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8篇

时间:2023-08-21 09:25: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1

Abstract: Digital Oilfield is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for oilfield enterprises, is the form to rea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oilfield companie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strengthen its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fit in with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having analyzed the build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oilfield,the author builds the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oilfield, and takes out its best stage.

关键词: 油田企业;数字油田;管理驾驶舱

Key words: oilfield companies;digital oilfield;control cabin of management

0引言

数字油田是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油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平台。正确决策来自于丰富的信息支持,数字油田一方面能使领导者通过虚拟技术“身历其境”地看到油田的生产状况,同时,还能提供高层次的决策支持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数字油田在实现跨地域协同工作,快速获得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实现油藏描述的可视化和互动性,实现油田状态自动监测,促进资源整合,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等。

1构建数字油田的基础

油田建设数字化不但通过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开发、财务、人事、计划等应用系统进行智能化加工处理、快速整合,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共享和有效利用,及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最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制度管理科学化,从而促使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保驾护航,积极建设数字油田,以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综合实力,优化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决策,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实现与国际油公司信息管理的接轨。油田企业围绕重点工作目标,在加快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应用系统推广,确保信息网络畅通运行。

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财富,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大部分油田企业已建成了勘探、开发两大生产数据库。入库的数据主要是动态类的日数据和部分生产科研急需的静态数据,以及少量的实验、化验、储量数据。数据库的建立为数字油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据的规范统一是建设数字油田基础的重中之重,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历史悠久,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数据、应用、规范、标准等力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加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使数字油田的建设在技术难度之外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思想和观念不容忽视,油田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数字油田”建设的过程,是引进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采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因此,“数字油田”建设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变革的重要于段,是现代生产经营管理变革的主线,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动力。油田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在“数字油田”建设中借助其网络化平台、数字化环境,吸收和应用如ERP、供应链管理(SCM )、企业管理系统(MIS ) ,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OLAP)技术等现代化管理信息思想、技术及成熟的软件系统,提高油田整体管理水平。

2构建数字油田的框架

数字油田构建的总体框架,具体包括ERP层(上层)、生产管理层(中间层)和操作控制层(底层)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引进先进的软硬件,建立解释工作站、地震处理中心、并行数值模拟系统等,提高科研水平,降低勘探投资和开发成本。

在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同时,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监控系统两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涵盖油田勘探、开发各主要业务的管理,提供了综合查询、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多项功能,为油田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适当开发了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结合。

随着油田办公自动化系统、勘探开发信息查询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利用VPN技术解决GPRS用户安全访问油田及石化系统内部网络资源的难题。同时,继续探索移动和偏远用户利用其它Internet接入方式安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解决方案。

3数字油田佳境――管理驾驶舱

油田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监控和处理所获信息的方法,面对纷繁的信息,必须离开细枝末节而放眼全局。数字油田的佳境――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 Cockpit,MC)已成众望所归。管理驾驶舱就是一个经营信息室和决策管理室,它使管理层能更好地规划业务活动并赢得竞争。

管理驾驶舱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油田企业ERP系统和企业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接口方式或手工输入方式联入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根据管理者决策的需要,将信息以其能接收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向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管理者能很快地找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管理决策的过程方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达到完美的统一。系统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决策的预期结果及时、快速地呈现在管理者面前,确保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实施。管理驾驶舱由墙面显示系统、飞行驾驶台和独特的内部设计三部分组成。

3.1 墙面显示系统当油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步入管理驾驶舱,所有与企业营运绩效相关的绩效指标(KPIs)都将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四周的墙壁上。管理驾驶舱把各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显示在不同颜色的墙上。

3.2 飞行驾驶台如同飞机的驾驶台,管理驾驶舱的飞行驾驶台也是油田企业信息的核心所在。管理驾驶舱通过飞行驾驶台对公司的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它由六个PC 显示终端和两把椅子构成。决策者可通过飞行驾驶台查询企业的实时信息,并可进行决策模拟。

3.3 内部设计管理驾驶舱是油田企业的会议室,但它与传统的会议室不同,它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人在该环境中的信息接收能力。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管理层会议效率的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 KPIs以及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都以图表形式显示。

管理驾驶舱是综合评估体系理论的优秀载体,是数字油田的外在表现,油田企业建立管理驾驶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按综合评估体系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建立的KPIs被以最佳接收方式显示在管理驾驶舱中,供决策者分析。管理驾驶舱的建立,将使数字油田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振.如何构建数字油田[J].数字化工,2004,(9):14-16.

篇2

一、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概念分析

(一)信息化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信息产业伦》中提出,该学者在这部著作中描述了信息化社会以及信息革命的相关前景,同时对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进行了预测,并认为人类必将会踏入信息化社会。而我国著名学者黄顺基则认为,所谓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促进信息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有关的信息产业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而学者齐从谦则表示,信息化主要指的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此外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个官方文件中,也对信息化概念进行了总结,认为信息化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快信息交流以及促进知识分享,进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信息化从本质上还是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种技术性的革命,信息化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有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不同学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学者王建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水平。而学者李喜琴则表示,企业管理信息化更多指的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高度集中,能够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进行加工、采集和管理,进而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和网络化,并确保信息流通的实时化和高效化。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基于信息技术,通过使用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进而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开始向战略化方向发展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负载的不断增长,企业IT工作人员开始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和管理层所设想的预期效果开始存在着越来越大的距离,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开始面临挑战,管理信息化遭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始令人迷惑。目前只有少数科研院所以及医药制造企业开始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这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成为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企业信息化最终还是转向战略管理,信息化的结果要基于战略,通过逐层部署和统一规划,逐渐构建一个统一的联动平台,这已经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开始向整合应用方向发展

企业管理信息化最早是基于传统的单机应用,随着发展,进入到单元应用,现在则达到了集成应用水平,而未来必然会进入整合应用发展阶段。其中单机应用只能够满足最为基本的个人管理需求,只能够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比如可提供日志管理、沟通管理、收发邮件以及计划管理等,这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而言,相对较为落后。

而单元应用则能够初步满足初级的部门级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能够为每个部门提供相应的业务管理工具,能够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比如当前广泛使用的ERP、CRM以及PM、HR和财务管理及内控管理等系统。而这些单元级的应用也仅仅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一小步。

集成应用则主要体现在一个技术层面,是为了满足企业更高信息化管理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其目的就是消除不同系统之间所存在着的信息孤岛问题。这主要是基于技术手段来促进信息化建设,力求让每个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在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而形成一个更为整体的系统。比如当前集成应用的就包括了总线系统、门户系统等。而我国当前很多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可是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对较多。

整合应用则更多属于一个管理方面的概念,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更好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概念。由于在集成应用系统中,虽然对不同的子系统实现了技术集成,可是这些具体业务子模块之间却相对独立,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企业上下层次的整合等。而实现整合应用就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进行整合,进而构建一个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整合应用的关键点就在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预算以及全面绩效管理等。从未来发展来看,整合应用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要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的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对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进行关注,让IT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最后还需要基于战略,对当前应用整合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理解这种趋势。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战略的建立是基于准确的战略体系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战略的变更和管理,可是此时并不能够对战略进行强化和执行。想要具体的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基于流程驱动业务系统,架构驱动员工协调的这种管理信息化来实现。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到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此时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否则,假设仅仅是为了让业务系统解决自身执行效率低的问题,而忽视了和企业战略进行紧密融合,那么此时的业务管理系统显然就会变得相对孤立,而效用也会受到限制。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的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至管理信息化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时,其中企业的制度、组织和计划、流程和预算、风险和内控等现相关内容都是企业战略和业务之间的纽带,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和建设就是基于这些桥梁和纽带来实现。

虽然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还存在着很多困难,而且之前仅仅关注的是操作应用,而在战略管理信息化时,就需要注重企业经营的发展,以及战略规划,那么就需要以更深的管理理论作为支撑,此时一般的技术人员就会难以理解。另外从之前的数据为核心,到现在管理体系架构为核心,此时无论是从技术实现层面,还是从业务展示角度都会产生显著变化。因此相关的研发水平也会对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更为先进的管理信息化,就需要不断优化相应的思路,要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和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真正融合。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对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对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整合水平。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新管理时代;网络时代;财务软件;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企业之间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构建一条能迅速感知所处的环境、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需求的信息流。如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发展的需要,开发新一代的财务软件,成为企业界与财务软件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一代财务软件———ERP软件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财务软件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与机技术相对落后的管理环境下诞生的传统财务软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的主要是替代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财务软件,仍然是这种较低水平的“甩账式”财务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及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如何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In tranet正在迅速着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商业规则、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巨大变革,商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代面前,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日益明显。

二、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势与局限

为了适应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展的要求,国内会计界、会计实务界以及会计软件开发商都做出了积极反应,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一些会计软件开发商也开始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它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既具有相对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网络财务的优势

1、支持远程处理方式与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In 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千山万水也在举手之间,利用网络财务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企业的事务远程联网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企业实现决策化和业务智能化,并且可以保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支持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与动态会计核算方式。在网络时代,企业对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性要求更高,网络财务软件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现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链间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进行,网络财务便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基于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的动态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使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3、支持网上理财服务与提供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网上理财服务是网络财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也是网络财务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以专营网站方式,在网上为其用户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求其用户购买软件,而是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性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意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引导企业的运作形态和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带来了财会工作介质的改变,财务数据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期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因此在财会工作上必须能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网络化方式。4、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财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即完成网上的销售、订购、采购、付款、会计处理以及交易资料的记录、传递、认证、汇总与作业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链间信息的交流和产销的整合。而电子商务涵盖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各种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计量、披露等会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网上的商业贸易活动。

(二)网络财务的局限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指导。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处理规范,流程单一,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手段和保证。在这一点上,网络财务未能跳出传统财务软件的框架,未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财务软件。

2、缺乏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的。从纵向看,信息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传统的财务软件主要是模拟手务流程,核算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工,只能属于DPS层次。而新管理的企业财务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核算型财务信息,更要求能提供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财务软件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DPS层次向MIS、DSS层次。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管理型”、“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但它们仅仅是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财务比率的,或存货的进销存管理,或领导查询模块等等,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决策支持相距甚远。而财务的概念同样也未包含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仍停留在核算型财务系统的框架之中。

3、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调控的功能。从横向看,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其特定的需求而开发的封闭型系统,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较为困难。而管理时代的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必须要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统一、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网络财务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但它只从企业财务部门要求出发,面向核算和财务管理,由其承担整个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重任,调控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其它子系统,显然难以胜任。

4、缺乏可靠的数据及其传输的安全保障。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软件同样面临数据的安全,而且更为突出。首先,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是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重大特点。其次,网络财务全面支持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也是很容易受到不法攻击的地方。再次,网络财务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进行;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推行网络财务后,财务和业务实现了协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企业的整体运作。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财务软件的全新发展

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定位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它应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它应当和企业内部其它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统一规划和实施,必要时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组织结构重组,以适应新管理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ERP系统是财务软件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现了当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ERP与MRPII相比,更注重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组件的开发配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竞争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通过对供需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加速企业的信息流程,提高企业反应速度,改善管理者决策质量。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无缝集成。在信息技术方面,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所以说,ERP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又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ERP中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它已经实现了从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反映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支持、从封闭的单一财务管理到集成的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

1、它充分集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模块,实现了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的无缝集成,有利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反馈,真正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便于顺利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它融合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正确决策。比较成熟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际品牌有德国的SAP、美国的Oracle、J.D.Edward、SSA等公司,而国内主要是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品牌ERP软件。

3、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业务操作层(基层)、管理层(中层)和战略决策层(高层)提供全方位服务。它除了提供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OLAP),对财务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建模分析,获取客观真实、便于比较分析的信息,以利于正确决策。

4、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机制。首先建立科学严格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ERP系统的安全运行。如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系统操作、文档资料、?系统环境等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一整套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ERP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有安全网关(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加以应用。

可以说,ERP系统代表了国际上管理软件发展的潮流,财务软件发展并融入ERP系统已是大势所趋。而网络财务软件,应当被看成是企业管理软件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中间环节。当前,我国一些主要财务软件开发商为适应时展的趋势,从传统单一的财务软件向ERP系统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短期内要在我国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网络财务软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在战略上,应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经验,开拓宽广思路,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易平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中华财会网2003.06.25

2、网络财务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中华财会网2003.11.11

3、吴全ERP———企业资源链条的再造《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08

4、刘纳新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篇4

2011年10月19日,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在京。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前者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概括了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及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后者分析了中国集团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预测了未来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集团企业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化发展策略,为集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环渤海地区的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珠三角地区则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显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围绕产业链进行相关专业化发展、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组整合等方式提高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及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及各类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篇5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 战略定位 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方式正逐渐覆盖掉传统工作模式,从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各个环节中都得到应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由企业资金来决定,根据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更高,由于其架构和中小企业相比更精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更为完善和具体。

一、概述

本文探讨信息化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从宏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中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定位原则和战略方向;二是从微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这两点着手全面研究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发展情况。而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全面且不断地提高企业工作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方向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面向市场等等。而对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制定,需要考虑从企业内部情况和企业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

外部情况包括客户信息、市场动态和竞争企业信息等,内部因素则是考虑企业的架构模式、企业性质、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情况。因此,针对外部打造信息化的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和电子商务等系统,针对内部需要建设企业内或者集团内综合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各部门实现信息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还将不同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资源共享、工作协调等作用。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人员素质的建设。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注重对不同性质员工的技能知识培训和员工信息化工作理念学习,培养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综合素质过关的人员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程和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使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数字化企业系统进行管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有效控制。并且在新产品研发上和电子商务中也进行积极拓展和创新,打造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基础。三、企业形象和外部建设。使用信息化方式在互联网上树立独特健康的企业形象,通过网络推广、企业宣传、客户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建立企业门户网站使得企业在相关产业内发展出自己的代表形象和位置,使客户和其他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实力和信息化发展进程等资料。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是在集中化和统一化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业务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实现全部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架构来使信息化工作适应业务变化的需求。

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全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与市场相连来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用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目前,企业内信息化工作应用系统大致可分为五类:管理方面、决策方面、制造或者生产方面、设计方面和综合。全部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而设计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系统。

管理方面的系统主要用作日常工作的管理、日常办公和对客户、工作内容或者对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和项目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等。其中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较为普遍和有效,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对企业活动中整个产业链条和所涉及到的资源材料等进行管理;决策方面主要是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制造或生产方面有制造执行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对生产或制造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督;设计方面包括产品协同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用于产品设计和辅助制造及其他功能,有的企业还会用到与研发部门中,对科研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综合系统是企业用于其他方面的管理系统,如用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电子商务系统和协同产品商务系统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会更加多样化,并且更符合不同公司不同业务流程的需要,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战略指导。并且将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决策模型库和数据库,对于不同企业都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小结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基于企业内部情况和外界环境进行定位的,由整体的战略指导和具体的信息技术执行,最终实现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企业只有在信息化建设中更为完成、更适应自身的业务流程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立稳脚跟。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 应用需求 发展趋势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在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达到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以下特点:

1.以业务为根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和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自身的业务作为根基,把具体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否则,脱离了企业具体的业务开展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成为“无本之木”,从而导致失败的结果。

2.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着眼点。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企业管理中的显著作用。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没有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就会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这是广大中小企业需要竭力避免的。

3.以理顺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优化企业资源为方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又可以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映,对更好地争取、保有和服务客户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同样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客户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些对企业的发展都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4.以增加效益为驱动,以提高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财、物资源的投入,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效益。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增加效益”为驱动,没有效益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小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小企业是很难真正“长大”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也是很难长期生存下去的。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具体内容

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具体内容可以从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

1.硬件需求。 硬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物质基础,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硬件设备的要求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硬件设备制造商既要看到中小企业对硬件设备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又要从价格、服务、质量等多方面下功夫,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价格合理、服务良好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卓越的硬件保障。

2. 软件需求。软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灵魂”,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应用层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较为单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的软件产品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另外,从软件价格上来看,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也实在令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中小企业信息化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和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条件的开发商好好去把握。

3.服务需求。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对硬件、软件有专门的要求外,与之相关的客户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对服务的需求考虑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既是十分全面和系统的,又是长期持续的,对信息化技术和服务的供应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概括起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包括制定信息化规划的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信息化培训的服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服务、持续改进的服务等多个方面。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主要还在生产系统和计费、网管等方面,虽然初步进行了建设集中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但整体规划的实施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系统中的数据分散,客户、资源、经营等信息分散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之中,还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信息的价值很难被充分发掘。因此,企业信息化亟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2.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与先进理念进入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同样被关注的还有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已经渐显成熟之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这些国际化企业最为有力的战略工具。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增值利用客户资源的有效工具,而且是实现运营国际化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以跟上发展的步伐。于是,虚拟化、节能降耗、绿色数据中心、无线通信等这些最新的技术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技术手段已经不是问题,企业要想跟上国际化的步伐,要做的还有很多。

3.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企业位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的区域文化,也就会造就不同的需求,在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会呈现区域化的特征。

4.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的不断增多,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专业公司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推进信息技术更多、更好、更科学地应用,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通信业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延伸。客观来看,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确实有不少“绊脚石”,比如资金、人才。但是,搞信息化并不是要每个企业、单位都上设备、配备专门的技术队伍,这个任务完全可以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企业花很少的钱,享受很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不失为一条捷径。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但斌. 大规模定制――打造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2]Alice E.Fischer/David W.Eggert/Stephen M.Ross. 信息管理学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

[4]刘伟. 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1.1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架构设计目标的确立

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是由平台上的各业务信息系统所构成,所以各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的性能也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性能。同时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性能又决定了供水企业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架构设计目标确定时,需要全面对企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等,从网络逻辑和物理拓扑、流量控制、IP地址规划、网络设备自身安全、路由规划等各方面出发,制定出与供水企业生产、营销和信息应用发展相吻合的网络建设目标。

1.1.1网络结构的确立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时,需要对信息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位置分布、用户群发展趋势及技术特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并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对网络逻辑拓扑结构、物理拓扑结构和相关的路由、网络安全及流量控制等目标进行确定。

1.1.2网络保障建设目标的确立

通过确立网络保障建设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供水企业生产、营销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分类标准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立网络保障建设目标,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1.1.3网络链路目标的确立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链路建设时,需要以供水企业生产、营销系统中用户群分布、带宽消耗及带宽的增长趋势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和依据。

1.1.4网络平台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确立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在供水企业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应用系统中技术特性及网络平台新技术的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各种特性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确保网络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1.1.5网络设备的选择

需要根据供水企业应用系统的特性出发,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对生产、营销系统的发展进行评估,确定各种产品的笥能和参数,从而选择具有较好安全性的网络设备。

1.2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设计原则

1.2.1以生产、营销应用系统的需求

为网络平台设计的出发点。企业信息系统对网络架构具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为准确和出发点,并进一步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企业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计网络架构,确保其能够更好的与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相吻合。

1.2.2简化实用的设计原则

在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方面,要尽量遵循简化和实用的原则,一方面有利于操作人员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1.2.3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

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预测,在功能上、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确保网络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在确保网络信息平台基础功能以及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要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确保企业发展的平衡。

2面向供水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要点

2.1信息化网络平台组织机构的建设要求

为保证企业信息化网络乎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实现与供水生产、营销的充分结合,企业一定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做好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2.2信息化网络平台监管机制的构建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保证与应用系统的充分结合,企业要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监管机制,即依据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实施计划,做好技术关键点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工作,制定科学的检查、监督和处理流程,对于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网络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并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备案。

2.3制定科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实施计划

企业在充分考虑生产、营销业务需要、技术实施关键点、技术实施难度、实施流程、网络设备配置情况等多种因素后,要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计划,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质量,更好地为供水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唤企业员工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唤企业信息化网络项目建设的方向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预期建设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和环节的培训工作,确保网络平台运行管理能力的提升。

2.5做好相关文档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每一个文档都是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和重要凭据,所以需要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为后期项目验收提供重要的凭证,同时还能够为投入运行后的网络平台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3结束语

篇8

 

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大”量数据信息的获取、挖掘、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信息与数据已经成为商业资本与经济投入,网络与3C的结合产生了无限的商机,引起了一场数据信息化革命。对当下的中小型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管理数据化信息化必将是未来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但随着国家医药政策和医药改革的调整,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为了达到国家强制的GMP认证要求,企业将大部分的企业投资倾入制药设备、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等方面,对于企业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投资则比较谨慎。本文就中小型制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入手,从存在的问题分析,找到正确的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时代制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企业管理数据化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决策科学化,提升企业作业程序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利用最直观的数字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态。通过对各种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考虑,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企业的进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以及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差强人意,从近几年投入变化情况看,医药企业信息化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在投入方向上存在误区,多将资金投入一般性设备建设,而忽视了后期发展与管理,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层次有待提高。

 

二、中小型制药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地降低,这使得中小型制药企业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障碍基本不存在。中小型制药企业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硬件和软件的供应,加上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帮扶政策也不断完善,虽然总的发展前景十分被看好,但是在许多制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中小型制药对于企业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意识不足。在制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于社会信息做出最合理的反应,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但是有些中小型制药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能够保证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在思想上存在偏颇。

 

其次,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误区。电子商务如此密集的社会,许多制药企业相继也提高了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但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建设过程就是将相应设备配备齐全,相关的硬件设备花去大部分的投资,而对于如何使用设备,如何使得设备获得更好的企业受益,却被许多企业管理者忽略。“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是现阶段中小型制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常见问题之一。

 

再者,许多中小型制药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人才是企业的根源,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互联网时代,企业实现数据化信息化企业管理是必然趋势,那么培养相关的人才也是必然的。现阶段,许多中小型制药公司虽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管理的水平不高,就是由于缺乏专业型人才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无法聘请到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忽略了对自身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操作的培训,忽视了企业管理的培训教育,没有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最后,我国制药企业现有的相关标准过于老旧,并不是很适应信息化企业管理。许多标准的标准化与信息化脱节,相关数据标准也十分模糊。

 

三、中小型制药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及推进政策

 

(一)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从外国一些成功的企业的经验来看,中小型制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必然会朝着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企业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企业管理,不仅需要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构成企业的信息库数据库,还应该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资源整合,从整理的数据和分析中得到准确的市场反馈,并从中获取利润。

 

(2)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模式、交易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药电子商务也必然会成为中小型制药企业拓宽经营的必然渠道之一,这也是制药企业展开信息化管理的达成目标之一。一方面,电子商务实现了跨地域的信息交换,进一步地开放了制药企业的市场,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重构了管理流程,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电子商务还是一个有利于信息共享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制药企业间的良性竞争。

 

(3)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医药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GMP和GPS标准,制药企业的销售渠道十分复杂,从客户的角度来区分,一般可以分为:商业公司、医生、药店和消费者。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够有利于企业管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改变企业现有销售模式,加速企业生产销售。

 

(二)推进对策

 

(1)认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实施企业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企业不仅需要拥有明确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按照企业需求对信息化进行仔细分析,而不是对信息化软件或硬件功能的罗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必须要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并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将信息化管理理解为一种投资行为,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带来的各种效益。

 

(2)把握好信息化建设原则。中小型企业构建企业数据信息化管理,需要把握好总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定要按照企业特点、岗位分布、成本项目来进行特殊设计,不能照搬;经济性原则,信息化管理的成本不应该超过信息化建设所得到的收益,保证企业的经济性;领导推动原则,在整个数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由最高领导来推动。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并不仅仅包括硬件设备的建设,更包含了网络设备、应用软件、企业网站、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的后期操作。

 

(4)注重数据信息化管理。企业数据信息化是一场管理规范的变革,“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建设好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后,企业更大的任务是如何利用数据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企业不能单纯依靠技术人员的努力,而必须要有全体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和领导。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的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管理的规范,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其次,企业应该加快业务流程的充实,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以适应数据信息化管理。最后,企业要大力培养数据信息化实施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于已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并且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来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