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5: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工程的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金融工程基本问题概述
(一)内涵
最早提出金融工程概念的是美国金融学教授芬纳蒂(Dean Finaty),他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纵观》中将金融工程的概念界定为:金融工程就是资本市场参与者运用现代金融经济理论和现代数学分析原理、工具和方法,在现有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的基础上,为金融市场参与者发现金融资本价格和规避风险,发掘新的金融机会,以实现投资者预期经济目的,增进金融市场效率和保持金融秩序稳定的一项应用性的技术工程。此外,众多的学者,如史密斯、格利兹和众多的组织都对金融工程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探讨。
金融工程基于现代科学理论特别是系统工程理论,吸收金融学、运筹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内容,把复杂精密的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等导入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持续地进行金融创新,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全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用于规避市场风险和资本价格发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但同时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无法消除的系统性风险,其双刃剑的特点让这门学科在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的我国的发展如履薄冰。
(二)功能
金融工程是在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运用高新技术,为解决具体的金融问题而规避既有的交易规则,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其主要功能在于金融风险的管理。随着20世纪70年代始世界范围内外汇管制的放松或取消及利率的自由化,利率、汇率等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更频繁、更剧烈,经济的、非经济的因素,系统的、非系统的因素对经济体系及微观个体的影响更复杂,从而使经济主体面对较从前更大、更复杂的金融风险。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则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如构建适当的投资组合,可有效分散非系统风险;运用互换、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可规避利率、汇率等价格波动风险,并有可能主动利用风险,从中获益。在实践中,金融工程技术对微观个体的风险管理作用最为显著,能够使风险从风险回避型的套期保值者转移到风险偏好型的投机者或其他投资者身上。也因此,金融工程技术对宏观风险管理的作用表现在,不能减少宏观经济体系的风险总量,而只是实现微观个体之间的风险转移和配置,但能够提高宏观经济体系的风险承受和处理能力。
(三)意义
21世纪将是金融工程大发展的时期,金融工程的应用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强化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它能满足不同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它能为中央政府提供新的金融监管技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具体而言,首先,强化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其次,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开拓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再次,满足投资者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最后,为政府的金融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二、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市场不发达
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分割、狭小的,信息成本高,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规模小且不够规范;从业务种类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基本上还停留在银行的存款、贷款、汇兑及证券的发行、兑付与交易的低水平阶段,还没有达到为企业、居民和政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水平,更为主要的是金融资产价格市场化进程太慢。目前形成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机制很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汇率、利率以及股票债券价格受非市场因素影响太大,汇率、利率市场仍受政府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举步艰难,CHIBOR并未成为真正的市场均衡利率;汇率也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虽然已经并轨,但汇率形成机制的行政色彩浓厚,不能反映市场供求;证券市场中,政府“托市”、“救市”现象屡有发生。
(二)缺乏真正的市场参与主体
我国目前的市场交易主体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及非国有经济单位,但由于国企改革滞后,企业的经营机制尚不健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在利益冲动有余而责任约束不足;国有金融机构企业化经营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使它们存在较为严重的委托问题,行为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如承担高风险,则国有机构的人―经理人员等获得由此可能带来的高收益,而可能的损失则由委托人--国家来承担。这会导致这些市场参与主体过度追逐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使每一个设计初衷良好的金融工程产品都有可能变为追逐风险的工具,从而加大金融风险。风险管理市场需求主体的缺位,无疑将对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金融监管体系不成熟
在发展和应用金融工程过程中,金融工程或其部分的发展如果偏离正常轨道或超越合理限度,监管当局对此如果失去控制,将导致政策效果的削弱,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在调控能力上仍有很多差距,对市场发展的预测与把握仍然比较迟钝,所使用的手段和技术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和网络银行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国金融立法滞后,金融监管还未完全法制化。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规不完善,国内的几部银行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先后确立,可操作性差。在监管方式上,存在着行政性监管过多的倾向。这很难适应金融工程的要求。
(四)金融理论发展滞后
首先,我国金融理论还停留在理论描述、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的阶段,统计、数理分析及其它尖端前沿科学的成就尚未用于金融理论的研究,金融工程尚未得到应有的先进理论支持。其次,目前我国金融学的内容比较陈旧,较少涉及现代金融理论,尤其缺乏对金融工程理论的介绍,没有从金融工程的高度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再次,我国金融人才培养仍然封闭在学校的象牙塔中,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所培养出的人才实际运用能力差。另外,真正懂得并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工程所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严重不足,这也制约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五)技术条件不能满足要求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方面,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程度较高,银行业务处理也普遍推行电脑化,通讯设施及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远未建成和健全,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清算交易系统离高效、快速、准确要求较远,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水平还较低,金融工程运用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不能满足。
三、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快改革的步伐,培育有效市场主体。
金融工程是利用市场化的价格来实现金融资源的市场分配和动态管理。为此,要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消除金融压制,逐步建立、健全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经济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兼并、破产、出售、租赁、托管、股份改造等形式,把企业转变成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这样,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市场,才真正会有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需求,金融工程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其次,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1、产权制度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实现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和商业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财产经营权分离,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机制。
2、经营体制创新。我国金融多年来一直推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同国际接轨就要有步骤地放松对混业经营的限制,协调各业发展,最终实现混业经营。
3、组织体系创新。当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重点应是:一要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二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三要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四要积极鼓励金融企业间相互兼并,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五是稳步推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准许民间进入,规范和发展民间信用。
4、市场结构创新。市场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金融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增加市场主体、创新市场结构,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证券、外汇、票据、资本等市场的关系。
5、监管创新。监管创新须在以下方面体现:一是改革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逐步走向统一监管;二是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金融监管;三是进一步完善银行内控机制。
6、技术创新。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促进金融生产力的提高。
7、服务创新。突破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向着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发展。
8、队伍创新。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提高,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创新用人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注重建立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使用效能。
9、产品创新。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可根据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情况、监管情况以及客户的需求,权衡收益与风险,选择一些风险较小、简单易行的金融新业务进行模仿、改良,积极尝试。当前除了要抓紧开发常规信贷业务品种外,要加快开发电话银行、信用借记卡、代客理财设计、对外担保等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组合保险、零息债券、可互换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
10、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应在保持传统业务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可首先重点发展外汇、股票指数、国债的远期与期货市场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然后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使债券利率、优先股红利浮动化,最后逐步推广期权与互换交易。
第三,大力培养金融工程人才。
虽然金融工程在我国大发展的时代尚未到来,但金融工程的许多成果已在我国有了应用的价值,为金融工程的发展作必要的准备已是当务之急。从发展的观点看,21世纪无疑将是金融工程的世纪,发展金融工程将是我国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次重大机遇。目前发展金融工程的当务之急是改革目前的金融教育,加强对金融工程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培育一大批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非常迅猛,学术研究迅速应用化。纽约工业大学和华尔街的重要金融机构已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联系。我国的有关院校、科研部门、人民银行及各大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工程的研究与教学,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金融公司合作,与国内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具研究开发与应用、金融产品构建定价、风险管理、现代资产管理和国际监管方面,开展前沿的高质量研究和教学。政府对于这些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优惠政策,除了吸引归国人才外,还必须重点培养我国自己的金融工程人才,重点培养数理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追踪国际金融工程的发展态势,从封闭走向开放,理论联系实际,造就一大批中国的金融工程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冶金钢铁工程;
Abstract :As a new generation of iron craft, melting reduction iron-making techniqu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lting reduction iron-making process in metallurgical stee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irst introduced the two kind of technology and HIsmelt Corex, then ironmaking in economic,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discriminant index, the blast furnace process, and HIsmelt Corex were compared, and through the examples to discrimination three process quality, finally draw more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smelt Corex requirements.
Key words :Melting reduction; Iron-making process; Metallurgical stee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国内较为普遍的炼铁工艺仍是高炉炼铁技术,环境污染重和工艺流程长的缺点越发地突显。从环保及焦煤的枯竭的现状出发,对新的炼铁工艺探索让我们看到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美好前景。
熔融还原炼铁技术——Corex和HIsmelt
所谓熔融还原技术就是用非焦煤直接生产出热态铁水的工艺技术,它具有还原反应快、对原料的限制条件少等特点,它对煤种的选择没有过多的限制,这种直接使用煤的特点使其工艺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工艺流程更容易控制。HIsmelt、Corex工艺是继具有悠久历史的高炉炼铁技术之后的比较先进的炼铁工艺技术。
(一)Corex
Corex以竖炉为基础,属于相对较早期的一代,是世界上唯一已实现工业生产的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其熔融还原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预还原竖炉,矿石原料(块矿、球团矿、烧结矿)及熔剂通过装料设备和布料器分批装入竖炉中;下部是熔融气化炉,煤从气化炉顶上加入,从炉下部吹入氧气,煤在炉内气化燃烧,产生的粗还原煤气经除尘器除尘、调温后送入竖炉中,与竖炉中的矿石进行氧化还原,生成块状海绵铁,经螺旋输送装置送入熔融气化炉。海绵铁在熔融气化炉中进一步还原、熔化和造渣,直到铁水和渣分离。然后同高炉一样,进行出渣、出铁。到目前为止,Corex设备型号由C-1000提升为C-3000,年产能力从3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先后已有印度、南非、韩国等国家Corex设备投入运转,中国宝钢集团也引进了C-3000技术,在宝山罗泾地区建设了世界第一座Corex3000工艺项目。
(二)HIsmelt
HIsmelt则属于金属熔池熔融法,是较新的一代,原料经流化床设备预热预还原后,由喷枪喷入熔融还原炉;煤粉和熔剂也由喷枪喷入。富氧(体积分数为30% ~35% )、高温热风(1 200℃)从炉顶喷入。熔融还原炉内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熔池剧烈沸腾。熔池逸出的CO、H2在从炉顶喷入的热风作用下发生二次燃烧释放热量,来熔化喷入的固体原料。铁水经过虹吸排出,炉渣定期从水冷渣口分批排放。首座Hismelt商业示范厂位于西澳大利亚的奎那那工业区,由力拓集团、纽克公司、三菱公司和首钢集团合作建设,2005年产出了第一炉铁水。
二、高炉、Corex和HIsmelt三种工艺对比
不同的炼铁工艺在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要求,下文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三个主要的方面对炼铁工艺技术作出可行性的判别指标,并就三种炼铁工艺做出了指标对比分析。
首先经济方面:当下对高炉、Corex费用差别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多认为Corex投资成本要高于高炉,而较之于高炉的生产成本则较低。在生产过程中若Corex拥有廉价燃料则它的费用优势就会显示出来,它的吨铁投资成本也会低很多。而对于HIsmelt来言,对于燃料的要求会宽松很多,占地面积小,它的生产成本比高炉低20-30%。
[关键词]金融系统工程;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25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64-01
1 金融系统工程简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金融系统对国家经济产生明显影响,金融体系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结构的系统,且不断发生演化。金融系统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层性、规模巨大性等诸多特点,受到决策不确定因素影响,金融系统更加趋于复杂性。
2 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案例分析
2.1 研究意义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间接集合投资模式,是经济市场发展产物,与人们专业化理财服务需求相吻合。证券基金运作涉及大量投资专家的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与管理。证券投资基金具有间接性、投资费用低等特点。我国基金多为契约型基金,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相符。
2.2 研究背景
我国基金业始于1991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发展里程碑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由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与渣打银行集团、汇丰银行集团联合创立的中国置业基金,是我国首个规范化投资基金。随着经济与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基金亮相沪深交易所,开辟了我国基金发展新时期。基金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我国基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3 基金评价意义
基金评价对象包括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本身以及基金市场。有效的基金评价对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投资者掌握基金知识,进行理性投资,同时又可以加强相关部门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有效监督。通过基金评价对基金进行评价与考核,有利于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是完善我国基金市场,规范我国基金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切入点。
3 我国投资基金评价问题分析
3.1 基准选择
相比模型选用,基准的选取对业绩的影响更大,业绩比较基准成为投资者评价基金管理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随着基金市场不断发展,基金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不同基金需要选择不同的比较基准。比较基准是证券基金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国内基准指标体系建设与应用仍存在一定漏洞,无法经受长时间的考验,也无法获得广大投资者的普遍认同。
3.2 样本选择
样本选择也是证券基金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样本选择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存在生存偏差成为金融界广泛议论的话题。不同样本群体,选取样本时间等都会对样本分析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时间较为短暂,样本数量有限,导致基金可能偏离初始承诺的投资理念,样本调查所呈现的问题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3.3 我国基金产业实际价值的确定
基金净值是评判基金业绩的重要量化指标,其是否科学合理对于维护基金相关人员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基金净值计算方式为股票市值、现金与国债市值相累加,此计算方式考虑范围较为全面。但我国基金重仓股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净值计算存在一定水分,无法对我国基金产业实际价值进行估量,还会增加基金持有人成本。
4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策略
4.1 加强基金立法,监管与自律工作
证券基金监管可以分为3个层次:法律约束,规章制度约束,自律管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我国证券投资信托制度的法律框架,塑造良好的证券基金发展环境,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通过规章制度,细化基金管理工作内容,充实管理机制,确保基金管理人行为能够有章可循。通过人员和行业自律,强化基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约束相关工作行为。
4.2 加强基金信息披露机制建设
有效的基金评价依赖大量有效基础数据信息,包括数量性信息、描述性信息等。建立有效的基金评级体系,必须加强相关数据信息的披露。首先证券基金监管部门可以要求企业公开基金投资目标、投资范围等内容,明确对基金契约等法律文件中的定义阐述。避免企业运用模糊化、空泛化、概念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加强基金内部管理运作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改进基金净值核定计算,促进信息流通与披露。
4.3 为基金发展提供稳定的税收优惠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信托,其财产利益主体未发生转移。政府需要对基金运作进行必要的税收优惠,推动我国基金业和谐快速发展。以税收优惠为导向,缓解目前存在多重征收基金税收的问题,逐步与国际通用税收政策接轨。结合我国投资行业与投资者实际情况,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税收优惠体系,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证券基金市场形成较为稳定的资金补充渠道,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工程;经济全球化;现状建议
现代世界各大国家,提倡经济全球化,这使得金融产业的发展被社会各界关注,基于此现状,我国的各大企业,同样也掀起了金融工程建立的热潮,导致国内金融工程的规模逐渐增多。从经济的角度上来分析,金融工程的发展,确实提高了我国的经济,但基于理想化的角度上,其发展的效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中依旧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存在了许多不足与有待提高的地方。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际化的经济活动,这样的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最新出现的行为,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普通的国际经济活动又存在一定的区别。经济全球化与普通的国际经济活动相比,具有更复杂、更先进的形式,能够整合之前国际较为零散的经济分布,使经济集中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基于世界各国的跨国型企业,向世界范围进行生产、金融服务的拓展推动力,以及当前全球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力而逐渐壮大。
二、金融工程概述
金融工程属于金融产业的新型发展,通过金融工程的建设,能够开发更多新型的金融产品,有助于金融工具与行为的管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金融用户,对金融市场的接受度。对于金融产业而言,金融工程的出现,将其从提升到了实业的地位,能够支持金融产业,实际的运作生产、营销、工艺等运作行为,使金融产业被社会认可。从金融工程本质上来说,其即包含了概念工具,又包含了实体工具。在概念工具方面,其主要包含了估值关系、收益度量、风险测定、利率汇率、投机、套利等等,而实体工具方面,主要包括产品开发程序、期货、互惠调换、单期期权、固定收入证券、权益、混合证券等等。金融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针对性的对其做出相关的策略,并拓展一系列的经营渠道。详细来说,金融工程能够对其他企业的资产、风险、负债进行管理,也能够针对企业的套利、重组、税收驱动进行把控,通过金融工程的的产品运转,使得社会各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整体上就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三、当前我国金融工程现状分析
(1)我国金融工程建设现状。当前我国金融工程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但相比之前的规模而言,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基于现状的角度上,许多的新型金融工程产品被退出,例如电子货币等等,同时一些传统的金融产品也同样得到了新的推动力,例如股票、债券等等。发展成果上来说,我国现代的金融工程有上海、深圳的证券交易所、电子支付系统、银行业务网络化等等,都在金融市场当中,引起了剧烈的反响。(2)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方向。我国的金融的发展概念,主要以社会主题发展为导向,以便捷用户使用、提高社会经济为宗旨,通过围绕此两点的发展,现代我国金融工程,主要发展方向在于信息化、网络化、端口多元化。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金融工程的规模呈现出层次性,并且规模整体也得到了拓展。但基于经济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金融工程发展,依旧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应当继续深入的发展金融工程与网络的结合,使金融工程的发展,能够更加的融合与社会生活。但同样基于网络的灵活性,网络化的金融工程发展,可能会出现新型的风险,如此,需要对风险进行预测、防护等措施,保障产品用户的经济效益。(3)我国金融工程人才现状。金融工程的发展,是近代才开始扩张的,因此在人才方面,暂且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但从长远的角度上,金融工程的规模扩张速度十分迅速,人才的储备出现不足,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对未来人才的培育工作。而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工程人才的培训,虽然无法确保完善,但基本的培育体系已经成型,能够为当前的金融工程市场,提供一定数量的基础型人才以及高素质人才。此外,部分金融工程企业,意识到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性,进而开始着手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实现了人才综合素养深化培训,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当前我国金融工程的不足
(1)金融工程管理制度的不足。虽然从单方面的角度上,金融工程的形式增多、规模扩大,是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从深入的角度上来说,基于网络的灵活性,网络金融工程的行为方面,存在部分超出规范的操作空间,存在违反规定的可能性,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此实现对金融工程的管控。但基于现况,部分的金融工程,依旧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甚至有触犯法律的迹象,由此可见金融管控的制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2)市场管制较为混乱。金融工程的大规模拓展,使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而基于对市场现况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足现象,例如欺骗消费者、金融工程运行不专业等等、而这样的现象从理论的角度上,是不应当存在的恶劣现象。而为了避免这样的影响,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并成立了相关机构对金融工程市场进行管制,但基于管制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呈现出管制工作开展困难阻碍,例如某违法金融工程,在关闭以后,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追查,以至于法律的判决无法落于实处。(3)政策的不足。金融工程市场的发展推动力,在当前基本是来自于金融市场的热度,但在此前提下,金融工程的市场,能发展至现在的规模,足以证明该市场的潜力。因此政府应当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此市场更大的发展动力,但实际上,当前对于金融工程市场的发展政策并不多,而且多数为作用于金融市场,从而带动金融工程市场的政策。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应当设置更多,直接作用于金融工程市场的政策。(4)金融工程与非金融产品结合不足。现代不少的非金融产业,将自身的产品转化为金融产品,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强的经济动力。非金融产业向金融产业靠拢的转变形式,属于一种企业结合的转变形式,双方可以做到互惠互利,互相提供业务、融资、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但基于现状角度分析,这样的合作模式尚且存在不完善的部分,例如產业结合之后,管理职权范围划分不清晰、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全面的现象,如此导致许多工作当中的失误。
五、金融工程发展建议
(一)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广。金融工程市场的发展,会产生许多新型的金融产品,为了是金融工程市场,始终与社会需求贴近。金融工程的新产品设计,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制定,而在产品设计完毕后,需要大力度的推广新型产品,使得市场用户,能够了解新产品的功能、概念。对新产品进行推广,能够更好的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满足市场的新需求。(2)加强金融工程师培训。基于现代金融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其规模愈发增加,由此可以预见,当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所需要的金融工程师会越多。如此基于预防的角度,需要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此点可以通过在高等院校中,设立更多的金融工程相关专业,以培养将来的金融工程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充足并且综合素养较高的前提下,能够使金融工程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支撑,从而发展至新的层次。(3)金融工程产品的法制保护完善。当前金融工程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创类型与模仿类型,从产权保护的法律上来说,原创类型的金融产品,是他人经过思考与劳动后得出的成果,过度的模仿与抄袭,是对其权益的侵犯,而当前的市场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如此需要更加完善的法规制度,来对原创类型的金融产品进行保护,避免过度的抄袭现象。(4)认知误区的修正。随着金融市场的规模增加,出现了许多金融工程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当中,存在部分对金融有认知误差人员,使得企业运行受到了限制。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认知错误,是觉得金融产业与非金融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难以实现产业的结合,这样的认知,会导致金融产业发展的形态固化,无法脱离传统金融产业的发展框架。但实际上,金融产业与非金融产业之间的距离并不大,在当前已经有很多非金融产业,将自身的产品转化为金融产品,做到了发展形态的转变。如此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效应,需要修正当前对金融的误差认知,使其明白金融产业,能够对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功能,能够实现怎样的预期。
六、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金融工程市场的规模不断的扩张,金融工程产品的形态也开始增多。基于其发展的形态統计,多数的金融工程产品,都朝向网络化、信息化等方面发展,增加了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便捷性。目前金融工程产品的发展现状、相关政策方面均存在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此需要尽快的采取改善措施,而目前来说,金融工程的发展重心,应当着手产品与制度的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翁春跃
参考文献
[1]张晓喜.浅谈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J]江苏商论, 2017 (8) :86-87.
[2]孙雅婷.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关系[J]时代经贸, 2014 (6) :121-122.
1 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
1. 1 安全与经济
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满足供水、发电、防洪、航运、旅游等多个用途要求,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水利工程设计得首要原则是要确保其安全第一,没有安全的保障一切就无从谈起,使工程能够稳定和持久,要在最小的风险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1. 2 以人为本
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人身安全为基础。设计要把感情融入生态环境之中,营造出优美的环境与景观。
1. 3 因地制宜
在对水利工程设计时,要谨记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不得意图控制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组织设计,调动水利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自身恢复能力,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面对河流要因地制宜的尊重其自然的属性和其美学的价值,设计具有生态效益的方案。
1. 4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功能是基础功能,保障水利工程的景观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现这一基础功能。设计时要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1. 5 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
水利工程设计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主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结合人文与自然景观,融合人与自然。
1. 6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
人工景观的设计是水利工程的重点,要注意原来的自然景观的特点及分布,将人工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设计理念。
2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 1 经济观念薄弱
目前水利工程的设计往往缺乏经济观念,只重视方案的可执行性。然而现实是大多数业主都比较重视经济观念,希望尽可能以少的造价获得理想的效果。从而导致设计之后需要反复修改,增加工作量和难度,甚至有的施工单位会来索赔。所以,在设计水利工程时一定要强化经济观念。
2. 2 设计程序
水利工程的设计离不开对设计方案的反复研究、对比与分析,以及最终的审核,从而保障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足够科学,实用且可实施。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设计并没有做到科学得规划程序,也难以保障其经济性和实用性,从而导致实际工程中参照设计进行时受到制约和影响。
2. 3 设计内容不合理
设计图纸、设计编制以及设计费用等方面的不切实际,难以实施都是设计内容的不合理的体现。水利工程设计的内容合理与否会影响工程的实际实施。
(1)设计图纸的尺寸不够规范和标注不明,会增加工程量的计算,影响施工的实施,阻碍工程的进程,降低工程的质量。
(2)设计编制不清晰不规范也会造成工程预算的难以评判,从而形成审核金额与实际造价不符,影响工程投资的判断准确度,从而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不好的影响作用。
(3)设计费用中对工程单价的判断缺乏依据,不考虑现实情况,不及时调整价格预算,或是计算失误等等问题,会使水利工程的概算预算产生失真,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3 水利工程设计的注意要点
3. 1 要重视细节
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对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分析,避免失误,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得以完美体现。水利工程设计中,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设计中的某些敏感的参数,往往会因一点细小的变化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差异,所以一定要认真核实,确保准确。
3. 2 要与环境相和谐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但要考虑安全和经济,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工程的形象。水利工程设计要使工程的形象与工程周围的环境相适宜。要做到工程建筑物与周遭的环境形成和谐,自身各部分及枢纽工程也要保持和谐统一。色彩、类型等风格的选择也要结合实际地域特点、风俗的差异来合理科学的选择。若水利工程位于城镇或者是郊区,应该注意工程的形象与当地的建筑风格或理念相协调。还要注意与实际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相适宜,可适当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元素,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
3. 3 要重视设计
对水利工程的设计不能仅仅是设计单位独立进行,而应该建设单位参与进来,与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完成。工程建设的投资方不可片面得认为设计工作就是设计单位的事情,而是应该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互动,提供实际的资料和准确的数据,参与讨论设计,共同进行技术和经济的探讨分析。强化设计工作和审查,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后期施工中的设计变更,从而实现有效得控制工程造价。
3. 4 要以人为本
许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地点位于远离城市的偏僻地区,实际施工现场往往地势险恶,情况复杂。在遵照设计理念不变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及时针对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微调,避免工程流于形式,增加工程的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的改变可以使设计更加切合实际,符合人性。
3. 5 要安全高效
一些水利工程项目由于项目不大,通常设计时只考虑将安全作为第一要素,而缺少对工程造价的合理规划和预算,导致资金消耗过大。
无论水利工程的投资和建设规模是大是小,都要仔细进行资金上的规划和预算,努力降低工程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比。认真对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审核,选定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并保证准确得实现设计目标和规划。设计中,涉及许多参数,在实现安全高效的前提下,参数在合理的取值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数值,能够使投资做到最少,工程量最小。
3. 6 要防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如果对此问题不予以重视,必然会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导致环境恶劣,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自然灾害。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准备期就要认真分析该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后果和作用,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生物物种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破坏当地的生态体系,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
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情况和自然状况,考虑生态的保护出发,制定科学的项目规划和设计,尽量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做好可能因水利工程项目导致的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4 结束语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素较多,应该综合这些要素,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安排设计活动要井然有序,符合相关的制度法规。水利工程设计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并使其设计符合现实,可操作,且确保经济性。水利工程设计的水平,对于促进经济的平稳向上发展和维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一定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霍风双,王鸣飞。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2)。
[2]陈银萍,栗玉荣。 我国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
[3]李世有。 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24)。
关键词: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超深基坑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MSD现代服务商务区内。作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地标性建筑,集高档办公、酒店、零售、公寓、娱乐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滨海第一高度”、天津国际化地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占地面积27772㎡,总建筑面积为389980㎡,包括一栋高层塔楼、5层裙房及4层地下室。其中塔楼为核心筒结构,地上97层,总高度530m。裙房部分开挖深度为22.95m,塔楼部分开挖深度29.45m,局部电梯井为-30.35m。
2.周围环境
本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相当复杂,基坑南侧与滨海新区第一大街相邻,距基坑约40m处为市民广场;基坑西侧与新城西路相邻,距基坑约60m左右为别墅群;基坑北侧与广达路相邻,距基坑约40m处均为MSD办公楼和中央花园地下停车场;基坑东侧与广场西路相邻,距基坑约50m处为滨海新区法院和检察院。周边建筑物地基基础均采用桩基础。基坑四周道路地下为雨排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在基坑西侧、南侧与道路之间埋有燃气管道,最近的管线距基坑支护结构外墙6~9 m。基坑西侧及南侧设地下交通通道,其结构为整体箱式结构,其顶板位于地面下约4~5m,外墙距本次工程外墙约10~15m。
3.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层结构及特征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本场地埋深202.00m 以上从上至下揭示了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下更新统(Q1)海相、陆相、海陆交互沉积地层,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地层呈水平层状分布,土性主要为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淤泥、粘性土、粉土、粉砂等。场地埋深约17.50m以上淤泥质土、淤泥等为典型沿海软土,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土质强度低,其下各土层总体渐好,强度渐高。
3.2 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 左右,初见水位埋深1.85~3.15m,静止水位埋深1.05~1.75m。
根据地基土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埋深约62.00m以上可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段。
1)上层滞水含水段
不连续分布,含水层主要为人工填土(Qml)中杂填土,隔水底板为全新统上组第Ⅰ陆相层粘土。
2)潜水含水段
埋深约19.00m以上全新统中组第Ⅰ海相层(Q42m),土性主要由淤泥、淤泥质粘土及粉质粘土组成,该段淤泥、淤泥质粘土属不透水层;粉质粘土属微透水层,为潜水含水段的主要含水层,总体上潜水含水段含水层不发育,该段局部与上层滞水贯通。
3)微承压含水段
根据场地地层分布,将场地埋深约19.00~62.00m 段可分为2 个微承压含水层及3个隔水层。
第一承压隔水层:一般埋深约19.00~24.00m段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沼泽相沉积层(Q4
1h)粘土及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1al)粉质粘土,属微透水~不透水层,为潜水含水层与其下的第一微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第一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为一般埋深约24.00~29.00m段上更新统第五组第Ⅲ陆相层(Q3eal)上部粉土为第一微承压含水层。
第二微承压隔水层:埋深约29.00~40.00m段第Ⅲ陆相层(Q3eal)下部粉质粘土、上更新统第四组第Ⅱ海相层(Q3dmc)上部粘土属微透水~不透水层,为第一微承压含水层与第二微承压含水层的主要隔水层,上更新统第四组第Ⅱ海相层(Q3dmc)下部粉质粘土总体属微透水层,可视为第一微承压含水层与第二微承压含水层次要隔水层,由于该层土一般夹粉土透镜体,局部与下覆的第二微承压含水层贯通,对该层土的隔水效果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为一般埋深约40.00~56.50m段上更新统第三组第Ⅳ陆相层(Q3cal)粉砂。
第三微承压隔水层:埋深约56.50~62.00m 段第Ⅲ海相层(Q3bm)上部粘土,属不透水层,为第二微承压含水层与其下含水层的隔水层。典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剖面图如下图:
典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剖面图
4.基坑围护方案选择与设计
4.1 支护方案选择:
本工程基坑最大开挖深度30.35m,属超深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且本工程地处市区繁华地段,周围建筑物众多且距离过近,不具备大开挖或土钉墙等其他支护条件。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条件,基坑周边采用1m“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结合坑内临时支撑系统作为基坑围护体,地连墙既作为基坑开挖阶段的挡土止水围护体,同时又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
4.2 支护设计
4.2.1 “两墙合一”墙体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周边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在施工阶段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同时起到挡土和止水的目的;通过与主体地下结构内部水平梁板构件的有效连接,在正常使用阶段作为地下室永久结构外墙。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水下C40,抗渗等级S12,墙厚1m,墙体埋深42m。本工程裙楼与塔楼基坑分两期施工,在裙楼与塔楼交接处设置一道0.8m厚临时地连墙,墙体埋深42m。为增加地墙接头处的止水和防渗性能,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槽段间施工接头采用十字钢板刚性接头,为增加地墙接缝的止水性,地墙槽段间接缝外侧设置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通过预留插筋、钢筋接驳器剪力槽等措施与结构剪力墙、结构环梁及基础底板等连接。
4.2.2水平支撑结构
本工程采用顺作法施工,裙房基坑竖向共设有四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第一道支撑中心标高为-2.60m,第二道支撑中心标高为-9.20m,第三道支撑中心标高为-14.20m,第四道支撑中心标高为-19.00m。塔楼区共设有五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前四道中心标高同上,第五道支撑中心标高为-23.5m。第一道水平支撑及围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地连墙顶冠梁以及第二道~第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及围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基坑围护结构效果图如图1。
图1基坑围护结构效果图
5. 施工工艺
5.1 地连墙施工
本工程地连墙采用一台半导杆式HB-12型液压成槽机进行成槽作业,成槽护壁泥浆为优质膨润土泥浆。按槽段长度拟采取三抓成槽,成槽过程中确保泥浆液面不低于导墙面300mm。确保成槽垂直度是地下墙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施工时必须派专人与成槽司机配合,严格控制其垂直度,专人负责在槽口测量成槽机钢丝绳的对中情况,稍有偏差即指挥司机纠正。
5.2 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
5.2.1 土方开挖原则
为确保安全,开挖严格遵循“时空效应”的理论,按照“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和“随挖随撑、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开挖。
5.2.2 施工步骤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土方开挖方案,裙房区基坑土方开挖将分为五步。第一步开挖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底标高-3.05m,其后浇筑第一道混凝土压梁和支撑;待第一道水平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9.7m,其后浇筑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檁;待第二道水平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至第三道支撑底标高-14.7m,其后浇筑第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檁;待第三道水平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至第四道支撑底标高-19.5m,其后浇筑第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檁;待第四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至底标高-23.7m,其后浇筑垫层及基础底板。
主楼区基坑土方开挖将分为六步,前四步同裙房区,待第四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至第五道支撑底标高-24.0m,其后浇筑第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檁;待第五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至底标高。
6.3 基坑降水
6.3.1 浅层潜水及承压含水层的降水
基坑内部浅层潜水及第一微承压含水层由于已被地下连续墙完全隔断,采用深井进行疏干井降水,浅层辅以轻型井点降水,疏干降水采用深井降水措施,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以下0.5m~1.0m。基坑开挖至基底后继续进行降水,确保地下水位位于落深区基底以下不小于1.0m;第二微承压含水层采用降压井,采用“按需、适量”的原则,尽量少降,同时加强坑周地下水位、及周边道路、管线、建筑变形的监测。基坑开挖时,坑内的深井及浅层布置的轻型井点应全部开放,并有提前3周的预降水时间。
6.3.2 基坑场地内地表明排水
1)在基坑内每层土方开挖的土层面应挖成 3-5%的坡面,形成自然泄水坡以防基坑积水。
2)当开挖至基底标高后,离地连墙边6m以外处设置一条深300mm,宽300mm环形排水盲沟,将沟内填Φ40mm 碎石沟,并设临时集水井,随时将积水排走。
3)坑外一定距离应设置由集水井和排水沟组成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坑外地表明水及大气降水流入深基坑内。
7. 基坑监测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委托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测,主要监测项目:连续墙及支撑水平位移、沉降、倾斜监测,钢筋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基隆起监测,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监测,地下管线的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等。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现场安全巡视检查频率为基坑开挖深度H10m ,2次/1天;底板浇筑后≤7日,2次/天;7—28日内,1次/天;≥28日,1次/3天;拆撑期,1次/天。
8.结束语
该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事故和险情,“两墙合一”地连墙基坑支护方式应用成功。通过该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于位于市区周围环境复杂的超深基坑,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进行基坑支护,能充分发挥地下连续墙刚度大、整体性好、变形小、抗渗能力强的特点,基坑开挖安全性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2)通过地下连续墙及支撑钢筋应力、支撑轴力等监测,分析掌握支护结构受力状况和变化情况,可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可控状态,可为优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的成孔质量、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土方开挖顺序,是“两墙合一”地连墙施工方案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何伯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国家粮食;金融支持;金融生态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2-0057-04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河南粮食生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10%以上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保证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河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河南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探索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宏观构想。国务院对此高度评价,先后派出16个部委局、7个科研咨询机构共112位同志,组成国务院调研组深入实地进行调研,为发挥好河南的优势、潜力、基础和条件,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金融部门的支持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一、金融支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河南省粮食连续丰收,但农业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服务弱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经济金融良性发展机制,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一)涉农金融机构历史包袱沉重,网点收缩,服务“三农”的能力减弱
据统计,2007年末,农信社、农发行和农行三家涉农金融机构县及以下机构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5.2%,其中农信社、农行和农发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1%、71.4%和32.7%,均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07年末,河南省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含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8285个,比2004年减少730个。从业人员为5.8万人,比2004年减少0.5万人。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与能力,金融支农服务供需存在巨大缺口。在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网点大量撤并,信贷权限上收,导致县域金融服务缺位。以2006年为例,全省办理贷款卡的企业有3.9万户,仅占获取农村金融服务企业数的27.3%;办理农户贷款证的农户有175.4万户,仅占获得农村金融服务农户数的16.4%。
(二)农村资金外流较严重,外部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户与农村企业由于资信不足,抵押担保品缺乏等原因,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多数县域金融机构只存不贷,资金系统内上存或转存,资金外流的现象比较明显。据了解,2007年,河南省县域信贷资金净流出688.3亿元。
由于金融服务不足,农户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身资金积累或民间借贷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或者保持简单再生产,使省内农业生产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种植养殖阶段。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河南省农业企业发展速度较慢,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和消费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据了解,2007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达1126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84家,被列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44家,而河南省分别只有9102家、287家和23家。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慢,制约农业产业升级与发展。
(三)农村金融市场缺少竞争,农户与农业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在县域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只存不贷”,农发行仅限于向粮棉油流通企业发放收购贷款,近年来业务才有所放宽。邮储从2006年才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时间较晚,金额小,担保条件高。农信社处于垄断地位,资金自主定价能力较强。据统计,2007年末,河南省农信社农业贷款占全省全部农业贷款的比重为94.7%。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导致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户融资成本高于城市企业与居民。
(四)农村企业与居民抵押担保品不足,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要求
据省人民银行对全省109个县(市)的调查,目前只有12个县(市)共建立了15家担保机构,并且存在注册资金少,担保能力弱等问题。与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担保需求相比,农村担保机构数量与担保能力差距巨大。
(五)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滞后,农村经济缺乏保障
河南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各种自然灾害都对河南省造成过重大损失。例如:2004年,干旱、洪涝、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河南省14个市、87个县(市、区)、1312个乡镇,共有1497.8万人受灾,占全省总人口的2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6亿元。由于农业保险发展迟缓,投保的农户与企业少,受灾损失难以分散,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二、金融支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一)强化农业投入风险保障体系
1.建立农业风险基金。
鉴于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特征,导致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在农业资金供需市场尚处于低端阶段时期,需要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降低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上的业务风险,提高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金融机构的顾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的杠杆作用。建议政府出资设立农业风险基金,重点支持中部6省的发展。资金比例由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按新增农业贷款的一定比例向金融机构提供补贴,并向贷款农户与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向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提供补贴,并向投保农户与企业提供保费补贴。
2.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农发行起着引导金融资金回流农村的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需要金融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尤其是当前全球通货膨胀严重,中国的物价上涨也面临转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更需加强政策性银行对“三农”的支持和保障职能,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据了解,2008年上半年农发行主体业务呈现出贷款多放,粮食多收的局面,累放粮棉油收购贷款1584.8亿元,同比增加466.4亿元,支持收购粮食719.75亿公斤,同比多收227.05亿公斤,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市场的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创造条件的阶段,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基础不够牢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加快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整合,破解农村金融供给难题,增加对“三农”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大势所趋,也是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题中应有之意。农发行要坚持政策性方向,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手段衔接起来,通过建设现代化银行,在实现服务“三农”功能增加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二级分行和县支行支持“三农”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应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大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设施以及相关项目的融资;农业发展银行要重点对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3.设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
农户与涉农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抵押担保物品和第三方担保。建议政府出资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具体出资数额可以参照2007年底各县新增农业贷款数额,按照比例10%-20%,并按照各年新增贷款规模进行增减变化,出资比例为国家财政、省级财政、县级财政6?3?1,担保基金若有盈余,可用于充实资本金。强化涉农贷款担保业务,以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4.实行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待遇。
如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三农”,财政部门当前分档次实行优惠税率;对农行设立在县以下的农村网点,减免营业税。同时,比照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对农行涉农业务执行优惠利率。财政、税务还应当为商业银行完善自身的风险补修创造条件,除继续执行按贷款余额1%提取呆账准备可免税外,对提取专项准备实施优惠税率,以扭转呆账准备金不足,抵补沉积能力下降的因素。
(二)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根据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的需要,从风险保障破题,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风险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三农”融资难,不失为治本之策。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农村往往是重灾区,加上农村尚未建立自然灾害风险专项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成为风险的承担者。2008年南方罕见的冰雪灾害以及汶川特大地震无不如此。
政府引导金融扶持“三农”,必须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中央财力和地方财力激励作用,这合乎国际惯例。财政应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对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出一块专项资金,建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信贷资金回流“三农”。
对“三农”贷款风险,财政资金建立贷款补偿机制,先行探索的省市已有成功开局。浙江省省级财政从今年开始实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各地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配套,按照“专款专用、结余留成、超支不补”的原则,专门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他们还对用于“三农”的信用担保机构也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以鼓励多渠道筹措担保资金,努力改善“三农”融资环境。省级财政涉农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拨付,市、县两级财政再以相应比例配套,形成合力。
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可以对商业银行涉农贷款风险控制较好的商业银行进行奖励;可以对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业务,提供利差补贴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呆账贷款损失弥补。
(三)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银行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农村社会征信体系。一是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将涉农信贷业务信息全部纳入征信系统;加快推进涉农金融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和农户信用标准化建设。二是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由政府主导规范开展“信用乡(镇)”和“信用户”创评活动,开展涉农企业信用评级,促进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与企业合作共赢,完善创评标准与程序,促进农村信用环境优化;引导银行业对涉农企业开展财务辅导,提高涉农企业承贷能力。三是加大农村诚信教育,在乡规民约、中小学教育中加入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
(四)发挥金融部门支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推动作用
1.运用和完善央行金融政策,为支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服务。
一是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加支农再贷款规模,对粮食生产核心区给予支农再贷款的倾斜政策,提高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可根据支农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敞开供应,向所有粮食生产环节发放农业贷款,并保持利率不上浮。同时明确在贷款规模控制中将支农再贷款剔除。
二是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对涉农金融机构和农业贷款项目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结合形势要求加强窗口指导,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介入大中小型粮食生产项目。
2.农行要面向“三农”发展新战略,发挥在县域、农村的传统优势和大银行资源,满足“三农”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农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一方面要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等规模化融资领域发挥骨干和主导作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切实解决农户、中小企业、粮棉大县、贫困县等“贷款难”问题上取得突破,起到支柱和稳定作用,不断扩大服务“三农”的覆盖面。按照农行确立的“蓝海”发展战略,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成功探索出“三农”业务发展的有效模式;用5年左右的时间,“三农”经营管理体系高效运作;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三农”发展成为全行的支柱业务之一。2008年8月18日农行作为主发起人在湖北汉川和内蒙古克什克腾同时成立了农银村镇银行,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标志着农行多渠道服务“三农”迈出了重要步伐。以后由农行参股、控股的村镇银行将统一以“农银”命名,逐步扩大范围,这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客户分散化与大型商业银行服务集中化之间的矛盾,降低服务“三农”的门槛,进一步拓宽服务“三农”的覆盖面。
“三农”贷款往往时间急、金额小、使用频,农行要在准入、担保和授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一是扩大审批权限,将“三农”信贷审批权全部授予一级分行,300万~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审批权授予二级分行。二是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针对“三农”和县域客户财务报表普遍不规范的实际,调整信用评级指标,减少财务数据要求,更多地从定性指标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三是简化业务流程,合并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用信程序,简化中间环节,提高贷款速度。四是创新担保方式,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品不足难题。五是创新金融产品,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农行专门为广大农民开发了金穗农卡,目前该卡已具备小额贷款自助、小额信贷循环使用、资金汇兑、电子化缴费、涉农补贴资金兑付等功能。
3.发挥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纽带作用。
自1996年以来,我国农信社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明晰了产权关系;全面建立了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平台;构建了“银监会依法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省级联社(农商行、农合行)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和农信社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新体制。2007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5.6万亿元,其中各项贷款3.14万亿元,而农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占比为45%;负债总额为5.34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4.6万亿元。我国农信社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信社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定位,牢记“三农”宗旨,科学调整信贷方向,合理摆布信贷资金,围绕“三农”求发展,大胆探索支农服务的新方式、新手段,大力提高贷款覆盖面,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农村市场,主要满足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需要。要积极探索林权、渔权、土地经营权和农户作为贷款抵(质)物的贷款品种,拓宽有效抵押品范围,提高农户贷款覆盖面;要扩大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比例,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农信社多方参与的担保制度,完善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要探索建立与农业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推广农业保险,构建农业贷款风险转移机构;要加强资金营运创新,强化营销观念,加强社保、社银、社企、社社合作,满足各层面信贷资金需求,开展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实现信贷业务的多元化,建立富余资金融通机制,做大资金市场投资业务;要增强科技服务创新,借助科技平台,推出包括信用卡在内的系列银行卡,开通网上银行,加快网银业务发展,依托网络积极开办基金买卖,证券第三方存贷和代卖各类债券。
农信社要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搞好农户信用评级,简化贷款程序,拓展“三农”贷款渠道,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信用社资金运用难和农户贷款难。
4.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适时开办“三农”零售业务。
当前,邮政储蓄尚未开发针对“三农”的专门信贷业务,削弱了邮政储蓄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作用。要充分发挥邮政储蓄的特点和优势,以小额、快捷、高效的方式增加支农资金投入,使县域邮储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为粮食生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新宇.论国家粮食安全的含义和标准[J].产业观察,2005,(18).
[2]王连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08,(4).
小微企业面广量大,涉及各个行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在完善产业链条、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战略部署,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们要深刻认识小微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识,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此,我对苍南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提几点意见:
一要坚持目标导向,狠抓工作进度。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主动性,鼓足干劲、全力冲刺,确保全面完成三年计划任务指标的三分之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发展小微企业的重大意义,以及国家和省、市、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做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大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要坚持创新导向,狠抓政策供给。要吃透国家、省、市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精神和政策,尽快制定出台创新性的配套政策和独立政策,打造区域工作亮点。要把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配套专项行动方案的制定作为切入点,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政策创新和政策供给,着力打造“育小、扶小、活小、强小”的制度环境。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长效机制。要加强小微工作的深层次研究,进一步发挥“小微办”的牵头作用,紧密联动成员单位,加强问题研究,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诉求推送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工作分流平台作用。要认真抓好各项现有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破解小微企业成长共性问题,以完善的长效机制确保工作目标更明确、力量更集中、推动更有力。
四要坚持效果导向,狠抓督查考核。要定期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和督查,营造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对执行政策不力、落实政策不到位、计划未按时完成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