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微电影行业前景8篇

时间:2023-08-20 14:3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微电影行业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电影行业前景

篇1

在笔者列出的20部微电影(其中含微电影广告)中,受众观看过的前5名为:第一位是80后励志微电影《老男孩》,有79人看过,占82.29%;第二位是张国立、古天乐等主演的百事微电影广告《把乐带回家》,有44人看过,占45.83%;第三位是肖央的亲情微电影《父亲》,有41人看过,占42.71%;第四位是青春微电影《青春期》,有21人看过,占21.88%;第五位是吴彦祖主演的凯迪拉克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有19人看过,占19.79%。从数据来看,虽然80%的受众看过微电影,但所看的微电影数量很少,基本在5部左右,且看过的微电影题材多数集中在励志、亲情、梦想上,微电影广告并不被受众所熟悉,甚至有些微电影广告,在接受调查的受众几乎无人知晓,如诺亚传说的微电影广告《幸福在路上》,只有1人看过,如此让人质疑微电影广告的效果到底如何,这将在之后的验证假设中说明。假设1,关于媒介载体与受众认知度的关系。由于微电影的传播主要是依托互联网,互联网重度使用者会比较了解微电影或微电影广告。第6题: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上网时间为“1小时及以内”的受众中,看过和没看过微电影的个1人,即各占50%;上网时间为“1-3小时”的受众中,看过和没看微电影的分别占80%、20%;上网时间为“3-5小时”的受众中,看过和没看过微电影的分别占88%、12%;上网时间为“5小时以上”的受众中,看过和没看过微电影的分别占77.94%、22.06%;在受调查的120名受众中,看过微电影的占80%。可以看出,受众对微电影的知晓率是比较高的;知晓微电影的主要是互联网中度、重度使用者,与预期假设基本相符。由第9题的数据看出,受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观看微电影,即人人、QQ、微博等社交网站的转发(57人选择这一渠道,占59.38%),以及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推荐(34人选择这一渠道,占35.42%)。

可见微电影主要是借助网络的裂变式传播,来被网络使用者知晓,所以当微电影广告的产品或品牌至适用于特定人群时,可以通过消费者使用网络的习惯和偏好,选择在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中进行重点推介,提升客户形象宣传的有效和精准程度,如全国连锁店不过20家的橘子水晶酒店,便针对年轻群体,打造了以十二星座为主题的12部微电影,很快便在年轻白领中积累了“善于营造氛围”的口碑。于微电影而言,发展还刚刚起步。相信随着网络支撑技术和新一代消费人群的成长,微电影将在广告行业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从“为电影市场前景”表中可以看出,受众对微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认为微电影“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整体看好,变数犹存”的各占39.2%、50.0%,而认为微电影“一时兴起,没有发展前景”及“下滑趋势”的各占10.0%、0.8%。受众对微电影的追捧可以从各类微电影大赛及微电影节的举办中得到证明,如2011年4月6日,网易启动“2011网易微电影节”:面向全球网友广泛征集作品,并邀请优秀视频工作室参赛,采用专业评委选拔、网友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10部微电影佳作。2011年4月18日,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开幕:联合全国近百所高校,几十家全国电影社团,共同为观众奉献了一次网上数字电影的饕餮盛宴。2012年2月28日,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面向海内外高校学生征集微电影作品。2012年3月底,滨海国际微电影节将启动。Web2.0时代的微电影主要有以下优势:提高观影总人次,为新人创造机会,广告植入更灵活,移动平台。结合时下多领域多行业涉足微电影,来预测微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5个类型:公益微电影,微电影将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微电影营销,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开始尝试微营销;草根微电影,低成本、快时尚为草根创作微电影及微创业带来可能;影视微领地,即传统影视与微电影结合将创新模式,培养新型演员和导演;动漫微电影,即给陷入困惑的动漫产业带来新机遇。从调查数据来看,受众看好的微电影未来发展趋势在除“动漫微电影”之外,基本持平。其中,最高比例的是“草根微电影”和“微电影营销/广告”,各占31.7%、25.0%,说明受众的确看好微电影为草根阶层实现电影梦想所创作的机会,同时受众也认识到未来微电影广告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个主要趋势。有业内人士称,微电影开启了视频广告全新的商业模式。

引力传媒副总裁桑志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描述微电影,“它除了是一种情感营销模式,更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一种补充。”ChinaVentur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伟栋则表示,广电总局的限广令对传统电视广告的影响很大,促使本就具备创新优势的微电影被更加看好。“植入式广告”(Product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表示,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这些娱乐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然而自典型的植入式电影《天下无贼》出现之后,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泛滥已经让受众看得倒胃口,这里考察受众对与植入式广告类似的微电影广告的认知态度。此题通过态度量表,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喜好程度转化成一句带有主观观点的表述,让受众根据自身情况和态度进行选择是否符合,即对“相比传统的广告形式(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影视剧植入广告等),我更喜欢微电影广告”这句话进行态度判定。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2分表示“不同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分值越大表示受众的观点与这句话的意思越相符,即相比传统的电视广告、影视剧植入式、广告,受众更喜欢更愿意接受微电影广告。然而从分值分布及所得数据的平均分来看,表示“一般”的占40%,是所有分值中最大的比例,“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共占21.7%,“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共占38.3%,该项平均得分为3.28。因此从数据上来看,与电视广告、影视剧植入广告相比,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喜好程度并不明显,也许在非专业非业内的普通受众看来,微电影广告和电视广告、影视剧植入广告可能是没什么区别的。

若非如此,受众固有的对电视广告和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主观厌恶可能会带到微电影广告中去,影响微电影广告的营销发展。虽然微电影广告在某些方面与植入广告相同,都是一种营销手段,模式为企业产品或品牌而定制的,但它没有植入广告那么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叙事风格中,使观众在欣赏大片、温情片、悬疑片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品牌。炒作概念也是微电影广告做大做好的一个手段。如吴宇森导演的宝马汽车系列小电影可谓经典;科鲁兹11度青春系列之《老男孩》,以及荣获“2011首届微电影节”全场大奖的《大众银行“梦骑士”》,都以追梦的精神让人分外感动;橘子酒店《十二星座》系列,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让人读懂了这个酒店品牌的幽默属性。炒作一个与品牌内涵和价值诉求相符的概念,可以让微电影广告更深入人心。

作者:谭金环

篇2

在电力行业,电网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其企业具有社会公用事业单位的特性。尤其像国家电网这样一家供电区域占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庞大企业,企业文化的宣传显得特别重要。从最近两年的实践来看,微电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Web3.0造就了微电影。所谓Web3.0,通常是指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同时,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智能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再次,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电的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电网企业品牌的认同感。电网企业制作的微电影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可以大有作为,前景看好。

2013年,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国网情”主题微电影创作大赛,共征集到微电影作品54部,一批获奖优秀微电影作品在公司系统各供电营业大厅公开展播,赢得了员工和客户的广泛好评,多部微电影获得社会与行业认可。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系统创作的每一部微电影都是有故事原型的,它们来自公司系统员工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

篇3

关键词:微电影;文化产业;新媒体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75-02

最初DV影像的产生让影迷们为之兴奋,觉得大众电影的年代已到,出现不少的视频影像成品。时代更替,纵观数字影像视频发展的十余载,相较而言DV影像仍无法建立起整体一致的艺术形式及迈进产业文化发展的共同道路中,并非技术的低要求,更多的是视频影像显得随心所欲,使探讨与研究不再严谨。[1]随着人们对技术的了解,想要取得影像已不再是件困难的事,可视频影像并非如此。还需从创意、态度及流程上,做到独特、谨慎及细致,才能突出微电影所代表的含义。[2]同时,它还拥有着如下的特性:代表草根们平民式的大众文化底蕴;具有着简明扼要的快餐式特点;制作拍摄成本低;彰显人间百态及积极乐观的主题;以创新有别于电影运营方式;由“微”这种新兴媒介的传媒特色、突出快餐式草根文化特质、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营特点,如此共同彰显出微电影最为本源的所在――电影之美。

微电影之所以被叫作电影,势必有着电影的雏形所在,对剧情而言,它可以是庄严的、欢快的、哀伤的、有趣的;对技术而言,它能是合成的、实拍的、动画的;对类型而言,它还能是系列的、故事的、纪录的、幽默的;诸如此类,微电影在选材上抛开思想,掌握所具有的属性,结合进地域、旅游、企业及休闲文化,同新兴媒介的传媒特色融合于一体,在产业化运作上有着更广的发展空间。电影艺术是产品特色及艺术属性结合的产物,具有着产业文化的性质,微电影要想成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那么人的参与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微电影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电影的人才培养

培养微电影从业人才的方式,应立足于高校教育,依照其自身的特质构建而来,电影需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培养人才更是如此。[3]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遇及提供与之较广的平台,是作为培养其专业人才的支点。培养微电影从业人才需依照行业准则及学科建设,并理论联系实践。在人才选择上应侧重于扶持学校,强调实践能力,对主要创作人才(剧作、导演)的栽培,可选品学兼优的个人进行,而技术型(后期剪辑、制作等)人才的栽培则可由表现一般者进行,两项互相依托,并不时地将微电影融入普及性教学中,由此增加人才培养数,可为团队日后多元化的塑造,储备更多可塑型人才。

创作力作为任何艺术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与市场相交集的艺术形式,原创度多少取决于团队里人才的多少,而微电影也一样。人才与产品不同,需要栽培却又无法完全栽培,尤其是创作性人才,他们在思想、思维、能力上应有自由性、独创性及综合性等特点,而在本质、成长、过程上进行栽培、保护及扶持正是微电影从业人才的层级特征。[4]从两方面可构建起微电影从业人才的培养战略系统,即严谨地以高等教育为中心,成立起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开放地以微电影市场为中心,成立起以团队及作品为重点的市场协作模型。如上两方面需要互相依存,需要创作与实践相组合。

同其他影视艺术类似,微电影团队的成立也需有不同人才(剧作、导演、表演、摄像、录音、后期及美术等)互相合作。优秀团队的组成取决于团队里的个人能力,而培养这些各显神通、各具才华的人才正是成立团队培养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艺术人才有着较强个性,而合作精神是团队组成的根本,正所谓打造团队,就需互相协作不但相互包容且需有培养机制指引,相互得到认同且无私投入作品创作,唯有这般坚韧的协作精神,才能最终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微电影。[5]“微电影室”的成立正可如实地实现此目标,它的重点内容在于创作项目,谨慎的专业环境加上自由的工作状态,把学校里的课程同市场上的需求互相衔接,不但有专门的培养人才体系,且团队塑造孵化水平专业,并兼有开发原创作品的能力,突出微电影室发展模型的独特性与整体性。

二、微电影的市场前景与产业构建

(一)微电影产业前景

依有关报告统计,网络视频有4000多万用户在使用,且这些用户并不观看传统电视节目,而3G手机的出现,使得同时使用的用户数呈直线上涨趋势,而这些消费群正搭建起电影产业的根本。[6]微电影正合适于借助这些新兴媒介播放其作品。产品形态流行、播放平善,作为产业化运营来说,塑造与组合此衔接正是最好的时机,在过往不同的传播形式(口语、文字、图形及新媒介)的时代里,微时代的出现正可达到人们的预期值,满足人们对视频制作的快速便捷之要求。正如动画及文化产业在十年前的互动一般,微电影有着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势必会引人注目,纵使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播途径与日俱增,但研究微电影的产业道路,更需谨慎地从其自身形态入手。

从视频角度来说,不论微电影在制作还是上,它都覆盖除影院外的全部传播途径,随着高清电视设施及3G手机技术的普遍,播放平台的宽广正是产业发展的奠基。除此之外,微电影还有着主题鲜明、精练便捷、情节简单及有助于体现植入广告等优点,能有效地融入企业文化。[7]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对文化产业有下面的概括:服务及文化产品依据工业标准,所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再加工、保存及安排活动。以工业标准式的加工、流转、安排及消费视角对文化产品进行划分。

(二)微电影产业构建

建立产业模型最先瞄准的,必然是微电影重点面对的新型媒介平台,如今最为流行及普遍的传播渠道即网络与手机,而微电影若想成为此平台所播放的作品,则必须转变成产品,主题鲜明及系列式是微电影的主要选材,譬如从公司或产品角度出发对其创作。或是打造出产品的规模化,将拍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成为系列剧。[8][9]除此之外,产业模型还需关注现有的行业划分,若微电影脱节于商业因素,则无法顺利地完成产业化运作,因其是影像产品,注定同市场空间归属的行业及行业本身有着紧密联系。

构建产业模型需要依靠制作团队,与电影相反,微电影采取与市场紧密联系的运作方式,成本不高能让其自由选择,且更为明确地定位消费群及体现时尚主题,作为文化产业打造出的产品,其优势在于创意,也是如此才能带动创作团队向更高水平迈进。例如山东省宣传部向大学生所提倡的成立创作微电影室,立即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热烈反响,他们最先打造出创作微电影团队的新想法,并带头且委托山东影协将高校创作微电影的团队同企业结合,企业先扶助支持工作室的成立,工作室再运用专门教学方法延伸出培养创作微电影的群体,由此构成良性循环的创作微电影模型,这些群体也将构成某地域或某新型媒介平台提供最重要内容的群体。[10]从长远来说,此模型能迅速便捷及卓有成效地,把微电影团体创作出的作品同媒介平台(电视、电影、手机及网络等)有机结合并形成产业链,且延伸出职业团队,搭建起完善的产业格局,省却不少探索的步骤,在全国微电影中形成富有竞争性的中心市场,并拥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结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便利的观赏模式、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内容、随处可见的视频都为未来微电影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前景。微电影依托数字技术在影视上的应用,普通百姓要想圆自身的电影梦,只需自学便能掌握其制作方式。评判微电影的成功与否,最主要在于其作品是否有艺术性且商业价值的体现,同样地,电影也是如此,如今人们更多地需要以包容及鼓励的姿态来对待微电影。微电影的未来要想发展与茁壮成长,还需人们共同关注及参与。

参考文献:

[1]阮南燕.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J].浙江学刊,2012,(5):115-120.

[2]微电影:产业生态引发教育变革――微电影产业趋势日渐显现[J].中国传媒科技,2012,(5):22-23.

[3]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75-77.

[4]聂伟,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31-38.

[5]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2012,34(3):103-108.

[6]李进书.微电影:媒介文化的新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5):77-81.

[7]于燕枝.微电影:媒介融合的新作[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5):75-76.

[8]周凯.微电影的发展特征诠释及前景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2,(5):138-140.

篇4

行业精英共话微电影未来

此次论坛既有微电影创作者的经验分享,也有行业精英对微电影行业的解读和展望,与会者对微电影的内容创作和生存发展都提供了宝贵见解。

会上,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邢建毅表示,对微电影创作艺术、传播规律和产业发展的深入研讨,会为微电影提供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更好的引领微电影,乃至整个网络视频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大量微电影创作者都是年轻人,我们愿意为更多青年导演提供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著名导演吕乐曾导演过“美好2013”优酷出品微电影《一维》,他笑言微电影是自己的“第二春”,“微电影给了创作更大的自由,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几位青年导演通过主题演讲分享了自己在微电影创作方面的心得与体会。青年导演程亮表示,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微电影作品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最直观的反馈和评论,这对创作提高、经验积累都非常有帮助。而导演蔡聪则认为,微电影虽小,但五脏俱全,当下时代微电影受限不大,创作自由度较高,这不仅为影片创作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执行空间,也为青年导演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韩志强调,微电影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属性,找到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曾庆杰则认为,微电影不应该拒斥广告,而要努力在广告商的诉求和作者表达之间寻找平衡。

与会专家们分别对互联网时代下微电影的定位问题、传播形态和特性,以及微电影的未来产业形态做了深度分析讨论。麒麟影业项目总监、制片人认为,微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呈现形式,最为核心的是传播方式问题,微电影的发展必须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自身形成有内容、有卖点、有市场、有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微电影产业不可能独自存在,它必须成为大电影的一环,成为娱乐视觉产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门槛。”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总策划王少东表示,目前微电影数量庞大,但佳作太少,“产业需要升级。假如一部微电影能投资几百上千万,就可以真正把微电影做成一个产品,制作、表演、发行、传播等各个层面都能做到极致。”

视频网站推动微电影全产业链发展

与传统大电影相比,微电影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性,而视频网站无疑已经成为微电影传播的主要平台。作为微电影领域的领军者,优酷土豆集团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微电影行业的发展。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卢梵溪在主题演讲中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微电影之旅”:2010年优酷出品《老男孩》标志着中国微电影元年的开启;2012年,优酷率先推出“美好2012:大师微电影”计划以及“青年导演扶植计划”,成绩斐然,如顾长卫导演的《龙头》、蔡明亮导演的《行者》等四位导演的作品总播放量超过2000万,成为微电影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同时,由优酷土豆出品的微电影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都成绩不俗,如蔡明亮执导的《行者》在洛杉矶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剧情短片”奖;顾长卫凭借执导的首部微电影《龙头》斩获“最佳长片导演奖”,青年导演五百执导的《刷车》获“评委会推荐”奖。

通过优酷、土豆平台,不仅让国内微电影摆脱了“草根”的标签,引导行业向优质、精品化升级,更开始影响国际电影圈。2014年,优酷出品宣布牵手釜山电影节共同打造“大师微电影”这个王牌品牌,全面升级推出“优酷大师微电影之MN9领航计划”。

优酷土豆还致力于对青年影人的大力扶持。在此次微电影行业峰会上,卢梵溪强调,微电影是从梦想到理想的过程,互联网让梦想的门槛变低,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理想变现的机会。而优酷土豆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也正是秉承这个理念,6年来,88部微电影,21部网剧,扶持青年导演82名,累计播放量33亿,为无数拥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卢梵溪透露,“我们的青年导演今年可能会从微电影逐渐往互联网电影,也就是60到90分钟的内容去转化。”他还现场曝光了优酷土豆的新计划《小未来》的海报,这将是一部“近时代”“软科幻”系列微电影,探讨高科技对人性、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篇5

微电影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发展的?它的营销价值、对于从业者有什么要求、盈利模式等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微电影时代

微电影,又名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

微电影出现在2006年,始作俑者在胡戈和“筷子兄弟”之间。胡戈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筷子兄弟”的《男艺妓回忆录》、《祝福你,亲爱的》都创造了疯狂的点击率。很难说,谁是微电影的第一个制造者。但从此开始,“小型电影”进入视线。

2009年网上开始有了网络连续剧,网络短片。DV、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的诞生扩大了视频的圈子,不少电影爱好者已经不再只是爱好。他们学习剧作、剪辑、导演。随着电影方面教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作品诞生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也会征集一些优秀作品。《一触即发》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2010年初,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筷子兄弟”凭借《老男孩》一举成名。《老男孩》的成功,让许多投资人找上门来。其中,尤以广告客户为多。而沉寂了几年的胡戈也火了起来。2012年1月,为了承接广告,胡戈还专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巨雷文化传播公司。

由于微电影有“参与性强”、“成本低”、广告植入更灵活等特点,全国各地的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争相开发。很多人都看好它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情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桔子酒店。2010年底,他们没有投放任何广告,而是仿照正在热播的《让子弹飞》,推出了一部诠释酒店品牌的微电影《让火车叫》。整部片子只有4分51秒,但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朋友的微博上首发后,效果却出奇的好,一个星期内播放量达40万,转发量超过1万次。桔子,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目前,微电影已普遍被关注和接受,好片也不断出现。诸如《老男孩》《一触即发》《66号公路》《安全感》等等。也有私人开拍微电影,比较有名的就是王东鉴,自《来信》后又推出《交易》。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互动影视的重要内容,其市场规模早已超越百亿大关,形成了从前期策划、营收、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广发行的完整产业链,迎来了更加成熟的规模化纵深发展,并能够帮助广告主实现精准与立体相结合的整合营销思路,其互动性带来的广泛而深层的传播效果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进入品牌娱乐营销的创新切入点,其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广告主的认可,其中旅游、汽车、网游、家用电器等几大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微电影的市场份额快速膨胀。

从2010~2012,微电影从零散无序的萌芽状态到爆发式的持续增长,经历了关键期的蜕变,朝着更加清晰明朗的产业方向成长,未来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微电影是在2010年诞生的营销概念。也有人说,微电影的营销价值似乎被过度开发了,也有人说,微电影更多的是娱乐大众,愉悦自己,赋予的营销内容会影响其在网络上的传播。无论怎样微电影确实火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规范其内容和传播也提升日程,毕竟,微电影释放的能量不一定微小。

五大因素助力微电影发展

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之的“短片”。 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投资规模也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

微电影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网络视频平台竞争推动其发展。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微电影是Web3.0的必然产物。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2011年广电总局更是颁布了“限娱令”,“限广令”更是进一步压缩了电视植入式广告的空间。此时,活化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的走向。

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3G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

在实际操作中,微电影确实也是最为自由灵活的一种方式。电影、电视剧受制于制作成本、票房压力和很长的运转流程;而微电影则在以上几个方面占据完全优势,因而成为民间草根力量发掘社会热点、抒发时新感慨的绝佳手段,亦成为各大电影节选拔电影新生力量的重要渠道。

微电影的钱景

现在,微电影的投资、拍摄呈现井喷状态,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竞相发掘这一原创视频内容的商业潜力。甚至连行业头龙华谊兄弟也不愿失掉这块“蛋糕”。

微电影是电影还是广告,是娱乐形式还是变相的传播载体,其实一直存在分歧。而且,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产业规模是否能做大也令人担忧。

现在的事实是,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传统广告已经无法再轻易打动见多识广的网民,于是就逐渐有了品牌赞助微电影拍摄、出巨资拍摄剧情广告,甚至拍摄无剧情MV式精致广告长篇。敏锐的品牌广告商们看中了微电影的发展前景,商业品牌冠名、植入、赞助等,已经是世界各国影视产业里长期且固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微电影由影视工作者、视频网站、广告主三方合作,操作得当,完全有可能实现三赢。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概念的日益火热,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动机介入到微电影中来。

纵观如今充斥网络世界的品牌推广行为,在这一派“乱象”之中有两条从网络趣味恶搞中演化出来的不同分支——其一是纯视觉效果、品牌理念的高投入剧情广告,其二则是挑战话题性内容、风格性叙事手法的实验试水作品。只不过前者愈演愈烈,几乎已经大有资本掌控天下的趋势。

清科研究中心的《2012年中国影视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众多资本正在瞄准风头正劲的微电影市场。其中不乏华谊兄弟、优酷等行业龙头。

虽然钱景看似很美丽,但前景不一定美丽。有专家表示,现在微电影存在商业模式单一,过度营销的风险。

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投资微电影,除了回报,更多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但从吸引投资的角度看,PE/VC对此类项目非常谨慎。目前微电影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植入,能否持续不敢保证,而且投资过热导致泡沫放大。

而实际上,在铺天盖地的微电影中,真正盈利的屈指可数。据了解,全国现在每天都有成百上千部微电影出炉,而成功案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作品,多是昙花一现,知者甚少。

对于微电影制作公司而言,能否做到规模化是考验盈利上水平的关键,这也是资本关注的因素。所以微电影也只是这些公司产品的补充,也不是要优先发展的项目,并不是主流盈利项目。目前除了广告定制的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并且能够取得盈利,其他的都还在初步探索中。

另外,电视剧、电影的观众都具有固定性跟黏性,品牌植入需要多次曝光,单次曝光的时长也比较长,而微电影多半都是根据某一个客户来加以“深度定制”,一部作品中比较少有其他植入客户,客户对制作方的选择性很强,而受众也更具有自主感受与选择权利。也就是说,“品牌内容营销”其实应当是个非常精巧细致的活儿,微电影的深度定制甚至要比普通影视广告植入来得更加谨慎。

而当微电影中充斥了过度营销的意象时,无论是自发的恶搞,还是理想的创意,还是双赢的品牌推广,都将不复存在——因为受众是根本不会去点开它的。

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微电影发展趋势

一、微电影的基本概述——微电影的定义及其特点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其内容短小精悍。一般微电影的放映时长都比较短,其中时长超短的是几分钟,最长的也不超过三十分钟。尽管它的放映时长比较短,但是其内容中也具备着电影所包含的各个因素,所以说它是一种创新型的微型电影创作模式。其次微电影在制作上与普通的电影没有可比性,同时其拍摄门槛也没有普通电影高,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手中的摄像器材进行拍摄,记录自身生活中的一些故事以及细节,然后把它们剪成一个短视频,以视频的形式传达出生活的某一个片段并展示给大众观赏。此外,微电影的演映平台和传统电影也有着一些不同,传统电影的制作周期需要历经很长时间,同时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传统的电影普遍都会选择在电影院以及放映中心进行演映。而微电影则与传统影片不同,微电影的播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电脑端以及手机平台等方式,因此观众的观看形式更加多元化且更加便捷。

二、网络时代下微电影的艺术特征

从微电影的“微”时长来看,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应以内容为重,因为微电影本身时间就比较短,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向人们传达出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就需要靠优质的内容去完成。因此面对市场需求和“内容为王”的创作需要,就应该将其中的视频内容做好,才能够真正地得到观众的认可。另外伴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休闲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轻松的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因此微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应该更多地侧重于轻松幽默的题材,同时在剪辑过程中注意叙事节奏的把握,既要有解压、释放的特点,也要把握观影心理,这样才能让观众对微电影产生更大的兴趣。此外,在传播互动方面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微电影的观众在观看微电影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看法,这一互动形式使得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参与感,进而增加他们对于微电影的喜爱。

三、微电影的未来发展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大幅兴起,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微电影具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是微电影演映播放平台,大部分微电影是在视频网站以及手机平台上进行展播的,因此给很多视频网站以及应用平台都带来了高于以往的经济收益,推动了视频播放平台的发展。其次,由于微电影的拍摄门槛较低,很多电影爱好者都参与其中,随着微电影的大量创作,也为我们挖掘出了更多优秀有潜力的电影人才,同时也极大地繁荣了纪录片市场。但低门槛加快了微电影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思考,如取材的规范性和创作内容的正确性。很多微电影制作者为了博人眼球,选择一些低俗、违反社会秩序的题材进行拍摄,给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微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制定更详尽的行业规范,对微电影创作者本身来说,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在创作内容上给观众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微电影行业良性循环,有着更好更快的发展并服务于社会。

篇7

当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诞生,业界就一致认为它为自由表达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此后,微电影风生水起,_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至今,国内微电影年产量已从几千部飙升至上万部,尤其是植入商业广告的微电影数量明显增加。微电影这个几年前还是“草根”产业的“小不点”,如今正在成为投资者争相追捧的黄金项目。

小身材 大体能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电影。说白了,就是电影短片。微电影的基本特征就是短,长则半个小时,短则5分钟,一般在15分钟左右。它的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最低的草根微电影制作成本仅有数百元。

微电影起初是为企业宣传品牌量身定制的,目的与广告相同。但是,它不像广告那样直白、生硬,而是通过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让观众在愉悦的心境下接受企业的相关信息,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便捷的通道。这类微电影,其实就是长广告片,其制作利润率基本在20%至30%。因此,各大视频网站、电影大腕、知名企业、营销公司及风投资本都对微电影争相追逐。有人估算,微电影市场可达700亿元。还有网络测评机构预测,与广告相融合的微电影,2014年可能达到10倍的增长空间。目前国内品牌内容市场有3000亿元的庞大规模,微电影将从中获得产业化发展的绝佳条件。还有一些微电影的内容是“快餐文化”,让观众在繁忙之余享受一种快捷的精神产品。因此,微电影的生存空间颇大。

微电影一问世,便在网络空间疯传,这有五个原因:

1、影视点播已经成为各类网络视频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渴求内容商提供各种娱料,以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内容商一门心思去制作,只要交给优酷、土豆这样的平台就可以播出,不愁发行渠道,微电影的门槛降得很低。

2、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如雨后春笋般上市,在公交上、地铁里,手捧各种移动终端看微电影的人数不胜数,微电影适应了人们短暂时间内的欣赏需求。

3、2012年,电视剧网络版权费猛涨,屡屡突破单集百万元的大关,因此视频行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电视剧购买热情降温,微电影生产热情高涨。

4、广电总局限制广告政策的实施,稀缺的广告时段遇上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对有限的天价广告时段,众多企业转而选择了互联网平台的微电影,传播成本远远低于电视平台。

5、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情感营销、品牌营销,而微电影恰恰可以在这方面一展身手,因此很多厂商纷纷钟情于微电影。

尽管目前微电影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行业仍有许多问题待解。比如,不少微电影的噱头大于创意,一些作品吸引眼球的手段低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那么它将失去社会关注的价值。又如,微电影好剧本可遇不可求,产品难上规模,盈利模式单一等等,这也导致了微电影工作室大量兴起,却难以实现规模化运营。决胜之道

微电影顶着“电影”的名分,就同样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找平衡,而不能肆意生产烂片。微电影要想在艺术殿堂里活得长久,就应当走以下的决胜之道:

1、内容为本,创意祈胜。首先是故事性,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共鸣,看完后愿意转发和评论,愿意分享,甚至刻意去寻找故事中人和产品。这是核心,而不应是企业自说自话的表白。倘若说电影强调教育意义,那么微电影则应侧重于趣味性,一开始就要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并让观众一直看完,其实这个要求比电影还要“苛刻”。

2、特色经营,差异取胜。各大网站可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向,可以走高端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也可以选择亲民的“草根”路线;可以拍单集、一次性消费,也可以拍系列网络剧、绵延持续,如此等等。

篇8

临近2016年,整个影音行业都在为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进而思考与制定下一年的目标与计划。对于一直致力于推动影音行业健康发展的《家庭影院技术》,此时此刻同样也在思考未来一年的发展之路。

在2015年,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已经迈入放缓通道,2016年甚至可能是近十年来的一个低谷,整个影音行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缺少机遇或者缺少发展前景。综观全球市场,中国市场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是最大的市场,都拥有着令人难以估量的庞大市场容量。近期电影市场一条重磅消息备受瞩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票房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21时,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400.5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幅度在100亿元以上,而且观众的平均年龄层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由此,我们除了可以看到当前国内电影市场的高温之外,更可感受到一股年轻人追求高品质影音娱乐生活的热情。这也是微影院或影吧、影K等小型商业影院在这两年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针对微影院市场,我们最近深入到氛围最为浓郁的湖南长沙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实地的市场考察,发现当地微影院的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仅在长沙市附近就有200家。如何突出重围已经成为了众多微影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地方。为此,我们特别安排了在1月14-15日举办2016中国微影院/影K行业高峰会,期间还将会举办影音中国培训学院长沙站的培训。

在杂志内容方面,2016年我们一方面将继续秉承技术的专业性与前沿性,不断带来汇聚行业焦点的专题策划,如本期的以微影院视听空间构建与PC Hi-Fi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继续为大家带来“我爱家庭影院”创意设计大赛的优秀参赛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对现有的栏目逐步进行调整与开拓,推出崭新的行业聚焦栏目,剖析国内外热点技术、产品与市场动向;拓展观点栏目,吸纳更多国内外权威机构与专业人士的声音,本期就率先带来了THX与Dolby公司高层在家用影音与专业影院市场方面的独到见解;在器材鉴赏与横向测评栏目加入更多年轻化的元素,引导更多的年轻力量进入到传统家庭影院与Hi-Fi音响领域,而非仅仅停留在个人数码娱乐方面;引入更多贴近国内外热点的电影与音乐方面的专题性内容,并带未了热门电影预告栏目等,让大家可以随时把握潮流脉搏……总而言之,面对2016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充满信心。

最后,让我们一同期待2016年国内影音智能定制安装行业盛事的到来第六届CIT中国影音集成科技展将于6月17-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而同期的2016年THX HT1与HT2家庭影院认证工程师培训现已开始招生活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