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8篇

时间:2023-08-20 14:3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性思维;基础知识;课堂气氛;想象能力;参考答案;培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为了顺应应试教育的发展要求,一直更为关注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完善,新的时期,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合理指导下,我们教师本身也与时俱进地逐渐认识到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意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为创新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知识的真正乐趣、快乐地成长为自身学习的小主人,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一直相对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状态。高中时期,正是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积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注重基本知识的讲授,为学生打牢基础

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阶段,一个是接受储存知识的阶段,一个是消化发展思维的阶段。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显然属于第二个发展的阶段。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习得知识的阶段放松警惕、掉以轻心了。事实恰恰相反,这两个阶段之间是相辅相成、连贯紧密的,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为后者做准备。就像是人类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讲过的:“我之所以去的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良好地吸收和借鉴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的关键前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大脑中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信息和材料,才能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高效地挑选和整合。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接受情况。诚如中国古展史上儒家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变引起质变,只有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才能在发展创新性思维的时候更加自然和顺利。总之,教师基本知识的传授是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做足准备。

2 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高中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环境气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一个轻松民主的环境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因为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脑更为放松,思维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而在一个相对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可能相对缓慢一些。因为学生在一个严肃的气氛中,可能因为害羞或者是担心出错,不愿意及时勇敢地表达、分享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因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时候要注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营造和谐气氛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和精神面貌,二是积极地进行师生互动。在有关教师教学语言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教师的教学语言从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量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多使用一些亲切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给学生们如沐春风、温暖快乐的课堂感受。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下学习语言知识,在主动分享自己想法的时候即使出错,也不会造成尴尬的状态。所以教师的教学面貌本身积极乐观,学生们学习的感受也就快乐幸福。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正能量是会互相感染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要注意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互动。通过互动的和谐师生状态,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也就更加愿意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自觉开发创新性思维。此外通过互动,学生也会进一步增强跟任课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和支持学生更加放心大胆地发散思维、追求创新。总之,学习语言知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的,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更要在教学中通过对课堂气氛的改进促进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 改变传统的讲题模式,恰当运用参考答案

篇2

【关键词】语文;高中;新课改;教师;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教师息息相关,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我的发展。高中语文课改的具体实施主要依靠语文教师,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适应新课改、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师素养

本人认为教师素养具体包括人格素养、知识素养、教学管理素养和教研素养。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1.人格素养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熏陶的。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把教学中的人文思想和理念传授给学生,其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能自觉意识到,并按照教师所体现的道德规范来校正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反之,则会使学生的心灵或人格受到伤害。

2.知识素养

①专业知识。教师要教书育人,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是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宏观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关注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教师在掌握精通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口语化、浅显的语言将基本知识表达出来,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汇聚起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②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个教师素质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精,而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如今正值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是同步接受信息,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难免会在面对学生提问时陷入难堪之境。

③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知识和视野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来自学生和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同时也能使语文教师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语文教学实践积累更多的理论经验。多数学生会因为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感到“我能行”、“我很棒”,从而喜欢上语文课。事实上,这是老师将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教学中的结果。可见,只有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以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症下药”,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管理素养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的学习方式,故应切实改变 “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素养。

4.教师教研素养

教师应学会批判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并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篇3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篇4

故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切入语法教学,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语法是语言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总结,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其在语文教学的地位几度沉浮。语法曾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先前语法教育与文学教育是并驾齐驱的。可是后来,语法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近几年来,很多人认为,主、谓、宾、定、状、补在语文学习中,最让孩子头疼,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这门科目的兴趣,同时语法耗时多而收效小,所以语文教育界发出了“淡化语法教育”的呼声。以至近期的语文教育在语法教育方面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

对教师而言,语文教学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进行,高考不考语法,教师也只好不负责任地对语法知识充其量只作一下“蜻蜓点水”而已。学生语文能力的逐年下降不能不说与近年忽视语法教学毫无关系。事实上,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也就是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规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沟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口语与写作实践能力。语法学习也就是一种语言技巧的学习,是可以作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的。

当然,因为语法的纷繁复杂,有的语法现象可能还存在着争议,但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淡化语法教学,其关键在于教什么,怎么教。关于这个问题,我看还是得取决于语言应用实践,基于语言应用实践我们也不宜讲得过多过细,但一定不能不讲,讲的目的还是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以致用中将语法知识化为一种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年,英语受到重视,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往往要比学习汉语语法更为重视,从而让学生走入将英语语法套用汉语语法的误区,从而给语文学习造成了困难。学习汉语语法因此更显得有必要了,因为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是存在不同之处的。

篇5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7-01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过去高中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变得很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违背了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衷。所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才是高中语文教育最终的目标。

1 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必要性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条件、兴趣,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语文教育专题,并且作为课题确定下来再进行单独的探讨研究。学生自己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遇见很多问题,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获得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2)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它还包含实际应用知识,如社会生活、生产、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语文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因此,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行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是有必要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对碰到的语文难题进行分析探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是指,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做基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打破以往老师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主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以作为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探讨,这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是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就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4)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语文知识非常广泛知识信息量很大,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很难掌握学习的基本要领。学生只有完全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要领,才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就离不开一个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只有采取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标下提出的语文教育要求。

2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有效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要跟着改革,过去以老师和教学资料为主的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技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本知识,通时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老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创立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很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才能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定一种教学情境,这就能够很好的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愿意积极的参与,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3)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板书来进行教学。现在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和多媒体进行融合,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知识融入到图片、音乐、视频上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兴趣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3 结语

在新的语文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就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来说仍然是一个责任重大而且很长远的道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真正使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一批批有用的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当代主体教育方面的客观反映。高中语文教育只有把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建立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在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许序修.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7):11-12.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方法策略

一、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

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任务分层化。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思维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

二、语文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一)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用好、用活、用实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不但包含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还包含了他对于语文教材归宿的别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历来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他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因此他强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过去,高中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很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违背了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衷。所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才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必要性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条件、兴趣,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语文教育专题,并且作为课题确定下来,再进行单独地探讨研究。学生自己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遇见很多问题,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获得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难题。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2.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它还包含实际应用知识,如社会生活、生产、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语文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因此,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行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对碰到的语文难题进行分析探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作基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打破以往以师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主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以作为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探讨,这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是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4.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语文知识非常广泛,知识信息量很大。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很难掌握学习的基本要领。学生只有完全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要领,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就离不开一个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只有采取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下提出的语文教育要求。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有效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要跟着改革,过去以老师和教学资料为主的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要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技巧,而不是单纯地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老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创立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很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定一种教学情境,很好地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愿意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3.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板书进行教学。现在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和多媒体进行融合,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知识融入图片、音乐、视频上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兴趣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序修.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7):11-12.

2.张兴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4):23-24.

篇8

1实践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化,如创设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条件不允许或是在实际操作中意义性不大等。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应该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我国高中学校却知识纯粹将课堂语文教学搬到户外而已,场所变换,实质性的东西还是一样的,这就使得语文实践教学很难进行。

2学校未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开展好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新课改不是一句口号,一份指令性的文件,而是必须付诸实践去实行的新教育理念。而在我国高中学校,普遍将新课改中要求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当做一条政治性纲领,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厅的检查,临时摆装个样子开展几次所谓的实践活动课敷衍了事。学校没有认真对待,没有提供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的语文实践课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

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作用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团结分工协作的精神,通过高中语文的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语文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将语文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会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3.教学活动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成功,一个好的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具备三大特征,即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他的学科知识或者是生活工作当中的常用知识融汇贯通,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不只是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还包括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生参与形式的过程的开放性,很好的发挥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将语文这门学科性很强的科目实用化、生活化,让语文走下神台,走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