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社区治理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8-21 09:25: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治理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治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左转待转区;直行待行区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guangzhou panyu district north road junction plane to do area set as an example, the motor vehicle to do area set conditions and form, and highly channelizing design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from two aspects discusses the motor vehicle to do to set up the influence of the area traffic capacity.

Keywords: plane intersection; Turn left waiting area; Straight waiting area

中图分类号:U41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十一五”期间,番禺区汽车保有量由2007年的13.24万辆增加到2011年的25.83万辆,增长率95.1%,年平均增长率19.0%。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使得快速膨胀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道路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交叉口范围内交通对象的行为特性较为复杂,由于不同方向交通流对时空资源的争夺,导致交叉口运行秩序混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总结阐述交叉口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条件,结合广州市番禺区大北路平面交叉口的实例应用,讨论待行区设置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改善情况。

2 国内外研究结论综述

待行区设置是作为有效的交叉口渠化措施之一,通过设置合理的待行区,提高对交叉口闲置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确定交叉口内各交通流合理的通行空间,从而使通行能力显著提高。针对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表明,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可以有效地对进入交叉口的左转车流进行组织[1]。国内学者也相应建立了左转自行车相位设置流量临界值的概念和自行车、行人提前截止时间的计算模型,为解决混合交通环境下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冲突问题提供了参考[2]。相关研究在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左转车道设置的原则、常用方式,车道的长度、宽度等问题,研究表明对左转车道进行合理偏移,将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视距[3]。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部分城市对待行区的设置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上海、杭州、南宁、柳州等地,普遍采取设置左转和直行待行区等手段进行平面交叉通优化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上海、杭州在使用左转待转区的基础上,引入直行待行区来进行交叉通组织优化。研究表明,在有条件的路口设置左转和直行待行区,路口的通行能力平均提高8% -10%左右[4].

3 待行区设置方法研究

在交通网络中,平面交叉口是整个路网中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瓶颈。通行车辆在平面交叉口处反复地分流、合流及交叉,使得该处的交通状况复杂、降低通行能力。同时,交叉口的拥堵往往由点到线,由局部向大范围加速蔓延,甚至影响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消散。可以说,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状态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态密切相关,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关键。提高平面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的措施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从工程角度,拓宽交叉口范围,增加进口道数量以使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但用地限制使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二是从管理角度,单个路口实现多相位,使相互冲突的车流在时间上分离,维护路通秩序,提高通行速度,但其长周期、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与现代节能、环保的时展理念相矛盾。

如今饱和交通流愈发成为上海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使用SCATS等先进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已难以达到一劳永逸的预期管理效果。因此合理利用交叉口内的有限空间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使用效率的最直接方法。

4 应用实例

番禺区大北路为区中心地带最繁华的城市道路,大北路交叉通流较大,由于道路两边已是成熟商铺,无法拓宽道路,必须采用渠化设计及交通组织来改善交通拥堵现象。因此,将大北路交叉口作为番禺区左转及直行待行区的试验点。经大量应用表明,直行待行区在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缓解道路通行压力上具有一定优势。

图1 番禺区大北路与禺山大道交叉口俯视图

由于本交叉口空间较为充裕,可在四个方向分别设置左转及直行待行区,使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秩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经观测,目前未对相邻路口造成负面影响。经路口观测,四个方向左转及直行通行能力提高率为20%-30%。

5 结语

为了解决交叉口机动车等待时间过长造成拥堵的弊端,可酌情在路口区域较大的平面交叉口设置左转或直行机动车待行区,以充分利用时空资源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小信号周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和延误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Shebeeb, Ousama. Safety and efficiency for exclusive left-turn lanes atsignalized intersections[J].

[2]景春光,王殿海.典型交叉口混合交通冲突分析与处理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 2004

篇2

关键词:社区管理;精准定位;精细管理;模式

1 油田社区的现状与特点

油田社区从2003年以来陆续通过中石化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社区管理得到规范,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中心具有二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在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绿化、供暖等设施得到全面改造,供暖能力大幅提高,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推进,为社区跟随主业单位“上前线”拓展服务市场提供了机遇。但社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人工成本高、职工是从油田主业剥离出来的,住宅小区大都是老旧小区,成为收费改革的一大难点。 物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与城市成熟物业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

2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 只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需要的产品”,“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具有经济效益”。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要依据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着眼于全过程精细控制,结合油田社区服务实际,抓好“定位、服务、管理”关键点。

2.1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内涵

质量控制模式包括指精准定位 、精确服务、精细管理。 精准定位针对决策过程,关键是根据自身优势,选定风险小、效益稳定的项目,并选定简约、高效的管理机制;精确服务针对服务过程,重点是强化服务时间、内容、过程的精确性;精细管理针对管理过程,是以精简为基础,细节为抓手,优化员工、费用、质量控制,保障经营效益最大化。

2.2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涉及决策、管理、服务三大过程,是组织体系与关键点的有机结合。 组织体系的核心主要职责是整合资源、统筹管理、协调工作,是保证服务质量并获取最佳效益的支柱。

3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运行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运行严格按照精准定位、精确服务与精细管理 3 条主线展开。

3.1 精准定位

本着发挥优势、降低风险、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思路,以油田矿区为基地,以油田企业为依托,拓展外部市场。(1)找准发展方向。拓展油田便民服务项目。以文明和谐小区创建为依托,以设施维修和商饮服务为着力点,推进家政服务。拓展城市社区服务项目。(2)优选服务项目。拓展小区设施维修与特色商饮服务项目。以小区设施维修改造和住宅内水、电、暖维修,带动油田社区家政服务,强化区域特色商饮服务。(3)优化项目管理。实行简约化管理。 油田社区物业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 为了保证小区设施维修和室内水、电、暖维修质量,建立基建维修站,承诺服务部等专业化队伍,便民餐饮服务实行双轨制管理。

3.2 精确服务

社区主要承担着辖区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垃圾清运、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安保管理、冬季锅炉供暖、社区居委会等服务工作,提供的是特殊产品,不能预制和储藏,必须根据业主的服务需求,严格按订单及时准确地提供服务,需快速响应与标准化作业为支撑。(1)服务订单化。辖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卫一日两扫,全天保洁,提供供暖服务等。业主室内水电暖维修,一旦接到顾客求助,需在指定时间内上门提供服务。(2)响应快捷化。日常服务责任到岗。 小区物业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依托环卫保洁责任区,将绿化养护、公共设施

维护等一并纳入责任区管理,形成完整的网格体系。临时服务集中管理。 分片成立专业化的水、电、暖维修服务队伍,设立热线电话,24h 接待辖区居民求助,接到服务求助,最快时间内提供上门服务。常用物资快速供给。(3)服务标准化。强化“三定”工作。 合理定岗,明确定则,科学定额。 细化岗位分工,工作实现无缝对接,不出现职责真空。 深入现场实地观察、测量和试验,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完善服务规范。 注重服务要求的细化、量化、简,推行标准化服务。

3.3 精细管理

以 PDCA 循环闭合管理为主线,以流程化、表单化清晰管理为核心,推进内部管理精细化。主要着力点是用工、费用、质量控制。(1)用工精心挑选。完善用工激励机制。修订完善涉及劳动用工及薪酬待遇的规定,完善技术骨干培育机制。 鼓励单位向外部市场输送人才, 对积极培训输送人员到外部市场的基层单位补充部分劳务费用。完善项目岗位用人机制。 技术骨干以派遣为主,安保管理以外包为主,环卫保洁等岗位员工以主业单位职工家属为主。

(2)费用精打细算。油田社区服务管理规模化。 将基层单位进行整合,优选人员配置,优选服务方案,力求成本最小化。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常态化。 以比学赶帮超、“改善经营管理”建议、QC 小组活动为抓手,推进生产经营高效化。(3)质量精益求精。抬高服务标准。制定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保障“环境花园化、秩序优良化、服务一流化、行为文明化”。加强质量监测。如冬季锅炉供暖,选择有代表性的住宅,进行室内温度跟踪监控,根据反馈数据,调整供暖锅炉给煤量,通过调整管网阀门等手段,缩小区域之间的供暖差异。严格现场质检。在作业时段进行巡检,每天抽检,覆盖所有生产班组。

4 结束语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着眼于精准定位、精确服务、精细管理,把社区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到关键控制点,在服务实践中得到有效检验。该模式是在社区服务依托于油田企业特定环境,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全球定位系统GPS;矿井地面控制测量;控制网精度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GPS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矿山地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

1.测区概况

古城矿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李高乡,行政区划隶属屯留县和长子县共同管辖,地理位置:东经112°47′54″~112°59′34″,北纬为36°10′10″~36°18′07″,测区面积约为157平方公里。

测区地形属高原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地势较为平坦,特征为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9℃,年平均降雨量为583.9mm。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14-16m/s。冻土期为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最大冻土深度为75cm。

测区分布有数十个大小村庄、厂矿、养殖厂等,大部分为农作物耕地,场区道路四通八达,多数为年久失修的沥青、沙石、大车路等,208国道由北向南从测区东部通过,通行较为便利。另外移动电话通讯覆盖整个测区,异常发达。

2.GPS矿井地面控制测量

2.1GPS控制测量方案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对古城矿区进行地面控制测量网的布设和测量,根据矿区地形特点,分两级建立测量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为GPS D级,控制点均匀地分布在矿井井田附近,点位选在视野开阔、易于扩展、土地坚实的制高点上,同时要考虑埋石后易于长久保存与使用方便;二级控制网以满足矿井建设和生产需要,参照《煤矿测量规范》,按照近井点的要求布设,等级为GPS E级。

2.2GPS接收机的选择

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古城矿井建立了矿区D级、E级GPS控制网,根据矿区实际情况,GPS测量的接收机可选用南方测绘公司9600型单频静态GPS接收机,该设备静态测量标称精度:水平方向5mm+1ppmXD,垂直方向10mm+2ppmX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满足GPS D级、E级测量要求。

2.3GPS选点原则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无需相互通视,而且控制网的图形结构比较灵活,为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靠地保证测量成果精度,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测量控制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再确定适宜的观测站位置。GPS点的选点原则是:观测站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微波站、高压线等);视野开阔,点的周围便于操作和安置接收设备;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观测站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点位选定后,按规定绘制点之记,内容包括点位及略图、交通等情况。为保证GPS点能在地面或建筑物顶部长期保存,必须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标石,标石尺寸规格严格执行规程要求,标石的顶部中央嵌一金属标志且要注记GPS点的等级、时间及完成单位。按照古城矿井生产和建设需要,依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各GPS点布设于生产矿井附近或长远规划建设的地方,以直接满足煤炭生产和建设的需要。

2.4GPS网观测方法

GPS测量采用相对定位方法,即在多个点上设置接收机,作同步观测,确定各点的相对位置,在满足可靠性、精度、效率的前提下,将同步图形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为了保证矿区GPS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静态定位模式,同步图形的连接采用边连接方式构网,以进行同步图形闭合条件、异步图形闭合条件以及复测边检验,这样的构网方式具有良好的几何强度、可靠性指标及效益指标。

2.5GPS数据处理

GPS数据处理包括:基线向量的解算及GPS网的平差两个方面,基线解算前,对外业资料进行检查和验收,检验项目包括:测站数据;观测数据文件;基线简表;同步环闭合差检验;异步环闭合差检验;重复基线较差检验等,对不合格数据及时组织返工补测,以确保外业成果准确无误。基线解算模式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解算成果采用双差固定解。

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对GPS控制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即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GPS控制网按自由网进行平差,先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处理由于多余观测误差而引起的网内不符值,以反映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提供各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的基础上,进行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维约束平差和三维约束平差,联测的已知控制点数5个,平差结果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长度、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规范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控制网精度指标统计

古城矿首级控制网(GPS D级)根据规范要求与高等级控制网点联测,点数不少于3个的要求,利用古城矿区已有的1:1万地形图,对已有控制点的等级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确定以:连家庄(I等)、招圪堆(GPS C级)、东史(GPS C级)、李高(GPS C级)、北郜(GPS C级),五个点为平面坐标起算点。新选GPS D级点7个,加上原有国家四等点“航校”,共8个,此次D级观测点共13个,平均边长5-10公里。二级控制网采用在首级控制网GPS D级网点的基础上,布设独立观测边构成三角形网,共布点11个,均为埋石点,其中古城矿区主斜井工业场地4个,副井工业场地4个,桃园风井场地3个。点位的选、埋,根据古城煤矿建设管理处的生产和建设需要,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进行,布设于生产矿井附近,以便于生产建设使用。

篇4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序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22-01

如何对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情快速评估,合理进行有效抗生素治疗,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笔者于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诊治CAP患者8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7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内科门诊收治的病人,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2-63岁,平均37.5±11.8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39.5±12.4岁。两组患者年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按需要均给予一般的退热、祛痰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实验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NS100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3-5 d,病情明显改善后,改为口服左氧氟沙星片200mg,2次/d,疗程11 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NSl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11 d。

1.3 CAP改口服序贯治疗的标准 (1)呼吸频率≤24次/min,并24 h内未再升至30次/min以上;(2)体温90%;(4)白细胞计数正常,能充分进食;(5)胸部x片无加重表现并于48 h后恢复稳定。

1.4 疗效判定 疗程结束后根据卫生部2004年颁发的《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痊愈:(1)发热咳嗽等症状缓解;(2)肺部音消失;(3)血白细胞正常;(4)痰标本细菌培养阴性。显效:上述4项中任何3项完全恢复正常。进步:上述4项中有缓解但不明显,不足3项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1 d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92.8%(39/42),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综合比较 治疗组抗生素的使用费用,总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留观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门诊观察一院外口服序贯治疗模式与门诊观察全程静脉滴注抗生素模式,其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门诊观察一院外口服序贯治疗模式在抗生素的使用费用、留观时间和总治疗费用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篇5

[关键词]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社区;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3-0221-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3.19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日益成熟,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大大下降,再加上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1,2],以上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按病理生理分期为心力衰竭易患期(A期),一般情况心脏结构及功能已经有所改变的心力衰竭(B、C、D期)患者是患者本人、家属及临床医师最关注的,这部分人群病情重,医疗消耗高,生活质量差。因此建立心力衰竭预防的阶段上更应着眼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从“未病”抓起,才能从根本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根据体检和来院诊治病人,发现有心力衰竭危险因素(A期)患者建立档案,共选取心力衰竭A期患者600例,完成随访600例,其中高血压病64.50%、吸烟60.83%、糖尿病2型35.83%、冠心病32.00%、高脂血症29.00%、肥胖10.83%。所有患者分属6个社区服务中心,按抽签方式选取3个社区有医院指导,作为干预管理组,其余3个社区医院不指导作为非干预管理组。

1.2方法:(1)干预管理组303例,年龄39~89岁,平均(69.37±17.62)岁,男155例,女148例。医院指导社区对心力衰竭A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危险因素评估及防治方案制定,随访管理3年。每月患者复诊一次,测量体重、心率、血压等评估,1个月电话随访1次,2个月家访一次,3个月患者座谈会一次,6个月进行实验室、心脏B超等检查。(2)非干预管理组297例,年龄40~88岁,平均(68.67±16.73)岁,男153例,女144例。医院不指导社区医生管理,为自然的非管理组。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版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干预3年后心力衰竭防治知识、行为状况比较:干预管理组患者随访管理3年后在心力衰竭防治知识掌握、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限酒)、体育运动、戒烟、按时服药方面比干预管理前和非干预管理组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干预3年后心率、血压、BMI、血脂、血糖情况比较:干预管理组患者随访管理3年后在心率、血压、体质指数、血脂、血糖的控制较干预管理前和非干预管理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干预3年后心功能、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干预管理组患者随访管理3年后心功能Ⅰ级患者为98.35%,而非干预管理组为84.85%,干预管理组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分别达0.10%、0.07%,而非干预管理组分别达8.75%、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医生对有可能发展成为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全面评估,严格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因素是心力衰竭预防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减少是阻断心力衰竭发生的关键。新近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提示在心力衰竭出现前,调整生活方式对预防心力衰竭有重的意义[3]。已有研究表明[4]吸烟是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加快心力衰竭的发生;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心肌病或者加快心力衰竭的病程,建议存在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喝高度酒或者改喝少量低度酒;肥胖是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SMC[5]对高血压饮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n,DASH)与心力衰竭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做了一项前瞻性研究。36019例48~83岁健康女性(无心力衰竭、无糖尿病、无心肌梗死)使用DASH菜单是以低脂、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为主的餐单,并辅以含高镁、高钾及高钙质、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组合而成。经过7年的随访443位(1.2%)女性发生心力衰竭,其中415例患者住院治疗,28例患者在心力衰竭首诊时死亡,严格按照DASH食谱的女性比未按照DASH食谱的女性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37%。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ysicians' Health Study)[6]对平均年龄54岁的健康男性人群,随访26年,研究6年良好生活方式(体重指数

北欧的辛伐他汀生存试验(4S)观察了4444例有高脂血症的心肌梗死病史者,证明调脂治疗不仅使各种原因的病死率降低,而且使心力衰竭的危险性降低20%[8]。PROGRESS[9](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rcurrent Stroke Study)研究显示:使用培哚普利降压后与安慰剂相比,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率亚洲人下降39%,西方人下降22%,参与研究的亚洲人中因心力衰竭病死率或住院率下降60%,该研究明确表明降压对预防心力衰竭的显著作用。本研究干预管理组患者心率、血压、体质指数、血脂及血糖的控制较非干预管理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预防心力衰竭(STOP-HF)研究[10],对有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血管专家指导社区初级保健医生予以干预防治。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防治。干预5年提示:干预组左心室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因此,早期防治危险因素,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起到预防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也有研究表明在社区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健康教育与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环节,患者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掌握自我管理技巧,提高服药依从性,才能减慢心力衰竭病程发展[11]。本研究也提示了社区控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可预防心功能不全发生。

本作者于2008年起开展了医院与社区联合进行慢性心力衰竭专病规范化防治的研究[12],该项目是对慢性心衰C、D期患者随访患者1年,结果表明,医院社区联合组患者一级终点事件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急诊率、恶化率,明显低于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11%、18.15%、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ESC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version 2012).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33:1635C170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8-122.

[3]Rifai L, Pisano C, Hayden J, et al. Impact of the DASH diet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 Proceedings,2015,28(2):151-156.

[4]Xiankai Li, Jue Li, Thach N, et al. Effect of stations and calcium channel biockers on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958 chines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fter 13 months of follow-up[J]). Health sic,2007,53:226-233.

[5]Levitan EB, Wolk A, Mittleman MA. Consistency with the DASH diet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a contemporary elderly cohort. The 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J]. Arch Intern Med,2009,169:851-857.

[6]Djousse L, Driver JA, Gaziano JM. Relation between modifiable lifestyle factors and lifetime risk of heart faulure[J]. JAMA,2009,302:394-400.

[7]Kalogeropoulos A, Georgiopoulou V, Kritchevsky SB, et al. Epidemiology of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a contemporary elderly cohort.The health,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J]. Arch Intern Med,2009,169:708-715.

[8]Kjekshus J. Pedersen TR, Olsson AG, et al. The effects of simvastatio on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 Card Fail,1997,3:249-254.

[9]Arima H, Anderson C, Omae T, et al. Perindopril-based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reduces major vascular events in Asian and Western participa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PROGRESS trial[J]. J Hypertens,2010,28:395-400.

[10]Collier P, Watson CJ, Waterhouse DF, et al. Progression of 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in a popolation at risk for heart failure: A substudy of the STOP-HF (St Vincent's Screening to Prevent Heart Failure) trial[J]. Euro J Heart failure,2012,14(9):957-964.

[11]Koslis TB, Davis BR, Guller J, et al. Prevenlion of heart Failure by antihypertantion drug treatment in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tion. SHEP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J].JAMA,1997,278:212-216.

篇6

关键词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伊犁河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1-01

设施农业作为一项高效农业,在伊犁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发展到连户连片成区、成基地发展。但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生种类不断增加,危害逐年加重,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灰霉病、疫病、菜蚜、斑潜蝇、叶螨、小菜蛾、菜青虫等常年维持在中等发生水平。

1 病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多年的调查,伊犁河谷早春设施农业病虫害主要有番茄叶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脐腐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炭疽病、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豆角灰霉病、斑潜蝇、蚜虫、叶螨、白粉虱等,发生最重的是番茄叶霉病,病棚率100%,发病株率30%以上,重病田发病株率可达90%。

2 防治措施

对于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把病害发生控制在初始阶段,大棚内要及时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同时,要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种植,病株、病叶及时清除烧毁,减少菌源[1]。喷药时可推广应用烟雾机进行喷雾,降低温棚的湿度,以缓解病害的发生。

2.1 农业和生态防治

2.1.1 选用抗(耐)病虫良种。选择适合本区域栽培条件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增强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目标。

2.1.2 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1.3 及时清洁田园。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深翻整地,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及病残体,清除棚内和棚间杂草,减少病虫传播的中间寄主,减少病虫危害。

2.2 物理防治

2.2.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将光的波段、波的频率设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诱集害虫,灯外设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接虫袋内杀死害虫。通过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进一步控制害虫田间发生量,实现安全控害。

2.2.2 黄板、蓝板诱杀。利用害虫对一些光谱的趋性和负趋性诱杀趋避害虫。如利用黄板诱杀斑潜蝇、茶黄螨 粉虱、蚜虫等害虫;利用蓝板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利用银色地膜趋避蚜虫等。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顶部,放置密度300~450块/hm2,色板一般选20 cm×30 cm大小,当色板粘满虫子时,可涂机油继续使用。在害虫发生高峰期,1块黄板每天可诱集有翅蚜150头、蓟马成虫200头左右、烟粉虱及白粉虱220头左右。

2.2.3 防虫网诱杀。防虫网的防虫原理是以人工构建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在保护地应用防虫网进行蔬菜栽培,能达到较好的防虫保菜效果,特别在夏秋季蔬菜害虫旺阶段应用防虫网全程覆盖,能有效隔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主要蔬菜害虫,大大降低防治这些害虫的农药用量,而且可减轻蚜虫传播病毒病的危害,使栽培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2.2.4 高温闷棚。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进行,在准备闷棚的前1 d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闷棚在晴天进行,当温度上升到45 ℃时开始记时,连续2 h保持在45 ℃,最高不得超过47 ℃,温度过高可回苫遮光降温。闷棚2 h后,从棚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使室温缓慢下降。高温闷棚1次,可控制黄瓜霜霉病,同时还可闷死部分白粉虱。

2.3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农抗120和多抗霉素等进行防治。用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用多抗霉素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用农抗120防治叶霉病、苗期病害[2-3]。

2.4 化学防治

2.4.1 生理性病害防治。生理性病害主要由温度肥水的管理不当而引起。蔬菜施肥要注意营养平衡,增加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预防缺素症发生。如西红柿果实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土壤供钙不足时,果实容易发生脐腐病。因此,在西红柿结果期要喷施一些氯化钙、过磷酸钙、氨基酸钙等钙肥以满足西红柿对钙素的需要。

2.4.2 叶霉病、早疫病、霜霉病和灰霉病防治。前期要用保护性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如用80%大生―M45、天达2116预防,治疗性杀菌剂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金雷多米尔、稀酰玛琳、甲霜灵、阿米西达、霉多克、世高、好力克等,也可选用6.5%甲霉灵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用10%百菌清、10%速克灵烟剂熏烟进行防治。

2.4.3 白粉病防治。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硫胶悬剂300~400倍液、敌力康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4.4 黄萎病防治。种籽用福尔马林150倍液浸泡60 min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60 min。与粮食作物轮作5~6年,定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根,缓苗后用同样药剂灌根2~3次,每隔7~10 d灌根1次。也可用松酯酸铜、施特灵等进行防治[4]。

2.4.5 疫霉病防治。育苗时用0.3%瑞毒霉(25%可湿性粉剂)或瑞毒铜喷洒苗床;定植时用上述药剂蘸根;辣椒盛花初果期,当5 cm地温达到25 ℃时,每隔7~10 d或每次灌水前1~2 d,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锰锌1 000倍液灌根,每株药液用量50~80 mL,共防治3~4次。

2.4.6 病毒病防治。病毒病可通过蚜虫传毒,也可通过抹芽、打杈等田间作业时接触传播。一是及时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威等药剂防治蚜虫,减少蚜虫传毒机会;二是注意在田间先对健康植株实施抹芽、打杈等作业,然后再对病株实施作业,减少接触传播机会;三是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用植病灵1 000倍液,或病毒A 500倍液,或病毒必克800倍液进行交替喷雾防治,必要时与防治蚜虫的药剂混合喷雾防治,7~10 d喷防1次,控制病害流行。

2.4.7 斑潜蝇、蚜虫和白粉虱防治。利用其趋黄性诱杀成虫,用硬纸板做25 cm×40 cm的黄色板块,上涂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挂入棚内,悬挂密度450块/hm2以上,机油每7~10 d涂1次。也可用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阿维菌素、苦参碱、菜喜、催杀、艾美乐、阿维毒死蜱等进行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田坤发.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00(5):16-17.

[2] 杨月.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4):23-24.

篇7

论文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和谐社区的基本途径。如何搞好社区治理,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发展,社区治理主体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区业主是构成社区的基本元素,在社区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今的业主与以往的居民并不相同,对他们的管理、组织等遇到了新问题。所以应根据新情况,给社区业主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使业主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社区治理。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城市社区建设这一概念是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努力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形成,配合人们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重塑‘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1](p2)在新形势下,对社区的管理不能沿袭以往的方法,由此产生了社区治理这一理念。社区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多元化,这就把社区业主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一、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发展趋势

“治理”这一提法有其独立的丰富内涵:“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政策结果不是中央政府行为的产物,中央可以通过一种法律,但是在随后执行的过程中,它要与地方政府、保健机构、自愿部门、私人部门等发生互动关系,相应,后面这些制度间相互间也要发生互动。中央政府的凌驾地位不存在了,政治体系日益分化,我们生活在‘没有中心的社会’,即以多个中心为特征的多中心国家中。政府的任务是使社会——政治活动具有能动性,鼓励出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和分配服务的安排。这种新的互动模式种类众多,例如自我管制和相互管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管理以及有企业家精神的合资企业。社会——控制论研究方法强调了处于中心的行动者进行管理时所受的限制,声称不再有单一的主权权威,替代它的是:每个政策领域特有的多种行动者;这些社会——政治——行政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的目标;界限模糊的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自愿行动部门;行动、干预以及控制方式的多样化和新出现的方式。治理成了互动式的社会——政治管理方式的结果。[2](p92-94)近年来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要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政府管理。“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或政府管理(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or government management)。而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等都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治理(governance),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3](p12)治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的主要特征有:“1.政府理念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2.公共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3.公共治理的研究对象有了巨大的扩展;4.公共治理机制和手段的巨大变革。”[4](p91-92)社区治理的理念来源于公共治理理念,以往是政府作为单一的社区管理主体,而现在由于政府理念的转变,使得治理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使除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部门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同主体在对社区事务的管理中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互合作,共同为社区建设出力。如果这一套治理体系能够良好运作,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一新治理模式起步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一边摸索一边前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治理主体之间职责界限模糊,甚至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社区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

(一)社区业主与以往的社区居民的比较。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区业主,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商品化之后购买房屋全部产权的购房者。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拆除旧房屋建造新房屋则是旧城改造的主要内容。新建的住房大都是商品住宅小区,城市里的社区基本上就是以这些商品住宅小区为主。小区业主与以往的社区居民相比,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以往的社区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大都是单位福利分房性质,居住在一起的居民一般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彼此非常熟悉;现在的小区是商品化住房,业主购房都是个体行为,业主之间互相不认识。

2.以往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机构对社区进行管理,而现在这些机构已经淡化,应运而生的业主委员会担负起了管理社区业主的责任。

3.以往社区的公共服务由单位统一提供,现在住宅小区的公共服务由物业公司提供,物业公司根据其工作内容和性质向业主收取物业管理费。

可见,从传统社区向住宅小区的转变,不仅是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更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前实行的以“单位制”为主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社区形式作为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存在的问题。

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社区业主提出了要求。社区业主作为跟社区部门、物业公司具有平等地位的治理主体,理应很好地发挥自己在社区中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社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及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矛盾很大,此类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从上面总结的社区业主与以往社区居民的不同点中可以看出,现在的社区业主之间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总是很忙,人情淡漠,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其他成员更是不会主动去结识交往,这就造成了社区业主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把自己当成社区治理主体的觉悟。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是社区自治发展的标志,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而且业主委员会是民间性组织,号召力似乎不强,许多业主对于委员会的职能性质都不了解,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就更无从谈起了。物业公司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也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目前社区里的矛盾问题,最集中的就是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业主认为物业公司在收取了较高的物业管理费之后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于是拒绝缴纳以后的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则认为他们收取的管理费都不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了,这样一来,后果一般是物业公司不再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业主深受其害。

(三)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

矛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么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既然前面已经提出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业主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与物业公司及其他社区部门有着平等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发挥出业主应有的作用,这促使我们对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进行反思。

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社区治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必然要经历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很多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综观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模式或三个阶段:1.行政型社区——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模式。2.合作型社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的治理模式。3.自治型社区——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型的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5](p136-137)在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社区业主对自身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社区管理模式中,社区居民是被管理者,是接受政府管理的一群人,人们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对管理者的依赖。现在的社区没有了所谓的上级管理者,更多的是靠自己进行管理。而靠自己进行管理,又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不管理,对公共事务不闻不问,至于私人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别人也无权过问。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社区业主对社区事务的普遍不关心,即使出现了会影响到自身利益的问题,只要他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从众心理在这里起到了很大作用。还有就是单位制解体,尽管凸显了人们的自主性和个性,但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不紧密,住在同一个社区的人们缺乏内聚力,对社区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也就不足为奇了。业主委员会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业主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其根源还是前面提到的社区业主之间缺乏内聚力。同时,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界限模糊,对自己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责任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的原因。

问题的产生也许是在磨合期间无法避免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过渡的关键。既然现在社区业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作用,那就应该在实践中将其定位在一个还不能够达到治理主体水平,但正在向着治理主体前进的位置。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将业主群体往治理主体的方向引导,并让其认识到社区事务与自身利益有着密切关联性。

三、努力引导社区业主发挥其治理水平

将社区业主放在一个还不能够达到治理主体水平,但正在向着治理主体前进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业主向治理主体引导。

(一)强化业主委员会在社区中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上级机构管理社区居民,而且人们的思想方式受其影响很深。既然这样,完全可以顺应这一思维方式,提高业主委员会的地位,强化其作用。业主委员会虽然是民间性组织,也不是对社区的业主进行上对下的管理,但它是代表业主利益的组织,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强调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功能,委员会是通过民主程序推选出来的业主代表组成的,跟大家是同样平等的身份,这就不会出现以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业主们有什么困难,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委员会反映,委员会帮助业主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业主委员会可以填补在没有了传统管理者之后人们心理上的缺失,业主们通过委员会解决了困难与问题,自然会感激业主委员会,在心理上对其产生认同后,要拥护委员会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所以,业主委员会必须强化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当业主们还对自己的治理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时,业主委员会就应该站出来,代表广大业主发挥治理主体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社区中要选出大家都信赖的、人际关系较好的、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业主代表来组成业主委员会,组成之后要建立一套业主委员会运作的规章制度,切忌三分钟热情,要切实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并一直坚持下去。其次要加强业主委员会与广大业主的联系,获得业主的支持。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困难,由于前面已经说过的一些原因,很多人都对所居住社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还是必须依靠业主委员会自身勤做工作,不能只是在产生问题和发生矛盾时,委员会才能证明其是存在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出业主委员会的存在。

(二)加强社区业主间的内聚力。

社区业主的内聚力不强,是业主不团结,对社区公共事务不关心的根源。如果在这方面有所强化,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容易。由于工作、生活上的差异,社区业主也许很难在同一时间聚集到一起,这也给他们的沟通造成了一定困难。加强业主之间的联系,可以先从老人和孩子着手。退休在家,平时无事可做的老人们完全可以加强联系和沟通,业主委员会可以组织老人们参加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加深对其他人的了解和熟悉,老人之间互相来往多了,会影响整个家庭与其他家庭的来往,慢慢地就可以把业主们联系起来。孩子们也是,平时经常在一起玩,家庭之间的联系自然就会越来越紧密。社区业主之间的联系紧密了,内聚力自然就会加强。业主们对社区公共事务就不会再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社区的大小事务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也乐意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负起自己那份责任,这样,社区业主达到社区治理主体的水平就指日可待了。要加强社区业主的内聚力,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且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二)业主应加强与物业公司的互动。

物业公司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的主流。尽管物业公司是企业,但由于其主要业务是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如垃圾清理、安全保卫、绿化维护、车辆管理等,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也在业主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物业公司是为社区业主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当前普遍存在的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很大部分还是由于物业公司自身不完善,提供的实际服务与承诺时的标准不相符,收取费用与提供的服务不相符等。由于物业管理的质量与业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上的联系,使得业主与公司之间的问题十分复杂且敏感,一旦出了问题,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致使本来也许并不严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本可以协商解决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能解决了。当前我国的物业公司发展较快,但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很突出。社区要找到一家负责任讲信用的物业公司并不容易。撇开客观因素,业主自己应该做到的,是重视最初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拟订的标准执行,如果物业公司日后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合同上规定的标准,业主应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业主应时常监督物业公司的运作,及时沟通,出了问题立刻解决,尽量不要拖延,以保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业主与物业公司的互动加强了,一些潜在的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能够被消除,双方都深入了解对方,就可以更好地合作。物业公司与业主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所以就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出现矛盾问题尽快通过协商解决。当然,企业性质的物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经济利益与提供的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也非易事,所以业主们在监督物业公司工作上必须付出更多,而一个有威信和号召力的业主委员会就可以替业主们担负起监督物业公司工作的责任,这也证明了社区里建立一个有威信有号召力、负责任,能真正代表业主的业主委员会的重要性。

(四)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外部支持。

政府是传统的社区管理主体,在当今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政府的作用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应该为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外部支持,“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政府必须协助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要解决区内居民的就业问题。为了将社区内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这三类组织统一调动起来,使之为整个社区的利益和目标而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理顺城市社区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6](p135)社区其他治理主体都是通过政府授权才可能成为治理主体的,所以政府在社区工作上起到的总领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外部支持,相当于减轻了业主的负担,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政府还应在政策和法律制定上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应该有法可依,一些社区部门目前还没有法律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部门的发展,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社区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这同样也有助于社区业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

综上所述,社区业主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在当前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实践中逐步采取措施,引导社区业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促进社区建设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浩.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滕世华.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篇8

论文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和谐社区的基本途径。如何搞好社区治理,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发展,社区治理主体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区业主是构成社区的基本元素,在社区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今的业主与以往的居民并不相同,对他们的管理、组织等遇到了新问题。所以应根据新情况,给社区业主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使业主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社区治理。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城市社区建设这一概念是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努力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形成,配合人们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重塑‘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1](p2)在新形势下,对社区的管理不能沿袭以往的方法,由此产生了社区治理这一理念。社区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多元化,这就把社区业主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一、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发展趋势

“治理”这一提法有其独立的丰富内涵:“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政策结果不是中央政府行为的产物,中央可以通过一种法律,但是在随后执行的过程中,它要与地方政府、保健机构、自愿部门、私人部门等发生互动关系,相应,后面这些制度间相互间也要发生互动。中央政府的凌驾地位不存在了,政治体系日益分化,我们生活在‘没有中心的社会’,即以多个中心为特征的多中心国家中。政府的任务是使社会——政治活动具有能动性,鼓励出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和分配服务的安排。这种新的互动模式种类众多,例如自我管制和相互管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管理以及有企业家精神的合资企业。社会——控制论研究方法强调了处于中心的行动者进行管理时所受的限制,声称不再有单一的权威,替代它的是:每个政策领域特有的多种行动者;这些社会——政治——行政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的目标;界限模糊的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自愿行动部门;行动、干预以及控制方式的多样化和新出现的方式。治理成了互动式的社会——政治管理方式的结果。[2](p92-94)近年来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要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政府管理。“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或政府管理(governmentadministrationorgovernmentmanagement)。而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等都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治理(governance),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3](p12)治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的主要特征有:“1.政府理念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2.公共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3.公共治理的研究对象有了巨大的扩展;4.公共治理机制和手段的巨大变革。”[4](p91-92)社区治理的理念来源于公共治理理念,以往是政府作为单一的社区管理主体,而现在由于政府理念的转变,使得治理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使除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部门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同主体在对社区事务的管理中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互合作,共同为社区建设出力。如果这一套治理体系能够良好运作,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一新治理模式起步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一边摸索一边前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治理主体之间职责界限模糊,甚至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社区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

(一)社区业主与以往的社区居民的比较。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区业主,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商品化之后购买房屋全部产权的购房者。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拆除旧房屋建造新房屋则是旧城改造的主要内容。新建的住房大都是商品住宅小区,城市里的社区基本上就是以这些商品住宅小区为主。小区业主与以往的社区居民相比,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以往的社区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大都是单位福利分房性质,居住在一起的居民一般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彼此非常熟悉;现在的小区是商品化住房,业主购房都是个体行为,业主之间互相不认识。

2.以往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机构对社区进行管理,而现在这些机构已经淡化,应运而生的业主委员会担负起了管理社区业主的责任。

3.以往社区的公共服务由单位统一提供,现在住宅小区的公共服务由物业公司提供,物业公司根据其工作内容和性质向业主收取物业管理费。

可见,从传统社区向住宅小区的转变,不仅是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更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前实行的以“单位制”为主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社区形式作为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存在的问题。

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社区业主提出了要求。社区业主作为跟社区部门、物业公司具有平等地位的治理主体,理应很好地发挥自己在社区中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社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及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矛盾很大,此类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从上面总结的社区业主与以往社区居民的不同点中可以看出,现在的社区业主之间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总是很忙,人情淡漠,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其他成员更是不会主动去结识交往,这就造成了社区业主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把自己当成社区治理主体的觉悟。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是社区自治发展的标志,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而且业主委员会是民间性组织,号召力似乎不强,许多业主对于委员会的职能性质都不了解,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就更无从谈起了。物业公司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也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目前社区里的矛盾问题,最集中的就是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业主认为物业公司在收取了较高的物业管理费之后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于是拒绝缴纳以后的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则认为他们收取的管理费都不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了,这样一来,后果一般是物业公司不再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业主深受其害。

(三)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

矛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么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既然前面已经提出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业主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与物业公司及其他社区部门有着平等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发挥出业主应有的作用,这促使我们对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进行反思。

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社区治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必然要经历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很多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综观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模式或三个阶段:1.行政型社区——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模式。2.合作型社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的治理模式。3.自治型社区——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型的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5](p136-137)在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社区业主对自身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社区管理模式中,社区居民是被管理者,是接受政府管理的一群人,人们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对管理者的依赖。现在的社区没有了所谓的上级管理者,更多的是靠自己进行管理。而靠自己进行管理,又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不管理,对公共事务不闻不问,至于私人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别人也无权过问。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社区业主对社区事务的普遍不关心,即使出现了会影响到自身利益的问题,只要他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从众心理在这里起到了很大作用。还有就是单位制解体,尽管凸显了人们的自主性和个性,但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不紧密,住在同一个社区的人们缺乏内聚力,对社区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也就不足为奇了。业主委员会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到业主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其根源还是前面提到的社区业主之间缺乏内聚力。同时,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界限模糊,对自己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责任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的原因。

问题的产生也许是在磨合期间无法避免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过渡的关键。既然现在社区业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作用,那就应该在实践中将其定位在一个还不能够达到治理主体水平,但正在向着治理主体前进的位置。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将业主群体往治理主体的方向引导,并让其认识到社区事务与自身利益有着密切关联性。

三、努力引导社区业主发挥其治理水平

将社区业主放在一个还不能够达到治理主体水平,但正在向着治理主体前进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业主向治理主体引导。

(一)强化业主委员会在社区中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上级机构管理社区居民,而且人们的思想方式受其影响很深。既然这样,完全可以顺应这一思维方式,提高业主委员会的地位,强化其作用。业主委员会虽然是民间性组织,也不是对社区的业主进行上对下的管理,但它是代表业主利益的组织,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强调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功能,委员会是通过民主程序推选出来的业主代表组成的,跟大家是同样平等的身份,这就不会出现以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业主们有什么困难,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委员会反映,委员会帮助业主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业主委员会可以填补在没有了传统管理者之后人们心理上的缺失,业主们通过委员会解决了困难与问题,自然会感激业主委员会,在心理上对其产生认同后,要拥护委员会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所以,业主委员会必须强化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当业主们还对自己的治理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时,业主委员会就应该站出来,代表广大业主发挥治理主体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社区中要选出大家都信赖的、人际关系较好的、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业主代表来组成业主委员会,组成之后要建立一套业主委员会运作的规章制度,切忌三分钟热情,要切实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并一直坚持下去。其次要加强业主委员会与广大业主的联系,获得业主的支持。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困难,由于前面已经说过的一些原因,很多人都对所居住社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还是必须依靠业主委员会自身勤做工作,不能只是在产生问题和发生矛盾时,委员会才能证明其是存在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出业主委员会的存在。

(二)加强社区业主间的内聚力。

社区业主的内聚力不强,是业主不团结,对社区公共事务不关心的根源。如果在这方面有所强化,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容易。由于工作、生活上的差异,社区业主也许很难在同一时间聚集到一起,这也给他们的沟通造成了一定困难。加强业主之间的联系,可以先从老人和孩子着手。退休在家,平时无事可做的老人们完全可以加强联系和沟通,业主委员会可以组织老人们参加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加深对其他人的了解和熟悉,老人之间互相来往多了,会影响整个家庭与其他家庭的来往,慢慢地就可以把业主们联系起来。孩子们也是,平时经常在一起玩,家庭之间的联系自然就会越来越紧密。社区业主之间的联系紧密了,内聚力自然就会加强。业主们对社区公共事务就不会再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社区的大小事务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也乐意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负起自己那份责任,这样,社区业主达到社区治理主体的水平就指日可待了。要加强社区业主的内聚力,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且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二)业主应加强与物业公司的互动。

物业公司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的主流。尽管物业公司是企业,但由于其主要业务是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如垃圾清理、安全保卫、绿化维护、车辆管理等,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也在业主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物业公司是为社区业主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当前普遍存在的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很大部分还是由于物业公司自身不完善,提供的实际服务与承诺时的标准不相符,收取费用与提供的服务不相符等。由于物业管理的质量与业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上的联系,使得业主与公司之间的问题十分复杂且敏感,一旦出了问题,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致使本来也许并不严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本可以协商解决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能解决了。当前我国的物业公司发展较快,但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很突出。社区要找到一家负责任讲信用的物业公司并不容易。撇开客观因素,业主自己应该做到的,是重视最初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拟订的标准执行,如果物业公司日后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合同上规定的标准,业主应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业主应时常监督物业公司的运作,及时沟通,出了问题立刻解决,尽量不要拖延,以保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业主与物业公司的互动加强了,一些潜在的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能够被消除,双方都深入了解对方,就可以更好地合作。物业公司与业主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所以就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出现矛盾问题尽快通过协商解决。当然,企业性质的物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经济利益与提供的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也非易事,所以业主们在监督物业公司工作上必须付出更多,而一个有威信和号召力的业主委员会就可以替业主们担负起监督物业公司工作的责任,这也证明了社区里建立一个有威信有号召力、负责任,能真正代表业主的业主委员会的重要性。

(四)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外部支持。

政府是传统的社区管理主体,在当今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政府的作用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应该为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外部支持,“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政府必须协助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要解决区内居民的就业问题。为了将社区内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这三类组织统一调动起来,使之为整个社区的利益和目标而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理顺城市社区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6](p135)社区其他治理主体都是通过政府授权才可能成为治理主体的,所以政府在社区工作上起到的总领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外部支持,相当于减轻了业主的负担,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政府还应在政策和法律制定上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应该有法可依,一些社区部门目前还没有法律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部门的发展,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社区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这同样也有助于社区业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

综上所述,社区业主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在当前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实践中逐步采取措施,引导社区业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促进社区建设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浩.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滕世华.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