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39: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icu的基础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脑出血;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及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58
脑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底小动脉发生破裂, 从而引起出血, 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昏迷状态。该疾病病情发展较快, 若不及时救治, 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危机患者生命安全[1]。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多采用手术治疗, 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步骤[2, 3]。本文主要研究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并在icu进行观察患者60例, 按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0例。实验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5.0±8.6)岁, 病程1~5个月, 平均病程(3.0±1.2)个月, 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7.0±7.4)岁, 病程2~6个月, 平均病程(4.0±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在ICU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个体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
1. 2. 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术后在ICU进行观察说明其病情较严重, 在患者意识清醒后, 家属在进行探视时应多关心患者, 护理人员应支持和鼓励患者, 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缓解患者焦虑绝望的情绪, 也可以讲述一些治疗后症状好转的案例, 稳定患者情绪, 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 2. 2 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由于存在意识障碍, 可以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要温热清淡, 营养丰富, 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 饮食逐渐向半流质或普食过度。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1. 2. 3 专科护理 护理人员时刻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昏迷患者应去枕平卧, 且头偏向一侧, 防止发生呕吐导致窒息, 意识清醒患者将头部抬高, 防止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现象。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患者发生咳嗽、便秘等, 防止颅内再次出血。给予患者口腔清洁, 防止细菌滋生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常翻身更换, 防止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在30 min的探视时间内, 有效的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肢体的按摩, 舒活脉络, 加速血液循环。
1. 2. 4 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家属进行脑出血健康知识宣教, 告诉患者发生该疾病的原因, 注意事项。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 防止高血压的发, 同时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引起血管收缩。家属应多关心和鼓励,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焦虑及抑郁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显效:神经功能恢复, 且术后无并发症;有效:神经功能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 ;无效:神经功能无改变,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随机问卷调查神经功能评分:70~100分为痊愈;50~70分为好转;30~50分为恶化;总恢复率=痊愈率+好转率。根据文献判定焦虑及抑郁评分, 分数越低越好[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其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 实验组患者显效18例(60.0%), 有效11例(36.7%), 无效1例(3.3%);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43.3%), 有效10例(33.3%), 无效7例(23.3%);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χ2=5.192, P
2. 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经不同干预后, 神经功能均有所好转, 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
2. 3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患者情绪均有好转。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2.35±3.12)分, 抑郁评分为(43.25±4.34)分, 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1.24±3.54)分、(54.36±2.15)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 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导致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底小动脉收缩, 形成大小不等的血块, 又引发了脑水肿等疾病[4]。大多数患者发生脑出血是在户外活动时突然发作, 来不仅救治, 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发生的临床特点包括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严重时可能会猝死。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是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在治疗脑出血的整个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关键。在本文中,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该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 减轻了患者痛苦, 改善临床症状, 增强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大量实践证明, 该方法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5]。
综上所述,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促进了早日康复, 提高了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晓红, 丁雪茹, 席建宏, 等.集束化气道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1): 3055-3058.
[2] 朱成秀. ICU脑出血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其肺部感染的影响.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4(2):113-115.
[3] 徐福琴, 叶德琴, 张秀芳, 等. ICU高血压脑出血96例术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7):90-91.
[4] 范小明, 张鸣. ICU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13):41-42.
关键词:ICU;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ICU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5±4.8)岁;观察组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9.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ICU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为ICU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例如: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等。对ICU基础护理流程展开,对护理流程中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分析,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应用优化后的解决方案后,与优化前基础护理进行对比,具体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ICU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关于优质护理内容的学习,对ICU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充分重视起来,投入到护理服务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流程,使ICU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优化护士排班,评估护士工作量,从而科学的、合理的对护士资源进行分配,使ICU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根据我国ICU管理规定,ICU床位和护士比例是1∶3,床位高最峰时也不得超过1∶2.2,实际上,ICU床位对护士的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将护士岗位与护士职责重新调配,细化护理职责也护理流程,充分评估护士工作能力与护龄等情况,选出组长,合理搭配各护理小组的组员,采取弹性的排班方式,以固定小组搭配加强班的排班方式,使每个护理班组、每个时间段都能保证人员充足,充分满足ICU的护理工作,17项ICU基础护理工作得以实现[1]。
1.2.2完善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需要为ICU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ICU基础护理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对17项基础护理加强学习,分析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护理小组组长要控制好ICU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护理物品,ICU基础临床护理要根据规范操作,固定好各种导管,使导管时刻保持通畅。每周都要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2]。
1.2.3优化护患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服务的每个步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习护患的沟通技巧,定期发放护患沟通调查满意表,通过调查了解到护理人员和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情况,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用药、饮食及检查结果等,指导患者家属配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实行多劳多酬的方法,其中绩效薪酬包括岗薪与绩效两部分,绩效薪酬由护理工作量和护量满意度等指标统计,使ICU护理人员薪酬的分配实现公平和公正[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6.0±9.2)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86.7±7.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9.2%,对照组医院感染率30.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基础护理服务的优化需要从基础上了解护理流程,从而对护理流程进行分解、简化和增加,使基础护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从而可以为ICU患者提供优化的护理服务,提高ICU护理质量[4]。优化ICU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医源性感染发生,为ICU患者临床抢救创造条件。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5]。可见,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不良行为,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优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最优化服务。
综上所述,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可以更好的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马俊涛.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3):645.
[3]刘晓辉.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54.
非计划拔管主要包含了插管自行脱落,患者未得到医护人员许可,擅自将插管拔出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导管脱落。大量研究资料证实非计划拔管,可导致患者受到严重影响[1~2]。故针对计划拔管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对ICU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CU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来防范非计划性导管拔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6例ICU患者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为14~76岁,平均年龄为(41.5±7.2)岁,患者的置管时间为5~30 d,平均置管时间为(13.6±4.8)d。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置管时间等均无显著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其内容主要包含了环境、口腔、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评估插管耐受程度,对患者有无拔管行为及倾向进行了解。按照患者不同的约束部位,采用适宜有效的约束;合理镇静,严格遵守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以有效缓解消除患者插管所造成的不适;改善固定导管的方法,在原有胶布固定的基础之上,采用系带固定插管。注明所插管道的深度,定期对胶布寸带进行更换,在患者具有脱管倾向时应立即更换;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及护患沟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其对管道的认识,通过评估技巧及护理措施等培训使护理人员可熟练掌握多种护理措施。
患者即将出院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种选项,该组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该组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126例患者中,18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4.29%),在18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中以导管固定不当构成比最高,见表1。观察组引流管、静脉置管、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等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表1 18例拔管原因构成
表2 两组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对比[n(%)]
*为确切概率法;部分患者发生两类及两类以上非计划拔管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对比
*为确切概率法
3讨论
3.1 ICU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ICU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导管固定不当、肢体约束不当、护士评估能力不强、患者自行拔管等方面:①在导管固定不当中,大多数病人并未进行尿管的外固定,或是采用了外固定,但固定的位置不当;而胃管固定技巧方式欠佳会导致患者难受,长时间压迫鼻部的黏膜也造成患者的疼痛;固定过于松、气管插管的固定与牙垫的位置不恰当;导管固定不牢,胶布脱落,会因患者出油、流汗等分泌物的浸渍而造成松脱,从而导致导管固定脱落,出现非计划拔管。②、肢体约束的方法不当:由于肢体约束的过松或是约束部位的不当。如约束的时候将约束带固定在床栏,患者可通过挪动身体、曲颈动作、以嘴和手来拔管,这些都显示了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约束肢体方法不当。③、护理人员评估能力的不足:2非计划拔管中,担任护理的人员里工作经验不足5年、年龄不到30 岁的护理人员大约占到了70%。护理人员年龄低经验少导致评估技巧和管道安全的意识方面是薄弱点,造成一些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出现。
3.2 综合护理防范措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技术对ICU 病房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4年9 月收治的252 例应用留置导尿术的ICU 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6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导尿术护理,观察组除实施一般导尿术护理外,还需实施留置导尿过程中的护理,对患者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70 例,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患者44 例,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34.9% 明显低于对照组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导尿过程中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护理;留置导尿术;尿路感染临床表现
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技术[1],在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与此同时,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也很高,且其中90%为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3]。本文对ICU病房内患者出现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4 年9 月收治的252 例应用留置导尿术的ICU 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6 例。观察组男性46 例,女性80 例,平均年龄(41.2±11.2)岁;对照组男性54 例,女性72 例,平均年龄(44.6±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一般导尿术护理,即保证实施导尿术过程中为无菌操作,实施导尿术前洗手消毒,做好患者会清洗及消毒工作,保证导尿管的清洁无污染。对观察组除实施一般导尿术护理外,还需实施留置导尿过程中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保持外部清洁
ICU 患者一般病情较严重,对于自己的生活无法自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并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患者会、尿道口周围及床铺的整洁、干燥,防止出现尿路逆行感染。并且插管后应保持每日清洁患者会,并用0.1%的碘伏对尿道口及外阴消毒2 到3 次,尤其女性患者,更应做好清理工作。
1.2.2 保持导尿管通畅及密封
留置导尿期间避免导尿管与收集装置扭曲、打折,以保证尿液流出通畅;患者移动或搬运时应保证夹闭导尿管,并保证集尿袋低于患者膀胱水平;避免频繁分离集尿袋与导尿管的连接处,收集尿液标本时,应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避免细菌进入,产生逆行感染。
1.2.3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
留置导尿期间注意对患者膀胱反射功能的训练,以促进恢复膀胱的正常功能。
常规训练方法采用每2 小时开放1 次,夜间酌情延长的方法,膀胱反射功能的训练是使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尽早拔管的重要手段。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是避免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
1.2.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避免造成正常菌群失调或细菌耐受,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必要时应根据毒性及药敏实验结果来选择抗菌性药物。
1.3 感染评定标准
患者尿检白细胞男性≥ 5 个/ 高倍视野,女性≥ 10 个/ 高倍视野,且患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或肾区叩痛、下腹触痛,不伴有或伴有发热。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X2 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置管时间的不同,每一组之间观察组尿路感染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合计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采用专业护理的观察组中,各置管天数的尿路感染率均小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且置管天数越长,其患者的感染率越高,因此说明感染率与导尿管留置时间具有一定关系。本研究证明,留置导尿过程中的护理对患者尿路感染率有影响,留置导尿过程中的护理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小敏.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控[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5):83-84.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流程;护理服务质量
为了响应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1年起开始创建优质护理工程,从多方面入手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而言,由于收治患者特殊,护理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改善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一步。就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对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共有21张床位,护理人员54名,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29.20±4.60)岁;大专9名,本科45名;护士13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1名。
1.2基础护理流程优化方法
(1)强化ICU护士的基础护理意识:基础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干部分,做好基础护理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大前提。要求全科护士包括工勤人员都必须重视基础护理,开展以基础护理为主体的学术讲座,对全体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集体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护理对象及护理目标,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基础护理是确保患者诊疗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护士观察病情的良好途径,在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护士能够通过基础护理来体现对患者的关怀和重视,体现人文精神。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会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需求,明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2)优化排班流程:合理的排班能够为护士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又能确保工作质量。ICU班次调整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围绕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予充足的护理服务。以往的排班安排中,存在大夜班护士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体力消耗巨大的情况,这导致护士很难有充足精力来保质保量的做好基础服务,而基础护理不到位则会直接导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纠纷,在调查中ICU护士也充分反应了排班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针对排班情况进行了优化。首先将晨间护理由以往的大夜班护士负责改为了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共同负责,减轻了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其次将白班工作时间提前半小时,确保白班护士能够及时参与到晨间护理中来,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的共同执行也确保了基础护理能够进行双人查对,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其次,在排班的具体安排中,采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对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评估,确保各个班次都能够实现高年资、低年资护士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互补,既克服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又确保了基础护理质量。
(3)优化工作流程:要求以往各班次的护士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管理层进行审核,重新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在流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在全体护理会议上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修改,初步拟定完成后在临床试用一个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进一步调整流程,最终制定成册,要求所有ICU护士都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执行,尤其对于新护士要强调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如ICU组长工作流程:①查阅ICU护理记录及患者情况。②根据患者病情及本小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本次工作分配。③认真听取交接班记录并提出指导意见。④进行床头交接,了解夜间患者的情况,检查患者的皮肤、及各类管道。⑤和夜班护士共同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并整理好床单元。⑥更换氧气湿化瓶,需要雾化治疗的患者配置雾化液。⑦遵医嘱进行气压治疗和多频振动治疗。⑧协助白班护士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⑨进行转科患者及外出检查患者的安排。⑩协助办公及治疗护士工作。瑏瑡检查治疗车内药械并补充。除此之外,还要强调每周的工作重点,例如周一整理病房、周二检查管道标识等。
(4)加强各级人员培训: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流程的培训,确保所有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流程。做好新护士的入科培训工作,将基础护理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强调,确保每个新护士在上岗前都能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护理意识,在入科后由带教老师负责进行流程的说明和指导,确保在上岗前能够熟练按照流程进行护理。每个护理班组要安排资深护师负责指导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基础护理工作,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感染和激励护士,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热情和动力。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分析该阶段中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护士提出表扬,进一步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情。
1.3评价方法
分别抽取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前后的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优化前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4.18%,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2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2.50%。优化后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1.41%,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1%,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78%。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士的专业能力得以体现,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科学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理差错。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强化了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确保护士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做出应对措施。
3.2减少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的研制执行,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从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的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往往代表了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双人查对的制度也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重视,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4结语
优化基础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蒯莉.优化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24):117-118.
[3]魏雪银,温小连,黄琼,等.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2(11):271-272.
摘 要 目的:探讨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方法:在调查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保障ICU专科护理技术的完整性角度来制定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利用Delphi专家调查、肯德尔(Kendall)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来对指标进行论证。结果:确定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项一级指标(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12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通过Kendall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被广东省数十家三级医院采用。结论:根据ICU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以各项ICU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单位制定指标评价体系,是切合ICU护理临床实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ICU;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65
Research on ICU nursing quality sensi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stablished
GAO Ming-rong,BAI Li-ping,CHENG Shou-zhen,et al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ICU sensitiv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nursing quality.
Methods: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ICU nurses,to develope three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ICU,using the Delphi expert investigation,Kendall harmony system and significant test to demonstrate the index.
Results:ICU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s of 3 first-level indexes (evaluation of basic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12 two level indexes,74 three level indexes,through the Kendall harmonious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test,by the Guangdong Province dozens of three hospitals by.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evel of ability of ICU nurses,nursing technique to the ICU as evaluation units to formulat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is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ICU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Sensitive index
重症监护病房先进的监护和急救设备为ICU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硬件支持,而其运转是否安全有效,则有赖于ICU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的成效。为了指引和评价ICU病区的护理管理和护士核心能力建设,选择科学、敏感、符合实际的护理质量指标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关于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1]。我院在对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后续的调查论证,科学地建立了ICU护理质量指标的评价体系。现将ICU护理指标的确定方法介绍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选择我院ICU专科护理小组为主要力量,包括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其中15人取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该小组护理人员年龄33~50岁,从事ICU护理工作8~20年。
1.2 调查ICU护士核心能力 为调查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状况,专科小组在2008年抽取我国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包括北京、广东、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江西、广西、甘肃等)ICU病房的632名护士进行调查[2]。
1.3 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初步确定 查阅国内外ICU护理质量管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的结果,重新审视我国现行ICU护理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决定打破既住将各种护理管理和临床技术具体操作事项分解开来单独评价的方法,而是根据ICU的各项护理技术及病人的护理成效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来制定ICU护理评价体系,以促进ICU护理技术的长远发展。最后确定ICU护理质量评价的一、二、三级指标,并根据 ICU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结果进行修正,供专家调查阶段使用。
1.4 Delphi专家调查
1.4.1 专家调查的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各指标的重要性,同时保留开放性,允许专家对指标的增加和删除提出意见。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依次评为5,4,3,2,1分。
1.4.2 确定函询专家 专家的入选条件: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至今已在ICU临床护理管理与实践领域连续工作满5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为确保专家具有代表性,每个医院的专家不超过3人。根据上述条件确定入选专家30名,来自广东省各大三级甲等医院。
1.4.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问卷和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调查表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各专家,同时发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Delphi法的工作原理及问卷填写指南的附件。要求各专家在1个月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肯德尔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来检查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2 结 果
2.1 ICU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我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的ICU 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但在掌握和运用专科技术方面能力相对较低。经条目分析发现,ICU 护士对基本生命支持急救技术、脑复苏护理、进行动脉及中心静脉置管、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准备等基本专科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但是对于危重病人实验室危急值的评估、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效果评价、各项技术新进展的认识等所具备的能力较低[2]。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 发放问卷30份,共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说明专家的积极系数高。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3.3%。专家对所调查的项目的判断系数值为 0.982,熟悉程度系数值为0.903,权威程度系数值为0.943。
2.3 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经过专家函询,确定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经过肯德尔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一级指标以Donabedian的模式,但结合ICU临床护理实际,不采用传统上将护理质量指标划分为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而是将一级指标划分为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3个方面。基础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员和制度的管理。过程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护理、血管活性药物及其高危的安全护理、执行危重症监护单的使用、ICU紧急事件的处理、ICU护士的使用和培训、基础护理的落实(卧位舒适与安全)、管道安全护理、转运安全、预防和减少危重症压疮、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尿管相关性感染。结果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患者监护安全。二级指标下各有若干三级指标,即通过明确的规范指引,使得一二级指标得以实现。
3 讨 论
3.1 I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对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是让ICU护士既要高于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引导ICU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建立的评价体系将因不适合ICU现有的护理能力水平而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在制定指标前调查ICU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做到大致了解ICU护士的能力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制定的ICU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因符合ICU护理实际,被广东省数十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作为ICU护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在指导ICU护理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以ICU护理专业技术为基本框架 目前国内各医院主要根据卫生部1989年《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1990年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下放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试行)》、全国百佳医院放心标准和全国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标准以及各医院在参考以上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为指导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ICU临床护理向专业化发展,其指标指导ICU护理的适应性已下降,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以临床技术操作为主,缺少整体护理指标[4]。
本研究彻底打破既往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ICU各项护理技术分解评价的方法,而是大致根据ICU的护理目标和专科护理技术的特点对ICU护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从而确立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目的是促进专科技术的发展。如无菌操作基本贯穿于在各种ICU临床护理实践,但如果将ICU无菌操作割裂开来进行评价,由于涉及面广且缺少针对性,将无法体现ICU护理专科技术的整体效果。而如果我们选取预防中心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指标,那么无菌操作仅仅是专科护理集束化措施的一部分,但是无菌操作在任一专科护理中被赋予了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3.3 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应当符合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最终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既往制定的部分评价指标操作性差,实际中不易达到[5]。本研究通过三级指标来保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三级指标是实现二级指标的细化,可谓评价体系的操作细则,应当繁简适中,重点保证其可操作性,并可以通过量化评分确定各指标的执行情况。如二级指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中,其三级指标定为抬高患者床头30°(有禁忌证的除外)、掌握吸痰的指征并会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25~30 cmH2O、呼吸机螺纹管的更换、密闭式吸痰、呼吸机各参数及监测、机械通气的湿化及加温等,三级指标的评价内容是明确的,但又不过于繁杂,在质量检查时通过现场查看或询问护士等方法进行检查,只要有不符合三级指标的任何一项护理操作,就应当依据量化规则扣分。如检查中发现呼吸机冷凝水没有按时倾倒,那么就对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监测一项扣分,而不必再单独设立呼吸机冷凝水倾倒一项,从而将质量的评价指标与平时的护理操作具体指引进行区别,保证质量评价指标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根据ICU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以各项ICU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单位制定指标评价体系,是切合ICU护理临床实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庄一渝.基于数据的ICU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9-11.
[2] 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8):38-40.
[3] 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等.临床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4-726.
[4] 侯小妮.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5] 方海云,陈 虹,谢 文,等.对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26-27.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所在科室科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29例ICU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给予观察组30例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ICU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ICU患者(P <0.05)。结论 针对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ICU患者 呼吸功能 护理满意度 肺功能 有效性
Application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ICU Patients
WANG Huan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uhan Hanyang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improv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CU. Methods 59 patients with ICU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9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asic care, and 30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ine nursing c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espiratory frequency,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rat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Carrying out intensive care for ICU patien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breathing disorder,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ev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word:
refined nursing; ICU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effectiveness;
ICU属于医院收治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患者最为集中的场所,ICU患者由于自身疾病较为严重[1]、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及受损的现象出现,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2-3]。现阶段ICU患者中多数存在呼吸方面的问题,基础的护理措施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针对ICU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促进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4]。为了分析精细化护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我科ICU针对收治的59例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2例,年龄21~76岁,平均为(45.52±3.62)岁,其中多发伤患者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6例,重症肺炎患者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10例;观察组30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20~77岁,平均为(45.50±3.65)岁,其中多发伤患者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8例,重症肺炎患者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29例ICU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给予患者病情变化的护理、对症护理、定期的翻身护理操作、用药护理等基础性的ICU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30例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1)精细化导管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计划等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护理计划,注意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及时检查及管理好患者的导管,避免导管异常现象的出现。此外还要求ICU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相应的ICU精细化护理培训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基础,最大程度上提高ICU的护理质量。(2)精细化无菌护理:强化护理人员在实施ICU护理过程中的无菌理念,要求其在为ICU患者实施吸痰、注射、导尿等处理过程中严格无菌、及手卫生等,减少感染现象的出现。(3)精细化心理疏导:ICU清醒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状态中,无法及时的见到自己的亲人,加上ICU病房内各项医疗设备等陌生环境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与安慰,向患者转达家属向其说的话,制定ICU病房的限制式探视制度,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及情感需求,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促使患者能全身心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4)精细化呼吸功能的锻炼:针对ICU清醒患者应及早的实施呼吸功能方面的护理及锻炼,由于大多数ICU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道粘膜出现干燥现象,使得痰液难以咳出,形成呼吸道阻塞现象,不利于患者正常的呼吸。因此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湿化剂加温处理的方式保证患者吸入的气体温度,达到湿化患者痰液及呼吸道黏膜的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多数术后患者由于疼痛会出现不敢呼吸的状态,不利于患者预后。护理人眼可以指导患者仰卧在床上,放松自己的腹肌,缓慢的用鼻子深呼吸。其次是缩唇呼吸,采用坐卧利用鼻子吸气,利用缩唇的嘴巴呼气,让气流缓慢的排出口腔,提高气道内压强,增加气泡的通气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等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不适用χ2检验,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所示。
2.2 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
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ICU患者(P<0.05),数据见表2所示。
3 讨论
精细化护理主要是指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重视护理水平的提高[5],对护理文化、服务理念及护理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关联、相互促进、仅仅相扣,整体协调一致构成相应的护理模式,不断的规范及科学护理服务措施[6]。临床报道显示[7],针对ICU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方面进行护理,龚翠苗认为应对ICU患者开展相应的细节化护理。
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指在通过创建护理文化以转变传统护理观念为先导[8],通过精细化护理的管理对ICU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进、针对以往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环节进行相应的改善,深化专科护理内涵[9-10]。本次观察过程中针对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主要通过开展精细化导管护理、精细化无菌护理、精细化心理疏导及精细化呼吸功能的锻炼等多元化的护理措施优化患者的呼吸功能[11],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减少由于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呼吸导致的呼吸障碍及感染现象,提高ICU护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12-13]。通过精细化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上增进护患沟通,减少护理过程中差错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ICU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及早日康复[14]。本研究显示,实施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相对于实施基础性护理的对照组ICU患者来说明显更优,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ICU患者;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ICU患者;且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ICU住院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患者,说明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这一结果与周月红等[15]在针对ICU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中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
表1 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例(%)]
表2 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对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邹凤.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3):245-246.
[2]文英花.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1例中的应用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35(3):96-97.
[3]胡立莎.护理精细化管理在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5(20):111-112.
[4]符蓉.研究护理精细化管理在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17(1):45-46.
[5]刘玉英,江珊娜.有创动脉监测配合精细化优质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11(9):85-87.
[6]薛倩茹.精细化优质护理对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8):133-135.
[7]龚翠苗.对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细节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20(23):128-130.
[8]张杉杉.华生人性关怀理论的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7,26(11):11-13.
[9]曾丽清,陈遂华,莫川川,等.细节思维护理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内科,2018,13(6):114-115.
[10]徐月红.护理精细化管理在ICU的感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6,6(5):242-243.
[11]欧红梅,张琳,喻斌.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30(14):55-56.
[12]黎艳,唐芳华,钟小红,等.运用Maslow需要理论探讨ICU意识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2(2):99-102.
[13]陈金妹,杨学琼.人性化护理服务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30-31.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预防; ICU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10-02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为多样性,并且轻重不同[1]。主要以精神症状为主,如谵妄、思维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及动作行为障碍等,或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患者出现失眠、多梦、易惊醒、头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及腰背疼痛等。而出现ICU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以及治疗,同时也影响到其他患者的情绪及治疗,因此,在收入ICU病房后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干预加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意义重大,笔者特将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科室自2012年1-12月收治进入ICU病房患者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48~89岁,平均(68±12.3)岁。其中心力衰竭患者2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23例,危重创伤、多发伤患者13例,呼吸衰竭1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7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8~89岁,平均(68±11.7)岁。干预组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48~89岁,平均(68±13.1)岁。
1.2 发病原因及机理
1.2.1 好发人群 ICU综合征好发人群多为老年人尤其是男性患者,通常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者家族有精神病史或精神失常患者,或由于因脑外伤或脑血管收治的,或曾服用安眠药或对其他神经学药物有长期性的依赖的患者尤其高发。
1.2.2 既往病史 如患者曾经后现在经历过手术治疗的也容易产生ICU综合征。
1.2.3 环境原因 由于ICU的病房环境相对闭塞,很多患者每天不定时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导致其他患者身心受到一定刺激。
1.2.4 疾病因素 由于患者受到多种应激源刺激,从而引起交感神经产生兴奋,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电解质平衡失调及二氧化碳的潴留等,可直接或间发生紊乱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ICU综合征[2]。
1.2.5 情绪因素 患者如收治入院性格比较焦躁,或内向胆小患者或有患者因严重车祸入院,丧失亲人等均容易引起ICU综合征。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基础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1.3.2 干预组护理方法 干预组对患者在基础护理的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2.1 改善监护环境 由于ICU病房患者较多,而空间有限,各项抢救仪器较多,因此,护理人员更应当注意设备的摆放,以及环境的清洁,医护人员在护理病人时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患者,可以摆放释放氧气的花草,以及适当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护理人员在进入病房尽量不要发出声响,以免影响患者休息。禁止在病房内接打电话,对于心电监护,呼吸机等需要二十四小时工作的仪器,尽量减少其噪音。在抢救患者时,应当在独立的抢救室进行,以免对其他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感。如患者的呼叫铃响时,应当立即做出反应,以免使患者感到慌张。
1.3.2.2 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进入ICU监护室的患者应当用通俗的话耐心的解释患者进入ICU病房的主要治疗目的,由于多数患者都对ICU病房存在恐惧心理,认为是自己的疾病无法得到救治,护理人员应打消其负面想法。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尽早达到治疗目的。对于较为内向,胆小的患者,可让家属多来探视,对其进行鼓励,而护理过程中,患者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或偶尔缓和一下紧张气氛,使患者逐渐开朗起来。而对于较为焦躁的患者,应当及时处理患者需要,解除患者不适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同时在日常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合理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如说话困难患者,更应耐心理解患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解除患者不适症状[3]。
1.3.2.3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在基础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全身的次数和时间,如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防止患者因为不安而导致ICU并发症的反生。
1.3.2.4 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 尽量减少在夜间对患者进行日常治疗,如个别患者需要进行夜间护理时,应当轻声叫醒患者,操作时应降低噪音,以免影响其他患者。护理人员在夜间进入病房是,应调暗手电筒的光,避免直接照射患者面部。遇到失眠或者紧张不安的患者额,应当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4]。
有计划地安排治疗护理,除必须的治疗外,避免在夜间惊醒病人,并减少语言的干扰,使患者保持安定的心境入睡。ICU特殊的环境和持续的检测、监护,使患者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应鼓励患者白天少睡,夜间减暗灯光,减低噪音,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以助其入睡。对有失眠和紧张不安的病人给予镇静剂和心理疏导,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 结果
对照组在进行基础护理后,发生ICU并发症患者37例,占总病例的61.6%。干预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其发生ICU并发症患者11例,占总病例的18.3%。干预组较对照组ICU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效地减少了43.3%。
3 讨论
引起ICU综合征的原因很多,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一旦发生,将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5]。而临床研究证明,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ICU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巧玲,刘洁,王洋.ICU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11,11(20):126-128.
[2]孙叶萍.关于ICU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35(7):101-102.
[3]王凤玲,高辉,高华,等.浅谈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75-76.
[4]罗红.术后ICU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