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5: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与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GIS服务;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应用
一、GIS技术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地理空间基础上,通过使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来实现对空间及其相关动态地理信息的监测,是计算机技术与地理空间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能够为相关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高效服务。该技术能够把各种表格形式的数据以地理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能够对该种图形化的数据结果进行浏览、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并且成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为工程、资源管理及其防灾和减灾工作等带来了诸多便利。
GIS技术能够把描述地球的所有空间信息的数据进行整合,并且进行一定的分类及分层的叠加,以一种完整的形式将客观的地理世界表达出来。它通过对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为其服务的领域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并且该种技术能够将数据借助网络进行共享,能够更好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的及时采取有着重要的影响。灾害的多源性及其与地理空间位置的关系,使得灾害信息与地理空间形成密切的关系,GIS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灾害信息数据等的直观、有效的分析和管理,从而为应急指挥部门提供一种更为直观的可视的决策辅助技术平台。
此外,GIS技术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的应用尤其优势。这主要体现为:(1)GIS服务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及其指挥的能力;(2)能够快速的对灾害发生源头进行快速的定位,包括自然及人为原因所产生的灾害;(3)GIS服务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应急预案的规划能力,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4)GIS服务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相关培训的效率;(5)该技术服务中对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自动分析能够为应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应急决策的及时性;(6)GIS服务中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实时高效的监测,能够实现对户外数据的有效管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GIS技术对于灾害的定位、周围环境的分析及避难所的位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等的分布情况的确定以及应急预案的快速确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应急措施的采取提供信息支持。
二、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构成及作用
在我国,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测绘保障的相关预案、一定的组织机构以及资源中心和指挥中心。就目前我国的应急测绘保障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基础测绘条例》及其与之相应的国务院指导意见,上述法律法规为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其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具规范性。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的预案其应急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建设该体系的首要任务。该种预案的建设应该将应急测绘的保障范围、相关的组织体系、具体措施、对于应急方案和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等。应急测绘的组织机构即实现对应急测绘工作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该种机构的建设应该实现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资源中心是应急测绘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急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它包括相关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即系统运作的支撑环境的建设等,为应急测绘工作提供相关地理信息数据,为多样化的应急测绘工作的开展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回应提供较为可靠的测绘结果。
上述应急测绘体系建设的作用在于通过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应急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的同时也为其工作开展提供规范;组织机构的建立能够保证各项应急测绘技术的应用及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资源中心则是各种技术综合应用的地方,能够实现灾害资源的集合和分析,是GIS服务等技术综合应用建立的一种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为应急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规范,保证应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GIS服务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GIS服务因其自身技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GIS技术基本功能在应急测绘系统中的应用。在应急测绘系统中,GIS服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基本图形的操作,比如实现对地图实体的单个的选择、不同形状的地图实体的选择和改变、对地图大小的调整以及对相关地图场景的浏览等,并且能够实现对相关地理信息的输出。这在应急测绘系统中,能够更好的展示灾害发生地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为应急方案的确定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
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GIS的空间分析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GIS技术能够实现对于地理空间距离、面积等的量算,并且能够实现地理定位。这在应急测绘系统中,对于灾害具置的确定、灾害影响范围、受灾情况等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相关空间数据的分析及其搜索等能够为应急预案提供更为准确的有效的数据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专题分析的功能为应急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便利。将地理空间数据库资源中的某一或者多项与灾害相关的指标性数据与GIS地图中的数据相结合,我们可以制作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专题图,比如对灾害范围确定的专题地图、对于密度的分析图、相关独立值的专题图等。该种专题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行政区划不同级别的分析,并且可以结合其叠置分析的功能来得到与应急测绘相关的地理区划内的交通及人口分分布情况等,从而为应急处置方案的确定以及具体的疏散等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是GIS数据采集系统。改系统由外业数据采集系统及内业修测系统组成,前者有相关的移动测量系统、超站仪以及全站仪等设备组成,能够实现对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全方位获取,并且对灾害和事故发生区域的实景拍摄及三维成像等,通过系统组成设备的综合应用以图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现场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应急测绘工作提供最为直接有效的数据和资料;而后者则是通过修测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些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快速的修测更新,实现相关图像的制作,保证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性。
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是相关信息的。该种是以数据库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的,该种数据库则综合应用的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GIS技术,它对于既有测绘成果数据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相关信息的查询、数据的查找和下载等,并且地理信息数据库所具有的自动更新的机制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GIS技术在应急测绘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还应该注重相关数据的导入和输出问题。GIS技术服务系统的设计是以数据库所具有的不同文件以外部形式批量导入的功能而设计的,而查询到的统计数据可以以表格文件等形式输出或者可以直接打印,而GIS相关的图形数据等也可以以上述形式输出。
对于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要从其设计和相关组成部分出发进行综合建设。设计上,要将各种可能的灾害充分考虑,设置不同灾害种类的数据库,使其尽可能包含可能发生的灾害信息;而系统具体的组成部分可以利用GIS的专题地图进行设计,对于不同的灾害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使各种信息资源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为应急测绘的实现及应急预案和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刘,殷福忠,张延波.信息化测绘技术在灾害应急服务领域应用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6).
[2]米红,杨帆,曾东海.GIS技术和数学模型在城市应急系统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5(1).
[3]林富明.GIS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
【关键词】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档案管理机制创新,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以档案安全保障理论为指导,综合技术、管理、人员、活动,建立动态调整的、独立的、开放的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档案终身安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和频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速、信息技术应用导致数字档案信息大量产生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军队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应对敌对势力窃取我军核心档案信息资源的客观需要;是应对近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档案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客观需要;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威胁档案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应对新技术广泛应用,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带来的新隐患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从军队档案管理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涉及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从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技术、人员等诸多支撑要素来看,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和谋划,全方位地整体推进。
一、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物质保障
军队档案馆(室)是保障档案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强档案安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档案馆(室)建设,改善档案馆(室)设施和档案保管条件。在档案馆(室)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抗震烈度、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坚固、安全、环保、实用等因素,严格遵循国家和军队有关档案馆(室)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把档案馆(室)建设好,筑起保障档案安全的坚固防线。在设施设备方面,要严格遵循视频监控、门禁、火灾报警、消防、温湿度监控、恒温恒湿、周界防护、电子巡查、通讯、计算机安全等系统建设的新要求。全面构建和实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军队对档案文献遗产长期保存、有效利用的控制力,从根本上提高档案安全保障技术整体水平。
二、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军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贯彻落实,同时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下工夫,不能有“椰子效应”,即在政策的“硬包装”之下存在一个执行的“软内核”,从确保军队核心信息资源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完善各项涉及档案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认真付诸实施,把安全至上的理念物化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去。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建立危机预防与危机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损毁和影响的能力。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灾害、突发社会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制定出方案,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每年不定期按预案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执行力。加强《档案馆灾害防治工作指南》的宣传贯彻,用以指导各级档案部门的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实施重要档案备份制度,是提高抵御各种突发事件影响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俗话说,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对重要档案实行多套异地备份的制度,在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更加重视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完善档案利用安全保密制度,处理好档案开放和公开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本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更多关注信息公开、改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坚决不提供,能利用副本的尽量利用副本,保障档案本体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完善受损档案抢救制度,对突发灾害、事件以及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档案损毁的,一定要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加强对各项抢救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是落实档案抢救制度的关键所在。
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制度,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应当从设备、网络、系统、数据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以完备的防范体系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万无一失。电子文件是一种易被改动、易被窃取、易于传播、易于消失的信息,特别是它还是一种不能直接识读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设备和软件才能被读取的信息,必须在不断攻克相关关键技术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程,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密、保存、读取等巨大难题。
三、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分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定位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争取实现基于高起点、实现高目标、开拓新局面。
目前,国内外关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解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控制环境,降低风险。这里的“环境”是指档案保管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信息存储环境等,降低环境因素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其二,建立安全保障平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使档案尽可能保持稳定状态。其三,对已经处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档案,采取各种措施使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保存其信息的可读、可用和可藏。这三层含义包括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的社会因素、管理体制、组织体系、策略、政策法规、安全保障技术或安全保护效果的评价等等较为宏观的要素。
档案安全保障属于档案管理和档案维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需要渗透到档案形成阶段、保管阶段和维护阶段,也就是整个生命周期。充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加强档案防灾减灾策略、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受损档案抢救修复技术方法、电子文件真实性保证和长久保存方法、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攻关,不断提高档案安全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如对于档案保管单位来讲需要进行系统的档案安全现状的普查工作,了解档案的种类、损坏程度、档案保管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档案安全数据库平台。摸清家底会对档案安全总体状况有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可以从整个军队的层面制订相应的档案安全保障长期策略。这就使得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更加具有整体性的把握及其长期的计划性,以至实施保障技术措施时更加具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档案安全保障相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四、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人才保障
正如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所说:在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档案安全的最大保障是人的认真,档案安全的最大危险是人的疏忽。许多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源自于人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疏于防范;许多自然灾害中档案损失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是否重视档案安全并采取了有效防范与抢救措施。因此,确保档案安全,对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来说,是本职、是天职、是称职;相反,则是失职、渎职、不称职。若是由此给军队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免职、撤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提高军队档案干部整体素质、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档案安全保障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造就一支责任意识强、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安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现代条件下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决定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它围绕档案主体工作而形成的,包括档案创新能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安全保护活动组织能力、业务拓展能力、事业发展支持能力、档案技术力量培训能力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档案机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积极配合。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对于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构建、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档案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朱华.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J].信息安全,2009(3).
[2]王爱红.一种安全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信息,2007(1)-(3).
[3]王谦,陈放.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保障体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04).
[4]杨冬权.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09-6-26(1).
[5]杨安莲.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4).
[6]马芳.国外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回顾与前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6).
Abstract: Various disasters frequently happened in recent years ring the alarm bells of China's emergency rescue security situation. Chongqing gas group is included in the emergency rescue gas security team of Chongqing c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cue security system, Chongqing gas group builds up an influential and powerful emergency rescue security tea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ing and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security system.
关键词: 城镇燃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Key words: town gas;emergency rescue;secur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56-03
0 引言
重庆燃气集团是主营城市燃气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燃气工程设计和安装的城市燃气企业,天然气管网1.45万余公里、储输配气站150余座,年供气量达到25亿立方米,为330万客户和40座CNG加气站提供燃气供气服务,燃气供应范围覆盖重庆市辖区38个区县中的24个区县。重庆燃气集团近年来加强燃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管理,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减少燃气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做出积极贡献。
1 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1.1 适应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需要 2009年国务院出台3号文件支持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2010年重庆市政府为有效提升全市综合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和救援水平,率先在全国组建了8支市应急救援队伍和12支市应急救援保障队,重庆燃气集团作为重庆市应急救援燃气保障队被纳入其中,一旦城区出现灾害险情,在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市燃气保障队将按照指令集结到位,开展燃气救援和处置工作,共同推进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
1.2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重庆燃气集团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管理服务型企业,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的特殊的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其管理,正是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构建燃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积极参与重庆市应急救援工作,不仅能展现重庆燃气集团的应急救援水平,而且能提升社会对重庆燃气集团的认可,客户对企业的认知,从而能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好评度,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3 提高企业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的需要 随着重庆市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推进,城区燃气管网不断发展、供气范围不断增大,燃气泄漏抢险处置的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由于企业内部燃气应急救援不健全,企业内部基层分、子公司对燃气泄漏都是按照各自管辖区域进行抢险处置,存在服务区域不清晰、职责交叉、管网现状掌握不明、人员经验技术水平参差较大、抢险设施设备配置差异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燃气泄漏险情处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培养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员,以提升现有应急救援水平和质量,确保安全平稳供气,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重庆燃气集团实现内涵增长的迫切需要。
2 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主要做法
重庆燃气集团积极构建燃气企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其内部管理。企业通过确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设备物资保障,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提升新技术支撑,严格内部考核和强化风险管理,构建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2.1 确立安全发展目标,推行“01310”安全管理模式
重庆燃气集团以构建重庆市天然气安全供应保障体系为工作目标,以充足的气源保障、合理安全的输配管网、充分的储气调峰手段、完善的抢险运行机制、优质的管理服务等五方面内容为抓手。推行“01310”安全管理模式,即0—全年死亡事故为零;1—各级行政负责人对本级安全工作全面负责;3—建立集团-分(子)公司-班组(站)三级安全管理体制;10—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十到位,全方位”的总体要求。“十到位”: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制度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管理机构、人员到位;教育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事故应急防范措施、救援预案及演练工作到位;隐患整改、资金投入到位;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到位;安全工作奖惩到位。“全方位”: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商业秘密保护和人员安全等人、财、物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纳入安全管理工作的范畴。
2.2 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重庆燃气集团成立了以企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集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救援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分层级按区域建立救援机构:一是在重庆主城区成立了应急救援抢险队伍,24小时轮流值守值班,承担重庆市主城区范围内的重大燃气应急抢险。二是在所属各分、子公司建立一支应急救援抢险队,与位于主城的应急救援抢险队形成联动,承担各自管理辖区范围内的燃气应急抢险和对口支援应急抢险。
2.3 完善应急救援流程建设
①按照燃气突发事件所在燃气供应系统的压力等级、影响的用户性质及数量、事件发生地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方面因素,将燃气突发事件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并参照燃气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预警的燃气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分成红、橙、黄和蓝四种预警报告,分层次调度。
②燃气事故抢险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管道维护人员报警、车检人员报警、110和119报警、市长公开电话、社会公众和施工单位报警以及重庆燃气集团客服热线966777。
③应急救援根据警情判断和影响级别,将抢险流程分为重特大燃气泄漏和一般燃气泄漏,并制定不同的抢险流程和应急预案,如图1所示。
2.4 强化应急救援人才建设及培训工作 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抢险技能、安全意识、组织协调、专业水平、实战经验等方面知识水平的提升。
首先,优先从集团公司现有的安全生产业绩一流的团队、个人和安全生产条件复杂的岗位中选拔领导干部和专职人员,作为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机构小组的后备人才库。其次,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含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燃气专业、安全管理、抢险救援装备等知识的专项培训。三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打造了一支业务技能高、安全责任重的应急救援队伍。四是通过从接警处置、集合出动和现场处置等燃气突发事件灾害救援实战训练。实现训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保障队伍业务技能水平和应急救援协同作战能力。
2.5 健全应急响应管理机制 重庆燃气集团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天然气设施接警抢险管理规定》、《应急管理规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重庆市燃气应急救援保障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燃气专用抢险设备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作业流程和标准;建立燃气抢险专题工作例会机制。对当月燃气抢险出动率、管网泄漏点自查率、隐患整改等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6 强化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置 重庆燃气集团围绕应急救援设备特点,重点抓好各类抢险机具设备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和保障运行工作。抢险设备实行了动态定编管理,主要分为了运输工具、检测仪器、抢险机具三大类。以重庆燃气集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物质信息系统》为工作平台,按照“统筹管理、科学分布、合理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原则,进行应急设备、物资进行储备和统一调配。截止2012年底,配置有应急指挥车、燃气专用抢险车、带压堵漏应急包、甲烷检测仪、乙烷分析仪、移动照明车、发电焊机、激光遥距检测仪、路面钻孔机、真空吸气泵、防爆风机、正压呼吸器、探管仪、发电机、破路机等各类抢险救援设备共计1391台套。
3 燃气企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效果
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抢险已建立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和“五个统一”(班子、牌子、队伍、场所、标识)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市燃气应急救援保障队圆满完成重庆市政府组织的2011年重庆市洪涝灾害综合应急救援演练、2012年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落成典礼暨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成立两周年汇报演练,得到了市政府及广大燃气客户的高度认可。
3.1 燃气抢险率呈下降趋势 重庆燃气集团通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建成了在重庆市内有影响、有实力的应急救援保障队伍。特别在燃气抢险次数方面,自2010年以来,集团位于主城的两支应急救援抢险队每年抢险次数呈下降趋势,降幅达到8.8%。春节长假期间,更实现了燃气抢险“零出动”的历史性记录。
3.2 燃气管网泄漏点自查率创新高 重庆燃气集团通过企业应急救援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网维护管理。企业以燃气检测车检带人检的方式,扩大检漏区域,提高管网泄漏点自查率,降低了漏气输差损失,创造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燃气应急救援保障队仅2013年上半年,燃气检测车共出动车检93个工作日,行程5389.5公里,发现疑似天然气泄漏点93处,经乙烷色谱分析确认天然气泄漏35处,均全部抢险修复。
3.3 应急救援能力极大提升 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实施促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监督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得到极大提升,强化了企业一体化管理运作能力,规范和完善了各项安全应急保障制度,促进了企业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无缝合作和良性互动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突出其整体性、协调性、规范性和一致性,全面系统的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不仅强化了重庆燃气集团的品牌形象,也为进一步打造全市的应急救援保障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徐武.管道下向焊技术在大兴南高压A调压站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燃气,2011,01.
[2]宋祎昕.城镇燃气管道全寿命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3,01.
[3]李文英,钟卫.川西北输气场站设备泄漏检测及分析[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简册学生交流会论文集[C].2005.
关键词: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档案资源是国家、职业教育、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信息资源。职业院校档案是关系到数以亿计的社会职业劳动者和职业教育在校生的信息资源,确保职业院校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是职业院校档案馆及其馆员的重要职责。2002年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1],2010年5月12日杨冬权同志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2]这些战略部署,充分说明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在逐步为大家所认识,实践工作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是真正提高到研究高度的文章则相对较少。笔者试图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较少的全流程和大环境中思考和认识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全视角地展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系统,对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一、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同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前,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档案管理方式手段落后。[3]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状况是:现代化管理手段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文件没有归档为电子档案,而任由其在产生部门自生自灭;档案管理队伍人力缺乏,尤其缺乏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意识不到位、信息化技术水平低;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到位。[4]在网络环境下高级技工学校档案管理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有:网络病毒纵横恣意,操作系统存在漏洞,电子文件共享导致不安全因素产生,网络犯罪迅速蔓延。[5]这些问题说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环境不容乐观,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档案安全意识薄弱,未建立必要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乏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缺少必要的防盗设施,应急预案缺位或应急预案不切实际,对档案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6]由于种种隐患的存在,使得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面临着多层面问题。杨冬权同志指出:要树立“安全问题无处不在”的思想。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火灾、水灾、震灾、害虫、霉菌、灰尘、紫外线、有毒有害气体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病毒、技术故障、载体寿命等技术因素的影响,战争、、人为攻击、人为窃取、疏忽大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档案安全。
这些基础环境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提醒我们,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来应对挑战。
二、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保障体系
1.理论保障
顶层设计就是要从国家和职业教育档案的层面把握、设计、引导职业档案安全的思想,全面规划和集中控制职业院校档案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
前端控制就是面对网络环境下文件/档案的易逝性、易变性、信息及其载体的易分离性、对电子环境和应用程序的依赖性等特点,馆员需要提前介入前期工作中。[7]在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活动中应制定计划方案,人员配备要合理、技术力量要有前期储备,设备的选择和环境的控制、整个预防性安全保障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都要事先有准备[8];通过前端控制增强档案系统对环境影响的抑制力,提高档案资源的稳定性,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
全程管理就是随着电子文件/档案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实施一系列的安全保障管理活动。具体包括:物理条件的采用和处理及信息安全保障方案的整合,档案工作流程中的制度设计和应用,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维护,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等。
后期监督具体包括档案安全保障活动的评价,人力资源的评估,经费结算,安全保障活动的总结,法规、标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活动模式、方法的集约等。
2.法规和标准保障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法规和标准,保证工作始终处在法规化和标准化的正确轨道上运行。这些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包括:国际性档案安全规范和标准、国家性档案安全法规和标准、档案安全业务性标准规范、档案安全技术性标准规范。我国关于档案安全最高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随着档案安全工作实践的推进,又有一些新的法规规定出台和颁布,如《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GB/T20948-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9]《档案馆建设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公民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和公用网的暂行规定》[10]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3.制度保障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落实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云南档案馆有健全完善的39项管理规章制度[11],海南省档案局要求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12],这些都说明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4.组织保障
在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学会的领导下,各级学会组织应成立专门的大中专院校分会,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组织体系,设立安全专员,责任到人,把安全工作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5.经费保障
从国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应专项列支档案安全保障建设资金。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将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院校每年的正常预算中,有专项资金作为保障。
6.馆舍和物资设施保障
应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因校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确定馆舍,有独立的馆舍,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要加强馆(室)内安全设施建设,如自动报警装备、自动灭火设施、温湿度调控设备、防磁设施,以及档案的扫描、存储、复制、传真、微缩等设备,要有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测。
7.备份保障
要逐步落实有关规定和政策及制度,采用多份存档、呈缴备份、异质备份、异地备份等方法,保证档案资源更高层面的安全。
8.技术保障
在网络时代的电子办公环境下,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对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来说是必须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诸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脸部识别、红外报警、磁条防盗、条码管理、水印防伪、电子文件封装、信息防火墙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13]其他的先进技术还有数字签名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14]
9.传统技术保障
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日趋成为档案管理的重点,但纸质档案还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因而传统技术不能丢,在防虫、防风、防光、防水、防火等多方面的传统技术,以及防自然灾害方面的传统技术仍将继续传承、掌握和使用。
10.应急机制保障
我国是一个大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自然灾害每年都不可避免。档案馆(室)应建立应急机制,有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害能及时保障档案安全。电子档案和档案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也应有应急机制,具体包括防丢失、防病毒、防黑客、防设备后门等方面的应急机制。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的地位和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构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和谐推进的发展环境,全面建立能确保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职业院校档案事业全面、持续、可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Z].http://wenku.省略/view.
[2] 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0-05-20.
[3] 徐晓英,刘晓燕.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措施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院校学报,2010,(5):114-115.
[4] 肖燕东.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天地,2010,(4):53-54.
[5] 孙小璇.网络环境下高级技工学校档案安全管理[J].科技档案,2010,(2):35-37.
[6] 张大彤.档案安全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九个隐患[J].中国档案报,2010-06-04.
[7] 薛四新,等.现代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1,199.
[8] 张美芳,等.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20-21.
[9] 盛玉.档案安全与安全保障体系内容的关系分析[J].网络财富,2009,(6):45.
[10] 曹书芝.网络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J].兰台世界,2006,(5):2-3.
[11] 殷俊燕.大力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筑牢档案安全“防火墙”[J].云南档案,2010,(6):7-8.
[12] 海南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J].海南档案,2010,(2):1-2.
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
0引言
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属于军队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若能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不对官兵消费服务条件和水平,对于军队财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其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而笔者也对其主要内容以及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以下的分析,具体如下。
1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内容
1.1建立基于国有银行机构的资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在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基于国有银行机构的资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军队本身就是驻防在全国各地,在对其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难度十分大,为了更好地保证军队资金管理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借助地方银行网络资源,安装相应的网上银行系统,以此来构建资金安全防控平台。这样还能对军队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真正提升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1.2建立基于国家信用机制的军费支出消费服务体系
在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基于国家信用机制的军费支出消费服务体系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军队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其既包括了集体性的活动,也有大量的个人行为消费,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军队支出消费可以需要依赖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满足消费需求。为了更好提升其服务质量,可以对相应的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具体内容可以在采购方面实行军地联网,同时对公务卡支出消费制度进行严格督促和监督,这样就能保证其支出的合理有效性。
1.3建立基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军人商业保险制度
在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基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军人商业保险制度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在军人保险管理过程中融入商业保险这一模式,能够将军人保险管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相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进行保险制度的完善。
1.4建立基于应急应战需求的随军银行及储备金制度
在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基于应急应战需求的随军银行及储备金制度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随军银行属于军民融合式财务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情况下,随军银行是在难以完成资金保障任务过程中所设立的临时性资金保障机构,其主要担负对作战部队或者是军人个人进行经费保障,以此来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建立基于应急应战需求的随军银行及储备金制度能够和合作银行定期召开会议,以此来分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资金保障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就能及时提出保障需求,进而就能及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选择及时有效的资金保障渠道以及方式。
2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加强对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防以及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将协同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真正的重视起来,这样就很难得到有效地发展。因此,在发展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把握好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财务保障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
2.2把握好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度
在发展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其两者之间的度。在军队财务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军队有些机密事宜以及核心保障能力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共同融合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者是政策,以此来确保其安全运行,保证军队财务保障安全独立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这一目的。
2.3把握好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高低层次
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高低层次,毕竟军队财务保障职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融合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可以为其制定相应的发展和规划,从战略上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
2.4把握好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试点与推广的衔接
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试点与推广的衔接,毕竟军民融合式财务保障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现行的模式可以套用,为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研究和探索,以此来保证其科学合理性。要想真正使其能够有效地融合发展,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布试点,然后再将其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依法融合这一原则,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国家的利益,以及各方利益,真正做到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对于我国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加强重视程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研究,将其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更好地实现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这一目的。参考文献:
[1]朱湛.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分析[J].经济,2016,14(8):00305-00305.
[2]樊恭嵩,杨学忠,帅秀伟.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1,33(3):5-8.
关键词:电力生产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力企业能否建立健全一个主导设计、建设,运行、检修全过程的生产活动,并保障生产活动中员工、设备、环境安全组织体系,即: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定义入手,阐述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地位和作用,并从标准制度建设、安全性评价、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叙述电力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要做的具体工作。
1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1.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定义
顾名思义,安全生产保障体就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实现的体系。企业为了安全生产的目的,利用现有资源,把企业中员工、设备进行有机的组合,并使这种组合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形成合力,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保障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确保人、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
1.2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决策指挥保障系统、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执行运作保障系统、设备管理保障系统、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组成。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有四个基本要素: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安全的作业环境是劳动保护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这四个系统各有不同的功能,保障各个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转,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
2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动员和组织企业的全部力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去做好安全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应建立一种有效的运转形式来满足它的需要。电力企业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两个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并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电力生产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电力企业要夯实安全基础,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生产过程中从本质上消除人、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起决定性作用。
3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在安全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由决策指挥保障系统、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执行运作保障系统、设备管理保障系统、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组成,各个系统发挥的作用各不同。
3.1决策指挥系统的主要作用
生产决策指挥系统主要是依据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保障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保障安全经费的有效投入,审核批准企业安全生产重大决策事项,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健全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对企业安全生产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纠偏,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建立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3.2规章制度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是指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项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以管理标准规范人的作业行为,以技术标准管理设备、作业环境,以工作标准规范生产作业流程,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纪律,有效遏制违章作业,健全奖惩考核机制,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3.3执行运作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执行运作保障系统主要是制订生产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组织生产并监督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现场实施,有效地组织、指挥现场的工作任务执行。激励员工为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创新。
3.4设备管理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设备管理保障系统主要是加强设备管理,落实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5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的主要作用
安全技术保障系统主要是加强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应用、推广新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装备,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改进和完善设备、人员防护措施。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设备运行、检修质量,开展安全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
4 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4.1 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制度建设
企业的权威体现在要有一个严明的制度,使员工在制度的约束下从事有效的生产活动。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比较完整、比较规范的保障体系,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这些标准、规范和制度目前大多数仍然是适用的。但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现行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有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电网发展和管理创新的要求,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建设与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相适应的标准、制度体系。
4.2 全面推行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
积极开展并长期坚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成立以生产技能专家为主的专家查评组织,健全查评机制。安全性评价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使其全面融入对企业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微观控制,动态循环,持续提高。要紧紧围绕“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人员素质是保障”这三个环节,加大电网设备管理的力度,建立设备健康状况分析评估机制,定期对发、输、变、配电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准确掌握设备健康状况。
4.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
在安全管理上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分析事故规律,从事故的苗头抓起,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事故隐患进行超前控制,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研究风险管理,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风险评估有结合起来,提高对事故的预控能力。通过风险管理,掌握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各环节的薄弱点,特别是那些隐藏在较深层次的隐患,揭示出这些隐患的危险程度,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要制定重大电网事故、重大人身事故、重大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对事故及异常发生后的报告、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事故恢复、公众关系、事故分析调查等,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处理预案和管理规定。
4.4 积极推行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
电力生产过程中各类人为责任事故,虽然原因各异,但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人的违章行为。人总是能力、素质、意识的差异,必须建立一整套符合安全规程规定要求的规范化作业程序,规范人的作业行为,避免人为失误,从而有效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同时,要制订严密的防止人为失误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完善各类安全装置,设置科学的防护程序,减少误操作事故。
4.5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确立“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解决安全工作深层次的问题,即安全工作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问题。坚持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安全制度、管理、物态等文化方面加强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力,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与建设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相适应的安全文化,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4.6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防护意识
人的素质是决定安全的因素,工作中从思想教育抓起。一是强化职工“我要安全”的主动意识,先后组织了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安全活动,把我公司的的人身、设备事故以月度安全简报形式刊载,由领导单纯的说教,到员工的自我教育,增强了职工安全生产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和主动意识,切实促进把“四不伤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二是在分析处理事故时,首先从人的因素找原因。针对人的素质提高了,责任心加强了,技术过硬了,事故自然会减少这一逻辑,发生事故后,技术上出了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人的问题,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分析处理时,找原因、定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学习排查都定到具体人员,真正做到了事故对所有员工都有所触动。三是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工作中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作为抓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加大了员工的培训力度,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严格进行考试考核,从时间、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员工学习,结合生产实际,每年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练兵比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摘 要: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升对水害事故的防治能力。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水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推动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该文对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煤矿 水安全 保障体系 创建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77-02
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超过90%的大小煤矿发生过水害事故,我国煤矿企业因水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00亿元,造成超过3 500人死亡。水害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灾害问题之一。因此,水害事故的防治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需要建立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减少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水害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损失。
1 煤矿水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1 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在煤矿企业生产的前线,煤矿生产人员对水害事故防治的认识不充分,忽视了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使水害事故的防治工作没有做到位,在煤矿水害发生时,无法做到及时治理。并且,由于煤矿企业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重视,没有建立完整的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水害防治的相关机构配置不合理,安全防治设施落后,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1]。
1.2 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落后
煤矿企业在长期与水害的斗争中,没有注重对水害防治经验的总结,无法形成水害防治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并且水害防治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地了解矿区周围的环境,也无法获取矿区周围环境的相关资料,因此,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较为落后。
1.3 水害防治工作没有严格落实
煤矿生产的负责人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没有充分地采集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对水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水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在相关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发生的大多数水害事故都是由于防治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引发水害事故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非常大的比重[2]。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矿区负责人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水害防治工作。
2 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
2.1 加强水害防治管理工作
2.1.1 加对强水害防治的重视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对矿区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灾害预防措施,编制水害防治的专项预案。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产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从而加强企业对水害的防治能力。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水害防治安全培训,加强矿区所有生产人员对水害防治的重视以及防治水害的能力[3]。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要求生产人员遵守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保证灾害防治工作可以落实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此外,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与灾害防治工作的不足要及时改进,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2.1.2 加大水害防治的执行力度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落实水害防治工作,创建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水害防治的执行力度。所有生产人员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保证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灾害防治工作的安全监督,以保证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管理条例,进行煤矿的安全管理,并严格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实际工作中。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煤矿企业要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投入,更新水害防治设备,以获取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加强对水害防治的理论研究。
2.2 建立安全保障平台
2.2.1 建立煤矿信息管理系统
矿区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加强对煤矿水害的防治。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收集煤矿生产的所有信息,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通过这3个模块的协调运作,可以帮助灾害防治人员进行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与预警,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
2.2.2 建立灾害报警系统
对于水害多发地带,煤矿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水害的监管力度,建立灾害报警系统,以实现对灾害的预警。灾害报警系统中应用的设备主要是液位传感器,通过这一装置,可以实现对煤矿水位的实时监测,一旦水位达到预警的范围,报警系统将发出警报,从而保证了生产人员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安全撤离。
2.2.3 建立避灾路线指示系统
在煤矿生产现场,需要将逃生的指示牌悬挂到显眼的位置,同时,需要保证指示牌在断电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地工作。指示牌的作用在于,在水害事故发生时,矿区内人员可以根据指示牌指示的逃生路线离开事故现场,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
2.2.4 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
在建立了煤矿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水灾的预防之后,还需要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以实现对水灾的处理。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在水灾发生时,对水灾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煤矿的自我保护。水灾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这3个方面:(1)组织方面,建立合理的调度制度,建立科学的救援系统,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以及生产监察工作,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完善物资供应机制[4]。(2)措施方面,加强生产人员的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将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并加强对生产的监督管理。(3)实施方面,采用各种方式提高生产人员应急救援的能力,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
3 结语
水灾害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对水灾害的防治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水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煤矿企业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落后,以及水害防治工作没有严格落实。因此,煤矿企业要降低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水害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建立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并将水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庆彪.高承压水上煤层安全开采指导原则及技术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3(9):83-86.
[2] 牟林,朱开鹏.煤矿防治水“产研”合作模式及技术示范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中州煤炭,2016(2):1-5.
1.1 建设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需要。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促进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贯穿于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全过程,是实现档案利用功能的前提,是档案管理始终如一的目标,是职业院校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务。
1.3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同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据笔者调查,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六种状况:(1)档案馆(室)作为隶属校办或人事部门的一个内设组织,不具备核心位置和关键岗位,引不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2)档案工作者多为兼职人员,一人分管多项工作且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档案工作的稳定;(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缺乏;(4)传统纸质档案能集中保管,但电子文件不能有效归档为电子档案而得到妥善保管;(5)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管理手段不能得到充分利用;(6)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信息化技术水平低。这说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 保障跟上是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关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关于档案安全的最高法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此外,关于档案安全管理性标准规范等标准规范性文件已有多份,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2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是落实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安全制度是落实安全工作的保障,各级综合档案馆关于档案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院校档案馆(室)可借鉴和运用这些成熟成果,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易行的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档案人员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要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安全技能演练。
2.4 经费保障是建立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根本保证。档案馆(室)负责人应知难而进,主动争取,大声呼吁,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想方设法将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院校每年正常的预决算中,有专项资金可用。同时,也可借助馆(室)测评等机会,争取资金,改善硬件设施。
2.5 馆舍和物资设施保障,是建立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条件。职业院校的档案馆舍应借助院校新建、扩建等机会,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因校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确定馆舍的建筑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具有发展潜力,充分满足档案安全的需要。
2.6 技术保障是建立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诸如指纹识别、红外报警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另外,纸质档案还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3 措施有效是实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途径
3.1 组织建设是前提,从大环境来讲,要在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学会的领导下,在各级学会组织成立专门的职业院校分会,把职业院校档案室的分管领导和馆(室)负责人囊括进来。从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国家档案局层层建立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3.2 针对档案安全工作的特点,应建立并完善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保证档案安全工作落在实处,扎实推进,切实有效。
3.3 档案安全工作应实行工作考核制,纳入年度考核和目标考评。
3.4 职业院校在抓好档案安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应注重档案安全的前瞻性。即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有效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