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8篇

时间:2023-08-21 09:25: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

篇1

患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因急起神志改变、言语障碍1小时于2009年2月20日住入当地医院。明确诊断:左丘脑出血、脑积水。经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后V-P分流术。住院中经神内、神外、ICU多个病房抢救诊治:先后突发两次室颤、心脏骤停,均经心肺复苏、电除颤抢救成功。于同年4月30日病情稍稳定出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低钾血症。接着5月3日住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为:致心侓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心脏扩大、右室壁瘤形成、心律失常、心功能2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脑出血恢复期。经积极对症治疗病情好转,但拒绝安装心脏除颤仪于同年6月2日出院。转入我院专科。入院体查:T36.5℃、P60bpm、R20bpm、BP130/80mmHg,发育营养良好,嘴角歪斜、语言不清、行走不稳,偏瘫步态;瞳孔等大、等圆,双肺无特殊;心界扩大、心率不齐、频发早搏;右上、下肢肌力下降5/6级。入院检查: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0.6,主动脉结突出。心电图示:窦律68次/分,偶发室早,ST-T改变,V1-4可见Epsilon波。Holter示:平均心律68次/分、最小57次/分、最大92次/分、频发多源室早(部分呈二、三联律)伴短阵室速,不完全右束支阻滞,V1-4见Epsilon波,T波改变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见图1,图2。血生化、甲状腺功能、血脂均正常范围,血钾3.2mmol/L低。

图1 右室心肌病动态心电图

图2 右室心肌病心电图

心彩超示:RVD55mm(右室增大)、AO31mm(主动脉增宽)、RAS35mm、右室心尖部局部向外膨出38×28mm(右室壁瘤)、LAS33mm、LVD38mm。EF76%、FS44%。提示:右室增大,主动脉硬化,右室室壁瘤形成,见图3。临床资料均支持湘雅附二院诊断。对此治疗予:抗栓-阿司匹林+波利维、扩血管-硝酸盐类、降压-拜心同+缬沙坦+比索洛尔、护心-曲美他嗪、调脂-阿托伐他丁及补钾、镁,静脉给中、西药疏通循环等对症治疗。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积极康复训练:康复技师肢体按摩、语言训练、肢体锻炼等。

图3 右室心肌病入院时心脏 转贴于

患者经以上诊治后主动多次来我院求治,先后于2009年6月、2009年8月、2009年9月、2010年5月共5次住我院。诊断、治疗基本同前,治疗已达1年半,病情不断好转,自觉心疼、心悸减轻,能站立行走、饮食正常,无心前不适、生活质量提高。对比第一次入院到第五次住院心脏彩超其变化:如AO31mm24mm、RAS35mm31mm、RVD55mm63mm、EF由84%80%,FS无变化,右室壁瘤由38×28mm24×20mm。见图4:Holter基本同前。胸片示:心影向双侧扩大,心胸比值0.59。心电图基本同前,病情平稳好转,治疗有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图4 右室心肌病治疗后心脏

2 讨论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也即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 ventricular dysplasis,ARVD)。由Fontaine在1977年首先提出并描述,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以右室来源的心律失常和右室的特异病理改变为特征。病理迄今不明。临床散发为多见,有些患者有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本病的病理改变主要集中在心外膜和心室肌,而心内膜结构正常,右室明显扩大。部分左室累及。病理生理两大特征:心电图异常和右心室形态异常。右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可引起一系列右心衰临床表现。二维超声在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典型病例示:1)右室弥漫扩大,局部膨出,以心尖部多见;2)右室收缩力降低;3)无其他引起右室扩大原因;4)左室心脏一般无异常。治疗包括β阻滞剂或CCB以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或手术切除右室病灶是本病可选方法;置入胸腔内除颤器或心脏移植可提高长期生存率[1-3]。本病例是走过一段弯路才明确诊断。是一典型病例,因拒绝介入手术预后不佳,但我们不放弃、积极治疗,中西医药、康复、心理、家庭、社会多方综合治疗已收到一定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陈灏珠,戴自英等.实用内科学(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7-1489.

篇2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低血压;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是提示病情变化的危险信号,及早发现、及时果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回顾性分析我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492例,男356例,女136例,年龄32~81岁,4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出现低血压,其中1例出现在血管穿刺时,3例出现在拔鞘管后压迫止血时。3例发生血管夹层出现心原性休克引起低血压,68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

2 结果

经过积级对症处理,除1例出现血管夹层的患者死亡外,其余全部心率、血压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

3 相关因素

3.1 血压降低与血管迷走反射有关。精神紧张,局部疼痛,导管刺激,饥饿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1]。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大汗[2]。本组发生4例。

3.2 血压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关。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前降支近端闭塞,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行干预手术时容易出现低血压。本组发生16例。

3.3 血压降低与再灌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可出现血压降低。本组发生19例。

3.4 血压降低与手术操作有关。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在造影非相关血管时,可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另外在导管插入过深或冠脉开口有病变,也可引起一过性血压下降。本组发生29例。

3.5 血压降低与药物。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引起血压下降。本组发生3例。

3.6 血压降低与血容量不足。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术中失血及出汗过多等,未及时补充液体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出现血压下降。本组出现4例。

4 护理对策

4.1 术前护理

4.1.1 心理护理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手术医生,讲解手术简要过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进行配合,强调一旦有不适症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要尽量给与解答和满足,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

4.1.2 饮食护理 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进食,一般情况下术前禁食4 h,如因故推迟手术时间,应让患者适当进食流质饮食,补充营养,保证能量的供给,保持患者的体力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

4.1.3 物品准备 备齐术中所需物品,将除颤仪、临时起搏器、起博电极、急救药品、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并使之处于紧急备用状态。

4.2 术中护理

4.2.1 术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于解决及帮助,如发现患者精神过度紧张,除常规给予镇静剂、氧气吸入外,应派一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手术床旁,用交谈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给于情感支持。如本组有2例患者躺在手术台上紧握双拳,表情紧张,在行右冠造影时,突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患者主诉胸闷,及时报告术者,停止手术操作,鼓励患者大声咳嗽,安慰患者,稳定其情绪,同时静脉给予阿托品、多巴胺,10 min后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手术顺利完成。

4.2.2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的变化,迅速准确提供术者所需物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并做好抢救准备,如发现患者出汗较多,出血较多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提醒大夫,同时加快输液速度,补充液体,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防止出现低血压。

4.2.3 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压力波形的变化,特别是在导管到位、球囊扩张及梗死血管开通的瞬间,最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此时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并及时报告术者,出现异常及时配合大夫进行抢救。本组出现的血压下降大多在这些阶段发生,护士及时发现,提醒术者暂停手术操作,并根据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手术顺利进行。

4.3 拔管时的护理 为防止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拔管前应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拔管的方法,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护士要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除颤仪等。维持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拔管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心率、血压的变化,并与患者交谈,询问有无不适感,以分散其注意力,按压止血部位要准确,按压力度以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局部完全止血后,用绷带加压8字包扎,在其上面放1 kg沙袋,给穿刺点固定的压力,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拔管后30 min内应密切观察患者,以防出现低血压反应,如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胸闷等异常情况,立即配合大夫进行抢救。

总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时,出现低血压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导管室护士必须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针对患者出现的情况,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于艳青,杨捷,柏颖.冠脉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6,12:4.

篇3

关键词:初级任职教育;军队基层管理教学模式

伴随着我军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院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和深化。以士官培养层次为主的院校教学任务在近几年的初级任职教育转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士官初级任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军队基层对士官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军队基层管理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现实。因此,对于士官初级任职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深入探索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初级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寻求适合士官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达到人才培养的较高目标,让其更适应军队基层需要。针对士官军队基层管理教育能力的培养,院校应着力在军队基层管理课程的内容、方法、评价模式上进行研究,真正为军队基层士官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士官初级任职教育要求军队基层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魍持耙到逃中,由于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又要考虑其长远发展,加上要完成相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兼顾的方面较多,存在着“大而全、粗且浅”的现象。体现在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上,就是既要注重打牢学员的理论基础,又要针对其第一任职岗位进行相对应的实践锻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及教学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该门课程大都以理论讲解为主,再通过结合学员队的日常管理、毕业实习等活动去锻炼学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构成了传统职业教育中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主体。然而,士官初级任职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其岗位针对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围绕培训对象现实工作岗位和拟调工作岗位的素质需求为核心进行设计。就是要求培训对象现在或即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其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需求,士官院校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能紧贴岗位实际需求,从而真正达到初级任职教育的目标。

对军队基层管理课程而言,从教学内容与重点上来看,传统职业教育主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性,而在士官初级任职教育中则更应该突出其重点性。士官初级任职教育的对象,其岗位更加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对军队基层管理方面也有所侧重。如有的岗位偏重于对人员的管理,有的岗位则偏重于对训练的管理,有的岗位偏重于对后勤方面的管理,也有的岗位偏重于对装备方面的管理等等。士官初级任职教育目标的这种具体性特点,对军队基层管理教学的内容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准备上只有更加充分,才能确保在课程设置上紧贴军队基层任职岗位的需求,最终达到教与学都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目的。

这就要求,在军队基层管理的教学准备阶段,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等,都要进行针对性的调研,广泛听取军队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掌握军队基层的各个具体工作岗位对士官人才在军队基层管理方面的素质需求,而后进行综合的分析、归纳与整理,从而制订出符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标准。

二、士官初级任职教育要求军队基层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具有灵活性

一是突出因人施教的方法。士官初级任职教育,由于培训对象基本都是参加全军统考的士兵学员选的,这样就会造成同一批某个层次、某个工作岗位的培训对象,其起点很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有的任职过班长、副班长,有的当过技师,有的是文书、军械员,有的是机关业务员,而有的只是普通一兵等。这样就造成军队基层对人才需要与士官初级院校培养的目标不相一致。如此一来,当他们要同时参加某个工作岗位的任职培训时,势必在各教学班次中存在起点不同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而进行教学设计,对起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以避免某些学员“吃不饱”而某些学员又“消化不了”的现象,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人施教。

二是突出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有基层管理任职经历的学员,我们可以参照传统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标准进行,在军队基层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打牢其理论基础。这部分学员有一定基层管理经验,但欠缺对宏观管理理论的把握,工作中“经验式”管理体现明显。为此,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高教员的灵活授课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士官初级任职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存在的这种差别,选用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基层管理任职经历的学员,要把握住两点:一是通过教学加深其对军队基层管理理论的理解;二是增加这部分学员实践锻炼的环节。重点突出其实践应用的能力。由于士官学员普遍对军队基层管理理论缺乏深入的理解,容易导致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对军队基层现实管理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广泛开展基层生活观摩、请军队基层优秀士官进行讲座、与军队基层官兵座谈等活动来进行弥补。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授为辅,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为主。

注重将理论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是突出导学式的方法。因此,在军队基层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主要采取导学式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注重发挥图书馆、校园网等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扬士官初级任职教育学员主观能动性、对知识与技能需求明确的优势,紧紧围绕具体岗位对学员军队基层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同一批学员起点不同的特点,在教员的指导下,以学员自我认识素质差距、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为主所开展教学活动。这一方法要求教员必须要针对各班次学员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查找与认识自身所存在的差距,为学员选择学习内容提供意见、建议,解答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等等。

篇4

我是**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取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生活方面,我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有了这段快乐而又充实的人生经历,我相信我在以后的人生大道上一定可以迎接自如,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一直庆幸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我一直钟爱的的心理学专业。

四年来在学校的教育下,培养了我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受能力,富于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挑战。

在校期间,我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认真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我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英语有着较高的兴趣,曾获得了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能够熟练的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且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暑期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时,我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我相信自已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我是xxx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大学四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能真真正正奉献于社会的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四】

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了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舞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他人请教。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五】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细心,大胆负责。

学习能力强,在校期间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合格肄业。另外,还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考试,预今年之内完成所有学业。

对管理课堂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并在实习期间得到老师的褒奖,取得了"优秀实习生"的荣誉。

性格活波,能歌善舞。善于与学生们进行沟通,熟悉学校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对应用心理学涉及的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群众心理学等等专业知识掌握熟练。

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三级证书和初中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六】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以及师友的积极影响和个人努力,本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参加了多次心理辅导活动,如团体心理辅导—和谐寝室,对初中生普及心理学知识—揭开心理学神秘的面纱,高三生考前辅导—自信等等。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涉猎了很多专业书籍如:《梦的解析》,《拯救青春》,《心理学与生活》,《爱的艺术》等等。

本人的气质类型是个典型的复合型,既有多血质的开朗,热情又有胆汁质的坦诚直率,表里如一;既有粘液质的安静,忍耐又有抑郁质的敏感,细腻,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有内敛发展的倾向。虽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优点,但是也难免也因为年轻,阅历尚浅而有冲动、考虑不成熟的时候,不过我都尽量在学习改进,并根据任务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方式,总之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七】

在大学期间,我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我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咨询方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通过学习,我具备了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

一、浓缩教学内容,侧重实验设计等基础理论讲述,改变教材以科研为主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朱滢编著)、《心理学实验纲要》(杨博民主编)、《实验心理学》(杨治良编著)、《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编著)、《实验心理学》(张明、张亚旭)等教材在语言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思维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篇幅较重,因为教材编制者依托的高校都有非常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在语言、记忆、注意、思维等方面有很多科研成果,此类学校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观察相关实验研究,理解教材的难度较小。但我校属于财经类院校,没有可以进行语言、记忆、注意等较为先进的科研条件,如ERP、fMRI等实验设备,学校从事此类研究的教师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此类研究。在没有相关科研设备、科研氛围的前提下,学生要想较好地理解这些专业语言、记忆等研究难度非常大。同时,我校属于财经来院校,学生对经济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类相关知识更感兴趣,对语言、记忆等偏向基础心理学的内容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本课题组根据院校的设备情况删除语言心理学、感知觉、记忆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比重,添加一些与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相关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课程重点突出心理学实验的变量设置部分、实验设计部分内容的讲述[1]。在变量设置部分重点讲述自变量、因变量及额外变量的种类及如何尽量减少额外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实验设计种类可以分为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及混合实验设计。在讲解不同实验设计类型时,注重结合单因素实验设计、双因素实验设计及多因素实验设计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为中心、小组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理论讲授的偏向。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后,以问题学习方式进行实验案例谈论[2]-[5],使学生深入了解每一种实验设计的原理、过程和应用注意事项及相应的统计处理方法,如T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等。每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本次课内容设计恰当实验,下次课教师将对此进行检查。例如,讲授被试内实验设计时,教师针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课程内容小组学习和讨论。实验课程中安排与实验设计有关的实验创新思维训练、文献检索和读写实验报告和论文,以期通过这样的安排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并应用不同实验设计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篇6

【关键词】戏剧管理;心理学;介入;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54-02

一、人本管理的概述

(一)管理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影响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冯特建立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数展,如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其广泛的内涵与分支,在人类自我发展和自身管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不断发展,心理学也逐渐将自己的研究视野转向了管理领域。著名案例有乔治・梅奥的“霍桑实验”,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以及雅各布・莫雷诺社会测量学应用等。其中,人本管理的理论来源和人本心理学有着直接关系,二者的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重合性,能够起到一定的相互辅助作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对人本管理的发展和运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借助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扩展了管理学本身的发展外延。因此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方式介入管理活动是可能的。

(二)人本管理的起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扩大。脱胎于人本心理学的人本管理理念逐渐为世人所熟知。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管理过程中对人的尊重与关注,运用动机激励方式来达到个人的潜能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内部持续增强组织活力。

然而,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就共同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学派由于显著区别于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类的价值与尊严。即“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1]而马斯洛本人在其著作《人性能达的境界》(The F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1971)的第十七章《优美心灵管理》中将这一理论与管理现象进行了联系。他提出“优美心灵的工作条件往往不仅对于人的现实有利,而且对于一个组织机构的健康与繁荣,以及这个机构所制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量与质也有好处”“管理的问题(在任何组织机构或社会中)于是可以用新的方式进行研究”“人性曾被低估,人有一种高级本性,它和人的低级本性一样也是‘类似本能’的。这一高级本性包括需要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担负责任人,需要创造……”[2]等。该内容直接说明了他在管理理论方面的人本主义倾向。

二、当前戏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心理学的介入目的

(一)当前戏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化管理的学者和官员当下面对戏剧管理问题时,评价视角单一,解决思路也比较单一。许多问题老生常谈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也限制了新的解决思路出现。在现实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文化产业和戏剧行业在宏观改革推进度和力度都不尽如人意,现有的着力点也不能保证对行业内的棘手问题进行根本性理。加之诸多不可测因素导致戏剧管理的一些现实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人本管理的实质是暂时搁置制度、政策层面的“不可抗拒因素”。以务实的态度从行业相关的具体的“人”的角度对戏剧管理的问题和应对思路进行适度探索与合理修正。其意义是增强戏剧管理活动中对“人”本身的价值的重视,也是对戏剧管理发展重点的重新梳理与解读。

2.戏剧管理本身的特殊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剧院(团)组织并非一个纯盈利机构,它的定位直接作用于整个艺术系统顶层设计和艺术高度。戏剧管理尤其是剧院(团)的管理与社会上演出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都有很大不同,除负责艺术生产外更负责对艺术质量的监督与维护。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必然要求其内部各相关艺术类工种的水平都达到最佳的表现力,其综合成本相对较高。如果要维持较高的艺术水准,以我国现在的国情就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然而现实并非尽如人意,国有剧院(团)改制后,虽有财政拨款但是难以为剧院(团)全权使用。分配方式的限制,使用范围的审核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在外部不利条件短期内无法打破的情况下,宏观的、向外看的管理思路遇到了瓶颈和阻碍。

(二)心理学的介入目的

1.近期目的:(1)通过心理学方式的介入,间接并达成戏剧管理的预期目的,弥合制度不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实践人本管理的理念;(2)协调演出团体内部矛盾,保护从业者利益调动戏剧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职业意识和身份认同感。(3)利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方式中科学性、系统性和部分可量化的特点,解决戏剧管理的实际问题。

2.远期目的:(1)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剧院(团)积极力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迎接甚至倒逼戏剧管理的环境改善和政策性改革。避免坐以待毙;(2)提升人本管理策略对当下戏剧管理体系的影响,为解决戏剧管理的突出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三、具体对象及方式

人本管理视野下心理学如何作用于戏剧管理对象。笔者认为可初步分为演员、管理者和受众三个群体。具体作用方式则可进行多样化选择,比如心理咨询、心理访谈、心理测验等等。具体来说:

(一)心理咨询可针对演员演出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

1.提升演员的个人发展空间。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内容可分为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综合了表演中的心理技巧和体验方法的基础概念来源。能够使演员从不同方面理解角色、进入角色,加深对戏剧内容和人物情感的体验。熟悉心理学知识的演员必然能够对其角色的驾驭产生帮助,提高工作成效。

2.维护演员自身心理健康。现实的管理中,除了身体健康外,演员的心理健康也需要维护。在演出或排练时一些演员常常因为投入角色过深而无法自拔。有时在体会角色的过程中一些负面情绪让演员产生心理不适、大悲大喜等心理反应,若长期得不到及时、专业且面向个体,有针对性的帮助和疏导,容易诱发心理乃至精神疾病,缩短演员的艺术生命。另外,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影响家庭关系,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矛盾如果能就地得到及时疏导,阻止其交叉影响,将可能避免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对演员的生活和工作管理起到积极效果。间接降低工作风险,提高演员的工作效率。

(二)心理知识培训对管理者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

1.明确管理者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管理者需提高识别和发掘演职人员潜能的水平。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便是关于人的“潜能”,正是基于对每个人潜能的尊重,管理者才有可能从具体而细微的观察中发现人才。而具备这种能力光靠悟性是不足的,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结合管理实践,必须有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提升其洞察力。

2.丰富艺术管理手段。《管理心理学》(水 2002)认为管理者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其决策、组织、领导、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学知识的丰富,对于领导体察下属情况,进行换位思考和工作安排都有积极作用。戏剧管理的直接对象是艺术工作者。一般来说,艺术中创作与表达的感性成分要大于理性成分。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就需要管理者能够充分理解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规律。安排或者代替其进行理性工作,帮助艺术工作者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保证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激情,延展其艺术视野和艺术生命。

(三)心理学记录对受众研究进行必要辅助。

这点主要是通过问卷和调查的形式,对受众心理进行分析。随着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的更新,新媒体以及进行大数据分析越来越普遍。使样本比较以往有了O大的扩展,数据收集的精确程度和统计结果应用范围,都能够对戏剧管理者的判断形成有价值的参考。而有关受众的心理调查,可以直接反馈给编创人员和剧场管理层,大型剧院(团)可以制作受众研究报告,建立受众资料档案,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目的还是为了将着眼点关注于受众人群本身。理解受众的心理习惯和文化消费取向,以期在相关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关于以上设想的实现方式。对于条件有限的中小型以及地方剧院(团),可由相关协会出面组织多个单位,定时定点进行在地化服务。大型剧院(团)如有条件可以聘请专业心理顾问团队进行定期或者专人常驻式合作。双方本着互相信任的原则,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培训、咨询、调查三位一体的心理介入模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合作效果。

四、结语

人本管理的视野和策略,将心理学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把传统管理学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宏观关切点转移到以人为核心单位的微观层面。提出管理活动中对人本身的关照。它重新将冰冷的管理理论注入了人性化色彩,在给予人本主义关切的同时,突出了人对于自身实现的社会关切,为管理学与戏剧艺术的发展融合,进一步提高戏剧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减轻负担,激发人的潜力提供了新的可能。虽然本文的内容很多还只是设想,但现实的情况是人本管理再也不是什么秘密武器,而是一种现代管理者经常采用和管理机构必须具备的视野。这对于剧院(团)的良性发展和戏剧管理者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开拓。《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戏剧管理任重而道远,期待未来的管理者能在全新的视野中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234-23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2-13.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路海波.戏剧管理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5]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6]张素芳.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3).

[7]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篇7

〔关键词〕心理教师;素质结构;胜任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5-0016-03

一、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心理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工作原则是不同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验等技术,如果应用不当,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终生的伤害。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由具有心理学专业素养的人来负责。

那么,作为优秀的心理教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心理教师在人格、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心理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有少数研究者曾对此问题作过一些探讨,但存在取样范围小、生态效度低的问题[1,2]。因此,本文试图用更广泛的样本,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位分析的方法,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方法

本研究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法和工作日志法对60名参加首届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国培班的中小学骨干心理教师进行研究。

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形成对心理教师的基本认识,确定了心理教师所需的职业素质雏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工作分析的调查问卷。

行为事件访谈的部分访谈提纲如下:1.请描述你经历过的三个你认为成功的和失败的事件。 2.作为心理教师,所需要的能力、素养和资格认证有哪些?3.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限制学校心理教师获得成功?

本研究的问卷涉及心理教师岗位的全面信息,如教龄、工资、工作职责、工作特征、工作联系、职业升迁、直属上下级及相关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等。

工作日志法,即让一些心理教师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以从中查看心理教师每天从事的活动以及计划完成的情况。

三、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主要职责

访谈和问卷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心理教学、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心理课题研究。

(一) 心理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课程类型为心理活动课,即通过热身、讨论、活动、体验与讲解,让学生感受体验和感悟提升心理素质的意义和方法。除了常规的课程,也有专题讲座和团体辅导。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也包括面询和电话咨询。心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规范而有效的咨询;对于一些典型的普遍性问题,则需要进行团体辅导;此外,还需要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心理测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筛查出问题学生,及时预警并做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同时也需要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观察和跟踪。为此,心理教师必须做好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另外,需要通过系统地规划,适时地在学生入学后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类型的测验。

(四)科研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研型的工作,心理教师需要积极申报课题,开展自主创新性的研究。需要懂得如何去选题,如何综述文献,如何编写调查问卷或者拟写研究设计,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除了以上四大模块,心理教师的职责还包括组织和辅导学校心理社团的活动,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编辑心理报纸,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作工作计划、总结和汇报等。

四、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素质结构

基于以上的研究与分析,结合管理心理学家麦克莱兰(McClelland)的胜任力理论,我们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所谓胜任力,就是指能带来高工作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3]。麦克莱兰把胜任特征划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六个层次。他认为,胜任特征模型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1)水上冰山部分:即知识和技能,属于基准性胜任特征,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别开来;(2)水下冰山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胜任特征,可统称为鉴别性胜任特征,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庸者的关键因素。

根据该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把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素质结构分成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角色定位、个性特质和成就动机等五个部分,并提出了中小学心理教师素质结构的冰山模型,如图1。为了简化起见,我们把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整合为角色定位。

图1 中小学心理教师素质结构的冰山模型

(一)心理教师的知识要求

由于工作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心理教师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具体如下。

1. 心理学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心理教师上好心理活动课和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石。尤其在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这些知识显得格外重要。典型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个性心理、自我意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青春期心理、意志心理、学习心理、品德心理、人际心理、亲子心理、生命心理、创造力心理、积极心理、环境适应心理、升学与就业心理等。同时,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也是心理教师专业水平的分水岭。有些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师主要短板就在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尤其缺少统计、测量和研究方法方面的训练。这方面的基础有助于心理教师守住科学的底线,自觉抵制伪心理学知识。

2. 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知识:包括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方法与原则,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临床心理资料的收集,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的撰写,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这是心理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如心理教师应懂得有些学生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畴,应转介给精神科医生。除了教材知识,心理教师还应通过再学习,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新动向、学生心理咨询的新进展。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知识:与一般学科教学不同,心理活动课强调热身、活动、体验、分享和感悟,不能把心理活动课上成知识传授课。所以,心理教师应系统学习心理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并精于开发原创的系列课程。

此外,心理教师也应掌握计算机知识、文秘工作知识、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心理教师的技能要求

1. 个案咨询技能:个体咨询虽然受众面小,但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核心的工作。对可能引发极端事件的学生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尤其重要。心理教师应该能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有效地运用支持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强化疗法等对学生进行有效咨询;对咨询中常用的倾听技术、面质技术、反应技术、共情技术等应熟练掌握。

2. 心理测验技能:掌握各类常用的心理测验,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测验进行问题学生的筛查和预警;懂得使用心理测验进行问题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能对测验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科学解释。

3. 课题研究技能:掌握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课题论证、研究设计、问卷编制、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技能;能够自己独立进行研究,能够带动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发和推广应用。

4. 授课与团体辅导技能:掌握把心理活动课程设计充分展示出来的能力,通过生动的言语表达、课堂调度和思维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针对共性的心理问题,能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或开设讲座。要求展现出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学生过于兴奋活跃时,知道如何控制场面;在学生沉闷时,知道如何调动气氛。

5. 其他通用能力:(1)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教师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能像班主任那样进行活动组织和策划;能像级长那样能对整个年级的心理辅导进行规划和组织;能像学科组长那样组织和指导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社会洞察力:能敏感地觉察到他人的异常反应并且能够洞察到行为背后的原因。(3)执行能力:执行学生处或其他上级领导部门的决定,对学生社团工作进行管理。(4)方案制定能力:能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和各种规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5)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冷静、恰当地处理学生心理方面的突发性事件。(6)人际关系能力:与不同的学生、家长、同事、行政人员发展有效和谐的关系。(7)时间管理能力:能合理地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管理以及调配他人时间。(8)饮食平衡能力:在工作繁忙阶段,上下班无规律时,要懂得平衡饮食,防止内分泌失调,保持充沛的精力。

(三)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如上所述,按照麦克莱兰的理论,以上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属于基准性胜任特征,是对心理教师的硬性要求。而从角色定位开始的要求,属于鉴别性胜任特征,不属于对心理教师的硬性要求,但却是区分一名心理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素质。

有学者指出,心理教师在学校里通常扮演四种角色:学校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生职业定位的辅导者。不同的角色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心理教师的地位或作用,但这些角色普遍把心理教师摆在比较次要或者从属的位置。其实,不管学校的管理体制和重视程度如何,心理教师都应该把自己定位成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定位,既能解决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又能对很多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新进展,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定位,既可以让心理教师不断处在学习和进步的状态,又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这种定位的心理教师,其个人业绩会远高于一般的心理教师,从而使其个人成长达到新的高度。

(四)心理教师的个性特质

根据访谈和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优秀的心理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个性特质:

1.责任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充满责任感,不敷衍应付,尽职尽责。

2.自控力:面对尴尬或者困难情境,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亲和力:能平和地对面各种类型的学生,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生活学习的益友。

4.恭敬心: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没有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的权益与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5.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可以敏感而准确地体会学生的烦恼或困扰。

6.奉献精神:能自愿利用自己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利用下班时间为学生做心理咨询等。

7.自我发展:不断寻找学习机会,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8.探究精神:对心理咨询或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索,用于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心理教师的成就动机

动机是胜任力模型中最深层的因素。优秀的心理教师应该有很强的进取心和成就动机,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较长远的规划。心理教师的职业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是管理型;二是专家型。如果走管理型的通道,成就动机强的心理教师有希望晋升为德育主任,甚至德育校长,从而拥有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走专家型的通道,成就动机强的心理教师可以成为学校心理学家,在某些心理问题或者某些心理咨询方法方面开展课题研究,著书立说,成为行业内专家;同时会受到广泛的邀请,开展经验交流或者培训授课。这样的心理教师无疑会成为同行的楷模。除了管理型和专家型,也有其他长远的职业发展通道,如企业型。有些心理教师因为积累和研发了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技术,进而成立或加入了心理咨询与培训方面的公司,并取得成功。因此,优秀心理教师的内心深处应该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应拥有属于心理教师自身的职业梦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王智,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及测量[J].心理科学,2011,2.

篇8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 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 基础医学 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 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材、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