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19: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税务风险管理应被视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相关税务风险控制和要求也应纳入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通过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将获得以下收益:
1.降低税务风险和相关财务成本。通过有效的流程和控制,纳税人能够发现税务风险,并在较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将减少在中国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2.降低税务审计风险及合规成本。中国税务机关往往较为关注违规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查。如果纳税人能够证明其税务风险监控系统运作良好,并有效进行税务合规管理,那么其被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审计的可能性将会有所降低。
3.增加编制财务报告的确定性。通过提前与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公开沟通,纳税人能够增加其纳税申报中采用的税务立场的确定性,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
4.避免“突发”事件影响企业声誉。企业通过进行适当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出现那些不受欢迎的“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例如税务稽查之后的巨额罚款。这些税务突发事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在中国的关联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5.加强公司治理。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将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程式,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
6.增强对税务策略和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企业通过编制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手册等文档,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税务战略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决策过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7.与税务机关建立信任透明的关系。企业建立维护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按照要求向中国税务机关提供相关文档,将有助于企业与中国税务机关建立公开透明的关系。
8.促进签署《税收遵从协定》。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有助于促进与中国税务机关签署《税收遵从协议》。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与中国税务机关合作的机会。
9.增加取得“预先裁定”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仍在对中国实行“预先裁定”机制(不包括目前已经实施的转让定价相关的预约定价安排)进行内部讨论,并对外征求意见。纳税人应建立起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为将来参与“预先裁定”制度做好准备。这是因为已经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纳税人将更有可能取得申请“预先裁定”的权利。
当前企业在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标准的驱动下,需要不断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在此背景下,企业如果认为无须采取控制措施就能消除税务风险,实非明智之举。尤其对于那些已经被中国税务机关确认为大企业的公司;有意与中国税务机关签订《税收遵从协定》的公司;在中国有众多子公司的跨国企业;有重大税务问题或税项不明确的公司;将税务事项视为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公司;为了实现上市,有意加强公司治理的企业;有意审查税务合规现状,更好地控制其在华税务风险的公司,更应充分考虑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把握时机,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层,首先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企业是否已设立用于管理税务风险的框架或制度?如果是的话,该框架或制度是否适用于企业目前的经营活动?企业是否采用了可以识别并评估潜在的税务风险的合适机制?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履行税务合规义务?企业是否对工作流程和程式作出了必要修改,以确保相关税收法规中的最新规定在企业对重大交易和商业策略做出决策时得以充分考量?企业与税务机关是否在某一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如果是的话,您对于相应处理方式是否满意?企业是否对可能新增的纳税义务进行了相应的预提?基于潜在税务风险的性质以及企业在税务结果确定性方面的需求,企业是否考虑主动向中国税务机关寻求指引?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风险
企业的税务筹划对于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税务筹划主要是在税法的边缘进行,致使税务筹划面临众多的风险,稍有不慎将会导致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还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企业税务筹划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但是企业的税务筹划主要是针对税收政策进行指定的,但是如果在一定时期内税收筹划仅仅是根据未改变之前的税收政策指定的,税收政策改变之后原本的税务筹划将不再适应现行的税收政策,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现象的经济活动等等。由于企业的税收筹划大都是税前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往往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做出适当地调整和变化,这给税务筹划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由于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2.税收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由于我国的税法政策经常做出一些调整,一些税法的解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各地的税法条例比较多,一些执法人员对于税法的理解并不十分完善,由于当前税法执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理解不到位而判断错误,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严重地会判定企业的违法,这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企业对税收政策认识不充分导致的风险。企业的税务筹划主要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完成,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工作在起的实施时间比较短,企业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少,由于工作人员对于税法的认识以及税收政策的解读有误,制定出的税务筹划也难以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目的,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由于税收政策经常做出调整,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税收政策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但是当前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少,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者是对政策的认识不足导致的税务筹划风险也是常见的风险之一。
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防范
企业税务筹划作为企业减少税务负担,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主要是在税法的边缘进行的,同时也是根据税收政策进行制定的,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税法并不十分完善,税收政策也经常做出调整,导致我国税务筹划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将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违反相关的法律,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监督,减少税务筹划的风险,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
1.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税务筹划虽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减少税务负担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的税务筹划也存在众多的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后企业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税务筹划的认识,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一方面企业需要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税务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税务筹划的风险性,树立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税务筹划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2.提高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主要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完成,作为税务筹划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税务筹划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税法的相关知识以及企业发展的管理和经营内容。但是由于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发展时间比较短,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比较缺少,一些税务筹划工作人员由于缺少工作经验也难以提高税务筹划工作的质量。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税务筹划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促进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另外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税务筹划工作人员,提高企业税务筹划水平,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
3.加强对现有税法和税收政策的研究。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现行的税法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因此进行税务筹划工作需要对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减少由于税收政策认识不足导致的税务筹划风险。企业需要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税法和税收政策的研读工作,系统学习和认识税法以及税收政策,同时还需要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当前的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税务筹划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减少由于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当前我国的税收相关法律和政策并不十分完善,企业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合理的措施,税务筹划工作需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以及税收法律的改变进行预测工作,税务筹划的制定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1 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
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
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
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 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 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岗位职责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
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 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向企业高层管理者灌输税务风险防范理念,增强高层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自身及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纳税部门也要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征纳氛围,认真开展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税收宣传的目的是让人们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防范工作,不仅做到及时纳税,正确纳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安排各项税务活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应健全内部会计核算体系,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依法诚信纳税,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除了正确计算纳税额并进行会计处理外,还要分析影响税务风险的各种因素,防止企业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现税收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及时向税务机关进行咨询,根据税收法律规定进行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减少不必要的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经济利益流失的可能性,制定控制税务风险的规程,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加强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控制税务风险的基础,建立税务信息沟通机制的目的是降低税务风险,税务信息沟通应当渗透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确保税务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企业应当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通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将重复性、规律性的事项固化为标准化的操作和流程,进行自动控制,减少税务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税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领域中,防患于未然。企业必须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加强税企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税企互动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加强企业财务人员与税务人员的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应当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税务筹划方案经税务部门的确认,开展合法合理有效地税务筹划活动;特别是企业发生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时,企业财务部门应该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联系和沟通,咨询相关的税收法规,认真听取税务机关的意见和建议,保证税法和税务机关的一致性,从而降低税务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有助于税务机关提高管理效率,税务风险评估应以风险识别为起点,充分识别企业税务风险是有效管理企业税务风险的前提,税务风险评估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全面系统地评估税务风险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必须在计税、报税、纳税和税收筹划等环节上加强各个风险点的控制与防范措施,企业应当查找出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及对实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结合企业风险承受程度,权衡成本效益关系,合理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承担等不同情况,针对不同风险的程度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发生机率较大且影响程度超出企业承受程度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采取避免的策略,放弃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损失;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可以采取转移的策略,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对于影响程度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应当小心管理,力求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都较低的风险,可以选择承担的策略,不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高度重视税务风险的管理,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运用税务思维考虑识别税务风险,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税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与评估。在全面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应重视税务申报和税款缴纳,重大交易决策中的税务问题,经营过程及供应链中税务问题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素质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和防控,以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界定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说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要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二是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识别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税务规划以及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机制;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信息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其他内部风险因素。分析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管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3、识别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行为;行业惯例;灾害性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规定、意外灾害等方面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
4、将风险识别细化。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可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和集团型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流程较长,不容易发现下属单位的个别风险,通过细化风险识别,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实际经营存在的税务风险。
5、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企业应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体系,时刻注意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该体系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该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税务风险的比较与汇总,从而为以后的税务风险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
6、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分析流量图,形象地描绘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从一端的经济投入所涉及的税务业务开始,经历不同的过程和地点,到达另一端的产品或服务产出所涉及的税务业务,通过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融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税务风险。构建风险流量图需运用恰当的风险识别工具,常见的工具主要包括风险检索列表、PEST问卷、SWOT问卷以及风险数据库等。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企业应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法规并及时更新;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基础信息系统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指引》着重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它没有拘泥于固有的风险要素框架,只是强调企业内部的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和授权、风险评估和重要业务流程内控、技术运用和信息沟通等与税务风险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其他要素则包含在《指引》各条文中,没有独立成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其中也包括税务风险。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关键词:施工企业;税务管控;风险控制;纳税意识
施工企业因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经常跨地区施工等特点,给其税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业主代扣代缴的税金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完税证明以及其他的相关证据,同时,由于对纳税工作认识不到位,以及没有真正理解纳税工作内容,导致了纳税工作,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为有效规避税收风险,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总体思路应该是:增强纳税意识、提高纳税诚信度、进一步提高纳税的规范性、有效防控税务风险的发生。
一、重视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各项相关税收法规。施工企业的纳税情况作为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会定期进行披露,接受公众的监督,企业只有具有良好的纳税信誉度,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进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其他行业企业的认可。施工企业相关人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总会计师要高度重视税务工作,积极研究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法的学习和宣传,充分理解税法规定,强化依法纳税意识,合理合法进行税务筹划。
二、强化施工企业相关税种的风险控制
施工企业要“提高纳税意识、依法诚信纳税、规范纳税工作、防范税务风险”,随着一些税收新法规的实施,施工企业需在税务管理方面强化薄弱环节,从而规避税务风险。
(一)企业所得税的管控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企业所得税是必须申报的税种之一,通常都会根据施工企业的所有收入进行汇总后缴纳,施工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纳税规定按时提交经营管理信息和产值汇总表,并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的指定地点办理纳税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外管证台账,规范本单位的外管证,如果需要对外管证进行延期,需要在外管证到期之前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新的外管证,同时将原有的外管证上交,如果外管证过期并未办理延期,就会产生税务风险。施工项目不得在施工所在地缴纳所得税,同时要做好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解释,主要应按照《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证明的通知》为依据,同当地税务机关协商解决。
(二)营业税的管控
施工企业主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各单位应认真研究《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根据《条例》第一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人为“在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条例》第五条规定:“如果纳税人存在建筑工程分包行为的,需要根据实际承担的工作量计算营业额,而不是根据施工合同计算营业额。”《条例》第十二条中所规定的日期主要为确定合同后的实际付款日期,如果还没有签订相关合同,就要以应税行为当天来计算。同时,《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收讫营业收入款项的界定,主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行为完成之后所缴纳的款项。其中《细则》第二十五条对预收款方式做出了如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就是应该收到预收款的时间。《条例》取消了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的规定。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总承包人的法定扣缴营业税的义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的营业税申报应该由分包单位来完成,即使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有其他协议,也必须遵照《条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也规定施工项目应当向收款方(分包单位)取得发票,根据此规定,施工企业必须取得分包单位的发票作为入账依据,规避税务风险。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按时交纳营业税及各项附加费用。施工企业的营业税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施工所在地缴纳。按照《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纳税人自需要纳税申报的日期之后半年内没有进行纳税的,需要所在地区的税务机构对其税款进行补充征收。在这一期间,如果施工企业没有取得营业税完税证明等文件,那么在对施工企业的税务稽查中,施工企业容易发生重复缴税的现象。
(三)个人所得税的管控
各施工项目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并按时上交个人所得税,规避税务风险。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法》,并按照相应规范做好个人所得税扣缴工作,同时可以根据个税的税率档次进行纳税筹划。
(四)印花税方面
要按时交纳并及时取得完税证明。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税务机关的印花税征收条例进行印花税的交纳,印花税一般实行就地纳税,鉴于施工企业一般在项目所在地签订合同,故应向施工企业项目所在地交纳。同时,还要根据印花税的规定,对于不需要交纳印花税的部分(比如:法人单位内部签订的合同协议),应报经当地税务机关协商备案,避免在税务稽查中被罚款。
(五)营改增税收动向
做好政策宣贯、培训和业务对接准备工作,指导项目做好纳税规划,规避纳税风险,降低税负。根据营改增最新进展情况,建筑业营改增方案预计会在2016年实施。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后的税率可能为11%,营改增后施工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将税负进行转嫁,是否有足够的进项税抵扣。据了解,施工企业有些项目分包和部分材料采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困难,比如很多砂石料供应商为个人,不能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施工企业将无法进行抵扣。和目前建筑企业普遍执行的3%的营业税税率相比,营改增后,如果税务管理不好,可能增加相关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做好营改增转型培训工作,及早谋划,防范风险。紧密跟踪建筑业营改增税收动向,积极研究和学习相关政策,为建筑业全面实行营改增转型做好准备。一是在相关会议上,可以聘请“中税网”专家对施工企业相关领导讲授营改增知识,引起领导重视;二是组织营改增培训,安排各单位总会计师、生产经营和设备物资等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三是要求项目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就地、就近进行培训。
三、完善施工企业税务管理要点
(一)积极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积极申报省级“A级纳税人”,提高施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由省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联合评定,获得“A级纳税人”后,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对申报纳税、税务登记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事项,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可以当场办理相关手续;另外还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等优惠政策。
(二)报表填报及资料报送方面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建立良好的税务报表工作制度,不但要按时上报税务报表,同时还要把税务交纳情况,税务交纳种类,企业缴税之后的完税证明以及其他税务相关证明文件及时上报和办理,使施工企业的纳税工作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链条,避免施工企业的纳税工作发生混乱,给施工企业的纳税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对纳税表的审核,不但要根据税务管理要求合法纳税,同时也要做好企业内部纳税工作的管控,保证纳税金额和完税证明能够相对应,提高纳税管理工作效果,保证施工企业的纳税管理工作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三)规范管理账簿、台账、标书等
规范管理账簿、凭证,做好税务管理台账,及时足额解交税款,纳税资料要按年度整理归集装订好。坚持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杜绝发生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施工企业应要求新开工项目取得中标通知书1个月内,必须向施工企业总部提出办理外管证申请,并提供如下资料: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须包含施工期限、付款条件等主要条款)、成立机构等文件。
(四)做好项目总体税收筹划
施工企业需要在充分研究并掌握税务政策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管理部的要求,不但要贯彻落实税务政策,还要将施工过程中需要交纳的税费进行有效核查,做好申报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现行的税务政策,合理减税,保证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整体效果,达到降低施工企业税务负担的目的。同时,积极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遇到税务问题要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向税务机关人员请教、咨询税收政策,尽量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四、结语
【关键词】房地产 企业税务风险 管理 控制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析
企业税务风险指的是在一个特有的税收政策体制下,该企业因为其涉税行为与相关法律不相符,因而违反了其纳税的有关规定,在这情况下,就会让企业产生了一些不可确定的损失,它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该企业过多地缴纳税款,又或者过少地缴纳税款。
企业税务风险作为一种风险类别,它也具有一般风险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普遍和广泛性。企业税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规模大或者小的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税务风险。第二,企业税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税务风险是不会随着其企业或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第三,企业税务风险常会使企业产生一些损失。第四,企业税务风险具有转化性。企业的税务风险在一定的情况下,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它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第五,企业税务风险会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它是无形的。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原因
1.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准确性不高
财务核算是对企业涉税进行处理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对企业的税务情况产生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的基础数据对企业的全部涉税行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多的税额都是要按照财务核算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的水平,在很大范围内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涉税行为处理的恰当程度。如,据国家审计署2004年第四号审计结果公报公布了对785户房地产大中型企业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在2002年,以上785个企业少缴税款133亿元,而在2003年的1月至9月共少缴税款118亿元。而以上审计结果原因分析为,上述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核算数据存在主观或客观的核算误差。
2.房地产企业制度不健全
房地产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是企业制度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证明,制度在房地产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是否健全可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生死。目前,某些房地产企业内部规定的财务制度非常不合规范,且与国家的相关法制规定不相符,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内部没有确立有关的财务制度,以上状况均让房地产企业的涉税行为潜伏一定的风险隐患。
3.房地产企业纳税的重视度不够
房地产企业的纳税意识是房地产企业的一个主观态度。每个房地产企业都应该尽按时、足额、依法纳税。可是在实际日常的经营运作中,由于缴纳的税款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现金流出,这样会把企业的利润降低,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其业绩,利用了一些违法方法,使自身面临重大的税务风险。而且房地产企业对涉税行为的重视意识不强也是其风险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房地产企业中会存在这样的误区,就是房地产企业的涉税行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进行处理,而房地产企业中的税务风险也应该由财务部门进行防范。
(二)企业外部原因
1.税法的多变性
每个国家的税法都不会一个缺点也没有,它总会存在着某些比较笼统、不明确,又或者比较容易产生歧义的项目,这些都会让房地产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增加一定的难度。还有一点就是,企业没有税法的解释权,这样就会让房地产企业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所以税法的多变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税务风险。例如,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的增值税转型,关于购置固定资产的处理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也需要按照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进行相关税务处理。
2.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及不规范执法的存在
代替国家行使征税任务的行政机关和纳税人存在着一种行政管理人员与和被管理人员的关系,而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不对等性,这是税收法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的税法给予税务机关行使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如果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在执法的程序中是具备弹性的,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判断对其纳税人的行为进行判定。而因为现阶段的法制环境不良、文化传统因素等原因,房地产企业作为纳税人,在相互关系中通常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位置。而且存在一些税务机关执法不规范、自由裁量权使用不恰当等现象。例如,一些省级的国家税务局自行地把企业正常申报且有能力缴纳的税款延期到下年征收。这反映了税务机关对税法赋予的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这些行为通常会损害到了纳税人的权益,让房地产企业的涉税问题加大了很多的不确定,同时也把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了。
三、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若干策略
(一)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的是在风险产生之前,按照以前的经验总结的一些规律或者所看到的一些信息,告诉相关部门并对他们发出紧急的信息,把这些风险的信息传达下去,为的是避免发生一些准备不足或者不知情的状况,以此最大限度地把风险所引发的危害或者损害降低的一种行为。所谓的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一个自己组建起来的组织,它是风险预警行为依据有关的内部联系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
1.推行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的评分评级制度,同时进行定期的税务检查
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的评分评级的体制主要是采用了沃尔评分法的原理及其分析思路,同时主要经过查找房地产企业中比较重要的税务风险性、比较关键的部门、比较关键的人员,确立相对应的权重,并结合所在企业的一般实际状况,算出每个企业自己的总得分,再评价该企业的风险情况。
2.预测房地产企业税收,强化日常税务的监督
对税收的预测不仅会在税务机关的管理中应用,在房地产企业中也是会有广泛的应用,也就是在房地产企业中对企业税收进行预测。房地产企业对税收的预测是按照房地产企业涉税行为的一些历史材料,并参考现有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针对房地产企业将来的涉税行为及需缴纳的税收做出一个科学的测算与预计。对房地产企业开展税收预测的意义在于:第一,预测一个项目或者它将来的一段期间内应该缴纳的税收,这样可以为决策提供一定的可靠标准;第二,测定各个项定额及其标准,这样可以编制计划,同时可以分解计划中的指标服务。第三,房地产企业对税收的预测是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预警系统中所构建的非常重要一个环节,这样能够对房地产企业防范税收风险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二)控制税收筹划风险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在理论基础的设计分析上,需要具备相应的环境的适应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房地产企业其纳税环境在客观上会存在着比较多的不确定的问题,而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作为一个决策的行为,它也是会存在决策上的一些风险。依照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一些分析,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计划在执行中所遇到的较大风险是所执行的障碍,可能要被迫地对原来的决定做出调整,又或者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计划的一个重要预期的财务效果,并没有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而与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最初确定的目标产生一个非常严重的偏差,甚至是有一个相反结果。
(三)加强企业与外部机构的沟通合作
加强房地产企业与外部机关的一个沟通与合作,有益于房地产企业获得并掌握一些最新的、同时也是比较准确的税收政策的消息,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所在区域的主管税收机关,在国家税务总局等机关制定的最新的一些税收的文件的基础上,某些时候会制定一些地方的法律法规或者是一些补充政策,但是这一些地方的法规以及所补充的政策经常会被房地产企业所轻视,这样就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
在加强与外部机关、组织的沟通中,房地产企业应该从细节做起,在基于防范企业税务风险之上,应该主动、积极地寻求税务机关的指导与帮忙。如果对税收的政策或者法律法规不能准确把握,就应该要主动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和联系,听取其建议与指导。
四、结语
1.税务管理是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等,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税收因素的影响
2.税务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
税收支出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是企业的价值基础。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三要素。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目的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开展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规范经营行为和防范税务风险,最终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二、企业开展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
2.服从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
税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的财务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各种纳税事项进行选择和组合,有效配置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获取税负与财务收益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3.成本效益原则
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效益。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轻,针对各税种和企业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力争使通过税务管理实现的收益增加超过税务管理的成本,做到有利可图。
4.事先筹划原则
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三、引发税务风险的潜在因素
事实上,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风险相伴而生,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多交税,或者因少缴税而引发补征与处罚,无论哪种情况对企业无疑是不利的。多缴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少缴则面临承担税务责任的风险,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此时企业需对自身的税务风险水平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分析问题的根源,迅速找到突破口,通过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
1.内部因素
第一,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因缺乏纳税意识、税法知识或片面追求利益而忽视风险等均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有些企业管理层本身认为财务人员有能力减轻税收负担,甚至授意或唆使财务人员通过非法手段以期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地,无形当中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税务风险。
第二,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彻,和税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上、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纳税人面对最繁重的税务工作就是各税种应纳税额的核算。除了计算失误会产生纳税金额核算风险外,纳税人在会计核算、涉税资料的管理、处理会计与税法存在的差异及纳税调整等方面的规范化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纳税金额核算风险的大小。
第三,对外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交易风险。发票是记载经济业务活动的法定原始凭证。它既是会计核算的法定收支凭证,也是税务机关非常重要的计税依据,维护经济秩序、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凭证。目前我国普通发票防伪技术和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高,致使一些不法纳税户利用伪造的普通发票以假乱真,发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购买使用假发票、虚开发票、发票使用不规范、未按规定保管好“发票”等等。发票管理不善,可能会引起“小金库”、偷逃税款等违纪、违规问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未取得或取得无效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后果。
2.外部因素
第一,国家税收政策的灵活多变。税收政策的变动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总是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具有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另外,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税收政策的时常变化,大大增加了企业把握税收政策的难度,就会带来税务风险。加上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层次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复杂,导致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从而可能利用不当而带来税务风险。
第二,执法机关的执行偏差。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税务行政、执法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往往会发生在某地合法的行为在另一地区成为违法,这样就给企业的地区发展战略带来了税务风险。税务机关的日常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常常是围绕收入任务转。任务代替了政策,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完成特定指标对企业实施税收干预,造成税收过头或擅自变通国家税收政策,特事特办为个别企业搞税收优惠,这些做法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第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造成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严重不对称。这一点是增加纳税人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仅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对于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缺乏提醒纳税人予以关注的说明,因此很容易误导纳税人,使其跌入税收陷阱。
四、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培养企业纳税诚信文化
每一个企业都存在一套特定的企业文化,它影响着企业待事方法和风格。如果一个企业文化是不诚信或无视法律约束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有违反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的可能性,企业对税务管理的态度也受其自身文化的影响,可能存在税务风险或者税务风险较高。诚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减少税务风险,企业文化会培养企业员工形成一套工作风格,包括遵守税法和诚实信用的纳税。在此企业管理层的作用非常关键,企业诚信纳税文化的培养和形成需获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
2.加强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对于政府来说,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则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在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详细了解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优惠政策最大化的运用,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规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3.提高税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首先应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税务管理岗位,并对其专业胜任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其不断更新税务及相关知识,及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避免因没有及时办理税务事项而造成企业纳税风险和利益流失。对容易忽视的涉税项目保持较高的敏锐度,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有效防范税务违规风险的同时,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充分享受国家赋予的税收利益。税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税收筹划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对本企业、本集团、本行业的业务及经济活动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及组织、办事能力,这是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4.系统管理公司涉税业务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认为企业的税收问题完全应该由财务部门去解决,原因仅仅是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属于财务部的工作职能范围,事实上财务人员仅仅是以业务部门产生的各种涉税业务在财务帐面的体现为计税依据,去履行对应的纳税程序,往往指标不治本,其实税务处理的依据是业务事项本身是否合法、涉税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税法、从外部取得发票和相应的凭据是否合规等方面,当财务发现问题后,只能通过调整账务来解决,此时就可能产生各种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将业务与财务、税收紧密结合,系统衔接管理。慎重处理每一个涉税环节,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5.建立有效的预警报告机制
企业应定期进行税务报告制度,报告的期间长短取决于企业所处税务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报告应全面分析过去的季度或半年时期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和下一时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在谈判、合同、交易等各方面的税务风险点,在计税、报税、纳税等程序环节上的税务风险点,在税收筹划、优惠政策利用等方面的税务风险点,以及针对各个风险点的控制、防范措施及采取措施取得的效果等。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将直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造成严重影响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作出反应,将该变化的内容、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试解决方案等问题书面报告给管理层,最终确定有效的控制、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