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设施农业生产现状
丹东地区特色产业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势头,也促成设施标准小区建设步伐加快,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一些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异军突起,县、区也由此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基础上,开始实现“一县一业”、“一区一业”规模化生产,出现东港的草莓、振安区的蓝莓、凤城的山野菜、宽甸的食用菌等一大批特色品牌。目前,丹东市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超过4.1万亩,年产值突破6.7亿元,为全市农民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引导
部分县区发展速度过快,一些地区设施类型、栽植种类、栽培季节雷同,区域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设施设计建造不规范
3.技术推广不到位
普遍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补贴,忽视技术推广服务等软件投入,品种、技术和人才贮备不够。
4.设施装备水平不高
三、发展对策
总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设施小区建设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强化新技术推广;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推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加强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储藏、加工和包装业。
1.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迅速扩展生产规模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特点,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进行生产。市政府明确对各区域进行规划,今后几年,丹东市将重点支持沿海出口创汇型的设施农业,林区特色型设施农业,鸭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化发展的设施农业。
2.具体规划要切合实际
在具体建设的实施上要坚持规模发展,在规划上坚持“六个围绕”,即围绕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棚;围绕公路沿线特别是高速公路建棚;围绕交易市场建棚;围绕老区建棚;围绕领导班子过硬的乡、村建棚;围绕荒山、荒沟、荒坡建棚。
3.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确保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设施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是集约化、高科技的新型产业,要求有较高工作效益的技术服务体系,要求有较高技术素质的农民。因此,必须下力量建设与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吸收专业人才充实改造乡镇农技队伍。大量招聘园艺、蔬菜生产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适量选聘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来,争取达到每个新建设施农业小区至少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服务。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对大棚生产户的培训应搞好针对突发病虫害防治知识技能的应急培训,一个蔬菜品种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培养出新一代懂科学、善于接受和运用各种新技术的新型农民。各地应从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出发作出培训规划,力争使每一个新建小区都有一两个经过培训的技术示范户。
4.依靠科技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应用力度
树立依靠科技获取设施农业高效益的意识。大力推行温室、畜舍、厕所、沼气池“四位一体”建设模式,把设施农业纳入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轨道;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微灌节水、长季节栽培等新技术;应用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全空间、全季节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加强新优品种引进、试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卷帘机、落秧器、滑车、滴灌等其它棚内作业机械。认真搞好棚内耕地地力保护和培养,预防各种土壤病害,实现可持续生产。
5.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 农业合作社大豆生产发展瓶颈
通过对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大豆生产情况的调查走访,总结分析得出兴聚科技合作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合作社在大豆生产中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缺少大型机械,土地规模扩大受阻
目前合作社现有的大型机械数量有限而且不配套,无法完成更大规模的作业,制约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和作业的标准化。以前拥有的小马力机械与大面积的作业根本不相匹配,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中耕机械的伤苗率、收获机械的收获损失率和破损率有待降低,农业机械很难达到农艺标准,影响农业标准化的实现。
1.2 缺少新的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规模化的大豆生产缺少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的配套栽培技术。现有的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方面潜力有限。
1.3 缺少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目前应用的很多品种的产量潜力与高产品种比较增产潜力小,综合抗性不强;加上新品种的应用转化速度较慢,种性退化,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生产上极需产量较高、品种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1.4 重茬面积大,土地不能用养结合
由于合作社只种植一种作物大豆,重茬现象十分严重,病虫草害发生相对较重,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效益。土地不能做到用养结合,土壤有机质下降,形成不良循环。
1.5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近两年水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豆生产水(旱、涝)问题,尤其是遇到旱灾,灌溉能力低,水分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1.6 农药市场混乱,影响防病虫效果
由于农药市场品种杂乱,药品名称复杂多样,真假难辩,出现了混乱杂现象,药害现象难以杜绝,轻的造成大豆生长发育延迟,药害严重的幼苗全部死掉,影响大豆生产过程中防病虫效果和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1.7 生产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
随着柴油、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为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目前发展流动资金有限,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着合作社的经营发展,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1.8 优惠政策不到位,管理不规范
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还不到位,扶持力度还不够强。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短,制度仍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视野还不开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急需学习先进经验。
2 个体农户大豆生产发展瓶颈
通过对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经过总结分析得出个体农户大豆生产中的存在的如下突出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管理粗放
个体农户目前都是小家小户的分散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繁多,无法实行优质优价;而且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也制约了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增产作用发挥较差。另一方面,土地的分散经营和管理,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应用,农户使用的都是小马力机械,农业生产达不到标准化作业要求,影响耕种质量和效率。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不能落实到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由于土地有限,粮食价格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挣钱,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或老人,影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技术到位率低。
2.2 科技水平低,浪费有利自然条件
2010年, 绥化市北林区春季温度低、土壤湿度大,导致大豆播种期延迟。个体农户因担心秋季大豆不能正常成熟,选择了过早熟大豆品种,导致秋季9月12日时大豆已经成熟,为了避免发生大豆炸荚现象,只好开始收获,明显浪费了大量有效积温;而合作社经常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学习,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植了适宜熟期的大豆品种,到9月末大豆正常成熟,充分利用了有效积温,提高了大豆产量。
2.3 品种多乱杂,无法优质优价
优良品种更新慢,品种产量低,质量不高;农民盲目引种,有的浪费积温,有的导致贪青晚熟,种植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家各户种植的大豆品种多、乱、杂,混收、混储严重,销售时无法优质优价。
2.4 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
一方面,随着柴油、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大豆价格低,销路不畅,豆农纯收益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农作物品种间比较效益看,大豆种植效益一直低于水稻和玉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豆农收益的不稳定进一步导致了大豆面积的波动和总产的不稳定。
2.5 整地质量不高,影响大豆生长
个体农户大豆田缺少深翻基础,耕整地技术不高,缺乏大型农机具,达不到作业标准,影响大豆生长。秋整地多数是用旋耕机旋一遍,年复一年使犁底层逐渐上升,耕层变薄,犁底层变厚。播种后如遇到春旱,播种层内的土壤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散失掉,往往造成芽干;遇春涝,水分又容易积存在薄薄的耕层内,由于土壤水分大,温度低,常造成烂种,导致出苗不匀,缺苗断条,因保苗株数不够,影响大豆产量。另外,小马力拖拉机作业次数过多,造成表土粘实、透性差,土壤温度回升慢,不保水,易形成土表径流,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6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联产承包”以后,原来集体的农田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没有配套的浇灌设施等基础设施,造成“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豆生产水(旱、涝)问题,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例如,2007年出现了严重的春旱加伏旱,因为没有相应的浇灌设施,造成了大幅度的减产,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7 种植密度不合理,影响品种产量潜力发挥
农户不能针对不同品种特性、施肥水平、栽培方法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影响品种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一部分大豆种植户凭借老观念,认为大豆大密度才能获得高产,大豆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好,倒伏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2.8 科学施肥理念不够,影响大豆养分供应
个体农户在大豆生产上,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使用率极低,造成土壤板结、保水性和对洪涝干旱的缓冲能力下降。氮、磷过量施用,造成施入肥料肥效的降低,同时造成群体的过早郁蔽,引起经济系数的降低和病害的发生,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形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钾、硫、锰、锌等肥料施入不足,影响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另外,一些农户施用化肥只注重数量,不看含量,常常出现肥量不少,但肥料养分含量低,其所含养分数量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出现产量不高的现象。
关键词: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1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梅州市梅县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水果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普及建设。近年来,梅县区农村金柚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目前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梅县区金柚水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金柚已成为梅县最具特色的主导农产品,成为梅县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因此,组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目前该区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有能人带动型、农超对接型、企业带动型这3种。
2 梅州市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模式的分析
2.1 梅县区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属于能人带动型
基本情况介绍: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并具有较好经营理念的人才,通过积极发动宝坑村及桃尧镇隆文镇的周边农户以果树、资金等方式入社,组建了金柚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户180户,有销售专业人员8人,整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有技术人员5人,主要从事金柚生产种植及柚果销售人员共有283人。该社2016年金柚产品及销售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利润收入120万元。固定资产及设施总投入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20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级领导对水果专业合作社都大力支持,区、镇2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15年给予其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补贴,在生产技术和销售方面也都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2.2 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属于农超对接型
基本情况介绍: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是r超对接型发展模式的代表。成立于2007年12月,集生产、加工、销售、社会服务为一体,拥有农副产品进出口权,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流转果树约3.33km2,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56人。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经营管理人员7人,固定资产投入1500多万元,配备生产流动资金3000多万元。在松口镇城东镇建立了2处面积约1.33km2的金柚产业园区。“木子”金柚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还出口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木子金柚专业专业合作社大胆创新,借助城市连锁超市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供应和超市销售的有效对接。
2.3 “企业带动型”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
基本情况介绍: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是“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是梅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960多万元。生产流动资金28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在梅县区松源镇羊角村和桥背村建立了2处面积近1.33km2的金柚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近年来沙田柚〔金柚〕产量都在16000~18000t之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珠三角及全国各地。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公司通过示范带动松源镇及周边农户发展种养,并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提高了农民收入,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 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运行状况
合作社选择发展模式必须按照实际条件考虑发展。合作社发展所要考虑的条件主要包括资金、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程度等。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合作社所在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地址集群程度好,合作社在销售方面的压力相对就较小,这对经营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 农业机械行业;产品研发;成本;定位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8-01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中才.农业机器系统状态仿真及更新决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关键词 气象影视;农业服务;作用;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6;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16-01
气象影视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气象影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著,气象影视服务的内容不精细、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农事建议不专业等问题,使得人们对气象影视的关注度不断降低,亟须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能力。因此,找出问题的所在,并通过相关对策完善气象影视服务,是提升气象影视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
1 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的作用
1.1 防汛作用
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损害程度深,造成的损失大且容易补救等,对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很大。洪涝灾害出现时还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由此不难看出,防汛是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气象部门可以结合天气预报、降水预测等措施,借助于气象影视节目在第一时间内将暴雨预警信息出去,可以使农民提前做好应对,进而降低灾害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1]。
1.2 抗旱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各种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旱灾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气象部门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起来的抗旱指挥部门通过详细分析未来气象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气象影视及时出去,把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3 对农业灾害知识宣传作用
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除了具有防汛、抗旱的作用外,还包括对农业灾害知识进行宣传的作用。在为农业服务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有效的汇总外,还要将农业信息与气象信息进行结合,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总结之后,借助于气象影视将其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确保广大农民可以熟练掌握农业灾害方面的知识,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灾害中的预防能力[2]。
2 气象影视服务农业现状
2.1 气象预报内容不精细
农业天气预报做好常规天气预报外,还要结合不同的季节、地域及农作物品种,针对性地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干旱预警监测预报、土壤水分监测、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监测、关键农事气象服务等。但由于气象节目制作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最终造成气象预报内容不精细。
2.2 服务形式及内容单一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建设及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周口市气象部门自建立起虚拟演播室以来,在节目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气象影视节目形式仍然较单一,各个频道气象影视节目如出一辙,缺少具体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等专题预报,信息资源大量被浪费,固定化、模式化的气象影视节目已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2.3 农事建议不专业
由于农业气象节目的工作人员对农业方面知识的掌握较少,不了解本地农业的实际情况,节目中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议大多从网上生搬硬套。没有经过加工的书面文字比较拗口难懂,另外未经过认真分析的农业生产发展建议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有时还与当地农业实际不符,实用性差。
3 提升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作用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气象影视服务的针对性
随着现代化和精细化农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气象部门应开发出专业、易懂的为农服务气象信息产品,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做好农作物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气象服务。如产前掌握季节的气候变化,科学安排生产;产中了解天气冷暖晴雨,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产后储藏、加工等过程中也要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升气象影视服务针对性[3]。
3.2 突出服务产品的可视化功能
气象影视在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将服务对象特点及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气象数据的价值,制作农民群众能看懂的气象服务产品。另外,因为气象影视作品具有声音和画面同步的特性,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电视传媒的优势,方便农民群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气象影视节目信息,应重点突出气象影视服务产品的可视化功能[4]。
3.3 加强与气象台、农业气象中心的合作
通常情况下,气象预报材料由气象台及农业气象中心提供,再由气象服务中心完成农业气象节目制作。气象部门会在不同时间段更新气象信息,然后针对性地给出预警信息及决策信息等;农业气象中心结合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关农业干旱监测预报、农用天气预报等服务产品,如小麦播种适宜等级分布图、玉米霜冻灾害预测分布图等。因此,气象影视制作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及农业气象中心之间的合作交流,及时获取相关气象资料信息,建立相关应急机制,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应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并认真解决。
4 参考文献
[1] 董元元,冯瑶,李田.气象影视对我国农业服务的作用现状与发展思考:以省级电视台为例[J].吉林农业,2013(4):205.
[2] 牛星雅,苏晓妹,孙丽红.气象影视对我国农业服务的作用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114.
随着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农业机械与农业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未来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带着上述这些问题,以农业机械与农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全面认识农业机械与农业的关系,进而更加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农业发展;关系
1前言
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往往农业生产和作业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固然是创造了很多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工作业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作业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由此可见,关于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有力物质支撑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是有力的物质支撑,也是最为基本的构成部分。农业机械,从狭义上来看,就是各种各样的、可以应用于农业作业与生产的机械,但是从广义范围来看,就是包括机械制作、推广使用以及配套服务体系在内的诸多方面。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的发展进程。
2.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从农业的实际发展进程来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远远滞后于农业的发展的,而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架构起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时间的桥梁,加快推动农业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目前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并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仅仅停留在研发层面。通过农业机械化,不仅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便于科研部门研究出更多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机械。
2.3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农业机械成功实现了劳动力与畜力的解放,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而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效用,劳动者也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应用农业机械,了解与农业机械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升。
3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神木县农业发展的速度虽然较以前有了更快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难题与困惑,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农业机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积极效用的发挥。
3.1神木县农业机械应用的制约因素从当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神木县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自然地理的制约。神木县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38.7~1448.7m,为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高原、暖温带森林草原向中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以明长城为界分为两种,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地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1%;长城以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9%。黄土丘陵处地块小,坡度大,大型机具无法作业,只有小型微耕机可以作业,机耕道路的建设的不全面也导致很多小块平整地机具无法到达。其次,就是理念的制约。农民对于农业机械重要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无论是在宣传,还是在推广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适合本县的新型农机具,并加以推广,使农业机械化全方位发展。而且现在的玉米收获机大多数秸秆还田了,而农户一般都是种养殖型的,需要把秸秆收集回家当饲草,主观上也不认可现在的玉米收获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再次,就是技术的制约。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对于农机部门员工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县北部风沙草滩区的耕种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由于玉米收获机拥有台数少,加上专业操作人员相对缺乏,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积极作业,机收水平还是较低。给农业机械的应用于推广带来不少的影响。最后,就是政策的影响。农业机械的应用固然能够大大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解放劳动力,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但是,这种经济效益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时间为基础的,对于农民们而言,购置农业机械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的购买能力相对有限,现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是全价购机,农户先买后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户的购买力增加了限度。
3.2神木县农业机械的推广要想真正做好神木县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树立先进的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和相关人员而言,一定要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充分意识到做好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好推广工作,为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其次,就是要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指推广人员的,同时也包括农民的。对于推广人员来说,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并全面掌握新机具的各项技能,以便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便于让农民更加直观了解农业机械的优势;对于农民来说,也要定期参加培训,转变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理念,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这也是做好推广工作的关键所在。再次,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农机购置补贴加强政策性的引导,对本地机械化水平薄弱环节的机具,可以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结算进度,尽块的把补贴款兑付给农户,使购机成本降到最低,刺激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为此,一定要将这政策切实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惠处。
参考文献
[1]金昌仁.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家科技,2011,(S2):31-32.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低碳经济模式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其它社会要素发展的发展还不具备完全兼容性,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农村,仔细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解决措施,下文中将详细论述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农业经济生产理念和发展模式落后于整体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中形成的新模式,并没有深入实践当中。受农村区域信息获取速度、知识普及度的影响,人们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了解甚少。另外,由于低碳经济投入度高、经济收益获取周期时间长,人们对其接受度也比较低。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习惯于依赖化肥、农药等加快农作物生长,长此以往,造成农田土壤可耕种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
(二)科技创新性差且没有科学技术作指导
在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发展转变阶段,受科学技术支持度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影响,缺乏核心性科技发展元素,很难将其转化为生态经济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诸如:农村耕地质量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阻碍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的影响因素。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创新技术手段,才可以有效的加快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速度。
(三)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同时,造成的农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业环境被污染,不仅会阻碍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降低农民收益。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同时,调查资料显示,造成农业污染的因素很多,如:养殖业污染、农业种植污染以及农业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农业种植业污染最严重,主要有:化肥、农药污染、秸秆污染等;养殖业污染主要为:水污染和水资源富营养化。在国际贸易农产品出口过程中,鱼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水产品污染已成为影响出口关键因素。(四)农村从业人员的整体劳动素质不高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整体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作重要支撑,学生在专业填写的时候很少选择农业,然而实际为,农业部门需要大量的对口人才加入。尤其是在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变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农业专家参与。但当前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整体农业从业队伍人员素质偏下,这种情况,对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分析
1.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度的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危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据美国气象局调查资料显示,在相同气候条件因素下,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是农业。而农业生产所释放以CO2为主温室气体约占全球人为因素所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农业生产所用的有机化肥数量过多、农业废弃物燃烧过于严重;一方面是农业耕地致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所致。而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前者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后者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为确保低碳经济理念下,实现农业生产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协调性,必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我国对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的提高
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发展由高碳经济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愈加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间发展的协调性。参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的相关规定,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开展以防治水土污染为重点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依法调整部分污染严重难以投入农业生产活动的耕地,提高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平,做好农作物秸秆焚烧利用工作,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用水,有效解决农村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脏、乱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对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现代农业科技因素的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国家大力研发各类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农村沼气工程,它以秸秆、生活类垃圾等为原料,在减少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能够减少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秸秆还田技术,它既能够培育地力,改善土质的酸碱平衡,又能够作为动物饲料、肥料等使用。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低碳式发展,又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协调发展的推动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业产生过程中的各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总值,不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在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为确保现代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则需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经济主体,按照各自生产机制的特点,将各组成部分联系在一起,促使它们协调运转。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类激励机制推动因素分析
1.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参照农业经济生产总值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采取的推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需遵低能耗、低碳化及低污染的原则,借助市场与行政调控手段,再结合农业生态保护成本及其服务价值,来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以农业废弃物排放为主的税收制度,加大政府财政生态补偿力度,采取“以能代赈”的措施,大力研发风能、沼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第二,征收农业碳排放税。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期目标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短期目标是增加低碳类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筹集更多的环保资金。
三、提高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革新农业经济生产机制
农村之所以不断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究其原因为,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体制过于落后于时展步伐。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低碳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用意,确保低碳经济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另外,改革农业经济生产体制,需要在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发展机制,制定有效措施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低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减缓农业经济生产环境污染问题
缓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明确我国所追求的GDP增长应当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而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持续化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低污染、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次,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引领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发挥其引领作用,做到收入产出的最大化,加快经济产业的转变步伐。
(三)选择综合化农业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作为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大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急需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化、机械化、低碳化、循环化的综合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依照资源化、持续化、减量化的原则,选择正确的生产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农业经济生产收入,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效益的整合利用。
(四)加大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整体水平差,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人作为主导其它事物发展的主观因素,影响事物发展的各方面,只有作为劳动主体人的素质提升了,才可以从根源上革新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所以,我国若想成为农业经济生产大国,就必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素质、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另外,还需不断开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额度,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适当培训,调动其农业生产积极性。
(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低碳区域农业资源整合的有效办法是建立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借助区域政府间的行政调控手段,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建立起有序的低碳农产品市场机制,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低碳产品检测标准及农业生产标准等,在确保各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区域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低碳农产品品牌市场,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低碳农产品;第二,政府加大农产品企业扶持力度,紧抓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提高农产品市场增值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节能减排;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开推广低碳农产品信息;第四,不断完善农业劳动生产制度体系,确保低碳农业经济生产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农业生产发展的科学角度来重新审视农业经济生产的相关制度,争取为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制度,谁污染谁治理,鼓励农村企业发展低碳融资。
(六)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改善传统形式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施药数量,降低对农业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料,如:动物粪便、生物肥以及又复合有机肥等,加快生物型农药研究力度,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害虫灾害,可选择抗病植株的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另外,大力发展可循环性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
(七)建立低碳农业生产技术试点基地
该项目区生产的南瓜大量供应哈市蔬菜加工企业,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从哈尔滨这个市场看,全哈尔滨市区现有人口380万,加上各类院校、驻军等约100万人,共需南瓜约75万吨。2005年,全哈尔滨市出口到俄罗斯的南瓜约18万吨。其中,地产菜7.7万吨,占42.8%。由此可见南瓜销售市场广阔,发展南瓜生产的销售潜力很大,形势看好,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生产的有机南瓜出口创汇,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目前,哈尔滨市生产的有机南瓜已经大量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将来大面积发展有机南瓜生产,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同时,有机南瓜生产比较效益明显,在一般情况下,一亩有机南瓜效益相当于3亩以上粮食效益。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生产面对人世的挑战,如何把我们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我们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随着环境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对于无污染、绿色、有机的安全食品需求也与日俱增,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地域优势和生产优势,抓住国内有机南瓜受国际欢迎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建立有机南瓜生产基地。而旱灾一直是阻碍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必须建立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节水灌溉措施。
呼兰区沈家镇三家村、有机南瓜生产基地项目,包括辖区内的沈家村和文化村2个村,南至西南屯,北至福利村地界,东与方台镇相连,西至沈家村,项目区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平均宽4公里,总面积1.5万亩。
该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寒冷,无霜期145天左右,大于等于10℃积温2782.9℃左右,日照时数2732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3.3℃。年均降雨量5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年蒸发量162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春季风大、少雨。最大冻深1.86米。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上下两个水层,上部含水层埋藏于粉质粘土之下,淤泥质土层之上,厚度10~11米,含水岩性以中粗砂为主,并含粉细砂,地下水类型为弱承压水,富水性较差,下部含水层位于白垩系泥岩层之上。淤泥土层之下,深度在30—60米之间,含水层厚度在20—40米左右,富水性中等,单井出水量45~60m3/h,渗透系数40~50m/d,矿化度小于1克/升,此层为项目区主要供水层。本区地下水为低矿化淡水,适宜灌溉,可满足项目区有机南瓜灌溉需要。
本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城区,附近无大、中型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壤肥沃,无污染,农田防护林已经形成天然保护屏障,项目区空气清新,自然条件优良,符合有机食品生产的环境条件要求。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0%,林地面积0.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6%,其它面积0.0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
项目区内耕地1.2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南瓜、玉米,其中南瓜面积0.84万亩,粮食作物0.36万亩,玉米平均单产为550公斤,粮食总产为1980吨;南瓜平均单产2000公斤,可生产各种南瓜16800吨。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项目区现已具有一定的南瓜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也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如果建立有机南瓜生产基地,经营1.2万亩地的有机南瓜效益相当于4.5亩地以上大田生产效益,其开发潜力和带动能力是极其巨大的。
影响本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和病虫害,其次为涝灾、风灾,均给农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据呼兰区在1961~1997年的38年统计,严重春旱占16.1%,夏秋旱也时有发生。为了改变项目区目前农业生产和农村以济发展的落后局面,挖掘城市郊区经济的潜力,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必须对该区进行综合开发。实行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采用先进的水利排灌设施进行调节,保证旱能灌、涝能排。在耕作方式上采取设施栽培技术,提高防涝能力,提高地温,防御自然灾害。
2009年,项目区南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南瓜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已形成。三家村自2000年以来,南瓜生产向外向型方向发展,主要销往以哈尔滨及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的欢迎。面对入世挑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优势也在南瓜生产。而旱灾一直是阻碍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必须建立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家村南瓜生产正在向有机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向迈进,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项目所在地区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村有南瓜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区、乡、村三级的专职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田间作具体的示范指导,有组织的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采取参观交流的办法学习新技术,从区到乡、从乡到村、从村到户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项目区现有灌溉小井40眼,排水沟1条,水利工程构筑物4座,为项目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项目区内现有田间工程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现有的南瓜生产方面,缺少节水灌溉设施,现在已有的灌溉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另外,田间道路标准低,农业机械进入田间比较困难,影响了耕作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