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3: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茶文化的性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院校;当代文学;教学;茶文化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喝茶,不过其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在英国,茶叶消费衍生出了早茶、下午茶等品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在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时候作者希望借助茶文化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茶文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读者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更好地理解别人。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9]高思佳.浅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3,(02):163+162.
关键词: 日语 英语 拒绝言语行为 文化价值观 差异
一、前言
Brown & Levinson(1987)指出,有的言语行为,如拒绝,在本质上和交际双方的面子相悖,是最容易威胁交际双方面子的言语行为之一。在很多情况下,交际者担心冒犯对方而难以实施拒绝。为了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保证交际的顺畅进行,需要采取一定的面子补救策略。和所有的言语行为一样,拒绝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相同的表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带着深深的社会和文化烙印。
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
拒绝言语行为一般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两种策略。
1.直接拒绝言语行为
直接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直截了当地加以拒绝的行为,拒绝者直接地、尽可能清楚明了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意图。这其实是一种不能算作策略的策略,因此被认为是最不礼貌的策略。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频率具有文化差异,据调查,就具体的交际情景而言,英语中的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运用频率比较高。
日本是一个注重合作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被视为万事的基础,言语拒绝行为对于被拒绝者而言是有损颜面的行为,因此,日本人基本上不会用诸如“いけない”、“いかない”、“だめだ”、“いやだ”这样直接的语言来表达拒绝的意思。
2.间接拒绝言语行为
直接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极易伤害交际双方的感情,使交际无法正常开展下去,影响人们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会有策略地对别人提出而自己又无法满足的请求加以拒绝,这种拒绝行为就是间接拒绝言语行为。
英语中,在使用拒绝的策略时,往往使用借口、原因、解释等,来避免伤害被拒绝者的面子。
例1.The old man:Another brandy.
The waiter:Finished.
例2.A:Can you help me move tomorrow morning?
B:Well,er,I have to take Kate to school.
例1中侍应生可能觉得太晚了不便再给一个老人供酒,就说卖完了,这很明显是个借口;例2中提出说话人无法控制的外因,使求助者知难而退。
此外,英语中还会采用开玩笑、推迟和含糊来表达拒绝。
例3.A:Can you lend me some money?
B:Let me think it over,and I’ ll let you know later.
例4.A:Your age please?
B:Let me think over,sorry,I forget.
例3是推迟和含糊;例4很明显是开玩笑,显示对说话人问题的不满和拒绝。这两个例子都体现出拒绝者对说话人的需要的考虑,来避免直接的冲突和降低对说话人面子的冒犯。
日语的言语拒绝行为不仅要考虑到拒绝目的的达成,还必须降低因该行为给请求人带来不快而造成的对人际关系的伤害,这就使日语的言语拒绝行为在谈话策略中呈现出复杂的一面。它存在两种类型的谈话策略。第一种是通过回避话题或者对对方的要求不作出回答或答非所问,从而回避因言语拒绝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反感或不快,即完全回避。第二种是对对方的邀请作出比较正面的回应,但语言含糊暧昧,例如延期的表达方式,通过逃避当场作出具体的计划或约定,暗示拒绝,从而弱化因言语拒绝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反感或不快,即不完全回避。
2.1完全回避
这种拒绝策略通常是答非所问,用不相关的事岔开话题或者不置可否,制造出有问必答的对话形式,既维护了发话人的面子,同时也向对方表明不希望进入不愉快或尴尬话题的态度,最终达到拒绝的目的。
例5.A:今度の日曜日、に行かない?(这星期天去图书馆怎么样?)
B:このこひはおいしいですね。(咖啡很好喝啊!)
A:えっ?ああ、おいしいですね。(啊,嗯,很好喝。)
这段话中对于A提出的去图书馆的邀请,B就使用了完全回避型的拒绝策略。
完全回避的拒绝策略虽然并非日语中独有,但因其在日语中被大量使用,故不容忽视。这类言语拒绝行为除了答非所问、岔开话题或者不置可否外,还常用“~たいけど”、“残念ですが”、“せっかくですが”、“あのう”、“いや”、“ああそう”等表达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完全回避型拒绝策略除了这些言语拒绝行为之外,还包括一些非言语的拒绝行为,如沉默、不置可否的笑等。这些非言语的拒绝行为本身也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具有回避话题的特点。
2.2不完全回避
这类策略的特点是将言语表达“模糊化”,即表面上对发话人的要求作出了正面的肯定的回应,实际上却是向对方暗示拒绝。
例6.A:映画をに行きましょうか。(一块儿去看电影吧。)
B:また いつか行きましょう。(有时间再去吧。)
例6中,表面上看是对发话人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但是实际上这些承诺都附加上了不确切的时间、条件限制(いつか)。即接受对方的要求,但至于什么时候实行则以后再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又维护了自己的立场。通过表示暂时作不出决定或者逃避当场作出具体的计划或约定,表现出犹豫或迟疑的心情,向对方暗示拒绝。
可见,西方人在面对邀请、请求时往往采用强调理由的办法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日本人则会采取模糊的、回避的策略。
三、日英文化价值观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变革及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必然导致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然会打上不同文化的烙印。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必然对该国言语行为的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之,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必然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从日语和英语的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方式来看,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日本文化是一种带着浓厚的群体色彩的集体主义文化,日本人自小在“有集体荣誉感”的大环境下成长,注重集体荣誉、社会同一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体行为的自主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松弛。英语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主流价值观,个人身份、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尊重,受“个人本位”的影响,英语文化推崇“直言快语”。因此,在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问题上,日本人为了避免得罪对方,语言中要保全对方的领域,尽可能将拒绝行为产生的负担感减轻,将抵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西方人则直接拒绝或者相对自由地采用各种策略,强调各自拒绝的理由。
2.权利差距
日本文化属于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日本人交往时注重社会地位,讲究上尊下卑,贬己尊人。此外,日本社会恪守严密的等级身份制,各守本分是日本关系的又一大特点。经验、年龄、资历就是权威的标志。因此,日本人在拒绝他人,特别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时,非常注重言语措辞的间接性,尽量做到“委婉”、“婉转”,唯恐“伤了别人的面子”。而英语文化属于平行的社会结构,英语文化主张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因此,英语文化背景的人常常对“lose face”一词不能理解,他们常常会毫不顾忌地直接拒绝别人甚至是长辈的要求。
四、小结
综上所述,语言是受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因此要准确理解语言的内在涵义,就必须先理解其文化背景。学习外语要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为先导、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核心,更要努力学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言语以及恰当得体地用外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钱冠连,霍永寿.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吴建设.拒绝语的表达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
[3]森山卓郎.コミュニケション力をみがく日本表の略[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3.33.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词汇 句法 跨文化交际
今日中国,通过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英之间的文化对撞,擦出了更耀眼的火花。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频繁,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交际语言工具,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更突出的意义。这对高校外语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更高、更实用的要求。语言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及导入,是每个英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加强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了英汉差异,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学以致用。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手段,语言的产生离不开创造语言的人,以及人类所作用的社会庞大系统。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要素之一,我们研究语言,只能把它放在文化背景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人类现象的综合体。文化一方面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社团中体现的思维、行为及价值方式,另一方面包括社会团体通过他们的物质产品来表现本身或他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有动态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萨培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性”,而且存在着“文化相对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跟文化模式差异,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阻碍。因为语言的集体意义产生依赖于它的文化语境,我们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身,避免由于对文化的无知而产生误解与冲突。语言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的文化因素体现
英语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外语教学。它也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之下,学习英语语言就要明白两种语言中符号的非对称性,例如中国文化中的“白”字往往为贬义,含有轻视、徒劳、低下、无价值的意思。如、白眼、一穷二白、白费、、白搭、白色政权、白丁,以及东北话里面的白瞎,等等,懂京剧的人,一定记得曹操在舞台上有典型的白色脸谱,奸佞的象征。相反,白色在英语里面是美好的象征,让人联想到上帝、天使、纯洁、幸福。“white hands”是公正廉洁:“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童话里可爱的“snow white”还有七个小矮人,个个都是“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再如龙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把它看成是民族的象征,是至高无上、尊贵的象征,在语言中,承载的是褒义的色彩,像“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等,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而在英语国家文化里,并非没有龙(dragon),只是与中国截然相反,龙化身为凶猛残暴的怪兽。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龙总是代表邪恶势力,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一点,在2010年3月梦工厂上映的电影“驯龙高手”里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们儿时喜爱的“小龙人”形成鲜明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即在中文中出现的词汇,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人特别讲究孝义亲疏、伦理纲常,因此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汉语中表示亲戚关系的词有很细致的区分,而英语中的亲戚概念十分笼统。中文里叔叔、伯父、姑父、姨父、舅舅在英文里只用一个单词“uncle”代替。不同文化中的某些词汇,具有不对应性,比如汉语中的“牛”是强壮、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表达,而用英文却要翻译成“Work like a horse”,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中国人用牛耕地,而英国人大部分依靠马。
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Mum, I forgot where I put my glass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It’s over there, on the table, you really have a foggy noodle.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have a foggy noodle”一定会疑惑不解。“noodle”在汉语中是面条的意思,并无其他深层含义。而在英文中,因为大脑组织是条状的,就如同面条一样,所以“noodle”也用来指代头脑,“foggy noodle ”就是头脑糊里糊涂的意思。
由于客观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summer”在汉语中会让人想起炎热,而“spring”会使人想到温暖,欣欣向荣。 那么如何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呢?“Jobs died in summer”,如果理解为乔布斯死于夏天,那就错了。在英语中,夏天才代表温暖,欣欣向荣,这跟春天英国糟糕的天气不无关系,所以上面那句话应该翻译成“乔布斯英年早逝”更恰当一点。
(二)文化差异在句法上的体现
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最原始的宇宙观,可以体现不同民族器物文化的不同色彩,反映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中英之间的差异刚好体现在语序上。英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把人或人的行为摆在前面,而客观世界的事物放在后面,句子的尾部修饰比较强,总体是“头轻脚重”,如:The girl is my sister, who is in red and standing across the street.而汉语前置的修饰很强,是“头重脚轻”,如:“街对面站着的穿红裙子的姑娘是我的姐姐。”
那么,中英文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句法差异呢?英国人有其特有的价值标准,他们一般来说比较务实,人们因此称他们为“行动之人”(man of action)。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地理条件差,天气条件更是恶劣。安格鲁撒克逊人于450年到达英格兰,他们面临异常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挑战,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又经战,这使得古英国人逐渐形成“开放跟激进”的民族特征, “个人主义”在其文化中居于主要地位,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显得直截了当,往往把句子的主干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直入主题。例如: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film with me tonight, if the rain stops.
汉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处内陆,气候适宜,生活平静,且孔孟的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讲究事事含蓄,说话不开门见山,先次要再主要,迂回进入主题。同样是上面那句话,中文的表达就是这样:如果晚上不下雨的话,我可以请你看电影吗?
我们再来看下当英籍老师夸奖一名中国学生的口语流利时,师生间的对话:
―Your oral English is pretty good.
―My English is poor,I will study harder.
(英国老师说:“你的口语很不错。”中国学生回答:“我的英语很差,我要好好学。”)
从上面的简单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汉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当受到赞扬的时候,中国人通常否定自己。而在英美人看来,这种过分的自谦,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不懂英美的文化价值观,这样的跨文化对话就如同自言自语了,根本就谈不上交流。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跟语法上的差异承载着两种文化的差异。要在英语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不断了解并发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跟英汉的差异,只有这样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才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虹.当代英国社会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12YBA031)
>> 刍议《良宵》与春节文化的适应性 大学新生文化适应性研究 西方行政伦理的中国适应性 减缩剂与水泥适应性的研究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研究 西安地铁建设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摩梭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研究 适应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时尚健美操引进高校健美教学课堂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CAPM模型的适应性研究 反腐败制度设计与适应性效率研究 在天津生态条件下甜高粱品种引进及适应性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应性研究 现行劳务派遣制度的适应性分析 内地班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 9个引进干辣椒新品种在遵义地区的适应性试验 虚拟企业文化对其经营环境适应性的数量模型研究 内地藏族班学生文化适应性的叙事研究 关于威廉・布莱克诗歌中文化适应性原则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3-01-15.
[4]Bryman, A.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3rd ed)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5]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 ESRC Framework for Research Ethics (FRE) 2010 (Revised September 2012) [EB/OL]. esrc.ac.uk/_images/FrameworkforResearchEthics_tcm8-4586.pdf, 2012-12-23.
[6]De Wet, K.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Appraisal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viewing a Faculty of Humanities’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 [J]. 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s, 2010,(8):301-314.
[7]李玲.论质性研究伦理审查的文化适应性[J].比较教育研究, 2009,(6):7-11.
[8]Creswell, J. W. & Clark, V. L. P.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9]Robson, C.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of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s (2nd ed) [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10]Seedhourse, D. Ethical Grid [EB/OL]. /images/ethicgrid.jpg, 2012-08-30.
[11]Stutchbury, K. & Fox, A. Ethic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roducing a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effective ethical analysis [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39(4): 489-504.
[12]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7th ed) [M]. Oxon: Routledge, 2011.
[13]Creswell, J.W.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 (2nd ed)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14]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TriCouncil Policy Statement: Ethical Conduct for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 (2nd ed) [EB/OL]. http://pre.ethics.gc.ca/pdf/eng/tcps2/TCPS_2_FINAL_Web.pdf, 2012-12-23.
[15]Brewer, J.D. Ethnography [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束景南. 朱子大传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17]钱钟书. 谈艺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18]钱穆. 国史大纲:上册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关键词】文化差异性 跨文化交际 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但是在目前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将英语教学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相脱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从而影响了职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文化差异性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对改善职业学校英语的学习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不同,比较复杂,虽然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走入小学阶段,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但是学生的英语基础都不是特别好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更没有兴趣去学习英语。
第二、教师人数较少,教师教学的精力有限。这类院校的英语师资配备不全,教师质量不尽如人意,由于这些原因。因此,现在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课堂进行授课时,主要围绕教材进行讲述,没有把文化纳入教科教学之中,重视语言教学,却忽视了文化差异性带来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空间,使职业英语教学逐渐转化为应试英语,难以体现出英语教学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性渗透的原因
1.通过不同的文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差异性的渗透,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传输,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了解英语教学下的文化差异。这样能够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英语思维的固化得到缓解,使其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和知识学习。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差异性渗透是必要的。
2.英语教学本身就具有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教学,必须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还表现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各自的风土人情等。这样一来,英语学习在职业院校中本身就和中国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性,所以,要使学生学好英语,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工作,必须把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背景和未来发展的使用空间。西方人在语言表达时,会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而东方人更讲究含蓄,这就构成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性渗透的意义
1.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的进行英语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现文化的内涵。由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了解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历史发展、风土人情等,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并学会用英语去进行表达。同时,学生也要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在英语教学中,把文化教学纳入课堂,不但能够使学生对世界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解,还能够使学生对各国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把中外文化混合进行讲授。比如,圣诞节和春节,可以放在一起讲,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
2.进行文化差异渗透,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职业学校都是为社会培养是专门的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职业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性院校,为了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发展为全面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之间的不同,从文化之间不同的涵养中汲取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英语教学的文化差异性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更好地和外国人进行沟通。如果能够达到交流自如,对文化非常了解,学生日后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英语的学习不单是指英语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更加热爱本国的文化,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语用预设 合适性 共知性 文化差异 言语交际
一、引言
语用预设是指“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Keenan则指出,许多句子要在受文化制约的条件或语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方可被理解,这些条件自然地成为该句子的预设前提。从语用学角度观察,语用预设不同于语义预设,它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即预设是说话人的预设;而语义预设是指把预设和句子或者句子的命题联系在一起, 即预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意义。语义预设是客观的、非语境性的、静态的,但有时无法对预设概念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因为预设并不像其他语义关系(如蕴涵关系)那样,独立于语言使用之外,仅为语言本身所固有。预设除了语言本身的固有特征之外,与说话人以及其他非语言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依赖于语境的意义,因而也是开放的。语用预设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探讨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共知性和文化差异性等特征对成功进行言语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用预设的合适性
所谓合适性,指预设要跟发话人所处的语境相适应,是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前对语境所作出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的语境必须符合现实语境,否则说出的话语就不合适,预设就不成立。何兆熊认为“语用前提实际上存在于整个交际语境之中,是语境的一部分”。例如,一家美国银行在中国开业,董事长在开业致辞上这样说道:“我们的银行像万里长城坚不可摧。”
当中国人听到这句话时,就会想到万里长城的确很坚固,他们的银行像万里长城,资金一定很雄厚,可以放心的把钱存在他们的银行里。可见,该董事长的比喻预设了中国人对万里长城的深刻认知,在此交际语境下是非常合适的。
那么怎样的预设才具备合适性呢?Austin提出了使交际成功的三个“合适条件”:首先,说话人必须是具备实施某一行为的条件的人;第二,说话人对自己要实施的行为必须抱有诚意;第三,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能反悔。可见,言语行为的成功完成,必须具备他人认可的条件。例如,小张对室友小玲说:“请把杯子递给我?”小张发出这个言语行为是在提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是否合适,有一系列的语用前提作为先决条件。比如,小玲明确知道是哪个杯子和杯子放的位置;小玲有空儿做这件事……如果实际的语境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小张的请求就毫无意义。也就是说,预设的合适性取决于说话人。
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语句的合适性是通过类型的交际准则制定出来的。类型的交际准则有很多,比如,语言学家H. P. Grice的关于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就是其中之一。Grice认为,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就必须遵守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质的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有关联,所说的必须与对话主题相关联,说话应表述一定的意图;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歧义、哆嗦,井井有条。
可以看出,Grice和上面提到的Austin等人关于合适性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在交际中,如果交际双方的语句或命题遵守了交际准则,则是恰当的、合适的,而一个语句的语用预设就是保证该语句具有“恰当性”或“合适性”的那些背景知识或条件。例如,相对于“小张,快去开门”这一语句,要使它是合适的,就必须有这样一些背景:那扇门是关着的,小张有能力去开门,说话人和小张处于同一时空位置等。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该言语行为是不合适的。这些背景是“小张,快去开门”这一语句的语用预设的依赖基础。总之,语用预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使得交际的言语表述具有合适性的条件。
三、语用预设的共知性
言语交际是说话人传递信息和听话人接受信息的互动过程,正确理解话语中存在的各种知识对于交际的顺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言语交际应建立在互知互明的基础上,这就是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或“共同性”。
语用预设是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施受双方的“共有知识”。在语用学中,语境除了语言知识外,还包括许多非语言知识。何兆熊将非语言知识分为三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是相互知识。背景知识指的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即常识;情景知识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包括特定的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相互知识是交际双方对对方的了解。预设作为语境的一部分,不仅有说话人对自己的交际意图、内容、语言手段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信任的一面,也有说话人在说话前对听话人的知识状态,包括其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信任或假设的另一面。说话人在传递信息时,必须有意识地操纵共知性,建立有利于实现交际目的的语境,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结果。
预设共知性的非语言特征为人们的交际提供了方便,它使得人们在交际时省掉了许多心照不宣的信息,使烦琐的言语表达变得简洁。否则,前面例句“请把杯子递给我”,就有可能用下面这种冗长的形式表达:“我要用一个杯子,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一个,我知道你有能力拿到那个杯子,并且你会愿意帮我的忙,所以请你把那个杯子拿过来。”
语用预设是动态性的。预设为交际双方所共有,存在于整个交际过程的语境中。而交际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表明共有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交际的深入而不断扩大、积累,原来不为交际双方所共知的会随着语言交际的深入变为双方共知的事情。
四、语用预设的文化差异性
前面已经谈到语用预设是在具体的交际环境过程中施受双方的“共有知识”。而作为预设的共有知识与交际双方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魏在江将之称为文化语用预设。作为交际双方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袁建军和梁道华认为文化语用预设包括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文学作品、社会风俗习惯等诸方面。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成员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与文化有着独特的敏感性,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根据语用的经济原则,说话者和听话者都不会把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有特定文化身份的信息的具体内容说出来,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比如,同学甲对同学乙说,“嘿,你真是我们班的小诸葛!”说这话时,同学甲明显预设听话人知道诸葛是谁及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否则他就无法期望自己说的这句话能被听话人所理解。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这句话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们拥有与说话人相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诸葛是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的姓,是其简称。因为他足智多谋,所以在中国文化里他被誉为智慧的化身。说某某人是个小诸葛,是夸他头脑聪明,点子多。可见,这些共享的文化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进行言语交际的最大前提,也是话语具有社会适合性的基本保证。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故而反映思维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预设的理解基于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交际双方不具备跨文化知识,交际很难进行下去。下面一则对话是中方陪同外宾参观以后,外宾表示感谢,中方答谢的对话:
A:Thank you. B:It’s my duty to do so.
听完此回答,外宾并不觉得高兴,并且对中方陪同的好印象也随之降低了。究其原因,这是交际双方存在文化预设差异所致。“Thank you”这一言语行为用来表示感谢。当对方做了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一方或出于礼貌或出于真情,理应向对方表示感谢,这对中外双方说话人是共同的。因此“Thank you”一语被直接地理解了。但中方的回答“It’s my duty to do so”是用于中国文化环境下恰当的言语行为,决非有意的冷待,而是谦逊的答礼。可是,外宾根据一般使用英语的背景知识却期望听到类似“It’s my pleasure”的恰当回答。他可能认为“duty”一词背离了交际准则,而另有它意。在英语文化的语境中,他对中方的回答可能有以下预设:你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因为这是你的职责,否则你是不会来陪我的。所以,交际双方只有意识到彼此的文化差异,以共同的文化知识为背景,才能够具体、恰当的使用语言,以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
五、结语
预设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理,言语交际的成败与否与语用预设密切相关。识别预设既需要语言知识,又需要一般的非语言知识,把它与合适性、共知性等语境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对它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语用预设还因文化不同而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所以反映思维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预设的理解基于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认识了解预设的语用特征对成功的交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刘国辉.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量的动态变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1).
[关键词] 温灸包;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放射性直肠炎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4-0067-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warm moxibustion heat in treatment of preven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o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patients
DAI Junjun ZHANG Meiying WANG Chunlan FANG Ying PAN Zhen PAN Minfa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 Radiotherap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 moxibustion heat at preven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ho were giv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Methods All 60 cases of Ⅱb-Ⅳa patients were studied from Dec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f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arm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3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Shenque Acupoi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one time per day till end of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of radiation proctiti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proctitis was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 so did the occurring tim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ho had above 3r grade proctiti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Warm moxibustion heat; Cervical canc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Radiation proctitis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是世界上患者数最多的国家[1]。同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方法[2]。放射性直肠炎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增高[3],临床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直肠瘘或穿孔,严重时可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痛苦。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方便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放射性直肠炎的辅助疗法,是临床治疗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尚无利用温灸包热熨干预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研究,我科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FP方案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神阙穴温灸包热熨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入住我科,并经FIGO临床病理分期诊断为宫颈癌Ⅱb~Ⅳa期,均未行手术,行盆腔根治性放射治疗联合FP方案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60例,病理类型其中鳞癌54例,腺癌6例,年龄37~56岁,平均(47.1±5.7)岁,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除外肿瘤复发、溃疡性直肠炎、肠结核、肠穿孔等病变,且在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自制温灸包:选择普通粗盐100 g(直径约0.5 mm)与艾绒5 g混匀,再与大颗粒粗盐400 g(直径约0.5~0.9 cm)混合均匀,装入全棉小麻袋封口备用,每包约500 g左右。电热鼓风干燥箱加热使用。
1.3 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分级标准
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4],共分5级:0级,无症状;1级,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习惯改变;2级,腹泻,黏液分泌增多,需用止泻药物,肠道或腹部疼痛,需用止痛药;3级,腹泻,重度黏液或盆腔分泌物增多;4级,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瘘或穿孔,胃肠道出血需要输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胃肠减压。
1.4 治疗方法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1级放射性直肠炎主要是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油腻、适量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2级放射性直肠炎,口服易蒙停治疗;3级放射性直肠炎予补液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4级放射性直肠炎予禁食、补液和胃肠减压。
1.4.1 对照组 放射治疗采用加速器10 MV-X线盆腔野CRT,CTV包括盆腔双侧髂总、髂外、髂内、闭孔、腹股沟淋巴结区、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及阴道残端。照射剂量DT 45~50 Gy,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配合腔内治疗予以铱192高剂量后装内治疗A点25~30 Gy。1周1~2次,每周剂量在10 Gy内。所有患者每次放疗前保持膀胱一定的充盈度(放疗前2 h排空膀胱后喝水600 mL左右)。放疗期间同时进行5-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化疗,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每28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放疗前洗澡、剪指甲,做好个人卫生。饮食方面易宜进多样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渣、无刺激、营养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油炸、含清淡饮食为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侵入肠道。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指导患者都要用清水冲洗肛周、会阴,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有无大便疼痛及里急后重感,保持清洁、干燥,处予以涂油保护,嘱患者穿纯棉、柔软、宽松透气的平角内裤。把握病情告知的艺术[5],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解释放射性直肠炎的病症。关心安慰患者、告知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和信心。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放化疗基础上,观察组放疗第1天开始使用神阙穴温灸包热熨。温灸包在电热鼓风干燥箱里100℃加热90 min,使温灸包中心部位温度达到42℃,加热后隔一条干净毛巾(防止个患者皮肤敏感)或直接敷于疼痛或需要温灸的部位30 min即可。滚包则加热后在包外套上一次性的纯棉外套,以刚柔相接之力滚敷于身体,使之温热而气血通畅。温灸包热熨前操作者用手背先试温,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无炎症、破损后将温灸包放于神阙穴部位。每日1次,至治疗结束。
1.5 观察指标
建立放射性直肠炎观察登记表,从患者放疗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发生直肠炎时所受的照射剂量(即发生直肠炎的开始时间)、放射性直肠炎程度并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2~3 级直肠炎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受照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20~30 Gy时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40.0%,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高达63.2%,观察组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26.6%。结果显示,两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受照射率比较[n(%)]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发生率一般为6.4%~21.6%,而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高达80%[7,8]。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9,10]。并消灭微小转移病灶,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从而提高了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研究证实,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式可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及无瘤率,故而研究者曾建议宫颈癌患者在放疗同时加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11,1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将含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作为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模式[13]。而顺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能够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并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的概率。其中5-氟尿嘧啶对S期细胞有作用而对G1/S边界细胞有延缓作用, 抑制放射损伤的DNA修复,而放射抗拒常在S期和G1期[14];顺铂是最有效经济的增敏药物,顺铂可致亚致死性DNA损伤,与放射引起可逆性DNA损伤有协同作用,两者均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G1期[15]。但5-Fu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炎和腹泻。引起腹泻的机制主要是干扰了肠细胞的分裂,引起肠壁细胞坏死及广泛炎症,造成吸收和分泌细胞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导致分泌过度而吸收面积减少,表现为过度分泌型腹泻[16]。而以小剂量顺铂为修饰剂的生化修饰方案[17],在明显增强了5-Fu抗癌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5-Fu的毒性,尤其是腹泻较单用5-Fu严重且多见,从而促进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联合化疗加重了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18],对照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83.2%,高于报道发生率。观察组由于在放化疗期间配合神阙穴温灸热熨,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预防放射性直肠炎有明显效果。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后一般以支持治疗为主,如补充维生素、抗炎、止痛等处理[19],近年来,也有用混合液、中药保留灌肠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有一部分患者症状较重并持续较长时间,严重的甚至暂停放化疗,影响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放疗疗效,同时给患者带来生活的不便。放疗期间给予温灸包热熨,应用了中医的“未病先防”的传统观念。而隔盐灸神阙有健脾益肾、回阳救逆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20]。包内的艾绒和粗盐成份,通过加热敷在人体皮肤表面上方的穴位实行温灸。其湿热的作用,渗透肌肤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扶正祛邪、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它是一种对机体毫无损伤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中医疗法。粗盐作为一种辅料,常用于中药炮制,对中草药细胞有较强的穿透力,可增加药物成分的溶解度,起到很好的增溶作用,从而增加药物成分的煎出量,起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本草纲目》记载盐能入肾,能防腐,出生于水里,性寒,寒能凉血、活血;有腥味,与血同味,有补血、活血之功效。且艾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病、保健、养生诸多方面。艾用于灸法的历史十分悠久,首载艾为灸材的医学典籍,当属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最古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载有艾,“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灸[21]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再加上神阙穴[22]是任脉的一个重要腧穴,有总任全身阴经脉气之作用。既有回阳救逆、培元固本、益气固脱之功,又有滋肾阴、调冲任、益精血之功。与冲、督、脾、胃等经脉相关,素有“脐通百脉”之说。同时神阙穴可以调节机体之阴阳气血平衡,扩张胃肠道的血管,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和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肠黏膜对水分吸收。另外还有解痉止痛、抗菌消炎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2~3 级直肠炎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次观察的样本量不够大,观察时间不够长有关。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20~30 Gy时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40.00%,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高达63.2%,观察组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26.6%提示放疗期间给予隔盐灸有利于组织修复,提高直肠组织的放射耐受量,减轻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程度。
神阙穴温灸包热熨预防放射性直肠炎是一种有效、经济实用、安全简便、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及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温灸包时,不必取出外包装布袋,经加热后放于温灸部位,护士必须先试温度,以免引起烫伤,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患者饭后1 h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避免在患者空腹、过饱、酒醉、局部皮肤有感染时行温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参考文献]
[1] 龚晓蓉. 应用传统Pap涂片与液基细胞学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效果比较[J].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4):428-429.
[2] 根祥. 综合疗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60-61.
[3] 张天泽,徐光炜. 肿瘤学(下册)[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921.
[4] 张罗生,何本夫,罗显荣,等.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19-1521.
[5] 杨静谊. 宫颈癌放射治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2162-2163.
[6] 王宇,汪延明,袁光辉,等. 盆腔肿瘤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6(4):56-57.
[7] 张大玲,李翠荣.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0,31(6):767-768.
[8] 张华,李亚琴. 放射性肠炎的病机与治疗探讨[J]. 陕西中医,2006,27(1):82.
[9] 贾颖,瞿全新.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应用进展[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2):120-123.
[10] 张月,侯良宝,陈红,等. 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83例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2):172-174.
[11] 张云艳,成海燕. 放射治疗联合每周使用奈达铂治疗中晚期CC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68-70.
[12] 高平,关小倩,高亚杰. 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与顺铂+5-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75-3677.
[13] 张蕾,唐杰,张娟娟. 晚期宫颈癌的Meta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5):2827-2832.
[14] 王彬,赵洪亮. 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3):29-31.
[15] 陈辉.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34-35.
[16] 陈松兰,那建华,李俊玲. 小剂量持续滴注5-Fu致严重腹泻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91-92.
[17] Aiba K. Recent advance i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oborectal cancer[J]. Can To Kagaru Ryoho,1996,3(5):535-541.
[18] 朱瑜,王学斌. Ⅱb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并化疗疗效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42-1044.
[19] 张罗生,何本夫,罗显荣.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9):1519-1521.
[20] 蒋云姣. 隔盐灸治疗化疗相关腹泻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8(19):66-67.
[21] 李春燕. 隔盐灸神阙穴治疗化疗相关腹泻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5):375-376.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82-02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其内膜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容易导致的心绞痛,而心绞痛一般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其性质基本稳定且心绞痛反复性发作,其临床表现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稳定型心绞痛容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如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必须及时地给予治疗,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有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一般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本文就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做出了相关的探讨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66例,男有37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女患者有29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9.5岁,众患者均符合WHD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均排除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严重高血压以及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肝功能、肾功能、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女患者均非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众患者到我院就诊时均呈现胸闷、心悸和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给予众患者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其静息时的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段降低且>0.05mV,并出现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地平甚至导致)运动平板呈阳性反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使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首先让病患休息并吸氧,然后给予众患者25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并混入150mg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按每天一次的静脉滴注进行注射治疗,连续治疗15天后观察其疗效。
1.2.2 对照组 使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首先让众患者休息并给予吸氧,然后再给予口服150mg每日一次的阿司匹林,以及每日2次的美托洛尔25mg和每日3次的硝酸异山梨酯缓解片10mg进行治疗,连续服用15天后观察其疗效。
1.3 疗效标准 对经过治疗的众患者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规划可分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在同样的劳动能力下部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且无胸闷症状,在给予心电图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或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0.1mV,T波改为直立;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到50%-80%,在给予心电图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ST段回升≥0.05mv,T波逐渐正常。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不变或未达到以上有效的标准,给予常规心电图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患者均有出现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和低平或负正双向改变等现象或进行性加重[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卡方及不良反应的数据使用卡方软件V1.61版本进行处理,各项参数采取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10例,不良反应9例,总有效率为69.7%,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其内膜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容易导致的心绞痛;他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上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一般是由于正气亏虚、淤血、痰浊、寒凝、气滞而导致心脉痹阻;而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是从中药红花中提取出来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作用并且对降低冠脉的阻力,增加冠脉流动量和心肌的营养具有重大的作用[2],并且无不良反应,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数据显示);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虽然具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但其效果不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大(本文数据显示)。
综上所述,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