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事业管理前景8篇

时间:2023-08-20 14:39: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事业管理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事业管理前景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导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低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部环境,如建筑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长期存暗箱操作招投标,业主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的原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只落实在企业名称的改变上,从某某工程处改为某某建筑有限公司,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处万处变公司。企业内部机制仍然为老一套,官僚作风严重、管理粗放,不重视人才。造成高成本低效益,浪费和流失吞噬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毛利低而成本高的倒置现状,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目前施工企业工程经济管理

目前过内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主要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其主要包括:

(一)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是业主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也是业主和投标单位签定承包合同的依据。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然后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报价必然是工程投标的核心,是投标单位根据工程性质、范围、技术规范、工期要求、拟采用的施正方案、进度计划以及所需人、材、机预算价格,各种管理费及利润等计算出的企业投标价格。充分的理解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并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及做好现场调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了解当地地方材料(不含甲供材)的价格、材料的来源等相关信息;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投标人才心中有数,做出的报价性价比才会高,才具有竞争力。

(二)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在工程中标后,主要成本项目是工程直接材料。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和目标责任成本分解工作,分解成本控制指标,高度重视主要成本项目。在工程施工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工程及各环节进行材料、人工、机械的控制,直至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全过程的控制。

(三)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1、技术措施。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应指导项目部确定工程的目标责任成本,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合同承诺、工程所处环境、人材机的配备及市场发展趋势分别控制定出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及数量比较大的材料单价控制表,并制定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在项目总成本上,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应负责各工种直接费的审核和汇总,项目财务部门可以采取定额包干的形式对各种费用核算,进行控制。

2、经济措施。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要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标准成本。

(四)在工程结算阶段,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还与最后阶段工程结算编制的正确、完整与否息息相关,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项目经理部对班组进行考核,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罚。工程项目做得再好,如少算,漏算,一切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所以最后的汇总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外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方法

(一)编制概预算(估算) 的依据

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一般没有全国统一的定额,虽然有公开发行的“成本参考指南”、“估算编制办法”等,但承包公司仅用作参考,真正编制投标报价时均采用公司内部定额,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二)从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专业人员

目前,专业建设管理方式逐步上升并形成一种趋势。在美国,传统的业主自行管理为主的方式已被淘汰,各种类型的总承包、“交钥匙”以及专业建设管理模式非常普遍。项目部及造价编制人员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应成立一个由公司直接领导并独立审计项目部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通过内部常规稽核、项目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会计报表等手段,对项目部实施成本控制。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地位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逐项循序地进行落实,责任到人,按照制度和有关章程办理,努力抓出实效。掌握工程基本情况及了解该项工程的标书编制情况,在国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成本工程师或工料测量师有很重要的作用,他要参与设计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四)统一的成本编码系统

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报表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是国外工程管理的一大特点。这样记录的数据有根有据,不会出现盲目用经验进行控制成本带来的失误,而且这为全面成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工程活动的成本与它的持续时间的关系:随着活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或缩短,成本会相应的变化。近几年,国外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甚至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软件。实践证明,计算机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虽有不少公司也使用了计算机,并开发了一些软件,但没有发挥其巨大潜力。

三、施工企业经济管理

(一)施工企业成本组成

施工企业的成本一般来讲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为组织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性成本,也就是我们的管理成本部分;另一部分是为完成企业与业主所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即工程成本部分。从工程项目的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组织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最后竣工结算乃至售后服务诸多环节,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程项目经济的全过程管理

项目经济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工程经济管理从工程招投标开始,至整个工程竣工结算为止,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工程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要内容,要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寿命期。在项目立项设计阶段,要与业主、监理、设计部门提前沟通,提前介入,认真核算,确保不漏项,不缺项,也就是要做好项目的“一次经营”;其次接到项目后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策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的预判。包括材料价格风险,国家外部经济环境风险,自然灾害的风险,国际工程还有汇率的风险等等。

(三)工程经济管理发展方向

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1、搭架构。一是完善体系,实现公司于与目部二者之间的协调运转。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贯彻法人管项目的理念,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实现工程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协调运转,工经工作要与技术管理、资源配置、综合考核相协调。三是要实现标准化管理与项目个体的协调运转,要强调标准,尊崇标准,敬畏标准。2、建机制。一是开源和节流并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开源是攻,包括经营承揽、营销创效、索赔创效;节流是守,主要是控制成本。要做到攻守结合、攻守平衡,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二是建立三次经营有机结合的机制。三是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确保上下贯通,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实现齐抓共管。3、育人才。企业是三层管理运行模式,企业层面、项目层面和操作层面,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分别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前强调专业人才,主要讲工程技术人才,这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范围。在企业中从事工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也是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熟悉的人做熟悉的事。

四、结束语

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发展的源泉,是评价企业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短板,加强施工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必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成本,扩大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维勇.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界,2010;9

[2]叶文芳.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冶金财会,2010;10

篇2

关键词:项目经营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 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74-0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事业也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大量投入,给各个施工企业带来许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由于各个施工企业的规模壮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工程项目,把投标价一再降低。在这种严峻的竞争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扩大经营并且获得利润,就必须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勇于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困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1]。

1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所谓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项目管理方法论上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对于施工项目管理来说,其目的是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基础上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其内容为由施工项目经理负责,在施工项目的有限资源约束下,对项目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由于公路工程具有施工地点多、施工线路长、季节性强、施工工期紧、经营高风险等特点。而最近几年工程竞标激烈,施工环境日益恶劣,因此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经营管理,进而确保企业得到最大经济效益,使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具体到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目标管理,工程时间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目标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内容的管理,包括工程的规划,工程的调整等。工程时间管理工程进度安排,工程进行时间和完成时间等。工程成本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公路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公路施工项目达到国家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2]。

2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管理队伍

项目管理十大原则中有“众人拾柴火焰高”原则一说。对公路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项目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是根本途径。而管理队伍的施工管理水平主要由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决定。由于如前所述种种原因,公路施工项目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小,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来拓展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施工管理人员。作为公路施工企业,施工项目工程多、施工分布区域广,如果仅依靠企业自身投入人力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不了施工项目的需求,因而施工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招纳并且吸收其他的劳动力资源,以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在实际施工中,公司应当积极培养新的骨干,让他们经过实际施工的锻炼,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成成为公司进行人员储备的另外一种方式公司经过人才储备。这么一批公司的人力资源,在项目经理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项目经理部分配各职能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进而以确保施工目标的实现。只有在一个好的项目管理班子的组织和指挥下,项目才会是到优质高效的。施工公司才能达到盈利的目标。

2.2 积极编制项目经营管理计划

在决定实施工程项目前,首先要预测工程施工到最后的经营成果,积极编制项目经营管理计划,这样便能及时把握项目经营的各个关键工作环节实施情况,据此管理队伍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为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提供基础。为实现这一点,首先应积极了解项目工程造价、工程位置、施工环境等资料,在此基础上预测项目经营成果情况,做出是否竞标决策。一旦决定投入,就要在充分分析影响经营效益和经营风险因素的前提下,积极开始编制项目管理计划,制定可行的管理策略。在项目具体实施当中,应及时调整最初制定的计划,不断完善,以期满足按时按量完成工程施工和取得盈利的目标。

2.3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企业要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除了开源广泛开展多种渠道经营之外,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也是增效节支的一个有效手段。在项目开工前首先要作科学的分析,预测出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额,并且以此作为计划考核目标与控制成本的依据。在项目制定的施工方案中,必须制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成效将大大降低。在公路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包括施工前的成本计划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施工后的分析研究。公路施工成本控制要做到施工前积极洽谈,联系好供货商,做好成本控制计划,在施工中严格按成本控制计划审批,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在施工完毕后进行事后分析是下一个科学控制循环的开端,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3]。

2.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力度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仅靠方向性的战略性选择是不够的。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企业间的竞争都离不开“产品质量”的竞争,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终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失。而产品质量作为最难以控制和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往往让供应商苦不堪言,小则退货赔钱,大则客户流失,关门大吉。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质量,促使企业发展、赢得市场、获得利润的核心。对于公路项目施工公司来说,要根据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且努力控制施工质量在要求的质量目标之上。为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定实施质量检验措施,并且做好现场的检查记录,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4]。

3结语

总之,搞好施工项目管理,就必须抓好施工项目的管理队伍的建立,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依靠良好的项目管理队伍制订切合实际的项目管理经营计划,加强成本的控制,严把质量关,努力实现质量好和效益高的两个目标。优秀的施工项目管理使公路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江.加强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

[2] 武周涛.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J].管理纵横,2010(15).

篇3

[关键词]公路 企业 精细化管理

一、经营管理类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现代施工项目管理的需求

所谓经营管理类人才的是指专门从事工程承包经营管理、制定和贯彻经营方针与规划,负责工作的全面筹划和安排并具有决策水平的人才。为此,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经营管理类人员必须在经营管理领域有造诣,对其他相关学科如技术知识、财务知识、统计知识、合同管理等也应有相当知识水平。第二,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该类人员应了解我国乃至国际上的有关的法律和国际惯例,并对开展投标业务所应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丰富的阅历和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使经营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三,必须勇于开拓,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只有和较强的思维能力结合,才能保证经营管理人员对各种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此外,该类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积极参加有关的社会活动,扩大信息交流,不断地吸收经营业务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和情报。第四,掌握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诸如科学的调查、统计、分析、预测的方法。我们拥有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但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却少之又少。作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以上四个条件,具有全面的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现代项目管理的需要,也才能够使项目的经营管理处于正常运行和可控状态。

二、各部门各负其责,造成成本管理缺乏连续性

通过近年来的推行和实践,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迎刃而来的重点不是如何继续深入经营成本管理,而是就如何针对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成本计划的作用在于:第一,掌握整个项目的计划支出成本,并对项目经营管理具有指导和监控作用,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该计划原则上不应突破(不包含管理支出计划费用);第二,分项成本计划单价不是一成不变的,跟市场价格紧密相联的一些计划价应根据市场波动或施工现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计划,并更正项目总体计划。使成本计划始终与项目管理同步,并受到实践的检验;第三,成本计划是项目成本控制、检查、纠偏、核算、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成本计划,项目管理人员就无法预测项目的盈亏,无法确定项目亏损的真正原因,检查、核算、审计都缺乏必要的依据。各公路施工企业都具备一些优秀的专业人员,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应该说工作都是相当负责的,但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经营管理人员来说,这种管理并不利于成本控制的要求,譬如说项目管理支出计划,让财务人和统计人员做出的资料各有侧重点,反应出来的东西都不全面,对项目来说就失去了宏观调控的意义,这就是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交叉点和相关性;成本计划的控制和实施,需要各专业部门或专业工程师去操作和实践,譬如说路基、路面、桥涵、试验等部门,他们才是成本计划实施控制的基础落脚点;成本控制的检查、纠偏是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工程的实施情况及变化做出的调整;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根据实际发生的支出做出的项目盈亏情况,项目的审计只是根据财务报表做出的一种被动反应,这是许多施工企业多年来对项目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事后反应的举措,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处理了几个人或撤换了部分管理人员也为时已晚,对单位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无法弥补;“事未有不存于微而见于著”,引起成本失控的每个因素都是不能忽视的,“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用力寡而功高;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因此,加强成本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才是最重要的。相关部门的各自为政就会造成成本计划难以更深入的开展,各部门都有成本控制的责任,但由于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致使各项数据均保存在各部门的手中,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造成做成本计划的人员缺乏依据,而有依据的人员又无能力做项目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缺乏合力,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体系。

三、风险意识薄弱,会对工程成本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篇4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应用经济学;城市化;经济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

就历史而言,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

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管理职能也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也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

三、对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笔者认为,城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活跃。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性化研究”的方式。与“个性化研究”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这与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经济研究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趋活跃。

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经济理论基本观点的表述存在不规范,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部分分离。城市经济学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对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不足。

城市经济学基础研究。一是在重视对特定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关注统领全局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研究及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工具、经济模型的研究。其趋势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范畴、结构等问题,创建相关经济模型,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增强其实践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相关概念的使用。

在完善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与内容上,我们应融会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如可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包括城市及城市区域的生产系上层建筑、社会福利和行政区划等在内的问题,将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视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将所有权的分配、经济组织结构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结构都理解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城市发展政策、城市产业政策、城市人口政策、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等。要加强以生产力为转移的城市化规律的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发展阶段性的研究和国情与地区差异的研究。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政府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

我们要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少关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用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城市规模效益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区域差别扩大与缩小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五是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如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极具参考价值。

城市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国民生活方式转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化对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七是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应加强城市建设创新性与国际性关系的研究;加强民间建筑与公共建筑协调性的研究;加强城市建设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法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研究可罗列以下三点: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与定位。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和基本问题,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够清晰明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足,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二是,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将集中在确立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和相应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上。

三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确立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四是,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建设。研究精神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政治文明的推进措施;建树“伦理经济”和“道德经济”的产业文化观念;剖析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

篇5

美国经济管理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说明事物的发展结果受初始条件和细节精准性的影响。所以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从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进程来看,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发展为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管理,再到现在提倡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递进的发展过程。标准化和集约化是实现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精细化是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意义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精、细,除去一切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人力物力,抓住中心关键环节,尽可能的减少乃至消除浪费。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周期长、施工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符合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包括成本精细化,物资精细化、人力资源精细化、财务管理精细化等等。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是指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和科学细化的过程。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体现为取得员工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员工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员工的有效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发挥员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过程控制和科学的核算机制,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三、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层级多,人员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的直线职能制造成了组织机构层级多,运作成本高。人员组成中一面是初级普通型的职工偏多,一面是管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奇缺,造成了人员结构失衡。

2.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人才流失明显。由于工程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恶劣,责任又重大,造成企业的中青年技术及管理人才、骨干的大量流失,从而更加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成本加剧。

3.员工技能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培训只满足于取证上岗的基本需求,或者由一些业务部门举办短期培训班,仅限于岗位培训,只着眼于眼前,不能形成贯穿于员工在企业供职的全过程的培训体系。

4.绩效考核不到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目前的工程施工企业中项目开工或业绩完成较好时,职工收入偏高,而项目接近收尾或业绩完成不好时,职工收入偏低,甚至还有的项目由于领导的思维意识决定了职工的绩效薪酬分配不合理,职工往往感到收入没有保障,传统的薪酬体系激励的作用不明显,企业或者项目的职工凝聚力不强。

5.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形成统一标准。传统的工程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得不到足够重视,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形不成统一且有持续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常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弊病,无法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6.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能解决现场技术难题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由于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晋升考核机制,没有对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近期及长远利益的设计,造成了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四、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建立精细化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的长足发展依赖科学的发展战略,员工是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者,制定科学的精细化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现的根本。故而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短、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确保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人才引进。严把人才入口关是实现用工制度优化的关键。必须尽力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和人情关系对用工的干扰,使整个企业用工系统达到最优化。

(1)人力引进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按需招聘的原则;坚持优化配置的原则;坚持统一招收的原则。

(2)人才引进的渠道: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接收,外部人员调入以及高技能人才引进。

2.建立精细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一套企业人才培训体系,高度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并设计一套完善的考核体制,是企业飞速发展的基础。

3.人才队伍的建设。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绝不是一句口号。如果干这个专业的人不专业,那么无论工作效率、工作要点以及判断都有问题,都会有阻于系统的建设。从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重点进行如下两方面的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领导水平,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作为组织的管理领导核心,要有能力建立一种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机制,从而使班子领导成员能尽心尽责发挥能力,使下属能各尽其能,凭能力在组织中立足。加强职业项目经理建设,用制度去约束去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

(2)专业系统技术人才建设。从工程施工企业现状分析,要优先建设工程技术、试验检测、经营核算、安质环保、物资设备、财务管理六大系统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的后台管控

1.岗位责任书的编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岗位标准和工作标准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有了岗位标准和工作标准,员工就能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精确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进而降低成本。有了制度,员工就能及时地校正自己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岗位标准、工作标准和各项制度,规范员工作行为也是人力资源精细化的一个方面。

2.定员定编的编制:下面以项目部定员定编为例说明定员定编的流程。

3.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精确和便于查询的数据,开发一套操作性强的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用IT技术,使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精准、精细,数据要有记录,对结果要有稽核以保证其完整,而且必须要做到容易查询。及时快速为领导提供精确的数字,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建立详实的各级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岗位责任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及绩效考核标准,但是只有将考核结果与员工与职工的奖惩、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相挂勾,才能使绩效考核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四)培养亲和的企业文化氛围。

良好的企业文化及人际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更有助于凝聚人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人才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长期受到企业精神的影响,进而转化为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控制好人力资源的流动率。

由于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做到人员和岗位的精确匹配,尽量做到人力资源随项目整编制的流动,严格限制人力资源随个人意愿的过度平行流动,节约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五、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避免的几个误区: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在对其进行精细管理时应注意避免几个误区:

(一)数字误区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很多方面都需要用数字来说话,用报表来支撑。但过度地沉溺于数字,教条地依赖数字,往往会加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负担,甚至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

(二)执行误区

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离不开人的执行。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关键就在于其可操作性设计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操作者的反应,使的精细化管理脱离实践。

(三)效率误区

为了追求精细化,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由于实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现象。要想解决好此问题,关键便在于对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中的度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与知识,这便是执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难点。

篇6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办公室管理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一、办公室管理的职能

(一)服务职能。

办公室作为企业的后勤保障部门,为企业提供着基础的保障服务,是领导、员工的合体。要做好企业的公仆,就要求办公室的管理人员能够与各级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多收集员工的意见,即使传达给企业的管理层,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要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领导层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单位员工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二)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指的是办公室发挥监督以及参谋的职能,是企业内部中枢,外部窗口。发挥管理职能要求办公室参与企业政策、规则的制定,落实企业管理层的意见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落实结果,维护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营。不仅如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工作一线,下情上传,上清下达。

(三)协调职能。

办公室必须成为连接领导和员工的桥梁,维持公司的正常秩序。在向各主管部门传达领导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要对个部门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主动协调横向、纵向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做好沟通。只有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各部门才能更好的合作,更有效率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

二、办公室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办公室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工作质量。

办公室工作是践行企业发展大计的先决条件。办公室工作往往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等环节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多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工作。

(二)办公室工作的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工作秩序。

很多时候,正常有序的办公室工作能够使企业摆脱那种杂乱无章的工作状态,往往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企业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因此,办公室工作是确保企业良好工作秩序的重要保障。

(三)办公室工作的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办公室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事项。因此,在服务过程中应当以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这样,办公室才能更为精准的把握相关信息和数据,更为及时的掌握企业的日常事务,保证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办公室工作的能够促进企业适应社会发展。

办公室作为企业对外的先锋,必须跟紧外界的环境,才能真正适应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办公室作为企业的对外窗口,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在执业时更好的进行自我约束,引导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其尽快弥补不足,改正错误,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自我形象,适应时展的大潮。

三、提高办公室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机制。

为了使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办公室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流程。科学规范的制度是企业安全运营的保障,企业必须要用规范的机制对办公室内部进行管理、监督,保证工作的有效性,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漏洞。工作不分大小,办公室面对每一项任务都要认真严肃的执行,从文件的起草到最终落实,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按部就班,依照规章制度办事,还要实行目标考核制,规定职位的具体任务;实行事故责任制,褒勤贬懒,奖惩有据,杜绝工作中的推诿、失误、低效的现象,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

(二)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内部建设。

办公室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事情琐碎,综合性极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能处理好企业的日常事务,也要做好领导的“左膀右臂”,做好员工的“公仆”,因此,他们要求电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对政治、经济、法律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企业要定期对办公室员工进行培训以及考核,加强工作人员学习的主动性,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出现,其次要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好地为企业献计献策,提高办公业务能力。

(三)增强协调能力,提高工作实效。

办公室的工作要从整体进行把握,工作效率的提高要依靠全局的协调与合作,这是办公室的一项主要职能,要能够沟通上下、内外,即时传达领导的信息,协调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结合不同部门的不同特点,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减少矛盾和分歧,共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努力。首先,办公室人员要有良好的资料整合和利用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站在企业的整体利益高度考虑问题;其次,思想要有宽度,要能偶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遇到困难及时解决,从员工的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即使调节矛盾,将协调作用发挥到最大。

(四)优化办公环境,塑造和谐氛围。

和谐氛围是工作的催化剂,营造愉快和谐的办公环境是工作的基础,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以人为本,和衷共济;还可以使办公人员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旺盛的战斗力。那么如何塑造和谐氛围呢?办公人员要讲团结,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尽可能的避免与人们之间的矛盾;要讲合作,能够从实际出发,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企业的利益为重;要讲进步,要使办公室时刻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状态,要互相促进,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工作能力。

以上体会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的简单经验,不同的电力企业对于办公室的要求各有不同,要针对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安排,需要办公人员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最合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作者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

[Abstract] important part of fine management for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boost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market, especially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operations in addition to a wide range of fine management, is a great use of spa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mprove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就拿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管理模式一直是一种“粗放式”模式,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的管理经验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的结果,根本就没有指定一个与市场机制接轨的内部定额,以防止市场的变化给企业来的负面的冲击,从目前的这一切来看,施工企业要实施“精细化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1.1 统一认识不足

(1)对实施“精细化管理”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

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施工企业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企业要进步、要发展并适应市场需求,强化管理创新是当务之急。由于一般的施工企业都是高耗能,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不足,所以更需要管理层精心的细化各个过程的管理,进而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有序的划分到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成本领先”,但从目前来看,有相当的企业还是安于现状,未积极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

(2)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复杂性与长久性认识不足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不断推进的、失效逐渐突显的系统管理工程,是在企业本身的基础管理不断深入和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所以不能要求在推行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会逐渐的表现出其失效。就这一点,很多人没有耐心,因暂时看不到效果就彻底失去了信心或信心不足。

(3)对实施“精细化管理”系统性与全员性认识不足

“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各个环节和流程都做到精细,参与在各个关节的管理人员更是要尽职尽责,做好各个本身的工作,确保质量的完成各自的任务。所以这就要求各位员工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认识到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都有责任做好各自的承担的工作,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实施带来的失效,在这一点上有部分人认识不足。

1.2 执行过程出现偏位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主要的是由于目标分解不细、职责落实不细、过程监督不细等造成的。(1)目标分解不细,例如,对企业高层设定的目标没有人去详细的推敲策划,将目标逐层分解,而是直接盲目下达执行,导致所有的执行者敷衍或不合理操作。(2)职责落实不细,施工企业的管理本来就形成了很长的上下级传达信息链,这就会出现有些任务在传达数次后出现所谓的“牛鞭效应”,这就只是任务不能准确的落实到应该的员工。(3)过程监督不细,科学的评价管理是通过数据表报来进行的,但是对于多数施工企业,上级管理层经常来到现场监督和检查,只是通过在短时间内听听项目层管理人员的口头汇报进行的。如果项目数量多,就完全不能真实的了解项目和实际的运作过程数据,这样就是管理很不精细,手段单一。

1.3评估体系出现空位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评估体系不明确,主要是指评估指标体系不明确、比较参照系不明确、过程考核体系不明确等。(1)评估指标体系不明确,施工企业已经对管理结果的好坏建立了评估指标,但是并没有对系统的明确管理过程的好坏评价机制,也没有支出应该关注那些动态指标来衡量管理过程。其实,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条件项目的企业要从资金的收支比例、响应效率、顾客的意见等指标出发判定企业是否运行正常。(2)比较参照系不明确,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征,比如施工地点高度分散、项目管理过程的数据独立、不同的单体项目WBS分解时差异极大等,使的对项目管理无论从工程部位分析还是从材料耗用分析都没有明确的参考对象,大多都是依据个人经验特别是项目层管理人员的主观意志来总结评估。(3)过程考核体系不明确,我们对在羡慕实施的过程中检查和评估出来的缺点需要进一步考核评价,但是没有确定的尺度,都是典型的将功补过、亡羊补牢式的指导和补救。将最终的结果都寄托在了结果考核中,但遗憾的是没有办法再次去重做——建筑工程项目是一次性工程。

2 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地更新在各个环节的管理模式。为了顺应当今的市场经济,需要企业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2.1 基础管理精细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基础管理体系中包括了不断提升各类人员的标准知识、专业知识水准,严格管理合同共享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促使企业标准化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体系,实现业绩考核实际效果最大化;摸清企业产权状况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市场管理精细化,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场开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开发力度,鼓励和提倡全体员工调整工作思路,密切跟踪市场信息,加强各方联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承揽工程,缓解企业市场经营压力。

2.3 安全管理精细化,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可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及主管人员要形成有效的监控责任体系。加强职工和劳务协作队伍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危险源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2.4 质量管理精细化,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全面开展各项质量达标活动,从管理制度和体系上、现场落实上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保持企业的良好声誉,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力求用户满意的质量意识,以用户的质量要求为标准,以高品质的管理,向业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提供满足业主质量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得到业主认同,赢得社会信誉,实现滚动发展。

2.5 项目管理精细化,提高工程项目盈利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努力提高施工效益。一是要落实好项目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大项目经理的管理责任;二是要狠抓成本控制。要从项目投标、施工过程、工程收尾等环节着手,加强成本全过程控制,切实提高项目效益;三是要加强劳务协作队伍管理;四是加强自揽工程备案管理和合同审查。

2.6 成本控制管理精细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把“控制成本,开源节流,内部挖潜”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规范工程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支出,从而推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监控,使成本控制真正见到实效。

2.7 物资管理精细化,加强物资管理规范化

进一步规范、挖掘物资管理效益,按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原则,对各工程项目部结余物资实行统一管理,明确管理流程。各项目部单项工程结束后,将该工程结余物资分类存放,制作分类明细表、建立明细账,移交物资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

2.8 企业职能管理精细化,大力宣传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进企业高效运行

企业职能部门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部门要发挥好策划、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增强系统的专业化能力,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入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全盘工作,明确阶段目标,拟订执行措施并逐一落实。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大力宣传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多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等工作,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协助能力,为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作铺垫。要大力推行企业思想文化,使员工的思想与企业相统一;要重点引导一线工作者的思想,提高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工作的可靠性和执行效率;要强化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有效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9 多元产业精细化,增强企业整体综合实力

企业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只有加强品牌建设,突出竞争优势,发展多元产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企业管理界面清晰,施工生产经营风险降低,经营管理绩效提高,人才结构明显优化,队伍素质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艳峰.矿建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之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篇8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 经营管理; 成本控制;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背景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生产类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总值大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10%,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民安家立业都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生产类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状态,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率非常重要。

二、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鉴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也呈现出与其他行业企业不同的特点。以下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和其员工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特点。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特征

一方面,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为我国的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包括道路、楼房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鉴于历史原因,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高,设备精良,员工技术水平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率高,已经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反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整体上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多,机械装备较为落后,生产经营效率较低,员工收入普遍较低。

(二)企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另一方面,从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来看。相比较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业的行业特征表现为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特征,且施工人员为其主要的核心职工。除去企业的管理人员,其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其自有员工较少。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分包给专业劳务公司,施工人员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缺乏稳定性,技术水平也无法通过企业的内部培训等方式给予保证。鉴于施工人员的工作缺乏延续性,企业的人工成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特别是当下民工荒以及民工工资高企等情况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较过去相比显著上升,影响其经济效益。

三、加强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鉴于建筑施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其发展对我国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有重要影响。从动态角度看,建筑施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并伴有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同时需要更严格和高效的经营管理策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层根据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要求,对整个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进行从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到控制以及激励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行业竞争,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宏观上树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略,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多加注意。

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途径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来看,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投标报价、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内部造价管理、项目结算、工程款回收、突况的预防与处理六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科学的投标报价机制

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即是建筑工程的建造价格。从投资者角度看,是一项建筑工程从开工到完工的全部费用,是其投资该工程的主要成本;而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即是其承包该工程所能获得的收入。可见不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管理都非常之重要,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的不断强化以及《招投标法》的实施,招标投标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获得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途径。

投标决策的决定必须将以下几点纳入考虑范围:对目标工程的信息掌握情况,对目标工程所在地的市场情况的了解,本建筑施工企业在此类项目上存在怎样的优势,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的设备装置能否满足项目的需求,目标工程的后续工程以及所能带来的连锁效益,目标工程实施的定位,潜在的竞争对手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在对上述问题都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对是否参与投标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企业中标后在建筑施工的实施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控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难点和关键环节,是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过去,大多数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大包”,即企业根据需要,在获得项目施工合同后将整个项目全部交由施工部门或项目部进行管理,施工企业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该管理办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而缺点是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非常不利,该节约的成本没有节约,成本支出没有得到监管和有效控制。

(三)内部造价管理

在建立起内部的成本控制系统后,工程项目在建筑施工的每一个流程中的内部管理也非常重要。企业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应该基于其对过程技术方案的了解、施工成本的了解、项目计价方法的了解等,寻找出项目的经济效益点。通过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全面的分解,根据项目定下的目标利润,制定实施项目的责任书,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施工前造价人员根据项目的合同、图纸或要求以及施工方案,编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用于指导和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工程款追收、结算准备等;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水平等编制项目的成本预算,用于过程中的成本监控。同时施工图预算与成本预算对比,找出利润点和亏损点,多创造利润点,避免亏损点,多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四)项目结算

项目的结算是确定施工企业承建工程最终收入的依据,因此项目结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从项目结算的流程来看,主要包括结算的准备及策划以及具体的结算两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结算管理体制,使得结算整个流程有章可依。另一方面,配备专业、可持续的结算管理人员也是保证结算工作有序进行的重点。结算人员的工作应贯穿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从招投标到中期的费用测算以及最后的竣工结算。

此外,建立项目结算的激励机制将有助于结算人员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预期目标。同时,辅以外部的监督手段以弥补内部的独立性不足所可能导致的缺陷。

(五)工程款回收

建筑施工过程是资金推动型的生产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工程款回收不及时必然占用企业资金,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资金使用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程款的回收管理。首先,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加大回收工程款的力度;第二,对长期拖欠款项的发包人施以法律和感情并用的手段,力争多收回款项。第三,在发生款项回收的经济纠纷时,依靠法律途径维护自身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

(六)突况的预防和处理

建筑施工企业相比较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另一特征即是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较多,而这些突况可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将引发巨大的赔偿,甚至陷入法律纠纷以致企业的项目停滞,引发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一方面,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尽必须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义,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要严格地追究责任人,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要求各方予以履约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化解和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五、结束语

企业是整个行业的细胞,企业的成长将决定着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建筑施工业的发展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格局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其经营管理,只有从各个方面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切实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整个行业乃至整体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