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电学的学习最为困难,究其原因不但是由于电学内容的知识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而且是由于电路图的连接及分析繁琐,使得很多同学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提高电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有两个关键点。
一、平时认真学习、系统总结,夯实电学基础知识点。
俗语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电学知识也是这样,日常学习之中,既要认真识记基本知识点,还要善于总结所有知识点的系统性。电学重要知识点主要有五个概念,即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三个规律,即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特点,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特点;两种测量仪器即电流表和电压表;三个基本实验即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一种基本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即控制变量法。在掌握概念的时候应理解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反映了什么物理现象或事实,如何准确定义,该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换算关系怎样,与之相近的概念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该概念有什么重要应用等等。对于规律,应着重理解它们反映的是哪些物理量间的什么样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对于测量仪器要掌握它与被测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正负接线柱应如何与电源相连接,能否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上,该电表有几个量程,如何选,如何读数,这两种仪器在外形上和使用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等等。在实验复习时要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原理,电路图、实物图连接,电表量程的选择和读数方法,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使用规则,器材的选择道理,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等。除以上知识点以外,电学中还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摩擦起电、电荷量、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的形成、电源、电路及三种状态、短路的分析、电流的效应、磁性和磁体、磁化、磁极、磁场、磁感线、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感应电流、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常识等一般性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也要认真识记并能应用它们解释有关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电学问题。
二、解题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解法技巧的总结和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平时做题中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总结错误的原因,并归纳总结解题的规律。譬如,同学们可以通过做题得到如下的技巧。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技巧:首首相连、尾尾相接,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元件之间相互影响的电路是串联电路,首尾并列接在电路分流点和汇流点这两点之间,有多条电流路径、元件之间能独立工作可以不相互影响的电路为并联电路;2、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识记技巧:串联电路除了电流处处相等之外,总电压和总电阻分别是各部分电压和各部分电阻之和,每个电阻分得的电压、电功、电功率都与电阻成正比,而并联电路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在仅有两个电阻串联的情况下,总电阻等于两个电阻的积除以两个电阻的和),每个电阻分得的电流、电功、电功率都与电阻成反比;无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总电功或总电功率都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功或电功率之和;3、公式选择有技巧:在计算电功、电功率时,往往不使用原始公式W=UIt和P=UI,在串联电路中因为电流处处相等往往选择W=I2Rt,P=I2R,进行解题,而在并联电路中,由于电压相等,常用W=U2/R.t,P=U2/R,这样会使解题的速度更加迅速和便捷;4、计算时单位的选择有技巧:如解答1kw.h的电能能供“220V 40W’的灯泡正常工作多长时间?解答此题应该先将1kw.h换算成焦耳,然后根据P=W/t带入数据和单位,计算出结果即可,但是计算量很大,容易出错。如果将该题40W换算成0.04千瓦然后带入计算就简单多了,由此可以看出在解答计算题时,如果根据实际的题目选择最优化的解答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含有电流表、电压表等元件的复杂电路分析有技巧:很多同学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往往只能针对用电器进行简单的判断,每当遇到如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这些仪器连接时,用拆除元件的方法就可以简化判断的步骤:(1)开关,若是开关闭合,就在原开关处画一导线连通,若是开关断开,就将开关去掉不要;(2)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因此可把连电压表处当成开路,即只需把电压表去掉即可;(3)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因此可把连电流表处当成短路,电流表拆下并用导线连通;(4)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移到电阻值最小时可以在原滑动变阻器处画一导线连通,当移到其他位置时可以当作一个有效电阻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方法所得的简化电路图表示出的用电器连接情况即为原电路中综合元件连接情况。6、电学综合计算题的解答技巧:(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简图并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2)分析当开关断开或闭合、滑动变阻器移到某一位置时等条件下,所有的用电器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电流表与哪一用电器串联就是测哪一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与哪一用电器并联就是测哪一用电器的电压;(3)根据刚才所分析出来的电路连接方式,结合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分流或分压、电功、电功率等特点和计算电功、电功率的原始公式及变形公式,以电路中的不变量(电源电压、用电器的阻值等)为纽带,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待求量即圆满完成任务。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提纲 复习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3-01
高中物理涉及电磁场,天体运动等听起来天马行空,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所以复习起来如果没有系统分类,合理规划的话也会是一知半解,一头雾水,本问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归纳总结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1. 分章节详细阅读教材和笔记
教材是所有知识点的根本,所有基础或者引申出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教材;另外,哲学有语,存在即合理,教材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知识点的结集,是经典。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考试出什么样的题目都是以教材为基准的。
首先,一定要正确理解定义(概念),这是最重要的!定义是所有问题的根基,不理解定义就无从谈起做题了。其次,原理、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背诵。这些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对记忆有很大帮助。最后,对非黑体部分认真阅读。很多同学在看教材时有一个误区,就是只看黑体标注的原理、定律等,对其它内容则视而不见。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在教材的编写上,对每个知识点都是有引、有据、有例的,没有这些的辅助,单纯的记忆定律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换个角度来说,命题老师也会抓住这一现象,有可能故意考察同学们往往会忽略的地方。
笔记是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工具,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俗话说,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每位教师都想展现最完美的自己,在课前做的准备可想而知,笔记就是大量劳动力的结晶。再者,教师毕竟比学生成熟,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教材中的不足或者内容不甚完善的地方会主动添加,使之成为容易理解的。其实,同学们在笔记中能够学到的东西不只有这些,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师看待问题的思路,这对以后的解题帮助甚大。
2. 分模块进行整理
在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以后,就可以尝试对知识进行分模块整理了,基本可以分为这几个模块。
力。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各种力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求法,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等。
运动。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的关系,宏观经典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微观粒子引力,曲线运动,碰撞(冲量、动量),跟力相结合后的运动问题等等。
电与电场。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功率,电压表、电流表等等。
磁场。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问题,运动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等等。
光与波。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光的折射与反射,波的干涉和衍射,波长、周期、频率、振幅、相位等相关知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
能量。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宏观物体的动能、势能,微观粒子的动能、势能,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功问题等等。
原子。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核聚变,核裂变,原子结构,粒子性质,与波相结合的问题等等。
3. 知识网络系统化,查漏补缺
上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组成一个知识点网络。拿力和运动为例,把力和运动相联系起来的是牛顿运动定律,这样在这两个模块之间就可以写上牛顿运动定律,如下图所示:
每两个模块能相互联系起来的都可以这样做一个图,这样把所有的模块都放在一个大图中就形成一个网络,这项工作留给同学自己来做。有了这个网络知识图,就可以自己想所有的学过的知识了,在一张纸上写下所能想到的知识,然后和记录过的笔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自己忘记的或者不太熟悉的知识,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4. 联系化复习,根据题型进行复习整理
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以后,再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分析就可以自己总结题型了。如电和磁相结合以后可以延伸很多种类型的题目,有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问题,求研究对象的力与运动关系等。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去解决问题,有时候自己创造题目自己做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将自己认为可以联系起来的几个知识点组合成一道综合题,不断去创造、创新,才能不断有能力的提高。
5. 做题贯穿始终(练习的必要性)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只有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才能掌握。解题时要侧重常规方法,淡化特殊技巧,解决问题不是解题的目的,我们更注重题目所包含的方法。
物理这门学科是需要踏踏实实学习的,切记不要浮躁,不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按照上述的方法从最根本最简单的做起,一步一步地,不断地学习,进而系统化,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海峰,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探究,成才之路, Way of Success,
2012(36).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35—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保证教学质量呢?教师必须在处理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上狠下工夫。科学高效地安排例题、习题,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对策。
一、精选习题,克服解题的盲目性
解题可以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但如果误认为习题做得越多,学生成绩就越好,则有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不仅达不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目标,相反还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受挫。所以,教师要对做题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在解题训练中,还要对习题的内容和类型以及先后次序等进行全面科学的安排。既要有针对性地精练,还要把解题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解题的作用。
例如,这道九年级物理练习题:一个电热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220V,其额定电功率是900W。此电热杯正常工作时,2s内消耗的电能是多少?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此题只是要求计算应用电功,非常简单。教师不妨再补充如下几问:这个电热器的电阻是多少?额定电流是多少?如此补充后,就几乎包括了相关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对这类习题的分析求解,学生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掌握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二、一题多解,训练思维能力
对同一道例题采用多种方法求解,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应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方位地分析、观察,尽量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既能加强物理课程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转化,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Α,如果电压增大到3V,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大?
解法一:根据欧姆定律I=■得:R=■=■=4?赘, I1=■=■=0.75A.
解法二:因为是同一段导体,电阻不变,所以■=■,
则I2=■·I1=■×0.5A=0.75A.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各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加强合作学习,深入理解知识点
一、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此,教师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中去寻找资源让学生们探究。需要我们物理教师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有利条件
1.在当今农村,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宽带”的工程,已使农村家庭计算机普及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2005年的“校校通”工程。使农村学校校校能上网(城里条件更好),这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上网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
2.以前,农村初中实验条件相对落后,这给探究性活动造成诸多障碍。这与城里的学校无法相比,导致部分农村学校老师不想作为。现如今,伴随着2006年的省政府的“四配套”项目的实施,农村学校物理实验室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举措为农村学生探究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我体验的过程,需要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这样仅靠物理课堂45分钟时间就远远不够,只能触及探究课题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地探究某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人想到了学校开设的“地方课”和“综合实践课”,这两门课一周有好几节课啊!综合实践课本身就是有关探究活动的!为此、我向学校领导建议兼代其中的课,当然不是用来上物理课,而是用来把物理中的一些有趣的探究引入其中。这样探究活动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应用也得到保证。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几点做法
教材内容是经过许多学者和专家多年的总结和实践而编写的最能体现新课标的一本好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适宜学生去探究。科学探究的教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哪些内容适宜作为科学探究的哪一步骤,作为物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人结合探究活动,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谈谈对教材利用与开发:
1.从物理概念上,初中物理概念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力、静止、声、磁等;另一类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还有量的规定性,如速度、密度、功率、电阻等。对于前一种,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声,先由学生从周围生活中举出能发声的物体。激发学生兴趣,再由学生分析归纳发声体的共同点(即声的本质属性),最后回到发声体中进行验证,其他的只有质规定性的概念教学大多也可这样。对于后一种,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例如:密度,先由《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如何鉴别物质的猜想,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在这儿的实验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最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重在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个比值的意义,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种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很多,并且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
2.从物理规律上,物理规律也可分为定性和定虽两类。定性的规律只揭示物理概念间的联系,如惯性定律、电磁感应、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等。定量的规律揭示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制约关系,如阿基米德定律、杠杆平衡原理、欧姆定律等。对于前一种,重点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联系的观点和合乎逻辑的思维把分立的物理概念联系起来。对于后一种,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注意设计中的变量控制。
3.从物理教材的实验和活动中,我们不仅要百分之百地让学生动起手来,还应有所拓展。现如今条件很好,我们物理教师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例如:九年级物理上册中的自制水果电池,许多老师会因为很麻烦而不做。殊不知,这一实验是多么地令学生欢喜,并且取材特别容易,因为当我们上这一节课时,正是水果上市的季节!而且这一实验还好拓展。
4.从平时的习题上去寻找容易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把它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例如:有一个题目,家用煤气灶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什么?当我看完后,我便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煤气灶头,请学生们说出煤气前进时经过的路线,第二天上课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燃烧头前的引导管处有一个缺口?(其实就是进气口,此时不能说!)同学们对此缺口表示奇怪,并产生浓厚兴趣!接着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它的作用?在此探究中需要用到控制变量,即缺口作为变量,看有无缺口时的煤气燃烧时的不同状况,无缺口时用一张硬一点的纸(防止软纸被吸进去)把缺口封住,经过此番探究同学们特别兴奋,并感受到了物理的神奇。再例如有一题目:白炽灯的亮度决定于它的
(
)
A.额定功率的大小
B.实际功率的大小
C.灯泡两端电压的大小
D.灯泡中通过电流的大小
关键词: 中考物理复习 基本思想 具体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自主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理念、科学探究理念、注重全体学生发展的理念。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具有基础、新颖、灵活、开放的特点。试题的改革促使我们必须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复习策略,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复习过程。我将在中考物理复习过程中所作的有益尝试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归纳为两个基本思想和三个具体做法。
一、中考复习的两个基本思想
(一)正确理解复习的重要性,注重优等生的培养与学困生的转化。
中考复习,一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填补过去学习中的漏洞,三是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只要对各个知识点做全面细致的复习,大部分学生就能够亡羊补牢,中考成绩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复习课要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要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排难解疑,带动全班。对中下学生多给予关怀,寄予希望,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一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不懈地唤起并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认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
(二)复习要紧扣课本,抓好基础知识。
课本是中考命题专家的第一手资料。在复习时一定要紧抓教材。教材中的每个实验、图形、图表、“小资料”,以及“想想做做”“科学世界”等都是高频率的命题点,必须引导学生学透学活。近年来中考试题中较易和中等题占80%,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对中考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一贯要求学生熟记三本书的目录。当看到一个题,在脑海中能浮现出这个考题属于课本哪一节,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二、教学中的三个具体策略
(一)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运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师点拨先练后讲”的策略。
1.目标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复习每章节时,我拟出自学纲要,使学生产生“任务驱动”的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根据纲要,采用看教材、分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复习过程,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2.让学生归纳整理,搭建知识框架。
中考复习,重在把归纳的方法应用于学习。让学生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梳理清楚,用提纲式、表格式搭建知识框架,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激励者和组织者。坚决不要把自己整理好的东西直接灌输给学生,因为每个同学总结的内容都是他对所学知识的写真和创新。只有学生多形式地主动参与课堂才是张扬着生命力的课堂。当然师生可以合作顺口溜式的总结整理。如力臂的做法总结为:“欲作力臂找支点,再作二力延长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动阻力臂再分辨。”电磁感应总结为“电生磁,磁生电,电磁感应马达转。”这些顺口溜学生记忆更深刻。
3.典例引路,让学生先练后讲。
为了提高复习质量,我努力渗透成功教育观,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经验。在复习每一章节内容时,我事先编拟综合性强、能拓展、有层次,一题多变的典型例题,目标是用一道大题涵盖本章所有知识点,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复习。
通过此题的练习,复习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计算等一系列知识。因为是基础题目,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复习就能正确解答,既巩固了电学中的每个公式,又体验了成功感。再把此题拓展成两电阻串联,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布置成课后作业。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另外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题进行难点突破。例如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学生易混淆,于是设计典例:一只猴子蹲在树上和倒挂在树上它受到的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分别是什么?从而营造出快乐的氛围,学生热烈讨论,记忆深刻。
(二)落实合作学习的理念,建构“分组合作讨论交流阐述、评估”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般可记住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自己所说的70%。因此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大胆张口彼此说说本节课的概念、定律、公式、解题方法、思路等。引进竞赛机制,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对话。结果学生往往给我惊喜,讲题的能力超出我的预料。一个学生的发言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老师做不到的。复习时,当一个学生在讲台上主讲时,其余学生都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对遗漏的知识及时补充。很多学生在下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三)注重全体学生发展的理念,尝试“分层指导”策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中考复习的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通过复习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内心不歧视“差生”,表情不流露爱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进行有区别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一、 “课题式”复习课概述
“课题式”复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知的丰富资源(包括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等)为背景,以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指向,选择确定复习内容:知识面较窄、有一定针对性的研究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运用知识,获取所需的信息,最终去解释或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学习方式.[1] 这是一种主动积极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着眼于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以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重点在于处理:(1)如何将复习内容变成课题研究的过程;(2)适时引导学生作为研究者或探究者来操作复习材料;(3)以“研究创新点”培养学生在复习中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课题式”复习课过程的处理
教师处理复习内容,是自我理解并操作教学内容,并由此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处理为利于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材料.[2] 为此,教师借助“课题”处理复习内容,使得“静态”的零散的知识点变成“动态”的系统研究过程.
1. 预定课题目标,将知识点转化为研究过程
【实例1】某老师在复习“电功 电功率”知识时,设置如下目标:
①知道电能表的应用及相关的计算.
②知道转化法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通过灯泡的亮度来反映,以及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③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会对电功率进行计算和测量.
同学们通过翻书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电功、电功率等相关知识的收集和整理,教师与学生做了简单的交流,然后通过练习题开始讲练结合,很快就完成了一堂“电功 电功率”的复习.
课后,学生间相互交流:“今天老师讲的啥,一点也没有搞清楚,就是填概念,做练习,一点新意也没有,概念参考资料上多了去了,还不如我自己去整理呢!”“就是,明明都已经讲过的概念,还喋喋不休,把我的瞌睡虫都引出来了……”教师回到办公室,也是唉声叹气:“天天认真地编教学案,堂堂课讲例题纠错,可学生一点不领情,课上暮气沉沉,课后糊里糊涂,还不如早点参加中考呢……”
【分析】目标是复习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指引、激励调控的功能. 学生对于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指向不明确的课堂自然是一头雾水. 从这位教师设定的目标来看,自身并没有搞清楚复习目标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制定的目标的指向性应明确,具体而突出,所设定的动词应该是外显的行为动词,如电能表的应用和相关计算可表述为“结合实例理解测量电功和电能的仪表以及相关的计算”;对于电流做功的影响因素应该表述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其次,目标的设定应该把握住复习内容的重难点. “电功 电功率”的复习应该抓住这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制定相应的目标,电能表的使用也好、电功率的计算也罢,其目的都是通过复习让学生了解这两个物理量的定义、计算的方法、计算公式以及测量工具和方法。上述的问题就在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缺失一定的层次感,学生和教师自然无法分清楚该堂课的主线了。
【优化策略】笔者结合“课题式”复习对目标进行了以下优化.
首先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小组协作,师生共同参与,将知识板块划分,把若干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设定为一个课题,如电学部分设定为以下课题:“简单的电路”“欧姆定律”“电功 电功率”“电磁联系”四大板块,其中“电功电功率”有以下目标设定:
①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的概念,会描述电功的定义、公式、单位等,通过实验探究电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②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会描述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等,通过实验会用两种方法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结合用电器,知道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③通过两个实验的复习,掌握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学会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点评】该复习目标即课题研究目标,清晰明确,主次清楚,两条主线:一是电功的复习,二是电功率的复习. 这样,学生开展复习就有了很强的层次感.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助式学习围绕这三大目标开始研究,有知识的建构,有能力的提升,有网络体系的构建……学生对于原本很枯燥乏味的概念复习由于自主参与而显得生动. 师生的互为解答,教师提问:“同学们对于电功和电功率的复习,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黑板板书两大部分:电功 电功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两块知识体系的复习,并不断互相补充,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简单重现,而是还加强了对既有经验的补充和重组. 这样,知识点就转化为研究过程了.
2. 摒弃堆砌重复习题,引导操作探究材料
关键词: 分层导学 以诱达思 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
一、“分层导学、以诱达思”教学法的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为此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同一个教学班中有考100分的学生但同时也存在着只考30分的学生)思考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学校提出了“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展开教学的方法。老师经过精选,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置成分层次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精选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精讲,并对学生有问题的知识点设置相应题目进行精练。这样学生通过自学书本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少说甚至是不说,而对于学生不会或有疑问的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训练。
二、“分层导学、以诱达思”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学中“导学提纲”的设置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例如在电阻与变阻器的导学提纲设置。
老师演示小蜜蜂调音量大小,风扇调速器使用,自制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这些都与电阻有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什么是电阻。(教师演示)
1.导体对电流的?摇?摇 ?摇?摇?摇?摇作用叫电阻,用符号?摇?摇?摇?摇 ?摇?摇表示,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摇?摇 ?摇?摇?摇?摇,简称?摇?摇?摇?摇 ?摇?摇,用符号?摇?摇 ?摇?摇?摇?摇表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 1kΩ=?摇?摇?摇 ?摇?摇?摇Ω?摇?摇?摇 1MΩ=?摇?摇?摇 ?摇?摇?摇Ω
3.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懂、易观察的电路图研究你身边的物体电阻是大了还是小了?
实验后的结果:电阻大的有?摇?摇 ?摇?摇?摇?摇,电阻小的有?摇?摇?摇 ?摇?摇?摇
我们把?摇?摇?摇 ?摇?摇?摇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把?摇?摇?摇?摇 ?摇?摇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那你觉得是导体好呢?还是绝缘体好??摇?摇?摇?摇?摇?摇。
要是有人触电了你要不要救他?要救你打算怎么救?
活动:刚刚研究了物体有的电阻大有的电阻小,那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本92页实验探究。
猜想:电阻大小可能与?摇?摇 ?摇?摇?摇?摇有关。
要验证这些猜想,按照课本P92图15-2所示的电路,实验中通过观察?摇?摇?摇 ?摇?摇?摇反映电阻的大小。
需要的导体编号如右图。本实验应采用?摇?摇?摇 ?摇?摇?摇法。
a.铜丝b.铁比c.镍铬d.镍铬
本导学提纲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25分钟完成并投影出学生答案,让学生讲评就可以。这样不仅完成了知识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强调在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是对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让学生要能读书而不只是能读书。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本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引导说明。
思考:1.做完以上实验时,大家能否回答出一开始的演示实验小蜜蜂调音量大小,风扇调速器使用,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这些都在调什么呢?
2.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对折后接入电路,它的阻值变原来的?摇?摇?摇?摇 ?摇?摇;若把它均匀拉长一倍,则它的阻值变为原来的?摇?摇?摇 ?摇?摇?摇。
3.家里用的白炽灯灯丝如果断了,有时摇一摇又会重新接上,接上后会更亮还是更暗
4.你觉得家里的灯泡是刚开灯时容易烧断,还是工作一会儿后容易断呢?
通过这些题目练习和学生的分组讨论,诱导学生有较高的智力投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深入领会和掌握探究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技巧,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乐趣。爱因斯坦曾说:“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可见成功与失败过程都是学生非常需要去感受的。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生机会和权利又赋予了他们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在合作竞争中,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更重要的是不再让学生只会埋头苦读苦思苦想,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不仅分层掌握了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努力思考,从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引申到了生活中,特别是老师每天上课中都在用到的小蜜蜂调音量大小,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确实有用,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以诱达思
“以诱达思”,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诱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但要让学生思考什么问题呢?
1.让学生思考学习目的:一有考试结束,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交流时夸这个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只要他能认真一点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也一再地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却对学习不在意,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呢?而作为老师我是先教书好,还是先育人好呢?我想所有老师都是有共同观点的,那就是先做人而后才学习知识。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以心换心的交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定好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动力。
2.让学生思考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才可能提高学习速度与学习效率。老师应该诱导学生思考总结一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也应该让学生总结每一块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如力学要注意画力的示意图;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重视画图和识图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能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3.让学生学会反思:美国的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较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分析:按照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心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可见思考不仅是思考现有知识的结构并掌握现有知识,更应该思考这些经验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否需要改进,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可见由于学生水平的分层、知识难度的分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分层处理,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处理,从而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分层教学中又不能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以设置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而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明义.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7,12.
1要体现试题的时代性,从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题1(2013年黄冈市调考题)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 “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1),一举突破了短距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机起飞时,推力的施力物体是高速喷出的燃气
B.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获得推力的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机的惯性很大
D.飞机降落时,被阻拦索挂住后,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
试题评析“辽宁号”航空母舰是本年度最令国人振奋无比的热点话题,歼-15舰载机涉及到的都是“高、精、尖”的前沿科技知识.此题着力考查“惯性、相互作用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传统力学知识,本题既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又不打击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选材新颖,比传统考题更具教育性.选D.
2要善于挖掘素材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素材的表面
题2(2013年黄冈市调考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使用了一种反恐装置――“声炮”(如图2所示),它最高可以发出大约150分贝的声响,使人体出现痛感.下列关于“声炮”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声炮”发出的是超声波
B.“声炮”主要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
C.“150分贝”指的是音调很高
D.“声炮”附近的操作人员,戴上真空隔音耳罩要比海绵耳罩效果好
题3(2013年武汉某校模拟题)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即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的的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的的声音的音调
试题评析题干语言精练,配上图片趣味性更强,重要的是考查的知识点更多,挖掘得更深,几乎涵盖了声学的所有知识点,这应该是我们命题人员努力追求的目标.
3试题的语言表述要科学,不能存在歧义
题4(2012年黄冈市调考题)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3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获得能量原理相同的是
A.电动机B.电磁铁C.电扇D.发电机
试题评析题干中“获得能量”四个字是最后定稿时加上去的,原来并没有.如果少了这四个字,题目就不严密.“能量采集船”的原理有很多,是力学方面的,还是电学方面的呢?加上这几个字题目就很严谨了,故选D.
4试题要选择合理的知识点进行考查,不出偏题、怪题,中考不是要考倒老师和学生
题5(2012年黄冈市中考题)弧圈球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如图4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平衡力作用
C.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
D.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
试题评析乒乓球的情境学生都很熟悉,A选项考查了惯性,兵乓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选项考查了平衡力,空中飞行的兵乓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兵乓球在空中前进时不受平衡力作用;C、D考查了流体压强的知识,此选项比较抽象,所以特意在题干中加上“此时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加之图片提示,这样易于学生分析,故选D.
5试题要设置合理的梯度、合适的难度,适当拓宽深度思维的考查
题6(2012年黄冈市中考题)2011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探测器――“蛟龙号”(如图5所示)在太平洋海域成功完成5000 m深海探测.2012年6月它将再赴马里亚纳海沟挑战7000 m深海探测(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ρ取1.0×103 kg/m3,g取10 N/kg).
(1)若“蛟龙号”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2×107 Pa,则它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多少?(不考虑大气压)
(2)“蛟龙号”上一面积为50 cm2的观测窗口:在上述两种深度的探测中承受的压力增加了多少?
(3)“蛟龙号”完成任务后.漂浮在海面上,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水面,起重装置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图中P2=2P1.起吊过程中“蛟龙号”总质量为22吨,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不考虑水的阻力).
试题评析“蛟龙号”是当年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很多省市都有所涉及,多数试题考查的力学知识点比较浅显,也没有拉开学生的得分差距,这在压轴题里是不妥当的.本试题第一、二问直接计算,第三问则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识图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整道题很有梯度,体现了中考试题应有的选拔功能.
解答(1)因为p=ρgh,能下潜的最大深度
h=pρg=7.2×107 Pa1×103 kg/m3×10 N/kg=7200 m;
(2)上述两种深度的深度差
Δh=7000 m-5000 m=2000 m,
Δp=ρgΔh=1×103 kg/m3×10 N/kg×2000 m
=2×107 Pa,
ΔF=ΔpS=2×107 Pa×50×10-4 m2=1×105 N.
(3)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
t1时刻,探测器:F1+F浮=mg,可得F1=mg-F浮,
t2时刻,探测器:F2=mg,
由题知P2=2P1,
即F2v=2F1v,
所以F2=2F1,
所以mg=2(mg-F浮),
F浮=12mg=12×22×103 kg×10N/kg=1.1×105 N,
因为F浮=ρ水V排g,
所以V排=F浮ρ水g=1.1×105 N1×103 kg/m3×10 N/kg=11 m3.
6试题要选择合适的载体,重视能力立意,力求“重点知识重点考”,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题7(2012年黄冈市调考题)如图7甲所示是浴室防雾镜,其背面粘贴有等大的电热膜.使用时,镜面受热,水蒸气无法凝结其上,便于成像.表1是某型号的浴室防雾镜的相关数据.
表1面积大小总重量玻璃重量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电热膜厚度50 cm×80 cm2 kg1 kg220 V/50 Hz10 W/dm20.4 mm(1)求防雾镜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经测试,在-10 ℃环境下,正常工作2分钟,可以使平面镜的平均温度升高到30 ℃.求电热膜给平面镜的加热效率;[玻璃的比热容为0.75×103 J/(kg•℃)];
(3)如图7乙所示,小明给防雾镜电路连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R,能使电热膜的功率在原功率的25%~100%之间变化,以满足不同季节使用的需要.请求出R的最大阻值.
试题评析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计算是电学的重点知识,是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此题来源于生活,有电路知识的考查,有电热的计算,有串联电路的计算,有功率的计算,还有阅读能力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分析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比起纯粹电路图的计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素质考试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且玻璃膜的发热电路是纯电阻电路,也没有超纲,而有些以电动自行车、豆浆机、电吹风机等相关电器为题材的电学计算题就不一定合适,值得商榷.
解答(1)防雾镜正常工作的功率为
P=10 W/dm2×8×5 dm2=400 W,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PU=400 W220 V=1.82 A.
(2)正常工作2分钟,平面镜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Δt升=0.75×103 J/(kg•℃)×1 kg×40 ℃
=3×104 J.
正常工作2分钟,电热膜产生的热量为
Q=W=Pt=400 W×120 s=4.8×104 J,
加热效率为η=Q吸Q=3×104 J4.8×104 J=62.5%.
(3)电热膜的电阻为R0=U2P=(220 V)2400 W=121 Ω.
当R的阻值最大时,通过电热膜的电流最小,此时电热膜的功率最小,应为400 W×25%=100 W.
此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2=100 W121 Ω,I=1011 A,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220 V1011 A=242 Ω,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R总-R0=242 Ω-121 Ω=121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