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39: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管理的本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公共管理;本质特征;时代性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要求公共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效能必须革故鼎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公共管理新概念,既提升了公共管理公共性是思想内涵,又拓展了公共管理服务性的应用范围。在社会民主化发展的影响下,公共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对于公共管理的时代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
1.公共管理的合作性
公共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设计、管理政府行政部门的细微工作以及公共服务问题。公共管理不仅是政府所要关心的问题,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对于公共管理问题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离不开公共管理问题。然而,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对于公共管理问题才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始建构新时期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模式,使人们对于公共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代政治理念昭示,公共管理具有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的管理本质是公共性、服务性。合法政府依据宪法行使公共权力,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现代政府必须秉持和坚守公共精神,以公共精神为指导,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以政府为核心,它们的行为代表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确定范围内全体公民。公共管理的职能,是为了公正分配社会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公共管理者的价值追求应代表公平、正义和自由,体现“公益人”的角色。从活动范围看,公共管理主要涉及公共事务领域,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权力运行具有多向度特征。不仅政府有组织行使公共管理的权责,其它社会组织与公众也具有参与公共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公共管理需要构建多元化管理格局,主体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互动和合作。在新的时期里,不仅社会组织和公众具有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而且参与公共管理,还是公民的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社会组织和公众要积极参与公共管理,配合政府管理部门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2.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利益取向的公共性。二是其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不是某一个特定阶层或群体的一种政治控制的方式,公共管理是为了推进、实现和维护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因此,公共管理具有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公共参与性,主要指实施主体既包含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还包括政府之外社会组织和公众。公共管理所有活动价值取向都应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公众提供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共处、能实现良性竞争的社会环境,以政府为核心的主体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服务性非常关键。从根本上说,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就是服务于社会共同利益的一个组织。公权力本质上是公众意愿的实现手段,如果公众的意志和意愿一直得不到满足,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产生合法性危机,就可能丧失公共管理合法性基础。所以,政府管理的首重职能就是服务,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服务是公共管理运行的中心。
二、公共管理之时代性
公共管理之所以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是时展大趋势使然。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要求公共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效能必须革故鼎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地球村的概念日益清晰,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各国公共管理,对各国公共管理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对传统公共行政造成猛烈冲击,必然推动政府向民主和法治的方向进行管理改革,公共管理必须对此做出回应。为回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公共管理必须建构基于公众认可的优质治理模式,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治理,还要积极推进学习型治理模式。要高度重视关注学习型治理的重要性,公共管理创新和改革,学习型治理是主要通道。作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整合组织的内外资源,与时俱进,改善和提升其执政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以主动、坦诚的姿态,吸收社会的知识和智力,摒弃偏狭之见,通过与社会广泛地协调合作,不断推进和优化治理。实施更具民主的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扁平化、网络化,推进公共管理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不可治理性现代社会问题日益凸现,这也要求公共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社会问题愈是复杂多变,政府越要积极主动的走出社会管理单边运行的误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建构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新理念、新思维,激发和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实现共同治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为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条件。培养人们对公共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强化公民监督意识,监督和推动政府工作,这对于改善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促进政府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都有极大的帮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关注越来越便捷,公民对公共管理的该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公共管理影响了所有的国家,全球化、民主化的社会发展,改变了公共管理生态环境,政府一家独大,仅凭自身的权威,可以统揽社会公共事务格局已成昨日黄花。合作共治的治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全球扩展的行政改革浪潮,构成了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极大冲击,虽然各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和政策选择有所不同,进程不一,但是,侧重点是一致的。实现合作共治,政府与社会组织、民众共同承担公共管理的责任,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民主型政府,强化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从传统公共行政管理,到日益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公共管理,是一次深刻变化的管理革命,从单一管理主体运行到合作共治,是以政治、经济为本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现代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具有合作性、公共性、服务性特征,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加深公共管理的深度,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扩大公共管理的范围,不断创新公共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改善和优化公共管理,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西方政治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8.
[2] 武家磊.论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目的――以社会契约论视角[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 张剑锋,刘秀荣.论“服务是管理的社会本质和自然本质”[J].江苏商论.2012(04)
[4] 肖燕,段刘伟.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职能选择[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5)
论文关键词:学术沙龙,公共管理网络沙龙,网络学习
目前,网络学术沙龙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其深远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但是,网络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对这种新兴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方式还不够了解,缺乏适应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在考察大量相关实践基础上,曾多次组织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中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并从基础层面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主要包括以下3个维度。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基本内涵
“沙龙”一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原意为会客厅,后来被引申为无拘无束交谈、各种意见充分讨论以及不同观点激烈交锋,同时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场所。“由于沙龙聚会气氛宽松,不讲究等级观念,便于畅所欲言且集散自由公共管理网络沙龙,”[1],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
即学术沙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发展,学术沙龙被移植到网络空间,一种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网络学术由此诞生。同时,网络学术沙龙作为一种高效、自由、松散的学术交流方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在高等教育中,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活动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应用多种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来研究,才能较好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这对于知识视野有限、缺乏社会经验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深入掌握公共管理知识点,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实践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绩效。因此,将网络学术沙龙引入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学习生活中,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摘要多种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筹备和实施完成依靠虚拟手段,时间与精力投入少见效快,还可减少纸张消耗,具有“低碳性”中国。
二、培植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年来,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沿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长期应用这种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讲授关键知识时是自问自答,使大学生处于“被思考”、“被表达”状态,导致大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缺乏能动性,甚至压抑了积极提出问题、审视问题的主动性学习意识,逐步形成思维惰性,习惯沿用教师讲授的思路,甚至机械地记忆教师讲授的要点公共管理网络沙龙,最终忙于应对考试,成为“应试教育”人才。而网络学术沙龙可以为公共管理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辅平台,“没有被框死的议题, 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发言时间和顺序,更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性结论。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观点或观念的碰撞,常常冒出灿烂的火花,收到令人惊喜的果实;相互的沟通和思想的互动,常能扫除研究中的迷雾,显露出清晰而奇特的景色”[2]。同时,也为大学生研讨课堂教学重点问题开辟一个气氛宽松、发言平等的虚拟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其积极思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主动性,逐渐养成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求新求异的思辨能力,渐渐减少对课堂教学和教师传授知识的过度依赖,增强独立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的学习理念。
(二)有助于活跃大学校园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气氛
为了改变我国公共管理高等教育落后局面,推动其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一些有识之士曾积极呼吁并身体力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但受种种因素限制,这一呼声在许多情况下仅成为一种理想的愿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没有得到的响应,使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管理专业活动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大学生学术研究理念薄弱,缺乏应有的学习朝气与活力。问题的根源哪里呢?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大学生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忙于业余兼职工作;有的大学生因对公共管理专业发展信心不足而失去学习动力;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个人未来发展规划而在虚度学习时光;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断地向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生活渗透与扩散,致使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风气难以在校园形成。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远非传统的学术沙龙可比,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松散型的研究团队,其召集形式灵活、参与时间自主、研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发言频率可高可低的弹性组织,可为参与这项活动有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时机。同时,多媒体为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手段公共管理网络沙龙,发言者可以综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而准确地描述讨论内容,不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学术表达效率与效果,还将吸引越来越多对公共管理专业心存芥蒂的大学生参与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而借助于网络更好地营造公共管理专业校园学术交流氛围。
(三)有益于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专业适用性人才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代时总认为‘专业就是专业,把专业学好就是金饭碗,’认为读化学的就会成为化学家,学历史的就会成为历史学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3]”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需要,不仅要求其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造诣,还要求其了解并懂得相关专业某些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来自不同专业的知识有序嫁接,把源于不同领域的操作技能有机集成,系统地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环节。当前,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匮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专业结构过于单一,知识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其在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过程中适应性差、能力脆弱。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许多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都制定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及其并相关教育机制,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多种困难和障碍,摆脱这些困扰的路径仍处在“被探索”阶段。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可举办多种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为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才干提供多种虚拟空间。参与者在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的团队式学习过程中,将会促进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与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及其实践融会贯通,有助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向相关专业扩展知识面。这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手段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同多领域开展协作将有所裨益。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校方支持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获得学校、学院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校方的号召力。尽管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实践效益日益显著,但仅依靠大学生自发组织这项活动,其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需要借助学校、学院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的号召力和公信力,以多种适当的有效激励手段和引导方式动员、鼓励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爱好者踊跃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成为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持续发展的可靠后盾。二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为了调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对其辛勤付出给予一定回报,应对其有较大贡献的组织者、表现突出的参与者给予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为此需要校提供一定资金公共管理网络沙龙,以便适当购置一些奖品。
(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网络平台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相应的网络平台,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媒体。这需要校协助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取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的理解与协作,得到学院网络管理员的体谅与配合,从而顺利地通过位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站服务器,在学院网页开辟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的空间。同时需要获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学院网络管理员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如网络空间管理、建立相关资料库等,为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人文关怀
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并非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其参与者的一种人文关怀。主持人不仅要用生动自然的语言引导、启发参与者发言,还要以友好的态度用艺术性、鼓励性语言评论参与者的发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不仅要做好本质服务工作,还要对发言不积极或发言受到否定的参与者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使其及时获得启发、帮助或安慰。同时,需要校方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学院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给予一定情感投入,如对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温暖,更加热爱和支持这项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许淳熙.学术沙龙与科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5(3);
[2]周文斌.提倡学术沙龙[J].光明日报,2004-06-23;
[3]李开复.李开复全集[M].中信出版社,2010-01;
论文关键词:学术沙龙,公共管理网络沙龙,网络学习
目前,网络学术沙龙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其深远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但是,网络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对这种新兴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方式还不够了解,缺乏适应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在考察大量相关实践基础上,曾多次组织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中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并从基础层面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主要包括以下3个维度。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基本内涵
“沙龙”一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原意为会客厅,后来被引申为无拘无束交谈、各种意见充分讨论以及不同观点激烈交锋,同时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场所。“由于沙龙聚会气氛宽松,不讲究等级观念,便于畅所欲言且集散自由公共管理网络沙龙,”[1],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
即学术沙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发展,学术沙龙被移植到网络空间,一种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网络学术由此诞生。同时,网络学术沙龙作为一种高效、自由、松散的学术交流方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在高等教育中,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活动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应用多种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来研究,才能较好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这对于知识视野有限、缺乏社会经验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深入掌握公共管理知识点,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实践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绩效。因此,将网络学术沙龙引入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学习生活中,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摘要多种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筹备和实施完成依靠虚拟手段,时间与精力投入少见效快,还可减少纸张消耗,具有“低碳性”中国。
二、培植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年来,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沿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长期应用这种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讲授关键知识时是自问自答,使大学生处于“被思考”、“被表达”状态,导致大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缺乏能动性,甚至压抑了积极提出问题、审视问题的主动性学习意识,逐步形成思维惰性,习惯沿用教师讲授的思路,甚至机械地记忆教师讲授的要点公共管理网络沙龙,最终忙于应对考试,成为“应试教育”人才。而网络学术沙龙可以为公共管理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辅平台,“没有被框死的议题, 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发言时间和顺序,更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性结论。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观点或观念的碰撞,常常冒出灿烂的火花,收到令人惊喜的果实;相互的沟通和思想的互动,常能扫除研究中的迷雾,显露出清晰而奇特的景色”[2]。同时,也为大学生研讨课堂教学重点问题开辟一个气氛宽松、发言平等的虚拟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其积极思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主动性,逐渐养成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求新求异的思辨能力,渐渐减少对课堂教学和教师传授知识的过度依赖,增强独立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的学习理念。
(二)有助于活跃大学校园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气氛
为了改变我国公共管理高等教育落后局面,推动其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一些有识之士曾积极呼吁并身体力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但受种种因素限制,这一呼声在许多情况下仅成为一种理想的愿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没有得到的响应,使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管理专业活动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大学生学术研究理念薄弱,缺乏应有的学习朝气与活力。问题的根源哪里呢?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大学生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忙于业余兼职工作;有的大学生因对公共管理专业发展信心不足而失去学习动力;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个人未来发展规划而在虚度学习时光;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断地向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生活渗透与扩散,致使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风气难以在校园形成。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远非传统的学术沙龙可比,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松散型的研究团队,其召集形式灵活、参与时间自主、研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发言频率可高可低的弹性组织,可为参与这项活动有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时机。同时,多媒体为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手段公共管理网络沙龙,发言者可以综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而准确地描述讨论内容,不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学术表达效率与效果,还将吸引越来越多对公共管理专业心存芥蒂的大学生参与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而借助于网络更好地营造公共管理专业校园学术交流氛围。
(三)有益于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专业适用性人才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代时总认为‘专业就是专业,把专业学好就是金饭碗,’认为读化学的就会成为化学家,学历史的就会成为历史学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3]”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需要,不仅要求其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造诣,还要求其了解并懂得相关专业某些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来自不同专业的知识有序嫁接,把源于不同领域的操作技能有机集成,系统地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环节。当前,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匮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专业结构过于单一,知识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其在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过程中适应性差、能力脆弱。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许多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都制定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及其并相关教育机制,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多种困难和障碍,摆脱这些困扰的路径仍处在“被探索”阶段。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可举办多种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为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才干提供多种虚拟空间。参与者在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的团队式学习过程中,将会促进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与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及其实践融会贯通,有助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向相关专业扩展知识面。这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手段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同多领域开展协作将有所裨益。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校方支持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获得学校、学院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校方的号召力。尽管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实践效益日益显著,但仅依靠大学生自发组织这项活动,其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需要借助学校、学院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的号召力和公信力,以多种适当的有效激励手段和引导方式动员、鼓励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爱好者踊跃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成为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持续发展的可靠后盾。二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为了调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对其辛勤付出给予一定回报,应对其有较大贡献的组织者、表现突出的参与者给予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为此需要校提供一定资金公共管理网络沙龙,以便适当购置一些奖品。
(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网络平台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相应的网络平台,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媒体。这需要校协助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取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的理解与协作,得到学院网络管理员的体谅与配合,从而顺利地通过位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站服务器,在学院网页开辟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的空间。同时需要获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学院网络管理员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如网络空间管理、建立相关资料库等,为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人文关怀
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并非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其参与者的一种人文关怀。主持人不仅要用生动自然的语言引导、启发参与者发言,还要以友好的态度用艺术性、鼓励性语言评论参与者的发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不仅要做好本质服务工作,还要对发言不积极或发言受到否定的参与者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使其及时获得启发、帮助或安慰。同时,需要校方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学院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给予一定情感投入,如对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温暖,更加热爱和支持这项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许淳熙.学术沙龙与科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5(3);
[2]周文斌.提倡学术沙龙[J].光明日报,2004-06-23;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正在快速发展,并且逐步参与到市场竞争。公路工程施工获得自主经营权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当前工程领域都在关注如何有效地控制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笔者结合自身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原则,提出了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内容的具体要求,并且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中的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原则
在公路工程中,控制各种管控手段是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根本目标,在规划过程中,要保证施工项目的成本一直处在下降的状态,以便于实现目标成本最低的要求。在展开分析工作时,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要紧紧围绕利润指标与目标成本,以便于确定各项工程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单价进行成本分解,在经过了细致的分析后,实现严格管理控制的目的,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公路项目管理施工中,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都要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成本控制,从而构建出完善的控制管理体制与网络。在定制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要求时,要求管理人员要做到责任与权力相结合,要有严明的奖励与惩罚的制度,从而保证施工成本管理的完善。同时,要求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要全员参与,这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重要的原则之一。在对公路工程施工成本进行管理时,不仅要依靠成本管理人员,还要努力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施工作业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及时发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内容的具体要求
首先,要确立施工的目标成本,在确定施工目标成本之后,全部施工技术人员要按照目标成本进行技术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目标成本进行一步一步的施工,按照各项规定的标准进行,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支出。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特殊问题,要求工作人员要根据特殊的突况立刻做出调整,准确判断问题发生的原因,将损失的成本降到最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了很大的出入,通常都表现为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支出或者低于支出,在这类的情况发生时,要及时地分析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对成本出现的偏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原因,以免对施工目标成本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相关成本管理人员要在查明超支或者节约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写出分析报告,呈交施工管理人员,以便对不符合要求的成本进行适当调整。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直在不断增加,并且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还不断增进对成本控制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理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需求。从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问题。在技术标准和商标标准中,要求是不同的。在公路工程开始施工时,技术标准的目的是让项目中标,而商务标准的目的是企业更好的盈利。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都是按照这两个标准进行作业。商务标准和技术标准都包含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很多关键点,这也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商务标准和技术标准能全面符合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必须考虑到施工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避免在后期的施工中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造成不便的影响。其次,技术人员要合理编制标准后的预算。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计算出来后,要对项目的总体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这也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考核依据。标后预算能够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这一措施有效避免了以往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过于依赖报表的问题。而这一方法,保证了预算的及时性,并且避免了企业财务出现成本失控现象,相关企业能够根据成本预测与结果,有效避免各种风险,从而保证成本管理在所控制范围内。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就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强化控制效率和质量,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优化设计时,技术人员通常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分配和设计,通过机器进行快速作业可以避免人力的损失和浪费,这样的规划有利于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在工程施工上,还有很多问题。我们要求技术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图纸标准进行相关的工作,不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改设计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偷工减料,要施工工艺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工程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要一丝不苟的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合理运用,达到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在施工中,要结合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优化和设计,要坚持成本管理原则,设计出工艺合理、技术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同时方案要与施工进度同步、均衡。此外,在公路工程施工时,要选择最优的、经济、合理的安排设置,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安排,从而避免工作界面的闲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组织项目之间要努力加强协作和沟通,从而使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技术更加合理。在施工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监管工作,在施工中,成本管理技术人员要加强预算的监管情况,尤其是动态监管情况。在施工全过程,技术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的情况进行相关检查,要严格地按照施工预算中的相关指标与数据进行现场的核验,如果遇到违反施工预算的项目的情况,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调查中要准确迅速地查明责任主体,同时还要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从而与其他部门合作,尽快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控制管理问题,有效、正确地完成施工预算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在具体现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对于管理层进行细节考核和研究,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经费。在现场管理控制中,要合理使用经费,根据编制的成本控制预算原则,经项目管理核准后,在管理部门考核之后,施工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成本费用的预算进行。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而使支出费用超支时,就要办理相关的超支手续,以保证和帐目相符合。
最后,竣工时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也是公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施工企业要及时地验收竣工预算,并且将数目公开化,才能避免在工作中员工不信任的事件发生。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竣工时预算成本的管理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在遇到一些隐蔽工程的成本时,要加强审核工作,以确保竣工结算的真实性,维护工程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
结语
在我国现代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建设项目中,成本控制管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管理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要逐步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从而使成本控制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方光宇,范设立.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新学术论丛,2011(20).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与工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企业对于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依然有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而这些问题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公路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对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问题进行本质的探索,只有探究清楚存在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质量。
1公路工程施工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有四项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全面控制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动态控制原则以及目标管理原则。其中,全面控制原则指的是从公路工程招标开始,将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都列入考虑范围内,并对各个阶段的资源进行成本控制,以此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指的是施工阶段的责权利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密切关联,只有将权力和责任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及公路工程的整体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动态控制原则,指的是由于工程施工的工期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市场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目标管理原则,指的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分阶段地设立目标,并严格按照目标计划实施,并对过程进行有效掌控,以此真正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2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现状
2.1管理体制滞后
首先企业不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会引发公路工程在施工中会遇到责权不分的问题,而这就会造成各部门的成本运营状况考核出现混乱,从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并且无形之中会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同时,管理人员在实施成本管理时,通常以控制目标成本和控制预算管理费用为主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在施工过程中会遗留很多不确定的问题,导致企业无法对当下的发展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从而让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增加了企业损失。
2.2管理现场方式杂乱
施工现场的管理纷乱是大多数公路工程施工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施工现场,没有实行完善的管理制度,且现场的各种管理监察行为都是自发随意的,而部分工程即使有制度,也会被现场员工所忽略,加之现场施工大都按照员工的习惯和自我意愿行事,因此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杂乱。其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随心所欲,只是在应付工作,而员工工作的松懈,会影响施工的效率,同时施工现场的各个细节以及施工材料的检查和预算,如管理人员监控不到位,会致使施工被专空子,留下很多不良问题,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员工虚报成本的现象,甚至有谎报、多报预算成本的情况出现,并且施工预算不当,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给企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2.3施工计划欠全面
在进行公路工程招投标的阶段时,就应开始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而施工计划指的是在施工开始前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施工时所需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所需资金进行合理投入的一种科学预测方式。成本管理计划主要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材料的价格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而成,如果施工计划不全面,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会导致施工现状无法进行及时掌握,并不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预测和应对,而当外部市场环境导致施工材料价格及设备租用费用出现变动时,施工成本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另外若在施工进行中对成本管理预算不当,很容易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从而使得施工成本增加,致使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均受到影响。
3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3.1做好施工预算工作
施工预算是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前提与核心,因此应重视施工预算的控制。在施工进行招投标时,就应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预算控制,在图纸中可以预算到整个施工的成本造价,并且施工前要对施工图纸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查,避免实际施工与图纸设计不合,从而发生成本变化。其次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与设备的变化情况做出灵活的预算应对,避免投机取巧的部分员工借用施工虚报价格,抬高管本。
3.2对施工成本支出进行控制
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应进行全面预防性地成本控制,特别要提高对事前预防性成本控制的重视,对投资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将事前控制、过程控制结合起来,做好成本分析考核工作,形成成本控制管理的完整体系。在对工程施工计量资金支付时,要以规范程序为依据,总监代表、驻地监理和项目经理要进行层层把关,同时必须严厉杜绝工程计量虚报的情况,当工程计量资金就位后,工程科要将拨款通知单发放下去,经过主任、财务科长、分管主任和工程科长签字之后才能进行资金支付。
3.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
控制施工现场是施工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施工开始之前,企业要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避免使施工成本发生不必要的变动。其次提高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监管,管理人员要时刻检查施工材料和设备,查看其是否符合工程需要,避免施工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另外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合理监管,把握各个环节中的细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发生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重修。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管理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目标的预测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建安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监督管理的一个系统工程。公路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控制的好坏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因此,搞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每个施工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预测中,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
1、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中确定成本的主要
依据,也是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制订的重要手段。投资估算方法:一是按照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投资估算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进行预测估算:二是按照施工属地进行市场价估算、根据施工地所属区域的市场实物价对工、料、机三项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估算。
2、按施工项目合同承包价计算承包成本。在核算承包成本时,要充分考虑工程不可预
见费用的发生,进行降低成本的可行性分析,特别当合同成本高于估算成本时,对工程合理索赔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3、根据利润目标,提出施工项目降低成本。也就是对降低合同成本目标进行决策。在
企业控制目标确定后,定出施工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目标。
二、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支出的方法
1、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可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
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即严格按施工图预算分别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特别是材料费,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翔实的市场信息,如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争取业主按时补贴。
2、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物质资源的消耗
(1)项目开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按照施工预算定额编制整个工程项
目的施工预算,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如工程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应由预算员对施工预算作统一调整和补充,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其他人不得任意修改施工预算或故意不执行施工预算:
(2)对施工队的任务安排,必须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并向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
(3) 在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执行过程中,要求施工队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实耗人工、材料、台班数量作好原始记录,作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结算的依据:
(4)任务完成后,根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进行结算。并按照结算内容支付报酬(包括奖金),这样不仅能控制成本支出,还能促进队组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任务。为了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结算的真确性,应对此两单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验收和核查,并与施工预算逐项对比。
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控制成本目标的前提。不合格工程或业主不满意的工程将影响整个企业荣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之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认真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的原则,对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
4、加强现场管理 堵塞浪费漏洞
(1)现场平面布置管理,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条件,以方便施工为前提合理安排的,须有一定科学依据。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大、中桥工地,由于现场布置不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材料、构件放置不当,造成二次搬运:钢模、钢管脚手架等周传设备,用后不整修;排水不畅,造成设备锈蚀、材料如水泥受潮变质,严重的造成水毁等,都将会造成人力、材料、设备的损失和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在于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容易发生工伤、设备事故,忽视消防工作,易发生火灾;不注意食堂卫生管理,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等等,诸如此类,都是项目成本的不利因素,情况严重的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以现场管理着手,做到文明施工,加强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确定后,项目经理部应立即做好与建设、设计、监理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制定合理降低成本措施。
1、人工费和材料成本管理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主要是从用工数量上进行控制。首先应明确人工定额消耗的确定,既由基本用功、其他用功和预算定额工日消耗量的幅度差三部分组成。材料费的控制。一是对材料用量进行控制;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首先要根据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项目部进行材料用量控制的重点是制订制度和采取措施降低这部分材料损耗量。
2、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包括: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制的落实,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和施工项目成本的合算等环节。
(1)落实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体制。一个成熟的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投资和往年工程实际成本的分析总结,首先会确定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确定后,按计划的要求,采用目标分解方法,由项目经理部将目标分配到各职能人员、施工队和施工班组,签订合同。然后由各承包者提出保证成本计划完成的具体措施。
(2)加强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应定期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支出,保证目标成本计划的实现。
3、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按照规定开支范围对施工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数,并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系统核算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可以从帐薄、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加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费用进行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一个系统过程。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 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要求
成本最低化原则,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
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只有全面管理才能达到成本最低化目的。
成本责任制原则,为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进行层层分解,划清各部门责任并与奖惩挂钩,使各部门、各班组和个人都来关心施工项目成本。
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项目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必须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成本管理。
二 工程公司成本管理五步骤
(一)投标报价时的成本估算,企业依据市场环境、招标文件、工程概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综合确定适合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的成本价格。在投标报价前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材料及机械市场价格进行周密调查,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科学估算,在投标时就对该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制定,克服投标报价的盲目性,提高工程成本控制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投标报价。
(二)工程开工前的成本预算,在工程开工的施工准备阶段,依据项目部与劳务队伍、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方所签订的合同和项目部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对工程成本进行详细的预算。要求项目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和数量均应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单价和数量要详述原因,并上报工程科以据实增补预算计划。
(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分阶段分时间对预决算成本进行汇总、对比、分析,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计算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超出预算成本的现象。
(四)工程完工后,对实际发生成本进行汇总和分类,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与相应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施工成本以一个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依据单位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进行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应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将施工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估算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变动情况,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对成本的影响和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检验预算成本的合理性和工程成本控制的质量,针对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纠正,并在以后的类似工程中不断改进。
(五)项目成本控制的总结及评价项目成本审核分析完成后,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成本是否超标,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明确以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三 成本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工程项目从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结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要发挥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将其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一)投标签约阶段的成本管理,投标价格的确定是企业取得合理赢利的基础,投标前应尽可能了解业主和所投项目情况,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成本管理水平等,合理制定投标价格,使之既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又避免以过低价格中标,为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程中标后开工前,企业应根据中标金额和合同文件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以保证工程的实施能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工程实施过程的成本管理,项目经理仔细研究合同文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加快施工进度。材料费控制,材料费在公路工程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将材料费控制作为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材料采购要坚持物美廉价、运输经济、储存合理原则,控制好采购成本,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耗用材料的数量控制。机械使用费控制:根据施工工序要求,合理调配施工设备,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租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工作,结算准确。对人工费控制应尽量减少使用计时工资方式,而尽可能采用计件工资方式,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要严格控制经费开支,严格费用审批程序,人员精干,实行一人多岗,节约管理成本。
四 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
在投资比较低,各种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除了加大洽商变更、索赔力度外,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是求得效益的根本出路。加强技术控制,可以根据工程性质、类别、特点、工期、质量要求等情况,测算出工程费用开支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两种途径测算出的成本数值来比较,综合平衡后来确定最终成本的,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后,企业做出详细的成本控制策划,由技术、计划、保障、财务四部门共同实施。由技术部门根据项目工期、工程项目、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保障科制定详细的物资采购及设备租赁计划,在此基础上计划科对各分项工程进行预算分割。按照成本控制计划,成本发生实施,成本分析及核算,反馈并完善四个环节来进行策划。对工程直接费用的控制,其重点是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性质及项目施工的科学顺序及逻辑关系,实施资源的动态管理,优化工、料、机配置,使之随时处于动态及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从而降低成本。
根据工期要求和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其目是合理布置、均衡生产、最小投入、最大产出。做法是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包括各施工段的划分,分项工程的划分;详细了解工程项目及工程量的分布,以求合理安排。立体的看待和划分整个工程,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工程肢解,找出肢解点即分段点。企业在制度上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度,设立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任务、岗位责任,并与各自的工作方法、方式和岗位责任相对应,不断检验自己的工作。
五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只有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力度,在实践中积极思索与探讨,认真反思工程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广湖,刘强. 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与控制[J]. 当代矿工, 2000(11).
[2] 李卫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 安装, 2005(0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一、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分析
(一)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内涵
建筑施工成本是指建筑单位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人工、材料、机械施工费用以及其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是决定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1.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定义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是指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各项成本的分析、核算、决策及控制的科学化管理。
2.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目的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指在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已达到用最少的资金及资源取得最大的生产效果。
3.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作用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优化企业的资金使用率,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总体上是在保证建筑施工的工期、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管理,以实现总体施工成本的持续降低。
(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经营管理费用以及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与机械利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以资金费用为指标,反映了施工管理的综合水平,同时对于企业监督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使用情况以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一)将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到位
第一,增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以及各层级人员的施工项目成本观念。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项目管理核算单位,其项目经理、管理班子,以及所有作业层人员都应具备强烈的成本观念、经济意识,并积极负责项目盈亏。建筑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部人员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以增强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员工都需要建立起强烈的成本意识,认识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经济效益、个人收入中的影响,从而有利于项目成本管理中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的贯彻实施。第二,增强定额与预算的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进行,必须拥有完善的定额资料、施工预算施工图预算。其中,定额资料不仅是单位工程施工预算编制的依据,同时也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大量实践证明,强化定额与预算管理,实现内部定额资料的不断完善,在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第三,做好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中,需要及时完整、准确记录的内容包括了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与机械消耗等费用开。在这些原始数据的记录中,应严格按照成本管理要求进行,同时对项目成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设置专人进行负责,并确保能够对施工活动情况予以准确和及时的反映。第四,完善各项责任制度。实现施工项目全部过程的成本管理,应在制定周密的计划与目标,科学的运用实现成本计划和目标的方法前提下,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如完善的成本目标责任制体系,建立并完善计量验收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制度、成本核算分析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
(二)完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环节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成本预测、计划编制、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一,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编制的基础,同时也是成本目标制定的依据。想要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人员素质、施工条件与机械设备等实际情况来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工料费用、施工方案引起费用的变化、辅助工程费、大型和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以及成本失控的险预测。第二,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成本计划即是目标成本,成本计划不仅是衡量生产经营业绩的尺度,同时也是目标分解、明确项目相关的人员责任的依据。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为:资料收集整理、成本的预测分析、计划编制、信息反馈、计划成本偏差及调整。第三,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属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最基本职能,不仅是成本控制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成本分析与考核的根本依据。其核算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其他直接与间接费用等。第四,成本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流程中项目施工成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分析,能够有利于项目工程的后续管理,同时促进项目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的实现。第五,成本考核。成本考核属于最后一个环节,在施工项目成本考核中,尤其需要强调中间考核,中间考核对于一次性特点明显的建筑施工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中间考核,能够及时的发现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的实现“亡羊补牢”,减少或者避免损失的产生。若单单在竣工后进行成本考核,尽管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成本管理不足而造成的那些损失,也就无法弥补了。
(三)严格实施各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期间,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降低这期间的风险,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前、施工期间与竣工验收的成本控制。
施工前成本控制包括工程投标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应根据项目建设工期、参与施工人数来进行,并对预算进行明细分解。将施工前控制成本通过项目经理部门、业务人员责任成本的形式进行落实,从而为后续成本管理与考核提供依据。
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需要增强对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单的管理,对两者的管理应确保其准确可靠性,从而为项目成本的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并对其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分析其中差异产生的原因,然后及时的进行有效的纠偏,防止损失的产生;对月度成本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当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存在差异时,应进行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特别重视盈亏比例异常等现象,在查明原因后,采取果断的措施进行纠正;实施责任成本核算;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必须经常性的检查,从而为施工的顺利完成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同时,对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予以每月一次的定期检查,包括成本控制责、权、利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成本差异存在偏高或偏低的情况,相关责任部门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督促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纠正。
竣工验收阶段应精心安排并及时办理工程计算,项目经理需要在工程的保修期间,指定保修工作责任者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保修的计划,而该保修计划也是对保修费用进行有效控制的依据。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还需要强化对工程应收帐款的管理,进行及时的结算,确切的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同时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总之,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严格开展成本与造价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企业只有做好这一工作,并树立高度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扈军HuJun.谈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控制施工成本[J].城市建筑,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