以产品至上为发展理念,如今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将业务流程不断简化。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要让客户看到农业银行可以提供的贴心服务,更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内容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反馈的需求信息,农业银行应当合理利用好这些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出预测,超前开发,将电子银行业务产品领先研发。此外,农业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农业电子银行业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将电子银行的特性与金融同业有机结合,将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在创新层面上,农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市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不断研发覆盖能力更强的金融业务,将所有银行开通的电子银行业务囊括其中,并利用农业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业务,扩大电子渠道,提高业务覆盖面。要注重技术研发队伍的人才培养力度,让他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不断年研发和推广电子银行新业务,实现现有银行业务的优质升级,在增值业务方面,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实现银行与企业的有机合作,扩大宣传范围,树立品牌形象,将过去保守的观念突破,让客户充分感受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便捷条件和优越性,并且重视客户体验及反馈信息,将这些作为不断改善电子银行业务的源泉,将品牌打造地更加深入人心。
3.2打造过硬电子银行人才队伍,健全考核机制
提高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定期寻找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前来授课,让专业人才掌握的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且强化管理岗位、业务营销岗位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着重对员工开展业务知识、信息技术、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全方位素质。在员工掌握过硬的传统银行业务素质基础上,还应当让员工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技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鼓励员工积极主动营销,将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对新开户的客户介绍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鼓励他们使用电子银行相关业务等。并将考核指标逐步向电子银行相关产品方面倾斜,建立好相应的考核机制后,让员工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员工认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内容。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客户的信息反馈,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中心,将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记录下来,作为后期改进业务内容的主要参考内容,在体验过程中还可以使很多潜在客户加深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
3.3加强电子银行维护,提高电子银行使用率
除了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激活活动,不少电子银行用户虽然开通相关业务,却从未使用过,这部分用户称之为睡眠户。为此,农业银行应当不断加强对这部门客户的回访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问,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使用率。针对企业用户还可开通上门推介活动,不仅负责使用的辅导,还应当负责后期的维护工作。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力还是吸引力都需要不断提高,农业银行在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应当利用好成本优势,为开通某些电子银行业务的用户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提高打折力度,鼓励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完成交易内容,让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战军,楮海山.浅析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若干问题[J].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S1:157-160.
[2]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1:11-12.
[3]胡磊,王雪平.农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以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为例[J].现代金融,2014,05:25-26.
[4]陈颖亭,陈彦波.农行加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4,05:33-34.
关键词: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业务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交易平台便是电子银行,它的应用可以使银行的客户通过网络实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优势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空间局限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客户拥有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便可办理金融业务。电子渠道在银行的应用包括多项内容,例如POS机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动柜员机等。而电子银行则属于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与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可以对传统商业银行中服务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并加以提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异常迅猛,作为农业银行也意识到电子银行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农业银行也在不断扩展服务方式,提高客户应用电子银行的服务体质量。
1.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1创新产品少、发展层次较低
1997年,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首先从招商银行开通,之后网上银行业务便开始逐渐遍布各大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用户达一亿人次,交易额突破百万亿元。我国近200家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不少企业开始通过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电子银行只是传统银行延伸至互联网上的业务,网上业务基本都属于传统业务范畴,业务量也多集中于存取款、转账等内容,并无更多创新型产品。尽管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较早,但整体层次较低,创新型产品微乎其微,并且电子银行的服务尚不健全,很多客户利用电子银行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1.2业务发展水平较低,后期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七成的家庭使用电子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几乎涵盖了70%的银行业务量。我国现阶段使用电子银行的商业银行较多,但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业务内容受限。但是电子银行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交易总成本却不会因为业务量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影响,因此后期电子银行的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1.3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
现阶段,在我国金融业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成立了金融监管体系,并且以金融信息化作为重要课题,在支付系统中也不断在强化现代化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中央银行广泛推广的管理模式。我国也正是进入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时代。从金融服务到经营管理,再到宏观货币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了一体化。整个金融服务系统由支付服务系统与清算系统组合而成,我国的支付服务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00年,我国成立金融认证中心,电子证书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中为实体办法的唯一凭证,且难以造假,有效保证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便于检验和管理。我国也针对当前电子银行广泛发展的趋势,颁布了众多条例、管理办法等内容,有效监管和保障了电子银行在我国顺利发展。
2.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农业银行开设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晚,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的发展较晚,后期发展速度迅猛,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包括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项业务范围,客户规模也逐步壮大。2015年底,我国在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的客户已经超过4亿户,传统业务在电子业务中分流高达七成。很多地区,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初具规模,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超过60%的总银行业务量都是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办理的,业务量也随着客户对电子银行的熟悉程度不断呈现攀升趋势。
2.1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初在推广网上银行时,农业银行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推介产品的,让客户不断熟悉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现在农业银行已经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账户资金的管理,还能通过网上银行投资理财、交纳各类费用,并且享受各类营销服务内容,大多数传统农业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均已实现了在网上银行办理,网上银行正以十足的发展势头发展,从交易规模来看,网银交易量也呈现大幅攀升态势。
2.2电话银行的发展现状
利用电话网络办理完成各类金融业务的方式便是电话银行,客户可以通过拨打银行电话完成金融交易内容。此项业务出现于1992年。最初,农业银行开通电话银行时只是作为银行信息查询的方式之一,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转账、还款等金融业务。之后,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农业银行开始借助电话银行开通更多的特色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网上转账付款,直接订购产品等金融业务。
2.3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2005年,农业银行开始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短短几年里,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农业银行一个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很多客户利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掌握账户信息,并进行个人理财管理,在线消费、享受公共服务等内容也可轻松实现。这个平台上多种金融业务的开通,使金融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和丰富。客户只需扫描二维码,手机上便可以轻松利用农业手机银行办理各项业务,也可在微信客服中寻找需要办理业务的内容,这无疑为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发展空间。
2.4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瓶颈
首先,定位不够准确。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并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主推内容,而是将它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的推广、同步都未及时将电子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同步开展。第二,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现阶段农业银行的管理机构停留在残缺不全的现状,并且不同部门间取法协调互助,很多网点的管理能力薄弱,业务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碍各类信息的广泛普及。第三,营销机制有待健全。无论哪种业务都需要科学的营销机制,而农业银行中并未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独立的品牌来营销,在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业银行显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很多客户并未充分了解电子银行业务,参与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第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农业银行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精通传统银行业务,但是对电子银行内容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农业银行在选拔人才队伍时没有按照人才引进计划,及时更新对人才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专业而全面的电子银行方面知识的人才稀缺,这也是导致农业银行在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后,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电子银行的风险防控机制尚未构建。从农业银行内部发展来看,它们并未建立电子银行业务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在流程设置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规范内容,权限制约方面来看,不同的部门间规划不清晰,并且技术层面的保障力度不足,这也给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中带来一定的数据安全隐患。
3.加快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策略
3.1加强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内容,农业银行应当给予电子银行业务足够的重视,不断强化对电子银行品牌建设的力度。过去,农业银行一贯以产品至上为发展理念,如今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将业务流程不断简化。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要让客户看到农业银行可以提供的贴心服务,更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内容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反馈的需求信息,农业银行应当合理利用好这些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出预测,超前开发,将电子银行业务产品领先研发。此外,农业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农业电子银行业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将电子银行的特性与金融同业有机结合,将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在创新层面上,农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市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不断研发覆盖能力更强的金融业务,将所有银行开通的电子银行业务囊括其中,并利用农业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业务,扩大电子渠道,提高业务覆盖面。要注重技术研发队伍的人才培养力度,让他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不断年研发和推广电子银行新业务,实现现有银行业务的优质升级,在增值业务方面,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实现银行与企业的有机合作,扩大宣传范围,树立品牌形象,将过去保守的观念突破,让客户充分感受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便捷条件和优越性,并且重视客户体验及反馈信息,将这些作为不断改善电子银行业务的源泉,将品牌打造地更加深入人心。
3.2打造过硬电子银行人才队伍,健全考核机制
提高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定期寻找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前来授课,让专业人才掌握的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且强化管理岗位、业务营销岗位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着重对员工开展业务知识、信息技术、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全方位素质。在员工掌握过硬的传统银行业务素质基础上,还应当让员工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技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鼓励员工积极主动营销,将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对新开户的客户介绍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鼓励他们使用电子银行相关业务等。并将考核指标逐步向电子银行相关产品方面倾斜,建立好相应的考核机制后,让员工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员工认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内容。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客户的信息反馈,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中心,将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记录下来,作为后期改进业务内容的主要参考内容,在体验过程中还可以使很多潜在客户加深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
3.3加强电子银行维护,提高电子银行使用率
除了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激活活动,不少电子银行用户虽然开通相关业务,却从未使用过,这部分用户称之为睡眠户。为此,农业银行应当不断加强对这部门客户的回访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问,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使用率。针对企业用户还可开通上门推介活动,不仅负责使用的辅导,还应当负责后期的维护工作。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力还是吸引力都需要不断提高,农业银行在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应当利用好成本优势,为开通某些电子银行业务的用户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提高打折力度,鼓励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完成交易内容,让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战军,楮海山.浅析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若干问题[J].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S1:157-160.
[2]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1:11-12.
[3]胡磊,王雪平.农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以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为例[J].现代金融,2014,05:25-26.
[4]陈颖亭,陈彦波.农行加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4,05:33-34.
[5]齐文忠,周萃,张正华,卓尚进,戴磊. 我国电子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四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新战略[J].金卡工程,2006,04:61-64.
关键词:手机银行 移动金融 通信技术 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01-03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手机银行的发展,“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独特性,使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农村作为金融服务严重薄弱地区,物理网点匮乏、基础性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通信网络覆盖农村,手机日益在农村地区普及,这为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其贴身式的银行服务可有效弥补农村金融网点较少、金融产品不足的缺陷。因此,本文认为寻求农村金融服务突破口必须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从手机银行入手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问题。
一、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1.概念阐述。所谓“手机银行”是指,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实现电子化服务的一种渠道,是移动通信网络上的一种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业务。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是银行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与创新服务的结合;而移动终端所具有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公众与银行界的关注。
2.国内外发展情况。手机银行起源于国外,自1996年捷克的Expandia Bank与运营商Radiomobile在布拉格地区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与Gemplus公司、美国MI公司于1999年携手推出可利用短信向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服务,手机银行业务逐渐在世界各地展开,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并最先成立了手机钱包的商业运营模式,普及率和公众接受度比较高;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且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交易量增长迅猛;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有限,美国作为银行信息电子化最高的国家,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较快,手机银行客户占手机用户的40%左右。
中国各银行快速布局手机银行。1999年工行、建行等6家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以来,经历了基于短信、STK卡、客户端、3G手机银行发展,业务范围也涵盖了消费者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捐款、消费、缴费、外汇交易查询与办理、理财交易等大部分需求。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但规模和占比不高,手机银行业务覆盖范围广但使用效率低,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但操作较为复杂。
二、山西省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农村虽然金融体系发展较为缓慢,但一些创新型金融服务仍受到基层组织和居民的喜爱。通过对全省10个地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问卷调查和对商业银行的走访,笔者发现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呈现以下特征:
1.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有所发展,但客户数量总体规模较小。2007年,以临汾尧都区农村信用社(现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县域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开通短信提醒、信息咨询等服务,作为金融理财、农户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的附加服务而出现。随着技术进步、通信网络覆盖不断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在县域地区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初步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县域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客户数为161.98万户,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82%,占全省手机银行客户数的14.08%,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占比较低。
2.手机银行技术应用与城市趋同,主要技术模式单一。手机银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限于农村地区手机终端使用类型,山西农村地区手机银行技术模式都集中在WAP版手机银行、BREW版手机银行、智能手机客户端版手机银行以及短信版手机银行等模式。
WAP版手机银行是手机通过WAP方式上网办理银行业务的手机银行服务。该版本适用于普通大众客户,只要客户手机具备并开通了GPRS上网功能,就可使用该服务。此种方式对手机没有要求,只要能上网,均可开通手机银行业务。BREW版手机银行主要是针对电信CDMA客户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采用CDMA手机特有的BREW上网方式。由于客户群体有限,属于电信专属版银行服务,目前用户量最小。
智能手机客户端版手机银行主要是指针对苹果iPhone系列手机和使用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开发的专用客户端程序。这类手机银行无需客户识别手机操作系统及进行复杂的手机上网设置,只需简单地下载并安装对应版本的客户端程序,即可享受手机银行服务。此种模式对手机终端要求较高,没有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的非智能手机将无法使用。
短信版手机银行则主要以发送短信方式为主,由于短信在实际传递中全部为明文,无加密方式,安全性受到制约,但短信模式对手机硬件要求不高,适用于任何类型手机终端,且操作简单,因此短信版手机银行仅局限于账户信息通知、账户查询和小额的账务易服务。
3.手机银行功能多,但使用率不高。根据对全省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走访了解,各家银行均通过手机银行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例如:账户查询与管理、缴费、转账汇款、手机预约取款、ATM无卡取款、第三方存管、国债交易、购买理财产品、农户贷款、定活期互转、短信息定制等几十余种服务。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受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业务使用较为集中在账户查询、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支付类交易。有关数据表明,上述四种业务分别占到使用量的62.9%、45%、39.6%和29.6%。
三、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机遇与矛盾分析
1.山西农村金融网点偏少,银行远程服务终端略显单一。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不够重视,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发展重点偏向城市,农村银行网点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部分邮政储蓄银行代办点来提供金融服务。根据2011年底的数据来看,山西全省共有96个县,2825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超过2300万,县及县以下地区共有银行网点3990个,虽然暂时解决了乡镇没有金融网点的旧貌,但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仍然无法享受银行网点的服务。
2.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业务优势突出。手机银行市场的快速崛起和充分竞争,使手机银行在技术上更加安全、可靠,在服务上功能多样化、客户需求应对及时化。目前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了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方式有:一是数据加密传输,从客户的手机端到银行的服务端,银行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验证技术,实现标准的HTTPS,既保障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又确保了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客户身份认证制度,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服务时,必须使用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时所绑定的手机号码和设定的电子银行密码,通过密码验证身份,不通过则锁定;三是交易限额控制措施,客户可控制是否允许手机上的注册账户向外支付,包括对外对账、缴费、贷记卡还款、漫游汇款及手机支付等,客户可设定每日最高交易限额、每月交易次数等多种限制方式,更大限度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四是操作超时保护机制,如果客户的手机登录后在银行默认时限内(一般为5分钟)没有任何操作,服务系统将会接管控制,客户再做任何操作,系统会提示客户操作超时,需重新登录,防止他人冒名操作和自身误操作等不当行为;五是应对手机丢失风险,手机银行采用密码保护措施,他人捡到遗失手机,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将无法使用手机银行,客户可在丢失手机的第一时间通过固定电话、网上银行、银行柜台等渠道暂停电子银行服务,待手机找回后,再恢复手机银行服务。
各银行不仅注重个人客户的推广,更注重企业对公客户的发展力度。手机银行客户范围的扩大,不仅满足了个人金融消费者对便捷化金融服务的诉求,更能协助企业客户应对市场快速发展,发挥企业即时管理和移动办公的高效率,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变化态势。据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手机银行的移动特性与企业办公、销售、物流等活动相结合的移动商务运营,被认为是助推企业利润增长的全新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手机所展现的移动金融作为实现移动商务运营的关键环节,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手机银行业务环境有待优化,制约因素不容忽视。手机银行属于新兴金融产品,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仍有诸多障碍,客户的感知能力、信任程度、愉悦感受等都是对手机银行发展的制约。根据对农村客户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3.9%的用户对信息传输安全性产生担忧,有14.1%的用户对病毒感染、账户信息泄露有一定的恐慌,有11.8%的用户对手机登录速度慢表示不满,其余对手机银行功能不足、密码重置、操作不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具体分析而言,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发展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一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面和稳定性对当前手机银行业务的拓展形成硬件制约;二是手机通信费用偏高对农村低端客户而言成为进入障碍;三是农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成为制约手机银行的首要因素;四是手机银行操作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手机银行相关法规制度尚未成型,容易成为法律真空地带。
四、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1.农村手机银行市场建设规划。培育农村手机银行市场是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思路,以求规避风险、化解制约因素,促进手机银行在农村市场的茁壮成长。第一,银行应当通过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来发展手机银行,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通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合作进一步扩大农村的增值业务使用量。通过与银行的合作,通信运营商可以借助手机银行,在农村客户中推广其增值业务服务,加深移动互联网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随着农村手机普及率的提高,通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已经开始从广度向深度转变。发展手机银行可以直接拉动网络购物等业务,加深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度。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合作降低网点建设成本。发展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节约ATM机、营业网点建设成本、频繁小额交易的交易成本。这些成本的降低,符合农村发展低成本金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银行为农村用户提供价低质优的金融服务。第二,选择部分村镇进行试点,加强宣传培训力度,采取逐步推进的模式推进农村手机用户的普及率。在手机市场的培育期,农村用户对于新业务的疑惑和安全性的担心,更愿意尝试小额的业务,所以银行应该派业务素质好的员工对农村用户进行推广普及宣传,提高用户的认同率和普及率。第三,在手机银行业务品种的研发上,加大涉农模块的开发,添加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为农村业务的推广扩大平台。同时,配合农户小额贷款审批、发放流程,简化农户在柜台办理的程序;积极开发手机支付功能,以小额支付、小额取现等资金结算业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现金结算服务。
2.农村手机银行市场发展建议。(1)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建立一个稳定的平台。一方面是移动通信公司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加强移动通讯网络的基站建设,确保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和信号的稳定;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移动公司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努力,改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环境,推进银行业务、手机业务的同步发展。(2)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使用户增强安全意识。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要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3.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为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手机银行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农村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这就需要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国家层面的移动银行或是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电子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4.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资源共享。同时应与通信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简化操作流程,针对农村客户提供适合的话费套餐,降低收费标准,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5.开展手机支付创新,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一是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以“个人信息终端+移动通信网+银行”新技术支撑模型,创新低成本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二是在手机支付应用方面,未来的大环境下,银行应当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三是注重细分市场,涉农银行机构应充分考虑农户、中老年客户等低端客户的实际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探索将手机银行与现存的“油菜种植专家咨询微系统”、“农用财务管理微系统”等农用微系统有机的结合,借鉴这些的手机操作系统,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廉价手机和全部智能手机。尝试增加具有图文咨询、语音、短信、图像的即时采集与发送的功能,推出适合农村群众实际需求的手机银行助农业务。
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客户认知度。加大电子银行业务宣传力度,提高手机银行的社会认知度。鼓励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加强对手机银行的业务指导,让客户实实在在感受到现代支付工具给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客户对新兴金融衍生产品的信心,消除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忧虑。
参考文献:
1.胡现珍.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1)
2.山林.手机银行离“三农”市场还有多远.中国金融电脑,2009(6)
3.薛飞,张凌云.基于廉价手机的农村信息化技术支撑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
摘 要 随着经济金融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渐成熟,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过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手机银行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手机银行是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的金融服务方式。自2000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先后推出手机银行服务,该业务就凭借其方便、高效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并在其余各家银行中推广开来。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1.手机银行发展迅猛
手机银行业务利用通讯技术,以其特有优势,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根据iResearch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手机用户数量急速增长。特别是在2011年底,手机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更是提高了96.9%个百分点。同时手机银行处理资金规模也快速增大,截止2012年11月,手机银行处理金额已达8000亿,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65.3%。此时,各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继国有银行之后纷纷推出手机银行业务,扩展业务范围。根据易观数据,截止2012年,已有83%的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全面开展手机银行业务。
2.手机银行业务范围广泛,使用形式多样化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与银行间竞争的加剧,手机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得到相应的扩展。以工行为例,目前其手机银行涉及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个人贷款、缴费业务、外汇业务、贵金属交易、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等多种业务。同时,手机银行的使用形式也是多元的。根据iResearch2012的调查数据,在wap、app、短信手机银行3种主要的使用形式中,用户使用过app的比例最高,达到64.6%。
3.国有银行在手机银行业务占据绝对优势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其他银行业务相同,比起其余中小银行仍占据绝对优势。根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在所有手机用户中,使用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最多,建行次之,分别达25.4%,21.8%。
4.多产业交叉
不管是与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网上银行相比较,手机银行都具有特殊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银行和手机生产商三者结合。它以移动电话为基础,电信网络为媒介,经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办理银行相关业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程度高
各大银行均将手机银行看做是继网上银行之后的另一块金砖,但由于竞争秩序的混乱导致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特别高,大致都分为3个板块:查询缴费业务、购物业务、理财业务。
2.客户群体不均衡
由于手机银行的使用对用户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很少有低文化水平的人选择这种业务。因此,拥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人群是目前主要的手机银行客户。调查显示,手机银行客户主要是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群体,他们占到所有用户数量的67%。
3.便捷程度不高
手机银行的推出,降低了银行的营业成本,但实践调查表明,仍有许多用户反映,手机银行还存在许多系统上的缺陷,导致其便捷程度并不太高。像登录时间过久,操作界面复杂,响应速度缓慢这都阻碍了手机银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跨部门监管的问题
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由于手机银行有多产业相互交叉的特征,因此监管也是跨部门的,这增加了对手机银行管理的难度,如电信运营商与银行利润分配的问题以及安全防范责任的问题都成为跨部门监管的重难点。
5.安全机制的问题
由于安全防范手段的单一,同时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性,使得手机银行的安全成为许多客户担心的问题。调查数据表明,41.4%的用户表示安全程度是他们是否选择手机银行的首要因素。
四、加强手机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
1.拓宽手机银行业务范围
在目前手机银行市场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形下,各大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业务,从而改善目前银行容易丢失客户的局面。
2.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由于用户群体的不均衡性,商业银行应针对手机银行这一业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保证适当利润的前提下,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业务类型,使手机银行的针对性更强,从而增加其客户群广度。
3.完善手机银行系统,重视客户体验
目前,仍有客户反映手机银行系统有许多漏洞,针对这一情况,银行方面应该组织技术人员寻找技术漏洞,完善银行系统。同时可以在各个网点开展用户体验活动,让用户更加了解手机银行操作流程,增加手机银行普及度。
4.完善利润分配机制,确认责任范围
由于手机银行主要是由银行和电信运营商两大系统支持,在利润分配问题上,两者仍有争端。因此,这两大行业应当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责任范围,从而提高手机银行产业的标准化程度。
5.完善手机银行安全机制
安全问题是手机银行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阶段虽然有一些针对银行业的法律,但手机银行这一特定领域,目前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系数。同时,银行也应该针对钓鱼网站、账号密码被木马盗取等相关问题,积极完善其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手机银行: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的新动力.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3):43-45.
[2]胡现玲.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 (001):61-62.
但实际情况并非理论上描绘的那样理想。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商行受盈利水平较低,缺乏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影响,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缓慢,业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与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形见绌,其竞争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相对下降。
辽宁省某欠发达地区城商行是一家1997年2月份挂牌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末,其下辖46家分支机构,从业人员710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亿元,资产总额116亿元,资本充足率11.3%,不良贷款率1.6%。
该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业务品种单一,目前只有银行卡和ATM自助银行两大类,至今没有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而且现有电子银行业务功能也不健全,银行卡仅有借记卡,只能办理存取款、查询、转账、缴费、消费等简单业务,且仅限于人民币单一币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辖区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业务品种不断丰富,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一应俱全,而且功能日益完善。以招商银行“一卡通”为例,其除可办理查询、转账、代缴费等简单业务外,还具有银证转账、卡内转存、银行理财等多种功能。电子银行业务快捷、便利、费用低,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中的人力成本。同一辖区内的招商银行,2009年电子银行业务量已达到柜面业务量的13倍,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的8.9倍。
当前如何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城商行亟待破解的课题。
制定电子银行发展目标和规划。首先,城市商业银行不能简单地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看成是柜面业务的电子化,而应树立“科技兴行”的经营理念,将其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创新和资源整合平台,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和实施,制定鼓励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子银行体系。
同时要科学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电子银行建设是一项涉及银行内部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推进。由于自身情况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城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战略上的超前意识,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又要立足实际应用,安排好众多建设项目的先后顺序,逐步完善电子银行的业务品种和功能。
合作开发,降低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少城商行受制于地域限制,除本地外在其他城市一般没有分支机构,这些城商行跨行、跨地域的支付手段只能依靠于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第三方清算服务组织,走合作开发之路。从降低电子银行建设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合作开发也是城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的较优选择。比如城商行可以利用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开展电子汇票、银行卡转账、同城委托收款等业务,可以依托银联公司开展银行卡跨地域通存通兑,也可以通过上海城市商业银行清算中心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网上银行等业务。
同时,城商行之间还要加强横向合作。辽宁省城商行的横向合作可选择山东省合作联盟模式,而不是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合并重组模式。因为辽宁省各城商行发展相对均衡,但缺乏规模较大的领军式银行,而且在辽宁省银行体系中,缺少的不是为大客户服务的大银行,而是缺少以中小客户为目标的中小银行,为地方服务、为市民服务的社区性银行。建立辽宁省城商行合作联盟,既可保持中小城商行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又可集中整合资源加快电子银行发展,有效节约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个性化服务。与大银行相比,城商行具有规模小、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的先天弱势,也决定了在电子银行方面与大银行发展策略的不同,不能走产品多而全的道路,而要细分客户需求,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因此,要利用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针对目标客户开发个性化产品,特别是在地方的特色业务方面,小银行有不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