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19: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一物理 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记忆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2.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衔接 不同之处 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不是一个“坡”,而是一个“坎儿”,必须经过“跳”才能完成这个质变的过程。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我结合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谈谈认识。
一、对初高中物理学习的不同之处的认识
1.学习内容的梯度不同
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状态到过程,从标量到矢量,从一维到多维,从定性到定量,从演绎到归纳,从零散到系统,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
2.学习方法的不同
(1)初中物理学习,多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高中物理学习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取知识。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学会寻找知识点间的关系。(2)初中物理知识简单,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复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运用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进行学习。(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灵活运用数学工具,实现大量定量分析。
二、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积极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生理角度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学生明确: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提高听课效率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听课效率如何,决定学习的基本状况。要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不会、搞不清的一些知识,而这些正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旧知识,可进行补缺,对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认真听课。上课要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开小差,课前不做激烈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等,以免上课后不能平静下来,要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做好笔记。课堂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对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3.知道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知识、分析问题以进一步深化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过程,只有通过解题,才能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审题:解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给定的条件,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好研究对象。
(2)分析:在审题的基础上,分析弄清问题所涉及的物理现象、研究对象所处的物理状态和经历的物理过程,形成清晰的物理情景,然后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找到解题途径。
(3)列式求解:根据问题给定的条件、所求,结合所建立的物理模型,应用普遍的物理原理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将普遍的物理原理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具体化,从而使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4.做好复习和总结
(1)做好及时复习。做好当天的复习,有效的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还可以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既巩固了当天上课的内容,又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
(2)做好章节总结。做好本章的知识网络总结,即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
(3)做好阶段巩固复习。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每隔一段时间,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习一遍,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
5.做好题后反思
通过分析多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虽然高考中不出现原题,但是知识点不可能不重复,只不过换个角度,重新设定一个背景考查同一个知识点而已。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反思。
(1)反思这种解题方法以往解哪些方面的题用过,还可以用来解哪些方面的题。
(2)反思这一道题还可以出现哪些变化。每年高考都出现一些新题,没有和以前做过的完全一样的题,但很多题都是由以前已使用过的题目创新变化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开拓思维,实现思维的联想和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反思“一题多解”,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从多种解答中,掌握规律并探求解题的最佳方案。在新的高度,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过去所学的东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
6.重视观察和实验
1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2 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2.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2 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3.1 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3.2 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3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一)、巧用实验激趣,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最好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2.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物实践和善于创新的精神,既探求科学的精神。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根据已知的理论,对一些现象过程的存在、原因或规律检验其是否正确而设计的实验,它在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但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设疑激趣、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
1. 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指导探究,丰富感知
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
3. 启发思维,讨论探究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加工事实,进行思维加工。
(1) 整理事实,以说促思
学生获得的感性事实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各自收集到的事实以及对事实的看法进行相互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 研究事实,发展思维
在学生整理事实时,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
4. 评价总结,归纳达标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得到了信息与思维的结果,教师对小组和个体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假说上升到结论、规律。
二、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也显得很重要。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一、精心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高效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有其独立性,课堂生成多。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对待,没有充分的预设和备案,课堂是否能顺利地走下去,可能都成为问题。集体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在集体备课前,我们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对该节课怎么导入,过程如何安排,如何制造悬念,如何借用多媒体,如何渗透情感,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结尾如何处理等开动脑筋。大家群策群力择善而从。集体备课后,每个教师再结合集体备课的精华修改自己原来的构想,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
精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科书,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充实到物理教学中来。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权。通过创设情境、课堂提问、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1.更新教学理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过去的师道尊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实验认认真真地做,学生老老实实地听,仔仔细细地看,都已经过时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一切活动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从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自由地表达,主动地探究。
课堂教学要有激情,这种激情源自对专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教师的激情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地投入课堂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用爱心和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承认差异,并巧妙利用学生差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真切体会与学生在一起的愉悦。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学好物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每个学生家中都有电路,家中的某个灯不亮了,学习了《电路》后,学生自己就可检测出是用电器的问题,还是电路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物理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课堂上,教师固然要有必要的讲解和演示,但更多的是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和情境。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数据或呈现物理标本、模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讨实验步骤,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和修正,然后各个合作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小组中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互相补充。合作学习必然促进主体自我反省,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充分挖掘学生思维中的潜能。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后反思
一、教的关键
1.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初中时期的物理课本中对知识的介绍简单易懂,研究的问题仅仅是这个领域中表层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也是最为直观的,对象都是静止不动的、独立存在的物体,这些内容主要就是记,理解与否不是很重要。但是高中的物理文字阐述特别简练、严谨,而且内容野比较富有概括性,特别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事物,而是纷繁复杂的事物,分析时常采用定性或者是定量的方法,还应该适当的结合推理和论证方法。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应认真进行课前准备。第一步就是熟悉教材中的内容,接着应仔细分析内容,并结合现实中的实例将教材中的内容将授给学生,例如:已经在以前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2.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应行之有效
(1)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相对非常复杂的物理模型是非常难接受的,这时使用直观教学更为适宜,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更有助于理解书本中抽象的概念。
(2)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每一节课都应有其新奇的地方,同时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能力。
(3)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非常关键的,这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寻找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开展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就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指导,这样他们就更愿意去学习物理。
3.认真检查课后作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后辅导,提升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和初中的物理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教师的引领解答题目的,但是学生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思考问题,因此,当他们独自解题时,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基于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仔细的对其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错误予以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应该适当的开展课后辅导,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我们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通过做好演示实验。例如在学习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时,可以利用过山车模型,也可以用细线拴一个小铁球来做,让学生认真观察速度不同的时候,小球在竖直面内的运动轨迹也不相同,速度过小时会从一定位置开始做抛体运动,只有当速度够大时小球才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利用这个实验来激发学生“为什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2.课堂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教育学生记笔记时要有重点,要记清物理定义,定律以及理解。记录典型例题并且把它的思考过程、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等等记清楚。
3.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树立规范的答题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有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来体现学生掌握了知识,目前为止的手段就是考试,通过考试来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学生试卷上的答题过程是给其他人看的,得能让别人看明白,并且解答过程需要简洁明快。将学生的不规范解题步骤呈现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查找不妥之处,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习惯。
三、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着很多的区别,它是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方式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教学资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的中学物理授课经验,对初中物理的“微课”教学方面存在的特点以及能够改进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
微课,由字面的意思理解为微型课程。它是在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生成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就是微视频,它主要包含的内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依托视频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微课能够做到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让学生们在课后也可以学习,因此如果能够多加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答疑解惑或者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近些年来,信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都十分迅速,人们对网络的接受力也进一步加强,微课也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接纳,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视频的组建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与所教知识点相关的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以及用于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练习测试等。微课以它独有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授课提供了一个主体明确的、半结构化的环境,根据微课教学所呈现出的良好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来看,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一、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特点
在初中物理微课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形式大多都是教学视频。因为它的教学时间要比较短一些,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学生们实际的学习习惯以及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来对微课的时间进行设置。在初中,一般课程时间都设置在40-45分钟左右,微课因为时间较短,又被人们称为是课例片段或者是微课例。因其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相对少一些,往往只是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但是此种方式更能突出主体,让学生们抓住重点,因此更加符合教师们的需求。微课运用于物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出来,同时正确的表现教学的主题,使得教学环节更加流畅。同传统教学相比,微课内容更为容易让学生们理解掌握,相对来说更加简单,因此又被称为是微课堂。
微课视频格式包含很多种,例如常见的rmvb、flv、mv等格式都可以。而且它的容量大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流畅的被播放、观摩、学习。同时,因为占用容量比较小,它可以很方便的被保存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设备上,进而实现移动学习,既方便了学生们课下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能够为教师们的评课、观摩、研究、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物理微课的教学内容指向非常明确,主体和重点相对更加明晰,因此在解释和传达知识点上更加完整。微课中,将教学片段作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学生和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师生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模仿、提高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新思维方式学习,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微课实践教学的措施
1.增强内容规划,搭建良好的物理学习平台
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微课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确保能够有一个适合学校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微课整体规划。在确定好规划方案的同时,要确保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进而避免或减少物理教学无序开发或者重复利用情况的出现。在对物理微课教学内容规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新课程的实际要求,准确的把握和运用教材,教研人员和一线的科研人员在确立每个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以及教师们的意见,对于学生和教师们进行的开发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进而使得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注重物理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微课,故名思议就是从细微处着手。我们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当抓住微课的这一特点,从普遍事情出发,引导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奠定他们的物理基础,教他们掌握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这几方面的培养来对微课进行开发和利用。微课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老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
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物理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经常会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或得出结论,即知识点。实验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其中的规律,进而加深对结论的记忆。因此在物理微课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们除了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外,还要注意对他们的思考习惯以及探索、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进而无形中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得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知识衔接;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108-02
一、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由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上、学习要求上、学习方法上的不同,高一物理难学几乎已成为一种共识,困难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知识对比。
(1)知识衔接方面。初中对物理现象、规律只作定性说明、简单的定量计算,而高中对物理现象、规律常常要做模型抽象(如质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高中内容都比初中的深,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2)初高中知识点难度的要求不同。高一物理学习的困难主要涉及到弹力、摩擦力、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等学生最感困难的知识点,从初中自然科学中零星的物理知识到高中相对完备的物理学科体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其台阶不可谓不高。
(3)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初中物理教学很多时候只要“知其然”就可,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知其所以然”,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初中阶段只要掌握了一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便可解决大多数的物理题,而在高中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1)不良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困生学习模式完全依赖教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学习不主动,不预习、不复习、不总结;课内不作笔记,在他们看来做题似乎就是学习的同义词,解题为了应付而解,从不总结方法,只是死记公式,生搬硬套。
(2)学习方法不灵活:大多学生学习方法没有随着升入高中而随之发生变化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主要是在死记硬背,总认为数学计算能力好,就可以解决一切物理问题,解题时,经常是一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几乎不需要分析物理过程、不需要建立较复杂的方程组、不需要建立物理模型、不需要等效思想,不关心概念、理论的建立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仅停留在浅层次。随着知识内容的深入,仅凭直观感觉解题,会发现学习的困惑越来越多,障碍越来越多。
二、解决对策举隅
1.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关系,搭建衔接桥梁,并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挑了几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分为两小组进行对照试验。其中第一组,在辅导时,非常注重习惯的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已学过的概念、规律、公式及各物量的单位后,结合一些简单例子把物理知识点、解题习惯和解题规范融入其中,并严格要求他们一步一步按照习惯操作解题。而另一组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物理上的疑点与难点。经过一两个月的课后辅导对比,两组辅导的时间几乎相同,但效果差异较大:注重习惯培养的这几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很明显提高,而另一组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普遍存在做题丢三落四、不能类推解题方法等问题,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的良好物理习惯。
2.良好习惯养成的具体实践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加强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习题教学中,如果善于应用图形来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所隐含的因素,把物理问题转译为一定形式的图形,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往往事半功倍。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①尽可能用作图分析物理概念、规律及解题过程,给学生以示范作用,使之不断体会物理图像的重要性,培养其作图习惯。②作图时要求合理、完整、清晰,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把握作图要领。③要求学生做到图像大小适当。④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操作习惯进行规范化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变好了。
(2)培养学生常规解题方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片面地注重知识概念的传授,而忽视习惯传输和方法传授。应注重物理习题各种解法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解题习惯。而对高一新生更应重视常规的基本解法,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解题方法,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培养学生归纳反思的习惯,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要抑制物理作业中一错再错的现象,就应养成对习题有一反思、回味的习惯,狠抓落实,不能做完、听完了事。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解题后要及时回味、归纳、思索。那么在解题后哪些东西值得反思呢?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反思解题结果,确保答案无误;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方法,实现一题多解;等等。
(4)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要做到解题规范,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程,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除了教师在黑板上讲例题时,经常讲解题规范化要求;讲评试卷时,要有意识结合规范的解题习惯,讲评每一步骤评分及失分情况,反复强化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