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8篇

时间:2023-08-18 09:33: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4-01

新课改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地理实验,并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应该属于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室外实验和室内实验,主要让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或教师独自进行,通过地理观察、观测、演示、绘制地图、参观、调查、记录等一系列的室外和室内实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一、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际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1992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把“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解决难题等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笔者分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主要为地理观测、地理观察、绘制地图、实地调查,以演示、参观、记录等形式开展。

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能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测量,如:直接观测和记录天气或者画出一张有注记的地图并说明地形。而美国在1994 年实施的《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 1994》就已经提出“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课程目标。美国不仅在地理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实验的要求,还以不同的载体来呈现地理实验,通过教材、期刊、丛书对地理实验活动做出了充分地表达,使教师可以灵活选用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除此之外,美国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学实验手册》,如加州地球科学教材配套编写的California prentice hall earth science。由此可见,国外对地理实验的重视以及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规范。笔者认为,在规范我国的初学地理实验教学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天气与气候》这一章的实验教学有指导意义。比如,可以借鉴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让学生自己使用仪器去观测一天的气温、地温、降雨量,然后在计算机上制作出一天24小时部分时段气温、地温、降雨量变化情况表,并在全班做一场交流报告。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对数据记录、处理的能力,从而在与全班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国内研究进展。早在1956年,国家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初级中学一年级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不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地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实验”的要求被明确写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才使得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校还没有从行动上给予地理实验教学以应有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显得更为困难。

根据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笔者在中国知网里以“地理实验”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关于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有165条记录,关于高中地理实验的论文有100多条(不完全统计),但是写初中地理实验的论文不到15篇,写“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不到20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论文偏少,研究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就更少了,说明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地理实验对教学开展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没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的论文是从 2005 年开始出现的,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徐宝芳教授、张卫青教授撰写了有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学地理实验的内容设计研究》、《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等,并成立了“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材及建设研究”两个课题;2005 年之后,论文中渐渐出现了来自教学一线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地理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大量的地理实验教学实录及分析。近几年,不难看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方面涉及甚少,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丞待解决。对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以提高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意义。这有待于部分师范院校专家、教授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以弥补理论部分的不足;同时,广大一线教师还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改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对《天气与气候》的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有待改善,使其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可以很好地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模式去思考、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分数的提高层面,更重要的是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很少有实验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没有具体、细化的地理实验操作步骤,使得地理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同时,学生参与地理实验也是宏观的理论指导较多,实际操作时也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对此,要进一步细化、改善《天气与气候》地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还得进一步深入,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发挥理论知识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相结合,发现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进一步探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②再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给出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时的建议及学生在参与地理实验时的建议。③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既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需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更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理实验来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地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会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才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广大中学教师在实施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才能发挥好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信息技术”内容解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16-18.

[2]赵璇.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69-01

初中地理是学生对于人文、地理环境有新认识的开始。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偏见和传统心理,致使初中地理及其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潜意识里,普遍认为"平时学不学无所谓,临时抱佛脚也能把考试应付过去。"这种现状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学始终处于学校教育的"低谷洼地",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学生不学,教师难教的状况。

面对困境,初中地理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责任意识,顺应新课程标准理念,始终保持"勇于进取、敢于拼搏、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用地理学科的魅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地理课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都不把地理作为考试科目,而是在八年级结束时以会考的形式来完成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即使把地理作为中考科目的地区其分数在中考总分中所占比例也很小,而且往往还可以重考,因此学校、学生、家长甚至任课教师都不重视地理教学工作。为了升学率,初级中学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例高的科目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地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1.2 课堂教学方法守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学习与探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探究与被动接收知识是完全相反的,提倡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就要改变过往的那种接收学习、硬性记忆、反复做题的教学,转为让学生自发参与、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是初中的地理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过去的接收式模式,探究学习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1.3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地理课堂的40分钟学习,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然而,很多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没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冲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4 缺少专任地理教师。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任往往都要压在地理教师的身上,因为没有充足的地理专任老师,许多中学的地理教学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兼职。而本身地理教师在"副科老师"的头衔之下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探究深度就远远不够,有些甚至只能照着课本一字一句地念给学生听,简单地应付教学,又或者是让学生自习阅读课本就算完事,最后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给学生画画重点,这严重影响着地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2.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要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课堂上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名副其实,进行师德教育,提高地理教师的思想觉悟,注重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2.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国家讲解员,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海陆变迁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过程的认识,随后针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知识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探究精神。

2.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校要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教学资源上的要求要尽量满足,特别是一些基本的教具要配备,如一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多媒体作为学校的资源,也要充分利用起来,以弥补其他教学资源的不足。如在一些地貌特色、稀有资源的展示中,多媒体演示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在应用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避免过度应用、形式花哨等无助于学生学习的应用方式。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最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4 完善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除了考试重点外,也要充分重视日常地理知识、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知识的教学。这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大对下放到初中教材原先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视程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这些知识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5 强化分析地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科学的"资源库",还是地理研究的"眼睛"和"手",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和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有人说21世纪是读图时代。用地图传递地理信息,比文字直观,且信息量大,能呈现立体化效果,运用地图讲解地理问题,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陶冶学生的兴趣情操上也有独到的作用。能否充分运用地图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问题,也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学素养问题和地理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地理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分析地图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农村 地理教育 现状 对策

地理学科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在城区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在偏远的农村却还很推行。在信息发展如此快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地理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而中国有近64%的为农村人口,某种意义上来讲,农村教育决定中国的未来,而农村地理教育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地理教育的发展和生存。所以,目前,改善农村地理教育已是迫在眉睫。根据对多个农村地区地理教育的调查,农村地理教育的问题非常严峻,通过分析做出以下的总结和建议。

1农村地理教育的现状

1.1 地理教育基础薄弱

1.1.1教学理念落后,地理教育地位低

长期以来,中国的地理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理科不纳入中考、理科高考的范围。对于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中国地理来说,地理教育大受冷落,地位岌岌可危。教育部门、学校不重视,家长只关心主课成绩,学生自然就开始轻视地理教育。地理教学被边缘化,地理教育举步维艰,在教育本就落后的农村更是尤为突出。

据调查发现,农村大部分的中学的地理课程是名不副实的。地理课堂上学生们睡觉、嬉戏。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都是照本宣科。甚至有的老师为了维持纪律、维护自尊、不浪费时间,而改上其他的必修考试学科。学校对于地理学科的态度也不重视,如:地理学科不参加期中期末考试或是期末考试成绩不参与学业评比。地理课程的地位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一步被削弱了。若这种现象不加以管理重视,则将会越演越烈。

1.1.2 教师素质低下,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村,教师的学历、知识储备本就不高,加上年龄老化、性别比例失调。地理教育教学的老师只有少数几个为专业地理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兼职”的,教师的地理专业素质极低。

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够老师教起来很吃力,学生听着很乏力、失去兴趣。在学校本应每学科都要建立教研组,但在农村,像地理、生物这样的学科没有专门的教研组,都是套在政史地、物化生的大教研组中。并且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都甚少提及地理教学问题。

1.1.3教学条件简陋,课程资源缺乏

农村的地理教学基础措施大多只有地图、地球仪,有些学校甚至什么都没有,课外书更是缺乏,由于教学设备不齐,导致地理教育教学的开展非常困难。

1.1.4教学观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

地理学科在农村被认为只是讲述名胜古迹、交通邓的知识学科,对于升学、发家致富毫无作用的学科,不受老师学生的重视,观念守旧。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或探究性学习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农村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缺乏以及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地理教学没有任何实践活动课和探究性学习,严重影响地理的教学效率。

1.2国家对农村地理教育的关注、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对农村地理教育的关注度、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2.1教育交流平台少

在农村,教师进修、教学交流、观摩等教学交流活动少,即使有这些活动也因为缺乏经验等原因而甚少参加。加之专业学习培训机会少、费用高、竞争强,也使得教师们无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纷纷成为井底之蛙,导致地理教育落后。

1.2.2教育经费短缺

由于经费短缺,学校教学基本措施不齐,大多都是以手绘为主,精确度大打折扣。学校也没有经费组织实践活动或试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判断和空间思维的发展。

2 农村地理教育的应对对策

2.1强化地理学科地位

2.1.1 优化教育评价体系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有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各考试学科中,或者直接建立单独考试政策,在考试中反应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家长、老师、社会才会真正的重视地理教育。

2.1.2 壮大师资队伍,加强专业培训

在广大农村,专职地理教学的老师不多,是地理教育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是改善农村地理教育现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专业老师再带领下更多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从最根本解决教学难的问题[2]。

2.1.3 改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教育改革

政府应严格把关,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管制度,以及大力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活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推进教育改革[3]。

2.2国家加强关注和支持力度

2.2.1 改善基础措施,关注师生动态

增添教具、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城乡的教学条件和待遇相差甚大,关注教师的生活,提高薪资,让他们能安心扎根与农村。关注学生生活,改善生活水平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2.2.2 加强政策性鼓励措施

国家出台很多的鼓励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大学生等以各种形式到农村任教,鼓励企业支助农村教育。这些政策都以全面开展,农村教育已在慢慢改善。

3 小结

农村地理教育现状要得到很大的改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管理,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辛苦付出,需要社会的关心支持和监督。大力开展地理教育重要性教学活动,改变地理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提高师生的地理学素养,那么被边缘化的农村地理教育就会重新步入正常的教育轨道[4],中国的地理教育才会真正的向前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滕春惠,倪刚.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5,7~8

[2] 文海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策略

教育即生活,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

一、开展教材处理,丰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仍然是以人教社所编写的教材为主,这种现状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仅凭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处处存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积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使教材内容能真正符合生活化的标准,教师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的案例能与本地实际相吻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将部分案例加以调整。2.添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中已远离本地学生生活体验与生活实际的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删除或剪掉。3.编排。教师应根据校情与学情,将教材中的素材做相应的调整和编排,让教材体系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通过生活化的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生活化知识的构建,形成系统的生活化知识体系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编制生活化练习题,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与应用

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健康;兴趣;措施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是现行高中必修课程之一,而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是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传递地理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教师也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一、高中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弱,轻视地理学科

学生进入高中以前,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地理。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理是作为“副科”出现的。初中地理主要是识记性的,学生只需要在考前花时间背书就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初中,忽视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较弱。

2.“畏难”情绪在作怪

学生进入高中地理的学习,首先接触的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尤其是《地球的运动》一节。学生在学习必修一前两节过程中还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自主学习,第三节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通过课堂讲解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只知道就可以。不理解规律,不会运用,相应的题目不会做,在听课和做题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认为地理难学,对应了心理学上的“畏难”情绪。

3.学习主动意识不强,“没时间”学地理

目前高考仍然实行文理分科,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告诉笔者自己要学理科,所以不学地理。这样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课下作业不按时完成。同时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业任务重,一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听地理课,课下辅导即使有问题也很少主动学习,问及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没时间。

4.不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是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地图,在做题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地图,学生也懒得动手去查阅,认为这很费事,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就靠“蒙”,这是中学生惰性的表现,我们讲到“秦岭-淮河”一线,学生能把地理意义说出来,但是让学生画出这个分界线却被难住了。

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乐学”地理

新课程主张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查阅资料,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课时,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参赛队,课下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学生整堂课的兴趣都很高,生怕漏过一个知识点,最后得分高的队获胜。这样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益处。

2.因材施教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有些学生数理化很好,可就是对地理不“开窍”,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他们学习上的优势,首先教给学生地理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的能力,再适当进行梯度训练,学生的成绩会慢慢提高。而对于一些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仍然感觉吃力的学生,则要培养他们的“灵性”,主要是掌握一些学习技巧。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性格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80%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作为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高中生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格因素在地理学习中的影响也很大,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地理学习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高一的自然地理难度较大,同时学生又刚进入高中,学校与教师应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抗挫意志,掌握抗挫的良好方法。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了一些表现明显的问题,要改变中学生学习地理中的心理问题还需要社会、家长、学校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当前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设施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相应教学设施的匹配。否则,课堂教学的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难以有效传递,就难以说是创新性教学。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些挂图、简单的图书,其他的设备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教师手头只有课本和教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施展手脚,一些创新方式难运用,一些课程要点难以讲到位,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通过挂图、插图等,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知,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2、教学水平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通过听课走访,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课程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传授,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少,忽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大多以知识训练为主,提出一些具备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很少,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钻研不够。有的教师对钻研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钻研教材意义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课本内容教学,就能够达到授课目标。有的教师虽然有钻研教材,但钻的不够深、不够透,停留在表面,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钻研的功能没有发挥。有些教育主管对教材钻研工作不够重视,未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钻研教材的氛围没有造起来。

3、师生素质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素质有差距。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开展开放式教学。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课程模式,无法与新课程对接,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的地理课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还在摸索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在实践中就是要与时俱进,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基础较薄弱。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现行招生政策影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在初二就已经完成学业的修学。这导致学生上高中后还要重新再补上一年的地理知识空白期。有的学校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课时,以实用主义为前提,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这些都导致地理知识较好的学生很少,高中地理课还得补上初中的课,严重制约创新性教学的展开。

二、实现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对策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较多的地图,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这样学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识点就显得更为容易和直观。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与创新性教学相吻合。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取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至关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成效,要切实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他们能够与创新性教学接轨。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创新性教学主题展开,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借鉴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学习,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及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储蓄丰富知识,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性教学的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塑造,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知、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通过一些地理情境的设计,场所的提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地理学科的魅力。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多学生存在不会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去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南安国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2]李霓.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榆林科技.2011.4.

篇7

“我经常在田间地头给学生上地理课”

问:您在系统地比较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之后,取二者之长、优势互补,提出了“地理学科教学活动化”的思想,您是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活动化教学的?

王能智(以下简称王):“地理学科教学活动化”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项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横跨自然和社会人文两大领域。组成地理环境的各种自然、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学科教学具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的有利条件,实践性、趣味性和时代感非常强,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1970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市密云县焦家坞中学做了11年的“乡村教师”。从那时起,我就逐渐认识到地理是一门“做”的学问,地理教学改革必须开辟“实践场地”。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地理知识,通过乡土实践把知识变为技能,在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地理能力。因此,我经常在田间地头上地理课,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就像“孩子王”领着一群小孩子在“玩过家家”,很受学生欢迎。

上世纪80年代,我到石景山古城中学后,就尝试带着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到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去,以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实验中,我带领石景山区地理教师为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创设条件,把“知与行”紧密联系起来,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问:从这个角度说,地理是一门侧重实践的学科。

王:确实如此,上世纪90年代,我带领青年教师开辟了从家庭一校园一区域一全球的地理实践活动场地(借助网络实现),编写了各具学校特色的实践性“校本教材”。比如:“月饼的过度包装(清洁生产问题)”、“石景山热岛效应研究”、“石景山区外来人口调查”、“京西古道的调查研究”等,并应用到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校本教材不仅是“阅读材料”、“技能材料”,它还是“探究材料”,实践目标仍然是解决社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用校本教材驱动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问:听说您还通过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揭穿了报纸上的“谎言”?

王:2000年春天,严重的沙尘暴又一次侵袭北京。有媒体说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在河北丰宁的小坝子乡,还有媒体用“风沙每年以3.5公里速度直逼北京城”的标题来表达问题的严重性。

沙源地的自然环境如何?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面对这些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带领石景山区的部分师生到小坝子实地考察。那天,学生在车上一路欢歌笑语,透过车窗欣赏着乡野满眼葱绿的景色。他们以为是去很远的地方春游,心里充满了期待。

当进入丰宁县境内后,车里传来一阵阵惊呼:怎么看不到几棵树,土地像沙漠一样,好像和北京是两个世界,河里几乎没有水。当地人吃什么、喝什么……大家走进我们要入住的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宿舍,更是议论纷纷:到处都是土,太脏了,能住人吗?那么薄的被褥,能保暖吗?还是上下铺,能安全吗?我告诉大家,这是学校腾出来的最好的宿舍。大家怎么也不相信,他们的同龄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两天的考察,学生就像地理工作者一样了解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成因,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进程。对调查得来的大量事实汇总后,学生得出人口数量一农牧业生产方式一土地生产力水平一淡水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了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特别是知道了这里作为北京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为保住“一盆清水”,当地不能发展任何工业,只靠微薄的农牧业收入维持简单生活,学生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在野外调查中,学生发现当地沙化严重。但沙子都堆积在房子迎风凹陷的一面,只有一所房子被沙子四面掩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地沙地是风成,还是水成?风和水对小坝子的通体沙化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了模拟实验和研究,发现无论水成或风成,都无法使沙子四面围住房子。学生锲而不舍,又找当地老乡仔细调查,才知道那所房子周围的沙子是人为堆成给媒体看的。学生通过实践研究揭穿了报纸上的“谎言”。

问:这么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王: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呢?我认为,探究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地理学科教学活动化的总体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找话题一话题案例化一案例问题化一知识技能系统化一应用矫正”。前半部分是创设问题情境,后半部分是解决问题,每一部分都有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法和策略。比如“找话题”就是要找到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话题”必须是大纲和教材的支撑性问题,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既是学生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又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满足发展需求。地理教学如果能够帮助学生由此展开话题,留给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空间是十分广阔的。

“辨才”、“点捻儿”和“自主超前”

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您逐步形成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特看法,并提出对待学生,要善于“辨才”、要会“点捻儿”,并引导学生“自主超前”。您如何解读这三个教学要点?

王:在地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中,我得到三个认识:一是要善于“辨才”,就是发现学生切实的优点和特长,这是带好学生的根本。二是要会“点捻儿”,不要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可以任意盛放东西的容器,而应看成“火把”,教师最重要的本领是能够点燃它,这是带好学生的关键。三是要引导学生“自主超前”。人是有“学习年龄”的,有些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这说明他的实际学力只是小学水平。提高学习年龄的有效途径是引导他们自己钻研没有学过的东西,我把它叫“自主超前”,这是带好学生的途径。

问:“辨才”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辨别、培养出学生与众

不同的才能是非常有趣而且有意义的事情。找到学习困难学生的缺点是容易的,找到他真正有意义的优点却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

王:教师找到学生的缺点越多,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就越低。更可怕的是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种否定后会失去自信,甚至自暴自弃,会使教育的力量作用于学生发展的反方向。没有哪个学生会因为教师指出的缺点越多,他的进步就越快。教师真正的本事在于找到学生的优点。第一,这个优点必须是他“真正”的优点,学生心里不会接受虚假的表扬;第二,这个优点必须有理有据,有具体事实作支撑,否则空洞的表扬苍白无力;第三,优点的提出要有新意,如果很早以前人人就这么表扬他,那么激励作用就衰减殆尽了;第四,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制造”优点,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和自信。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越多,学生就会在乐观自信的状态中爆发出更多潜能。

曾经,我班上有个学生叫顾刚,上课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个性很强。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到“专家对北京地区是否有冰川存在争论”的话题时,顾刚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我的指导下,他带头组织起一个考察小组,学习相关知识,四处搜集有关资料,还请我带他们去隆恩寺周围的山上考察。最后,他们竟真的发现了冰川的“漂砾和擦痕”,写出研究报告,并得到这一领域著名专家马盛云教授的认同。两个初一学生在北京发现新的冰川“漂砾和擦痕”,回答了北京历史上是否存在冰川的重大问题,在地理界传为佳话。在这个过程中,顾刚对学习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想办法强化和激励其正面的、积极的因素,慢慢引导,不能急功近利,要留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予切实的帮助。教师们永远都要记住,不管多调皮的孩子,心都是向上的。

问:您常说“教师是点燃学生智慧火炬的一根火柴”,您怎样给学生“点捻儿”?

王:我认为,不要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可以任意盛放东西的容器,而应看成“火把”,教师最重要的本领是能够点燃它,这是带好学生的关键。

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学生头脑中的“引信”,然后把它点燃。学生头脑中火炬的“引信”就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对“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有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对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有兴趣;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问题有兴趣;学生对教室外、校园外的问题有兴趣。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就像火星掉到汽油里一样,学生头脑里的火炬就会立刻被点燃。

问:您说,人是有“学习年龄”的,提高学习年龄的有效途径是引导他们自己钻研没有学过的东西,您把它叫“自主超前”,您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

王:学生的学习年龄与生理年龄不一定吻合。学习年龄超出生理年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就会领先于同龄人。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超前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年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地理教学改革实验中,我把《中国地理》“总一分一总”教材编写体例中的《总论》部分,设计成地理方法的学习过程,然后一项项训练落实。把《中国分区地理》的内容作为学习素材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去拓展、解读,我只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超前学习。

比如,在黄土高原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而是给学生提出具体学习任务:“怎样改造黄土高原?”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研究小组,主动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这个对专家也有挑战性的历史难题”。在总结课上,学生有理有据地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组提出,黄土高原全部发展牧业,羊毛比粮食值钱,3年经济就发展起来了。也有的组认为,要稳步发展,即先控制水土流失,培养植被。

尽管在专业人员眼里他们的答案还显稚嫩,但在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对策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内容已远远超出课本范围,实际上就是今天倡导的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了。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教师,不在于自己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帮助学生进入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内心琢磨出了什么。只要学生在研究问题,他就会不断进步。

教师要做“半个专业工作者”

问:现在,培养青年教师是您的主要工作,年轻人都愿意和您研讨问题,您认为青年教师培养的关键是什么?

王:我觉得首先要把握教师学习的特点。教师的学习是成人学习,要突出其自主性和选择性。鉴于此,我就用互动切磋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并在关键的时候加以点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比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林中泓的地理教学基本功很好,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一段时间她找到我诉说自己的苦闷:初中教材我教两轮了,学生反映不错,可自己的教学热情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我告诉她:书本学习不能代表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的真正存在形态是综合的,分科只是人为现象。传统教学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是学科的“自我封闭”,学生完全在教师用语言、教材、图像、课件、网络虚拟出来的情境中完成学习。另一个是学科壁垒森严,只考虑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学到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真本领。我建议她拓展教材、走出校园,把真实问题引人课堂教学。

后来,林中泓和我多次讨论研究,抓住“校园的物质、能量运动”主线,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她不仅帮助学生拓宽了学科视野和科学视野,还参与编写了石景山区第一批校本教材。

林中泓的例子就是一个青年教师在站稳讲台后容易出现的困惑――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总感觉在一个高度上重复自己。我的点拨就在于让她找到提升和努力的方向,不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使她不仅取得教学的进步和成绩,而且对自己也能刮目相看。

问:看来,培养青年教师也要讲究技巧啊。

王:其实,教师的职业生涯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自实践与自己已有知识、职业经验之间的差距。解决问题的需求就成为教师学习的强烈动机。当然,这种需求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当事者自己感到“切肤之痛”的难题,迫切需要解决。在工作10年左右的时候,有些青年教师感到由于学科基础单薄,教学设计很难有大的突破,成为制约他教学再上新台阶的瓶颈。另一种存在方式是隐性需求,有些人在工作中“春风得意、顺风顺水”,但“旁观者清”。如果有些隐患不能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其发展进程。这就需要培训者借助巧妙方式将他们的潜在需求唤起为显性需求,也就是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问: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您总结出哪些有效的做法?

王:一是“一对一”。“因材施教”是老师们非常认可的教学方法。我提出因材施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辨才”。“才如何辨”考验的是教师的眼光和水准。要“洞察人心、洞悉人性”。只有看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才能“施教”有法、有道。因此,“一对一”的培训方法是有效的,就是要针对每个青年教师的特点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提供“量体裁衣”的指导与帮助,这样的培训才是“有的放矢”。

篇8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建章

7.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字容

8.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杨雪辉

9.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皇甫文成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于昌明

11.简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张永

1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冯富仙

1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刘宝银

14.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丽

15.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转变张新宇

16.论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杜树旗

17.新课程(中学版) 试论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罗月香

18.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王学东

19.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思歌

20.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蒋文林

21.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潘承玲

22.浅议新课改中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孙永超

2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韩烈

24.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吕述芳

25.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吕文烈

26.高中英语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枚举董荣松

27.古诗教学一二三班彩虹

2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探析张文莉

29.如何设计『导学案韩必荣

30.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如何发展合作式学习张兴前

31.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冀朝红

3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葛轶宏

3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中的感悟刘如林

34.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左君

35.感悟生活自主写作干坚明

3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张波梅

37.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气氛高永光

38.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初探郝素华

39.整合多种资源,让地理课堂更有效袁银锁

40.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化学张芳琴

4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雅莉

4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徐小超

43.《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新模式黄道惠

44.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喻菊珍

45.把握科学体验生成有效教学朱成伟

46.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梁玉平

4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李晓进

4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情景的创建万风芹

49.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版) 柳在兵

50.激发新思维,创设化学教学快乐课堂代玉娜

5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任丽红

52.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袁海飞

53.更新传统备课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李梅

54.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高洁

5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刘艳霞

56.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樊红霞

57.如何进行数学预武琴

58.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李武琴

59.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应对之我见韦伯忠

60.课改——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黄雁

61.如何激发后进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霞

62.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丁民

63.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纪爱梅

64.试议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预习程序徐新国

6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炳辉

66.如何促使高中生乐学英语周霞

6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张凤艳

6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张冬妹

69.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点滴谈——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赢得课堂武贞花

70.怎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周秀珍

71.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王财富

72.科学课如何高效复习迎战中考王丽茹

73.初中化学实验的三个强化张国忠

74.中考复习中的"四招"钟红震

75.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陈樟标

76.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聂新海

77.初中英语听力培养方法李云英

78.浅谈课文阅读技巧邱小山

79.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新尝试王祥娟

80.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精彩李敬丽

81.调动学生兴趣,上好高中政治李忠奎

82.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胡淑娥

83.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张华平

84.新课程(中学版)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林小萍

8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季咸南

86.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彭占东

87.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韩淑轶

88.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戴卫东HttP://

89.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与矫正策略杨占林

90.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误区及其对策李俊玲

91.浅议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刘维林

92.教师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夏忠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