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19: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理课堂笔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初中课程中,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地理课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不重要,学好学坏也不重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时,出现诸如不听讲,不做笔记,甚至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等现象.这有违国家课程设置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地理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讲一讲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地图的应用:我们去公园玩耍要用到导游图;去一个城市办理事务,要用到城市地图;去郊区游玩,要用到地形图等.学习了地理中的地图,同学们就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用地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样,地理学科还为学生讲解了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上的一些奇特景象,如极光、海市蜃楼、“两个太阳”等,这样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要学习的内容,使之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
第二,提出适当的课堂要求。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好动,记不住教师课堂要求的情况.所以要给学生事先讲好课堂要求。例如针对地理学科,我们要求课前学生需准备好相关书籍和学习用品,将其它的书和物品均收到课桌里。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提醒学生本节课要上的是地理,要做好相应准备。2、收下与地理无关的书籍和物品,这主要是为了在上课时避免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做其它学科作业。这一个方法是十分有用的.我上课时就一直要求学生这样,这暗示在这堂课上学生不应做与地理课无关的事情,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地理课的课堂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要精致。教师的讲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会认真学习吗?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那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上精讲,设计好相应的教学环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展示地理知识,多角度吸引学生们喜欢地理课学习。
《地球的运动》这一小节知识点的教学,因为人教版和星球版教材的编写,均把它放在了初中一年级上册,而学生在此时还没有学习空间几何,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时十分吃力.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地球仪来演示,不论演示多少遍,总有大部分的同学听不懂,学不明白。这是一个重点知识,必须要掌握.。在学这一部分时,我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的运动,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的南北两极以及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公转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直观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四,注重课堂提问和笔记检查。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回答问题的时候。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总会有学生回答不积极的情况。怎样来提高呢?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加分和加个人操行分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学生个人操行分,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得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在晚自习或课堂空余时间,我们可以检查学生的笔记。因为检查笔记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将笔记做好,做完整,了解学生课堂听课情况;二是可以提醒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不要等到教师检查笔记时再抄笔记,这样会被扣掉操行分。这些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87-02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概括地说,“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由教师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迅速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以下积极意义:
1.“导学案”的运用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贴近。“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的共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导学案”的运用可以改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的自主地位。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导学案”中“导”的精髓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将教学主题中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学案的学习。导学案的问题化设计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可能,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灌”转变成了如今课堂中的“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与“学”在课堂中趋于和谐。
二、导学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效率低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相对较少,学案的习题又多,很多学生只注重对习题的完成,由于地理课上理论知识较多,所以许多学生都翻着课本抄答案,有时题目甚至都没读完,直接去课本上找答案,以填满空为目的。对于那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案习题的练习,预习效果差,效率低,根本达不到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学习的目的。因此,虽然学生对学案上的内容都进行了填充,但是对学生实际的帮助并不大。
2.缺少思考
通过对学生做学案情况的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就把学案放置在一旁,对在做学案时那些自己不会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复习。大多学生都认为学案上的知识点很重要,都会对学案进行很好的保存,在考试之前进行复习,但是多数学生对学案上的错题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思考,导致不知道哪些问题是自己不会的,哪些问题是自己已经掌握的,而且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不清楚,所以在进行学案练习的时候,由于学生缺少思考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3.忽略做课堂笔记
由于学案的内容较为详细全面,知识网络清晰,造成学生过于依赖学案,甚至都不记课堂笔记,认为学案里面什么都有,由于学生对课堂笔记的忽略,导致分不清学习重点,而且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反而不利于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导学案教学效率的措施
1.提高预习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虽然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可以把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转化成具体的思考问题,在学案中加入一些难度适中的思考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学生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仔细的阅读才能够解答出来,避免学生一味抄课本的现象。比如,在黑子和耀斑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在课本中可以查到耀斑和黑子的频繁出现代表着太阳活动较强,那么学案中可以出现一道“在黑子活动较强还是较弱的时候,地球上的气候会出现反常现象?”这样既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阅读,又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2.增强思考意识
对学案内容进行补充,在每一节课程结束之后,都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整理出来,并记录做错的原因以及该题所步及的知识点,记录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并对每一节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框架整理。比如,在对南北方水系、气候、土壤、农作物的学习上,由于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容易出现记混或记错的现象,所以就要求学生建构一个适于自己记忆的框架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提高做笔记的意识
由于学案的内容知识过于详尽,导致学生忽略对课堂笔记的记录,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复习的时候找不到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学案上的内容尽可能的精简,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记录笔记,并定期的检查课堂笔记,对于记录差的同学提出批评,记录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在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正确记录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结语
通过对导学案教学进一步的改革,真正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发挥了导学案教学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俊花,王香东.中学地理教学规律浅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
【关键词】新课程;“三板”技能;地理课堂
地理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板画。地理“三板”是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技能和手段。板书有利于学生理清课堂教学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板图是对地图的提炼和加工,却又比地图简洁凝练,板画则直观形象,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运用“三板”技能,实现其联系师生互动纽带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突出重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它不便于长期牢固记忆。而“三板”是教师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它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地展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形象的结构造型、简明扼要的语言信息、丰富的色彩标志和文字符号,传递视觉信息,弥补了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学生在对照“三板”整理笔记时,既可以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又可以加深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从新课改的理论要求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的模块和内容来看,地理知识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零碎的知识点,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设计的“三板”,其主要意图就是呈现给学生一个主干知识框架,然后经过学生的精心修饰和雕琢,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为深入学习、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地理技能
“三板”上的各种图像信息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运用“三板”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转换知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学生通过“三板”不仅能理解洋流的成因,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而且还能分析出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运用“三板”技能,在拓展学生地理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留有深刻印象,便于课后复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无异于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走马观花,课后对所学知识记忆很少,甚至在短时间内完全遗忘。而课堂教学中运用“三板”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进行艺术化的概括,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记忆、整理,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对所学内容记忆犹新,使课堂情境历历在目,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地理板书的运用策略
(1)书写规范,主副分明 一堂课的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一般占黑板的1/2至3/4,副板书写在黑板两边。地理课堂教学有时需挂地图,会占据一定的黑板面积,所以教师应考虑周全,事先设计好主、副板的内容。做到板书工整,书写规范、准确,以便于学生做笔记。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地理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要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教师所选择的板书形式应与地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一致。重点内容包括:便于学生记忆、联想的内容和能贯穿学生思路的内容、问题的核心点等。好的板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清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运用策略
(1)强化互动,愉悦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好区域图,让学生仿照在笔记本上画出,并在图中用相应的图例标出该区域的地形、河流、资源、城市等地理要素,然后老师用多种方式检查落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由于大多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学习起来特别吃力,好多地理原理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应该把有些抽象难懂的立体图转化成直观易解的平面图,如:在学习日出日落方位问题时,教师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太阳视运动图转化成平面的侧视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突破教学难点。
(3)吸引注意,激发兴趣 有效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越有价值和意义,其专注力越集中,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运用“三板”展开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努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充分感受地理的魅力,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乐于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4)创新教法,促进教研 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地图辅助下的教师讲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或过多板书的呆板教法,充分运用板图板画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将图、画、讲相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围绕如何有效运用板图板画,展开丰富的教研活动,实现板图板画的有效利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二)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程度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二、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
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
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
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庞大的整体,从微观上看,它有主次之分,每一个分支相对独立,并且又能够衍生出更多的结构。从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定义里,我们清楚地知道高中地理是一门整体性与局部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科。然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相互衔接成直观性强的系统整体。思维导图虽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但是具体的构图框架和结构可以灵活多变。根据个人思维模式和记忆方式的差异性,能够创造出主题相同、形式不同的思维导图。针对高中学生思维相对成熟独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新思维,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时,教师首先要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思维导图的建构是一个从繁到简的重组归纳过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的难易程度判断所授课知识是否运用思维导图。以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为例:必修一的主要内容以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水资源及海水运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以及陆地自然带等自然地理为主。这部分知识对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对高一学生来讲,难度特别大。所以在课堂教学或学生课后练习、测验中更适合导入各类思维导图。然而,必修二以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及环境等人文地理为主,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多为陈述性的知识,对理解、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总体要求较低。但也不是一概而论,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课本中,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第一节“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等,这部分内容很简单,就不适合运用思维导图。而必修二课本中,第三、第四章中农业、工业的区位及主要农业区和工业区的形成,这些内容比较繁琐且联系十分紧密,在课堂上导入思维导图效果会更好。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充分地甄别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思维导图,那么课堂教学也会成为一个难易混淆、本末倒置的过程。教师根据知识深度循序渐进地运用思维导图,初步引导学生学会用放射式的思维构建一个主题与分支明确清晰的图形框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熟悉、更牢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法宝。首先,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将本节课中关键词和学生的疑问当成思维导图中的枝干提炼出来,一是探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二是探寻学生在本节课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其次,高中地理课堂要求学生“脑动、眼动、耳动、手动”。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曾经做过一个“是否做笔记对课堂听讲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证明记笔记对课堂听讲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时,思维始终跟着教师积极思考,眼睛和耳朵也高度集中地获取相关信息,手则要将思考的过程直观表现出来。最后,思维导图式的笔记相较传统线性结构的笔记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记笔记的效率,通过关键词的延伸能够产生精简明了的效果。所以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缩短了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自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思维导图是巩固知识、快速解题的坚强后盾。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让我们知道,学得的知识在一天之后会被遗忘的只剩25%。因此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记忆容器”,教师也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复习方式就是以看、背和反复做题为主,这种方式既枯燥乏味又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新授课时,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已经将图画、关键词、数字等有利于记忆的因素凸现出来,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就是模拟逻辑理性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学生在巩固知识时,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内容按顺序从关键字到主干、分支回想一遍或者重新组合。这样的复习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使他们在细微知识点上做到不缺不漏。地理学科常以图画、图表的方式进行出题,学生在答题时通常要用较多的时间分析图画所带来的信息,进而再思考解决的办法。然而,解题就是从问题出发,采用逆向思维逐个击破的过程。问题是我们要寻求的答案,而题目所透露的信息就是处于思维导图起始状态或者中间过程的某个信息,学生根据问题的实质向正确的方向推进就能够得到答案。
三、努力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既要能够保证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学习目标,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直观性、逻辑性强的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初级阶段,教师先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维的差异性,从而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实现放射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后,可以让其独立完成。在预习阶段学生根据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教师授课时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查缺补漏的完善工作。教师要积极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另外,教师既要因势利导将其他适用的思维导图类型介绍给学生,又要将这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
四、结语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对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把握的话,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强,效果往往会得到大的提升。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认识教学目标,并养成习惯。(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主体一学生,通过批阅学案、作业和课下辅导、谈心等途径和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让自己的授课有的放矢。
二、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发现课上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提醒;如果有特殊情况,课后一定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一节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的课堂,学生往往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有的时候,光听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做笔记也是我们提高听课效率的好方法。做好笔记的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知识点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或是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还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图。千万不要只抄教师黑板上的板书,要知道,很多时候教师的板书提纲主要是告诉同学现在讲到哪里了。另外,课堂笔记是供自己学习用的辅助材料,不是供展览用的作业,因此课堂笔记要不求工整但求准确快速。
三、理论结合实际、独立分析问题习惯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把自己所看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联想、分析、综合,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地理语言阐述这些地理现象。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比如在高一地理必修二学习城市的功能分区时,郇老师就把临沭县的简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结合道路、风向等内容进行分析,在讨论结束后把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投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比、总结,效果非常好。
四、积极表达自己见解习惯的培养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上课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很好的给予解决,切不可置之不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实在的跟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而且要鼓励学生发问。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法鼓励他们发言。
此外,教师加强即时评价,做到奖惩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置一言或者评价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不断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断下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是不利的,所以课堂即时评价在一定程度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小组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校目前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要么,个别学生“不负众望”,大包大揽,多数学生往往心甘情愿当听众,一言不发;要么,你说我也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别人说的谁也没听到;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无论怎么引导,都一言不发;要么,总结汇报的时,常常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一学会交流与合作。
一、熟悉中考地理试卷题型,中考怎样考,我们怎样备
地理试卷共30分,有两大块。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15分,第二大题是综合题,出题原则是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结合考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试题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做到四个“一”
专心上好“一”堂课。听课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清晰记录“一”堂笔记。笔记是学生复习的纲领,要整洁、条理地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记笔记的内容包括:(1)记录老师板书中的文字,这一部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一些典型的考题。(2)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地图,也要记录在笔记本上。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含很多信息,没有无地图的地理试卷,所以学生要熟悉地图。如何熟悉?多画地图,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地图依葫芦画瓢画下来。课堂上老师画出的地图都是重中之重的内容,例如,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国山脉地形区分布图等。图不要求完美,但一定要画。画的过程中,一些地理事物就被刻在脑海里,印象就深刻多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要花大部分时间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他课堂活动。
背诵“一”堂课的主要内容。中考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定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上完一堂地理课后,当天挤出5~10分钟时间,把今天的内容复习一遍,效果会很好。
三、学以致用,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
一、理论背景
现在大部分中学地理课堂依旧是传统的“旧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大批量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有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从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国内外有关专家近年来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是由关键词或者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它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教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本章最难的部分,涉及初中地理、立体几何、物理知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有的学生初中地理没学好或者没学,立体几何也还没学,高中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还没有学,所以学生要学习这一节是很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不是简单地把书看一遍,笔者将本节的思维导图印发给学生,如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难点重点有所了解。上课时,通过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述地球运动的意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完成,这样借助思维导图,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板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板书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时候的板书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多以线性板书呈现出来。而传统的线性板书形式强调表达完整,书写内容较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同时,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笔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必修二农业以农业第一课时为例,通常的线性板书如下面左图:
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板书形式难以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右图的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复习以往的地理知识
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小高考复习期间,对必修2“农业”和“工业”这两张知识点的复习,笔者借助思维导图,上课之前在黑板上把板书框架画好,上课时边讲边填写,通过这样的对比联系,老师上课顺畅,学生记忆比较快捷,让学生抓住“具体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这两大主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在课后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设计的知识脉络图为教学基础,将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等等,在图中标出来。并对这些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重难点之外的其他知识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引下,以课题为基础,建立多组课题。通过小组之间合作、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题中一直保持激昂状态,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正理性这一节,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先把学生分成四小组,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各小组根据阅读情况画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思维导图。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把思维图展示出来,有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就是图中的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质是水文、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统一的演化过程。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