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美丽乡村总要求8篇

时间:2023-08-17 15:55: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美丽乡村总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丽乡村总要求

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努力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1.以村为主、多方参与。以村为单位组织实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山下造林绿化,动员村民自己动手投工投劳,自觉投身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动乡村山下造林绿化工作健康稳步开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况、产业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瞄准绿化美化短板,因地制宜,缺什么补什么。开展各具特色的山下造林绿化工作,既要大力提高乡村绿化覆盖率,又要促进乡村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3年,全乡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8.1%以上。建成一批美丽宜居的森林乡村,乡村绿化效果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

1.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全面保护好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原有地形地貌、山水田园、古村古建和人文遗迹等。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对濒危和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开展抢救复壮。保护好乡村水口林、景观林、护村护路林、护渠护岸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原生林草植被以及小微湿地,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2.增加乡村生态绿量。一是开展村庄“四旁”(路旁、渠旁、村旁、宅旁)造林绿化。在村庄“四旁”闲置地营造和补植补造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片林、带林,做到见缝插绿,消除缺株断档,“四旁”地等全部绿化,无地,路旁、渠旁提倡栽植枫香、水杉等彩色树种,村旁、屋旁提倡栽植樟树、楠木、枳壳等乡土珍贵树种;二是开展村庄公共区域造林绿化。在村庄公共区域、空心房屋拆违地,以乡村绿道、乡村森林公园等方式,营造风景林、游憩林、康养林,打造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微森林公园、公共绿地等绿化美化精品,每个行政村建设有1处以上以乔木为主的乡村森林公园、休闲绿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地形地貌,将农田、果园、山地、森林、湿地、古村、遗址等特色景观联成一体,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网;三是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在建设高标准粮田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道路、沟渠、山脚建设农田林网;四是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对乡村周围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地、采石取土场、废弃矿山等实施复绿增绿,做到应绿尽绿,无地。五是开展乡村公路绿化。每个村要结合义务植树,每年打造一条高标准的乡村公路绿化示范带,以栽植乔灌景观大苗为主,年前打好穴,年后清明前完成。

3.提升乡村绿化质量。做好乡村山下造林绿化规划设计,加强乡土、珍贵、彩色乔木树种的应用和配置,做到以珍贵乡土乔木树种为主,经济林树种相结合。村庄“四旁”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片林、带林营造楠木、樟树、女贞、枫香、木荷、水杉、池杉、马褂木、油茶、柑桔、蜜柚、枳壳等用材、经济树种,乡村风景林营造楠木、樟树、女贞、银杏、含笑、广玉兰、枫香、木荷、桂花、红豆杉、无患子、茶花、红叶石楠等景观乔灌树种;农田林网营造水杉、池杉等彩色落叶乔木树种,山体生态修复营造枫香、木荷、湿地松、杉木、泡桐、油茶等耐土壤脊薄树种。

4.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关注广大乡村农民需求,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造林绿化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调整绿化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既要大力推广栽植楠木、樟树、枫香、木荷等珍贵乡土乔木树种,也要积极组织农民大力种植高产油茶、商洲枳壳、井冈柑橘等特色果药林。依托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用好古村落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古迹、古树名木、乡村绿道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三、保障措施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高度重视,大力实施好山下造林工作,切实加强山下造林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乡村造林绿化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是要注重科学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乡村森林公园等建设,重点规划美化彩化珍贵化乡土阔叶乔木树种,提倡栽植两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慎用外来树种集中连片造林,杜绝盲目追求名贵花木和贪大求洋,禁止大树移植进村。

三是要确保造林绿化质量。严格按照“大穴大肥良种壮苗”要求,确保造林绿化质量,乔木树种要求地径在3公分以上,高2.0米以上,经济林树种要求地径1公分以上,高0.5米以上。要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支持市场参与山下造林绿化管护工作,全面落实山下造林绿化的产权、管护权,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破坏造林绿化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山下造林绿化成果。

篇2

关键词: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建设;乡村景观分类

Abstract: Rur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construc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from the level of the landscape function demand, rura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tourism rural landscape orientation on the suburban tourism type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n the suburbs of rural landscape demand, type classification,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uburb Tourism Village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ura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美丽宜居新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就,在新村建设中景观建设作为考核新村美丽层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乡村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乡村而言不同类型的乡村对于其景观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近郊旅游乡村因其独特的位置和旅游特色,在景观功能需求方面有着对基础生产要求,功能性,以及美观性不同的需求。不同类型的旅游乡村景观应该有对应的景观建设方向。

1.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的定义较为宽泛,一般的认为乡村景观是指镶嵌于乡村地域范围内的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化价值的不同块体[1],亦或是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具有一定文化特征的人文生态复合体。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指由于人类活动需求而营造的包含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美观价值的生态组合体。其具有以旅游功能需求,美化观赏为主的旅游景观特点。

2.旅游乡村景观功能的层次需求

本文认为,针对近郊型旅游乡村而言,其所诉对象近郊型旅游乡村有别于其它美丽乡村,主要在其地理位置和旅游型村庄类型上,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其景观功能需求不再单一。在景观方面本文认为景观应该满足一下四个层次的功能(图一):

图一

第一层次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刚性需求,乡村旅游景观必须建立在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基础上,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产业需求有针对性的满足,但都应当强调其实用性。第三层次功能则是在满足前两个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应当具备生态理念,具有可持续性,绿色的特性。最后当前三者都具备的情况下,针对旅游型乡村建设需要对其景观突出美化性,观赏性的需求的建设。

3.乡村景观的分类

近郊旅游乡村景观并不是指单一人造绿化等景观或自然景观,这里是指通过人为改造,除了一般道路、广场,庭院之外的景观还包含农田耕作区景观,农作物景观等一些列的为旅游发展环境美化相适应的景观总和。

3.1 农田耕作区景观

农田耕作区景观也可称作通俗意义上的大地景观,它是指乡村内通过组织耕作区排列方式,耕作区形状,大小,组合形式,道路连接形状,形式,分布方式等从土地平面这些层面上对乡村区域内的景观做出可行性,美观性的改造和设计,以达到其旅游型的乡村景观建设的需求。

3.2 农作物种植景观

农作物种植景观是指在农田区域上,对于农作物的种类,根据其成长时间花期进行相适应的配置种植,以达到图案设计,彩色组合或主题特色等的需求。从农作物的层面来设计景观。来吸引游客。

3.3 绿化美化景观

绿化景观指通常的对于乡村区域范围内道路绿化美化,广场的绿化美化设计,庭院的绿化美化和大面积的绿化植被等常规的景观设计。

4 近郊旅游乡村的景观设计定位

结合前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设模式,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以及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2-3]等研究。本文认为对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文化特色乡村景观,生态科技乡村景观,休闲娱乐乡村景观,旅游资源乡村景观。在近郊旅游乡村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乡村类型,围绕其核心进行景观建设。

4.1 文化特色乡村景观

指该类型旅游乡村是以自身民俗文化或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为主的乡村,其景观设计注重其文化特点,通过类比名俗文化走廊,民俗展示墙,民族特有的建筑景观等一系列的文化鲜明的特色景观为中心建设的特色文化型景观。

4.2 生态科技乡村景观

指乡村的旅游发展是通过现代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充分发展当代科技农业,提倡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并以其为吸引力的旅游乡村,其乡村景观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科技特点,生态特点。景观设计中利用科技与农业来展现美。

4.3 休闲娱乐乡村景观

此类乡村是利用其距离城市近的优越地理位置,打造的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此类乡村在景观设计上应该注重其休闲性娱乐性。营造有别于城市的美丽田园风光。

4.4 旅游资源乡村景观

旅游资源乡村是依托自身或周边的旅游资源的建立的乡村。其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与当地旅游名胜相呼应,景观特色结合景点文化,将旅游资源作为中心景观,自己作为中心景观的扩展区。构建和谐统一的景观区域和景观特色。

5.结语

乡村旅游一直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总要发展途径,但我国乡村众多。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参差不齐。在乡村旅游方面还需要更加的细化研究,这样才能让更对适用的发展方法对相适应类型的乡村起到作用。近郊旅游型乡村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取得成功,但在景观建设方面还应做到更加细化和明确的建设指导。本文提出的旅游型乡村景观功能需求,乡村景观分类,近郊型乡村景观设计定位对于旅游乡村景观建设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花林, 刘黎明, 赵英伟.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95-98

篇3

衢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三农”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在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有几点体会比较深刻:一是思想观念上,对农村要舍得投入。农业农村依然是弱势、弱质的领域,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投入多一点并不为过;二是工作方法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政府承担的职责,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要尽力去做好,可以交给市场的工作,政府要发挥好引导、服务、保障职能,放手让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在工作作风上,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能将工作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在农村工作上要切忌一阵风、走过场,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衢州市下一步农业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战役”这一总体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型升级、转变作风,着重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一村一品”行动计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三大载体,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坚持政府主导,深入推进

美丽乡村“四级联创”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示范效应,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人口集聚,让农民更加安居乐业。一要在抓好示范上下功夫。坚持集中整线连片推进,做好“宜居宜业宜游”文章,推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具有衢州特色的“山水人居、和美家园”。二要在促进人口集聚上下功夫。把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以“三强五争先”活动为载体,在12个小城镇之间开展比学赶超争先竞赛,着力培育能支撑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强镇,加快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促进人口集聚。三要在统筹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强化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工作的龙头地位,引领其他单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安排政策、项目、资金等,发挥资源要素的最大效益。

激活内在动力,全面实施

“一村一品”行动计划

“一村一品”是指一个村子和一个地区,根据当地的特点,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生产有当地资源优势特色的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产品。通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开发,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在技术上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畅销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产品。“一村一品”涵盖的领域,既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包括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就是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由产品的开发生产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下一步,我市要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一村一品”工作推进方案,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确定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召开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实施“一村一品”行动计划,充分调动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致力于帮助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让农民物质上更加富裕、精神上更加富有。一要坚持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产业。挖掘我市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基于扶优扶强的思路,按照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主体化的要求,全力打造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产品的开发生产托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二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一村一品”成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平台,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要致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而要集中精力搞好服务和保障,干好个人、家庭、企业干不了或干不好的领域,比如补贴粮食生产、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大金融支持、教育培育人才、提供给科技服务、开展整体宣传、协调营销推介等方面。

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

篇4

一、 重组织、造氛围,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提在统筹。针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实际,我们按照“县主导、乡组织、村自治、社会参与、村民唱主角”的工作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处处宣传引导,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城乡联动、统筹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态势。工作中,做到了“四动”:一是谋划先动。按照我市城乡做美战略安排,在农村环境建设上确定了“点上示范、面上推进”的总要求和“一年打点、两年连线、三年铺面”的工作思路,形成建点连线、以线促点、串线扩面的梯次推进模式。即:利用一年时间集中力量完成我市溪河镇、白旗镇、法特镇、开原镇、上营镇等区域节点镇环境整治,特别是着力打造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美丽乡村“典型化”;利用两年时间以点连线,集中力量整治国道、省道沿线乡镇村屯的环境,形成“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实现美丽乡村“整齐化”;利用三年时间,以线带面,促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扩面、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全面化”。二是责任推动。市委、市政府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上日程、抓在手上,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级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制定了《舒兰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屯、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机制,形成市、乡、村三级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部门联动。建立了由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12个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优化整合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形成了推进环境整治的合力。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1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18个。四是群众主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站、农村广播等媒体,采取建立宣传队、设立宣传栏、发放倡议书、悬挂宣传标语、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使村民“唱起主角”,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在溪河镇溪河村集中开展“清柴草”整治行动中,村民开始都不理解、不配合,全村124个柴草垛经村干部反复做工作才搬走43个。但随着砌边沟、植树绿化、修建文化墙、改厨改厕等工程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庭院成为绝大多数村民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村里的工作,81个柴草垛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搬到了村里指定的存放地点。溪河村在这些柴草垛的存放原址建设了一个村民休闲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补短板、强建设,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在建设。我们结合东中西三大产业带布局,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打造了节点型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有效示范带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资金支撑。为了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难题,我们采取市里补资、村里出资、部门助资、社会筹资、农民自筹、向上争资的办法,有效整合了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农村道路、植树绿化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16年,全市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7560万元,其中,用于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资金3750万元,用于其他乡镇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810余万元。资金来源,争取上级资金3570万元;农民筹资筹劳760万元;社会捐款捐物价值达到48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2750万元。二是突出规划引领。结合人文资源、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制定乡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规划,努力形成建设有序、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风貌。在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一镇一特”和“一村一策”,充分聚合各种资源和发掘村庄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溪河镇凤凰山乡村游、白旗镇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法特镇满族民俗小镇,提升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和发展力。三是突出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文化广场、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2016年,改建乡村公路101公里,铺设上下水管线12575延长米,新建文化广场20340平方米,安装路灯615盏。

三、抓整治、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关键在整治。我们在注重保持田园风貌,在不损毁乡土元素、不破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围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开展“三大工程”,着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开展生活环境整治工程。突出公路沿线,小城镇和农贸集市、畜禽养殖小区、乡村旅游区、卫生管理死角等“八个重点部位”,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集中力量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2016年,仅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就建设边沟34840延长米、围栏13320延长米,铺设条石彩砖27500平方米,绿化植树17000株、美化栽花90万株,喷绘墙体9200平方米,布置移动花箱180个。二是开展乡风文明营造工程。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强化文化营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持续提升农民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以文化墙建设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突出村居风貌和地域文化,努力在文化特色上实现一村一“符号”。2016年,新建文化墙12860延长米,大型户外宣传牌7块。同时,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完善乡镇图书馆、村屯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以及环境卫生星级户、“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等特色评比活动,实现了以文化营造引领农村道德新风尚,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面打造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以大气改善、厨房改造、厕所革命为重点,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实施秸秆“五化”利用项目。目前,聚烽生物质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天众和8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19个项目已落地实施。实施了生物质锅炉改燃试点工程和生物质粲寐具示范推广工程,全市已改燃吨位36.5蒸吨,改燃供热面积12.6万平方米。已试点整屯推广生物质户用炉具2000台,改造卫生厕所1900户。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广户用生物质炉具1万台,改造室内卫生厕所5000户以上。

篇5

2016年是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必须紧跟中央,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和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结合县情,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在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舆论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发展上精准用力,为实现关岭提速发展、后发赶超、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深化理论武装 构筑精神新高地

关岭自治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安顺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以及县委历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

抓实学习教育。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核心,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等为主要形式,重点抓好县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理论学习,结合“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

抓实宣讲教育。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宣传部长上讲堂”“周末大讲堂”等平台载体,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和重要精神,从深度上、广度上、层次上,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县各种理论思想深植于每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实理论研究。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深入开展调研,加大对关岭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关岭特质、关岭风格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行依据。

强化舆论引导 凝聚发展正能量

“十三五”是关岭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宣传舆论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抓实常规宣传。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宣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宣传贯彻大扶贫、大数据战略部署和“四个轮子”一起转以及市委“一二四”攻坚战略部署,切实把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实践成果展示好,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阐释好。

抓实主题宣传。强化与中央、省级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宣传报道好关岭脱贫攻坚、城乡发展、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改善民生、文化旅游等各项工作,为提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来关岭开展大型采访活动,讲好关岭好故事,传播关岭好声音,展示关岭新形象。

抓实舆论引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舆论引导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关岭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在网络上持续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遏制和改造黑色地带。加大与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合作,进一步提高管控、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县直部门新闻发言人培训,提高全县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践行核心价值观 传递社会正能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在贯穿融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实效。

抓实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培育、载体推动、典型引领,深入开展“五进五促”“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积德榜”“最美关岭人”“孝老爱亲”评选,“宣传部长上讲堂”“道德讲堂”系列活动等,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刊播公益广告。同时,扎实抓好典型选树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

抓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创建。深化拓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文明景区、文明交通、县城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探索“互联网+整脏治乱”新模式,完善群众满意度考核平台和“不满意问题”征集平台,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良好局面。

抓实“美丽乡村”建设。以“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和乡风文明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按“精品版―升级版―提高版―示范版”继续对各类示范点进行全面打造,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抓实“十镇百村千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创建。结合“美丽乡村”“整脏治乱”“一建四改治八乱”“乡风文明建设”等要求,出台《关岭自治县“十镇百村千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围绕乡村风貌改造行动、乡村环境整洁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乡村道德建设行动等创建清单,把13个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打造成为乡风文明示范镇,每个乡镇每年按层次在不低于10个村创建文明示范村,每个村每季度评选出不低于10户引领乡风文明示范户,真正从转变群众观念入手,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参与村寨“八乱”治理,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经验在全县138个行政村进行推广。

优化文化发展 丰富文化内涵

推动形成文艺宣传新局面,为关岭的发展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抓实文化基础。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全县文化发展,立足本地特有的“三国”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崖天书文化、古生物化石地质文化、布依族苗族风情文化、美食文化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认真挖掘、整理,为关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篇6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完善提质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47.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重点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现有较大规模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新改建一批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加强老化失修村级管网的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施5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县供电支公司)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进村入户。(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3.353万亩,林木绿化率再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加快村庄绿化,在6个村开展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牵头单位:县林业局)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校舍,购置基本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师生生活环境改善纳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农村学校“六有”建设(有运动场所、有水冲厕所、有洗浴条件、有公共绿地、有饮水设施、有照明路灯)。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选出2人作为2016年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对象,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养。组织1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4所乡(镇)卫生院。改善12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环境,购置设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32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正常运转,340个乡村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740户。(牵头单位:县文化局、县广播电视台)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二)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再解决1546户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1、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工程治理。(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对1450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3、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

行政村就近集中、建设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中心村、乡村旅游区插花安置、货币补助安置等多种搬迁安置模式,对完成建档立卡、有移民搬迁意愿的96户300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牵头单位:县扶贫办)(三)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深化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引进专业化企业,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宜居和健康水平。

1、农村垃圾治理。按照“人员队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整饰、长效管理机制”五个全覆盖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人员、设施设备保障,继续推进清扫保洁、“四堆”清理、村容整饰。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按照国家关于农村垃圾治理“五个有”的要求,完成全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建设卫生填埋场1个,创建省级考核达标村108个,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牵头单位:县园林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万人以上镇区、千人以上建制村、农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地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水处理模式和路径。建设6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3、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000户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4、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支持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畜牧中心)

(四)宜居示范工程。继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和命名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引领“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向。

1、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新启动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开展1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在部分省、市两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探索农村公共浴室建设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县农委)

2、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加强乡风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委)

3、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重点完成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4、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支持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10个村实施旅游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0家星级农家乐评定。(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扶贫办)

(一)4月底,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要制定2016年行动计划,并报送市农村人居办备案。

(二)5月—11月为实施阶段,全县启动工程调度制度,实行工程进度月报送、月会商。县农村人居办每月督查一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乡(镇)村实施进展情况。

(三)12月份,对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打分排队,综合考核,全县通报。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组及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纵横联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一事一议”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选树美丽乡村创建典型,开展好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篇7

【关键词】 美好乡村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 策略

一、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概述

1、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

(1)美好乡村建设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想,而“美丽中国”的实现离不开美好乡村的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人民的共同福祉。

美好乡村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又“美”又“好”的乡村。所谓“美”,主要体现在乡村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具体表现为乡村的生活美、自然美、环境美、特色美;而“好”则是内在的,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措施,来最终实现乡村的宜居、宜业、富裕、文明与和谐。

(2)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也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关键在于“人”,农村人居环境是以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物质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的空间场所,包括农村环境、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社区交往等方面的要素。它是以农村为特定区域,以农村居住人群为主体,以农业为对象的半人工化的人类栖息活动的地理空间;是由多个乡村空间聚落形态和多种生态环境要素、生产要素、生活要素、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等镶嵌于一体的生态与人文经济社会系统;是城市向自然过渡的半人工化生态环境。

2、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

(1)美好乡村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战略背景

美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可以保护农村原始山水田园生态资源,构建绿色乡村体系,形成生态宜居农村新亮点;美好乡村建设可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创收,改善落后的生活环境,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美好乡村建设有助于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各地民俗文化,拓展农村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总之美好乡村建设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背景。

(2)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美好乡村,首先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关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好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安徽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地区在建设新农村之时,政府通过整治农村土地、改造农村危房、保护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式,保障了村庄规划的落实,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也为美好乡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最终结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支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保证。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开展村庄整治的面不广,力度不大,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相比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迅速变化的城市面貌,县域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农村人居环境未得到良好改善,美好乡村建设之路还很艰辛。

据调查,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随处倾倒等现象仍十分普遍,农村人居环境环境质量较差。此外,农田化肥、农药及畜禽粪便等污染也很突出,饮用水质量难以保证。“脏、乱、差”既影响村容村貌,妨碍生产,更给村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不少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都很薄弱,他们仍保持着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在投入美好乡村建设的队列中的积极性不高。

2、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1)人居环境规划体系不健全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规划较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施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很多规划不是十分明确。由于规划设计人员农村生活背景较少,使得部分规划脱离了农村实际情况,或者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不到多少实质性作用。此外,很多乡镇的规划基本相同,没有因地制宜的指导意义;就是有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其执行力度也不够,有些地方忽略了规划的细节方面,缺乏长期有效的维护。

(2)资金来源资金投入太有限

长期以来,政府财政投入主要是面对城市建设,农村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基层政策微薄的资金投入和农民自己集资。由于基层政府筹集的资金有限,农民收入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3)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很不足

由于农村财政投入有限,基层干部和农民普遍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意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基本都放在发展经济上,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很少。有些农村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比如为了吸引一些小企业、加工厂的加入,当地政府对企业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噪音、病菌、烟尘、垃圾等的要求很低,这些小成本企业基本上没有防护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太落后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处倾倒等现象十分普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村仍然存在着基础性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等问题。比如安徽省肥东县元瞳镇80%以上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9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几乎100%的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美好乡村的建设也受到很大影响。

(5)农民参与建设热情不高

现如今农村中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美好乡村缺乏认识与了解,而农村中剩下的一些老人、妇女、小孩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对美好乡村建设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农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消极态度使得美好乡村建设缺乏人员支持而举步维艰。

三、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

1、制定科学村庄规划,保障规划贯彻落实

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与美好乡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和规范农村人居环境和美好乡村建设的保障。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广大村民在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上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又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区域差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当地地域特征和规模,采用拆迁新建、改造提升、旧村整治、特色保护四种模式来体现各自特色,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将粮仓、晒场、水利、机耕路及机械库棚、维修点等一并纳入规划。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积极主动地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与美好乡村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农民群众是建设工作的主体,而政府才是真正的倡导者和带队人,在工作实施时,政府在资金上要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保证资金数额逐年增长。此外,政府还需加大对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在投资方式上,应该倡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传统的乡镇政府“一手抓”的做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工作。

3、加强思想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农民是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的主体。美好乡村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改善自己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在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措施时应时刻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对农民群众环保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对美好乡村建设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目标、措施、意义等有深刻而具体的了解。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不断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政府宣传部门可通过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好乡村建设后带来的村庄风貌的大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等方面的好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带领群众壮大建设队伍。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美好乡村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落脚点在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完善农村基础性配套设施,提升农村公共配套设施。要从改造水、电、路、污等方面入手,同时配套相应的文化生活设施,并与农村医疗点、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站等公益事业相衔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为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村委会在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时,可在村内修建文化墙,在加强党的建设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次,“广场舞”已成为当今时下潮流,为了与时俱进,配备音响、光盘、扇子等相关设施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使村民在响应号召的同时,又能够锻炼身体,丰富其娱乐生活。再次,开展各式健身活动,配备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设备,推进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丰富广大村民的文体生活。最后,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发展并提高其质量。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备,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健康、文明、和谐、美好的乡村建设。

5、结合各地地方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美好乡村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政府的支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发展上,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与资源特色的差异,以产业转型为途径,立足环境优势、资源条件和人文特色,以发展乡村经济为目的,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时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发展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与建设美好乡村的支撑,没有产业,两个“建设”就不能落到实处。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两个“建设”和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结合地方特色,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局面。

四、结语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乡村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随着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支持力度的加大,科学合理村庄规划的具体落实,农民参与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将会得到大面积的治理和改善。未来农村将会呈现崭新的风貌,美好乡村的建设将步入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轨道,农民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题来源:池州学院校级人文重点课题“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2015RWZ005。)

篇8

和谐(xié jiē) 牲畜(xù chù) 无垠(yín ēn) 西塞山(sāi sài)

呼应(yīn yìn) 牛圈(juàn quān) 湖畔(pàn bàn) 鸡冠花(uàn uān)

二、按拼音写词语。(9分)

shuài lǐn uī cháo ēn yún sǒn lì

zhuān shì yuè mín rén jìn fēn qù xiān qiàn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6分)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 )

2.样子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

3.尽视力所极向远处眺望。( )

四、找朋友,寻对手(从所给词语中各选择三组近、反义词)。(6分)

朴素 肯定 普通 欢快 阻挡 阻拦

独特 微弱 华丽 确定 强烈 高兴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连一连,读一读。(4分)

别有风趣的 风景 甜蜜地 背起

辽阔无垠的 滋味 大步地 入睡

独特迷人的 装饰 动情地 走来

甘甜清凉的 原野 吃力地 歌唱

六、小法官巧断案(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冠”在“冠军”与“鸡冠花”中的读音相同。 ( )

2.《乡下人家》一文脉络清晰,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写的。( )

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

4.《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翁卷。 ( )

七、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写法或在原文中起什么作用?选一选,填一填。(4分)

A.拟人 B.比喻 C.总领全文 D.总结全文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朵。( )

4.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

八、请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句子中。(4分)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乡村四月闲人少

斜风细雨不须归 柳暗花明又一村

1.正当我们无助地望着前方时,导游却指引我们向左拐弯,嗬,眼前忽然明亮起来,真可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瞧,清澈的小河里,那些可爱的鸭子快活地拍打着水面,它们提前迎接着春的到来。

3.江南水乡,人们正忙着插秧播种,连小孩都忙着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说得真是没错哩!

4.爸爸在蒙蒙细雨中悠然地钓着鱼,妈妈催促他赶快回家,爸爸笑道:“________________ ,我乐在其中呢!”

九、用“\”划去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野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南瓜 冬瓜 哈密瓜

3.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4.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十、把词语朋友送回家。(4分)

赞许 赞扬

1.孩子们爱护公物的事迹受到了人们的( )。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 )。

照例 先例

3.我们班可没有这种( )。

4.鸡,乡下人家( )总要养几只的。

十一、句子美容院(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摇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台笔记本电脑是爸爸刚刚最近买的。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快乐岛。(12分)

(一)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我感到小园的可爱。

秋天,石榴树上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傻笑。这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枝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白色的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短文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2分)

3.按下列分类写出小园里的植物。(4分)

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短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植物,。(2分)

2.短文把________比作乐谱上的线条,把___________比作跳动的音符。(2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