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8篇

时间:2023-08-20 14:38: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篇1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71―01

开发本土资源并实施教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让大自然成为幼儿的学习课堂。山丹地处河西走廊,蕴涵着许多丰富的民俗资源、旅游资源、地方资源、特产资源,在如何有效选择利用这些本土资源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选择自然资源,拓展主题教学内容

幼儿园选择教学内容必须以幼儿生活实践为基础,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例外,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以让幼儿获得发展为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在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大自然、从家乡的乡土特色中,挑选一些课程资源来拓展主题活动内容,充分体现本土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生活性。如,对于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叶子”,我们的做法是:确定目标――丰富幼儿有关叶子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体验各种叶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幼儿运用各种叶子造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收集素材――收集各种形状的叶子、有关叶子的图片与文字介绍,以及一些树叶拼贴的艺术品。生发内容――去公园或在校园采集叶子、对叶子分类、参观茶叶店、进行叶子创意拼贴等。这样的活动,由于幼儿、家长参与了,幼儿的兴趣颇高。

二、涉取节日资源,充实本土课程内容

教师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以一些重要节日为载体,选择有效教学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有机调整充实到课程中,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中感知、体验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充分体验节日的热闹氛围,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如,在寒假开学的第一天,大班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晨间谈话,让他们谈一谈春节里的开心事,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地说着正月里的开心事。教师抓住幼儿的开心经历和深刻体验,以“家乡的年味”为主题,开展了“放焰火――压岁钱――拜年――美丽的服饰――做元宵――做灯笼――亲子灯谜会”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节日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学习到了“感知”、“实践”和“体验”的知识。

三、引领体验情境,拓宽幼儿活动空间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可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这也是《纲要》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在“认识色彩”这一社会活动中,教师带幼儿走出“课堂”,去广阔的大自然开展教育活动。孩子们会兴奋地发现“金黄的油菜花开了!”“有好几种颜色,白的、黄的、粉的,真漂亮”、“苹果、杏子和梨树的叶子是不一样的”……在亲自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抓住教育契机,丰富词汇,引导幼儿说出感受,让幼儿真正认识“斑斓的色彩”。

四、充实动手资源,丰富幼儿区域活动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操作材料,创设多样化的有效区角,有助于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幸福山丹”中,教师是这样创设区角的:创设了美工区――利用各种美工材料表现山丹的风景,制作五彩山丹明信片;创设了语言区――投放景点、特产图片,让幼儿创编“夸山丹”的儿歌,或做小导游介绍山丹景点;创设了音乐区――提供“太湖美”的伴奏旋律,让幼儿创编歌曲“山丹美”;创设了建构区――用各种积木和废旧材料仿建山丹新区、大什字天桥、南湖公园等景点的造型。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捕捉游戏资源,拓展幼儿活动天地

篇2

【关键词】学生 教育 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45-02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伟大基石,教师则担负着铺设这块伟大基石的光荣任务。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师范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师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人力资源。为此,师范学校教育管理,务必紧紧围绕教育目标任务治学施教,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把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一、深入学生,捕获学生信息是高效管理的良好开端

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学生进步思想、塑造学生完美灵魂、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和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是铸就人才的综合机构,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主要是教育被教育和管理被管理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好学生,最基本的途径是全面了解学生,积极分析影响教育管理成效的各种因素。做到“知彼知已,教管合一”。

认识了解学生的平台和方式虽然很多,但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间接了解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填写一张基本情况调查表或查阅录取档案资料,收集学生民族、习惯、特长、理想等信息,对学生总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直接了解法,管理者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寝室、食堂、操场,与生为伍,与生为伴,择机交流谈心,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过去(成长经历)、现在(对学校的感受和意见)和未来(理想和打算);三是活动分类法,就是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设计布置学习园地(黑板报)、才艺展示、体育运动、野外考察等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归纳学生行为特征,竭力搜集学生的个性信息。如果教育管理的对象是老生,一定要仔细比较学生一惯的行为表现,翔实记录学生文明行为和行为不端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然后分析比较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动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对学生管理以引导教育为主,多用鼓励少用限制性语言。对后进生的教育采用“先扬后抑法”收效较好,但要把握好“扬”和“抑”的尺度,即“扬”得及时恰当,“抑”得准确适当;如果再加上教育管理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雨润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再“锋”的学生也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管中有爱,爱中寓严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健全制度,依法管理是规范学生积极行为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懂得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教育认知规律和行为思想互动规律,懂得依法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有充分利用鲁迅的《藤野先生》和魏巍的《我的老师》等经典范文,教育感化学生的人格魅力。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特长、个性、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教育管理才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严肃的人文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教育管理过程必须遵循上级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吃透有关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精神,特别是与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行为、表彰处分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款,务必熟记,灵活运用;同时要牢记教育管理过程以人为本、以情化人、悔人不倦。管理者不只是为了管而管,更多的是教育和服务;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子女、亲人,管理手段自然是感化心灵的教育行为。

三、理想教育,耕植学生教育抱负的种子

师范院校的学生已经拥有当教师思想的种子,但这颗种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学校进一步的细心耕植和浇灌,耕植和浇灌的内容与方法犹如种子成长的土壤,决定种子萌芽生根、开花结果。科任教师、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是刺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春风细雨。

要使学生自律自奋,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设计人生规划。最有效的方法是狠抓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理想教育、职业教育和信念教育,最关键的是在“早”字上下功夫,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尤其对刚进入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又正处于身心第二次发育期或刚达成熟期,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情绪极不稳定;好高鹜远、理想漂浮、信念游离;凭兴趣办事,是一个危险期,亟需加强青春期理想教育。在这个非常时期,学校务必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历史经典教育范例,唤醒学生立志成才意识,播下学生担负起振兴教育的种子;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思想进步、专业知识宽泛、教育技能娴熟、社会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无私的敬业精神

篇3

一、深入开展品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德育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幼儿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才能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幼儿期是人生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个重点时期。在幼儿与成人交往、与小朋友游戏、独自游戏、集体游戏,或在盥洗、进餐、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幼儿接受教导,相互影响学习,积累个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我们必须改变说教式的德育,将有目的、有计划的品德教育融于多种实践活动中。

1 及时帮助幼儿思考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日常生活里存在形形的道德问题,如:如何公平地分配游戏材料,如何合理地解决争吵等。幼儿在试图解决这些矛盾时。必然要调动自己原有的道德规则,在发现规则之间的冲突或逻辑关系时,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则体系。使外在的规则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内容。

2 适时与幼儿开展对话。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经验世界,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解决策略。因此,教师要虚心倾听幼儿的道德思考,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与对话,透视幼儿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引导,引发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3 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教师应储存一批良好道德行为的范例。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有教育价值和说服力的榜样,引导幼儿观察,使他们所代表的道德观念、价值和行动方式能为幼儿所理解与接受:同时,可以适当的讨论、批评、分析负面榜样所引起的后果,及时注意家长、教师、同伴和电视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伺机开展教育。

二、积极营造品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要坚持从不同幼儿年龄的特点出发,为幼儿创设清洁、优秀、舒适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动植物养殖区、“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快乐图书吧”、“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使幼儿可以自由观看动植物生长、给花卉浇水施肥、看图书、听音乐、玩积木。也可以与小朋友交谈。在自由的天地里,不但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增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环境中隐性渗透德育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幼儿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不仅要创设育人环境。而且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祖国,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三、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幼儿品德教育网络

篇4

关键字:个性化;现代技术;情景教学;评价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因而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的结合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的语言,当他们接触了英语就会和自己的母语混淆。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局限在单纯的读书和听录音基础上,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缺乏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换句话说也就是能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全面地掌握。然而英语课堂的个性化教学也必须是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个性教学。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师可以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独步处理教材,合理的创设课堂氛围,充分利用个性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充分地发掘学生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巧借现代技术培养学习热情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由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定的。为学生创设良好说英语的环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初学阶段,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中句型“What is your name?Hi,I am…”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明白、准确的读出发音,并运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对话。这样通过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简单、形象、直观、准确地学会,记住、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巧用现代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歌曲的形式导入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教师就可以利用简单的多媒体技术,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借用“Hello!I am hello”。这首英语歌曲进行新课的学习并同时借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些简单的动作,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

三、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学习情境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要有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学习情景,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在教学中,要避免用简单枯燥的形式,而要运用现代信息、现代技术形象地、生动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的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比如:在学习认识《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一单元人物David,Liu Tao,Yang Ling,Mike,Nancy时为了使学生熟悉了解各个人物特征熟记每个人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人物的图像,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所学的人物特征。利用色彩鲜艳的画面、逼真的视觉形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使他们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像。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和多向性。

四、为学生提供展示知识舞台

不同的学生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填充句子,What are you___?(在干什么)的例题时,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答,有的学生答案是doing,有的学生答案是does,有的学生答案是done,还有的学生的答案是to do。这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给全班同学听。在集体交流中,同学们的收获和感受都会很多。交流结束后,并不让学生比较哪个答案正确,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做法以外,你还准备采用哪些做法?为什么?事实上有些做法很难简单的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从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的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从而掌握知识。

五、利用不同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不同学生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对学生不同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既要说明不足又要指出让其努力的方向,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提高自己。例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教师就要有不同的评价,对优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Good” 、“ Very good”等,对学困生教师不妨多鼓励几句。教师运用这种不同的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创造学生的学习个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人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课堂教学就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热情,有利于课改的成功进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俊明《英语教师的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 胡文仲《英语教与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5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

1备课阶段融进情感因素

教师要想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打动学生,首先这种情感要先能够打动自己,其原因在于情感的互通性与感染性。因此,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研究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还应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如文章作者及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等,并充分调动自身的已有生活经验,努力感悟其情感,使自己做到感同身受、情动于心;同时,教师还应熟知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学生面对不同境况时的情感表现,以便于在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文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产生情感共鸣。

2教学过程中满怀激情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充分说明教师情感对于调动学生情感进行学习的重要性。一位具有乐观人生态度、宽容精神和大家风范的教师,才会有对工作对生活的激情,也才能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当教师满怀激情,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时,其“情”即已传递给学生。教学还没有开始,情感交流已然进行,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亦如黄宗羲言“贯金石动鬼神”,打动和感召学生,触感,增强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意注意,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入情

1设计深情款款的导语

导语是教学的开始,好的导语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给学生以思想的火花和思维的启迪。教师的导语设计必须融进自己的激情,以情感拨动学生心弦,引感共鸣,在师生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以《雨巷》教学导语为例:“戴望舒是一位正直、善良却又显柔弱、哀伤的诗人。他曾写诗给自己: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其实,戴望舒的精神深处,也有这样一支寂寞的白蝴蝶,形单影只,感伤无涯,翅膀张翕却不能翩然起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雨巷》,走进他油纸伞下的寂寞。”实践已经证明,该导语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很好地进入了后续学习的各个环节。

2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引领学生兴趣

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经验谈。表现在教师优秀的范读上,对学生兴趣激发所起的作用极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范读的声情并茂及其节奏,能有效激情引趣,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迅速进入教学文本,与文本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即“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渐渐可入佳境”之谓。所以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范读技巧,激活文字,“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折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叶圣陶语),极为必要。

3以妙趣横生的讲解启迪学生想象

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要准确地达意传情,仅有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明、富有逻辑等是不够的,还应以其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强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如保罗・艾克曼所言:“我们用声带说话,但是却用面部表情、声调、整个身体来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要轻重相宜、顿连适当、抑扬顿挫和快慢有致,以更好地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充分地表情达意、展现人物性格。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方法;质量观

要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从小学基础抓起,小学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对学生加以培养,以适应中国未来发展的之需要。作为小学最主要基础课之一的小学数学更是重中之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性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还可以通过数学的一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二、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教学探求圆柱体积公式时,可这样启发学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能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体吗?可能变成什么几何体?怎样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在迁移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通过这此教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借助这些方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应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

四、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篇7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合群;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56-02

在文化多元化、追求个性张扬的现时代,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包括合群教育在内的各方面教育,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大学生进行合群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为:一是教师教育引导,这是任何教育活动的必备要素,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二是社会实践的推动,这是大学生合群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只有投身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发展合群素质、实现社会化,也只有有效推进社会实践,才能证实大学生合群教育的成效;三是校园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影响。

一、加强认知培训

认知培训,就是指教师向大学生传授合群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掌握相应的合群知识、技能是实现合群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实践活动,是绝对不能离开思想和理论指导的” [1]。就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合群知识,则不能有意识地、正确地认知合群,自然不能形成合群意识、产生合群意愿和动机,则合群活动必然不会发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合群技能,即使具有强烈的合群愿望,纵有合群之心,然无合群之能,也只能是“望合群而兴叹”。可以说认知培训是合群教育的首要环节。

1.进行理论教育。合群理论教育就是要为合群“正名”,通过进行人的本质理论、集体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等相关理论的讲解和传授,使大学生认识到合群的科学依据和必然,从而为合群“正名”。合群“名正”之后,才能说明合群教育的合理性,即“言顺”。“名正言顺”而后方能“事成”。

2.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即帮助学生掌握合群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既包括合群本身的相关知识,即何为合群、为何合群、如何合群等,也包括基本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教育。无知之人显然无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之梁柱,大学生合群不应流连于娱乐消遣俗媚,而应求真、向善、赏美。一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理当成为大学生合往的永恒话题。

3.进行思维方式培训。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大学生合群教育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育,最主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合群与独立、妥协与坚持、个性张扬与共性培养等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大学生正确合群的必备条件。

二、强化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深化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强化社会实践就是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合群教育的主要途径,纳入大学生合群教育的过程,贯穿于大学生合群教育的始终。

1.借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中人们可以相互切磋、彼此交流,以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是大学生合群教育颇有成效的途径,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沟、价值交流的意识和频率,还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性格个性,发展大学生交往技能等等。

2.组织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为大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搭建了平台,是大学生相互交流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交流、了解社会、融入群体的纽带。在社团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互助互利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民主平等思想、沟通交流技巧等等,既为大学生合群提供诸多必要条件,其本身又是大学生合群的重要表现。

3.鼓励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通过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社会生产前线、深入社会生活中心,一方面,通过志愿者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相互协调意识、增强大学生合群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志愿者活动还可以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激发大学生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大学生合群品质。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合群之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才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作用、责任等等,才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对他人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行为、反应、情绪等等,才能使大学生更加娴熟地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相处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使大学生有效树立合群意识、磨炼合群意志、内化合群品德、训练合群方法、发展合群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合群素质、实现大学生向善合群、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三、营造合群氛围

环境或氛围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既潜移默化又极其深刻。荀子曾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合群氛围营造属校园文化建设范畴,校园合群氛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合群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生合群教育的基本途径。营造合群氛围,首要是树立合群理念,而后大力建设合群文化。

1.树立合群理念。树立合群理念就是要把合群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首先是树立新的合群教育价值观。应摆脱过去将教育专注于科学技术的掌握而忽视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的状况,改变只注重智商而忽视情商的状况。树立合群教育价值观,就要在教育目的上注重合群、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合群与独立等关系的处理,更加注重合群、合作;在教育方法上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合作学习;在教育评价上把合群素质作为教育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等等。

2.建设合群文化。文化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兴趣,合群文化能培育人的宽容、自信、乐观、互助精神,有助于养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建设合群文化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对待人生、处理问题。引导大学生互助互信、互利互惠、体谅互让、友好相处。合群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二是要开展丰富多样合群文化活动。如体育比赛、知识竞答、趣味活动等等引导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三是要建设相应的规章制度,倡导人们互助合群、抵制人们恶性竞争、规范人们合群行为,使大学生不仅自觉自愿合群,而且自觉按照纪律要求,和合有利之群,抵制有害之群,树立正确合群观念、养成优良行为习惯,实现正确合群。四是构建合群平台,主要包括建设相应的物质设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和技术心理咨询等等,比如大学生活动场所的修建、大学生活动资金的支持、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合群技术顾问的设立等等,从而为大学生合群提供便利条件。

四、素质拓展训练

大学生素质拓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是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 [3]。所谓大学生素质拓展,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大学生高度融合、积极参与其中,体验学习乐趣、感悟品读生活,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感动、在群体中受感染,从而提高大学生素质、发展大学生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合群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都强调大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相互关爱,都着力改变大学生自我中心、孤芳自赏、自卑孤僻、骄傲自满等不良现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大学生合群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根据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依据不同的训练目标,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深入生活、体悟人生、相互协作的平台,其训练模式大都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既可以磨炼大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增强大学生面对挫折的信心、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力,又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感情和友谊、提高大学生与人合作实践的能力等等。

一要始终围绕合群教育而进行。作为合群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应时刻围绕合群教育而进行。要明确选择具有合群教育意义的训练项目,增强针对性。二要始终加强教育引导。素质拓展训练虽然有助于合群素质的提升,但这只是说素质拓展训练为人们合群提供了机会、为合群素质提升提供了平台,而大学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个平台起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合群意识;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体验生活、体悟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引导大学生通过克服困难磨砺意志、提高信心,改变合群中的畏难情绪;引导大学生通过对自身实践的体会感悟,形成自信、自尊、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以及真诚、友善、宽容、奉献的可贵品质;引导大学生及时分析训练状况,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有意识地提高合群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